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金刚川

金刚川,Sacrifice,The Sacrifice

主演:张译,吴京,李九霄,魏晨,邓超,欧豪,邱天,周思羽,刘显达,石昊正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英语年份:2020

《金刚川》剧照

金刚川 剧照 NO.1金刚川 剧照 NO.2金刚川 剧照 NO.3金刚川 剧照 NO.4金刚川 剧照 NO.5金刚川 剧照 NO.6金刚川 剧照 NO.13金刚川 剧照 NO.14金刚川 剧照 NO.15金刚川 剧照 NO.16金刚川 剧照 NO.17金刚川 剧照 NO.18金刚川 剧照 NO.19金刚川 剧照 NO.20

《金刚川》剧情介绍

金刚川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53年,惨烈的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后的阶段。是时,志愿军战士奉命以最快的速度赶往金城,参加夏季反击战役中、同时也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场战役。而这场战役的胜负,也将极大左右整场战争的成败走向。为此,志愿军战士日夜兼程,马不停蹄,可是名为金刚川的河流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工兵战士通力合作,一次次搭起临时桥梁,可是美军轰炸机却一次次炸毁桥梁,屠杀志愿军士兵。眼看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关磊(吴京 饰)、张飞(张译 饰)、高福来(邓超 饰)等铁血军人不惜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换取道路的畅行。 今日的和平得来不易,中华儿女曾在血与火的土地上奋战到底!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雪崩行动一句顶一万句英雄郑成功沉睡谷第四季东京猫猫夺命剑之喋血江湖蒂伯巴赫村的孩子们疯神血腥兄弟会天使的城巨轮屋顶上的吉列尔莫神秘博士第一季如获至宝珠宝大盗:神偷出马世代战争拉面赤猫鲸奇精英律师魔法纪录:魔法少女小圆外传第二季-觉醒前夜-乌鸦小姐与蜥蜴先生我们都还太年轻2:下一秒误杀2听风捉影天降良配第40号城市盲目追梦去第二季幽灵男孩公园与游憩第五季孤独杀手

《金刚川》长篇影评

 1 ) 个人觉得,其实瑕疵挺大

没有最后的人桥和迎烈士遗骸归国我可能只给这电影4-5分。

我不排斥影视具有一定艺术化或者夸张的部分,但是要合理。

即情绪需要到达具备艺术化的点。

打个比方,最后的人桥其实并没有给我感觉突兀,但是张译的单手单脚干掉敌机,给我看吐了。

首先,这部电影运用多线叙事的方法描写战场,其实很难不令人联想到敦刻尔克。

但在我的理解里,其实这类战争片更多的是表现群像而不是突出个体,而敦刻尔克更近一步,他将战场上的同一空间进行分割,通过不同的视角重组故事,最后再将全貌展现。

而金刚川则从一开始就将整个战场的全貌展开了,这就导致了其实作为多线叙事的可操作性变得极低。

看过影片的都知道,金刚川的整个故事其实第一部分已经说完了,第二部分从美军角度说一遍,还有一些新鲜感,等到第三部分单从叙事的角度已经没有必要了。

所以只好强行将张译的“张飞线”做扩张。

说到张译所饰演的张飞,这是我认为影片最大的一个败笔。

因为作为群像电影,最忌讳的其实就是凸显某个人的重要性,可以一起重要,但是一旦将某个人突出,就非常像战狼复刻。

我并不是不喜欢战狼,只是金刚川作为抗美援朝纪念电影,明显应该是群像为主,无论是全片最高职位是连长还是最后艺术表达的人桥,都突出了“战士”而非“英雄”。

但是张译身上投放的笔墨太多了。

从和班长更换了位置,到发现班长留下的空弹壳墓碑,到怀疑班长被炸不管不顾的跑过开阔地,到发现班长死后以身做饵,到最后只剩一手一腿击落敌机。

这一整个过程像极了“一个英雄的诞生”。

这与金刚川整部电影的主题在我看来格格不入的,全片首位再说“每个人”,但独独到了这里,变成了“一个人”。

并且还是非常像神的一个人。

其实导致这部电影这么粗糙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我看来是制作周期,三个月的制作周期在我看来根本不是电影工业的进步。

能以制作周期短而成名的那些电影,大部分是因为成本和预算的制衡,且包含大量室内场景,又或者剧本的设计包含大量长镜头。

但金刚川从8月宣布开拍到10月上映的整个过程,在我看来,像极的“赶作业”。

如此心态下的成片怎么可能没有缺陷。

好了,废话了这么多不足,其实还是有优点的。

比如吴京的这次出演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之前战狼式的角色模式。

张译的演技用热评的一句话就是“谁用谁爽,一直用一直爽。

”最后的人桥确实有些震撼到我。

以及片尾的真实画面也很有深刻意义。

其实我觉得要唤起我们的民族情怀其实很简单,实在不需要这种单手单脚的神仙来击落敌机。

这与手撕鬼子有什么区别呢。

 2 ) Fake Movie

邹波金刚川如果有一种导演意识,稍微意识到是在讲战争中的人对一个桥的异化式沉迷,会有那么一丁点哲学味,会有那么点内容。

想从沙盘视角炫人性(炫“民情”),沙盘的眼睛连悲悯都没有(连自己人的牺牲之悲,竟也成了高举高打表现奉献之下的盲区,眼睁睁地既表演一种脸谱化的沙盘,又制造眼前大片盲区,这反而正是宣传品自相矛盾的代价?)。

再炫成双方全景叙事,除了感觉对方视角只是在配合我方视角(管虎等人的对美国电影的模仿功力用在自嗨,这是一种新电影技术性修辞),还是没有表达出一点故事的皮毛。

近年最罕见的零内容的电影。

“踢屁股”那种无效的人性——脸谱化的人性——一定来自流浪地球的yangbanxi导演。

这类片子还包括《大轰炸》吧。

这类电影甚至还没挨着值得就内容以及历史与真实进行评论的皮毛,不配。

Fake Movie。

 3 ) 《金刚川》:生命筑成桥梁

不得不说,苏联的喀秋莎火箭炮真是战场杀器,威力巨大,当年把纳粹德国打怕了,现在来教训美帝。

喀秋莎火箭炮装载在卡车上,和其他火箭炮相比,这样的机动性为喀秋莎带来更大优势:能一次投注大量火力,并在遭到反攻炮火前迅速离开。

而之所以叫喀秋莎这样一个名字,是因为炮车上有一个字母K,是俄文单词共产国际的意思,但是前线官兵并不知道具体含义,就根据这个字母“K”,把该武器命名为一个女性的爱称“喀秋莎”,这个别名迅速在苏联红军里传播开来。

《金刚川》中确实是有很多重复镜头,今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日。

为让影片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上映以致敬先烈,制作人员使出浑身解数。

管虎、郭帆、路阳三名导演分别拍摄不同段落,以节省时间。

为让影片足够具有戏剧冲突性和情感渲染能力,同时也让电影有足够的时长,决定从不同视角出发,将同一个事件叙述多遍。

这是本片出现镜头重复的最初原因,同时也是苦衷。

故事被拆分为士兵、对手、高炮连、桥四个篇章,前三篇章为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角度,第四篇章为整个故事的升华,志愿军们无惧炮火筑成人桥。

Q:金城战役发生时间段是什么?

A:1953年7月13日-7月27日,属于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的第三阶段Q:金城战役统一攻击事件是什么时候?

A:1953年7月13日21时。

Q:金城战役的交战双方是谁?

A:中国志愿军+朝鲜人民军VS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PS:但是重点打击对象是以李承晚为首的南朝鲜伪军!

Q:金城战役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A:志愿军取得最终胜利,连同正面其他各军的作战,共毙伤俘敌7.8万余人,缴获坦克45辆,汽车279辆,飞机1架,各种炮423门,各种枪7400余支,收复土地192.6平方公里。

志愿军和人民军伤亡3.3万余人,敌我伤亡比为2.3∶1,有力地配合了停战谈判!

剧情:1953 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终阶段,志愿军将在金城发动最后一场大型战役。

为在指定时间到达,向金城前线投放更多战力,志愿军战士们在武装悬殊的情况下,不断抵御敌机狂轰滥炸,以血肉之躯一次次修补战火中的木桥。

有工兵连以修桥为己任的坚毅,有炮兵和美军战斗机飞行员面对面硬刚的热血。

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在暗流涌动的金刚川上徐徐展开。

桥梁被炸毁一次,就修建一次,最后更建成人桥,筑成战场奇迹。

美帝燃烧弹最可恶,把很多英雄直接烧成灰像。

 4 ) 槽点 太多

大晚上灯火通明地修桥,生怕敌人发现不了目标好不容易修好了,半天不过桥,集合半天,美其名曰清理工事,不知道还以为是在等美国飞机来轰炸。

过桥慢悠悠晃,小碎步是等美国飞机来炸桥?

还是跑太快了,群演人数不够,拍不出效果?

美国飞行员打开机舱玻璃,边开飞机边喝着小酒,不知道还以为是在马路上开敞篷车。。。

喝完酒还能把酒瓶精准投到我方炮位。。。

这么准,你咋不扔手雷呢?

牛仔帽就更不用吐槽了,不关机舱玻璃,没有帽绳还能完美戴在头上,这是沾了502在头上吗题材还可以,但很多细节太容易让人出戏了,建议导演多看看以前抗美援朝的电影

 5 ) 尸山血海前赴后继

2020年的剧,2024年才看,关掉电视后明明热血澎湃,打开豆瓣一看评分居然只有区区6.3,不明白,我觉得是很好很好的剧。

人没有上帝视角,不能看到同一时刻的方方面面,但是电影恰恰展示了这一点:普通士兵的视角、美军的视角、高炮班的视角。

最让我感动的是对于敌军的塑造,敌军有血性有韧性,不会一味地扮蠢,如果对手永远塑造成傻子的样子,那我们不是太low了吗?

关班长和张排长的感情也让人唏嘘动容,班长频频赶张飞往后留守,就是为了保护他,所以即使是骂老张,老张还是会蔫巴叽叽让老关掐掉烟,包住干净的玉米给他吃。

张飞对老关又爱又敬,是他的师傅,他的战友。

可是战争没有给他太多时间悼念,就要去坚守自己的职责——保护大军过桥。

为老关报仇的反击是高光的,几分钟看的人热血沸腾。

单臂单腿的破釜沉舟,更是显示出了军人的使命。

我觉得这种主旋律的电影会走入人心,不是凭空拔高,应该是让人能够感同身受。

小时候学上甘岭战役,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但其实课文的内容并不能理解。

有了现代化的影视技术,你可以明白为什么他们值得称赞,也能够明白为什么老人总说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电影全剧只讲了八个字,尸山血海前赴后继。

感恩、崇敬抗美援朝的老兵们🙏🙏🙏

 6 ) 不出强拳 安有和平

对这部影片期待已久,今天首映就去看了上午场,人不多,但是近期看的最安静也最压抑的片子,片尾曲响起,大家都还安安静静的坐着,不少人在抹眼泪。

看《八佰》的时候还说人家催泪弹,卖情怀,看《金刚川》被自己啪啪打脸,想起了那句烂俗的话:忘记就是背叛。

回顾历史,金刚川以及金城战役的意义在哪里?

二战后,美苏协议将朝鲜划分南北,分而治之,引起了岛内民众不满,再加之冷战时期,两位老大哥也想掰掰腕子,由此展开了局部的“朝鲜战争”。

无论从意识形态还是地理位置战略形势而看,中国卷进这场战争已是无可避免。

历经一年多的大规模冲突,苏联提出停战协议,中美都表示赞同,但是就边界和撤军问题未达成协议,谈判破裂。

与此同时,联合国军于1951年下半年开始反扑,企图获得谈判的有利条件,但是被志愿军摧毁,并收复失地178平方公里,双方再一次开始停战谈判,地点改为板门店。

但是美韩根本就不把中国放在眼里,人家的军事力量装备等有完爆我们,怎么可能安心坐在桌前进行公平谈判呢?

他们一边拖延着谈判时间(6天谈判六次时间共5分钟,美国艾奇逊将军在谈判桌上打瞌睡 ),一边又悄悄部署军事力量,试图再次歼灭我们,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爆发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

历时43天,说出来就是一个轻飘飘的数字,但是前方战士缺吃少喝没有装备,为了取得胜利,隐蔽军力时被活活烧死者不止邱少云一个,堵敌人枪口争取据点者也不止黄继光一人,他们平均年龄仅十七八,年轻的鲜血洒在了那片土地上。

经此一战,联合国再也不敢轻视中国,纷纷要求谈判、撤军,但韩国不死心呀,他们想借此一战实现朝鲜半岛的统一,哪里肯放走嘴边的肥肉?

因此停战协议被李承晚再次搅黄,可耻的漂亮国居然开始投放生化武器,不仅在战场上,甚至在我国国土东北、青岛,投放大量携带瘟疫的昆虫!

所谓的“人权”所谓的“民主”,醒醒吧,看看他们如何对待平民如何对待战俘?

为了迫使美国坐在谈判桌前,1953年5月志愿军发动夏季总攻,《金刚川》就发生在此时,为了协助大总攻的任务,张振智率领一个连用时7天造出一座桥以运送武器兵力,被多次炸毁后又顶着敌人的炮火7次修复,用血肉之躯建筑了一个不倒的桥梁。

7月金城战役爆发,联合国军队被重创,据点被占,战线回缩,美国再一次坐在谈判桌前,这次老老实实签署了停战协议并同意释放战俘。

不出强拳,安有和平?

尊重从来都不是靠别人施舍的,而且靠自己拼得的。

而《金刚川》从多视角,层层推进,不仅展现了这段伟大的历史,更是展现了一个个战士,他们的爱恨情仇,他们的家国抱负,也将观影情绪推向高潮。

唯一想扣分的地方就是第二部分用了史密斯视角,配音非常出戏,有时候无声胜有声,想表达的意思太多,反而言语啰嗦,布局不够精巧。

考虑到仅用了几个月的拍摄,有点儿赶工的意思。

 7 ) 不知所云的电影。

1星给志愿军。

1星给演员。

看得人郁闷。

这导演,到底想表达什么?

志愿军如果只是敢死的莽夫,能赢抗美援朝?

1 搭人桥?

辎重能过?

那干嘛不一起造木筏,早过河了。

2 晚上偏偏把桥照得灯火通明,故意给敌机炸吗?

3 这电影把这敌人飞行员,弄得比主角还主角。

4 高炮为啥要在自己周围点火吸引敌机,你去别处放把火不是更好?

5 一个情节反反复复拍,是为了凑片长吧?

 8 ) 不要为了描写战争而描写战争

这是一部精彩程度还不如纪录片的电影。

全片没有展示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意义。

我们为什么要打美军,为什么能打败美军?

这些问题都没有回答。

既没有展示美军的邪恶残暴,也没展示志愿军的可爱可敬。

实际上美军是犯了很多战争罪行的(比如使用化武、细菌弹,比如屠杀平民和战俘)然而这在电影中看不到。

如果对比一下美国反纳粹的多数电影就可发现,美国一定会正面或侧面描写纳粹的残忍冷酷以及美国英雄的可爱可敬,然而这种细节在我们的电影中看不到。

这就是理念和水平的差距。

电影找不到任何一个可爱的志愿军战士形象。

多数主角都流里流气,爆着粗口,骂骂咧咧,对其他战友傲慢陵人,又打又骂。

这究竟是志愿军形象还是蒋匪军形象?

这样的志愿军凭什么能战胜美军?

可笑的是,电影还反复表现了美军飞行员带着十字架不惧危险反复冲入志愿军的射程,似乎美军是有信仰的。

然而历史真相是什么?

志愿军和美军究竟哪个是有信仰有理想的军队?

不仅如此,电影对战争的理解特别幼稚,片中的中美两军交锋更像是小孩子在斗气,毫无军事素养和政治素质!

他们不像组织纪律严明的军人,反而更像两伙地痞在掐架。

全片不过是表现了一群散发着荷尔蒙的汉子。

请不要为了描写战争而描写战争了!

不要消费我们的爱国情感!

不要用血肉横飞和男性荷尔蒙的低劣场面去代替反殖反帝反霸的价值内涵,后者才是一部电影应该侧重表现的,也是我们进行战争的真谛!

 9 ) 西西弗斯之桥

电影《金刚川》自上映以来,争议不断:从拍摄到上映仅仅历时三个月,成片浮躁,筹备仓促,剧情上煽情,投机,叙事重复,导演,主创功利等等。

但我想说的是,从筹备到上映时间的长短根本不是评价一部文艺作品的标尺,毕竟一个天才画家随便画几笔也要比一个碌碌之辈画上一辈子要优秀的多。

那它在剧作的表达上是不是真的像某些评论说的那样一无是处,槽点频出呢。

首先,这是一部带有文艺气息的反战题材的电影,那它反战的表达是否仅仅通过血腥和残忍来表达的呢,我们后面再说,先说一下《金刚川》的历史背景,简单来说,影片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的第三年,也就是最后一年,即1953年,工兵连连长在金刚川(一条河)英勇架桥的事迹,为的是在指定时间到达金城前线,并投放更多战力。

没有大人物,没有大战场,只有无数的战士无数的鲜血前仆后继,守护金刚川栈桥。

那么这座桥有多难架呢,金刚川上空时不时就会有美军飞机的轰炸,就算你躲在草木丰盛的地方也难逃一劫,而且金刚川的河面宽60米,水深6米,水流湍急。

显然比敌军的炮火还要凶猛。

工兵连伐木造桥,敌军炸桥,周而复始。

宛如一个孩童在反复挑拨一只蜘蛛刚刚织好的网。

而我们的战士就如同普罗米修斯一样,被秃鹰反复地啄食自己的胸膛,陷入西西弗斯的诅咒。

面对无数次的轰炸我们仅有的是两门高位炮和四十枚炮弹。

我们该如何破局,没有神兵天降,也没有秘密武器,只有六个字,修了炸,炸了修。

面对敌军天对地的燃烧弹,延时炸弹反复地轰炸,一个生命的燃烧和粉碎仿佛是指顾间的事。

饰演刘关张的李九霄、吴京、张译,更是硬汉本色出演,面对主炮位炮手的吴京和张译争夺不休,其实他们是在争夺一个赴死的机会。

最后的张译更是被炸断了一条手臂和腿却蹒跚走向最后的炮位,用最后的气力自杀式反击,击落了敌机。

而他的生命也在瞬间定格在了炮台上。

一个个瞬间碳化站立的生命背后又有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冲上来。

桥被彻底炸烂了,他们搭起了人桥,直到影片最后的镜头敌军还在轰炸,但是我知道,这座桥永远都不会塌。

影片几乎是在高燃的情绪中戛然而止,但这并不是所谓的煽情。

至于前段文戏较弱的问题,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道德困境和人性困境来支撑反战的思想,其实并不能算是影片的不足,因为战争片的风向从《拯救大兵瑞恩》开始就改用战争的残酷性和血腥场面来体现反战的主题了,而《金刚川》里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高概念的设定,非线性叙事,交叉剪辑,三条故事线起初的架起和最后的交汇正是电影最好的悬念。

在电影有限的时间里拓宽了时空的叠加延展性,伪胶片画面凸显的年代感,大量主观镜头,动静结合加上汉斯季默式的配乐,营造战争独有的“频死体验”,沉浸感十足。

所以,不管是在中国早已工业化了的电影市场环境里还是在于电影本身的艺术性,《金刚川》都是一部成功的电影,戏里戏外真正意义上胜利的电影。

不想谈论影片以外的种种,关于这场战争想说的只有,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在告诉世界,西方侵略者只要在东方海岸线上架起一座大炮就能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10 ) 辛芹的桥

汉语词典里关于“桥”的解释是这样的:桥,汉语一级字,是一种用来跨越障碍的大型构造物。

所谓障碍,可以是空间上的,文化上的,心理上的,认知上的,所以“桥”这个构造,也就不仅仅用于过河这件简单的事情上。

《金刚川》所讲述的,就是这样一项目的非常明确的任务:过桥。

但它的背后,又有着太多太多故事,盘根错节,仿佛是一座座有大有小的障碍,等着你跨过去。

比如刘浩班长在奖章和生死之间的抉择,又比如奖章的看似荣光和背后的友情故事;比如谁站一号重要炮位:一个最易获得战功的炮位,却也是最容易暴露的炮位,谁又负责隐藏在高粱地等待讯号,默默打着配合,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暴露的战友牺牲;再比如一个冲一个怂,一个因为抽烟被降级的上级和一个唯唯诺诺视炮火如命的下级“守财奴”——守着他仅有的几十枚炮弹,能够在彼此没有一次顺畅沟通的情况下,却明白彼此的心思:战功,不在乎,牺牲,交给我。

一个又一个相互支撑相互缠绕的情节,组成了《金刚川》这部电影:用鲜血筑成新的长城。

作为生长在和平年代的普通人,我们几乎不可能有机会去身临其境体会课本上的历史。

最身体力行的大概就是走进博物馆,看一看当年战争留下的痕迹。

所以这次我带着准备被震撼的激动心情观影,却在最开始便入了戏——不是战争场面而是简单的一句旁白带着我走到了当年那些年轻人的身边。

“美国人的飞机就在头顶飞来飞去,多希望也能有飞机护着俺们。

”就是开头的这一句简单的心声,奠定了这部电影的特殊之处:除了血浆横飞人肉搭桥的大场面,更多的是展现战场上的人性。

是啊,当年他们也仅仅是17、8岁的孩子,刚刚走出故乡的大山就钻进了异乡的高粱地,还没有好好看这个世界就要离开这个世界,谁会不想家呢?

然而战场实在是太大了,大到每个人的名字都可以被遗忘,大到每个人的故事都随着生命的终结而消逝,大到一段还未开始就结束了的相恋化作一个在高地一个在桥头的彼此凝望,和最后的一句话“前线见,刘浩同志。

” 这也是《金刚川》唯一的女性角色:话务员“辛芹”的最后一句对白。

当辛芹举着话务机,望向刘浩所隐藏的高地时,我心中一梗,特别想对她大喊:有些话不要说出来啊,你知道吗那或许就会是你们的最后一句话了!

但她其实懂得的,那何尝不是一种告别?

可是有些话不说,就真的来不及了,因为那的确是你们之间的最后一句话。

曾经那个傻憨耿直,一心想要过江为牺牲的战友拿一块奖章的刘浩班长,对辛芹的好感只能选择用“她连我的名字都不晓得,叫个锤子老乡”来抱怨。

他在不远处偷偷地看着她抗击干扰,接收信号,和前线对话。

每每望向她,或许是听到了她清脆焦急的声音,或许是因为轰炸来袭,想要提醒她趴下,但他视线里的辛芹,却从未趴下。

当所有人隐蔽的时候,唯有她还挺着脊背,坚持发送着信号,呼叫前线,保持联络。

她仿佛听不到周围炮火横飞轰鸣,耳朵里只有信号,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联络。

辛芹是刘浩在战场上一份的眷恋,一份寄托,或许他在等——等着战争结束,站在她面前好好摆一摆龙门阵,等着他拿到奖章后回头便看到她同样自豪的笑脸,等着她终于记得他的名字,喊他一句刘浩同志。

隐藏在高地的他终于等到了这几个字,“前线见,刘浩同志”。

那是辛芹为他搭的桥,架在两人的心上,一座还未稳固摇摇欲坠的新桥,如今他终于如愿以偿地等到了,原来她记得他的名字!

可他刚刚站在这座心桥的桥头,便等来了新一轮的轰炸,辛芹炸死在他眼前,他根本没有时间去抢救,甚至多看她一眼,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修桥!

金刚川上那座桥!

刚刚和辛芹搭建起来的小桥断了,那座通往金城前线的大桥却不能断。

刘浩扛起沉重的乔木,跨过血肉模糊的战友,奔向已经烧焦炸裂的桥头,辛芹的尸体还在那座桥上,他要搭桥,要让身后的战友们过桥,要让这场战争胜利,他只有,只会有这一个念头。

刘浩最终还是牺牲了,他站在桥头,被烧焦了,固定住了,保持着搭桥的姿势,离开了。

他的眼睛始终望着金城前线,也是辛芹倒下的方向,一直望着,从未迟疑。

战争是残酷无情的,在绝望的尽头刘浩和辛芹还是留下了带着遗憾的希望,“前线见,刘浩同志。

”,是一份只有彼此知道的眷恋,是一座通往彼此的桥。

现在,我们知道了他们的故事,那座桥,就永远在。

《金刚川》短评

见管虎就该绕道

7分钟前
  • 巧可梨薇恩
  • 较差

影片以金城战役为背景,管虎、郭帆、路阳三位导演没有展现志愿军与美军的正面交锋,而是以部队能否顺利开进战场,即交通线的保障为入手点,分别从渡河士兵、美军飞行员、守桥高炮战士的视角,还原部队抵达战场前的一天。多视角展现故事不新奇,诺兰在《敦刻尔克》中使用过更精巧的非线性时间剪辑,然而电影《金刚川》传递出的士兵间的情谊,以及志愿兵不屈不挠的精神,更加令人动容。很欣慰,国产战争电影不再讲述战役战略实施、高层运筹帷幄的故事,以战场上的小人物入手,以小见大,观众更容易有代入感,也更容易得到共鸣。

8分钟前
  • cicimelon
  • 推荐

真的不要用这种方式拍电影,太奢侈了,浪费好演员好故事!

10分钟前
  • 火火
  • 还行

那个桥不大符合力学常识 当老百姓是傻子 总觉得摆个人民英雄纪念碑造型就无敌了 哪有这么简单 如今过桥过桥的 又过回十七年电影的模样了

11分钟前
  • 灰狼
  • 很差

战争片不太喜欢这种分章节的叙述模式,感觉很割裂,管虎导演的作品今年看了两部,看八佰的时候觉得一般,但是看完金刚川觉得八佰更好一些,之前战争场面更抓人,可能也有摄影师的功劳在里面,最后真实记录志愿军遗骸回国的时候还是有被感动到。

13分钟前
  • pipi不是HH
  • 还行

“室内剧”?越到后来越煽情过头,多少炮灰,还是血肉长城那一套?人命不是最珍贵的?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

14分钟前
  • 孙智正
  • 较差

以时间线分段叙事的手法让人不得不联想到《敦刻尔克》,但不及后者玩的巧妙,甚至赶工痕迹明显,许多场景都多次重复,与其不同的是提供了敌方视角,虽然有些意淫般的一厢情愿。除了叙事的不足外,好在场面和特效是符合预期的,而且几个段落的情绪是递进状态,一系列的铺垫后在高炮篇爆发,刻意煽情的尴尬也被张译的演技所挽救,至少人物还能立的住脚。而战争呈现上更像是《血战钢锯岭》,比起欲盖弥彰,我更喜欢这种血肉横飞的残酷。

19分钟前
  • 一壶好酒配热粥
  • 推荐

三位男主角的剧中名是刘、关、张。抗美援朝末尾的一段故事,志愿军需过一座木桥赶往与大部队汇合发起总攻,那座木桥就在金刚川上。美军轰炸了多少次,志愿军就抢修了多少次。这座桥,用美国人的话来说就是一座炸不烂的桥。除了最后的「人桥」震撼之外,印象最深的一处是,张译饰演的高炮班排长张飞,为了保存弹药一直没对美军飞机猛攻,吴京揶揄道:「你不能拿高炮当狙击枪使啊。张飞啊张飞,张翼德在国人心中是何等的高大威猛啊,我就纳闷你爹娘是怎么想的,咋给你起这么一名啊。瞧你那德行,别说打飞机了,连个苍蝇也打不下来。」最后,整个高炮班覆没之后,被炸断了左手和左腿的张飞拄着木棍爬上了高炮台,血肉模糊的趴在射击台上奄奄一息的唱道:「长坂坡前救赵云,喝退曹操百万军。姓张名飞字翼德,万古流芳莽撞人!」每一个叫张飞的,都是硬汉子。

20分钟前
  • 曼靑
  • 推荐

五星给《我的祖国》,四星给工业技术,管某的矫揉造作扣掉三星。第二部分不是“敌人”而搞个什么“对手”给负分!……你以为你是民主党呢。

25分钟前
  • 厄庇墨透斯
  • 还行

一部迎合着国内反美情绪打造的抗美援朝题材献礼电影居然“借鉴”的是美国出品电影的结构和表现形式,是不是很讽刺?在如此高昂的预算和三个导演的加成之下真的不存在什么赶工的奇迹。一个守桥、建桥、过桥的故事其实可以拍得很燃,就像是《集结号》或者《我们曾是战士》,但是三个视角拍一个事件给人的感觉就是车轱辘话来回说、没话找话拖时间,中段的美军视角更是一个自作多情的笑话。整部电影和《八佰》如出一辙,松散、混乱、主题不明,但凡把1或者3任何一段讲透都可以达到三星水平。PS:阿鲲再一次贡献了毫无原创性的配乐,恶心。

26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较差

以后打仗应该让吴京他们上,所谓学而优则仕,演得好也得上嘛

30分钟前
  • hammerkj
  • 还行

遠看很好,近看很草。電影的成為閃光點從純粹的軍隊兄弟情出發,那就證明它已經失敗了,「神聖驅力」和神聖暴力確實不是一回事

33分钟前
  • Shawn Chan-SY
  • 还行

虽然现实是反反复复修了七次,但电影如果这样拍的话,则显得剧情重复拖沓。让人很难看下去。

37分钟前
  • 嘴唇上的薄荷糖
  • 较差

张译生动诠释“如何拯救电影”

39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2020/10/23 叙述借鉴敦刻尔克,但是这几幕都围绕三场轰炸,关(chong)联(fu)性过多,一个镜头重复登场数次简直疲劳至极,而且明明就一场连贯的戏,硬是要炫技叙述,毫无必要。比较成功的就是张译X战狼的角色,除了多余至极的旁白,还有最后的动画主旋律,自认为结尾在多人冲出来修桥更佳。

41分钟前
  • 骑呢星人
  • 还行

一个献礼片,纪念片,居然不找找专业的军事顾问,就开始闭门造车,充满逻辑硬伤,既然这样就不要标榜是历史片,我们也当传奇片看,至于轰炸机的精准轰炸问题就不说了,原来美军也有弹药匮乏的困难,固定坐标的桥面可以等一下午才发起第二轮炮击,就更不说结尾的人桥了,全是步兵过桥等到现在?

46分钟前
  • 合肥战神孙十万
  • 较差

想学诺兰的《敦刻尔克》,但是很明显没有那个能力。

50分钟前
  • 傲天
  • 还行

中途睡了个午觉醒来,发现啥也没错过。

53分钟前
  • 墨染星辰云水间
  • 很差

唯一有价值的内容是开头有一些新高清扫描的当年国内新闻厂拍摄的新闻片段落

58分钟前
  • qw0aszx
  • 很差

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这是一个残酷的开始!

1小时前
  • 你你你回来呀!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