*本文先单独就《科洛弗道10号》进行评论,对于《科洛弗档案》系列的相关事件讨论会在文末慢慢添加。
<图片1>对于《科洛弗档案》这部电影的印象,相信大多数影迷都会集中在贯穿电影那让人晕眩的手持摄像机摄影,那只神秘而恐怖的千年怪兽,以及前因后果看似交代不明却留足伏笔的剧情上。
但实际上,很少人会记得当时《科洛弗档案》的第一部预告片是附带在《变形金刚》电影前播出的。
而大多数科幻影迷实际上在那场观影后并不记得《变形金刚》有多烂,而是赶着回家查看当时甚至连电影名字都没有的这个预告片所要说的神秘故事。
这种突然袭来的宣传方式当然是出自神一般的制作人J•J•阿布拉姆斯的手了,这位履历上有着《迷失》、《碟中谍》、《星际迷航》、《星球大战》的神一般的制作人,不仅构思了《科洛弗档案》的轮廓,更是想出了这样吊科幻影迷们胃口的宣传方式,不可谓不厉害。
而当今年1月《科洛弗道10号》的预告片再一次以毫无预兆的神秘身份袭来时,科幻影迷和一直期待续集上演的系列影迷们无不为之感到亢奋。
经过8年的等待,《科洛弗档案》将得到延续,而那个让人晕眩而亢奋的世界将再一次得到扩展。
但是相信在影迷们走出《科洛弗道10号》的时候,大多数都会有这么一个问题困扰着他们:这真的是《科洛弗档案》的续集吗?
甚至,这跟《科洛弗档案》的世界有什么联系吗?
<图片2>在JJ看来,《科洛弗道10号》只能被称作《科洛弗档案》的血缘亲属。
作为制作人的他从来没有说过《科洛弗道10号》是系列的正统续集,但它将会跟原作共享着相似的主题和电影类型。
就像一部文集中的其中一篇,它独立成章,但也让整个系列的主题和故事变得更为丰满。
了解这部电影漫长制作历史的影迷们相信也会知道,这部电影最原始的剧本甚至没有任何科幻片的元素,仅仅是一部名为《地窖》的密室惊悚剧。
但达米安•沙泽勒,当这位《爆裂鼓手》的导演兼编剧对初始剧本进行改造之后,现在大家看到的《科洛弗道10号》也开始慢慢成形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沙泽勒的改动肯定不会太少,因为他的名字甚至成为了编剧中的一员。
而最终的剧本也明显留下了不少他的印记,比如约翰•古德曼所饰演的霍华德跟《爆裂鼓手》里J•K•西蒙斯的角色一样孤僻而火爆。
因此要评价《科洛弗道10号》,多少应该撇开《科洛弗档案》来独立讨论。
尽管系列影迷们可能会为总体故事延续的缺失感到遗憾,却相信没有人能否认《科洛弗道10号》确实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密室电影。
而在我看来,这部从预告片的出现就给足影迷们惊喜的电影,甚至是一部在电影史上都能留下印记的导演处女作。
从今天开始,我会期待丹•特拉滕伯格这个名字所制作的每一部电影。
<图片3>特拉滕伯格并不是一位科班出身的导演。
实际上,他的创作经历是从视频播客以及短片开始的,后来也从拍摄不同品牌的广告中慢慢学习,最后终于到达了今天的导演位置。
可以说,特拉滕伯格的这段经历是一部典型的朝自己梦想不断努力最后成功的励志故事,而我们也可以从《科洛弗道10号》中看到他这么多年来努力的成果。
一部电影的创作涵盖了很多不同的元素,这既包括剧本和摄影这些画面中能看到的明显元素,也包括音效、演出、氛围的制造甚至是编排这些微妙的元素。
而作为制作团队之首的导演,则需要去监督落实所有这些方面的细微决定。
也正因为这种来自个方面的考验,绝大多数导演在自己的正片处女作中是不可能做好所有这些组成自己电影的元素的,一般能把几样做好就不错了。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在往后的作品中完善其他之前没有顾及到的元素。
一个典型的例子正是之前提到,本片的编剧之一达米安•沙泽勒。
他的长篇处女作《公园长凳上的盖伊和艾德林》中很多方面都可谓不堪入目,但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可以从中看到他的某些特定风格表露无遗。
而这些特定风格在他之后的《爆裂鼓手》中是那么的闪亮,同时他也把之前没有顾及好的东西考虑周到了。
但还有另外的一些导演,他们的处女作品除了写满了将会影响到他们往后作品的个人风格外,在其他各个不同的方面也依然能有所考量。
比较近的例子有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追随》,无论从剧本到演员的表演还是对非线性叙事的设计都在精确无比的同时突出了诺兰日后安身立命的风格。
而特拉滕伯格这次的《科洛弗道10号》,在我看来必定是历史上排得上名次的导演处女作品。
整部电影由始至终,作为观众的我们都能感受到他信心满满地对各方面充满个人风格的掌控,却又不会因为过分放纵而使得质量有所下降。
这种掌控在电影开头由车祸引出的题卡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无论从音效,场景的设置,题卡出现的效果,都像是导演在跟观众说“欢迎来到我掌控的这个世界”一样,自信而又充满风格。
至于进入密室后电影如何用配乐制造悬疑的氛围,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给出不至于让人生厌的摄影,以及如何调度演员们给出精彩的演出,相信观众们在看完电影后都不会有任何的怀疑了吧。
<图片4>说到演员们的表演,很难想象在如此狭窄的空间里三位演员的演出竟然能如此的精彩(布拉德利•库珀就不要算在演员表里面了吧…)。
作为观众视角的主人公米歇尔由玛丽•伊丽莎白•温斯特德饰演。
这个角色虽然没有在电影过程中有太多的人物发展,却从电影一开始就是一个丰满而能让人投入感情的角色。
我不喜欢普通惊悚恐怖片的很大一个原因在于大多数的主人公们都是那么的愚蠢,而剧情总会依赖于他们做出一些正常智商的人无法理解的事情而得以推进,实在很难让人有任何的同情。
我的这种抱怨甚至对于前作《科洛弗档案》也适用,因为手持摄像机的赫德总是做出让人无法理解的傻事。
但到了本作,米歇尔从头到尾都是一个有自己目标而又独立聪明的女性。
她在惊慌中作出的每一个决定都堪称是所处绝境下最好的决定,而正因为作为观众的我们再也不会抱怨为什么主角愚蠢了,我们也更能为她感到不安,甚至在她最后逃出困境时感到高兴。
至于温斯特德对这个强力女性角色的演出则没有任何可以抱怨的地方,决断而略带纤弱大概是我能想到她对这个角色的诠释最好的概括了吧。
但真正让我感到意外惊喜的,其实是老戏骨约翰•古德曼对霍华德这个神经质角色的传神表演。
可以说,这部电影所制造悬念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观众们是否相信霍华德这个角色,而电影一个鲜明的特点正是观众们对实际情况理解的多次180度大转变。
霍华德肯定是一个绑架犯;不对,霍华德是对的,他是个好人;又不对了,霍华德是个变态杀人犯;我去,原来霍华德真的是对的,这个世界疯了。
相信要说这是大多数观众的心路历程一点都不为过吧?
而这种观点的改变除了剧情的发展以外,更多的来自于古德曼这位从未被奥斯卡提名的演员这次杰出的演出。
而这甚至是今年第一个配得上奥斯卡提名的演出,却一点都没有炫技的嫌疑。
他大多数的表现都是那么的精妙而传神,无论是回忆女儿时看似柔弱的表情,还是杀掉密室中另一人时的无情,抑或是在整体气氛极度紧张的情况下随着音乐摇摆的舞姿,都是那么的让人信服。
而最让人觉得毛骨悚然的,当属在密室只剩下他跟米歇尔后突然剃光胡子的面容。
至于到底要把这个功劳记在古德曼还是导演的身上,还是留待大家自己判断吧。
突兀的结局稍微说一下结尾吧。
如果说电影最后十五分钟之前是一部希区柯克般的心理惊悚剧,那最后十五分钟可以说是斯皮尔伯格般的科幻剧。
虽然电影基调的改变显得十分突兀,而外星人的突然出现也显得有点硬套《科洛弗档案》的主题,但这仅有的户外十五分钟科幻剧请却依然有着相当高的拍摄质量。
或许这么说吧,如果《科洛弗道10号》的名字只是原来的《地窖》,恐怕更多的人会被这种意外的设定而震惊吧?
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这个结尾可行的原因,因为作为独立成章的电影,这种突变的结尾实际上给予了观众极少有的刺激。
不过我还是很庆幸《科洛弗道10号》能被称为《科洛弗档案》系列中的一员的,而我也很期待这个系列的世界要如何以这种方式扩展下去。
我可不嫌弃这种看似跟原作没有联系却制作精良的系列电影呢。
毕竟能有这么好的电影,要用原作的名字来多赚钱我也心甘情愿了。
--《科洛弗档案》系列联系讨论--n日后终于有空更新一下...看过《科洛弗档案》的朋友相信或多或少都会知道电影的最后一幕,当录像再次跳回到男女主角几周前在康尼岛游乐场欢乐游玩时,我们能看到他们摩天轮的窗外有东西从空中掉下,见下图:<图片6>这个从空中掉下的黑点其实是一个卫星,属于一家名叫Tagruato的日本公司。
而这颗坠落的卫星,实际上正是惊醒那只沉睡在深海里后来袭击纽约的怪兽的罪魁祸首。
回到《科洛弗道10号》里面,霍华德这个角色之前是干什么工作的呢?
电影里透露他干的正是关于卫星的工作。
那他又是在什么公司工作呢?
对的,正是Tagruato。
在为了电影宣传而制作的简易Tagruato网站里,我们还能看到霍华德被评为2016年2月的最佳员工:
Tagruato“官网”上霍华德是2016年2月的最佳员工而Tagruato,正是为数不多能把《科洛弗档案》和《科洛弗道10号》联系上的元素。
虽然霍华德或许跟那颗坠落的卫星没有关系(时间有点对不上,因为他将在2016年将是他在Tagruato效力的第7个年头),但由于Tagruato是整个事件的中心,不难推断出霍华德或多或少在日常工作中会得知外星生物和怪物的存在,所以才有了在《科洛弗道10号》里的行为。
然后......就好像没有什么其他的联系了......当然还有Slusho这种饮料的存在也是贯穿两部电影的,但说到剧情上的联系,大概是没有的吧?
我这周五考完试就打算周末看部电影休闲下。
今天晚上开完两个小时车回家后想起来要看就打开AMC看了下,看到这部评分很高就马上买了20分钟后开场的这部戏赶过去看。
进入正题从一开始我都是抱着看惊悚片的心态来看的, 因为看了AMC的trailer 里面剪得就是惊悚片的戏路。
然后我一开始看没多久就进入正题了,女主被救但是很明显是被囚禁了。
胖子大叔说外头没活人了,世界末日了 说得信誓旦旦的,一看就很假。
女主的各种行为非常的合理,里面的各种逻辑清晰,可以说是超级真实。
(里面的三个演员都是演得超级好,演技给200分)剧情就像是外头短评里一个小伙伴说的,“ 吓你一跳,扇一巴掌,喂一颗糖。
然后再吓你一跳,扇一巴掌,喂一颗糖。
” 非常形象地说出刚才我看这部电影时的心理感受,其实我觉得更多的有一种压抑的感觉,毕竟是密室求生,而且还死人了,开枪那一下我其实早有预料,但是还是让我感觉非常的惊悚。
到了最后,各种惊悚过后,女主奇迹的办到了!
逃出囚笼了!!!
但是当女主站在车顶上向远处望去的那个镜头出现时,虽然就几秒钟的镜头,我看到一个飞行物在远处飘着,我当时直接笑出声来,我花了不到一秒钟就能认出来那鬼东西,那不就是UFO嘛!!!
什么?
UFO!?
这特么原来斗过人族变态控制欲大叔后,还有外星人大boss要挑战!!!!
我直接就五味杂陈,不知所措了。
这我紧张得半天原来都是白紧张了,这大叔原来也不算做错,他的确在就他们,只是他也真的是变态控制狂,他也许以前真的也杀过一个小女孩,但是那一切都不重要了。
原来真的要世界末日了,而且是会放毒气的外星人。。。。
我一下子跟不上导演的节奏了。
明明拍得那么的好看,演员表演得那么的成功,后面的科幻部分也制作得不错,但是两样东西搭配在一起的感觉就像是 鹅肝酱 跟 羊肉串 搭在一起吃,我意思是两样东西分开来吃都是超级美味的东西,但是放在一起吃非常的怪。。。。
我当时在狂想,为什么!
这到底是为什么!?
导演什么用意!!!???
或者说编剧是什么用意!!!???
这套戏的来龙去脉到底是什么?
谁给我解释一下!
这个奇怪的但是好看的电影是想闹哪样????
还行啊,只是前面铺垫也太他吗长了,感觉故事没说完,应该要出第二部才合格,前面百分之八十都是再说地下室的故事,出来之后那一段就一点,头大脚轻的感觉,导演不给力啊,就拿结局去医院救人那一段应该要演出来啊,不然真的就是低成本了。
真感觉没说完,就连最后军方一个影子都没有,起码五十分逃出三十分救人后面十分回到基地放点大图,这样才完整,要是有资金肯定有第二部啦
以下有剧透。
本剧不建议看剧透,也不建议看所谓“前传”。
得分都这么高了,看什么剧透啊就来一发呗。
对这部剧来说,“悬疑”成分还是很重要的。
=======================这么曲折地告诉你,敌人的敌人不等于朋友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对前作《苜蓿地》有印象的观众,和完全忘了《苜蓿地》的观众,会有完全不同的体验。
说真的,像《苜蓿地》这种题材特殊、手法偏门,宣传期还刻意隐瞒片名的电影,八年后被一部分人忘了也很正常。
像我就忘了还有这么回事,看着得分挺高就冲进去看《苜蓿道10号》了。
接着就享受了双重惊悚和悬疑,一边是可疑大叔是好人坏人,一边是外面到底有没有末日。
逃出去后,本以为会看到恐怖片传统结局:警灯闪烁、媒体画外音、女主裹着毯子喝热可可、由美国队长客串的Bob含泪奔来……结果是怪兽出现。
这时只觉得脊背发凉,对未来的希望瞬间瓦解,对人类的信念灰飞烟灭,维护女主的一颗心落入深渊。
已经无法判断这个结局是好还是雷。
而共同观影的友人,因为以前看过《苜蓿地》,从头到尾都在潜意识中知道外面有外星人。
于是就以看《行尸走肉》的心态,随时准备着铲除内奸,对付更大的敌人。
除了胡子青年死的时候震了一下,其他时候基本预料到剧情发展。
最后的评价是:《苜蓿地》还能发展出这么个支线剧情,挺好玩的。
所以这部电影比较高的得分,不知道是哪种观众贡献的。
前者大概会打5分,后者大概会打3.5分左右。
=======================剧情大概是这样的:刚和男友分手的女主,自己开车走在深夜的公路上。
这里就充满了要完的气氛,因为以年轻女性为主角的恐怖片大都发生在路易斯安那的独栋房子里,我们大概能猜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果然,一场车祸后,蜜雪儿再次醒来,她被锁在一个小小的地下室房间,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看守她的是一个中年大胖子,虽然他演过各种角色,但是我们早就知道他总有一天要演变态。
特别是他这次留起了胡子,还给出一个完全不可信的说辞,外面世界末日了,他救了女主什么的,怎么看怎么可疑。
但是女主的监禁状态马上解除了,她可以在这个小小的地堡中走来走去。
这里还住着一个看上去比较靠谱的胡子青年,他和胖子的关系并不融洽,但是青年也说,外面的确末日了。
三个人在这里尴尬地生活着,胖子没有做什么坏事,只是对女主的控制欲很强,这时女主和我们都认为这就是大小两个变态,青年大概被洗脑了。
胖子要做坏事但是一直没做坏事的戏剧张力要把我们逼疯了,谁知道他在计划什么变态的事啊?
于是女主找了个机会,偷了钥匙、打伤胖子,一路逃到最外面一层门内。
然而这时,一个陌生女人跑来求救,拼命要进门,而胖子在后面拼命喊不要开门。
陌生女人活活撞死在门外。
女主和我们都意识到,外面的确发生了可怕的事,我们冤枉胖子了。
女主安分下来,三个人过了一段融洽的生活,女主还听胖子讲他女儿的事情。
直到有一天,女主钻进一个窄小的地方修空气净化器,这里有个天窗。
很久没看到蓝天的女主不禁打开了全部窗帘,发现有人在窗子上刮出“救命”字样,附近还有血迹。
和胡子青年说这件事的时候,女主拿出胖子宣称是他“女儿”的照片,而胡子青年说,这明明是附近一个失踪的女孩。
而这个女孩的衣服现在还留在胖子家。
两个人意识到,胖子还真是变态。
他的女儿被妻子带走了,就绑架囚禁其他少女。
之后发生了什么没人知道,至少前一个女孩试图求救,然后被胖子杀了。
胖子把女主当做女儿爱护,但是这种爱是扭曲的、不可预测的。
外面也的确发生了事情,但是胖子原本就打算把这个地堡当做避难所和监狱,他要监禁控制一个年轻女孩,只是胡子青年突然跑来求救,也不能说杀就杀了。
这样就形成了胖子的半控制局面,另两个人对胖子言听计从,但是胖子认为自己的控制力还不够,只要男青年还在,女儿就不是他自己的。
而男青年消失以后,会发生什么难以预料。
女主和青年就准备逃跑了,女主开始用家里一些杂物偷偷做防护服和防毒面具,打算让胡子青年拿枪威慑住胖子,然后她穿上防护服出去求救。
这个过程被胖子发现了,胡子青年被杀。
胖子马上又发现了女主的手工作业,女主把他推进强溶液里,挣扎着逃出去。
外面果然没有胖子所说的辐射,还是鸟语花香……但是,外面有外星人啊!
女主大战外星人,加入了地球抵抗大军……=======================作为一个PG分级的悬疑恐怖片,这部电影在没给出任何血腥暴力镜头的基础上,成功踩了几个恐怖爆点。
比如孤立农舍地下室、目的不明胖大叔、幽闭恐惧、控制狂等。
“我是在帮你”、“我是为你好”,是控制狂的标签性用语,然后一意孤行地让你生活在他们设计的世界。
比如在这部电影里,外面有外星人入侵,但是并没有可怕的辐射或病毒。
三个人没有必要一直不出门,也没必要一靠近门口就洗澡。
要真是为了求生,在靠近地面的地方获得通讯才是正道,混过海军的胖子不可能没想到这一点。
胖子撒了“辐射”的谎,迫使其他人呆在他制造的小地牢里,就好像这场入侵是他期待已久的一场盛事。
世界终于缩小到他的房间里,这里每一件事都是他可以控制的,从每天吃的用的,到所有人之间的关系,都在他的掌握之下。
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世界。
窄小、强压、喜怒无常的家长、无处可逃的环境、半真半假的外敌、去向不明的其他人……这些成分是影片里紧张感的来源。
而影片至今评价比较好,说明这些元素是很多人内心深处的恐惧吧。
不知道是不是我反射弧太长了,刚刚看完是吓得要死的,看过一段时间后竟又觉得有点好笑,因为一开始我以为是悬疑片,后来发现是惊悚片,后来我以为是恐怖片,最后没想到居然是科幻片。。。
剧情的各种反转看得我是一惊一跳的,因为我入戏比较快,跟我一起的姑娘觉得一点也不恐怖,就是被我吓着了。。
看完到第二天我大概出戏了,才觉得有点搞怪,因为我到那个妹子逃出生天的前一刻依然坚信外星人入侵地球绝对是那个老头糊弄人的,结果还真。。
可能再多看点科幻片才会习惯这种大转折把。。
这就是个典型的农夫与蛇的故事~很多人 上来就说男主是变态请问 你们真的看懂这个电影了吗?
出了车祸危机关头 鬼知道 她会不会变丧尸 不禁锢住 能行?
唉 作死的女主 一而再再而三的活在自己脑补的世界里 把萌萌的救命恩人害死了 还有这么多人 喜欢 看来我是真老了~ 但是 我还是知道要知恩图报的~
不可否认,本片前作《科洛弗档案》是一部优秀的科幻惊悚片,它开创了一个名为“科洛弗”的宇宙。
作为科洛弗系列续作,本片借用前作的背景,却讲出令人失望的故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本片最大的败笔,正是在于“科洛弗”。
首先,“科洛弗”三字透露了太多信息。
作为一部悬疑电影,本片想要通过一次次反转,让观众在相信大叔与怀疑大叔之间反复横跳,在究竟是世界末日还是囚禁骗局之间反复猜测。
然而“科洛弗”三字相当于直接剧透,令片中的剧情不再悬疑,令片中的一切反转都显得苍白无力,毕竟傻子都知道地堡外面有什么,海军大叔并没有骗人。
一部悬疑片变成了三个人在地堡里瞎折腾的闹剧,要不是女主扒出大叔的变态癖好,那全片真叫一个毫无悬念无聊透顶。
背景设定不管是外星入侵还是全面核战都没有区别,导演却偏偏借用科洛弗的IP,把好一部悬疑片搞烂了。
另外,本片作为“科洛弗”续作实在生硬。
《科洛弗道10号》与《科洛弗档案》之间的关系,就仿佛小熊猫和大熊猫的关系,只能说除了名字之外毫无关系。
全片几乎都是女主和大叔斗智斗勇的情节,要不是结尾蹦出几个外星人,我都怀疑自己看了假电影。
就是这么一部三个人的闹剧,硬是要扯上“科洛弗”宇宙,强行把前八十分钟的“女主摆脱变态大叔监禁”桥段和后十分钟的“女战士大战外星人”桥段拼在一起,甚至未交代外星人的任何信息,结果拍得不伦不类,让人看得莫名其妙。
这种不伦不类最终是两头不讨好,对于从前作过来的老观众来说,前八十分钟看的莫名其妙;对于新观众来说,后十分钟看的莫名其妙。
老观众浪费两小时在一部和前作风牛马不相及的影片,新观众则对结尾凭空出现的外星人一头雾水。
这样一部电影,本可以拍成《科洛弗档案2》,也可以拍成《解放大道10号》或者《建设大道10号》,最终却杂糅成了四不像,当真是成也科洛弗,败也科洛弗。
米雪儿和男朋友分手以后负气出走,开车路上被撞了,昏迷醒过来以后,被囚禁在地下室。
老头跟他说外面都是毒气,所有人都死了,他们在避难所,开始米雪儿还不信,后面好几次都想逃跑,结果发现外面确实有人想闯进来,而且已经被毒的面目全非,自此她也开始相信霍华,加上之前闯进来的给霍华修地下堡垒的男人,他们三个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相依为命。
转折来源于一次空气净化器故障,有个通风口只能女人通过,米雪儿爬过去以后重启了空气净化器,但是发现玻璃上面有人用东西刻画了求助信息,而地面上有一个耳坠,耳坠的主人霍华说是他妻子,实际上是一个小女孩。
感觉霍华可能有心理疾病,他可能囚禁了一个小女孩,曾经把他关在这里,要知道在世界末日之前他就在修这个地堡了。
所以米雪儿把这件事告诉了另外一个男人。
两个人决定想办法制作一个防毒面具和防毒服,一个人把霍华控制住,另外一个人跑出去找救援。
结果事件败露,霍华拿了一桶能够融化人躯体的溶液威胁他们说出自己做的事情,男人一力承担,没想到霍华直接开枪把他杀了,后面直接扔桶里面融化。
米雪儿假装屈服,结果后面被发现了防护服,他转身跑了出去顺手推倒了一桶溶液,让霍华半边身体受到了腐蚀,然后赶紧回去拿防护服,通过通风口跑了出去。
跑出去发现鸟正常在飞,让他感觉不可思议拿下面罩感觉能够正常呼吸,当他以为一切都是霍华的骗局的时候。
一个外星人的飞船飞了过来,一边飞一边喷毒烟,他躲在车里但是被强行拉到了半空,急中生智,拿了一瓶伏特加扔进了怪物的嘴里,发生了爆炸杀死了怪物。
最后他开车走了,路过一个十字路口,听到广播可以选择逃亡和继续战斗,他选择了战斗,相当于是给下一部留了个悬念。
因为科洛弗的片名所以对于一些反转来说可能来的没有那么震撼,毕竟前作就有外星怪兽出来了。
但是我感觉还算不错,最后的外星人其实感觉可有可无,就算没有,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恐怖片,但是可能为了科洛弗而科洛弗,所以强行搞了个外星人出来。
给个及格分吧。
这是我写的第一篇影评。
写的不一定很好,不过大家随意看看就好了。
毕竟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吧………嗯,回到电影吧。
首先呢在看电影之前,我是有大概的翻过其他的评价。
然后大概对剧情是有一些了解的基础上开始看这部电影的。
对剧情已经了解不想看的小伙伴直接跳到中间就好了
电影故事本身是比较简单的一开始的女主角与男友吵架后收东西离开,路上因为男友电话骚扰然后出现车祸(这里后面会有反转,车祸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女主角而是地下室的主人,大叔)。
然后是女主昏迷,醒过来发现处于地下室,然后呢地下室主人大叔出场。
告诉女主角外面的都是毒气。
然后是修理工小伙的出场证实了大叔的说法。
女主自然不信,想方设法逃出去,后面离成功已经临门一脚。
突然出现的中毒酱油女,证实了大叔的说法。
接下来自然是一小段和平相处。
然后是空气过滤设施的问题,身材较小的女主爬过去,发现大叔是杀人犯的秘密,然后是联合管道工蓄意逃出房间,夺枪控制大叔。
然后大叔的察觉击杀管道工。
然后是女主的被迫反杀,成功出逃,然后察觉空气没问题,接着容易燃烧易爆炸的外星人出现,最后女主用一瓶红酒炸了外星人的飞船。
开车离开,收音到其他幸存者广播…然后故事就完了。
剧情不复杂,但是两次反转非常有趣,大叔坏人…大叔好人…大叔还是坏人…大叔原来说的是对的。
这些其他影评应该都有说过,就不赘述了。
让我感兴趣的是这个世界的世界观以及女主、大叔、管道工的心里分析。
然后是三人的分析。
首先是女主从全篇看下来女主从小受到过家暴,从一开始收东西时的慌乱来看,推测女主和男友吵架时,男方可能是动手了的。
然后呢应该是属于对任何事物都具有批判精神的理智女。
然后还点亮了慌乱中能够保持冷静的强大技能。
这里从两个细节就可以看出来。
首先是准备控制大叔和逃跑时,大叔猜迷用心里战术恐吓管道工,管道工已经吓得六神无主,而女主还能在紧张的气氛下想到正确答案。
回想自己玩成语接龙时别人一倒数就大脑卡壳甚感惭愧呀。
第二个细节呢就是最后女主最后点燃酒瓶丢进飞船菊花?
的时候一般人大概是想不到这种神奇的自救方法就算想到了,也不一定能够冷静的到看到飞船菊花到一个稳稳能丢进去的那一刻才一击命中,多半隔远远的就丢了吧。
然后呢就是神奇的大叔了。
对于大叔的话我觉得不完全是坏人,首先是在撞翻女主车的时候在已经坚信是世界末日的情况下还愿意把受伤女主带回家,然后是收留跑过来的水管工,在这种物资没有保证的情况下,多一个人多分一份口粮。
大叔既然能老谋深算的准备地下室自然不会不知道这个道理。
从这点来说是女主和管道工的恩人没问题的。
然后呢是照片中的女生,个人觉得是大叔的女儿的代替品,是被抓过来的。
首先呢是换气室是向里面锁的而大叔的体型是明显不能进去的。
那么锁的人会是谁?
照片中的女生又是如何知道换气室的存在的?
还在那里留下help。
那么事情可能是,女生经常来大叔这里,帮大叔处理换气机会卡的问题,后面发生冲突,女生逃到换气室,最后耐不住饥饿,回到地下室。
然后被大叔杀死?
从全篇看下来大叔是属于控制欲非常强,性格孤僻的那类人,知识技能点的很多。
观察力也还不错。
杀伐果断,但道德界限不清晰,很危险。
最后呢就是全程酱油的水管工。
大叔说的他信,女主说的他也信,判断能力有待提高。
一年的食物也可以弄坏,比较粗心。
一遇到事情就被吓的慌乱无比,只想着逃避现实。
但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察觉大叔可能是杀人犯后打算控制住他,在硫酸面前很man的替女主抗下责任。
虽然最后挂了,但替女主留下了机会。
就像我们大多数普通人一样。
总结来说都蛮厉害的。
接下来就是最让我感兴趣的世界观了,特别是外星人的设定。
我在这里推测一下外星人点亮的科技树以及地球的反制。
首先是一开始的停电,毫无疑问是外星人弄的了,也就是可以大规模控制地球电力的黑科技,然后是管道工所说的一阵红光出现在天空加上大叔的先摧毁密集城市,然后从公路没有出现损坏,天空没有辐射尘推测下来,地球人尚未开始核弹反制。
然后外星人的武器应该是属于生化类或者病毒类的。
飞船也是类似生物的。
唯一出现的外星人并未使用高科技武器对女主实施攻击而是单纯的肉体搏斗。
可以推测出应该是一种生化的战斗兵器,也就是本身它就是一种武器,相当于外星人的猎狗。
然后呢真正的外星人尚未出现,总的来说生物科技树点的很好。
然后呢能够跨越遥远的距离来到地球…说明以及点亮了长距离的星际旅行科技。
然后呢最大的弱点是火,最先控制的是沿海电力来看。
推测原星球是液态星球。
海洋生物净化,再加上控电黑科技,也许是一种海中带电生物,比如电鳗什么的?
然后呢,电影中已经很明显的告诉了我们,弱点是火焰。
那么接下来可能就是各种燃烧弹大作战了。
然后再推测一下,水中是作战大本营,天空是前线基地。
结尾闪电点亮的巨型飞船可能就是前线作战基地。
然后人类还能用无线电交流也许一个局。
因为在这之前外星人能够避开卫星的监控,推测也许解锁了隐形类技术或者高级的信息阻止传播技术。
然后从发现战斗后也没有太多支援来看,人手不足,或者并没有发展出先进的通讯技术。
总结下来。
人类的胜利面在于信息交流快,然后已经发现了敌方科技致命缺点 火。
而失败面在于,电量大规模被控,生化技术处于劣势。
当然水平有限以上都是推测,大家看了乐就好了…(*^ワ^*)哈哈。
有兴趣的可以一起讨论。
觉得不错就点个赞哈。
总得来说,蛮不错的一部电影。
喜欢看剧情反转的可以看:杀出个黎明。
喜欢这类地下室封闭斗争的可以看 :隔绝。
都挺好看的。
我主要是没搞懂,胖老头自始至终都没有害女主的行为,却不断的看到女主妄断出各种理由来害胖老头,无语。
首先那场车祸我们搞不清是否是胖老头有意为之,但当时女主明显分神,造成交通意外太正常,所以我认为那就是意外,其次外部是确实发生灾难了的,空气虽然未被严重污染,但毕竟确实有外星人定期放出毒气,所以胖老头推断不算全对,但至少也不算错,所以他关住女主绝对是为了她安全着想!
第三,女主从两张照片和一个求救信号就判断胖老头想对她怎样,实在武断!
就算胖老头曾经害过人(没有确凿证据),这么多年过去遇见了女主,也未见得就同样想害女主吧?
而且从胖老头能够临危收留男配的胸怀来看,我觉得他最起码还是愿意善意对人的,除非别人对不起他!
所以,综合以上,我觉得女主就是一个有被迫害妄想症的彪子!
对救了自己的人一再人身攻击,把人害得惨不忍睹,中途还因此害死了自己的伙伴,无语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终于知道为什么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了···!!!
还不错 几经反转 心理惊悚 如果不知道是科幻会产生深深的怀疑 心路历程也跌宕起伏非常刺激 还铺了很多暗线索 比如胖大叔恋童 拼图少几块 青年男女各自的障碍看到机票关键转变等 没听出来Cooper就是开头电话声优 说起来开头还是一个坑没填为何慌张在谁家照片合影不是cooper 打电话说了什么 在逃离什么 查米安导演现在都被定型音乐类型电影导演了 谁还记得他有科幻编剧的才能 总体来说结尾稍微有点反转过大 密室片到科幻片拼接不自然感,突然的外星飞船很扯很割裂 设计还是逃不离异形 女性幸存者 外星人如龟头般层层翻开 外星人口器像女人阴户 只能说异形太伟大了 女主好好看 爱了 看最近作品爱死机 棒 配乐太毁了 和大奇特想法一样结尾不够绝望 还是原来都逃出厮杀看到芝加哥废城的结尾好 10号出现很TV感
前面虽然冗长琐碎但是还有一些有趣的细节和设定,结局是尼玛什么鬼
剪辑毕竟混乱,感觉删减了很多
没劲,对于女主得心理活动完全无法代入,既没有密室悬疑的恐怖也跟科幻片扯不上关系,有一种为了创新而创新的小成本片逻辑。女主的演技用力过猛。。。爱不起来
【阿斗】几分钟看完科幻片《科洛弗10号》囚禁美少女,结局意料不
6.8。科洛弗宇宙的开篇,怪物都开始和机械结合了,挺惊喜的。刚开始觉得伊丽莎白玩恐怖片卖肉是不是糟践了,后来觉得不简单,希望此系列长青
通过此片可以明白,为何目前美利坚抗击疫情不行。因为他们1、坚信自由最伟大 2、坚信自己能抗击外星人 。 结果呢?呵呵呵
三星半。密室戏不够紧凑,某些情节段的编排可以再考虑一下衔接的问题,例如爸爸两次失控,他在猜词游戏中演得实在太好了,最后通过改变造型的方式增强惊悚,也是很聪明的做法。在反类型又建立世界观的基础上,最后15分钟其实是十分之有必要的,且很好的塑造了一个女性英雄主义角色。
结局有种小起小落的感觉,外星人怎么看都很弱的样子
跟《迷雾》一样,都是那种比较吃设定的电影,最后无一例外都是刻画人性主题。前半段是典型的密室困顿心理战,后二十分钟则成了标准的末日科幻灾难片。女主赤手空拳就能一酒瓶子撂倒怪兽外加一飞船实在有点扯,怪兽这么好KO军队都是吃白饭的啊。最后,才发现女主的男友居然是库珀配的音!!!
惊悚片转型成了铁血动作片……
妈的,好看到哭.....
so a bottle of scotch took down a fucking alien ship
越往后看越精彩系列,也是属于切入点非常好的一部电影了,不仅省了很多成本,而且效果还非常不错,一开始有种悬疑片的感觉,后面又变成科幻片了,但两者融合的非常好,女主角大战外星飞船那段让我想起了《异形2》的西格尼·韦弗,真的非常好看。结尾这样拍怕是又有续集了?坐等。
编剧胜出!反转加反转再加反转。永远都让观众处在怀疑的状态中。变态的人在世界末日的环境里,终于可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了。控制狂魔似乎也映射了某些家长,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好,却不在乎别人怎么想,只要别人对他们感恩。片面出卖了结局,但4个人+1个场景,还是呈现了一个极完美的密室电影。
女主智商高,不作死,给4星。
人要有怀疑精神但过了头疑神疑鬼就不好了,你不信这不信哪,那你总得有相信的吧?
前半段好几次的反抗并没有为最后的反转攒足能量,这么说来是可惜了。不过剧情走向整体还不错,女主表现优异。今年好多类型片的人设简直良心到不行。
其实看到结尾还是有种 this is bullshit 的感觉…电影本身除了音效震耳朵以外并不吓人,倒是旁边的姑娘一惊一乍的抽搐吓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