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如果不是因为做这系列节目,我应该不会自己主动选择看这个片,这次我们评论的是《熊出没》的最新大电影。
这已经是第三部作品了,熊出没第一部《夺宝熊兵》票房2.4亿,第二部《雪岭熊风》2.95亿,都在一月档期上映,整体应该是希望赶在寒假和贺岁档期,走合家欢乐的路线,由孩子来带动大人一起观影。
为了避开功夫熊猫,片子特别选择了在一月中上映。
目前上映3天,总票房大约1.4亿,但是已经出现比较快的下降趋势,所以如果按照这个整体趋势来说,达到第二部的票房快3亿,已经不那么可能了。
虽然我知道你们喜欢看的就是喷,但这系列节目是不会无脑喷的,发现亮点仍然是中肯影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抛弃掉我们的成见,这片子是给谁看的,为什么他们会觉的好看呢?
我说下我观影的时候看到的两件事,一是片子结束的时候,一排67个大约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排着队走出影院,好像是相约着自己来的。
另外是一个中途闹着要离开的小孩子被哄着留在影院,后半段不闹了,离开的时候妈妈问好看么?
孩子说,好看。
原来这片子是定位给小孩子看的,基本上是属于低年级小学生群体,甚至学龄前儿童。
这就归结到一个点了,这些孩子喜欢看什么呢?
是的,当我在电影院里面观影的时候,发现某个人物被打晕,发现某个人很倒霉的被香蕉皮滑倒,我们可能不会觉得好,但是当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身后的孩子们都会发出会心的笑声。
原来如此,小孩子觉得有趣的地方,和我们是不一样的。
如同孩子拿着一堆玩具,可以敲敲打打的笑个不停,他们有他们自己的快乐和幽默。
而我们已经长得太大了,我们忘了小的时候,我们可以在纸上画几条线,就可以代表几栋房子或者几个飞船。
我们忘了两个小孩子,可以仅仅用几个象声词和几个手势,就可以彼此理解,而且演出精彩的对战,然后还那么快乐的笑出声来。
忘记这件事情,其实本身没有太大关系,但是当我们忘记了这些以后,轻蔑的说出 幼稚 低俗等等话语的时候,对于这类片子多多少少有点不太公平。
孩子们不需要厚重的主题,但是他们需要一个善恶观明确的世界,他们甚至不太用考虑前后的逻辑,但是他们需要一个欢欢乐乐的猎奇而夸张的动作表演,他们不需要时髦的话语和段子,他们喜欢看动物,喜欢看小丑,喜欢鲜艳的颜色,当这些有趣的东西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就足以让他们高兴了。
回到这部片子,片子前段许多对白其实确实有些低俗,我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考虑成年观众,如果是这样,那么显然有点弄巧成拙,节奏也慢,还有些让人不好懂,比如大坝一开始空间位置让人比较迷惑,识别度不高,然后光头强和其他人说的那些搞笑段子,也确实有很多低级趣味的。
但有意思的是,到了影片中段和以后,这些低级趣味的东西一下全都没了,就跟换了个导演或者换了个编剧似的。
不知道是不是整体统筹上有疏漏,以致于没有统一风格?
所以总体来说,这片子不能简单的说不好,因为在国产电影中,这几乎是这类型幼儿动画的唯一选择。
如果我们忘记了,我们在孩子的时候喜欢什么,那么就还给它,一个比较中肯的评价吧。
《熊出没之熊心归来》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
影片讲述了熊大被泥石流冲走后,被马戏团所救并收留,成为马戏明星的故事。
然而,当森林动物神秘失踪时,熊大面临着艰难的抉择,他必须决定是继续留在马戏团过着舒适的生活,还是回到森林去拯救他的朋友们。
影片通过精彩的剧情和生动的角色形象,向观众展示了熊大的成长历程。
在马戏团的生活中,熊大学会了各种技巧和表演,成为了一名出色的马戏明星。
然而,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根,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只森林动物。
当他得知森林动物们遭受困境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到森林,拯救他的朋友们。
这种无私和勇敢的精神令人敬佩。
影片中的马戏团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马戏团是一个充满魅力和神秘的世界,各种精彩的表演让人目不暇接。
然而,影片也揭示了马戏团背后的秘密。
马戏团老板为了追求利益,不惜利用动物们的表演来吸引观众。
这种对动物权益的漠视令人痛心。
通过这个故事,影片呼吁人们要关爱动物,尊重它们的权益。
除了精彩的剧情和深刻的主题,影片还展现了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
电影中的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置身于森林和马戏团的世界。
音乐则为影片增添了情感和力量,让观众更加投入到故事中。
真的好久过去了,小时候就是看这个长大的,现在还可以看到好幸福,光头强这个叔叔真的还是一如既往的生动,熊大熊二还是一样的可爱,真的好治愈啊,未来希望还可以看到这样的动画片,各种大电影的出现带来的每一种感觉都不一样啊,这一次是热血澎湃的,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很治愈,这部影片中的光都好温柔色彩也很暖就是一个很治愈系的动画片,做工在一步一步强大了,期待未来更好的展现,也期待我们未来的见面
前面看到森林被毁了真的很生气,看到吉吉偷懒不干活真的着急,不过结局很美好。
最后那个团长也是自作孽,不可活,本来就去救他了,他还不领情,还想扎破热气球,幸好核桃手链断了,他也受到了惩罚。
还有,我每次看熊出没的电影都要夸的一点是画质,画质是真的好,风景也是真的好看,是可以直接当壁纸的那种好看,每次看都会觉得很治愈
2016年,动画电影《熊出没之熊心归来》说实话,和15年的比起来确实不咋地,用孩子的话来说,这个长得不像。。
也确实有点走样了,特效还可以,但是过于炫特效了,你真的以为自己是皮克斯吗。。
还有电影太多借鉴的影子。。
虽然不置可否,但是什么东西过度了总是不好的,国产动画需要支持,可以借鉴,既然特效现在也说的过去了,那么我认为中国不缺好的编剧,能告诉我,真正有才的人都去哪了?
(╯‵□′)╯︵┻━┻ 没啥可编的的了,吸取了喜洋洋的教训,风格比较保守,但是在这个大环境下,也是个过度的产物。
我是保守的分界线-推荐指数:★★(4/10分),再保守也是过渡的产物,没有进步,就会没落。
也不知道对于这个时代的孩子是好,还是坏。
其实如果不是因为做这系列节目,我应该不会自己主动选择看这个片,这次我们评论的是《熊出没》的最新大电影。
这已经是第三部作品了,熊出没第一部《夺宝熊兵》票房2.4亿,第二部《雪岭熊风》2.95亿,都在一月档期上映,整体应该是希望赶在寒假和贺岁档期,走合家欢乐的路线,由孩子来带动大人一起观影。
为了避开功夫熊猫,片子特别选择了在一月中上映。
目前上映3天,总票房大约1.4亿,但是已经出现比较快的下降趋势,所以如果按照这个整体趋势来说,达到第二部的票房快3亿,已经不那么可能了。
虽然我知道你们喜欢看的就是喷,但这系列节目是不会无脑喷的,发现亮点仍然是中肯影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抛弃掉我们的成见,这片子是给谁看的,为什么他们会觉的好看呢?
我说下我观影的时候看到的两件事,一是片子结束的时候,一排67个大约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排着队走出影院,好像是相约着自己来的。
另外是一个中途闹着要离开的小孩子被哄着留在影院,后半段不闹了,离开的时候妈妈问好看么?
孩子说,好看。
原来这片子是定位给小孩子看的,基本上是属于低年级小学生群体,甚至学龄前儿童。
这就归结到一个点了,这些孩子喜欢看什么呢?
是的,当我在电影院里面观影的时候,发现某个人物被打晕,发现某个人很倒霉的被香蕉皮滑倒,我们可能不会觉得好,但是当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身后的孩子们都会发出会心的笑声。
原来如此,小孩子觉得有趣的地方,和我们是不一样的。
如同孩子拿着一堆玩具,可以敲敲打打的笑个不停,他们有他们自己的快乐和幽默。
而我们已经长得太大了,我们忘了小的时候,我们可以在纸上画几条线,就可以代表几栋房子或者几个飞船。
我们忘了两个小孩子,可以仅仅用几个象声词和几个手势,就可以彼此理解,而且演出精彩的对战,然后还那么快乐的笑出声来。
忘记这件事情,其实本身没有太大关系,但是当我们忘记了这些以后,轻蔑的说出 幼稚 低俗等等话语的时候,对于这类片子多多少少有点不太公平。
孩子们不需要厚重的主题,但是他们需要一个善恶观明确的世界,他们甚至不太用考虑前后的逻辑,但是他们需要一个欢欢乐乐的猎奇而夸张的动作表演,他们不需要时髦的话语和段子,他们喜欢看动物,喜欢看小丑,喜欢鲜艳的颜色,当这些有趣的东西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就足以让他们高兴了。
回到这部片子,片子前段许多对白其实确实有些低俗,我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考虑成年观众,如果是这样,那么显然有点弄巧成拙,节奏也慢,还有些让人不好懂,比如大坝一开始空间位置让人比较迷惑,识别度不高,然后光头强和其他人说的那些搞笑段子,也确实有很多低级趣味的。
但有意思的是,到了影片中段和以后,这些低级趣味的东西一下全都没了,就跟换了个导演或者换了个编剧似的。
不知道是不是整体统筹上有疏漏,以致于没有统一风格?
所以总体来说,这片子不能简单的说不好,因为在国产电影中,这几乎是这类型幼儿动画的唯一选择。
如果我们忘记了,我们在孩子的时候喜欢什么,那么就还给它,一个比较中肯的评价吧。
熊出没也算是在低幼儿中火了好几年。
我从小是没有电视看的,我弟弟大龄儿童期那时候虹猫蓝兔三千问很火,那时候假期回家,晚饭期间全家人都得陪着弟弟看虹猫蓝兔三千问。
儿子小的时候,喜羊羊正当红,陪伴他度过了学龄前时期。
熊出没哪年出来的?
我也不太清楚,后来儿子就莫名跟着一起看这个了。
他渐渐大了,可以带去电影院了,去年就带他看了这个。
今年没去看,因为他已经足够大,大到不看熊出没了。
😄😄
只是用滑稽可笑的情节,带来所谓的笑声,没有人文情亲,没有知识科普,没有教育理念,如果贫乏的一部动画片就因为孩子们认识熊大熊二光头强,就哈哈小了一个多小时,就不用对比七色鹿雪孩子宝莲灯这样的经典,就是大圣归来和小门神都比不过。
不是不支持国产动画,而是我希望让孩子有意识到他所在的国家对孩子们从小就有情怀的要求和教育。
每年看一部熊出没好像成了固定的习惯。
从之前的《夺宝熊兵》《雪岭熊风》到现在的《熊心归来》我看着它从婴儿一步步成长成一个茁壮的少年。
每个人都有童年,我们的童年是葫芦娃黑猫警长,他们的童年是熊出没是喜洋洋。
孩子会长大的,记忆会模糊,可童年不会忘却。
这部电影有笑点有温情,有孩童对梦想的执着,导演还添加了一些富有成人化的语言,看来是想做成老少皆宜的合家欢电影,目前看来这一点基本成功。
电影现实却又充满了童真,剧情丰富,色彩艳丽,3D出屏效果很棒。
比起前两部,这部的故事情节会更受小朋友喜欢。
这一部《熊心归来》确实没有第二部《雪岭雄风》好看。
首要原因是哐哐哐马不停蹄一直都在往前跑戏,不给主角和观众留一点点缓冲的时间,哪怕是主角的悲伤,比如熊二刚找到马戏团表演的熊大,一通追逐之后被熊大推开,一个相当悲伤的落地镜头,但在三秒之后就跳转下一段情节,马上开始欢笑。
之后也有很多类似的情节,太多的细节添加进去,找不到空隙安置观众的感情。
悲伤不够彻底,那么喜悦也会无法打出爆击,一直高潮就是没有高潮。
此外因为画面里给出了黑风小时候的照片,让我误以为黑风的大马戏团梦是为了和自己的孩子团聚,这样“梦想”和“守护”就可以一起在高潮戏出现,会感人,会催泪,这样的方向肯定会比单纯的“梦想”的主题要给力。
但原来是我想多了,主人公的行为动机非常单纯,就是为了能重新站在大舞台上,不是说这样讲不通或者不合理,但至少是有点浅薄无力。
最后,黑风、熊二、其他小动物一干人等的成长线非常明确,但唯独熊大的成长不太明确,只能说通过整个故事证明了一开篇熊大带领大家做的事是正确的,错的都是别人。
但通过一个故事证明了主角的正确其实毫无意义。
故事精彩,可是看完总感觉有些别扭。
再细说一下的话,那就是如果黑风的成长和熊大的成长能统一一下,肯定会更科学,例如熊大所能看到的黑风的缺点也是自己的缺点,熊大感受到的黑风的进步也能成为自己心灵蜕变的原因。
目前这部电影的整个高潮戏都由主角的动作戏支撑起来,唯一重点渲染心灵蜕变的只有黑风,其他人都成了黑风成长路上的踏脚石,这样明显有问题。
另外必须提出表扬的是,光头强的模型做了一些修改,主要集中在眉毛和胡子(似乎是?
),他现在看起来没有原来的造型那么讨厌了,甚至有时候看起来相当萌,很棒!
米奇的造型其实几十年间做了很多次修改,最终才变成我们今天看到的米奇,熊出没一定可以慢慢让几个角色变得更加可爱,更加招人喜欢。
希望熊出没明年的电影更加出色。
抄袭马达加斯加,能要点碧莲么
系列最后的好故事
比较差。勉强能看。
忘了剧情是啥了,反正熊出没系列我陪我表弟都看过了……
小孩看还挺不错的
很喜欢,很推荐的一部电影
其实挺不错的
我不想打击国产动画,但是国产动画需要好的环境才能发展,我没有看全片,我只看了片花就看到了各种抄袭的情节,抄袭是不可以原谅的,你可以烂,但你不可以骗。
也是很无聊的
和女儿一起看的,三岁的的女儿看得又哭又笑,这就够了。
2016.01.16 @cinema 3D 全家 bb首次看电影
好像没有看到光头强
梦想和现实总是很难和解。
国产动画一直饱受诟病,可当我认真沉下心试图用孩童的眼光和理解能力去看时,会发现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熊出没一直是我推崇的低幼年龄(请注意低幼年龄!)适宜观赏的国产良心动画,人物形象饱满个性分明,整体氛围健康、快乐,最重要的是,三观正!试问有多少打一星的人是把它当做儿童动画来看的呢?
带孩子看的,孩子喜欢就好。
虽有抄袭,还凑合吧
随着限制增加,片子注定越来越拉
什么鬼啊 模仿的四不像 烂 中国动画果然还是烂片居多
国产动画片,熊出没系列我认为还是很不错的
转自某小学生:我觉得挺有意思,也很有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