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喜剧片,虽然剧情颇为无聊,但史蒂夫卡瑞尔的表演独立撑起了整片,不得不佩服他的搞笑手法,完全自成一派且炉火纯青,丝毫不落俗套,光是那故作严肃的表情就让人忍不住想笑,再加上大美女安妮海瑟薇的火辣助阵,一部轻松美味的喜剧大餐出炉了,味道不错!
《糊涂侦探》大概是小时候最喜欢的剧集之一了。
主要还是因为它轻松搞笑,其次,它还是关于侦探(其实是特工)的故事。
打从电影版消息出来之后,我便一直很期待。
在此之前,还特意找了原作看了几集。
(第一季网上有中文字幕版。
)果然好看!
即便画面染了年月的色迹,音轨失真,以现在的眼光看,造型、道具什么的都比较简陋,剧情和表演上也比较单薄。
然而确实是看了开心的剧。
86号特工Maxwell Smart,虽然姓smart,却有点dumb,经常弄拙成巧,但可爱之极。
虽然这是一部关于特工的剧集,代表正义的特工机构CONTROL,对抗代表邪恶的KAOS组织。
但看片过程中却感受不到任何的恐怖阴谋或者生死威胁——86和99每次均“陷入危险”,但我们从来都知道会化险为夷。
说回电影版。
Steven Carell饰演的Max,和原作的确实有几分神似,也都是冷面笑匠。
当初看了消息报道的时候我就想,恐怕当前再也找不到比Steven更合适的人了罢。
而99号饰演者Anne Hathaway最近更是当红,红得有点要发紫。
从造型上看,也能符合原作99的甜美形象。
然而看过之后却发现,有些感觉却是找不到了。
电影版的86和99都没有原作中的可爱。
影片的风格更加写实。
比如动作戏,首先他们俩都是神枪手,其次功夫也了得,尤其99号打斗时那几下甚是彪悍——我反而觉得动作戏应该找成龙来指导,关键不是要实力,而是要效(笑)果,让86糊里糊涂又巧妙地打赢,这才符合他的风格。
编剧也为两位主角设置了背景故事。
Max原本是个肥胖的文员,刚刚经过考试可以出外勤,由于所有特工机密泄漏,组织派他临时上阵;而99也出勤,因为她刚整过容敌人还不认得(囧)。
至于她为什么整容?
因为之前出任务的时候,和搭档有情感纠葛,后来任务失败,然后怎么怎么着……反正我觉得这个设定很囧。
原作中的86号Max Smart其实是有点笨拙的,虽然看起来脑袋灵光精明能干,其实憨得可以。
心态很好,从来不畏惧,从来不愤怒,从来不悲伤。
“smart”其实是个反义——尽管也不完全,正是这样才凸显了喜剧效果。
而电影版中的Max,或许太smart了点。
虽然也有闹点笑话,但感觉却不可爱了。
好比在耍幽默,而原作是天然幽默。
同样99也没有原作的可爱,因为电影版中的99太精干了,可原来这角色只需要是花瓶。
顺便说一下Chief这个角色。
原来的形象恐怕有点深入人心了,电影版中这个我照了好几次面才认出原来这人演的是这个角色啊。
看起来太慈祥了。
没有原作中的强硬,以及面对Max时候的无奈——那又是一个常常令我们发笑的常见情景。
说的经典场景。
我记得这么三个。
一个是隔音罩,电影中无疑改良了,更高科技,但效果一样挫,不过个人觉得还是原作里的好笑点。
另一个是特工药丸,Max被告知服下之后若干秒即致命,然后问:“有个问题。
究竟该怎么让敌人服下呢?
”(电影中是开玩笑假傻,原作中是真傻。
)还有一个是Max的经典台词,电影版中是这样的:“公平起见,我必须告诉你,这里已经被130个精英狙击手小队包围了。
”“我不相信。
”“那你相信二十几个三角洲突击队员吗?
”“不。
”“那带着BB枪的Chuck Norris呢?
”……类似的口白是86号的经典台词。
电影中用的算比较恰到好处。
(我依然觉得Steven Carell把这个角色演得太冷了点。
)有些原创的情节我却欣赏不大来。
譬如Max在飞机洗手间用那把“瑞士军刀”射箭。
第一箭还好,射到鞋(脚),够蠢了吧,但他不放弃,又射了无数箭,射穿耳,射正面颊,我就想到一个字—— 痛,哪里还笑得出来。
再比如Max和胖妞跳舞那段,我没看出太多和剧情的必然联系,也没啥多好笑的。
我又想起一个原作中的经典笑料。
就是那些所谓特工的神奇道具,极尽讽刺。
记得其中一次是Max跟踪可以对象,坐在那部经典红色敞篷车上远远望着,想起给上司打报告了,这回他没用那个经典中之经典的电话皮鞋,叼根香烟,抽出车上的点烟器——原来是个电话!
后来报告完毕,拿起车载电话的话筒——原来是个点烟器!
……那些可爱的道具们有时多余,有时失灵,有的想象力十足,总是出其不意,却似乎从不当真。
我还记得有把吵袖珍几乎抠不到扳机的手枪,哈哈。
但电影中的道具却不好玩了。
演过《Studio 60 on the Sunset Strip》的某配角和《Heroes》里的Hiro是本片中的科研二人组,略显稚嫩。
他们搞出来的设备包括电子苍蝇、仿真机器人这样高科技废品(至少片中没正当用上),也有能射箭喷火的瑞士军刀这样的无聊玩意儿。
创意在哪里?
其实影片的开头便向原作致敬了,博物馆里摆放着冷战时期特工的装备,包括那辆红色敞篷跑车,以及简直是该系列“代言产品”的电话皮鞋。
后来甚至还利用了一下。
大概,编导们想告诉我们,毕竟时代不同了,而且改编也不能原著照搬,特工确实得干练点的,就算傻也要充分可信,等等。
只是,我还是更怀念原作。
有时候我们想要的并不是多可信的故事——反正都是扯的,为何不干脆扯得更欢一点呢?
这部电影,其实每个角色的表演都好认真。
可是他们的样子越认真,就越好笑。
从电影一开始“你看那个女人好胖哦!
”阿拉伯人甲对阿拉伯人乙说。
“那是我老婆!
”阿拉伯人乙答。
我已经大笑个不停,朋友要按也按不住我的笑声。
这部电影的笑点太多了,我不打算说些什么,就等大家自己去看吧。
反正由头笑到尾。
看了之后,不知道为什么,觉得有种“我们的人生就是活得如此意外的吧?
”也有“我们的人生或许真的好像里面的某一个角色。
”的感觉。
有些人,一辈子努力,没有人重用他。
一句“i'm not getting the promote because i'm doing a GREAT job?"道出了很多“打工仔”的心声。
有些人,一辈子,就等一个机会。
像Agent Smart。
有些人,一辈子,都逃避过去。
像Agent 99。
有些人,一辈子,就唯利是图。
像Agent 23。
有些人,一辈子,以为自己做了什么大事,其实做的全都是无聊的事。
像总统。
对我而言,看这部电影,的意义就只是想“笑”而已。
不用脑筋的看,完全是笑到哭。
因此,我觉得这部电影是很出色的。
有时候,我看到有些人连看部笑片都说要艺术价值,会怀疑做人是否要在乎那么多?看笑片也要如此认真,做人多累啊?
认真想一想,故事流畅,笑点新鲜,角色痒眼,题材特别,对白幽默...不"2 thumbs up"有点说不过去...就不用像很多人说个用什么“哲学”或“艺术”的角度去批评。
心想,认真的演闹剧,你以为容易?@20080708040614喜欢今年的两部超爆笑的电影《功夫熊猫》,还有这部。
Yeah
max一般的很了,你们已经被包围了的旧笑话挺让人回味。
最难忘的是女主角秀舞蹈和片尾麦大姐的歌。
为女主角打了五星
观影指数:★★☆安妮·海瑟薇和史蒂夫·卡瑞尔联袂打造的《糊涂神探》造势强劲,演员一流,无奈票房一般。
观影后感觉确实很平庸。
怎么都感觉是《偷天陷阱》和《憨豆特工》的综合版。
此片中大量桥段似曾相识,诚意不足。
史蒂夫·卡瑞尔的戏份被安妮·海瑟薇霸占的差不多了,抢戏激烈。
岩石的表演乏善可陈,没有突破。
近几年史蒂夫·卡瑞尔愈发中规中矩,不再出彩,唯一的卖点就是他高八度的嗓门儿,演技更比不上前年的《冒牌天神2》和他的巅峰作品《四十岁的老处男》。
如此这班想有个高票房确实是白日做梦。
喜欢两位主角的朋友们可一看,不喜欢的朋友们浅尝辄止,可以翻出卡瑞尔早期的电影和这部做个比较,就更能懂得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
金凯瑞和卡瑞尔属于一类喜剧笑星,但现在都在走下坡路,或许装疯卖傻本来就是个体力活,费力不讨好。
希望糊涂神探不糊涂,认真分析好莱坞发展趋势,发扬螺丝钉精神,早日转型。
为了生计,还是未雨绸缪为好。
糊涂神探早晚有不糊涂的一天。
晚安好运,卡兄。
也许是翻译的问题,看字幕去理解情节有些费劲!
我看这部片子,有点像在看周星星的《国产零零柒》,虽然这部相对比较正经一些,但一样有着无厘头的基因。
至于女主角,喜剧细胞好像还是差了一些,有些放不开手脚,这点很像袁咏仪。
男角,收放自如,但就赖剧本,实在有些看不下去,拼凑的痕迹重。
前几天看了新版的《糊涂侦探》,对,就是那部上世纪六十年代恶搞007系列的经典剧集。
皮鞋电话啦,互相听不见对方的隔音罩啦,虽然年代久远,喜感依然十足,风软断断续续做了几集,可惜进度太慢。
这部最新的电影版还不错,很轻松愉快。
除了安妮海瑟薇和巨石强森两大明星外,有趣的是,这部片子使用了大量的美剧明星。
SMART是《办公室》的男主角Steve Carell,对,就是这届艾美奖颁奖礼上被《临时演员》男主角狠狠调戏了一把的那个;他的同事里有《英雄》里的日本小子Masi Oka,《人人都恨克里斯》里克里斯的爸爸Terry Crews;甚至《单身毒妈》里那个整天吸大麻吸的晕乎乎的DOUG也在里面客串了几十秒。
看见这些熟悉的面孔集中在一起,还满有趣的。
安妮之类的主角就不说了。
还有heroes里的那个控制时间的日本人,还有weeds里面的那个会计师。
白发老人好像也在哪见到过。
电影蛮搞笑的,我是一直从头笑到尾的。
推荐一看
安妮海瑟薇的造型每一套都太美了 身材也绝美 光看她就觉得足矣男主有点傻 很多片刻还需要安妮饰演的99号侦探编号 来救他但是傻里偶尔还透露着小聪明说是改编一个动画片 真的吗?
一起工作的特工 最后产生了好感剧情不是很复杂 消遣足够了特工这种工作 真的泰裤辣有点好奇世界上有这样的人吗 文武双全的那种哪怕只是电影里一半的特技
本文完整图文影音版见:http://i.mtime.com/wzcjojo/blog/1270944/我要抵制预告片前天看完《Wanted》从影院出来,心情十分激动。
从很多角度来看,《Wanted》都是我最欣赏的电影类型。
但我知道,我本该更加激动的。
之所以激动程度打了点折扣,是因为很多本该留在观影过程中体会的惊喜,都提前被预告片泄露了。
我知道那些场面如果是在观看正片时第一次看到,我会觉得十分惊艳。
但本该让人惊喜的场面,我都已经在无数个版本的预告片里看过无数次了。
这种时候,我简直觉得我是在重温老片。
国内快要上映的《赤壁》这段时间以来推出了好几部预告片,拍得非常糟糕,真不知道拍这样的预告片是想吸引观众进影院还是想吓跑观众。
反正我看过它的预告片之后本来还有一点期望也彻底被打消了。
国内业界好像至今还不太接受预告片这种概念,大多数时候推出预告片时还是称“片花”,听起来有点像是正片不用的下脚料似的。
相比之下,好莱坞电影电视的“预告片”就已经做成了学问,很多好的预告片本身就可以作为独立于正片存在的艺术品。
不过,预告片这种东西,和写不剧透的影评是一样的。
它是带着镣铐的舞蹈,它的功能只能是吸引观众入场,其余本该属于电影本身的东西,应该尽可能让观众入场之后再体会。
真正好的预告片应该是剧透越少越好。
可是,不知道是不是现在的观众越来越难被吸引了,最近的预告片用料都越来越猛,剧透得越来越厉害。
比如我最近几个星期连续看的《功夫熊猫》、《糊涂侦探》、《Wanted》,观影体验都因为它们的预告片而严重受影响。
这三部电影恰好都是在上映之前推出非常多的预告片以及泄露片段。
尤其是《糊涂侦探》,可以说影片最精华的笑料几乎都在预告片和泄露片段里暴露了,反正我看正片时看到这些笑料是笑不出来了。
如果你现在很想早点看到《糊涂侦探》,那你完全可以去下载这部电影的所有预告片和泄露片段,连着看一遍基本就把正片里最好玩的笑料都囊括了。
有一些动作片截几个精彩场面到预告片里是完全没有什么问题的,因为那样的场面往往是连续一段时间的高潮,暴露一两个镜头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像《糊涂侦探》这样的喜剧片,里面的笑料大多数本身就是一两句台词或一两个画面,一点暴露就是完全暴露。
这样看正片时还有什么意思呢?
如果我是导演,我就要求影片后半1/3的镜头不得进入预告片(《糊涂侦探》的预告片中出现了很多正片最后5分钟的镜头!
),也不能在预告片中出现正片中重点设计的“卖点桥段”。
其实现在很多好莱坞电影好像会为预告片专门拍摄一些正片中没有的小桥段,其实我觉得这种预告片如果拍好的话是最完美的,既能吸引观众,又不会剧透。
我以前是下载预告片的狂人,但现在我觉得泛滥成灾的预告片已经不是吸引我去看正片,而是把本该完整地属于正片的观影乐趣一点一点抽走了。
所以决定现在开始,除了影院放映正片之前的预告片不得不看之外,每部电影尽量只看最早的一版预告片。
毕竟被预告片夺去很多观影乐趣,太不值得了。
疯狂钻石http://www.mtime.com/my/wzcjojo/http://wzcjojo.spaces.live.com/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本文完整图文影音版见:http://i.mtime.com/wzcjojo/blog/1270944/
无聊
逃晚自习跑去看的 几个人笑得直不起腰来。。。嘿嘿嘿嘿
安妮海瑟薇也拍这么蠢的片?
。。好久没看这么无聊的片了。。。
这个真的特别好笑
要做负责任的特工!
真无聊啊
无聊。
有卡瑞尔的地方就有无限欢乐
还算比较忠实于原作品
很萌~
乐了
一般般
笑点还算不少,但是都有点放错位的感觉。唯一让我欣喜的是Bill Murray,这老头太酷了。
21008
美女不错
斯蒂夫卡罗的呆滞和海瑟薇的大嘴(真的嘴很大)让这部剧非常有趣
I'm so happy!It's the happiest day of my life!
AnneHathaway 还是很好看的
安妮·海瑟薇不像是个特工,像是个模特;史蒂夫·卡瑞尔是个话痨,没有老版电视剧里的精明那种贫而不痨的语言美感;整部电影的节奏感全无,过于疲惫的宣传车臣核威胁,特工的任务倒是完成的马马虎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