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0月26日晚7点45分,统治韩国18年的朴正熙在汉城宫井洞遇刺,为军事强人政治的韩国开启了民主化的曙光。
总理崔圭夏代理总统职权,陆军参谋总长郑升和担任戒严司令官,两人均支持民主转型,但是新政府却很快被保安司司令全斗焕小将控制转向新一轮的军事强人政治。
12月12日的政变并非毫无征兆,戒严司令官郑升和早有预感,却未能采取果断措施;国防长官毫无政治担当,听到枪声之后惊慌失措,只顾着带着家人逃离;代总统崔圭夏也优柔寡断,既缺乏判断力也缺乏行动力,陆军次长及诸多军官也墨守成规,不能决断。
军政要员们的不作为,使得一个少将能够政变夺权,古来夺天下者少有如此容易。
什么原因导致一颗子弹射入维新的核心,第四共和国的应变机制就轰然倒塌?
电视剧第一集大致描述了当时韩国实际的权力中心,维新政权的领导小组成员分别是最高决策者总统朴正熙,中央情报部长金载圭,国军保安司令部司令官全斗焕,青瓦台警護室长车智澈。
其中:
中央情报部,现称国家情报院,负责搜集国内外重要情报, 協同國家安全和海外反間諜行動,朴正熙通过金载圭来掌控政局以及反对党的情报;
国军保安司令部,现称国军机务司令部,负责军队内部的情报搜集与反间谍,1977年10月,海军、空军的特别搜查队与陆军保安司令部合并正式改组为国军保安司令部,直属国防部长,朴正熙通过全斗焕来控制军队动向。
青瓦台警卫室负责青瓦台安保与情报工作,期初为中央情报部警卫队,1974年,文世光事件发生以后,时任总统警护室室长朴钟圭因为没能在暗杀事件中保护好总统夫人陆英修而引咎辞职,车智澈接替朴钟圭成为第3任的总统警护室室长。
车智澈深得朴正熙信任,因而僭越职责,干涉朝政,金载圭与全斗焕都对他颇为不满。
朴正熙以车智澈制衡金载圭与全斗焕,以维持朝局平衡。
这个领导小组除了最终决策者朴正熙以外,其他三人均为情报系统官员(特务头子),皆为总统亲信,职位不高而权力极大,与之相对的行政与军事机构长官实际上被排除在决策机构之外,负责具体事务的执行。
从当时的重要政治事件(釜马事件)的决策过程中可见,金载圭与车智澈两人议事,朴正熙决策,并不涉及其他军政长官。
朴正熙的领导小组其实类似于内朝治国或者宦官治国,以锦衣卫掌控朝局,再以东厂制衡,这样的模式主要是为了加强领导人(皇帝)个人的权力,剥夺外朝的决策权。
只是明朝内阁至少还能参与机要,四共名义上的军政长官都脱离了决策核心。
朴正熙透过特务治国,反映了他对当时的政府、军队体系缺乏信任,而放任车智澈干涉朝政,也是在玩弄帝王权术保持政治的平衡。
毕竟以禁军统领进入决策机构少之又少,圣朝也仅东兴一人而已。
如果不是金载圭精神失常谋逆,这个领导小组的确能够维护朴正熙的权威,但只要朴正熙去世,无论是遇刺还是自然死亡,韩国的权力体系都容易发生动荡。
当时的韩国毕竟已经进入现代社会,宪法规定了总统身故时总理接任,然而作为接班人的总理竟然不在决策机构之中,总理接任总统必然会面临制度性(名义)权力与实际(非制度性)权力的斗争。
当然,朴正熙肯定没有想到,自己会突然死亡,在遇刺前他嘴上还在说要退下来,还政于民,否则自然应该找好接班人,在病床上握着他的手,说你办事我放心。
同时,如果朴正熙是意外死亡,如被北傀或其他外部人士刺杀等,金载圭、车智澈与全斗焕还能彼此制衡,全斗焕也未必能如此容易的夺权。
只是金载圭刺杀朴正熙使得四人领导小组中的三个人倒下了,全斗焕作为唯一幸存的领导小组成员,以少将夺权其实也并不那么意外。
绝不饶恕军政官僚们面对政变手足无措,不仅是个人能力的问题,事实上更多可能是因为在整个维新政府时期,他们只是执行者,未曾参与机要,当面临重大危机时自然难以决断。
全斗焕之所以能够在历史的转折中脱颖而出,与他参与决策、掌握情报的经历密不可分,也与他在一心会中建立的非正式权力依附关系紧密联系。
权力的中心在那里,权力的传承也就在那里。
41集讲7年多的韩国政坛。
因为反对派清算,所以要狠斗小将7年的执政事迹。
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因为本剧并不算客观。
一点小将的功绩都没表彰:稳定发展,成功举办汉城奥运会。
难道能抹杀吗,抹杀了韩国人的历史能看吗?
韩国人的历史史观是不客观的了,2023年上演的《首尔之春》同样是西比西比,妆造、台词都多了很多艺术加工。
甚至军队都科幻了很多。
《第五共和国》是一边指责小将,一边摆支撑论点的历史资料,显得有根有据。
五共是诞生了很多名场面,也延伸出所谓的“五学”,伟大的文艺作品是经得起推敲、解读、结构,以此发展出有自身特色的学问,虽不及红楼梦的“红学”,但也能说明五共的影响力。
拿同为东亚怪物房的韩国照镜子,便能理解身边的政治。
那个激情澎湃的十九世纪八十年代,那群学生,还有军队,很多国家都有。
剧中演绎的政治甚至到2024年都能再看好,历史不会重演只会押韵。
尹卡卡六小时的戒严,一样计划甩锅给北面,一样打算军事压制社会上的一切,搞白色恐怖对付政敌。
我们都在历史进程中:逆全球化,右倾,变得保守,各国都是以我为主。
所谓民主是美国人制造的梦境,民主是灵丹妙药,民主能解决一切问题,一切生存和发展的问题(那民主化、世俗化的中东为什么还在延续千年的战争)。
韩国是二战后美国制造的国家,经历民主化的实验,五共很自豪:从独裁的军事政府,经历斗争后,变成普选的民主国家。
可是为什么韩国总统最终都不得善终,独裁者朴卡卡最终下场是被杀害。
相比之下,全卡卡和卢卡卡都算善终了。
圣人金大中为民主多次陷入濒临死亡的境地,最后还是承认收黑钱。
他们上台之前都有理想,改变社会,上台后,他们变成了他们。
全卡卡听闻搞好娱乐业,可以让民众不那么关心政治。
现在KPOP真的发展得很好,奶头真乐。
反对尹卡卡,要求下台,都出了闪闪发光的应援棒。
娱乐至死。
不玩梗了····着重写几个人。
1、金载圭本来应该先写小将,但没这位就不会有小将上台,还是先说说他吧。
即使很多人把他奉为英雄,在我眼里不过是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冲动犯。
高木正雄明显是让金载圭和车智澈相互牵制,而面对釜马态势,出身庆尚道的金载圭不太敢对老乡下死手,导致事态扩大,面临高木的压力。
而京畿道的虫豸当然是管你庆尚道死多少人都无所谓的,何况高木等一众三共四共高官都是庆尚道人,主张强势镇压还能威慑到其他竞争对手。
金载圭1026出手,完全是出于对高木问责调职的恐慌和不想在老家留下骂名的压力下的乱出招。
他行动完全没有计划,临行动前才告知属下拉人垫背更是屑中之屑 。
后来他在公审中说是为了民主主义云云,嘿,他金载圭不就是西冰库大酒店创立者?
他这些年不是一直在从事镇压活动?
还从财团敲诈勒索地皮?
突然良心发现了?
这种人怎么可能会良心发现呢?
只不过是知道自己难逃一死,而把行为自我美化而已,人没了,至少要留个好名声。
再次印证了只要你地位够高,编鬼话也有人信。
唯有那句“怀着野兽的心境,射向了维新的心脏”确实是真情流露,冲动犯嘛。
2、全斗焕和一心会我其实一直纳闷,小将除了自身野心之外,还有别的动力吗?
比如像高木那样的使命感?
反正全剧看下来,还真没有。
他政变是因为野心,而之后的大通用生涯的一系列事,则是对权力的贪恋促成。
其实全斗焕的故事是个挺无聊的故事,配合上他的司马脸,更是无聊。
在情报部门出现权力真空,保安司令部独大的情况下,小将被任命为合同搜查本部负责人,私底下意图垄断向戒严司令部的一切信息源头,甚至组织内阁成员向他汇报工作。
后被戒严司令官发现,多次警告他不要干涉政治,并向国防部长寻求撤换全斗焕。
得知大事不妙的小将,才布局了双十二政变。
而后经过五一七政变和光州流血后,全斗焕当上大总统。
电视剧后半段主要也是讲了五共政权的累累恶行。
即便是国人比较看重的经济发展(任内降低通胀和外债,经济高速增长),在小将看来如何呢?
张世东下台那集,面对全国呼唤直选的声音,小将跟几个心腹说“上台七年来没什么成就”,卢信永搭茬说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小将回“也是,也就经济上有点成就了”。
显然他很清楚他自己的历史定位,妄图通过跟卢泰愚做交易来保全自己,结果还是免不了大家一起出庭接受审判。
正因为他没有什么政治信念,只是贪恋权力,所以上台之后就是分赃,他自己的家族,他老婆的家族专注敛财,而一心会的伙伴们,遍布党政军高层。
许和平曾劝阻说,俞学圣能力不足,当不了中央情报部长,但俞学圣是双十二政变元老,比全斗焕资历还大,照顾自家前辈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格局这么小的领袖,这样腐败的政权怎么可能不被国民唾弃?
再来说说全斗焕夺权及统治支柱一心会。
一心会是在高木正雄默许下活动的组织,虽然发起人是全斗焕,确实个效忠朴正熙的组织。
在1026后,最高国家权力中枢瘫痪,比起有地位但无自己组织的技术官僚头目崔圭夏,有组织却距离权力中心遥远的在野三金,既靠近权力中枢又有武装组织的一心会登上前台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从这个意义上说,五共不过是朴正熙政权的尾巴。
而在失去效忠对象朴正熙后,一心会唯全斗焕马首是瞻也不难想见。
不过说到底,一心会是对朴正熙一心,不是对全斗焕一心。
所以在夺取权力后,一心会迅速分化。
而在许和平纠集的驱逐小将亲属出公职的会议上,多名一心会元老斥责张玲子败坏政权军队名声,不满很明显。
所以小将在上台后,除了几个亲信外,逐渐倚重技术官僚。
但技术官僚是这样的,他们没有效忠对象,像金在益卢信永许文道这些人,全斗焕上台了可以给他出主意;全斗焕下野了这些人可不会共进退,如果不是被新政府排除的话还会继续在政府服务的。
所以一心会的分化,就是五共政局不稳的开始。
而全斗焕对一心会控制力上的先天不足,则必然会导致夺权后一心会的分化。
所以这都是早晚的事。
3、许和平之所以单独拿他出来说,是因为此人有迷惑性。
很多人看他把改革挂在嘴上就觉得他是改革家,真是荒谬。
先看他的改革主张是什么,直选,直选是为了为全斗焕政权增加合法性。
对五共政治发展来说,这项建议确实有前瞻性。
在野方不断攻击这种国会间接选举,直到629声明发表,确认了总统直选,五共到底是妥协了。
那当时卢泰愚顶着三金都能选赢,在1980年全国戒严,禁止政治活动,舆论统制的当时,全斗焕直选当选那不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吗?
难道全斗焕当时真的谨慎过头失算了?
首先权力者谨慎毫不奇怪,在非常状态下组织的大选,难道就会被在野承认?
不一样会被指责为非法选举吗?
大家都不傻,你以为满足了对方的程序正义你这政权就有合法性了?
既然敢做出1212政变、517政变、光州事件等一连串恶行,这个政权就永久性的跟“合法性”三个字脱离关系了。
这是许和平第一个问题,幼稚,用金在益的话说,这叫军人的局限,理论没有连贯性和可行性云云。
第二,就是大家所共知的反对金融实名制(卢泰愚也试图推行过,也是放弃了,毕竟自己4000亿政治献金在那),理由是政治献金流向不能公开。
借李鹤捧的口“真是讽刺,一个整天高呼改革的人,确反对金融实名制这么重要的改革政策”。
这是许和平的第二个问题,对我有利才改革,照这个逻辑,五共是建立在暴力基础上的政权,密室政治,政治献金才是它的底色,为了维持五共,可能会有公开性和自由化的改革吗?
不可能有的。
第三,他一遇到阻力,就是想背地里搞对抗,对卢泰愚背地里使绊子就算了。
对待小将家里人腐败的问题,想把他家里人都赶出公职,自己又不说,要让前辈去说。
组织一心会高层密会,妄图用联名信给小将压力,这种人谁敢用?
要是在中国,有一次他就废了。
这是他做人的性格问题,这种人不会搞团结,实际上一样是搞独裁。
我们再来看看他实际上做了什么:双十二政变主犯,517政变主犯,光州事件主犯,主张言论统废合····就这样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人,受审时还大言不惭的说五共是韩国现代史上最伟大的政权,对光州受害者毫无悔意,这种人就该判他终身监禁。
还不如工具人李鹤捧了,至少在受审的时候大大方方承认光州事件没有北方参与的证据。
这种人居然还能对很多人产生迷惑性,我是很迷惑。
说到底,他只是个“权力的寄生物”(金在益语)。
5、三金很多人觉得韩国民主化以来左翼势力很大,其实是错觉。
三金里面,金钟铋是516政变主谋之一,一度是朴正熙的二把手,而独裁者的二把手总是很危险的····可以说,他主张普选,政治光谱确实右翼。
金泳三其实也没好到哪去。
真算左的话,只有金大中勉强可算中间偏左。
再次印证了一句话“只要你够右,看谁都康缪”。
韩国这样的政治光谱,其实一直到现在也还是这样。
左一点的无非是金大中-卢武铉-文在寅这一脉,也就如此了。
三金在载圭射日后,在野党之间相互争斗,有人说他们活该,我心想组织政党,不就是为了执政吗?
世界上难道还真有甘当陪衬的政党?
这是无可厚非的,无论如何,都不能给517政变赋予任何合法性。
金泳三收了卢泰愚钱还反手揭露了卢泰愚4000亿政治献金也是牛逼,可能会有人指责政客无节操过河拆桥。
不过,不戳破前政权的不正当政商关系,那六共跟之前不就没有任何区别了嘛。
顺着这个线索把卢泰愚全斗焕拉下水,搞了大审判。
没有真相就没有原谅,真是至理名言,对韩国转型功不可没。
看着贯穿五共的激荡社运史不禁感叹,自由只属于勇敢的人,懦夫就在旁边看着吧。
总体来说,五共制作精良,重要历史事件还原真实,没有刻意的神话或丑化谁,你想怎么理解自己去看,不仅是部好剧,而且对自身历史的刮骨式剖析,令人汗颜,比起中国日本的夹杂各路导演私货的所谓历史正剧不知道高到哪里去。
“纵使人们会遗忘历史,但上帝绝不饶恕”用中国人的话说,那就该是“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韩剧第五共和国关于这个电视剧我有很多感慨我接触这部电视剧是因为百度贴吧有很多人在拿这部电视剧里的段子玩拿来调侃别人和开玩笑,我找到这部电视剧是在一个叫人人影视的视频网站上,这部电视剧讲的是韩国在军事独裁时期,也就是第五共和国{1980——1988}年的事情,故事开头是1026事件也就是金载圭杀朴正熙的事情那个时候,朴正熙晚年沉迷于声色犬马中,经常去青瓦台的秘密设施中举行宴会,这种宴会分为大办和小办,大办是全体青瓦台高官出席的宴会而小办则是朴正熙的私人晚宴,这种宴会大的每个月要三四次,小的要七八次,当然了1026事件开始的这一天也是这样,朴正熙叫上金载圭,金桂元还有车智澈,还有,歌手和一个女学生。
宴会刚刚开始,朴正熙因为釜马事件,指责中央情报部工作不努力,不能把事情解决掉,车智澈为了讨好朴正熙也一起指责金载圭工作不努力,金载圭联想到失势的中央情报部长下场都不是很好,比如李厚洛流亡美国,想到这里金载圭出去了一下叫来了,中央情报部部长随行秘书官朴兴柱-陆军上校,又让中央情报部次长金正燮叫来了陆军参谋总长郑升和陆军大将一起吃饭但是没有告诉他,总统要来吃饭,他让郑升和陆军大将先和金正燮次长吃饭自己在总统的饭局结束以后去找他们,然后朴兴柱叫来了中央情报部部员,控制了总统府的警卫和金桂元把他们安排在另外一个食堂吃饭,安排好这一切后金载圭继续吃饭喝酒,就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还给大家煮酒,然后 金载圭突然拿手枪开枪打死了车智澈,然后激动的对朴正熙,说到阁下和混蛋在一起政治能好吗?
说罢又开枪打死了朴正熙。
看到这一幕我哭了因为金载圭像一个不知所措的孩子一样,找到了郑升和陆军大将说郑总长,阁下出事了郑升和问道什么事,阁下被人杀了郑升和问道谁干的,金载圭答道不知道接下来金载圭歇斯底里的说到郑总长快去陆军总部,快发布戒严令,为了国家安全快点发布戒严令。
看到这里我发现金载圭有一点天真居然没有去自己的地盘中央情报部,这部电视剧中的金载圭这个角色是由金炯逸扮演的不得不说,金炯逸把金载圭这个杀人不眨眼的情报部部长演活了,既有一个杀人魔王的沉着冷静也有激情犯罪的不知所措。
我看到这里越来越来佩服演员了,演员让我对于金载圭这个魔王居然有了一丝同情。
五共以历史真实影像加蒙太奇式的手法讲述了韩国从朴正熙时代中期到后期“落日”导致的群龙无首,“阁下”的文武之才皆对最高权力开始虎视眈眈,一个出身于庆尚南道的小将开始出现在历史荧幕之下,出人意料的横扫竞争对手,从10.26事件到双十二政变再到5.18光州无限制格斗竞赛,一步一步的向最高权力靠拢(双十二政变的成功,事实上证明全斗焕已经握取了最高权力)。
肃清了劲敌之后,作为阁下的好学生,开辟了韩国最黑暗的时代,韩国治安最差的时代也是在全斗焕掌权的第五共和国时代,韩国三大悬案之首华城连环杀人事件就发生在第五共和国时期。
第五共和国最精彩的篇幅,无非就是10.26事件、双十二政变、5.18光州无限制格斗竞赛还有全斗焕在朴正熙时代的回忆向。
全斗焕掌权时期的高压政策,逐步在腐蚀第五共和国的基石,他再怎么通过高压手段施救,终敌不过历史车轮前进的脚步,无奈匆匆下野。
他的战友也是他的接班人卢泰愚,接下了他的烂摊子,顺便把他送到了雪岳山的一座寺庙躲避,慢慢韩国也正式迈向了民主化,全卢二人的关系也最终破裂,多年之后的二人被曾经的眼中钉给清算,双双入狱,虽然受到了公正的审判,然而以全斗焕为首的五共政棍仍依旧生龙活虎。
2021年10月26日,韩国前总统卢泰愚在韩国首尔去世,终年89岁。
2021年11月23日,韩国首尔时间上午8时40分,韩国前总统全斗焕,这位争议性极高的五共政棍大佬在首尔西大门区延禧洞的家中去世,终年90岁。
因为这方面电影看了很多,最近有点无聊看了一点电视剧,虽然没看完,大概经过也是知道的,说一点自己感受吧首先吐槽韩国军队的战斗力,真是烂到家了,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当初被志愿军追着屁股打了,堂堂陆军总参谋长居然这么简单就被叛军给活捉了,警卫工作做的一塌糊涂,特别是处在当初北边天天派特种部队去突袭的情况下,警卫都没形成有力的抵抗。
还有那个国防部总长更搞笑,居然吓得躲到了美军的地堡里不敢出去,一点军人的样子都没有。
唯一比较正常的人就是首尔警备司令,不过这个人居然是光杆司令,指挥了半天一个兵也掉不动。
另外这算是一部比较有教育意义的电视剧吧,如何组织一次成功的政变,或者如何剿灭一次政变,对于专制国家,很有警示意义。
最大受益人就是全斗焕了,深刻说明了什么叫做好人不长寿坏蛋活千年了,90多岁高龄,毫无羞耻之心的一个人,当初判了死刑居然还被特赦了。
月初想写写五共里一心会与双十二政变,看了四五本书,动笔前账号被禁言了,然后一直落下来没写,现在基本上又忘光了,可见笔记真的很重要。
估计以后也没有闲心再去写这部剧了,凭着记忆写点吧。
朴正熙遇刺前,维新体制就面临着很大的内外部压力,北傀虎视眈眈,美国人也不满他搞独裁和核武器,国内釜马事件等民众的抗争也愈演愈烈。
具体到维新体制内部,警卫室长车智澈,情报部长金载圭,保安司司令全斗焕是朴正熙的亲信,独裁体制内皇权越集中近臣的权力就越大,跟名义上的职位高低关系并不密切。
如同崔涅日涅夫总理,显然是职业文官,难有参与机要的机会。
虽然比较政治存在很多争议,但强行比较下也是很容易理解的,东汉事归台阁,名义上的高官三公并不能参与决策,台阁都是皇帝的侍从。
在这个决策体制内,情报部长位高权重(副总理级别),据称有几十万人,主要负责镇压民众抗争,整治在野党和监察官员。
小将的保安司则主要是军队内部的情报工作,当时军队总参谋长郑升和是由金载圭推荐,小将的保安司似乎也可以用来平衡金的影响。
虫豸车室长更类似大内总管负责总统的安保和情报,但他凭着朴正熙的信任,也介入人事和镇压社会,引发小将和昆虫学家不满,最终矛盾激化促成了1026除虫射日。
其实,按照剧中说法,维新体制虽然有明显的镇压的一面,比如情报部、空输部队等,但在朴遇刺后还是不少市民怀念他,似乎说明经济发展能提供某种合法性(赵鼎新所谓绩效合法性),只是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平等,以及中产阶层权利意识的觉醒会引发抗争。
一个政权很难只靠暴力手段来维持存在,必须要过的某种合法性。
金载圭刺杀卡卡之后,其实有机会稳定局面的,如果把陆军总长带回情报部,封锁现场,宣布戒严,然后主导调查或许能够把事情压下去。
当然,得看他老人家对情报部的控制力有多强了。
然而他是去了陆军总部,随后被捕,原先的权力核心,就只剩下小将一个人了,全斗焕能夺权也就不那么令人意外了。
1212主角是郑大将军与小将的斗争,大将军应该是长期不在决策核心对于政治比较生疏,1026之后警卫室情报部的情报搜集全都被小将垄断到手中,以至于戒严司令部的信息都是被筛选的,这种情况能够发生就不可思议,更令人费解的是这被发现了他也没有有效的处理小将,而是斥责(提醒)他。
郑升和也不是什么都没准备,他更换了特战司令和警备司令,但是呢后来发现这俩人都指挥不动军队,之所以会发生这个事,是因为中层指挥官很多都是一心会的成员,而郑升和误以为一心会早已解散。
然后呢,也是因为情报完全被小将掌握,他的行动都能够被小将监控,明暗有别。
等到小将抓走郑升和以后,陆军本部那群人才发现能指挥的力量太少,比如战车大赛真能被一个人给挡住,比如汉江大桥能够被突破,比如特战司司令以下的人都是一心会的,敌我力量悬殊,且己方完全是聋子瞎子,失败是必然的。
政变能够成功,全斗焕所依赖的无非两个力量,垄断情报机构和一心会的军事力量。
前者不必多说,一心会是陆士学员(记不清了应该是8-11期?
此前被前保安司司令给查过一次,就是那个小将说他最害怕的那个长官,然后被小将报复很惨的那个,也正因为这件事郑升和以为一心会没了)组成的以效忠朴正熙为目的的组织,当时主要成员都是师团级军官,在首都圈分部很广,因而当政变开始后很容易在局部形成优势。
反观郑大将军,他一开始似乎就没有掌权的心思,而想着大政奉还,以至于被有心算无心。
否则,设立搜查本部时就应该进行分权限制,几个情报机构更应该放在自己手中。
想要掌控首都军政,肯定应该进行军队轮换,而不是空降几个军官。
发觉小将有问题,而且问题还那么大,就应该出其不意动手,怎么能打草惊蛇呢?
郑升和的两个亲信,特战司令和首都警备司令都是悲剧性人物,空降而来却不能掌握实权,之后一个自杀一个被捕。
也许是一个不错的职业军官,能够善待士卒,但在一个紧急关头,缺乏自己掌握的组织,是很难控制军队的。
职位权威必须在高度制度化的情况下才能展现,否则派系力量往往更加有效。
至于神操作的国防长官,只能说毫无决断,毫无担当了。
这也跟以前没有决策经验有关吧。
历史的假设没有什么意思,但是比较一下我们自己的那段历史,则颇有意味了。
今天在qq音乐上一搜片尾曲才发现歌词竟然是错的(p1),顺带发现知乎上最高赞的翻译虽然原文和词义对了,但语法又有问题:【五共】逐句分析片尾曲《绝不饶恕》(Deus Non Vult) - 知乎 (zhihu.com),对于一名五学爱好者来说,这实在是non codonatur。
下面是正确的原文和英译。
应该是homines而非hominis其实整个ed就两句话,非常简单。
1、homines possunt historiam condonare(Humans are able to forgive history)简单搜了下,网上最流行的版本似乎就是“hominis”,大概是直接空耳出来的。
作为一个典型的三变名词,hominis只能是homo的单数属格(of human),放在这里并不通顺,因此应该是复数主格homines。
在前述的知乎高赞文章里,作者虽然解释了possunt和condonare的含义,但并没有把语法正确地翻译出来。
possum是“能够”(动词)的意思,源自potis sum(I am able),这里potis也不是“能够”而是“可能的”(形容词)。
possum/volo等表可以/想的动词+不定式是一个很经典的搭配,即英语里的be able to do/want to do,我之前翻译的一小段里就有这种用法:excusationes non vis recipere(you do not want to receive excuses)【拉英直译】De imitatione Christi 《师主篇》2,3 P162-164 (douban.com)2、Sed Deus non vult(But God does not will)Deus在这里显然应该是大写的,表示上帝。
“决不饶恕”的翻译也是比较意译了,从字面意思上看volo应该是want,wish(想要,希望)的含义,即“主不希望”,而宾语可能是前文的“人类可以宽恕历史”,综合下来就是“主不希望人类可以宽恕历史”
这部剧就差把儿戏两个字写在脑门上了,就这竟然也敢标榜是写实历史剧,不知道哪来这么大胆子,如果这部剧真的写实,那我只能说韩国历史太魔幻了。
双十二政变整个就像一场闹剧,整个韩国军队都被一心会渗透的七七八八,这也太魔幻了吧?
一心会有什么魔力吗?
会洗脑吗?
一心会成员遍布陆军总部前线部队首都警备司令部,全斗焕一声令下一心会成员命都不要了跟着全斗焕冲锋,逮捕自己的恩人长官都是小事,就差把自己的女儿双手贡献给全斗焕了。
整个军队连个通风报信的人都没有,全斗焕属下一枪不开都能缴械防卫部队,这防卫部队是来过家家的吗?
总统府周围防卫部队人都换了一圈高官们还能稳坐钓鱼台,这拍的可真棒,导演一定是觉得我们都是nt。
真是巧,在10月26日这天看完了这部片,朴正熙于1979年这天被刺杀(第1集),卢泰愚于2021年这天去世。
而我则在这天看完了最后两集,剧情还是卢泰愚登上总统宝位,观看时真的很感慨……
魔理沙除虫射日…… 一:关于本剧对全斗焕的塑造 《第五共和国》本身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佳作,通过它可以了解到整个80年代的韩国历史(而且因为韩国很多方面跟我们太像,不少剧情让人倍感亲切),故事比较还原史实,可以当作半部纪录片看。
在忠于史实的同时娱乐性也较高,人物塑造相当出彩,很多角色让人过目不忘。
但客观地说,作品本身对全小将的描述还是不太公允的,片名叫“第五共和国”,但并不是展现完整的五共史,而是……“全小将造孽史”。
历史上全斗焕虽然作恶多端,但在经济、外交方面也有所成绩,政治上也不是一无是处,比如全小将对四共后期过于繁杂的政府部门作了简化。
但本剧却只单方面地展示全小将坏的一面,而对于功过参半的一些行为,也着重于突出“过”。
比如31集的中国飞机被劫持事件,本片指责全小将利用该事件广大自己的权力,但却没提及全小将因为处理得当,使得中韩关系改善;第33集全小将蛮横打压财团事件,首先要说的是,梁正模和国际集团确实是受害者,全小将也通过捞钱让自己下台后享尽荣华富贵,但就这个政策本身而言,全小将在打压各大集团的过程中也提拔了不少中小集团,这点本剧却没有提及。
所以这部片想要把全小将黑出翔的目的是很明显的,不过,黑得漂亮 (* ̄▽ ̄)y 另外要说这部片有什么缺点的话,就是李德华长得太帅了,本尊全斗焕那真一个叫面相太差……
市民们对全小将跪像宣泄着怒火 二:卢泰愚的历史功绩 相比全小将,其实更想谈本片的二号主角卢泰愚。
如果全小将被定位为“坏人”的话,那么卢白马则应该是“争议人物”。
因为本片主要是讲述全小将造孽史,卢虽然戏份很多,但对他执政后六共时期的内容并没有多涉及,绝大多数五学家对卢的印象也停留在《第五共和国》这部电视剧,而没有去进一步了解卢的事迹,作为电视剧观众无可厚非,但这不利于完整地认识一个历史人物。
卢白马不像全小将那样全头到尾全是黑点,相反如果忽略掉他早期和全小将一起造孽的黑历史、单论他当总统时期的成就的话,那么卢也许是仅次于朴正熙和金大中的杰出总统,他对韩国乃至东亚史的贡献明显是要高于卢武铉等人的。
首先作为第六共和国的开国领袖,卢白马很好地完成了制度的转型,要做好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稍有一差错就是又一次社会大乱。
在卢上台前,韩国已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军事独裁和一次失败的民主转型,卢白马执政时期,无论韩国、还是整个世界,都处在了又一个关键的历史转折点上。
1960年李承晚的第一共和国政权被推翻后,韩国曾面临同样的由独裁转向民主的局面,但当时的第二共和国的领导人张勉总理由于没处理好问题,造成了社会动荡不安,第二共和国很快垮台,此政权只存在了9个月,随后被朴正熙的军事独裁政权所取代,好在朴正熙虽然实行政治高压,但在经济改革方面是非常出色的。
而在其他国家,临时政府办不好事导致国家长年大乱是常有的事,做好临时政府的职责并非易事,而卢白马出色地完成了这一过渡。
卢白马担任总统后,做了很多有益于韩国发展的事。
政治方面:释放了政治异见人士(包括金大中)、恢复尹潽善(第二共和国总统)等人的名誉,耐心而有序地对国家制度进行改革,削弱以往军队对政治的过度干涉,总统任期改为5年,不得连任,恢复总统直选(卢本人也因此成为韩国史上第一个民选总统),实现1960年以来的首次政权和平交接,五共至六共也完成了不流血的过渡。
经济方面:进行金融改革,挽救了五共末期经济下滑的局面,国民生活水平大幅度地提高,卢上台初期韩国人均为4000美元,而他卸任时已突破7000美元。
然后是推行城市建设和住宅建设计划,使更多的国民有房可住,并建立和完善了工资、年金、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
此外韩国还在卢执政期间成为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创始国之一。
外交方面:韩国成功加入联合国,加强与东盟间的合作关系,与中国、东欧、苏联等绝大多数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建立外交,并与朝鲜改善关系。
邀请当时未建交的中国参加汉城奥运会,并与朝鲜组队参加日本世兵赛。
改善恶化的韩美贸易关系、顶住了美方的施压,并在军事合作中进一步提升韩国方面的主权、以及美军驻地韩国工人的劳动条件。
卢泰愚等人的努力,给后来金大中时代推行的朝韩离散家族重聚活动奠定了基础。
而与中国、美国等国家的外交则进一步发展了韩国的经济。
全、卢虽然都是恶棍,但在改善与朝鲜关系上的努力却无可厚非。
朝鲜制造了仰光惨案,但随后全小将却推行了朝韩首次离散家庭团聚会;朝鲜让金贤姬搞了恐怖袭击,但卢白马执政期间,韩朝双方经贸与文化交流得到很大发展。
在这方面,两人都保持着政客应有的理性,而不是盲目报复。
此外,卢白马还是第一个取消“阁下”称呼的韩国总统,虽然真正完全取消是在金大中时代,但是由卢开了这个头。
当然,卢白马也没少干糗事,比如贪污腐败,因侵吞秘密政治资金而被捕,成为第一位被公开受审的韩国总统。
但凭着以上提到的诸多历史贡献,卢可以说是一个颇为出色的韩国总统,而不应和全小将一样只是个该被唾骂的暴君。
卢泰愚政府推动了中韩建交 三:上苍已经轻饶 虽然《第五共和国》的主题高唱“即使人类纵容历史,但是上苍绝不轻饶”,散发着对全小将的恨意,然而实际上老天爷却要帮全小将的忙…… 卢白马卸任总统后,和全小将等五共班底一起遭到新总统金泳三的清算,一心会也被金泳三端掉。
1997年末,全、卢等五共人士被金大中特赦。
因为金大中希望两人帮忙解决当时的97亚洲金融风暴——一场让亚洲各国闻风色变的经济危机。
当时韩国政坛存在一股叫“自由民主联合”(简称“自民联”)的势力,实际上这是反对金泳三的军阀残党,但当中有丰富的人才,对韩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举足轻重。
而“自民联”里有不少是右翼份子,全小将是他们的精神领袖。
金大中在特赦全、卢等人时,就对他们在挽救经济危机方面的重要性作出了评述: “两位前总统当年毕竟对韩国的经济起飞有过重大贡献,而且在产业界有广泛而深厚的联系。
让他们获得自由有助于整合国家,集中力量挽救经济。
” 在韩国各方势力的共同努力下,韩国终于摆脱了经济危机。
但全小将也因此获得特赦得以善终。
重获自由后,全、卢二人的表现是截然不同的,《第五共和国》结尾两人出狱时一个张扬、一个低调,这就是他俩后来的大体表现。
全小将后来一直各种臭不要脸,有事没事就口嗨恶心一下自己统治时期的受害者,觉得自己很委屈只是被牺牲的无辜祭品,自称家产只有不到30万韩元(大约等于1600元人民币),还经常带上自己的五共班底(除卢白马)一起聚餐玩乐打高尔夫球,过得很幸福、很快乐、很特么健康。
相较之下卢白马被起诉后的认错态度比较好,并在2013年前把2628亿韩元的罚款全部偿还了(顺便一说,差不多金额的罚款,全小将直到2018年才交了一半……)。
在光州问题上,卢也让自己的儿子向受害者公开道歉,虽然因为生病无法亲自前往(可能也因为自己不敢去),但的确是第一个对光州受害者表达歉意的五共高层人士。
而在去世之前,卢还在为自己的政治过失向民众请求原谅。
卢泰愚去世后,很多人用《第五共和国》中卢的台词“日落乃是自然的定理”来对他进行讽刺,但我觉得卢能认识到这一点,也不失为一个明智的人吧。
剧中的卢白马是一个为了名利、该放下时就能放下的人,而现实中的卢也是如此,主动承认错误、缴纳惩罚、并放弃死后进显忠院……也许卢白马做得还远远不够,但旁边有个脸皮比城墙还厚的全小将,这对比也就非常强烈了。
全小将的死皮赖脸恐怕会让他遗臭万年,但卢至少能当一个大功大过的争议性人物。
1997亚洲金融风暴 结语:一生功过后人评 对于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我不认为应该论断为“几几开”,而应该“不遮其功、不掩其过”。
如果一个人昨天揍了你一顿、今天借给了你一百元,那么对方就是昨天伤害了你、今天帮助了你,这是两个独立事件,不用强行“五五开”。
而且如果某两位总统功过比例一样的话,会让人产生两人贡献、过失同等程度的错觉。
很多五学家对片中人物的理解,其实仅限于《第五共和国》这部电视剧提供的剧情,而很少去查阅资料拓展知识。
《第五共和国》虽然是以批判全小将为目的,但总的来说对全小将的政治生涯还是展现得比较完整的,而卢白马当上总统后的内容被一笔带过(毕竟这不是故事主题)。
用《第五共和国》的剧情去认识全小将,虽然不够客观全面,但也不算太离谱,可用这部剧去认识卢白马,就很有问题了,未免过于片面。
评价卢白马的功过是非,应该结合他在第六共和国执政时期的事迹,而不是只用《第五共和国》的剧情就对他盖棺定论。
《第五共和国》卢泰愚的台词
4.5;感谢字幕君精良制作,关于五共的全景图。从朴正熙遇刺突逢权力真空通过政变跻身中心的全斗焕,进一步推进独裁统治,并以更贪婪残酷之态弄权做法、党同伐异,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压制操纵媒体,镇压学运蒙蔽民众,为分化势力而罗织罪名,以外患转移内忧视线;花式吸金,政商勾结,以金钱和权欲为共谋的腐化集团,内讧无穷,纷争不断,且受到北韩侵扰和美国钳制。基本还原史实,让人感叹谋权之路的招数
2021年12月31日13:04:32。因五学兴盛而入坑,历经五个月有余,拖到中间两位现实中的核心人物过世才终于补完。拖延症作祟,我确实不适合追长剧。因制作成本和篇幅条件以及题材限制,部分场景不可避免的寒酸了一些,不过半虚半实的表现方式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观感最好的几个单元:광주篇、1212苦迭塔、三清教育队、绿化事件、张玲子案
中间部分相对平淡,但结尾全卢斗争、六共到来部分又重回高潮,全剧终处全卢两人的特赦出狱的神情、话语对比鲜明,对照二人身后事的不同别有滋味…
斯大林给了赫鲁晓夫三个锦囊妙计:1.打倒前任,2.掌握言论,3.寻找继任、早早下台。
好看
从艺术性来说,不及之后这些着眼一处的电影来得吸引人,但是从真实性、被拍出来的意义以及近年来在华语区的效应来看,它实在是太成功,韩国在那十年间的故事怎么拍怎么好看,所以这部从刺杀至80年末,以及最后直选的故事就更好看一些,中间会稍显平淡点
扣一星在汉字老有错别字上,让你们去汉字化……
这让我想起了苏联 新切尔卡斯克和80年代不知何处的群众身碎于坦事情。。
东亚三神剧之一 我自封的
本片前详而后略,前面讲述刺杀朴正熙,双十二政变和光州事变的部分真的是堪称神剧,每个人物都刻画得入木三分,而且很多平日里的小人物在这个历史时刻都发挥了改变历史进程的作用,时任首警司司令官的李泰玩将军虽然戏份不多,但在本片中却是最有军人气质的角色,后半部分的民主化运动就拍的略为平庸了
对全斗焕相关的历史相当全面的盘点,带有倾向性略有不足,但还是相当有趣。剧作个人认为极佳,很多文本耐人寻味,也体现出各有特色的角色性格。但剪辑,摄影构图,与每一场戏的衔接大部分做得很不到位,虽然偶有亮点(结尾时的平行剪辑),但大部分是无意义的镜头(观感上最多的就是以下车作为场间过度,和以角色面部特写作为场景结束)。总而言之本片有着不错的历史价值,但影视方面的艺术价值极其匮乏。
五共拍的最好的内容却是应该放在四共的,实际上应该直接从国保委成立和光州事件拍起的,顶多后面闪回讲一下一心会就够了。结果由于篇幅受限,五共的事倒拍的不够。
还是有点片面
如果事实真是这样的话,那我只能说我把政变想复杂了。整个双十二政变都很奇葩,军人全都不服从军令,上面的长官唯唯诺诺,下面的兵怂的像狗,国家部队人均懦夫走狗叛徒,一心会的人反而全剧最忠诚,只要全斗焕下令,他们命都不要了跟他走。策反敌方将领全靠同学情,感情韩国人这么注重同学关系,同窗几年大过天啊。这部剧怎么被吹这么高的?真就离谱啊?
格局太小。
我先标记了。估计会随着南山部长火一波了。
双12政变,全斗焕传
参进了不少历史真实镜头的干货,比起某朝来说还是非常敢拍的,真实得令人发指,光州、朴钟哲、金大中、金泳三、三清教育队这些种种真是堪比独裁者词典了,果然政治这个东西就是大人物拿在手上把民众当狗玩弄的器物啊~只是我看的时候觉得全斗焕有点憨憨,做事说话都还算实诚,心里想啥就说啥,实际上肯定不这样的,但电视剧的话也没有更好的表达方式了吧~把卢泰愚刻画得尤其小丑,当面点头哈腰跟条狗一样,转身以后还各种傲娇发脾气简直小姐脾气了~人间清醒是朴彦哲,如果真如电视拍的这样,那卢泰愚上位要给他记头功~朴正熙那一代的故事非常迅速的结束了,金载圭也算个大冤种了,间接成就了全斗焕吧~看到退位后的全斗焕跑到庙里去又让我想起请回答1988里的正峰欧巴了哈哈哈~
不由得佩服韩国人能够敢于正面自己的历史,光州太悲惨了,以至于我都落泪了。唉,争取民主永远都是一条艰难到无可复加的路;但是,任何想要通过杀戮手无寸铁的百姓来达到镇压目的的,都是罪大恶极的混蛋!本剧的艺术手法也是很高的,这里谈一点∶就是编剧对于猫奴的把握,猫奴与小将,是五共主角中的阴阳两极,如果猫奴强硬,则不会彰显出主角小将,所以编剧选择了把猫奴处理的很柔弱。还有,徐仁锡老师的这张老脸,为啥我越看越喜欢()小将是屑中屑,但是李德华老师的面相和演技实在是太好了,把这个屑人演的如曹操一般,成了枭雄。这部剧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是反思。虽然现在这部剧已经成了许多网络梗和鉴证壬的标配,但是这是一部严肃的历史剧。他无时无刻不提醒我们∶韩国还是有血气的,韩国的人民为了民主是不怕死的!
只看一集就停不下来,细节呈现真实到让人毛骨悚然,既让人欲罢不能又让人望而却步的政治官斗历史剧,共和国系列巅峰(更重要的是,其中一些台词具有极大的普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