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孩子》 这是一部感人致深的充满民族大爱的电视剧,根据历史真实事迹改编,但却拍得生活自然,没有什么假大空的东西,演员虽然要跨越几个年龄段,但没有太大的表演痕迹。
年龄层次感很强。
这部电视剧一播出,就让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着迷,中年人觉得他们过去就这样,年轻人也觉得有他们的影子或者有身边人的影子,语言又朴实无华,没有华服点缀,宽松朴素的蒙古袍贯穿全剧,真挚的情感常常把观众瞬间带入。
戳泪点能让人瞬间泪奔!
特点:好故事,好演员。
总结:题材没有大小之分,只有好看与否。
回望历史,尽管往事平淡无奇,却总惹人挥泪。
一边是相依为命的原生兄妹,一边是孤苦无亲的荒儿野女,相会于那个。
能容天能容下万千生灵的蒙古草原,开启了一段奇妙的传说。
童年光辉的草原情谊,年轻时潇洒无忧的青春旋律,和成年回首萧瑟的毅然慷慨,全剧无不洋溢着一种草原气节,和一类孤蓬缥缈归根的人性。
在这个圈子里,没有善恶,没有美丑,只有记忆中的精神依托和无所不容的气度。
过去不为贫穷所动摇,后来不受财富所蛊惑。
这样的圈子,伴随着悠长的马鸣,引人回味。
一段寻亲的执着与释然,一段徐徐融入新家的奇幻,一对对亦爱亦悔的友情,一次次愿结愿毁的爱情长跑,一场拼搏抗争的青春……一草原,一人生 有者育之善之,终生为母;有者磨之钝之,永生成父。
血缘是连接关系的桥梁,却未必抵得上将心比心的深度,人间万代,情为至要。
广袤蓝天下,没有放不下的忧愁,没有结不成的姻缘,没有解不开的心结,更没有注不入的真情。
本来是想打五星的,一星给演技,一星给用心,一星给感动,再给细节一星。
但是有一点不足,就是感动不一定非得遗憾啊。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印象中少数民族更喜欢多生吧,为什么谢若水和朝鲁都没孩子,阿藤花从小坏到大,坑队友坑帮过他的一切人,自私、势利、虚荣、虚伪……为什么朝鲁一直喜欢她?
给他养小孩还送她女儿留学,最后老了才嫁给朝鲁也没给他生个一男半女的?
为什么图雅就得难产自己和孩子都死了?
就不能留个孩子么?
留个孩子就意味着生命的延续,新生、新的希望啊?!
谢若水是痴情的,但是娶个老婆也没有一男半女的,坑害媳妇一辈子啊!
老了怎么办?
感情遗憾了,工作清廉,一个好大学生下基层一过就是几十年,那时候的大学生啊,宝贝啊!
遗憾的前途,为国家做更大的贡献,但是却感觉生命没有延续下根,没有希望,你奉献给草原,起码能有新的希望,你媳妇也是个好人啊,剧情可以说没有生育能力,但是不能这么遗憾的就没了希望了呀。
满部剧很感人,但是我觉得最大的不足是没有个这两个男人的后代是最让人难过的,因为看下来全是遗憾全是泪点,主演都没有好的延续的可能,让人觉得很难受。
最喜欢里面两个角色,一个是哈图一个是乌兰,感觉他们代表着大智慧、善良与大爱。
好希望出个电影能弥补这两个遗憾!
因为看完了觉得全是遗憾,但这样的剧感觉用不着这样也不能这样啊,你甚至可以让一代又一代的人生活在草原,但是却感觉你们去了什么也没有了一样
乌兰其其格这个人物,简直是我看到现在最喜欢的一个角色了!!!
一个女孩子的强大内心终极进化目标——善良与无限的温柔。
勇敢和宽容,冷静与热情,草原女孩子的刚烈、敢爱敢恨在她身上表现地恰到好处,生活给你的好和坏,你都能从容接受应对,那种调和的内在形态才是我超级想要的。
但由于我活在现实生活中,我觉得我不能二次接受徐xx,每天中午陪我姥姥看这部剧,还没看完,仅仅是喜欢乌兰这个角色,喜欢到想认真写个评,当然更离不开的是演员也演得好~!!
看完久久不能平静,《永生不忘》在耳边余音绕梁。
感谢《国家孩子》这部央视主题大剧,带我了解“国家孩子”那段并不经常被提及的历史。
我被剧中草原人民的淳朴善良、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所感动,也被个人命运在时代浪潮中的沉沉浮浮震撼。
由于生活年代和个人经历,剧中很多人物的行为在当代人看来难以理解。
比如:小时的朝鲁(鲁小忠)为什么不论如何都不相信爸爸已经死了,屡禁不止、想尽办法地要往上海的老家折腾;小忠对哈图亲生儿子宝力根的死负有间接责任,为什么哈图没有要求惩罚小忠却相信一切都是”长生天“的安排而收养小忠;通噶为什么不再为自己坚持一下,把上大学的机会给了阿藤花;跳崖自尽真的是王朝阳唯一的出路吗;乌兰怎么那么轻易地原谅了出轨在先的徐世铎,在他中风被情妇抛弃之后几十年如一日地悉心照料;朝鲁和阿藤花之间又是怎样复杂的感情……最想表白通噶跟乌兰,真的是影视剧中很难见到人设没有缺点却毫不圣母的女性。
乌兰从见到通噶(当时还是小鱼)开始,就像母亲一样疼爱她。
记得有一场赚到我眼泪的戏:当时小鱼还在神经性失语,乌兰的追求者为了拆散她们娘俩撺掇北京来的“贵人”带走小鱼。
乌兰骑马追汽车给小鱼送“羊拐”,在车门关闭的那一刻,小鱼喊出了“额吉”(蒙语的“妈妈”)。
通噶长大后跟她额吉很像,她俩本来就很气场相投,在加上相同的生活环境,让人有种母女俩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感觉。
就像草原上的花,乍一看普普通通,也都遭受过痛失至亲、被抛弃、背叛的痛苦,但她们骨子里透出的善良、坚韧、勇敢,让生命绽放。
她们值得最真挚、美好的爱与尊重。
朝鲁、谢若水、阿藤花都有一身缺点,但人物的成长性很强。
我不认为人物的成长等于洗白,因为在经历了他们所经历的那些事情后,人在性格、心态上必然会有转变。
年少时朝鲁虽然重情义、有主意、有魄力,但是死脑筋、倔得像头牛,做事情简单粗暴,经常干出人神共愤的荒唐事;谢若水是四个主角中学业最好的,但他是软弱的妈宝男,对养母满都拉又爱又怕,他处理不好自己的感情问题,一味地逃避,他不渣但是怂;阿藤花这个女人说好听的是有心机、争强好胜,但她三十岁之前都挺“浑”的,极端自私、嫉妒心强、损人利己。
他们的“丑陋”在一定程度上情有可原,悲惨的童年、对原生家庭痛苦的记忆给他们心里留下了几十年都解不开的疙瘩。
当他们经历了生活的毒打,再在身边的人的帮助下重新站起来之后,才拥有了脱胎换骨的成熟:朝鲁做生意差点犯法,又丧妻丧子;谢若水养父早逝,又被安排了蹩脚的婚姻、不顺心的工作;阿藤花老公出轨,又丢过饭碗……有一段高潮是谢若水作为国家干部,对峙准备租赁草场用于开矿的朝鲁,朝鲁箭在弦上对准谢若水让他退缩。
那时,谢若水不再软弱,他敢于为了他心中的正义跟远强于自己的对手“肉搏”,而朝鲁也终于学会了妥协、克制、遵守规则。
最终,化干戈为玉帛的二人相拥而泣。
回想起六零年一趟北上的列车将朝鲁、通噶、若水和阿藤花四个人的命运绑在一起,朝鲁和通噶是亲兄妹,若水追求过通噶,朝鲁和阿藤花暧昧过——感情线安排得满满的。
半个世纪的生命轨迹交集让他们之间的情谊早就超越了友谊、男女情,而是手足亲情——打过闹过,却终究不离不弃。
他们四个的感情太珍贵,在当下怕是寻不到了。
到组建寻亲团时,年过半百的四位主人公们,都已经可以理顺自己的生活,独当一面了。
重回上海对于他们就是解开人生心结,放下执念的最后一步。
实现目标后,一群老小孩带着初心返回草原——他们寻到了“根”,也坚定了未来的路,这或许就是“故乡”的意义吧。
一开始讲述把上海的孤儿们分配到草原上领养,就像一根刺扎进了我的内心深处。
孩子们大点的都有了情感认知,国家单方面把孩子们分配到遥远的地方,手起刀落啊,划重点是上海的孩子……对于这种涉及政治的话题,也就不再深谈了,弱弱的说一句,大家想想延安保育院的孤儿,国家花了大气力送他们去苏联深造学习,截然不同的命运,同样是孩子啊……
非常好看啊,了解了以前的内蒙古,风土人情好,风景也好,演技都不错,这个剧真的不错,值得一看!
背景是六十年代,一群上海孤儿被送到内蒙古由牧民抚养,成为后来的蒙古后代,歌颂民族团结😄而且这个故事的原型都贵玛被赋予人民楷模的国家荣誉了👍怎么字数还不够140?发个剧评这么难?挺好看的,都看看不,献礼剧也很不错哦!
一部真正的好剧,在于给观众带来深思,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太需要这样有深度有内涵的电视剧了!
弘扬民族大爱,知恩感恩是我们能给予这个时代、给予社会的!
整部剧风景醇美!
朴实的风土人情!
精心打造真!
善!
美!
这是一部真实的故事!
值得一看再看!
不得不说,大草原真的很美!
不知道那里已成为多少人的诗和远方!
40集故事,要讲尽这么多人在这个历史时刻的人生,显然很多都是粗粗一笔的略过。
再细细地说说对这些人物的看法。
整个剧里,整体来说,朝鲁和阿藤花是明显借着别人的宽容和爱,做自己想做的事。
在前面,朝鲁是不多想着别人,也不想着别人是怎样的爱他照顾他,就一门心思地要回上海,要放电影,身旁的亲人被他伤害着,却又宽容待他。
幸好有毕力格这个深爱他妹妹的男人,把自己的孩子过继给他,让他忽然间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飘忽的心思终于安定下来,事业有成,成了全剧里最富裕的大老板,最后在上海买个四套房都是轻而易举的小case。
电视剧里可以这么塑造,在真实的世界里,每一次的闯祸,都可能是一次人生的掉落,而每次的掉落,大概都需要爱和机遇来回到起点。
阿藤花,从一开始就是只想着自己,缺吃让她缺爱,脑瓜子很活,吃不了苦,会挑人。
每次选择都别人吃亏她得好处。
同来的孩子还和她做朋友,不知道是真实的可能,还是全靠编剧的努力。
这种只想着自己,舍他人的利益,得自己的好处,看着生气,实际中大概每个人都难免做个一两次。
故事能这么写,也全靠草原上人的心胸宽广了。
故事里这两人最后都还是单身,没成为一家,不知道是不是也是因为缺了替他人着想的能力。
若水,就像弹幕里说的,是最知道感恩的孩子,放弃自己爱的选择,回馈了妈妈对她的爱。
通嘎拉嘎,她得到的爱,和她给出去的爱,都很多。
人生,很曲折,好好爱,好好努力。
一群孩子的演技爆表!
看到了大草原牧民的风土人情,良心剧!
已经看到第四集了,唉,每一集都掉眼泪,太走心了,群演都很给力。
这群孩子太可爱了,牧民把这些孩子都当宝贝养,疼爱的很,太暖心了。
看的我都很想去大草原了,乌兰阿姨好善良。
有个男的一直想领养孩子,公社就是不给名额,太逗了。
那个花花很有怎么这么小就很有心机,就挑条件好的,直接叫书记阿爸。
太狗血了,女主居然能一坏到底,牛啤酒
还是喜欢看孩子们小时候的剧情
尬啊尬
又是和奶奶一起看的电视剧系列~就是姐弟俩太圣母了…阿藤花有点emmmm…但是其余部分还挺好的 特别是小孩子的时期(dbq看到三十几集,我还是想骂一句 阿藤花什么垃圾!!!!
还挺好看 和爸妈看一晚上都舍不得关哈图大叔凝望草原的最后一眼,是草原的告别很感谢认识草原儿女的纯真 可惜群像没有很好刻画
国家孩子
孩子们和大人全部演技在线
浪费时间的所谓弘扬正能量的烂剧。阿藤花那么自私自利,那么坏,还能不断的被包容,让别人收拾烂摊子。通嘎兄妹彻底被生长环境所改变,成为善良又愚蠢的牧民。不断的替别人收拾残局,吃亏。这是想表达什么?人善就活该一辈子受欺负?人老实就活该吃亏?浪费时间的剧,中央八套这过年期间播放的剧基本都是这种烂剧,什么《遥远的距离》,如出一辙,同样的逻辑思想。好人活该吃亏,善良的人就应该包容别人。这都是什么破编剧!
前八集小演员演技爆棚,然而故事越来越扯,为了这帮孤儿编剧居然让内蒙人死孩子,让产妇死亡一尸两命,那个男主一副灾星样,逮谁霍霍谁,一分不能再多了
謝若水完敗於畢力格。阿藤花自私到永遠自己有理,居然沒有孽力回饋。主題曲好聽。兄妹俩是真善良。
本来题材挺感兴趣,可是拍着拍着就拍废了呢
陪老娘系列
孩子不是商品
前八集真的很好,小演员真的很不错
从小就是心机婊的阿藤花凭什么什么好事都要让给她!?兄妹俩圣母到疯批了!
阿滕花看得我气死,不得不说演员演得这么让人生气也是难得…
男主长大比小时候还傻是为啥。。。。主题曲真好听。
这边建议只拍前十集 太动人了 幼年的部分无论是演技还是剧情都比成年好太多
最近央视开始重播,陪爸妈看了几集。刚开始几集主角团小时候还挺好看的,长大之后剧情就开始一路崩坏,主角团几个性格从小到大一点都没变,人物毫无成长性,丝毫没有看到蒙古人民对这些国家孩子的正面影响,这么好的题材也给编剧拍废了…
陪老人一起看了一会儿…都啥年代了还在讲一个妈宝男磨磨唧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