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正如片名所指,《破·局》绝不是类型的简单移植,而是从旧模式到新格局的巧妙突围。
创作者打破原作框架,融合类型经验的独特思考;在迎合本土观众的审美趣味的同时,表现出对视觉呈现的高标追求。
所谓先破局,后探花:作为普通观众,我欣喜于《破·局》负责任的创新意识;作为迷影者,我期待更多观众能从《破·局》中看到诚意,看到本土商业电影破茧成蝶的勇气。
看韩版《走到尽头》是2014年,时值《白日焰火》《催眠大师》上映,口碑票房双丰收,黑色犯罪电影初露锋芒。
在“类型电影”课堂上,洪帆老师将《走到尽头》和《活埋》作为黑色电影开场范例、“失控/绝境”的典型案例来学习。
后续给出的还有比利·怀尔德《第三个人》、新老版《疤面煞星》以及2007年好莱坞成人动画片《Film noir》等等,都是黑色电影大旗下各个阶段的集大成者,代表该类型从最初德国表现主义、西部强盗至“新好莱坞”元素融合的发展轨迹。
经典佳作自然各有千秋,但涉及黑色气质构成,大都能以“低照度摄影”、“表现主义空间”、“城市犯罪”、“硬汉主角”概括。
即使波兰斯基赋予《唐人街》耳目一新的油画色彩,故事依旧套路保守,只是在造型语言上做工业化努力。
《走到尽头》强调绝境,《破·局》突出生机,两者从主题开始,就走向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亵渎电影”曾评价前者“缺乏想象力,故事空洞,反转粗暴,第三幕败笔”,其实这也是犯罪/动作片盲目追求以暴制暴,试图一快遮百丑的通病。
《破·局》相对于类型经典,其独特性在于:大胆舍弃原类型风格,将连奕琦导演擅长的喜剧人物,结合动作悬疑外壳,依靠冲突变奏、情绪延宕和扩大人物关系内部张力,呈现从黑色悬疑到脱线喜剧的全新变化。
台湾导演连奕琦携香港天王郭富城大陆影帝王千源,摇身一变,在新加坡演绎韩版天王战老王的故事。
商业元素混搭自然没韩版的地域性文化背景,导演顺势去掉现实主义空间的压抑、社会对人性的异化意味,将嬉笑怒骂集中在巧合、棍棒、和胶着追逐段落,呈现出更纯粹有效的喜剧效果。
比起近年千篇一律苦大仇深的农村惊悚悬疑,比起在电影里反复批判、申诉或者教化,《破局》以其视觉明快,笔触风趣,节奏自然独树一帜。
连奕琦导演在警匪/动作结合喜剧片的第三次尝试,已经不同于《甜蜜杀机》的取巧策略,而是针对更加熟悉类型、观影习惯更成熟的中国观众,书写脱线喜剧的新局面。
脱线喜剧作为黑色幽默的衍生类型,早在巴斯特基顿《将军号》、希区柯克《夺魂锁》出现,后来演化为神经喜剧、棍棒喜剧,向来是“金元艺术家”钟爱演绎的风格之一。
《破·局》不再是“小恶战胜大恶,终究坏人当道”,而是有生存意义、有家庭责任感、有善恶两面的普通人虎口脱险,无明确人生目标的大坏蛋阴沟里翻船的故事。
比起韩版“暴走的肾上腺素、出逃的道德”,用事态失控操纵观众情绪,忽视情感共鸣;《破·局》更强调情感力量在解决无理性事件中的催化作用,就像是一场龟兔赛跑,猫捉老鼠的挑逗游戏,注重人物关系本身存在的张力,给与观众安全感。
例如加重妻子刘涛作为家庭符号的戏份,给反派王千源设置难言之隐和话唠体质,郭富城也彻底抛弃偶像包袱,达到了自己用表情传达感情的演技巅峰。
三年前曾有豆瓣影评人痛心讽刺,说《走到尽头》这样“游走正邪边缘、三观不正”犯罪电影,在中国绝无上映可能,哪怕拍了也一定会改到面目全非,末了呼吁国内审查手下留情,给黑色电影留些空间。
如今《破·局》横空出世,不仅完成度高,格局精巧,还冒着审查阉割的风险,勇敢保留道德暧昧的灰色人性。
主人公没有彻底洗白,反派也一改原作的妖魔化形象,彼此留下挣扎空间,更符合真实世界里“趋利避害”的小人物。
客观戏谑的叙事风格,不再非黑即白的敌我立场,是在承认人无完人、不损害道德底线的基础上,争取与极大多数观众身份同构。
人物设定的“去”和“留”,体现出创作者包容中立的,而为了确保形象饱满、塑造双重矛盾,宁可改国籍增加拍摄成本,承担“吃螃蟹”的风险,何尝不是对艺术的苦心坚持。
就像不久前上映的《战狼2》,放眼全世界,很难说《破·局》是什么封王封神的类型佳作,各个维度还有很大成长空间。
但尽管前路漫漫,中国观众和电影从业者都在尝试突破经典壁垒,书写光影的独特气质,弘扬文化自信。
我对悬疑剧的要求就是故事精彩,悬疑性强,反派高智商,主角也不蠢,这部电影都满足了。
什么是高智商,在我看来就是,如果我是主角,我能不能做的比他还要好。
电影里主角误以为是自己撞死的人,他想逃脱制裁,作出的反应,还有藏尸的方法,以及后期应对威胁的反应等等,如果换成是我,哦大概不会比他做的更好了。
而且,他的行为很符合逻辑。
很符合电影里设置的场景和背景。
没有什么正邪对立,大家都为了自己的利益手段辈出,有职权的用职权(刑警身份),有弱点的抓弱点(主角有妻儿),有武力的就碾压用武力碾压对方等等等等,就很精彩。
什么正什么邪,比的不过是谁本事大。
谁能笑到最后。
我看了看评论,才知道这个故事是翻拍的,原作者是韩国那边的,有点忧伤。
中国的导演和编剧们啊,你们能不能按这个标准写剧本编故事啊?
陈昌民既然那么想要毒贩尸体,干嘛车祸当天轻易的让高建翔装尸体运走?
按照影片呈现的情节,估计当时陈昌民开枪射杀毒贩,毒贩重伤跑到路边被撞死,既然陈是缉毒警察,从高的手中获得尸体检查,不是轻而易举的吗?
高作为一个肇事司机,当时吓坏了,都应该被陈看在眼里了,之后的电话恐吓有必要吗?
直接当时在路边出现,高估计就软脚了。
男一反角智商不在线啊。
顺便说一下,最后的打斗,陈的手都被困在健身器材上了,刀也掉在地上了,高捆完陈的手,不会顺便拿刀划几下手臂?
反正当时看到这里,要是我肯定就拿刀划几下,敌人那么厉害,不重伤敌人就是对自己犯罪啊。
就算是初中生打架,都会这样干吧?
由此可见,男一主角智商也不怎么样。
既然是破局,正反派肯定要智商在线了嘛,看得我尴尬。
看完电影,和老婆说的最多的是,这剧情编的可以啊,刚开始看就说这不同于一般的港片,情节在华语电影里真的很牛逼了啊,来豆瓣看看起码8分吧,结果,特么果然不是原创。。。。
结论就是:韩国人的编剧能力甩我们几条街了。
不过也不妨碍喜欢这个剧,两位猪脚演的很好,特别是老郭,真的越来越棒,特别那个跳楼一段,看的我汗都出来了
三星半,翻拍片,但不掉价,原版紧张刺激的故事节奏有保留,观影效果够味,殡仪馆段落仍最佳。
这里突出黑色幽默,人设变化,最怂最丧的郭天王是惊喜,带来很多蜜汁笑点,嚣张变态的王千源一如既往,却感觉有些过犹不及。
最后打斗不错,老鼠戏耍猫。
没有英雄,因为恶人的世界是最真实的“你总把简单的事情,变得很复杂”一个人如果衰神附体的时候,究竟可以倒霉到什么程度呢?
有种说法叫做“墨菲定律”: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这片海报太一般了,快赶上《闪光少女》了说白了,就是我们常说的“倒霉了,喝凉水也会塞牙”。
《破局》片名有些奇怪,搞不懂为什么叫着个名字,看完了才明白,这个片名,真牛逼(为什么牛逼,见结尾)。
为什么要翻拍这部电影翻拍自韩国的《走到尽头》,原作想必不少朋友都看过,作为翻拍电影,其实有着一定的劣势,毕竟非原创作品,在声势上自然会稍微低一些。
但翻拍并不是问题,没有拍好才是问题。
不光是中国在翻拍,全世界都在翻拍,碰见好的本子或者题材,都会采用“拿来主义”。
其实好莱坞也不少翻拍,包括《无间风云》这样能翻拍到拿奥斯卡的还是少数。
有些时候好莱坞都会从世界各地甄选各类作品进行好莱坞化的打造。
比如近几年翻拍了很多吕克·贝松的法国片,《的士飚花》《玩命速递》等等,甚至《暴力街区》连原班人马都不换,替换了一个角色就照猫画虎描一遍。
PS,《突袭》也要翻拍美国版了,《战狼2》里大反派弗兰克·格里罗主演哦!
其实总得来说,翻拍的原因无外乎以下三点:★技术上的更迭,比如《美女与野兽》,就是把动画变成了真人。
★我能拍得比你更牛逼,比如《新龙门客栈》★区域革新,把对方国家的故事放置在本国之内,比如好莱坞大部分翻拍片。
《破局》属于后一种,是区域革新。
本片对原版的革新,不在于故事层面,看过原版的再看本片,都会少了一定惊喜。
因为故事变化不大,改变的是什么呢?
是人设定位和表演风格,这也是本片为什么会找到郭富城和王千源。
相比以上几种翻拍,区域革新似乎原创性最低,只是从一个地方誊到另一个地方而已,但并不是这样。
因为作品要因地制宜的更迭适合自己区域的风格化和符号化标签,说白了就是风格方向和文化方向的变化,诸如《深夜食堂》那样“真正拿来主义”,那才是前所未见。
所以到了这部《破局》,进行了风格上的变化,而不是故事上的变化。
先来说观感,《走到尽头》的观感,是那种一气呵成的紧张刺激,期间还带着暴力和荒诞的元素,让人感觉有点像科恩兄弟。
所以原版就是一部很具有风格化的作品。
《破局》在这个层面,加重了原版的风格化,将荒诞和冷幽默元素加重,直接体现在两位主角的表演方式上。
谁能比我惨VS谁能比我狂两个坏警察的对决,竟然是这样一种方式。
对于郭富城来说,演警察不是一次两次了,这位近几年几乎成为警察专业户了,而且多数情况下,都是一副正义果敢、不苟言笑的警察形象,不好意思,《寒战》系列的印象实在太深了。
其实,我们都忘了郭天王的本职了,唱歌跳舞出身,超强的舞台感,从该片首映郭富城在现场的夸张表现就能看出,这是实际上可以收放自如的。
能正能歪,大开大合,只不过最近几年在大银幕上角色都是一些少言寡语的正直形象罢了。
片中他饰演的角色,就是一个胆小怕事的警察,他不是坏人但绝对不是好人,而且很怂很丧。
结尾被王千源追着打,都不敢硬碰硬,只能跟个女人一样躲在屋里,还打算从窗户外边跳过去偷袭人家,结果被挣脱开的王千源正好逮了一个正着,那种傻呆呆的表情,有一种蜜汁笑点。
郭富城这样的表演风格,是与原版最大的不同之处。
或者说韩国演员那种夸大而不夸张的表演不适用于其他国家,反倒是这种又怂又弱的坏警察,看得还是比较有代入感,胜利之后一副小人得志的表情,不要问为什么,不让说。
结果直接变成了表情包!
王千源,在电影的中段部分出现,这位基本延续了他《解救吾先生》中那那种骚浪贱的表情,而且更进一步。
这里可以用“变态”来形容。
王千源的狂妄和变态,是意料之外的,作为毒贩的幕后保护者,以及毒贩被郭富城撞死之后只要利益的抢夺者,在片中一次警服也未上身的王千源,充分表演出一个涉黑警员的邪性一面。
其实个人感觉这里有些过犹不及,就是王千源有点太张狂了,变态程度有点不合理,倒是让人想起了《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中的安家和。
两位影帝的风格化表演,是《破局》有别于原版,最值得关注的地方。
那么,这部电影除了表演方式的上变化之外,就没有了吗?
恶人的世界更真实所谓“区域革新”,除了区域的风格化和符号化标签之外,还有一个隐藏属性,就是对该区域内了类型片的对比。
作为一部犯罪电影,《破局》的感受放置在华语电影世界中,是耳目一新的,尽管故事没有变化,但这个必须要承认的是,华语犯罪电影很少有这样的。
好莱坞为什么要翻拍吕克贝松的电影?
就因为好莱坞动作片很少有这样的凌厉风格。
本片也是一样,电影中,可以说除了刘涛之外,几乎没有好人。
都是不怎样的人,这样的世界营造,在林岭东之后就很少见了。
但不同于林岭东的暴戾,本片的矛盾累加过程,是舞台化了的。
人物的个性,矛盾的呈现,情节的娱乐效果,在局部空间里被做得很足,也都很直观。
只有这种舞台化的处理方式,才使得故事紧张的节奏和蜜汁笑点。
郭富城的“藏尸”情节,被处理得令人一惊三叹,殡仪馆黑人管理员的滑稽表现,以及“等着你回来”令人毛骨悚然的手机铃声,放到这里,反而有点搞笑。
藏尸一段,是原版和本片都非常出彩的一幕。
两个男人的追杀、报复、征服与反征服,狗咬狗,黑吃黑,猫捉老鼠的游戏,反而变成了老鼠戏耍猫。
这些成为《破局》最鲜明的主题,给了影片别有意味的解读余地。
不排除有些观众用“搞基”模式来套用影片里郭富城与王千源的身体较量,但穿破这层娱乐化的表面,则会发现两个人的行为动力,都是在极端环境下被激发出来的人性之恶。
因为,恶人的世界最真实,电影的角色反应,都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没有英雄和主角光环,一个人在重压之下濒临崩溃的时候的真实反应,走向疯狂,然后趋于冷静。
反复琢磨对策,没想到把自己引入更深的深渊。
“墨菲定律”话又说回来,回到开篇那个问题,人要衰的时候究竟可以倒霉到什么程度?
“墨菲定律”是否适用?
假如他没有犯那个错误,一步错步步错的紧逼结构是否还会成立?
这是我在看类似电影,还有原版乃至本片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下面我们不妨脑洞一下。
就像玩GALGAME一样,根据选择不同,有BE(bad ending),NE(nomal ending)和TE(true ending)。
郭富城在开场,面临着两大事件,其一由于自己贪污受贿被调查,其二母亲去世,还要奔丧。
假如他没有撞人,那么未来会怎样呢?
★结果只有一个,因为受贿而被革职,这绝对是BE。
那么如果撞人是必须事件(根据剧情显示,这位是被追杀慌不择路跑到公路上的,就算郭富城没有躲避那条狗,估计还是会撞上),但撞人之后没有肇事逃逸,反而选择报警呢?
★那么结果就会因为要被调查错过了母亲的葬礼,同时也东窗事发,因为受贿,这里可就不单单是革职了,还要进局子,有人说他撞死了通缉犯啊,但在法律上而言,这种没有取巧但地方,撞人就是撞人,乃是真正的BE。
如果他撞人后,发现自己撞得通缉犯后,又投案自首呢?
★可能会罪名减轻一些,也有可能会被王千源迁怒而被宰了。
还是BE或者NE。
所以说,电影真正的结局,这个TE,并不是坏结局。
反而因为这起事件,贪污受贿的事情被一块压了下去(电影原话:把这个事埋了),还因祸得福找到了赃款,是一部恶人获胜的电影。
这就是电影的荒诞之处,人生大起大落,能说郭富城很倒霉吗?
他确实倒霉了,但结局确实光明的,所有的事件起因源于人性之恶,期间只是经受了皮肉之苦,但结尾竟然是积极的,也没有撕下其伪善的面具。
这是本片故事的有趣之处。
相反,真正倒霉的,是王千源,一个警界大佬,暗地里的黑社会头目,前列腺有问题,人生就这么多莫名其妙的被一个怂货给断送了。
或许他不是倒霉,而是作死。
郭富城才是闷声发大财。
回想“墨菲定律”,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彩蛋:电影为什么叫《破局》,当看到王千源摸郭富城的屁股时的淫笑后,顿时豁然开朗:“这大屁股。
”
还有口爆。。。。
还有这样。。。
所以这片是“破菊”是吧。
还有两位主角的名字,编导绝对是故意的,郭富城饰演的高见翔,这一天绝对是“见翔”了。
王千源饰演的陈昌民,就是“猖民”啊,你看他片子里面多狂多嚣张。
另外,很喜欢这个角色,这大概是我见过余皑磊演过得第一个正面角色人,虽然也不是什么好人,但起码重情重义,电影中我总觉得这位要反水。。。。
PS,结尾和彩蛋处的REMIX版《等着你回来》真的很好听,气氛渲染很好,希望电影出OST!
PPS,除了吐槽片名之外,还要吐槽一下其他人名,作为故事场景设定在吉隆坡的电影,除了高见翔和陈昌民这俩很有影射味道的名字外,其他角色的名字感觉都对不上号。
比如余皑磊的角色叫什么刘浩,这么个大众级姓名就这么安插在这样的角色身上,很奇怪,怎么不叫刘浩然啊。
还有被郭富城撞死那位,叫什么张晨,明明是一印度人,怎么起了个这么个名字,我觉得编剧在起名字方面这么敷衍,一点也不考虑地域特色,要差评。
倒是结尾那一堆中国人的彩蛋挺有意思,还玩了郭富城的梗,完整彩蛋如下↓电影《破·局》曝惊喜彩蛋
本来对郭富城和王千源挺期待,两大影帝联手演一个电影,还是郭富城最擅长的警匪片,王千源本色演坏蛋,这是多么令人期待,但是从影片来看,我觉得最多2星,演的太差了。
郭富城,最近几年按理说应该算是一个演技派,但是可能是以前演警察的时候过于一丝不苟,而成了定型,在这部影片里,就首先和原版比,撞人过后有警车鸣笛接近,原版最起码有个冷汗,但是郭富城脸上没有,从这里就可以看出。
既然翻牌故事基本都没变,这一点怎么会落下,如果说郭富城这个角色的性格是这样,也就算了,但是通篇,我没看到郭富城的影帝演技,个人感觉演技只是一般,要么郭富城不适合这种类型的电影。
王千源角色,太过于浮夸,如果在收敛一点,会更好,和原版比,王千源这个角色有发挥的空间,我觉得如果王千源把拯救吾先生的演的那个坏蛋的影子去掉,我觉得在这个影片,好好思考,会演的更好。
既然是翻拍,为什么不能好好打磨剧本,和原版这么相似就算了,原版有些没用的剧情,完全可以删除,做成更符合中国特色的剧情,就像美国的无间道,和原版相比,剧情有很大的变化,更符合美国的国情。
总而言之,我给2星半,电影好过烂片,但是又达不到好片,如果不是王千源和郭富城,这部影片就是烂片之一。
以上,第一次写影评,如有不对的地方,敬请谅解。
另外,我个人比较喜欢郭富城和王千源两位演员。
电影紧张的悬疑气氛营造得很好,王千源的一声“喵呜”和殡仪馆棺材里传出来的“我等着你回来”的铃声,简直可以成为影院内小孩的童年阴影。
不过瘆人之余,也充满着黑色幽默,活生生将一场动作犯罪题材电影演成喜剧片,尤其是殡仪馆藏尸处笑点密集。
高潮迭起,转折处有惊吓也有惊喜。
郭富城演出了一个丧怂萌的警察高见翔,承包了所有的笑点。
他不是一个光鲜亮丽完美无缺的正派人物,反而展露的全是有血有肉的人性。
他想要做好人却撞了人,把尸体搬进了后备箱打算掩饰罪过,由此牵扯出一屁股麻烦事,也被陈昌民折磨得几乎神经衰弱,忧心忡忡满身冷汗,挺符合最真实最根本的人类本性了。
王千源饰演的陈昌民则是承包了变态二字,笑容邪性声音蔫坏,最惊悚的镜头莫过于他拿着刀砸开门从缝里露出发红的一只眼睛的时候。
他把高见翔玩弄在掌心,充满着恶趣味,以及一点擦边球的性暗示。
他们两人的对弈就像一场猫鼠游戏,看着王千源流着血还追着郭富城暧昧“喵喵”的场景,可以说很有趣了。
“好多人死的早都是因为好奇心太强。
”陈昌民在电影里曾对高见翔讲道。
其实这个很容易理解,像那些恐怖片里,不都是主角一行人因为好奇作死,最后引来厉鬼丧尸死一堆炮灰么。
因为好奇看到太多听到太多,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相反,好奇心害死猫,用广东话来说就是容易“惹屎上身”。
陈昌民在影片里还常说一句话,“没必要把简单的事情搞得那么复杂”。
他只想要尸体毁尸灭迹,高见诚的挣扎和不顺从反倒勾起他的兴致,激发他癫狂歹毒的本性。
道理我都懂,但其实事态会怎么发展,都是个人决定的。
一颗棋子动了,就会影响整盘棋局。
就像作家李枫自爆自己被郭敬明性骚扰一事,如果他不主动公开,这件事就能很“简单”的沉寂掉,而不是引来一群吃瓜群众旁观这“复杂”的事态。
“简单”和“复杂”不是能随便分辨的。
整部电影的确存在鸡肋的地方,但引用豆瓣用户deinchie说的一段话作总结——“警察、肇事、逃逸、藏尸、贩毒、受贿、勾结......出现的不是高大上的虚假的好人,也不是丑凶恶的虚假的坏人,而是现实生活中的现实人。
最好的电影源于真实,不要当万众瞩目的英雄,只做自己。
在《破局》里,你能更集中地看到这种深层次的讽刺和现实骨感的无奈。
”
1.郭富城最后招供坏警察事件,全靠个人说辞,没有任何证据,整个故事就翻篇了?
2.在没有证据表示坏警察是坏人时,坏警察的死,郭富城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3.警察局不好奇郭富城如何得知坏警察是坏警察,以及为什么坏警察会和他接头?
4.郭富城一起搭档的警察是临时停车,坏警察如何知道会临时停在那里做好这么大的砸车准备?
5.被砸死的搭档死了就没有后续了?
完全不交代了?
警察局的人也不用管原因?
6.电动小娃娃的马达这么强劲?
能挪动一个成年男人?
1.5倍速下情节略显紧张,但是逻辑和故事bug太多
本以为是警匪片,结果变成殡葬馆和娃娃的恐怖片,接着变成破案悬疑片,最后“猫捉老鼠”打(惨)斗(虐)片,中间夹杂一些黑色幽默还有“变态”剧情。
影片结束的时候,觉得很突然,有点没看过瘾,但是还是十分佩服郭富城和王千源的演技。
王千源饰演的贩毒头头和变态这个角色,确实成为我又一个阴影,太可怕了,一种中国氛围式恐怖片即视感扑面而来,但不得不承认,演的确实还可以(毕竟我真的被这种给吓到了)。
至于郭富城,主角嘛,肯定人物形象刻画要很多样化。
殡葬馆处理尸体出了房间那一瞬间的瘫倒在地,炸弹爆破时间来临时狗腿般地打发王千源,还有最后,拿到钥匙那股子刻意装逼社会人的感觉(突然有点赌神出场的感觉)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观影期间,一直在吐槽这刑警战斗力太弱了吧!
刚看他一个打三四个交警还有一路狂奔追踪目击证人的时候,本以为,这是一个能够一个人干掉危险分子的很有战斗力的刑警。
But……,最后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哪怕刚开始打的时候,占尽优势,结果居然被暴击,打得那么惨。
不过他也将他的恐惧饰演的很好!
这次只评价演技,不讲剧情突然想起“葬礼上的死亡”与藏尸的情节有点相似!
总之,看完以后还想再看几部郭富城的电影哈哈哈也有搜索一下王千源的啦!
史上最怂的郭天王,是我青春期的偶像,时至今日,他的剧,每一部都没落下。
可以说,郭天王越来越精彩,他叫我给3分。
众所周知这部剧是翻拍剧,保留了很多很好的片段,让我能除了看郭天王以外还能看下去。
但莫名的,千源大哥却总有点让我出戏的感觉,总感觉用力过猛,不知道怎么回事。
其实两个都是坏警察,我天王就感觉很自然,而且他之前演过好多警察了,这部剧里的遇到恶人就怂,遇到好事就嘚瑟的劲把握得很好啊。
但千源大哥就总是感觉有那么一点说不出的感觉。
我不是影评人,不专业,只能从个人观感来评述,请不要介意。
电影翻拍自韩国电影《走到尽头》由李善均和赵震雄主演,这是赵震雄出演《信号》前拍的电影,那时还没减肥,李善均善于塑造中年丧气的男性形象,曾在《我妻子的一切》里和林秀晶有过精彩的演出,这部电影当年获得多个大奖,其中包括最佳剧本和最佳男主/配角,翻拍这样一部剧本和演技都过硬的戏还是蛮有挑战的,整部电影的完成度很高,节奏明快。导演在拍摄上动了一番脑筋,把地点放在了国外,避开了一些问题,快慢镜头的切换也恰到好处,不得不说的是郭富城的角色要比王千源的更出彩一些,郭天王现在越来越会演戏,王千源饰演的“坏人”表现有点过。这部电影最大的缺憾是翻拍,对原作的内容保留了近80%,有复制粘贴的嫌疑,和原版比起来略显平庸,在所有翻拍的电影里算及格。
虽说演员基本上是实力派 但是翻拍得太过平庸观众也没兴致去看啊
王千源演的反派怎么那么基气十足,郭富城在他面前感觉好像个宝宝……停尸房那段还是有点黑色幽默。
王千源那喵的一声,真的是邪气凛然。
感谢桃姐攒局,提前看到了新片《破·局》。电影质量不错呢!是个苦中有笑,坎坷逗逼的黑色喜剧犯罪片。王千源又演了一个大坏蛋,变态残忍,看得人好怕!郭富城又演了个倒霉的警察,被虐到极点,但最终逢凶化吉。映后交流阶段两个人也你来我往很会聊天,妙趣横生~~
这翻的还真是严丝合缝的
王千源演的不错啊~为什么大家要diss他?!
节奏很好!王千源等了好久才出来啊!
在未看原版的情况下,先看翻拍,之后再补原版,看看质量有没有比翻拍好很多。王千源演绎的变态警察,简直是新一任的心理阴影。
王千源这个演法,emmm,不typecast才怪。
我日你妈卖批,怪不得我说这剧情这么眼熟,原来是特么翻拍的,翻拍得跟屎一样。
就俩神经病,还特么《闪灵》了一会儿,类型混乱到观众都不知道该怕还是该笑。每一个配角都尬演,都自相矛盾。从这部开始彻底讨厌王千源的表演,放飞到无边无际。
奇怪而又扭曲,怪的不行
男人的屁股要被玩坏了,前有廖凡李易峰《心理罪》相爱相杀,后有郭富城王千源《破局》前列腺×屁股。这是两个男人关于局(菊)的一场较量。今天你破局(菊)了没?
70/100 随着最后的一射,郭富城和王千源互相破菊+SM的黑色幽默大戏结束。第一幕非常精彩,中后段有些常规。此外由于故事发生在国外,郭富城得以出演一个腐败的警察主角,天王把一个投机主义的男性拿捏的很到位,这些年他在各种类型片中游刃有余,简直是中国汤姆克鲁斯。
紧张刺激,氛围感十足,人物细节有趣生动。
翻拍片。王千源大玩郭富城,两人演绎都各自浮夸,厕所拍屁股&台词/河边含枪&亲手,怎么莫名其妙这么基。
实在是不喜欢王千源。这个片就是粉丝向嘛,除了前边有点节奏,后边就看俩人乱武宣了,根本没什么意义和观赏性。
比起《解救吾先生》,王千源这次演反角演得更彻底也更过瘾。郭富城的演技已入佳境,不断突破自己。没看过韩国原版《走到尽头》,对翻拍的这部戏印象还不错。
剧情还是很巧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