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昌1994年便已经开始在tvb做编导,一直到2001,才有了第一部作品【暗战II】,与杜琪峰联导,等于是师傅带徒弟。
可惜片子毁誉参半,他继续做他的副导与剪辑师,五年之后才有了新作品。
直到颇受好评的【每当变幻时】,已经六年之后。
罗永昌绝对不是一个天才,他的导演水平可能还没有自己作为客串演员的演技高明。
但是即便是杜琪峰,拍到【无味神探】的时候也已经40岁了。
在某个角度来说,有些导演是耗尽时间来厚积薄发的。
可以说的只是,【同袍】不会比【无味神探】差。
虽然相隔几十年,但比较的却不是俩人的电影技法,而是一种对于电影本身的探索和思考能力。
【同袍】并非是一部完美作品,甚至可以看出导演手法的粗糙,剧本上游乃海有着和【跟踪】一样的毛病,结尾草率缺乏应该积累的高潮。
但是难能可贵的是这部戏的角度新颖,前半部分塑造ptu两队人马的性格和冲突错落有致,以致于发展到山间追缉歹徒,用狭小空间和多人物交错叙事突出变化与矛盾,而表达的却是平实的集体主义情怀,甚至主旋律,用【天蚕变】做曲子,仿佛回到了电视台【新扎师兄】年代,情感变得尤为简单。
这样口水的电视剧主题也许在一般电影中并不起眼,这样小空间里多线索的叙事也是银河映像编剧组的基本特色,并未到突破的高度,但不同的是,在杜琪峰长期风格化制作下,其实甚少出现像这部戏一样还原真实的现实主义表达方法,尤其是警匪题材,这样对比看来,罗永昌的【同袍】便变得与众不同。
从罗永昌的前几部制作来看,他是有心将现实主义走到底的。
凭借他跟着杜琪峰10多年做副导的经验,要复制师傅的影像与风格,做到基本合格,其实并不难,没有必要去挑一条窄路走。
罗永昌的故事选在白天,脱离市区,基本上就已经拒绝了拍摄太多本土化的城市建筑和风格化的灯光布景,一切回归到原始山林,从零开始。
甚至在启用了银河映像资深摄影师郑兆强的情况下,竟然没有让他使用惯常宽银幕运动摄影,而基本上多是手持镜头,强调现场感,画幅变大成16:9,杜琪峰电影的一些形式感和美学观瞬间消解。
在盛名和就地取材的环境下,做出这样的尝试和努力,故意走出困难的一步,我以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时候耳濡目染之下,很容易便跟随了杜琪峰的风格,即便是韦家辉拍喜剧,运镜也满是杜氏风格,而游乃海的【跟踪】,风格化上也还是有一些杜琪峰的痕迹。
而在罗永昌身上,很明显看到他在努力摆脱师傅的影子,甚至有时候显得刻意为之。
这证明了他作为一个导演的决心,也是野心。
也许这部戏只有60分,但不排除他会做得更好,只是有待时日,有待机会。
怎么说呢-有心便有可能。
在香港new action新导演计划中,有几位导演与银河颇有些关系,他们是:游乃海,郑保瑞,罗永昌,罗守耀,郭子健。
其中郑保瑞与郭子健在影像风格很明显受到了银河映像的影响,郭子健的【青苔】尤甚,而郑保瑞也已经加入银河;罗守耀作为银河映像的主席,他的“影视点”制作的电影完全就是在临摹杜琪峰风格,但是由于缺少主题和本质,画虎不成反类犬,显得不入流;而罗永昌和游乃海作为准的杜氏弟子,却有着改变的勇气,显得大有可为,由此可见,杜琪峰当时招觅他们入伙,并不是没有理由。
ps:【同袍】内地版删减不少,请选择观看。
两队人马,从最开始的明争暗斗冷嘲热讽,互看不对眼,到最终齐心协力共克顽敌,没有太多插曲,意料中的情节和结局.一如往常看电影一般,人物名字基本上是不能记全的.邵美琪稍微发福了的感觉,虽然一直也不觉得她属于美丽之列.一开始看她和任达华之间几次眼神交会,还以为会带点感情戏,事实证明,我狗血了.印象比较深的台词:我们是打工,不是打仗...;装听不到啊?我们是差人!工作中常常会有这样一个人,团队中他是最不起眼的,胆小,懦弱,能力差,当所有人在努力的时候他只会拖后腿,一切敷衍了事.你厌恶却又不得不承认他的存在.如同片中的阿斌.还有一类则是肥棠这样的,消极待工,只做工作份内的事,多一分不干.得不到拔擢也只认为上司有意针对,得过且过就算了.想起葛优的台词,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手下的两支队伍闹得不可开交,身为长官无论怎么做都是尴尬.积极的,消极的,冲动不冷静的,性别歧视的,排资论辈的,理论至上的...诸多元素使得这部片子成了很职场的警匪片,当然,虽然结局大致猜得到,但导演还是很会抓人眼球的.剧情开始得很快,简单交代了两队人马之间的过节后变正式进入任务.一个疯子和一个偷渡客将一同行动的队伍打散,几经分散组合成了两人一队.一座荒山,浓雾沉暮,画面透着诡异.邵美琪跟绑匪间的捉迷藏,节奏紧凑得不忍移视. 天主教堂前的晚餐算是给了观众一场缓冲,但也成了最后的战场.不得不感慨一声,这鬼打墙的巡山终于到尽头了.枪战一般,结局一般,再让疯子来点个题,世界和平,天下太平.
等了很久终于等到了PTU2:同胞,因为网上一直误认为PTU:警例是同胞,可是本片并不尽人意,我甚至觉得这部片就是古惑仔的警察版,故事大概可以这样说:同在一个队伍中的两个队长一个为了升职一个坚持自己的原则而弄到大家的不合,在一次的行动中他们各为了自己的前途而行动为自家的兄弟拼义气,不顾大局的行为使得整个团队陷入了困境,而最后却碰上了死耗子,大家一起把对方干掉悍匪完成任务的故事。
同胞是PTU(机动部队)5部曲里面最后的一部,在网上也听说是最PTU的一部,可是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就像是香港的快餐的电影,没有给人们留下太多的思考和印象,就像是在快餐店吃完饭那样。
片中没有第一步寻枪中耐人寻味的故事剧情,为帮兄弟上刀山下火海的情节,紧凑的时间,还有华美的枪火片段。
没有第三部绝路中小人物悲惨的命运故事。
更没有第四部警例中警队上下级之间相互的理解和包容,更多的是警察局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帮助和对社会犯罪案件的有效打击!
影片里面任达华(森哥)的暴躁,拼义气的风格还是和前几部一样,只不过由打罪犯改为了打兄弟。
邵美雪(May姐)还是那样冷静,按部就班的处理问题,可是这次却为了荣升警察署长和自己队友吵架,翻脸,还和高级督察玩暧昧关系。
林雪(肥棠)这个角色是个“龟头”角色,他很怕事,喜欢偷懒,喜欢讨长官的喜欢,自私,怕死。
机动部队:同胞我觉得是跑题跑得最严重的一部,按我的理解PTU系列电影就是告诫我们朋友兄弟的感情是多么的重要(无论是在警例和寻枪中),无论他们多困难我们都要尽全力去帮,无论这件事是否正确和错误!
小小的PS一下:说到底就是拼义气,不过不推荐这样做!
而同胞中,为了升官发财而为自己的兄弟翻脸难道这也叫PTU精神?
虽然最后大家都能合作的干掉悍匪,最后may姐和森哥的和好如初的喝水片段,我觉得这些并不能很好的解析清楚这段不好的关系,甚至有些牵强。
难道导演是想说明中国人窝里斗的劣根性品质吗?
机动部队系列的虎头蛇尾不值得啊,可能续作肩负的使命太多要战胜别人容易,战胜自己却异常的艰难。
连我最喜欢的《无间道》也不过如此``````再次PS:中国人窝里斗具体指:有事一致对外,没事就自己人搞死自己人。
内容简介:一群警察和几个贼玩躲猫猫,一开始警察很废柴,到最后警察终于聪明,继而抓住了贼。
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中规中矩的电影。
话说回来,任达华演警察比演贼更能吸引我一些。
非典型港片、非典型主旋律就变成了非典型的《PTU2》。
看惯了典型警匪港片的人可能会不适应这样的片子,从城市里的飞车追逐变成了丛林里的迷雾追踪;从单纯的正邪对立变成了多线联动。
《PTU2》似乎是想表达更多典型港片之外的话语。
不过看这样的片子,总给人有些做作的感觉,就像是一个三十岁的人被人要求写一篇小学六年级的命题作文。
虽然你完全有能力驾驭这个题目,但是写出来的东西总让人感觉不伦不类。
《PTU2》大量的篇幅被用来讲述追逐,这让我想起了《放逐》里面的追逐戏,但显然《PTU2》达不到《放逐》的层次,两者根本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PTU2》的追逐戏又有点像《杀破狼》,只是《PTU2》大量的弹药都被倾泻在了教堂里。
这样的枪战场面和片尾打靶归来的场景,让我很是怀疑:这还是港片吗?
不过我终于还是明白了,为什么内地在引进这部电影的时候“一刀未剪”了。
不过电影拍多了,的确容易撞车,《PTU2》大概也想有自己的风格,但是还是让我想到其他港片的影子。
我在想如果警察都被打死了,是不是电影更有观赏性一些呢?
这个想法立马就别灭了,因为这样的结尾游达志已经在《非常突然》里用过了,作为“铁三角”之一的杜琪峰自然不会偷食别人的冷饭。
不过杜琪峰近几年真是没有什么好作品可看了,还不如学学游达志,拍三部好片子,剩下的就捞钱行了,没有必要费尽脑筋玩深沉了,玩不好,还要挨人骂,何必呢!
说起PTU,第一部的记忆还是挺深刻的,银河映像的片子,想记不住都难。
多线索,多人物,以及一个宿命式的结尾,太喜欢这种电影了。
在看“同袍”之前,还上当下了一部“PTU2”,当“同袍”看的,其实是“PTU:警例”,“PTU”四部电视电影之一。
虽然是电视电影,可都是原班人马,除了不怎么打枪,情节和人物还是一样的棒。
相比之下,这部正宗的大银幕续集,就有点小小失望了。
就系列基本的情节和人物来讲,本片不算很差,也突出了“同袍”的主题。
一群在追逐权利中渐行渐远的曾经的战友,在外力的压迫作用下重新团结起来,找回了同志的感觉。
这道理跟打江山,创业之类是一样儿一样儿的,人的丑陋本性。
影片的内在都不错,可是外表太差了。
因为情节需要,大段时间是在山里面,光线实在是太差,影响观看。
其次,影片的节奏感也不如前作,铺垫的太多,爆发点太少。
其实一贯看银河片子的人对情节都能猜个大不离了,都憋着看高潮呢,中间实在是没必要铺垫太多,更何况为了突出“同袍”之谊,特意拎出了一条跟主线无关的支线,实属多余。
结局放在天主教堂,还放圣歌,还写“世界和平 天下太平”,这也太象征意义了,够喜欢解构电影的同学分析一阵了。
罗永昌毕竟不是杜琪峰,也再次证明了续集的不可靠。
跟银河的其他片子一样,内地公映版被剪至81分钟(也有记者看片会是75分钟的版本),估计把所有宿命论的情节都剪了。
同样的票价,我们愣是比香港同胞少看10分钟啊,哎,能骗多少是多少吧。
拍了PTU之后,PTU系列出了几个了?
风格都很相似。
内容稍有差异,主角都是他们。
导演监制也都是他们。
基本上都还不错。
都是浓浓的杜琪峰的味道。
似乎罗导比杜导光明一些。
所以无论色调和结局都还让人觉得有希望。
只是风格还是太杜琪峰了吧?
还有结束的时候,刚刚还半死不活的家伙居然也雄纠纠气昂昂的边走边唱了,这也太不严谨了。
有的抒情场面老套且做作。
所以不那么感人。
比如两个本来是冤家的同事,在面对生死时扶持的对白等等。
如果用心点,是不是可以做的更好啊。
港片里算不错的了,比王晶李仁港之流的强很多。
砸招牌了要,人物太呆板太没内涵,榨不出汁的感觉。
原班人马,老戏骨也不少,就是没有了化学反应,编剧技穷了吧,警匪玩不出花样了?
最后一段枪战拍成MTV。
中间MAY迷路撞邪交代的莫名其妙可有可无。
世界和平的疯子虽说担负了一点支线的任务,还是怎么看怎么别扭。
森哥到最后都不知道演技该往哪个方向发力。
嗯,砸招牌就这么简单的事情。
怎么看的情节和大家描述的情节很不一样呢?
不过,感觉沉闷,没情节的还是吸引我看了半天...而且拉回来又重新看了一些片段寒。。
o,我看的是机动部队2。。。
“我做了十几年警察了”阿森说当看到另一小队兴高采烈的过去,镜头转向他鬓边的白发,一种沧桑扑面而来;
肥雪好戏,没有PTU1的气质,感觉更加商业化了但也不逊色。
世界唔和平,天下唔太平
罗永昌差杜琪峰不是一点点。编剧设置太硬,无法找到共鸣。
看着电影也太压抑了
屎货!
我觉得银河拍太多好片会让人审美疲劳
7,不到火候的小故事
假如不扯上03年的PTU,它其实算不错的片子,可惜……
太失望了,太没有张力
太矫情,说教味稍浓,可惜。
没有节奏感
港片越来越小儿科了~
光顾着讲话发短信,没看剧情。
还行 ........
暈了。。。
从始至终的宿命感。这是机动部队系列里最好的一部。
幸亏没有去影院浪费钱,剪辑出身的罗永昌尚需磨练
太喜歡銀河映像風格的人物站位和鏡頭了.配樂和最後的大量慢鏡頭也不錯.由蒙太奇展現的大量空間轉換也顯得很流暢.看的是港版,發現大陸上映版被閹割的8分鐘對整部電影的情節發展和内容表達絕對重要.再次鄙視一下廣電局.
2009
还是深得我意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