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不知道看什么电影,就在网站上随便翻,看到了这部《不老奇事》,再来豆瓣上看到电影评分6.2,很低,就当主演王传君还听说过,就当消遣看吧!
结果越看越入迷,虽然介绍里面说这是爱情片,但个人感觉影片里面讲爱情的部分很少很少,主角和两个女生之间更不是爱情,反而在爱情之外的关于衰老永生的讨论更吸引了我。
1,剧情梗概
故事的开始 故事先从一九六八年的青岛说起,男主郭小鲁(简称郭)和女主苏凌芳(简称苏)八九岁,初次认识后双方家里便发生了重大变故,郭的父亲因实验室意外去世,母亲消失了一段时间伤残后又回来了。
苏的父母消失之后再没出现过,后随六姑在农村生活。
在这期间男女主之间互相陪伴,互相照顾,可以说是初恋,但我感觉两小无猜的两个人更像是友情,到了亲情程度的友情,苏跟六姑走后两人分别,郭大学考到了北京的医学院,苏拒绝六姑安排的相亲后也去到北京,游走于声色场所,靠唱歌为生,机缘巧合两人再次见面。
去往北京的列车在北京之后,两人继续相互扶持着过日子,关于未来两人走了完全不同的路线。
郭靠自己的一些天赋和努力在医学方面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并认识了业界大牛丁教授,成为了得意门生,期间郭的母亲去世。
苏靠各种关系上位,借着自己年轻的姿色和勤奋也在演艺圈有了一点起色,并嫁到了一个还算有名气的导演,开始演电影。
郭在丁教授的推荐下来到布拉格做也许能够让人长生的干细胞研究,并认识了丁教授的女儿丁萌。
苏演了一部关于农村的电影在布拉格展映,机缘巧合下两人再次见面。
男主看到女主在布拉格的电影海报 郭在布拉格继续做着干细胞研究,期间丁教授去世,实验室的外国女教授去世,丁萌在研究干细胞过程中取得一定进展,因受不了亲人离世的悲伤和对死亡的恐惧盲目在自己身上进行干细胞实验后得癌症去世,但留下了能够克隆自己的受精卵。
郭在研究取得进一步进展后也在自己身上做实验,注射了二十次干细胞后开始去全世界游荡,见证了各种矛盾冲突和生死瞬间。
苏和自己的导演丈夫貌合神离,过着假面夫妻的生活,演艺事业原地踏步,在鲁去全世界游荡时和他失去了联系。
再次在北京相会 郭回到北京后再次遇见了苏,时间已经来到二零一二年,此时苏已经是一个四五十岁的大龄妇女,郭看起来还是那个三十来岁的翩翩少年。
之后郭在青岛去北京的途中发生了严重车祸成了植物人,苏离婚放弃事业照顾郭,并去布拉格植入了丁萌的受精卵,生下了一个女儿,当时苏以为这是郭的孩子。
时间再次来到未来,苏成为了一个老太婆,郭依然是那个三十来岁的翩翩少年......
不老奇事,男主的不老神话2,关于剧里面的爱情线 男主郭在影片里面一共遇到了两位女士,一个是女主苏,两人幼时相识,并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上不断交叉相遇,与其说是青梅竹马的恋人,倒不如说是共患难的异姓兄妹。
影片中对两人关系的描叙非常克制,郭在北京上大学期间和苏同床依然是两小无猜,完全没有恋人重逢之后的激情,像是弟弟对姐姐的依赖迷恋,后来又发现姐姐不是自己想象中那样的失望,但依然把它作为自己最亲的人,就算是苏以为自己怀了郭的孩子,但那是采取试管婴儿的方式,连人工授精都算不上,更没有儿女之情。
大概意思就是女方把男方当初恋男友,男方把女方当姐姐。
成年之后两小无猜的男女主角 另一位女生是丁萌,郭恩师丁教授的女儿,两人一块在布拉格做干细胞研究。
丁萌在影片中非常直白的表示了对郭的性趣,郭表现得却像是柳下惠一样坐怀不乱,后来丁萌沉迷于在自己身上做实验,郭在苏得癌症之后万分照顾,并合成了的丁萌的受精卵,也是想完成丁萌的心愿吧。
总结一下意思就是丁萌把郭当作适合当对象的暖男,郭把丁萌当作需要照顾的妹妹。
面对女色不为所动的男主 影片里面苏的结婚对象渣男导演便是对男生的刻板描写,喜欢年轻貌美的女演员,在自己变老之后不断寻找更年轻的演员,对女生控制欲比较强,目前来说有些典型的大男子主义。
苏和他之间我觉得刚开始也是有感情在的,不然也不会想要结婚留住这个男的,这里面也牵扯到了各种交易,完美的婚姻范例。
奇妙的画面 影片还塑造了一个男配角,本事不大,野心也不大,喜欢色情杂志,喜欢扎在女生堆里,人不坏,但肠子花。
丁教授的家庭是典型的父权社会,他取媳妇可能就是做家务和生孩子用的(说的有些重了),片中说过一句好男儿何患无妻。
3,影片中离世的那些人 电影开头男主郭的父亲便在一场意外中离世了,这算是一些人死去的方式, 猝不及防,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糊里糊涂的便走完了这一遭,留下一堆事情麻烦后人也好,让后人怀念也好,总之本人没有一丝防备。
郭父亲去世 郭的父亲发生意外后苏的父母都去外地工作,从此之后他们就没再出现过,对于苏来说父母就相当于死了,自己没人要了。
郭的母亲在郭上大学期间也走了,她算是操劳了一辈子吧,又面对了很多变故,不得不去扛,有一个小孩不得不去照顾,眼睛被一个冰雹砸不得不面对别人的嘲笑,丈夫早逝一留下大家子不得不去扛。
此时郭想到了丁教授的一句话:父母是挡在我们和生死之间的一堵墙,在这个世界上生命终将终结,时间也是有限的。
再后来去世的是丁教授,丁教授想要长生,但也明白目前自己不能长生,目前的技术根本做不到长生,他想要自己的得意门生去研究干细胞,寻一个方法,他希望看到自己孙子八千岁的时候。
但丁教授也坦然接受死亡,勇敢面对死亡,生前便留好了遗书,要把自己的尸体捐给学校,供学生上课用,自己一旦病危绝不进ICU,不上呼吸机,不许抢救,放弃医疗支持,家属坚持就剥夺家属的继承权。
丁教授想安详的走了。
弥留之际感受不到时间,感受不到疼痛,没有恐惧,没有欲望。
他将自己一生的本事交给了学生,传承是生命的意义吗?
不想在病床上当植物人一样照顾,走的时候也要体体面面,带上自己的假发。
丁教授的师妹,那个外国女教授也驾鹤西去了,她希望丁教授的女儿丁萌继续干细胞的研究,改变人类的命运。
这些事情对丁萌打击很大,她没日没夜的工作,希望找到一种病毒能逆转细胞注定的凋亡,并在取得初步进展之后就在自己身上做实验,希望自己不会死,但她体内的细胞没有凋零也没有永生,而是朝着癌细胞方向发展,最终也死于癌症。
死于自己实验的丁萌4,总结 郭在研究取得一定进展后,也在自己身上做实验,再也没有变老,也没有死去。
在非洲隔壁免于遇难
发生严重车祸成了植物人之后也能再次苏醒
男主和女主的最后会面 男主身体没有变老,记忆也没有衰退,也许他是想留住周围的美好的,但最后留下的只有自己。
《不老奇事》是一部让我感动到哭的片子,因为这部片子直面了一个永恒的问题。
买票的时候,我看到只有一个预定的座位,我有点担心,恐怕又是一个叫好不叫作的片子。
等到我坐下来,看到一对对情侣进场我终于不再担心。
在买票的时候我猜到这是一个讲述爱情的故事,却没料到是一个关于永恒的追问-死亡的故事。
片头的长镜头已经暗示了这是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镜头从北京二零一几年的北京穿越到一九八二年青岛大学的钟楼来到郭小鲁的童年。
那是郭小鲁第一次见到苏凌芳的那一天,那也是郭小鲁第一次面对死亡。
从死亡穿越回来的郭小鲁太小了,小到了他无法理解什么是死亡。
送苏凌芳去寻找父母的车上装满了易燃易爆炸的化学物资,却是苏凌芳和郭小鲁人生中最好的记忆,那是睡卧在死亡之上的旅途。
当成年的郭小鲁送走了母亲,他终于撕心裂肺的明白了什么叫失去至亲有多么痛。
成年人的世界向郭小鲁铺面而来。
在送酒醉的苏凌芳回去的那一夜,他也知道了自己的未来里没有苏凌芳。
这是死亡吗,是的。
这是童年的死亡,郭小鲁的童年显然结束的比苏凌芳要迟的多。
当郭小鲁摔断右手,他再也不能做手术只是一个合理的理由,让郭小鲁不去循环老师的命运。
那时候的郭小鲁只会用反抗的方式去面对他不能接受的事。
在布拉格十年的时间里,郭小鲁告别了老师,见证了一个摆渡人的死亡,是理解,是尊敬。
这十年里,是郭小鲁自我封闭的十年,是郭小鲁对抗死亡寻找永生的十年,也是萌萌陪伴郭小鲁的十年。
最终萌萌让郭小鲁明白,爱情有很多种。
和萌萌的爱让郭小鲁明白,有一种爱是当你爱上她的时候也是和她分别的时候。
此时,郭小鲁已经面临了父亲、母亲、爱情、老师、爱人的死亡,他不知道他是不是战胜了死亡,但是他绝对已经被死亡击败了。
在非洲的的八年里,当郭小鲁每天都在送走生命,面对死亡的八年里,他终于和死亡和解了,从此之后,郭小鲁再也没有反抗过死亡。
在沙漠里,郭小鲁经历了重生,他再次回到了生者的世界,接纳了一切人、一切关系和过去。
后面的故事无论是瘫痪在床的郭小鲁还是健康的郭小鲁,其实都没那么重要,因为那是爱的延续,是回忆的延续,也是生命的延续。
其实,最后郭小鲁和苏凌芳凌芳的告别不是记忆的死亡,是对过去那段感情的感谢,是来自银幕背后的某个人向某个人的告白。
片子中密密麻麻的细节在告诉观众,这是一个讲述死亡的故事。
如果你已经看完了片子,那你一定会看到一个热爱运动的丁院长,谢顶的头上有一顶假发。
王老虽然住在太平间隔壁,但是他的床上贴满了美女照片。
已经身患癌症的萌萌在生日狂欢。
一直到老都喜欢吃糖的苏凌芳。
老去的王青伟喜欢睡年轻漂亮的女演员。
他们都在用着自己的方式拒绝死亡,对抗死亡。
如果你点开豆瓣页面,拉到编剧一栏看到王朔的名字的时候,我想你也会明白为什么苏凌芳是一位女演员。
在这个童年标志逐渐离世的时代,一个我小时候看过他写过《过把瘾就死》《动物凶猛》《一般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人,这些名字随着他的名字汹涌浮现回来的时刻,我明白了。
二零一零年的时候,他用李香山说了死亡,二零二一年他用郭小鲁的一生在讲述死亡。
如果看到这里的你,看过《千年女优》《秒速五厘米》,那么我猜你也会喜欢这部片子。
下午看了《不老奇事》,王朔编剧。
前半截还不错,对白和旁白都在点上,说得都是人话。
这不是讽刺,现如今你能在国产片中听到几句人话,绝对是一种奢侈。
王朔的台词还是强。
尤其是王珞丹饰演的女主,一张嘴就招人待见,听上去夹枪带棒,一琢磨全是心疼,北京姑娘的那种表面满不在乎内里敏感脆弱,表现得淋漓尽致。
让人梦回2006,那时没人知道王珞丹,大家都叫她米莱。
后半截飞了,各种不办人事。
丁萌萌拿自己作实验,动机严重不足。
这事风险与代价太大,成功的前景又太渺茫。
要说她被她爸的死给吓着了,铺垫又不太够,让人难以信服。
王小鲁去非洲出生入死的一段,更是莫名其妙,哪也不挨着,既突兀又仓促。
问题出在结构上。
影片的俩主题——爱情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没安排好,互相有点打架。
要么你踏踏实实地写一段爱情故事,写王小鲁和苏明凌几十年的分分合合,让命运的打击、物质的诱惑、理念的分歧、时光的考验轮番上阵,最后或分或合,合了是爱情的强大分了是现实的无奈;要么你就把丁萌萌找不死药和王小鲁非洲渡劫悟道这段展开了好好说一说,把寿命等不等于生命这事聊透了,给大家思想上来一升华。
这半拉那半拉,结果就是不伦不类。
某个方面我能理解王朔。
以他的年龄和阅历,是断然不肯简单写个爱情故事的,这在《非诚勿扰II》中已有所体现。
在他看来,爱情不算什么,人生中有太多事比这个重要,比如生死。
问题是,电影是要卖票的,且主要的受众是年轻人,你谈生啊死啊的,没人爱看。
想要年轻人进电影院,又没钱炸大楼的话,那就得聊爱情。
影片这个样子,究竟是作家为了照顾商人的利益而给一个关于终极思考的故事裹上爱情的糖衣,还是商人照顾作家的脾气所以任他给一段爱情故事塞入终极思考的私货,那就不得而知了。
也许是互相妥协。
妥协出不了好作品,不妥协则干脆没有作品。
是你你怎么选?
王朔:这叫产品行吗?
看完了《不老奇事》,我不知道说啥好,可能是我觉悟不高吧……电影刚开始的场景让我有点惊喜,挺有味道,我以为是一部很深情的电影,毕竟背景是八九十年代,整体基调也都不错。
电影打的标签是爱情,但是前期我似乎感受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导演是要和我讲人生哲理吗?
那还挺好的,我本就讨厌全程情情爱爱的。
男主上大学后爱情的味道依旧不浓,开始偏文艺风了,嗯……也挺好,有医学专业知识,有实操,虽然我也不知道对不对,但起码不是无脑爱情剧。
紧接着,男主要去国外了,也没毛病,根据前面剧情,是个正常人都出国,合情合理。
直到女二性格的转变开始,我有点难受了。
见证亲人的离世导致渴求永生我能理解,但我不理解在没有任何临床试验的情况下,她怎么就能自己打针呢?!
我情愿相信女二是真的得了脑癌才痴迷于永生,但是你也没病还瞎打针,还一身病毒,我不李姐啊!
还有哦,为啥女二全身都是病毒的时候你们才反应过来动物和人的基因不一样?!
大哥!
你们到底是在做什么干细胞研究啊!
干细胞研究这段内容,实验室就他俩还有一个教授,啥都没有了,也看不出这个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我感觉像是哪个小作坊生产三无产品……接着就是长篇的高中生作文式抒情,看的我如坐针毡,抓耳挠腮,真的,我受不了本身就存在不合理的悲情故事。
我看到的就是,我亲人死了,我好悲伤,我不想死,我要给自己输液活下来,我感染病毒了,我不想死我要和男主幸福地生活,我死了……对不起,女二这里太没脑子了,我完全入不了戏!
最神奇的是女二死了,男主青春永驻了……后面男主去了战争频发的地方(参考伊拉克战争),我以为又有升华了,哦~原来电影是想告诉我,不要仅仅只看到自己的悲喜和生死,世人皆苦……总之又是一大段哲学,我忘了,似懂非懂。
我以为电影到女主跳楼,男主死于沙漠就结束了,好家伙,还没完!
男主活着回来了,女主是阔太了,后面又来了一段女主和她老公奇奇怪怪的声色犬马的情节,我好懵啊,这和前面讲的又不太一样了啊。
男女主是在演同一部电影吗?
可能导演想表达女主此时的生活不是她想要的,但是她为了物质生活只能放弃自我。
那这跟男主全程谈到的生死又有什么关系?
后面男主出车祸变成植物人,女主用女二的细胞生了一个女儿,嗯……女二的卵细胞和男主的精子(又或者是克隆?
反正就是其中一种)女主大概50多岁时生的……最后是男主的“走马灯”,说啥人的一生中回忆最重要,镜头给到女主是老太太,男主依旧30岁的模样……结束。
至于为什么我提到的女主很少,因为我感觉除了少时那段感情让我有所触动,后面的感情线更像是为了爱情而刻意去爱。
男女主演技是真的好,王珞丹鼻翼收缩的那两下,嗓子哽塞张口却无言的那刻,我是真佩服他们的演技,电影演员演技好不好更大一部分看导演,这话是没错的,当然,他们本身就很好,锦上添花。
害,总归是我知识阅历不够,理解不透这部电影想表达什么。
我只记得我上学时老师批评我的话:为赋新词强说愁。
(我讲的有点乱,因为这是我看了一遍后回忆的部分内容,听不懂是我自己思维理得不清的原因,观后感嘛,我就说说自己的感受而已,不要骂我)
也许这就是王朔眼里各种各样的死亡。
从一开始男女主角的父母亲的死亡,到后来老师、老师女儿的死亡,到后来男主变成了植物人为止。
从一开始,男主认识的老师儿子住在太平间附近就有了隐喻的意思,到后来男主和老师以及和女二的对话对于生命延续的意义,其实有了很明确的指向。
影片一开始车祸之前到最后出了车祸,时间这么的长,但是男主一直以旁观者的角度参与自己的生活,还有旁白音,这就是瞬间永恒的意思,其实都是男主在临死前头脑里的回忆,影片最后说记得的都是美好的,也说明了这点。
如果你愿意相信,如果你还相信 ——题记11月5日吧,首映日,没抱太多期望,去看了《不老奇事》。
现能好好讲故事的国产片太少了,而能讲好故事的国产电影就更少了,《不老奇事》做到了,又恰巧讲到我的心坎,那对我来说太难得了。
“王朔牛批”,刚看完电影我就发了一条朋友圈,后来又觉得过于“中二”,而我也不再年轻,就删了。
王朔也老了啊,电影看似在讨论“爱情”,却写满了“生死”。
不由让我想起科恩兄弟,说是《老无所依》吧,却讲着无常,聊着混沌;只是一首《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吧,却一直在讨论着“死亡”。
而我们还年轻,死亡一时半会也追不上,但别的也逃不脱,比如说“爱情”。
其实《不老奇事》讲的也不是爱情,我更愿意定义他是“纯情”。
毕竟“爱情”是两个人的事,而无论郭小鲁还是苏凌芳,都只是深拥着自己的“纯情”未越雷池半步!
也许丁萌萌是有爱的,可惜,爱情是两个人的事。
不由让人感慨,“爱情”真奢侈啊!
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总觉得《不老奇事》宣传有点问题,这本是一步偏文艺的剧情片,按爱情片宣传,选错了受众。
《不老奇事》从配乐到镜头,从演员演技到台词,都很喜欢。
给我触动最深的是郭小鲁拆石膏的那个场景:丁老责备着给小鲁拆着石膏、安排后路,而小鲁拒绝了,我当时想的场景是:冲突爆发,丁老训小鲁一番,而后安抚,再安排后面的事。
没想到丁老的第一反应是:“我刚才的话是不是重了”。
这些年看国产片少,看也是老的港片,这种长者的包容很久没见到了,但这种场景是那么熟悉。
生活中没有在意,却在观影中感触颇深。
也许这就是本土文明吧!
距离观影时间有点久了,昨夜拎水回去的路上,抬头看见那轮明月,很亮,有缺。
可惜路灯太亮,我的身影忽长忽短,忽深忽浅,就是找不到那一抹月影。
走着走着就想起这部电影了,想到了大家都说《不老奇事》后期节奏崩了,我也从没感觉变成了有点不舒服,可就在昨晚,冒出了另一种想法,抑制不住:不老奇事是两个人的故事啊,我们将视线固定在郭小鲁的身上,听着郭小鲁讲着故事,看着他的人生,可有谁关注过苏凌芳?
郭小鲁是坐怀不乱,终身不娶,可他的心中也有丁萌萌的一席之地吧。
郭小鲁对苏凌芳的情就是情,那苏凌芳呢?
有谁关注过苏凌芳呢?
如果苏凌芳无情也就罢了,可是她有情啊!
后半段是苏凌芳对郭小鲁的“纯情”啊。
苏凌芳是勇敢的,郭小鲁没有做到的,苏凌芳做到了。
如果苏凌芳不爱郭小鲁,那后半段就是屌丝的幻想,如果苏凌芳爱着郭小鲁,那后半段就是苏凌芳的“纯情”。
虽然苏凌芳越过了雷池,可郭小鲁反馈不了。
等郭小鲁反馈的时候,苏凌芳忘了。
郭小鲁纠结太多,错过了苏凌芳;苏凌芳妄自菲薄,碰不到郭小鲁。
两个人的错过一如宿命。
老王也够狠的,让一切都明明白白,也让郭小鲁醒来了,但苏凌芳却老了,忘了。
公元前我们太小公元后我们又太老没有谁见过那一次,真正美丽的微笑时至今日,我仍没学会如何去爱,亦未被爱过。
只是看完《不老奇事》会静默,眼眶会湿,眨一眨眼,倒也没有泪水。
这是一篇观后感,不是影评,有太多私货。
就像我炒了一盘鸡蛋,鸡蛋是别人的,调味品是我的,至于咸了还是淡了,看您的口味了。
冯小刚说中国缺好观众。
我对此一直嗤之以鼻,直到我看到这部电影,它居然在被豆瓣的观众打在及格线上。
这可是豆瓣啊,一大群高学历年轻人的地方啊,哈哈,好吧,确实冯小刚导演那句话也没错的多离谱。
居然还有人问苏凌芳和郭小鲁的孩子为什么是郭萌。。。
好吧好吧,我不会解释,因为看电影是个需要脑子的活动,可惜打一星二星的没有。
你们适合看神奇女侠、小时代之类的大片。
一开始看海报和阵容是个文艺片,看预告的设定我以为是个科幻片,看到最后我才发现这是个哲学片。
人们常常做两件事:一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二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先排除掉电影里头不合常理的内容,还是有几个触动我的情节:一是郭小鲁和苏凌芳重逢后面临选择又分开,二是丁萌萌偷偷给自己注射干细胞失败后近乎失智疯狂,三是郭小鲁在丁萌萌死后,已经失去了继续活下去的支撑点,去到非洲后几度站在死亡边缘。
一、爱情的选择电影是和男朋友一起看的,当我看到郭小鲁近十年的枯燥实验生活,身边只有一个丁萌萌,还对苏念念不忘的时候忍不住说了句:“人真的可以这么长情吗。
”走出电影院的时候他问,“为什么两个人在重逢后又要选择分开呢,既然都对彼此念念不忘。
”先来看下当时两人作出选择时的情境:郭小鲁的医生职业刚起步,母亲就去世了,都还未来得及看到儿子的成就,然后是看到醉酒的苏凌芳,噩梦发作惊恐的模样。
他觉得自己保护不了自己爱的人,小时候没能保护好苏,长大后他也不敢确定,能不能给到苏凌芳她想要的生活,所以他选择暂时逃离。
苏凌芳这边,同样是演艺事业刚刚起步。
作为一个农村出来的姑娘,在那个年代,她表面靠着姣好的容颜赢得青睐,却把自尊看得比谁都重,因为童年被抛弃的遭遇,她不敢依靠任何人,金钱就是她唯一的安全感来源。
她可以开口留住郭小鲁的,但是她只说了一句“他好的时候,我不需要在。
”只是两个人没想到一别竟是十年,也没想到漫长岁月里唯一的牵挂只剩彼此。
不像《爱乐之城》里的男女主角,激情褪去后追求各自人生理想,最后也都过得不错。
这两位既没有真正在一起,分开后也都没能真正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没有什么是更好的选择,他们当然可以选择不分开,只是对于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想法,在当下作出了分开的选择,而成年人,总是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到底。
遗憾是常态,人不可能什么都想要。
而长情还是滥情,自然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选择。
郭小鲁这样的人,即便不是困在实验室,身边只有一个视作妹妹的丁萌萌,他也注定了是个长情的人,执着地认定自己最初的选择。
而像王青伟那样的人就另当别论了。
二、信仰的选择片中丁老对于医学的奉献和康妮卡特对于干细胞的研究近乎于痴狂的状态,把事业当作自己一生的信仰,所以无论实验经历多少成败,他们总是带着更宏大的信念,心系的是普罗众生而非具体的个人,所以这份信念是持续的,坚定的,纯粹的,支撑他们走过漫长的一生的,即便生命燃烧殆尽依然因为有人传承而无怨无悔的。
而相对于二老的信仰,丁萌萌和郭小鲁显得没有那么坚定和纯粹了,或者说,一开始还是比较纯粹的,但是掺杂了个人情感,作为普通人对于拯救普罗众生的信仰还没有那么强烈,在两位导师先后去世,经历了生离死别,陷入了虚空哲学意义后,这份信念不再是正向的,而是变成了一条魔咒,一种绑架,死死的困住了两人。
丁萌萌对郭小鲁,爱而不得,漫长的岁月里,只能把所有的精神寄托在干细胞研究上,只想快点成功,甚至不惜拿自己做实验,她横冲直撞,头破血流。
于是在幻想破灭后,她疯了,试问把一个人的所有精神寄托毁灭,人能不疯吗?
在她生命中的最后一刻,当她对这郭小鲁说“我爱你”的时候,我哭了。
丁萌萌的信仰变成了一份执念捆住了她,她本来可以只要人间烟火,快乐洒脱的。
三、生命的意义看到有别人说,郭小鲁在丁萌萌死后的一切都是源于他自己的幻境了。
对于他在非洲的经历,以及真的一直不老的状态,确实有些超现实的魔幻。
郭小鲁的心死了,即便心里还留存有一丝对于苏凌芳的牵挂,留存那些美好的回忆,也在丁萌萌死后,随着她的棺材和一起下葬了。
即便那些研究成功不是他的幻境,而是真实存在,在他的世界里也已经完全没有意义了。
一个人如果连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
以前我会觉得答案是否定的,一个人死都不怕了,为什么还要怕面对活着的一切呢?
但是看到片中毫无求生欲的郭小鲁,我忽然明白了一件事,一个真正求死之人,必定已经看透了生死。
既然连求生欲都没有了,必定是因为,活着的每一刻都充满了煎熬,失去了方向,失去了意义,像一艘在无边黑夜的海里航行但是一直找不到灯塔的船,就算没有大风大浪把它打翻,它也不知道到底可以在哪里上岸。
郭小鲁的灯塔没有了,即便真的研究成功了干细胞,他生命中太多重要的人已经离去,就算苏还活着,他们也回不去了。
他的一切精神寄托都随着过去的回忆一起埋葬,而对未来好像是一片空白,变成一个困在时光长河中的孤独者。
我觉得讨论生命的意义太宏大了。
人类就是因为总是喜欢给生命里的一切赋予意义,要做有意义的事情,所以如果有一天找不到意义了,就找不到活着的动力了,才会想到死,我觉得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优秀的人在突然遭遇挫折之后就抑郁的原因之一。
人呐,就是喜欢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或者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比如有的人头脑一热就作出决定了,也不管这个决定未来会怎么样,出现了问题也不知道变通一下,规划不是一次性的,可以不用执念于一个方向,成了钻牛角尖,就出不来了。
这就是把本该作出详细规划的事情简单化了,也是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
就好像郭小鲁出国的决定,或多或少带着几分逃避当下现实的冲动。
苏凌芳只顾一头扎进演艺圈的选择,也或多或少麻痹了自己,他们真的认真思考过自己的未来这个复杂的议题吗?
而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就是停下来思考生命的意义。
生命本来就没有意义的,想好自己想要什么就去做,如果做不下去了,就换个方向。
意义这方面想得多了,真的容易四大皆空,最终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所以看到后面觉得电影是个哲学片,但我又不愿意陷入这个哲学的怪圈中,因为我希望现实中的人,少点影片中的执念,多点争取过就不后悔的洒脱,不要只抓着回忆,多向远处前方看看,生命还有更多的可能。
为了王朔去看的,比较喜欢王朔编剧的风格和他笔下那个年代的事情。
开始看的我挺开心,用一种大大咧咧的方式去解读一些比较“痛苦”的情愫,比如女主对于自己不幸童年轻描淡写的性格,男女主之间因为种种原因互相喜欢但就是没有在一起的惋惜,相对来讲没有那么的矫情,至少对我而言观感很好,有种大气感。
不过后半段王传君出国之后开始研究干细胞,我就开始一脑袋浆糊了,片子是被剪辑的比较多吗?
有点跟不上节奏也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苏: 你好,这已经是写给你的第89封信了,不知道你一切还好吗?
今天我们这里下来好大的雪,漫天的雪花把世界全部都遮蔽了,甚至大气中都夹杂着细碎的雪绒花。
今天早上没有出门,告诉你一个秘密,前些天我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个特别像你的人,连走路的姿态的一模一样,我几乎都确信是你回来了,可是那个人却说我认错人了,我不知道最近是不是出现了幻觉,是不是也把梦和现实混淆了。
容颜不老其实一点都不好玩,现在身边一个朋友都没有了,只有回忆陪着我。
要是我们永远都不长大该多好啊!
坐在窗外我又翻开了小时候你写给我的信,我想你写给我第一封信的时候,心里一定很孤独吧?
你说那时的六姑家的冬天格外冷,晚上也没有电,早上起来得咬牙。
如果那个时候我收到你的信,我一定会开心的要死。
对了一直没告诉你,其实你的那件蓝色外套不是我故意藏起来的,是你忘记在我家的衣柜底下的,这些年我一直也忘了问你是不是你故意放在那的。
后来我给你的信也问过两次,当然也没收到回音。
我比对了那时候我的日记,那个时候给你写信时提到过如果有一天你出了车祸不幸坐上轮椅的话,我会照顾你一辈子。
没想到这些玩笑话后来竟然成了真,只是后来是你来照顾我。
在医院里躺着的那些年,我其实什么都知道,只是不能说。
看着你在身旁,可就像我们生死相隔。
你可能猜不到现在有一种软件可以模拟我们几十年后的容貌,虽然我还不习惯用智能手机,但是试过了一次,还挺符合细胞分化演变的。
但是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不懂得爱,以为永生、容颜不老就会获得无限的人生,他们其实好蠢。
我们其实都该该好好对待我们的人生,等他们也到了我这个年纪时,就会想明白了吧。
人生中许多美好或残酷的回忆,对我们都是一种不枉来人世的欣愉。
原谅我没有听你的话,放下你再去重新爱另一个人,其实你还不明白吗?
爱情的本质就是连绵不断的疼痛,治愈它的解药就是一直爱,足够爱。
离开你那么久,我终于学会了如何驾驭这种内心的痛,我以前不懂,总是逃,总是躲避,错过了那么多本该属于我们的时光,现在总算用漫长的等待懂得了爱的真谛。
长生不老,长相厮守不过是爱情欺骗世人的障眼法,爱情最珍贵的就是就让每一刻不再回首的瞬间变成现实,即使如飞蛾扑火般短暂,哪怕那样的结局会是一起去赴死,我也会义无反顾的飞奔而去,因为我早已厌倦了尘世冰冷的一切,为了那一瞬间的美好我愿放弃一切,只因为有你的存在,让我不再感到孤独,有你的存在我才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麦克阿瑟回忆录》中一句话:“回忆是奇美的,因为有微笑的抚慰,也有泪水的滋润”。
外面的天快黑了,雪还在下,我在雪落下的瞬间,捕捉到了漫天的沙画,是你的笑容的模样,那是你的回应吗?
郭小鲁 2021/11/7冬至
不知道想讲啥 不太理解... 里面好像什么都有,又什么都没讲明白.... 干细胞干细胞
有触动,人的一生不过匆匆几十年,怎么度过,和谁度过,要不要思考一下
戏要非这么编也行,没剪好,还能再缩点。美容院广告嘛,整个王传君不大喜欢。
这个中文片名和故事太不贴了,看完了郭小鲁漫长的一生,也不是不好看,也没怎么突出不老,就是突然在自己身上做了干细胞实验,仿佛是一个超长的干细胞医美的宣传片。王传君的声音太有电影感了。
看片名以为会是另一部《本杰明巴顿奇事》 但竟然会是这么奇怪的电影 怪到可以让人继续往下看能翻出什么花来//原来是王朔的编剧 难怪前半段的戏谑京味如此熟悉//而从中段开始故事转向对生死与记忆的思考 不过就是真的没有想到导演能这么拍 又疯癫又神奇//活着怕时间不够用 死了怕事情没做完 永生不老又仿佛是一种可怕的诅咒//人的三次死亡到文艺男中年这儿只剩下一次 就是初次心动的爱人彻底忘记自己
我激动的问那蔷薇,我亲爱的可是你
这就是典型的一个文人眼中的爱情观,世界观。完全脱离现实,用看似深刻却完全狗屁不通的文学字眼构造着它的躯壳与血肉。你看看里面的人物,全在做这莫名其妙的事情,换任何一个有脑子的人都做不出来的事情,到了他们笔下是做的淋漓尽致。乍一看,动人心弦。往深了说,无病呻吟。所以看文字,还得看金庸,他老人家才是文坛大家。虽然写的是武侠,但是字里行间,流露的都是烟火味。出于市井,高于艺术。比这类活在自己幻想中的所谓文人高的不是一星半点。
口条差到楚雨荨第二
老不老,记性还好不好,还要记得多久才是永远
(《郭先生奇事》——这是它的英文片名,我可不是在暗指《本杰明·巴顿奇事》)🌟总体评价:一度恢宏,如此宽广。(这个月的惊喜来得这么早,这个季度的惊喜来得这么晚)🎥故事题材:“慢速视觉”作为一个引子,把话题接入医学,医学的氛围埋下淡化生死的基调,最终驶向时间与生命的探讨。不乏诙谐的瞬间调味,深沉时情感悠长,发酵起来远非爱情,更多的是爱、是情。🎯主题主旨:生命开始的时候,我们哭着迎来自己;生命结束的时候,我们又哭着送走别人,在人生路上,我们是孤独的无助者。什么是永远?离别,才是永远。🎭演员表现:夸张点说,有一半是由王传君的旁白构建的,引人入胜、娓娓道来。“丁萌萌”给我留下相当深的印象。
用文艺片的方式探讨一个医学命题,用干细胞的比喻来讲爱情,有点不讨喜,但我还挺喜欢的。缓缓道来的旁白,是人生啊,是遗憾啊,是无能为力。配乐、画面、演员的表演都很好,李婷婷特别惊喜,最喜欢丁萌萌。
剧情满分
(好像给它打七分)男女主演的还是挺好的,王传君一开始好像张鲁一哈哈哈哈。这个电影前半程也太《阿甘正传》了,人设和大概剧情也太像了,后半程开始偏向永生,表死亡的那几块还挺让人感动,以及结尾挺不错的,虽然男主也七老八十了也没有像他讲了好几遍一样忘记过去,好吧我还是一个十分念旧的人,感情上分给多了。
在人生路上的感情付出和情感得到,有这默默的爱也有被爱,错过的也有得到的。
我服了 看的我难受 几度想起身离开 你要是只讲感情线也好 偏偏乱七八糟 像一个魔幻片 我也看了不少王朔的书 并没有感觉像啊!
本来以为是翻拍本杰明巴顿奇事,没想到换了种方式讲人生。生死离别其实就包含在普通生活的片段里,再想利用科学去改变也都不太可能。电影从头到尾都是不同的人在不断的分别,离开,后面非洲那里有点跳脱了,但是整体上我觉得是不错的。演员们也都好。虽然王传君我个人还是觉得有一点药神的影子在身上,王珞丹却是好的,她不再和自己死磕了,或许也可能这就是她死磕出来的结果,挺适合她的。
吴彦姝演技完全不是盖的,一分钟的戏也可以演得让你痛哭流涕。王珞丹演得也不错,相比之下,作为大男主的王传君演得倒是很糟糕,仿佛演啥电影都一个演法。剪辑很多地方详略不当,可以理解主题的想法,但是却没能更好地表达出来,前面显得很冗长,后面显得很急促。
2.5。片名叫不老奇事,但围绕在主线人物脑中挥之不去的记忆却都与死亡有关,要想努力淡化这个悲伤的既定结果,似乎就必须要对“衰老”这一人生必经之路拒斥到底,就像男主人公一样,用干细胞技术维持现时外貌不变以试图确证某些永逝的过往带来的感伤情绪有多真切。这个故事中人物错过的几段感情说不上有多令人惋惜,但不断论证他们无论如何都摆脱不了衰老与死亡的伴生关系真是有够残酷的直白表达。
没看懂想说什么,但是看完了想打干细胞,吃高粱饴
侧 勒 努 趯 策 掠 啄 磔——咏字八法——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