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上说,这是一部烂片,不过有吕丽萍主演,她得了台湾金马奖。
一直觉得吕丽萍给人感觉挺特别,决定找来看看。
要不是奖项所赐,我兴许还不知道这部影片。
幸而很快找到并看完。
觉得不能简单的说烂片吧。
吕丽萍的表演火候很好,但有时还是没有摆脱吕丽萍的影子。
这可能和剧情有关,全片有点散,有些地方作戏太足显得俗套。
说实话吕丽萍为影片增色不少,影片题材比较新颖,新生事物与小人物命运相联系,带来现实的思考。
但没有深入下去,最后变为表现“爱”为主题的母子情。
结局圆满,中间有几个桥段是很精彩的比如母亲争取自己的工作权利,在片场公开教训孩子之后与导演发生口舌,还有老中青三代之间的口舌和家长里短。
这些都很生活化也有普遍性。
跑酷这一运动的价值与全片应有个很好的联系,而片中只是匆匆带过,何为表现青春这一主题?
导演装进太多东西却没有很好利用,希望“烂片”不是我们关注的理由,这类影片能多起来。
印象最深的是那首会歌,唱出来青春飞扬,动感十足,就是何同学唱的玩酷队的队歌,虽然应该不是他本人唱的,是哪个歌手唱的,但是很动听另外有一点,就是结局,他,何同学,还真考上了大学,是本科吧,老公说,假如他努力了,也没有考上大学呢?
那结局会有着这么积极的意义吗纵观全片,留给我其他的印象就是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中年妇女,为了全家3口人的生活,一个人背负非常大的压力,很不容易,城市中下阶层的生活挺苦。
这幸亏是北京,强大的首都,有国家财政补贴,地铁公交都那么便宜,上学都那么远,否则,车费的承担都很有问题,几天不吃肉,因为肉太贵啊,这家子的生活是不是挺拮据。
还幸亏是有老房子,还能出租.....(当然,如果是拆迁了,那日子就马上10级跳......飞黄腾达了)玩酷,很厉害
直至2011年,还有影迷不满吕丽萍封后2010年第47届台湾金马奖。
《观音山》入围的张艾嘉将与大陆的三位女演员汤唯《月满轩尼诗》、徐帆《唐山大地震》、和吕丽萍展开影后之争。
哥觉得,吕丽萍能够凭借本片获得第47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这是金马奖评委读懂了如今的中国社会环境下,人民对未来的彷徨。
提高点角度来讲,这已经不是一部以‘跑酷’为主题来诉事的电影了。
这是一部以‘跑酷’为引线,向华人世界展示现代中国的内地人民,他们为何如此执着几乎是逼迫式地要子女读书。
至于孩子们的理想、爱好,内地的父母都可以嗤之以鼻。
内地的父母也是人生肉长的,为何他/她们回如此顽固的要求子女走读书才有出路呢。
通过本片,或许你能看到答案。
哥觉得,就是这么一点,吕丽萍完全有资格荣任本届金马影后。
汤唯这次‘谈情’,徐帆只是演绎了一个极度不真实的灾难下的母亲,观音山,哥还没看过,听说还是些‘情事’。
吕丽萍封后,对金马奖,对电影来讲,都是有积极、社会教育、探讨意义的。
至少哥这么觉得,甚至本片可以为内地父母开辟一条与子女心灵交流的新途径。
再者,无论是金马或是香港金像奖,评委们都注重得奖角色与电影所表达的情感多一些。
这些个封后称帝的出彩角色却不是银幕上的英雄、美女,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小人物。
例如鲍起静金像奖封后的影片‘天水围的日与夜’,她在片中角色仅仅是个为生活奔波的平凡妇女罢了。
这样的例子还不是一两个,影迷们有兴趣多找找吧。
如此尽管哥现在还没生儿育女,甚至还未结婚/有女友。
时至今日,哥真能体会父母的一番良苦用心。
就说片中吕丽萍的儿子何志鹏吧,称作‘自我意识’特别强。
好啊,你长大了,翅膀硬了,想飞了。
认为就算考上大学,毕业后也没啥好出路。
但哥想代你妈教育你一句:“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后出路是没以前好了,大学生确实算不上是个稀罕的东西。
但是,你,一个连大学都没念的高中生,在眼前这个社会里,就更神马都不是了。
”你爱跑酷,不爱读书是吧。
好啊。
有本事你现在就别吃家里一口饭,别喝家里的一口水。
靠你的跑酷混社会去呀。
哥和你妈一样担心你,一走入社会,靠神马跑酷,的确是很酷。
就怕你还没靠跑酷混上口饭吃,万一来个啥撞伤,扭伤,碰伤的。
最后送你上医院,帮你付医疗费的,还是你的父母嘞。
影片演到2/3段落时,吕丽萍与何志鹏这对母子的矛盾终于爆发了。
其实母子间这种蕴积而出的矛盾,最后爆发的如此强烈,在和谐中国,这样的社会环境里是必然的。
中国,从古至今,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三、四十年里。
苦难的中国人始终每天战战兢兢的忙碌着,下层人民尤其如此。
统治阶层只开放了一条‘唯有读书方能出仕’的门路,于是出生底层的人民,偶有会念些书的才能在极低的出仕率中脱颖而出,爬入统治阶层,‘光荣’成为压迫人民中的一员。
而如今和谐社会下的劳苦大众们依然坚信着,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制度里,唯有读书才能稍稍有个好奔头,好出路。
培养孩子的唯一目的就是希望儿女们都在千军万马中通过‘高考’这座独木桥。
至于孩子们自由的理想,不是不能有。
只是这样的‘资本主义’玩乐理想,在和谐社会里,是混不了饭吃滴。
唯有习惯被‘压迫’---进入人民的队伍里,或者爬入‘压迫者’---档和ZF的行列,才是中国人民的两大出路。
试问,在如此的制度下。
80、90后的父母,再是如何的开明。
他们有神马理由不去担心儿女们未来的出路,如若真遂了那些‘谈理想、自由’的孩子的心愿,只怕自己老了临S那一刻,孩子能不能养活自己都是个问题。
善良的中国80、90后的父母,他/她们于心何忍啊….所以他/她们只好狠下心,趁早断了儿女们不理智的‘中国自由、中国理想’,逼迫儿女们加入滚滚的‘高考大军’中去。
“这是我,省吃俭用为我孩子将来上大学存的钱。
我不管别人怎么说我,我作为孩子他妈,我问心无愧!
就有一件事儿我对不住孩子,为了他能考上大学,我骗他说我得了绝症。
让孩子替我揪心,诊断书在这儿呢。
我真的很后悔,我不该骗我的孩子。
可是我没办法,我没有别的办法,我还真不知道怎么跟我孩子解释呢。
”看见没,多么伟大的母亲啊。
作为她的孩子或者所谓的‘家暴求助中心’的工作人员们,你们能说这位母亲是个大骗子么。
如果她是,那也是普天下父母里头,最伟大的、高尚的、用心良苦的、不择手段的好父母!!!
总之,哥只知道,她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都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在如此和谐的国家里,谋得最后一丝可能生存下去的行为。
玩酷青春,金马,它懂内地父母心....
如果没有金马奖,或许永远不会知道这部电影,一部小成本、不起眼的电影。
看片头的时候,没有抱很大的希望,只是用来消磨一下时间。
最开始被带起劲儿的是一系列活力四射的跑酷,老帅了。
看到后来,很自然的就想起了我的高中,我的高考。
母亲的艰难、儿子的痛苦,电影最出彩、印象最深的就是儿子与母亲夜里那段撕心裂肺的吵架,看得人有些心力交瘁。
很多父母与孩子之间,都会陷入这样不可妥协的境地。
那个夜里,儿子推开母亲,回头不忍心的看了看、然后痛苦地奔出房门,那种又恨又爱的揪心,太真实。
这部片子不似纯纯的青春片,散发着特有的北京调调,亲情与梦想的冲突,底层小人物的日子。
最后结局的大圆满,没有不良少年,没有青春的边缘,没有变质的叛逆,是给我们青春最好的解释--永远健康向阳的青春。
影片呢,虽然整体还是有些散的,但单就母亲与儿子这一冲突的主线来说,已经非常不错。
比起用钱堆起来的中国大片,像这样贴近小生活的“小”电影,希望可以多一些。
爱恨纠缠的两代关系——影片《跑酷青春主题分析》影片《跑酷青春》虽然是埋藏在跑酷的包装之下一个简单而老套的故事,影片中的母亲是当代中国大部分母亲的缩影,而恰恰是这种以强制手段“为孩子好”的做法与90后觉醒的自我意识产生了强烈的碰撞,影片在于揭示这种尖锐普遍矛盾,最终是亲情跑掉了的青春期的叛逆和任性,击败误会和鸿沟。
影片中何志鹏和母亲的矛盾,这是两代人观念的碰撞,也是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先从片子本身而言,这种家庭争吵其实是上一代教育体制下的悲剧,如果拿《卡拉是条狗》来比喻,影片中的何志鹏可以看做是被高考所束缚在铁笼中“卡拉”,面对理想和现实的抉择显得无能为力;而母亲则可以看做是迫于生活无奈被社会无情压榨的小人物“老二”。
导演刻意将何志鹏和母亲置于框架构图之中,何志鹏的出现总是在狭窄闭塞的空间之中,如:窗内、四合院。
他渴望自由,有自己的理想最求,但却被这狭小的空间所束缚,尤其是得知母亲身患绝症后,他被牢牢地禁锢在窗框之中,他努力试着挣脱,却显得徒劳;母亲也常常伴随何志鹏在四合院内,四合院同样可以理解为社会的铁笼,他们被这一切牢牢摁住,他们努力想要冲破牢笼,高考也就成为了打开铁笼的钥匙,母亲的工作地点也是在狭窄黑暗的厕所内,母亲在狭小的空间中亮出了她的身份,即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而厕所内昏黄暗淡的灯光也隐喻了小人物矛盾的内心,以及悲惨的遭遇。
正是小人物内心渴望突破这悲惨遭遇强烈悸动,于是一定要考上大学成了那一辈没考上人的终身信仰,而且他们一直认为这种信仰的值得终身守候的,因为上大学等于好生活,他们之所以没有过上好生活就是因为没有考上大学。
片中运用了很多细节来表现没上大学人的生存现状,比如一个女人在月薪1100的情况下养三口人的生活艰辛,小方一大把年纪了仍带个兔耳罩为逗人乐辛苦排练……生活虽然是困苦的但他们的内心仍然是充满希望的,影片通过音乐来表达出他们内心的悸动,何志鹏唱出来青春飞扬,动感十足,就是他们的玩酷队的队歌,在充满活力的音乐中,他对生活还是充满这向往,青春活力的音乐也与惨淡的生活画面构成了强烈的对比,这是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冲击,也是他内心的强烈冲击。
而当小方在屋内独自一人唱着二人转时,看似荒诞幽默,却把小人的悲剧命运表现的淋漓精致。
是悲惨的现实使以母亲为代表的这类人把高考理解为社会底层的救命稻草。
面对亲情与理想的抉择,何志鹏最终还是踏入了高考的牢笼。
在理想和现实面前,谁都会义无反顾地选择理想,但面对现实的残酷又必须硬生生地放弃理想,影片中的何志鹏正是困在了理想和亲情两难的抉择。
当和母亲争吵后,画面一直处于灰暗的状态,画面的灰暗也很好地表达了他内心的矛盾,可以说选择高考是被亲情所逼迫的,所以导演采用了灰暗的画面来表达内心的情绪,这也与之前参加跑酷时明亮的画面构成对比,两者既是视觉的强烈对比,更是情感的强烈冲击。
但美中不足的是导演采用了好莱坞式的大团圆结局,影片为了揭示理想与亲情间的尖锐普遍矛盾,但却并没有给出合理的解决办法,这是一种妥协。
影片并没有带给观众多少华丽的镜头,但恰恰被影片的本身所感动。
也能看出导演对社会,对世界的深入思考。
吕丽萍因为这部电影获得了金马影后。
没感觉到她多么出彩的演技。
只能说,她演的很好。
一个下岗、生活紧蹙的单身妈妈,面对张扬青春,要自我选择的儿子,她的语言和表达都是贫瘠的。
能做的,只是寻求办法。
何志鹏的酷走表演,真成了一大亮点。
那么恣意的躯体攀爬、跳跃、穿梭,像是魔术般让我应接不暇。
只是影片想表达的太多了。
还是应该突出故事本身何志鹏母子在高考前夕的冲突,以及被衬这种冲突的生活情态母子缺乏沟通、难以沟通、父母的冲突、生活的紧蹙。
现在,整部片子就像是块碎步拼起来的披肩,虽然什么颜色都有,却都蒙蒙不清晰。
没报多大期望,但是最后还挺感人的。
故事很简单,叛逆个性的儿子与观念传统的母亲在儿子未来的问题上矛盾逐渐爆发。
母亲为了让儿子高考谎称得了绝症,儿子逐渐发现了母亲的不容易,最后皆大欢喜了。
我考完的第一感觉是,我怕自己以后会成为这样的妈妈。
固守传统的观念,认为考大学才是唯一出路;跟儿子几乎是互不理解的程度;又自以为是为我独尊,非要儿子按我的想法走,好可怕啊!
但是片中的儿子结局还是不错的,虽然违背自己意愿上了大学,起码自己跑酷的心愿没有被放弃!
ps.尼玛啊,复习几个月就上线了,这让我情何以堪啊再ps.他复习的时候用三年高考五年模拟了片子几个旁枝发展的不好,房客(忘了叫什么了)、男主的女朋友、吕丽萍的前夫,说他们吧又多余、不说吧还确实是剧情发展需要的人物,结果弄成了现在这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尴尬局面。
姥姥这个角色倒是非常吸引人,活泼开朗又善解人意。
... ... ...太多的感触 不知从何说起太多触动内心深处的东西 让我不尽泪流满面我的母亲 也已年过半百百善孝为先... ...我们能做的 很多 很多我们所需要回报 也很多 很多... ...正是那份无私的爱滋养了我们的灵魂
1、这个故事我赶脚就是在说明北京娃就算随便高考前复习个俩三月也能上大学。
2、神马都要回归主旋律。
3、吕丽萍演技很给力。
4、考上大学就一定找的到好工作?
不过北京现在租房便宜,一个月才77,工作不好找也无所谓了。
5、晚上我就做梦跟我妈吵架了!
蛋疼!
梦里我气死了。
我可是一孝顺娃啊!
摔。
6、这电影是我无聊在我姐姐家看的,CCTV 6。
这也足以说明我有多无聊
我是冲着金马影后那座奖杯看这电影的。
母子亲情我不想讨论,再假也是禁止被批判的。
从看到吕丽萍退给房客小方房租的时候我就开始恶心。
作为北漂,我不知道这位房客是受了房东多大的恩惠,要多交房租给房东,理由是:现在房价那么高。。。
这种假模假式到令人发指的情节我再也不想看到,在整个京城的房东都在和中介一起抬高房租房客叫苦连天的时候,我居然看到了有房客死乞白赖自愿多交房租给房东这连梦里都不会出现的情形。
编剧是有真实经历如此梦幻的奇遇还是根本在闭门造车。
我只想说,你想突出女主人公善良,可以,能TM换个情节么?
早恋,叛逆,追求理想,省略不提。
母亲为叫儿子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而装作癌症---这应该是九十年代的编剧热衷于的戏码吧??????
我服了编剧。
真的服了。
考毛的大学啊,拼死拼活的浪费
除了明显的广告其他都不错 男主人公恋爱的情节特假宝玉 吕圣母的演技很了得 最后的哭戏 把我也弄哭了 妈的!
吕丽萍演得挺好的。
吕丽萍 表演不错=。= 这货是在火车上无聊看的
是因为吕丽萍拿到金马影后才让我想起来看这部电影的,吕丽萍确实演技不错。
纪实片
不像个电影
20110102@home,台词、表演都很真实,细节使剧情不落入俗套,吕丽萍值这个金马影后
外婆是最大的亮点
姥姥演得很好。吕丽萍代表了很多家长的心态。但是我觉得上学真没有.....
我脑子抽了看这个。。。比起吕丽萍,我还是更喜欢蒋雯丽。。。
片名儿有点儿2,不过还不错,故事讲清楚咯,不过小伙子忠孝两全了。
星二代既有捷径也有不容易,着急上位,不如积攒实力,反正有人铺路何必慌张
都说吕丽萍演得好 你们都不觉得她演什么都一个味?
在坑爹的已经沦为春秋的航空管制一个半小时的晚饭点不提供晚饭不说连小零食也没有的东航的飞机上的唯一乐趣。
其实不错,至少有一部分人的两代矛盾是这样的...主旋律了点儿,上大学也不是唯一的出路
就为了看看吕丽萍是怎么拿的奖,还行,反正赢徐帆,没什么可说的
伟大的妈妈需要理解,青春的孩子也要理解,他们都是对的!~
典型的中国式母亲悲剧,上一代人的缺失压到下一代身上。吕丽萍演的不错,拿金马奖应该。有点交待不清的是,吕家住的那个演二人转的房客小方。感觉此人的戏份可以扩展开点。补充,跑酷这个时髦话题跟传统天桥卖艺的元素的对比是很大的卖点。
很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