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朱江华
主演:逯长恩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9
简介:电影《郭富山》取材于郭富山植树造林事迹,影片讲述的故事始于1964年,终于主人公去世的1987年。剧本以写实的笔法,勾勒了主人公艰苦创业的艰难历程,用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反映了一系列在郭富山创业过程中平凡而又感人的事迹,尤其强调了时任甘肃省委书记的宋平同志对一位普通农民的关怀与鼓励,通过这一段地位悬殊人物之间的友..详细 >
很感人的人物传记,但是拍得像流水账,简单不突出重点,比如郭得山娶媳妇叫郭得爸参加就说了这个事后面却没展开,儿子走的镜头就一个磨麦子突然就摔倒了,儿媳妇离开也拍得很简单,人物形象没办法很好体现出来。
看这部片子的同志应该都是任务吧?
如芒刺背,如坐针毡,如鲠在喉。
既然是纪实类的电影,人物刻画渲染太故意了,而且他好像只有一个过继的侄子,70年病故,还是要尊重事实,演得也很尴尬…
吴书记自己不来种?
这部电影虽然是一部主旋律电影,但无论是剧本还是演员们的演技上,还有剧情剪辑方面,都太过一般,感觉就是在赶进度,迎合领导加班赶出来的一样。首先,演员方面除了主演之外,感觉表情方面都太过于僵硬,全程看下来一直范尴尬症。其次,剧情进度太快,感觉在赶流水账,不一会电影上面的时间就过去七八年了,但给人没留下什么深刻印象。还有,电影当中也有太多不切合实际的地方,一边说是要讲科学,一边又是人定胜天,一会唯物一会唯心,反而让科学落于下风,后来又强行相信科学。领导主任也只会画大饼,空谈理想,也没有什么物质奖励,还一直让郭富山干下去,等到人家病倒了,再稍微看望拿点补品,根本是滴水车新,跟古代的大地主又有何区别。这部电影的导演虽然拍过很多主旋律影剧,但大都粗制滥造,水平太过一般,拍这些不过是逢迎领导。
育书小哥和彩铃姐是除了主角外让人落泪的角色。
可敬的种树人。
单位组织看的
不明白为什么能把主旋律电影拍得如此粗糙套路,面无表情的群演,不走心的剧本
《老郭种树记》我们年代的人 永远不会体会到 没水喝没饭吃的日子 当代愚公移山
从电影角度来说,很一般。但真人真事还是值得尊敬!
窒息悬浮演技就不说了,这剧情确定没有问题吗?这确定不是抹黑吗?就这还值当组织大家观看??
好题材,好故事给拍毁了,推动故事前进的人物动机都很牵强,还有为啥不用方言对白,哪怕拍成纪录片,都应该不错的,可惜了啊,导演要反思
当做完成任务的一次看电影体验
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平凡人作出了不平凡的事业
今日单位(国企)要组织全体职工看此片。虽然还没看,但是,一猜就不好看。在此,我来吐槽一下单位,年年组织看这种又不好看又主旋律的电影 ,真是很过分了。
剧情单一,大幅的时间跨度里只想讲一件事情,也只讲好了一件事情,很多小事一笔带过,没有前提也没有后续。服化道相当敷衍,男性角色发型是现在精神小伙的标配,女性角色头发甚至能看出很明显染发的痕迹;二十三年前后,除了年轻人和小孩,老人容貌衣着可以说别无二致。电影做工也很粗糙,旁白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单单字幕在滚动。演技就更别说啦。有很多让人冷笑的地方,比如当着孙女的面说咱们家绝后啦;小伙子想去卫生院发展被骂自私……当然我相信还有全场观众都认同的一点:凭什么只有他?!
如果用四个字总结,就是脚趾扣地一开始,一个大任务下来,哐当就压在一个人身上,其他人干不了活了?为了体现点剧情的起伏,给郭老安了儿子,儿媳妇和孙女儿,只有在家庭和事业之间有所舍弃才能体现一个人的伟大吗?镜头从头到尾只体现了一个人的造林,其他人哪怕带过一下也行啊。类似的槽点太多,无力吐槽。就这样吧
雷死人了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很感人的人物传记,但是拍得像流水账,简单不突出重点,比如郭得山娶媳妇叫郭得爸参加就说了这个事后面却没展开,儿子走的镜头就一个磨麦子突然就摔倒了,儿媳妇离开也拍得很简单,人物形象没办法很好体现出来。
看这部片子的同志应该都是任务吧?
如芒刺背,如坐针毡,如鲠在喉。
既然是纪实类的电影,人物刻画渲染太故意了,而且他好像只有一个过继的侄子,70年病故,还是要尊重事实,演得也很尴尬…
吴书记自己不来种?
这部电影虽然是一部主旋律电影,但无论是剧本还是演员们的演技上,还有剧情剪辑方面,都太过一般,感觉就是在赶进度,迎合领导加班赶出来的一样。首先,演员方面除了主演之外,感觉表情方面都太过于僵硬,全程看下来一直范尴尬症。其次,剧情进度太快,感觉在赶流水账,不一会电影上面的时间就过去七八年了,但给人没留下什么深刻印象。还有,电影当中也有太多不切合实际的地方,一边说是要讲科学,一边又是人定胜天,一会唯物一会唯心,反而让科学落于下风,后来又强行相信科学。领导主任也只会画大饼,空谈理想,也没有什么物质奖励,还一直让郭富山干下去,等到人家病倒了,再稍微看望拿点补品,根本是滴水车新,跟古代的大地主又有何区别。这部电影的导演虽然拍过很多主旋律影剧,但大都粗制滥造,水平太过一般,拍这些不过是逢迎领导。
育书小哥和彩铃姐是除了主角外让人落泪的角色。
可敬的种树人。
单位组织看的
不明白为什么能把主旋律电影拍得如此粗糙套路,面无表情的群演,不走心的剧本
《老郭种树记》我们年代的人 永远不会体会到 没水喝没饭吃的日子 当代愚公移山
从电影角度来说,很一般。但真人真事还是值得尊敬!
窒息悬浮演技就不说了,这剧情确定没有问题吗?这确定不是抹黑吗?就这还值当组织大家观看??
好题材,好故事给拍毁了,推动故事前进的人物动机都很牵强,还有为啥不用方言对白,哪怕拍成纪录片,都应该不错的,可惜了啊,导演要反思
当做完成任务的一次看电影体验
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平凡人作出了不平凡的事业
今日单位(国企)要组织全体职工看此片。虽然还没看,但是,一猜就不好看。在此,我来吐槽一下单位,年年组织看这种又不好看又主旋律的电影 ,真是很过分了。
剧情单一,大幅的时间跨度里只想讲一件事情,也只讲好了一件事情,很多小事一笔带过,没有前提也没有后续。服化道相当敷衍,男性角色发型是现在精神小伙的标配,女性角色头发甚至能看出很明显染发的痕迹;二十三年前后,除了年轻人和小孩,老人容貌衣着可以说别无二致。电影做工也很粗糙,旁白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单单字幕在滚动。演技就更别说啦。有很多让人冷笑的地方,比如当着孙女的面说咱们家绝后啦;小伙子想去卫生院发展被骂自私……当然我相信还有全场观众都认同的一点:凭什么只有他?!
如果用四个字总结,就是脚趾扣地一开始,一个大任务下来,哐当就压在一个人身上,其他人干不了活了?为了体现点剧情的起伏,给郭老安了儿子,儿媳妇和孙女儿,只有在家庭和事业之间有所舍弃才能体现一个人的伟大吗?镜头从头到尾只体现了一个人的造林,其他人哪怕带过一下也行啊。类似的槽点太多,无力吐槽。就这样吧
雷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