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句,这个电影的故事题材确实很好,真实故事本身应该也很励志。
但是拍得可谓十分肤浅,比起《绿皮书》和《正义的慈悲》这两部基于真实黑人故事的电影差得老鼻子远。
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男主总是一脸“我就是救世主”的那种蜜汁自信的屌样子,好像他已经看过大结局了一样。
这种人一万个里面当然总会有一个成功,但剩下9999个人就是那种我们日常生活里最讨厌的普信人群。
不知道故事原型是不是真这样,但无论如何,人物形象塑造的确实很失败。
另一方面,咋说呢,感情线没必要拍就别拍进去行吗?
对人物塑造和剧情推进毫无帮助,整个故事线既仓促又尴尬。
可能直男片不放个完美人妻打辅助就总觉得少了点啥吧。
反观《绿皮书》和《正义的慈悲》,完全就是让人家男主好好地专心做事,一句也没提感情线。
这样多好啊,为什么非要拉出个女主来当炮灰。
可能女人甘心当炮灰也是男人成功的一种标志?
于是,让我们来看一看完美女主是什么样的。
首先,妹子出现的第一幕,在图书馆里。
她想要当实习医生,于是花了四年时间在图书馆里自学,为了通过考试。
那个年代黑人女性当医生应该是挺厉害的职业,总之妹子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上进,说话声音婉转而性感,还给了带有性感色彩的凸显胸部的正面和丰乳肥臀回眸一眼的侧面镜头。
说真的这个黑妹妹我是真觉得蛮惊艳的。
男主是为啥勾搭上妹子的呢?
来图书馆为了找人带他读书好通过考试。
本意并不是为了撩妹,但是他使用的方法却是拿上一大捧花来求人。
我整个人都是???
向人寻求帮助没什么问题,但是这个操作可够吓人。
见面两分钟,直接表明要求对方帮助自己;对方以时间不够拒绝之后,他就开始道德绑架,“哦,行啊,那你别理我得了,让我自生自灭吧”。
如此不可理喻的人,妹子为啥没让他自生自灭,我不得而知。
可能我没有导演懂得女人心吧。
第二次见面,可以看出妹子的装扮已经变了。
白色小圆领,佩戴小花耳钉,整个人素了很多。
这是男主第二次见妹子,妹子钥匙掉在了地上,他捡起钥匙的时候直接抓了人家的手。
妹子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还发出了发情一般的急促呼吸。
OMG可见没有me too运动的年代是多么的自由解放啊。
然后他俩就给好上了。
基本上从第一次见面的那一幕之后,这个妹子的外貌形象就再也没有显示出过第二性征。
女人跟男人在一起之后,她的形象所担负的职责也发生了变化——在一起之前,她是欲望对象,是性感的、美丽的、迷人的;在一起之后,她就要被塑造为安分的、顾家的、为男人忧心忡忡的对象。
妹子的服饰设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她的表情大部分时候不是忧虑就是悲愤交加。
更有意思的是,妹子本来跟男主说好,如果他不好好学习去酒吧的话,她就再也不屌他了。
然后妹子在酒吧捉到男主跟教官打赌憋气,并且是堵上了自己的全部前程。
首先,怎么说呢,这种打赌行为竟然是值得称赞的吗?
一方面,男主一旦输了的话努力全部付之东流,尤其也对不起一直陪她复习的妹子;另一方面,教官上了年纪,肺也坏了,你跟人家打赌,就算赢了也不知道光荣在哪里。
总之打赌结束之后,妹子很生气,要跟他分手。
妹子说:你不明白吗?
我不像你,我只想追求安稳的生活。
男主直接来一句:那你的整个人生都会白白浪费。。。。
好的,都是你对。
妹子坐上出租车走了。
这里就是教科书级别的把妹终极法宝——如果你把一个女人气晕了,怎么挽回她呢?
升级给她的好处就行了。
于是男主追车求婚,妹子下车了,俩人和好了。
女人果然是没什么脑子。
结婚以后男主继续为了梦想天天跑危险的任务,一出海几个月不回家。
终于有一天,他的腿被弄断了。
我们的妹子终于又有了镜头。
她现在的装扮是这样:
本以为男主可以好好待着了。
结果男主决定带着残障的身体继续上前线。
妹子表示阻止,男主惊为天人来了一句:我要是回家除草,坐在轮椅里,我儿子会怎么看我?
这个片子的逻辑真的是吓人,所以一个好爸爸的标准就是天天在外面干大事,不着家,当然可能给家里寄了很多钱,然后儿子就会觉得你是榜样了是吗?
哇,明明完全是为了自己,却还要装出一副为了家人的样子。
妹子自然也不买账,于是!
男主摘下了结婚戒指,重新恢复了训练。
不知道为什么这一幕拍得好像他割舍了天大的东西多么崇高的样子,挺神的。
最后,男主在庭上要求复职。
以这个片子的尿性,离婚的妹子当然也还是带着儿子屁颠屁颠来看了。
看看这欣慰的笑容,仿佛只要男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她这辈子都值了。
再次注意妹子的着装,再次强调一句,她的人物形象已经完全不是欲望对象了。
真励志。
夜里看完这部电影,还是很有感触。
已经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了,从大学开始,一直到工作后的几年,每次遇见最难的事情,或者情绪到了最艰难的时刻,总是可以通过这部电影获得新的动力和激情。
或许通过上面简单的剧情介绍还不足以显示小古巴古丁饰演的卡尔在追求梦想的奋斗中所付出的一切。
第一次当海军,营房里所有的兄弟不愿意和他住,只因为他是黑人;第一次去海军潜水学校,迎接他的是敌意的眼光和一口浓痰;第一次去海军学校报道,欢迎他的是在校门口漫长酷热的一天的等待;第一个睡眠夜里,他的梦被总队长得高压水枪打醒。
但是他坚持过来了,就像在面对着自己未来的爱人时他证明给她的努力,只是因为那些白人认为他不能成为一个海军潜水员。
海军学校毕业考试上,别人可以在顺利通过。
他在深海里等到的是被预先割破的工具袋,于是在冰冷的海水里熬了九个小时完成了考试课程。
在特殊的一次执勤中,他冒着被敌国潜艇毁于轮下的危险,找到了失落的导弹,但是一条腿被突破事故打断。
梦想做一名总潜水员,对于一个白人来说太简单,对于一个黑人来说无异于黄狗吃天。
就在最艰难的时候,一直打压他的总队长被深深感动,主动帮助他。
影片的高潮部分由此而来。
他一瘸一拐的恢复体能,装着假肢的身体要面临的是最苛刻的考核,喘着海军最新设计的更为笨重的潜水服走十步,那套海军服是被四个壮汉抬起考场的。
这十步,对于一个正常人已经很艰难,对于他这样的一个残疾人就更不可想像。
稍有不慎,巨大的自重可能压断他的另一条腿。
就在所有的不信任下。
他坚持着走完了十步。
成为了美军海军史上第一位海军黑人潜水队长。
电影里感人的是卡尔德父亲,一个朴实的黑人父亲,一个善良但自强不息的农夫,他鼓励儿子,无论如何不能放弃,要努力;最感人的是卡尔自己,在面对着精神的打压,面对天灾人祸的时候,他艰难的挺住,以大无畏的精神,以超常的信念实践自己的人生理想。
胜利的时候,他的微笑让我感动。
窗外的雨依旧,卡尔的故事还在继续。
我们为了理想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上当也罢,受骗也罢,失败也罢,坚持自己,超越自己就一定能战胜未知的一切。
看完这部影片,我喜欢上了这个可爱的黑人演员,当然对罗伯特德尼罗的演技更加佩服。
他饰演的总队长看似蛮不讲理,但实则充满正义。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与人为善,做一些对得起自己,不危害别人的事情。
所以,他们的友谊如大海般坚固。
很奇怪,欧美的励志电影总是可以看的人热泪盈眶,那种真实的振奋决不是通过口号或者音乐营造的,而是真实的人性的交流和发散,使得我们隔着荧屏和陌生,也能被深深地鼓舞。
面临所有苦难的时候,所有的不顺利的时候,这样的影片往往给你力量。
也是在另一部电影里我学会了这句终生受用的预言:“所有未曾将我们置于死地的力量,都将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我们的生命中尽管阴霾重重,尽管有那样非人的欺骗和伤害,但是,我相信,这一切终将被战胜,被坚强的仍在脑后。
笑着看那些跳梁小丑的表演,也是人生最美的享受。
“黑人只有三条路:做厨子、给领导打杂役、fuck away”当卡尔怀着父亲的激励和家里的梦想走上舰艇时,听到这句话,这是黑人在部队的现状和未来。
卡尔暗自狠狠地为战友除牛排,卡尔没有放弃自己,而不是像自己的黑人朋友那样放弃并接受了现实,每周二才能去游泳。
不甘的卡尔毅然下海去,靠着自己的实力得到了舰长的赏识,可以上舰的甲板了,为黑人找到了“第四个出路”,但是舰长还是“狡黠”的告诉卡尔,“你还是做杂役”。
为了父亲的期望和不再回家去锄草,他告诉舰长,他要做首席士务官,因此他开始向潜水学校写自荐信,首席士务官当见到他去报道时,告诉他“你真是百折不挠,写了一百多封信!
”他是第一个进潜水学校的黑人,他也在进门时就得到了刁难,站了一天都难以入门,本已一切都是唾手可得,却站在门前无能为力。
不管是面对教练的刁难,还是同学的讽刺,一切的一切他都挺过去了,他是怎么挺过去的呢?
因为他,一屋子的人都出去了,都不愿和他同住,甚至有人在他的床上告诫他,“we will drown you”,此时我想起了许三多,许三多虽然在部队里是那么的不受欢迎,那么的不合群,但根本上大家还是一起的,没有区别的,而卡尔呢?
他如何努力都有根本的差别和距离,这种肤色的差别是天生的,面对这种种刁难,卡尔一个人是怎么熬过去的呢?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要付出的努力不是百倍可以衡量的,为了这个螃蟹,他没有去见自己吃螃蟹的精神支柱父亲的离去,第一次出门就几乎没有回去过。
当校长的刁难也无济于事时,他成功了,他得到了爱情,拥有了事业。
但是卡尔这几十年都在做一件事,出人头地,为了自己的首席士务官的梦想,卡尔执行不管多么危险的任务,离家多久都不管。
“这么多年,为了我的梦想,我忽视了我周围爱我的人!
”当卡尔在法庭上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的教练和他同样都是因为事业而忽视了爱他的人,她们都曾理他们而去,这是事业有成的男人的通病。
但是该剧的结尾,我有点不能接受,面对事业、理想上的苦难,他们一直在努力拼搏,并得到了自己的梦想,这是值得的;而面对家庭他们也一直在爱,但是家人一直是排在第二位的,当卡尔执意要截肢,要继续他的首席士务官的梦想时,他毫无犹豫,很坚决的走上了这条路,即使一条腿、即使拖着残腿辛苦的训练,最后妻子离开了自己,他们都是又坚决而迅速地投入到一场新的战斗。
他们对家里没有付出很多就得到了家人继续的爱和宽容,也许是剧中没有呈现出他们的这方面的故事,但是我觉得,他们一心扑在事业上,忽视了他们所爱的人,这仍然得到了他们所爱的人宽容。
这是一部励志片!
一部纯男人的片,儿女情长被很少着墨,男人的荣誉(men of honor),男人的奋斗与坚持
看完这部电影,我被卡尔的精神震撼了,他从来就不是一个轻易言败的人,即便是在失去一条腿的情况下。
我很欣赏他对待人生的这种态度,要有一种永不懈怠的追求精神,更要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很多时候,我们都不要埋怨命运的不公,而要学会面对接受和改变。
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能选择自己的人生。
梦想,作为美国电影最主要主题之一——总是被一遍遍叙述,以各种各样的方式。
然而,当梦想遇上种族的偏见,这条路就会变得尤为崎岖,而难以前进。
《怒海潜将》在这一点上,算得上可以一看的电影,将缠绕于种族歧视的梦想之路描写得如此催人泪下;一部本来发生在Master Chief Petty Officer(军士长),Carl Brashear身上的故事,被放大到美国梦的光环之下,并加以时代的烙印,给予一个故事一个国家甚至一个时代的信念。
还记得马丁•路德•金高昂的说出那伟大的句子:“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
”而Carl的梦想却并不仅仅是一个诗意的图景,也不仅仅要求走出农庄,改变父亲那作为一个佃农的身份;他要得更多,也更实际——海军潜水军士长,这是从童年便开始酝酿的梦想。
对于一个群体,抗争或许是残酷的,但由于这样的痛被分散到了每一个人身上,其真切的感觉不论身体上或是心理上,都会减轻很多;而对于一个人,抗争一个群体那种痛却是不可分担的,唯一抵抗的办法就是将自己变得更好、更强。
于是,抗争在Carl身上化成了与自己的对抗,而Carl所做的,就是不惧得努力、前进并最终得到成功,成为美国的英雄!
然而,单纯从故事本身而言,《怒海潜将》是一部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电影。
它没有任何异于同类电影之处。
将其放到美国电影大集合中,有无数的类似电影,2003年的Radio,或是早一些的Rudy,都是这个类型。
《怒海潜将》不知是出于将主人公放到了军营的氛围,或是刻意的将笔墨仅仅围绕到其执着的描写方式,使得Carl缺少了很多作为荧幕人物的饱满感。
再加上其本身就是在对于单一事件的叙述,使得情节多少有些单一。
导演仅仅在将Sunday的低迷生活与Carl串联起来讲的时候给电影添了几笔看点,但两者从电影初始就牵扯不断的关联让人看起来毫无悬念,目的显表如昭。
总而言之,在整部影片中,人物被塑造成了他们应当是的样子——Carl是勇往直前的,不论面临怎样的挑战一样会继续为了梦想奋斗,甚至没有过丝毫的迟疑;Sunday是不断被降职、不满于对待的二战英雄,一次次上军事法庭但依然我行我素;Hanks是最令人厌恶的上司,不论遇到怎样的情况,只会不断说NO;Jo和 Gwen则是期待自己创造自己小小幸福,抱有女人的小小期望的好女人。
仅此而已。
难道这些如此单面的,或者说单向度的,人真的能够在现实中存在?
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然而电影并未对他们做出饱满的描绘。
这一点笔者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这部影片仅仅局域“一般般”行列的很大原因。
在此尤为想要一提的地方在于,导演想将本片作为一种普通人——甚至比普通人还承受歧视对待的人——通过努力也能实现梦想,他却忘记了作为普通的任何一个人最重要的情感。
Carl毕竟不是一个偏执狂啊!
没有人能够真正做到丝毫不怀疑,尽管当他获得了成功,他的路会被人美化到“英雄”的作为。
然而这些路上的苦痛对于那个人自身是不会鲜见而难以遗忘的。
而正是这些犹豫、伤感、失意、退缩的负能量体现了一个普通人走向“英雄”的路。
而如果说这样的励志片的最终目的是教化,那也只有这样才能真的让观众感同身受,并触动人们的心。
但这一点却正是在《怒海潜将》中难以找到的。
再此,还有另一个原因,对于主题的界定。
这部片之所以被归于一部励志片,的原因就在于其将爱情、种族、英雄等等主题作为情节或是前提出现在影片里面。
笔者并非期望一部电影应当阐述所有的话题——这必然是不可能的。
但是这样的主题植入使得本片显得有些破碎。
在农场的Carl和作为厨师的Carl是种族主义压迫下的Carl;而在水下的Carl则瞬间变为了英雄的Carl;而只有当Jo出现的时候,Carl身上才会显示出关于爱情的感情。
这些在Carl的日常生活中并没有贯穿起来,在一定意义上使得Carl并非生活在电影所铺陈出的故事里,而是仅仅生活在舞台上。
当情节要求他成为“谁”的时候,他周围的人就配合着抱以什么样的态度,而这些态度本身是根本上断裂的。
尽管或许导演认为主人公的努力可以串联起这些断裂的态度,而使之成为合情合理的剧情。
然而在反复观看全片之后,更多的确实断裂感——而这样的断裂在本片中是不适宜出现的。
最后想说的是,本片在笔者来,普通,普通,还是普通,仅仅是可以一看而已了。
片子真是经典,老美真可以!
方方面面都很饱满的一部片子。
想写点什么但无话可写。
片子里已经把方方面面都讲的很清楚。
中英文的片名都很棒,Men of Honor,怒海潜将。
罗伯特德尼罗和小库珀·古丁,分别是白人男演员和黑人男演员中很代表性的两位,由他们分别来饰演各自种族的英雄,非常到位。
海洋、海军、海洋文化、海军文化,是十分特别而且让人印象深刻,海军电影很多让人印象深刻。
国产电影《蓝鲸紧急出动 》中有一句台词,十分经典,至今念念不忘:士兵的心像大海一样,我们又潜下去多深呢。
怒海潜将又是一部黑人题材励志影片,那个年代要付出多少代价,鼓起多少勇气,才能面对那么巨大的阻力,让我想起了今天上课时讲到我们国家的上访人员,之前,我一直把他们当作是生活在边缘的一群人,我也一直觉得他们过于执着,他们用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来争取自己的权益,我不能理解,什么是支撑他们的动力,更忽略了他们带给我们普通人实惠,没有他们执着的努力和不倦的抗争,我们的社会、法制不可能进步,他们可能没有想过要为这个社会去做什么,但他们确实影响了法制进程,没有这群顽固的死脑筋,政府不可能自省,全世界所有国家都要靠这种人来唤醒、来改变。
作为受益者,我在内心里向他们致敬。
2011年6月1日23时59分
Men of Honor是一部传记类型的电影,讲述了美国第一个黑人深海潜水员卡尔传奇经历:卡尔,一个来自农村的黑人青年,应征加入了美国海军。
在经历了种种困难和挫折后,卡尔非凡地成为了一名具有较高军衔的军官。
这当然得益他优秀的潜水天赋,但是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卡尔的力量之源——意志,非凡的意志。
卡尔在军队中受到白种军人的种族歧视,在毕业考试时受到军官的刁难,但是他没有放弃成为军人的梦想,没有放弃对荣誉的追求。
一切耻辱他都忍受下来了;一切困难和折磨他都挺过去了。
电影非常成功地表现了卡尔强大的意志力。
这一方面当然得益于这个故事极具感染力的情节。
说实话,仅仅这个故事本身——一个关于在逆境之中奋斗的故事,便已包含了意志能改变命运的古老传说;便能唤醒人们对意志美好的想象。
另一方面,这部电影极其出色地处理了一些细节才是在这些细节中,卡尔强大的意志表现得淋漓尽致。
电影中有两个片段非常精彩地表现了这点,这两个片段,一个次是在他毕业考试的时候,在冰冷的海水中一直坚持到底,终于完成任务。
出水之时,几乎已被冻僵。
另一个是片段是,卡尔截肢后仍然想要留在海军中,继续执行潜水任务。
而在这一次测试中,他穿上重达290磅的潜水服走完了艰难的12步。
第一个片段解说:卡尔从水中出来,在同事的帮助下颤抖而艰难地移动至椅子上。
同事取下了他的头盔。
特写:卡尔被冻得发抖的黑色的脸,因寒冷而粘着冰凉的水珠。
镜头转向卡尔的眼睛。
卡尔的眼神极其坚定,毫不因疲劳和寒冷而显萎靡。
这眼神似在默默地向观众诉说着无尽慷慨昂扬由深切的肺腑之言。
观众从这眼神中感受着心灵的震撼,在影片所制造的气氛中充满了斗志。
从这眼神中,观众领会了作为男人的意义,领会到了男人的荣誉,领会到了意志的力量。
第二个片段解说:卡尔穿着沉重的潜水服,在辛迪士官的鼓励声中迈着沉重的步伐。
“one, two ”。
“eleven, twelve ”。
在这一片段当中,卡尔沉重的脚步首先体现在当他每向前一步,潜水鞋撞击地板发出的沉重声音。
卡尔沉重的脚步回应着心中意志力的召唤,而潜水鞋撞击地板的声音也在回应着卡尔沉重的脚步。
在这个情景中,在电影画面上,我们看到卡尔艰难缓慢的动作。
但是,我们看到的绝不只是卡尔的动作,电影的艺术已成功地营造了这样一个气氛——我们直接看到的,直接感受到的还有卡尔的内心世界,卡尔的意志、荣誉和梦想。
说实在的,这部电影仅仅以这两个极具感染力的情境,便无愧是一部杰出作品。
影片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把卡尔——一个男人——的意志表现得淋漓尽致。
观众极其容易被这种情境所感染,至少我是被深深地震撼了。
卡尔从小受到歧视(因为他是黑人),父亲教他自强,长大后一定要出人头地,获得尊重,所以他具有超强的荣誉感。
他为荣誉而活,他是个天生的士兵,他能成为英雄的。
比尔也是个极具荣誉感的士官长,虽然他实践他的荣誉受挫,但他教给了卡尔海军的传统——荣誉他们共样把荣耀(the honour of men)看做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超过家庭、生活......——有这样一群男人,他们为荣誉而战斗,他们是最man的男人:士兵
难怪这么脸熟,对小库珀·古丁最深的印象是《珍珠港》那名以防空机关枪击落两架日机,黑人水手,这部《怒海潜将》是2000年的,《珍珠港》是2001,所以,我估计是在《怒海潜将》中取得不错成绩,所以再接再厉。
稍微查了一下,都是真人真事改编,那么都是厨子应该不是碰巧,我估计真如在《怒海潜将》里多次出现,当时的黑人水手真的只配在战舰上当厨子。
电影中的主人公卡尔(小库珀·古丁 饰)以当兵为改变人生的契机,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一直坚持想摆脱当普通士兵的现状,不断用自己的表现征服身边歧视他的人。
在这里,我看到“阿甘精神”,无论对错,坚持做下去就对了,卡尔为了尽快复职,甚至不顾妻子的反对,甘愿去截肢。
最后,在他的不懈努力,最终成为首位非裔黑人潜水首席士官长。
所以说“坚持就是胜利,更何况是一名军人。
”
给五星!人生需要有一个激励的人,就是人生的灯塔,有一个爱与被爱的人,一个完全相信自己的人,那么这个人的人生就已经成功。剧中的主人公,凭借自己永不放弃的精神,赢得了不可能被接受的人生,bravo!掌声献给他。也许人生没有那么多波澜,但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那还有何意义?最后,德尼罗的演技十分赞,最后太燃了!!!
美國特色,是挖掘種族問題的政治正確電影,這類電影在好萊塢早已不勝枚舉,但是這算是比較不令人感到肉麻的一部。
卡爾一生最大的錯誤便是生為黑人,而他最正確的決定便是成為海軍並終身為止奮鬥,比爾是一個奇怪固執不願改變的人,可惜他就是輸在卡爾是一個比他更固執的人。
励志。应组织黑人集体收看,让他们知道不要因为肤色原因而自暴自弃。抛开种族歧视在政治上的不正确,其实这是保持筛选成本最小化的做法,人们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辨别一个出身于整体低劣的种族的个体能力和品德是否出众,用种族法来判断当然不准确,但无疑最简捷,误判率相对较低,而成本也较小。
题材无感。
MIND OVER BODY ,一群疯子
感动的颤抖了几次 难得的好电影 ASNF
这部电影哪里好?结构松散,看的不知所云。
Men of Time!Dive for Honor!感谢DeNiro和GoodingJr的完美演绎
励志片~~~虐得很~~~种族主义那狭隘的心胸、丑陋的嘴脸;惺惺相惜的战友。虽然有老戏骨的表演、有真实的剧情,可还是觉得挺一般,真的一般般。
一个充满人权问题的国家却特别爱拍这种人权励志影片,本片除了德尼罗的演技无懈可击值得信服以外,其他确实没有什么信服力,美国的社会问题也不是这么轻描淡写能够表达的,包括绿皮书也严重忽略这些问题的残酷,一味文过饰非,要知道,个人的努力对改变不公平是多么无力和无助。
很好看的美国主旋律电影,年轻有梦想的小伙子,郁郁不得志的老海员,还有一个官僚作风的大坏人,年轻人备受父亲鼓励,要出人头地,追逐梦想,开始的阻力是种族,后面成了残疾,中间还夹杂着两代人同样的被压制所形成的友情和各自的爱情!每场戏写的都很规矩!
小时候VCD看过几遍,重温。这片子最精彩的地方在于旧派与新派的冲突与对立。小古巴古丁称不上最好,但绝对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黑人的成功除了自身契而不舍的坚持,还离不开白人教官的提携。
征兵广告《黑人兄弟》full metal jacket一集歌词:So the rich kids can just stay at home, from poor family, how far we roam
怎么电影给人的感觉好好像他的成功挺容易的,这是对原型的一种亵渎吗?
美国大片,仅此而已
很感人,非常好的励志片
煽情的有点过了
传统但挺励志的美国主旋律,两个角色设置还是不错的。塞隆年轻的时候好不一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