コクリコ坂から这几个镜头最能诠释这个名字了吧。
1 从这条山坡上看到的海与船 情愫开始2 在这条虞美人盛开的山坡上故事进一步发展这部电影里我最喜欢的就是这条山坡 最喜欢的镜头就是男主骑自行车带着女主溜下去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日本动漫电影 大于哈尔的移动城堡 大于岁月的童话 大于龙猫 大于千与千寻。
日本在2011年遭遇311大地震,民心不振,这也导致电影产业步入小年。
即便《来自红花坂》拿下本土电影年度票房冠军,但相比往年冠军,它的成绩也大为缩水。
不过,外界除了考虑外因,更多还是对导演宫崎吾朗表示不信任。
在他们看来,没什么比吉卜力工作室的前途更让人担忧的了——毕竟宫崎骏老爷子年事已高,在皮克斯和3D动画大举来袭的背景下,宫崎骏和同仁修筑的二维世界已是最后的堡垒。
于是,宫崎骏跟儿子宫崎吾朗两代人的八卦闲谈,总能吸引眼球。
显然,所有人都达成了共同认识:上阵虽然是父子兵,然而老子对儿子相当失望。
但失望归失望,支持起儿子的动画事业,宫崎骏不敢怠慢。
具体于《来自红花坂》,他依然不遗余力去帮忙。
相比新海诚试图去追赶宫崎骏,尝试起缺乏优势的大制作,宫崎吾朗这一回表现得相当得体、稳重,偏向保守。
在《地海战记》遭遇恶评的情况下,正因《来自红花坂》的保守处置,这也成功保护了电影。
基本上,《来自红花坂》是一部以怀旧情调带出特定时空故事的小格局作品。
如果去掉时代大背景,说它是典型的文艺小清新动画也不为过。
很多人也会找一些原因,再怎么样,新海诚都是一己之力,顶多拉上三五个好汉。
而宫崎吾朗无论如何都有工作室的班底来支持,大方向故事不出错误,电影的水准自然会有保障。
《来自红花坂》依然是扎扎实实地按照日本传统动画手法去制作,从画风上来看,它的标志特征也异常突出,少女、天空、海洋还有绿色植物。
很多人一看画面就会反应过来是吉卜力出品,没有失去形与神。
某些方面上,它更像米林宏昌的《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而不是宫崎骏那种经过成熟思考、适合大手笔展开的重磅之作。
在我看来,由于时代背景的关系,《来自红花坂》竟叫人想起了山崎贵的《永远的三丁目夕阳》系列,尤其是1963年还有奥运会来临等细节,说它是动画版本和海边少女版本的“三丁目夕阳”也不为过。
如果收于结尾处的沐浴夕阳段落,那简直就是直接穿越。
片中学生参与讨论、共同行动的意识,多少也有后来日本60年代一系列运动的影子。
然而,《来自红花坂》更多是关注着文化保育的母题,那座一度破败、清洗打扫后焕然一新的拉丁楼,它其实也是精神文化上的象征,以西式建筑的突出外形出现。
学生们说不能抛弃过去,才能更好地前进,这其实也是说给日本国民的话。
亚洲国家里面,日本一直走在西化道路上的最前沿。
即便经历了二战失败,然而得益于朝鲜战争等一系列国际形势的变化,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又重新成为了一个现代化国家,并且迅速从战败国的阴影中洗白。
《来自红花坂》紧抓这一线索,以云淡风轻的少男少女好意互投,带出了一段过去:像男主人公的真实身份,像女主人公父亲的死因,它极力去抚平人物内心伤痕,抬头望海看天,积极面对人生。
表面上,这只是对过去的一种怀念,出于血缘和情感不舍而万分珍惜,然而,这其实是日本的国民心态,过去总会过去,未来依然令人期待,那就有如司马辽太郎看着坡上的云,好似看到了日本国的一日千里,屹立于世界之林。
然而,由于电影有几度波折的通俗狗血兄妹恋,很多人批评因为它过于随意和戏剧化的,情节设置未免太不考虑观众感受,反而降低了电影的整体格调。
除此以外,《来自红花坂》洋溢着熟悉的日本动画情节,品质美好的升旗少女、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这些无需多提。
电影有一特点就是音乐满溢,持续不断。
从早餐歌开始,影片配乐几乎没有间断过,很多插曲甚至被完整引用,比如脍炙人口的《上を向いて歩こう》,出现得恰到好处。
这首60年代的怀旧歌曲在许多影视作品中出现过,对中国影迷而言,最熟悉的一部片子莫过于杨德昌的《一一》,尾形一成饰演的大田在酒吧里弹唱。
相比之下,片尾曲和其他配乐显得过于清新,大多是海边景物状,情意谁短长,没能从根本上打开电影的大局面。
好在无论怎么说,《来自红花坂》始终是不会伤害观众情感的那种片子。
看学生们整齐划一的歌唱,无论是瞒天过海还是抗议成功,总会叫人感慨不已。
常说看到日本电影的一些段落,我们会真心感慨,那些画面在这个国度是无法出现,这已经不是技术或者情怀原因,而是根本的国民性。
或许,面对片中这几幕场景正是如此心情。
【上海国际电影节《每日新闻》 同刊于《北京青年报》】
跟他爸相比,宫崎吾朗是既没有情节上的细腻也没有细节上的细腻。
听海涛声也不是他爸亲自导演的,很细腻啊,小偷阿里亚蒂也一样。
不过故事是他爸,他爸也得负上责任,居然是强拆的背景,尽管处理方式很和谐,汗。
唯一的惊喜是他用了我最喜欢的日语歌sukiyaki《鸡素烧》,小时候第一次听是80年代兰州电视台天气预报的配乐,喜多郎的长笛版本,这个喜欢啊,就是不知道名字。
一直到2000年,在广州认识了吹长笛的nicky,带着一线希望哼了一遍,果然她说:知道!
叫sukiyaki!
鸡素烧!
【视频:坂本九 (Sukiyaki [原唱])】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UwMzY5Ng==.html
《学生时代》-看日本右翼行为1、一部动画片:“学生时代动画片---日本右翼实质”这些元素用什么来做纽带呢?
一部动画片,片名:From Kokuriko Hill(来自虞美人之坡),2011年7月16日在日本全国457块银幕上公映,16、17两日约45万观众入场观看,首周初登场岛国排名第三。
2、内容:故事发生在昭和38年(1963年),也就是东京奥林匹克前夕。
20世纪60年代初,从二战的沉重打击中复苏的日本,正以极快的速度在世人的注视下重新确立自己的地位。
正处在变革时期的日本,旧的事物慢慢被淘汰,新生事物源源不断的出现,充满复兴的味道。
位于横滨某个海港小镇,松崎家四姐弟和住客过着平凡的生活。
16岁的姐姐海(长泽雅美 配音)照顾所有人的衣食起居,清晨则例行升起祈愿平安航行的信号旗。
偶然的机会,海结识了同校新闻部的男孩风间俊(冈田准一 配音),校园生活平添一道靓丽的色彩。
与此同时,东京奥运会召开在即,学校内俊和一群好友所栖身的古旧建筑“拉丁区”面临拆毁的命运。
为了保护心中的圣地,俊、海以及同学们联合起来。
在此过程中,他们心中某种隐秘的情愫悄然滋长,但是意想不到的是那种日式电视剧里常出现的爱人原来是兄妹的情节再度出现,当然,动画片需要的是完美,于是最后面临拆毁的建筑“拉丁区”被保留,所谓的兄妹也被父辈指出“非也!
”哦,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充溢阳光!
3、宫崎父子:此片根据1980年18月发表在少女杂志《好朋友(なかよし)》上的同名漫画改编(原著作者:高桥千鹤、佐山哲郎)。
在企划阶段就已讨论十多年的《来自虞美人之坡》终于得以搬上一幕。
此次担任导演一职的并非新人,而是凭借《地海传奇》正式出道,却也因此饱受各方诟病的宫崎骏的儿子宫崎吾朗。
在5年前的处女作中,宫崎吾朗的欠佳表现不仅惹来父亲的不满,也引发了《地海传奇》原作者UrsulaK.LeGuin对电影乃至宫崎骏所率领的吉卜力工作室的质疑。
在此之后,吾朗遭到父亲长达5年的雪藏。
“这次再失败的话,就辞去导演的职务!
”抱着破釜沉舟的觉悟,宫崎吾朗再执动画电影的导筒。
故事的背景设在宫崎吾朗尚未出生的1963年,为了准确把握那个时代的气息,他大量参考了当年日活公司拍摄青春映画,如《赤い蕾と白い花》(1962)、《青い山脈》(1963)、《雨の中に消えて》(1963)、《美しい暦》(1963)等,从剧中人物的台词到语气语速都进行了深入揣摩。
作为父亲以及工作室负责人的宫崎骏,虽然起初反对宫崎吾朗担任本片的导演,不过也切实做好了保驾护航的工作。
他本人担任了影片的企划、剧本等职务,此外还参与了人物和背景设定、草图绘制等工作,包括影片的概念海报也由宫崎骏本人亲自操刀。
而在制作过程中,父子二人更是为了各自的理念展开艰苦卓绝的角力,宫崎吾朗在保有原剧本时代特色和现实性的基础上,对相关场景、对白以及情节基调都做了相应改动,并且进一步强化了“从过去之中诞生未来”这一主题。
可以说,这是一部凝结了宫崎父子全部心血的作品。
而片子的最初起源则是宫崎骏侄女呢。
早年间的她在山中小屋度假留下了许多少女漫画杂志,其中《来自虞美人之坡》引起了宫崎骏和制作人铃木敏夫的注意。
此后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电影化讨论,直到制作《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期间才将拍摄计划提上日程。
关于这些内情,NHK有一部纪录片《虞美人的山坡上 父与子300天的战争》,可以一观!
4、日本右翼:说了这么多,究竟想要说明什么呢?
那就是活跃在日本各阶层的右翼势力!
狭义上讲,日本右翼是指日本街头具有黑社会性质的法人组织;广义上讲,日本右翼指的是日本政治势力中的鹰派,也就是日本保守政党中的强硬派。
可以讲,日本右翼势力在二战失败后一直处于一种时起时伏的状态,但是最近几年其势力突然变大,这倒不是指右翼分子人数上的壮大,而是指其掌握了政权。
那为何右翼主张可以获得不少选票呢?
该势力源于日本明治维新前的“尊王攘夷”运动。
从1881年起,日本右翼掀起了组织结社的热潮。
祝前福冈的“玄洋社”是日本右翼的最大源头组织,为日本右翼团体的鼻祖。
之后衍生出的有黑龙会、大日本国粹会、大和民劳会、国本社等;一战后,据统计在1927年至1937年期间,日本右翼组织总共有634个,参加右翼组织的人数达12.2万。
1945年战败投降后,美国强行解散日本国内所有右翼组织,严禁日本右翼骨干担任公职,右翼一度被迫偃旗息鼓。
然而,冷战开始后,“抑制”改为“扶植”,于是纵观其势力,50年代是恢复阶段,60至70年代初是猖狂活动阶段,70至80年代末是“发展、巩固和充实力量”的阶段。
90年代至今是疯狂否定侵略历史的叫嚣阶段。
再从其组织和成员来看,规模较战前大,成员复杂,从民间到政客都有人参加;活动的方式和性质上也极力模仿战前右翼!
截至2000年,统计其团体总数约为900个,总人数约10万人;其中由日本国家公安委员会认定的暴力团体就有24个。
日本“右翼理论家”荒原补水还宣称,若包括不公开的“西装右翼分子”(指具有右翼思想但没有参加右翼组织的人),日本右翼分子共有约350万人。
那【日本“网络右翼”有多少?
】大阪大学2008年曾对1000名网民进行了“网络右翼”倾向调查,结果发现日本网民中3.1%的人都有极端的右翼思想。
调查的依据主要有三:第一,对中国、韩国完全没有好感;第二,支持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支持日本拥有军队;第三,每天游弋于2ch等论坛。
按照日本人口数量统计数据,近1.3亿人来折算,大概400万人,确实和上述宣称的350万人差不多!
不过,他们毕竟是少数,只是总人口的X.X%而已,连5%多没有过!
但我们不能小觑啊!
这个非多数派,目前恰恰占据多数政治席位!
在任期已五次参拜靖国神社的小泉纯一郎就是名副其实的岛国右翼势力的代言人!
日本前首相、现自民党党首(很可能就是未来日本首相)候选人安倍晋三更是号称“自民党中的最右翼”!
目前民间右翼势力组织为“日本重新修订历史教科书委员会”“自由主义史观研究会”“历史研究委员会”几乎无一不是否定侵华、篡改历史、混淆历史事实,迷惑日本青年一代。
而据某些资料显示,很多国人耳熟能详的日本企业都曾向右翼势力提供过资金支持!
106家日本企业和财团,都曾鼎力捐助“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
发起“购买”钓鱼岛募捐活动的全国行动委员会目前已经筹集到14亿日元的捐款,除去部分来自民间之外,其余大部分来自三菱重工的赞助。
“经济的,必然是政治的”这个定论在日本右翼思潮企业家中真正毫发毕现!
请慢慢细数这长串名称吧!
◆重新修订历史教科书委员会的支持企业: 鹿岛建设、大成建设、大林组、清水建设、小松建设工业公司、东芝成套设备建设公司、东日本房屋公司、殖产住宅相互公司、大金工业公司、三菱重工业公司、神户制钢公司、住友金属公司、住友重机械工业公司、川崎重工业公司、朝日工业公司、日本克姆西斯公司、SMK公司、住友不动产公司、井关农机公司、东芝公司、富士通公司、住友电气工业公司、冲电线公司、坂口电热公司、电气化学公司、日本电信电话公司(NTT)、凸版印刷工业公司、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五十菱汽车制造公司、日野汽车制造公司、亚纳塞公司BMW东京公司、马自达汽车制造公司、昭和飞机工业公司、日本轮船制造公司、横滨橡胶公司、日本合成橡胶公司、中国地区电力、出光石油公司、丸善石油化学工业公司、日本海石油公司、阿拉伯石油公司、爪哇石油投资公司、住友金属矿山公司、大阪商船三井船舶公司、日商岩井公司、丸红贸易商社公司、森村贸易商守、加商公司、味之素公司、狮子公司、中外制药公司、日本格奥林研磨剂公司、日本肯塔鸡炸鸡公司、日本烟草公司、帝人公司、东邦人造丝公司、东洋纺织公司、松屋公司、纪之国屋食品公司、东京三菱银行、住友银行、住友信托银行、横滨银行、广岛银行、日本开发银行、樱花银行、山阴合同银行、西日本银行、东京信用组合、南美银行、东银国际研究所、富国生命保险相互公司、住友海上火灾保险公司、住友生命保险公司、日本团体生命保险公司、朝日银行、损保会馆、日本信用证公司、住友不动产公司、北日本大厦管理公司、德山公司、池袋车站大厦管理公司、银座旅游食品公司、东京中小企业董事培训公司、日本综合研究所、日兴研究中心山种综合研究所、东京影象制作公司、多普勒公司、文教堂、北斗学术研究中心、大新东公司、南日本谷物中心、东扫公司、商业公司、智能太田昭和公司、日通工业公司。
◆重新修订历史教科书委员会支持财团: PHP研究所、太平洋经济协作会日本委员会、资本市场振兴财团、三菱综合研究所、世界经济情报、日本不动产研究所、矢野经济研究所、机械产业纪念事业财团、日本不动产研究所、日本文化研究会、基础技术培训提高中心、短期投资协会、高龄者住宅财团、日本语普及中心、纸浆经营者恳谈会、松下政经塾。
上述资料来自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编研部主任、馆长秘书李宗远向财经时报提供的一份独家资料。
可见截止到1999年10月6日,共有95家日本企业和16家日本财团先后向这一右翼团体捐赠巨款,使其每年的活动经费多达4.2亿日元。
这些日本企业和财团的名字多数为中国人所熟悉,其中有不少已在中国境内建立了合资或独资企业,是目前中日经贸合作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
因此,在充分证据基础上,有针对性、有目标性地抵制右翼日货,确实有益无损!
难道不是吗?
5、战争:好了,回到动画片!
本片插曲《上を向いて歩こう》为上世纪60年代流行于日本的金曲,由坂本久演唱。
这首歌于1962年引入欧洲,获得广泛好评。
后在法国更名为更富有日本风味的《Sukiyaki》,继而风靡世界,一度在Billboard上排名第一,目前已有诸多演唱版本。
杜琪峰的影片《真心英雄》亦将此歌作为贯穿全剧的重要元素。
您可以听着这首歌,来听我说说本片和右翼的故事!
片中女孩松崎海,每天早晨升起的是国际信号旗中的U、W旗,单旗表示“贵船将陷入危险状态”、“本船需要医疗援助”。
组合表示:安全な航行を祈る(一路顺风、愿平安)!
航行之船望之,会挂上“答语旗”,下面依然是U和W,组合表示:御安航を祈る(愿平安)!
这个旗语不就是明白无误地告诫日本这艘船,将“陷入危险、需要医援!
”要时刻警醒,才能祝愿顺风与平安!
此祝愿多次、多种形式出现在片中,可谓用意颇深!
乃至片中,借宿松崎家的女画家,作品中亦然有此!
何须如此多番宣示主题?
这还得回复历史轨迹,观真相!
1951年,日本签订了旧“日美安保条约”里面就明确提及了包括日本协助参与朝鲜战争的条目在内的共同防御、共同进攻的安保策略,于是日本以大后方的形式参与了朝鲜战争。
里面就包含着许多像片中女孩,海的父亲这样普普通通的船员。
他们负责输送物资和伤员,其中大多数都活了下来,也有的则像海的父亲那样消失在了碧涛里;消失在大众的记忆里!
因为太容易被遗忘了相比日本获得的经济利益来说他们算什么?
但是,区区不足一百人的生命,真的微不足道吗?
60年日美签订了新“安保条约”,这时候美国正在打的战争叫做越战。
于是很多警觉的学生站起来反对,可始终被一些财团势力左右的日本政府,还是强行通过了新条约!
看似“主流”的群体再一次获得胜利,所以就有了故事里演讲的哥们说的:已经过去的“战后十年”。
是这样吗?
远离战争十几年了吗?
《虞美人》一片的观点是:这时候日本并没有从战争的阴影中脱离出来。
6、拉丁区:片中有这么一座精细创作的楼“清凉庄”,在空间结构的手法上更是明显得到宫崎峻的真传。
这座楼,是故事的第二个主要元素!
占据此处的是中学各类兴趣小组的学生们,他们代表“非主流”!
象征日本的大多数人民,但当年却是“非主流”。
首先,让我们说说那个“拉丁区”。
清凉庄被称为拉丁区是有典故的: 拉丁区原是指处于巴黎五区和六区之间,从Saint-Germain-des-Prés到卢森堡公园,是巴黎著名的学府区。
拉丁区这个名字来源于中世纪这里以拉丁语做为教学语言。
这是一片学生与教师频繁往来的地区,周边高等学府林立。
还有亨利四世中学、路易大帝高中、圣路易高中、巴黎矿业学院、法国国家高等美术学院、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巴黎理工学院旧址、巴黎高等电子学学院等等。
因此成为了学生区的代名词!
六十年代,尤其是1968年的五月风暴,使得拉丁区也成为著名的法国学生抵抗运动和抗议游行敏感区(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6%9C%88%E9%A3%8E%E6%9A%B4)。
虽然事件发生在动画版故事时间之后,但并不影响“拉丁区”三个字在影片里的厚重含义。
《虞美人》的主旨是反抗盲从当年的那种主流思潮,这一点很直接反映在德丸社长和海的对话外的含义,“喜欢拉丁区,喜欢这种自由思想、讨论盛行的风气”!
请看题在哲学社侧面的“我思故我有”,最后当大楼保住,又充实新员的哲学社就演变为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了;这就是从一个纯唯心的观点,演变为既不唯物也不唯心,纯粹认识论的哲学思维!
日本右翼的那些“一想就有”,是唯物还是唯心呢?
年青人不该自我沉沦,需要拉丁区的精神,需要自由思想、积极讨论!
辩则明!
7、危机感:大和民族,是个时时刻刻充满危机感的民族!
“若没有了向上的力量,结局只有毁灭”。
《虞美人》中的那首插曲《绀色のうねりが 》(绀色的浪潮)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E3OTAxMDUy/v.swf歌词:即使某天 藏青色的波浪会干涸 你也莫被那地平线埋没 我们要化作那山岳的峰峦 昂起头 迎向那未来吹来的风 即使某天 藏青色的波浪会干涸 你也莫被那地平线埋没 前有王勃道“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
而该曲中大有“不坠地平线之志”!
这种志向充溢着几乎所有日本民族的心中,只有右翼一贯喜欢走向极端,将不安燃烧到他乡!
中国和韩国等国内反日情绪的行为让日本人很恼火,也发了他们自卫性的回应。
但日本的民族主义者也饱受焦虑和挫败的煎熬——准确地说,他们害怕中国的实力蒸蒸日上,而日本则会在国家安全上倾向于完全依赖美国。
日本保守派把美国人1946年草拟的日本战后和平宪法视为日本主权的耻辱。
鉴于中国不但对东海,对南海也在声明领土主权,以此测试其不断增强的国力,日本的民族主义者坚持认为日本必须以大国的姿态回应,成为中国不能等闲视之的对手,充分做好捍卫主权的准备,即使甚至是保卫美国人的岛链,也应如此。
善良的人们通常认为日本的民主制度与战后改造,可以杜绝政治右翼化。
事实上,不管是自民党还是民主党,民意支持率都很低,双方政见也没有区别,完全同质化后失去制度约束。
经济不振、美国“重返亚洲”与中国崛起等因素为日本右翼提供土壤。
日本右翼也试图借助领土纠纷而扩军、强军。
于是理所当然被我国政府警告“日本在钓鱼岛的做法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公然否定,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严重挑战。
”还是那个统计数据,夸大计算全日本的右翼者才不过400万尔,很多时候还会闹些笑话!
据日本媒体报道,曾在8月中旬组织了150多名国会议员和其他人士前往钓鱼岛举行慰灵祭的日本新兴右翼保守组织“奋起日本全国行动委员会”将于周六在东京组织数千人的反中示威大游行,并将前往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前举行抗议活动。
这将是中国各地反日示威爆发以来日本国内最大规模的反中示威。
最后,反华游行如期在东京都港区举行。
日本警视厅估计,参加者为700人左右,比原先估算的3000人要少。
哈哈!
在我们放肆讥笑的同时,请千万不要大意啊,善良的国人们,崛起的同时,风浪必然巨大,在已经踏入国际经济共同体的我中华,其实还是学生时代,我们要对日本等工业化、国际化道路上的学长们,显示出国际信号旗语为“安全な航行を祈る(一路顺风、愿平安)!
”7、细节:在《父与子的300日战争》中,最后记者问爷俩的话就可以作为结尾了: 宫崎 骏:让他稍微给我点压力嘛,就这句话。
宫崎吾郎:可恶,有本事别死。
这个细节体现日本,左翼力量也在新生不断!
并且正希望独立取代呢!
本片中,那些精致描绘的细节之处,也无不体现新生代的力量!
这是日本大多数爱好和平的人民在回应我们的旗语:御安航を祈る(愿平安)!
本文得到豆瓣等很多高手文字的耳提,引用未及加注,望谅!
豆瓣不能放图,请移步观看http://www.bafei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99&page=1&extra=#pid8213
这可能是我在这部片子里最泪崩的地方。
当阿海听了妈妈解释了风间的身世后,依然有点不可置信,于是问妈妈:“如果风间真的是爸爸的孩子怎么办?
” 母亲愣了一下,有点不好意思地地说道:“若是他是阿雄的儿子,我想见到他呀。
他的样子,像这张相吗?
” 那一刻,阿海才切身地理解到,母亲对父亲切肤入骨的思念,早已超越了世俗观念的框架;才体会到爱情一旦扎根于心,其带来的幸福也好悲痛也罢,亦都溶进了灵魂成了生命中无法割舍一部分。
正如她自己对风间在昏黄车灯中的告白,即使知道两人的爱情毫无希望,却依旧像认命了一般,红着脸笑着说:“我会一直喜欢你。
”有句经典的话说,悲剧就是建立美好的东西再毁灭给你看。
那么,悲剧的相反并非是喜剧,而是让你在悲剧的废墟前唏嘘之时,却看到新的嫩芽破土而出。
悲剧的相反,我们称之为希望。
这就是本片的架构。
主角阿海这个角色,就是这部电影中希望的聚合体。
故事中的悲剧元素都和她有关,至亲的离世, 教学楼的拆除,还有被“血缘”捉弄的爱情。
但观影结束后,观众们记住的更多的,无疑是学生们翻修拉丁楼的热火朝天,离别的车站时诚实地告白,和日复一日对着大海升起的信号旗。
如果说阿海代表是在个人层面上希望,那么片中其它角色便演绎着时代更替中的希望。
细细想来,片中年轻一代的人,身上都寄托着上一辈舍己为人的关怀和慈爱:小至阿婆将自己的早餐让给小孩子,大至阿海的父亲毫不犹豫地收养身亡战友的孩子。
而年轻的一代人,亦以自己的努力和热情,去打动老一辈人的偏见和决断,正如学生们同心协力改造拉丁楼。
所谓“新”与“旧”的传承,大抵应如此。
片中最后两场戏,分别是理事长参观教学楼,和阿海与风间去见父亲的老战友。
在学生们的歌声中,理事长同意教学楼的保留,被视为陈腐的过去获得了新的生命。
在海上的夕阳下,老船长牵起阿海和风间的手哭了出来,那些在痛苦和思念中尘封的过去,也终于得到了救赎。
这样的故事当然不会是现实的写照,但却是一种高于现实的呼唤。
现实中可能发生的又同时被人所遗忘的那些细小的情感,如沙中掩埋的细小珍珠一般,都被这个温柔的故事挖掘出来,如片中碧蓝的海面一样,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谢谢这部片子,给我们一场被爱填满的好梦。
作为宫崎骏的影迷,对其传承人还是有期待的,但是不得不说看完这部很违和,因为这部动画传递出来的战争中日本受害者的姿态实在很让人反感。
对比一下以前宫崎骏的作品,对战争的思考都是双方面的,也是脱离历史题材的,基本上属于反思,自省。
但是《虞》表露出来的情感是在哀悼,叹惋,也许有反思,但更是以低姿态来洗脱和逃避侵略历史。
如果孩子们看着这样的电影长大,再回头看这段中日战争,会不会觉得其实日方也很可怜,侵略、屠杀的罪行是可以被谅解的?
那么他们给被侵略国家带来的痛苦,难道是要我们白白忍受的吗?
做人不能太圣母,特别是过错方来教育你让你圣母的去理解他们,原谅他们。
要谅解可以,先认错反思,学会自己承受错误带来的伤痛和后果,而不是向全世界叫嚣着因被正义反击后造成的伤口,这样的伤口不令其感到耻辱而默默忍受,竟然让其感到委屈不平,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历史不能阻碍前进,但端正不了态度再怎么前进也是错误的方向。
宫崎骏的这位接班人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意识,但没有宫崎骏的高度和见识。
这也许是阅历造成的,也许是性格里天生的。
如果是后者,表示点蜡,因为那些在宫崎骏的电影,关于青春,天空,飞翔,那些让人心里宁静幸福的东西,跨越民族历史的东西,都永远只是记忆。
1、电影一开头,女主就竖起FLAG(字面意义),这爹要是还能回来才怪。
2、麻酱配的女主又是一如既往的那乌西卡式人物。
而外婆则干脆就是从花开伊吕波里穿越过来的。
3、人物简约到崩坏的地步,背景细致到蛋疼的地步。
(经常出现反日米安保条约之类的内容)4、男女主人公在相互表白之后忽然发现是失散多年的兄妹,剧情立即就思密达了。
5、在男女主人公不顾禁忌无论如何都要在一起之后,又突然被洗白了。
这是韩剧呢?
还是韩剧呢?
还是韩剧呢?
6、最后大轮船起航有鼓励国民再出发的意味。
但经历了平成不况之后又被大地震沉重打击,国际上存在感急剧降低之后,日本国民能否再一次七转八起咸鱼翻身,恐怕是很成问题的。
开头是不是应该写点什么,突兀地开始镜头分析很奇怪。
这是一部让人“纠结”的吉卜力动画。
就我个人的观影感受来说,我觉得这部动画还是比较成熟的。
当然,我看动画的标准一向比较温和。
作为宫崎骏儿子监制的第二部影片,很自然地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宫崎吾朗自己也说了,作为宫崎骏的儿子,压力很大。
其实要说,《虞美人》内容很韩剧的话,那上部《借东西的小人》的故事也一样很老套。
所以还是直接分析故事吧。
第一天(起)00:00 1、序幕(交替叙事组合段) 清晨,海起床做早饭,升信号旗。
俊在船上升旗回应,然后骑车上学。
海做完家务上学。
07:00 2、段落 教室里,好友给了海一张拉丁周刊,上面刊载了一篇关于升旗少女的诗。
07:55 3、段落 ①吃午餐时,俊和同好们为了保卫“拉丁区”而进行抗议示威。
俊从楼上跳下,海拉他起来。
10:00 4、段落 回家和奶奶聊天。
交代海的身世。
父亲过世。
12:30 5、段落 做饭,灯下看书。
看家人的照片,看周刊中升旗少女的诗。
第二天(承)13:46 6、段落 妹妹小空请姐姐和自己一起去找俊签名(海表面上拒绝了)14:46 7、段落 海和妹妹第一次造访拉丁区,各种怪人。
18:13 8、段落 ②进入考古研究室(周刊编辑部)。
俊帮空签名。
海留下来帮周刊刻字。
21:55 9、段落 回家路上,海心情愉悦。
急忙赶回家后家里没有人,空落落的,(心情的对比啊)海急忙开始做饭,发现没有肉,叫弟弟妹妹去都不愿意去,海只好自己出门去买。
音乐响起。
23:47 10、段落 ③出门,碰到了俊,俊用单车载她去买东西。
俊买了两个可乐饼。
(话说,海边走边吃可乐饼并说好吃时的表情真的好呆。
)第三天(承)26:1511、段落 晨,海叫寻起床,看寻的画,知道有船升信号旗答复自己。
27:3512、段落 ④快要迟到,海奔向学校,遇见俊,约定再帮俊刻字。
28:4013、段落 全学讨论会。
海本来不参加,卖鱼中途改变主意。
在讨论会上俊有精彩的表现,会场一度非常混乱,校监来检查后所有人都开始唱歌应对检查。
32:4314、段落 ⑤讨论会结束后俊和海一起回家。
海提出打扫拉丁区的意见。
音乐34:12 15、段落 家庭饭后闲谈全员讨论会,北斗姐提议自己的送别会时请男生参加。
第四天(转)35:0516、段落 虞美人庄园欢送会,俊和 各种闲谈。
36:5017、段落 海带俊参观虞美人山庄。
俊知道了海的身世。
海给俊看了自己父亲的照片。
俊开始误以为自己和还是兄妹。
(观众此时还不知道)40:1818、段落 聚会结束,俊回家,心事重重,回家拿出相同的照片。
第五天(承)42:0519、段落 拉丁区的打扫如火如荼地开始了。
俊却开始刻意疏远海。
海觉得很失落先回家了,俊没有和他打招呼。
45:4620、场景 厕所中,水沼问俊怎么回事,俊转身就走。
46:0521、场景 一轮月亮高挂天空,海在厨房里心事重重。
第六天(承,高潮)46:30 22、段落 晨,大雾。
(如此时此刻剧中人物的心情,一切都不确定,如雾般不真切)俊在去学校的路上问父亲自己的身世。
父亲告诉他他的身父是谁。
(观众知道他们是兄妹了)海升起了信号旗,到寻房间里看船的回应,但俊没有回应。
俊早早地骑车到拉丁区印周刊。
(应该是下决心和海做朋友,从此冷淡下去)海到北斗的房间送别北斗,北斗希望海和俊好好相处,海决定再51:13 23、段落 上学,海主动和俊打招呼,俊避开了,海很伤心。
打扫拉丁区,俊亮起了灯,海独自在走廊里忙碌,没有参与。
52:40 24、场景 放学,下大雨。
海等俊,想问清楚一切。
俊坦白了一切。
54:14 25、场景 海回家后就睡觉了。
侧面反映海遭遇这一切后的手足无措。
梦到小时候,边哭边找爸爸。
(这是个一直有心理创伤的孩子)第七天(时间节奏加快,这里应该不止一天)( 承)57:5026、段落 从梦中哭醒。
擦干眼泪,这还是一个阴雨天,坚持升旗。
(已经决定坚强面对)继续打扫拉丁区,海主动找俊要帮忙刻字。
海做完这些出门后松了口气。
(突出海的勇敢、坚强)61:1227、段落 热火朝天的打扫,(时间节奏加快)终于完成了拉丁区的清扫维修。
全员欢腾庆祝。
62:4428、段落 水沼突然带来了坏消息,学校还是决定要拆掉拉丁区。
为了挽救拉丁区,决定由水沼、俊、海三人上东京找理事长。
(主旋律音乐响起)。
晚上空鼓励海。
第八天(再发展)64:0029、段落 三人上东京找社长。
社长因为海的缘故决定去学校看看。
又回忆了一遍父亲的去世。
(各种莫名其妙啊,为什么懂事会因为海而决定去?
)70:0030、段落 回横滨的路上,水沼知趣地先走了,海和俊两人释然。
海:即使有血缘关系,即使是兄妹,我依然喜欢俊!
(真是勇敢的元气少女啊,她到底如何说服自己的)72:5531、段落 妈妈回家了,海找妈妈询问关于父亲泽村雄一郎和风间俊的事情。
(这里一开始我以为妈妈不能确认俊是不是自己丈夫的孩子。
但是再看一遍我想应该是妈妈突然意识到原来海是喜欢上了俊。
海没有直说出来,但是细心的妈妈还是体会到了女儿的心情。
海在这里的哭泣应该是既有委屈也觉得心里稍有释然。
)第九天(合,结尾高潮部分)77:4032、段落 晨,海上学。
妈妈找了俊的养父。
(这真的是一位非常细心的母亲,因为她的话并不具有让所有人放心作用,于是她主动找了俊的养父一起找照片中的第三人)理事长来学校拉丁区参观。
俊接到了爸爸的电话,知道他们身世的第三人快要离开出海,她们必须立刻赶去。
83:0033、段落 海和俊飞奔去解开身世之谜。
(有非常飞扬的音乐啊……应该是六十年代的音乐)85:0034、场景 船长开始絮叨87:0035、乘船回家路上,一切谜团误会都解开了,片尾曲响起。
(片尾曲好听,翻译得也好)88:1036、场景 首尾呼应 海照例升起了信号旗。
88:50黑屏 出字幕,全剧完。
—————————————————————————————开始部分 第一天,海和俊第一次遇见。
很自然地带出了这个故事的两条主线:一条是保卫拉丁区线,一条是海和俊的爱情及身世线。
发展部分 第二天,第三天。
两条主线并进,海和俊互生好感。
序号①—⑤是俊和海的五次相遇相处,感情发展很自然。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海开始帮忙,并且提出打扫拉丁区的提议。
整个部分情绪积极向上。
(除了海和奶奶说自己的身世)转折部分 第四天、第五天。
欢送会,情绪一开始非常好,但是俊看到照片后心事重重,剧情开始出现转折,矛盾出现。
(这个矛盾太戏剧,太韩剧,很难马上产生代入感,这确实是硬伤,也是片子遭到诟病的主要原因)高潮部分 第六天 这个故事的高潮部分非常的压抑。
是传达给人负面情绪的高潮。
身世线太过沉重,压抑了保卫拉丁区这条线。
(于是大家都说,吾朗失去了他老爹的少女心。
其实也挺为难吾朗的,宫崎骏只有一个)再发展 第七天、第八天。
保卫拉丁区这条线继续推动剧情向前走。
同时主角达成一定程度地和解。
(虽然这个和解有点匪夷所思)结束高潮部分 第九天。
成功保护拉丁区,并且解开了身世谜团,全剧大团圆结束。
——————————————————————————————肯定:1、剧本完整,两条线讲得非常清楚。
人物关系的发展很自然。
只说讲故事的话,起承转合非常好,首尾呼应。
当然,剧本是宫崎骏写的,不能全算是吾朗的功劳。
2、配角非常出彩。
哲学怪学长的怪异,北斗的忙碌和不拘小节,寻姐姐说话做事都慢人一拍有些天然呆的样子,被姐姐海保护得很好讲究穿着有些娇纵的小空,还有拉丁区里叫不出名字来的各色人物,都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群像刻画好。
下面来说说我觉得有些问题的地方。
1、女主角海的性格和角色表演。
女主角海的性格定位有些模糊。
一方面她有着元气少女的勇敢,忙碌充实地做家务,帮助周刊刻字,是散发着正面能量的主角。
另一方面,由于父亲早逝,母亲在外留学,早早撑起这个家的海显得过于早熟和懂事,海的内心中也有非常脆弱的一面。
宫崎吾朗显然无法割舍海性格中的这一部分并且刻意在动画中做了渲染。
几次回忆突出了这一点。
从虞美人的纪录片《父与子300天的战争》中我们能看到,在创作过程中,宫崎吾朗最开始笔下的海是一点都不活泼的,看上去就忧心忡忡的样子。
宫崎骏不停地否定这个角色,铃木敏夫也否定了这个不活泼的角色。
闭关之后的宫崎吾朗在父亲送来了一张海上学时的画后,终于能将海转变成一位活泼的少女了。
但是,问题并没有根本地解决。
宫崎吾朗因此改了台本,但那身体前倾急急向前走的少女在动画中的动作显得很奇怪。
后面吃着可乐饼一边说好吃的那个少女,眼神停滞,表情过于含蓄,没能将初恋少女的心情很好地展现出来。
宫崎骏的“少女心”最终也没能在动画中完全战胜那个有点忧郁的少女。
这可能和宫崎吾朗少年时代父亲忙于工作,让他基本上缺失父爱有关吧。
这也是宫崎吾朗本来想坚持的地方。
妥协之后,海的有些行为就让人摸不清头脑了。
比如动画为了展示一个勤劳持家的海,给了她过多的重担,又是做饭又是洗衣又是买菜以及洗碗,帮弟弟补袜子之类,妹妹明明只比她小一点,却基本什么都不操心,晚归的时候妹妹弟弟奶奶都忙着看电视,连东西也不愿意帮忙去买。
看着看着就不由得要生气了,哪有这样超人的元气少女啊,她的脆弱和悲伤难道不是由于她过于善良什么都包办了?
所以看着看着就觉得她在逞强,连本来是要表现她的正能量的做家务活也让人觉得她很可怜了。
女主角的动作太少太规矩了,这也让她看上去不活泼。
稍微对比一下《侧耳亲听》,你就能发现同样是走路,同样是写东西,月岛雯就比海活泼多了。
动画在这些方面就是很神奇,动作风格不一样呈现出来的就完全不是一个人了。
宫崎吾朗还是要修炼啊。
如果是宫崎骏的话,这个故事会是另外一种风范吧。
即便是再悲伤的事情,宫崎骏也能用阳光去驱散,从而带给人感动。
龙猫中的姐妹难道不可怜吗?
妈妈一直住院,没法见妈妈的姐妹难道不想念妈妈吗?
但是这些都被宫崎骏掩藏在故事背后,让你在看完后深深地品味其中的深意。
而宫崎吾朗直接将悲伤端出来了,不含蓄,也就难以达到父亲的高度。
还是不要这样比较了,宫崎骏毕竟只有一个。
他是动画诗人,不食人间烟火。
但是宫崎吾朗确实很努力,即便这样,他的这部虞美人,仍然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
2、两条主线:兄妹恋,保卫拉丁区。
兄妹恋的剧情这里不想多谈。
我想了很多种其他可能或者其它的矛盾,但是都没法更好地去展现这个故事。
(似乎应该把原著小说拿来看看)另一条线,保卫拉丁区。
这是我非常非常喜欢的设定,也是这部片子出彩的主要原因,再加上时代背景和海港小镇的设定,简直就是要成为经典了。
可惜我个人意见觉得这部影片没能很好地突出海港小镇的特点。
《侧耳倾听》也是初恋少女的故事,没有任何大的外部矛盾,并且故事发生的城市也非常普通,但是导演将夏天和城市作为角色放入动画中,让整部影片洋溢着一种热情,一种夏天般的青春,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虽然只是普通的城市,但是却让月岛雯带着观众看到了这个城市的不一样,很生活却也梦幻。
但是《虞美人》里就没有,除了俊带海去买东西那段,这个海港就只是故事的背景,不是故事的主角,缺乏生命力。
——————————————————————————————说了这么多,也没法得出什么结论,但是,冲着保卫拉丁区这条线,片子还是值得一看的。
(不然我也不会花这么多精神去写了。
)文中可能会有很多错误,个人业余兴趣分析,仅供参考。
看《紅花坂上的海》之前,我沒看過宮崎吾郎監督的作品。
《紅花坂上的海》算是很不錯,雖然大量宮崎駿元素和場面在這套戲翻炒,但至少係令人看得投入和感動,那份少年人的情懷不太造作,值得一看。
當然,因為宮崎駿有份編劇(及改編原著)和班底還是吉卜力工作室,所以有大量宮崎駿元素是可以理解的。
整體來說,這是「學運 x 夢幻街少女 x 崖上的波兒」,不過有趣之處是今次不再像之前一樣,完全抽空了日本的社會政治議題。
以前宮崎駿頂多是玩暗喻,今次是明刀明槍地講了。
注意:下有劇透。
故事發生在1963年,東京奧運前一年,那是日本在戰後重建經濟和民族自信方面進入起跑線的時候。
女主角當船長的父親在韓戰中被水雷炸死,韓戰對於二次大戰後的日本的意義,是他們因著歷史的巧合,成了美國的後勤基地,大量美國訂單湧至,令日本加速了經濟重建。
本來日本作為戰敗國是不能擁有軍隊的,但因為韓戰的緣故,在韓戰結束後自衛隊成立,這是日本在二戰失敗後重建自尊的第一步。
女主角的父親因為參與韓戰的後勤補給而殉職(男主角的父親身份在這裡不談了),訴說的不再是反戰精神,而是日本人如何在二戰後取回他們的自尊感的故事。
故事講述男女主角發動了一場「佔領」學會大樓的小型學生運動,在男主角的學會房間內,牆上貼著以畫架展示的有關《美日安保條約》的報紙。
《美日安保條約》觸發的「安保鬥爭」發生在1950年代沒,在這場大型學生運動中,甚至有大學生被警察打死。
故事中的中學校園,也洋溢著一股學生運動的氣氛,那牆上的《美日安保條約》報紙,似乎是要說明這種火紅氣氛的時代背景的由來。
男女主角一行三人去東京找校董會主席的畫面,到處都是東京奧運的標語,那時已經是60年代,日本經濟開始發展起來,而東京奧運就是一次重新向全世界展示日本國家形象的機會,所以整個東京都是工程,那也標誌著日本走上經濟發展快車道的前奏。
在那個燥動的年代,國家的經濟、外交、政治發展方向帶來了很多矛盾,也為1960年代末的學生運動埋下伏線。
當然,故事中的學運是一個「那些年」版的學運,沒有衝擊、沒有流血,喜劇收場。
1963年唸高二的男女主角,1968年發生全國性學生運動的時候,正正是大學生,也可能有參與全共鬥(全體鬥爭委員會)的抗爭行動。
可以這樣解讀吧--故事中的學會大樓抗爭,其實是全共鬥佔領東大安田講堂事件的「那些年」投射,前者的成功其實是對於後者被鎮壓的心理補償。
那個經濟起飛和左翼學生運動交雜的年代,不時會在日本的流行文化作品中出現,也許因為那是很多創作人的集體回憶。
《課長島耕作》裡面的商界神人島耕作是其中一個例子,他在學生時代也參與過學運,不過畢業後便入了電器大企業,變成典型的78-80年代日本經濟最繁榮時代的代表。
我不肯定會否過度解讀宮崎父子的意念,不過肯定的是,這次是一次風格的大改變,由抽空時代背景,只玩暗喻,變成直接使用直實歷史背景去說故事。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今次也是宮崎駿參與的作品裡面少見使用了真實的城市景觀(東京和橫濱)的作品。
原文連結(牆外):http://kursk.xanga.com/758555301/%e7%b4%85%e8%8a%b1%e5%9d%82%e4%b8%8a%e7%9a%84%e6%b5%b7---%e5%ad%b8%e9%81%8b%e7%9a%84%e9%82%a3%e4%ba%9b%e5%b9%b4/
这个世界上,能让人捶胸顿足,眼冒嫉妒之火,大声嗟叹既生瑜何生亮的词中,“才华”算的上一个。
尤其是在凭手艺吃饭的动画圈里,“才华”更是名人和凡人之间隔着的那条大河,在河岸这边想要迈腿试试水深浅都难保不栽倒在漩涡中再也走不出来。
有才华的人是被世界所眷顾的,搞《王立宇宙军》和《飞跃巅峰》时候已经穷的快要揭不开锅,依旧能等到庵痞子火力全开捣鼓出。
在东映和吉卜力都郁郁不得志的细田守,拉着贞本义行出来单干,搞出的动画电影票房甚至能让吉卜力也甘拜下风。
《沙耶之歌》尽管小众,但老虚那沸腾翻锅的才气却相当大众,试问市场虽大,又有几个人敢拿魔法少女的题材开刀,还能抽丝剥茧的把魔法少女与现实的残酷解剖的清楚明白。
有才气的人总会被眷顾,只要他耐得住寂寞,总有一双慧眼能把他带到大众的面前,接受观众掌声的祝福。
话题扯回本文的主角吧,宫崎吾朗,他的父亲,那个创造了一个动画时代的伟大动画人,那个一辈子和高山大河的壮阔物语打交道并且走在最前列的动画人。
宫崎骏正是被才华所眷顾的那个人,他的幻想物语能和茫茫世间巧妙联系,能让观众坐在电影院中流泪。
即使是他累了,不想讨论太深刻的话题,抱着给孩子做一部精彩的动画这样的想法,也能用这世间绝顶的想象力创造出获得全世界认可的《千与千寻》。
而让宫老爷子的精力被时间的车轮无情的碾过,他的儿子,在园林设计方面已有所成就的设计师,回到了吉卜力想要接过老爷子的枪,他的姓氏是宫崎,这带着光环的姓氏并不能给他带来什么便利,反而是让他伸不开手脚的桎梏。
让观众们看着宫崎骏儿子的名号走进电影院而又纷纷离去的正是作品《地海传奇》。
原作小说中庞大的世界观并不是只用姓氏就能把控的简单玩意,第一次接触动画就玩得这么大的宫崎吾朗显然低估了动画这种依旧是手工艺术的难度。
糟糕的节奏和错误的改编甚至让原作作者都出离愤怒,宫崎吾朗,他真的是做动画的料么?
带着多年的被怀疑,并不甘心《地海传奇》失败的宫崎吾朗又卷土重来,带着《虞美人盛开的山坡》重新杀回了大屏幕。
日本上映时隔半年之后我们天朝的动画迷也终于能一睹芳容,就题材上来看,这次选择日本战后的学校作为背景。
现实的校园题材在把控上确实也较架空世界来的容易,吉卜力的原画师仍旧给力的让画面清新细致值得欣赏。
这次的故事很简单,无非就是战后日本人们努力想要从百废待兴的处境中走出来,展示各个阶层的人们焕然一新的面貌。
对本人来说,片中最打动人的不是男女主角相互欣赏却变成兄妹到终段又解开误会有了可以去爱的本钱,而是学校中那污秽不堪却蕴藏着宝藏无数的“拉丁区”。
那里是什么样地方,地板上有跨越世纪的污渍,墙角早已被蜘蛛一家占据,破烂的门板挡不住风,却有人在里面阅读海德格尔,印刷的设备虽然破旧,却仍拦不住这些年轻的孩子向世界发出稚嫩的呼喊。
随着“拉丁区”的焕然一新,观众的心情相比也是清澈透明,而战后的日本能从断壁残垣中爬出来走入发达国家的行列,除了美国人的援助,这“拉丁区”的繁荣,是不是也是答案之一呢?
拥有亮点的《虞美人盛开的山坡》还远远称不上一部吉卜力的经典。
即便有让人热血沸腾的“拉丁区”存在,片子略显普通的叙事节奏和意料之中的主线剧情还是让人感觉遗憾。
片尾高潮处女主登上汽车追赶男主的场景比起《魔女宅急便》中琪琪战胜心魔重新成为可以飞翔的魔女差了一截,片中对主要人物的性格刻画也显得单薄,大伙都一副纯良无害的天使心态简直可以写进大陆的思想教育教科书。
人物的面部表情把握也很成问题,不知道宫崎吾朗是想要表现那个年代人特有的含蓄还是根本对表情的绘制很苦手,片中人物都有着不同程度的面瘫倾向并不能给一般观众带来什么好的印象努力工作,注重细节的宫崎吾朗用自己的拼命工作交出了《虞美人盛开的山坡》这第二张答卷。
回到文章开头的话题,宫崎吾朗究竟有没有做动画的才华?
至少从《虞美人》来看,本人依旧要给这个问题以否定的残酷答案,他努力认真,就如同《父与子》纪录片中描写的一样,认认真真绘制了每一张分镜,修改再修改自己的想法,固执且坚定的想要完成属于自己的动画,但作为动画监督,他依旧是个只有常人之姿的新手。
没有才华,至少现在还没有。
是本人对宫崎吾朗的评价,他还在偌大的动画海洋中找不到属于自己的风格,还站在吉卜力数十年时间缔造的大厦上唱歌,能听到他歌的人不少,但,他们还会说,看,他就是那个改变时代的宫崎老爷子的儿子。
我想这一定不是以年过四十的宫崎吾朗想要看到未来。
我们可以忍耐押井守的玄虚、可以忍耐新海诚玩起了传统物语却拍的一塌糊涂、可以忍耐庵痞子一次次的把重制,这些是有才华人们的特权证。
而毕竟最广大的普通人都和你一样,希望能用努力和自信创造属于自己的作品。
所以《虞美人》后,但愿你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未来。
很纯很美!几近无暇的故事能带来的触动和感动,在今天这个时代显出一种莫可名状的不适,究竟是谁先改变了?这个问题不忍去想。
其实相爱的两人居然是亲兄妹 这种设定真的很俗 虽然被推翻了
吾郎还是略有不足啊,看来宫崎骏留给儿子最后的机会,还是保不牢啊
故事一般般啦,但是配乐超级好听啊!
坑爹还是被爹坑
狗血的剧情 三颗星给画面和配乐
我不是你哥,我们想太多。
要讲的事情很美好,却少了点什么重要的东西——或是我少了一些重要的东西以至于失去了感触。
没必要动画化
宮崎吾郎真愛追星啊。。。又是長澤雅美又是岡田準一又是石田百合子。。。拍得很瑣碎,不夠大氣啊,手嶌葵也只能算是一般 看完無感 說裝純我有同感
吾朗,你考虑过换个职业咩?
看电影海报还以为吾郎逆天玩起印象派画风了,原来还是吉卜力一贯的风格。其实没必要要求儿子继承爹,只是这青出于蓝,相比蓝就弱爆了,又不需要特效,又没有独特的风格,一个用真人就能表演的狗血故事用得着拍成动画吗?画风、年代感细节和配乐不错,老爹的遗风,连期待这部电影都是因为他爹。★★☆
一幅乱糟糟油画,铺成虞美人来骗人。片中都在自嘲,感觉很像文艺局,狗血的兄妹情,不影响喜欢;反转的收留线,促进了相连成功,还掺杂了学校一群脏兮兮的钉子户,作为教育者,保护文化圣地没错;作为传承发扬者,守旧创新也没错,但肮脏糟乱的环境自己都不爱惜,有什么理由说要保护呢?有景,却没有情
宫崎父子齐上阵,共同用心作出的一部作品。纯爱的风格,婉转的配曲,明亮简洁的画风,让人看了很舒服。有点《听见涛声》的感觉了
比前作遜色不少
劇情拖踏,平淡了…兒子比老子還是差點…好在音樂不錯…
只有画面还可以。但是宫崎吾朗实在不适合走他爸爸的路线。他的电影离成人的世界太近。剧情很狗血。
宫崎吾朗看来是永远都达不到他老爸的成就了,几乎每次总会给人内心带来震撼与感动的吉卜力居然编出了兄妹畸恋的狗血剧情,幸好还有那传统的手绘风格和手嶌葵空灵无杂质的音乐努力挽回着一切不然就真的寒心了
音乐和画面还行,故事幼稚,节奏缓慢无重点无高潮。前半段以为是动画版暮光,看完后发现就是关于身世之谜的短韩剧。日本人的喜欢是有多矫情。片中帅哥美女除去发型几乎一模一样,在人物设定上男生身材给具吸引力。日系男主角清一色,我却从始至终对眼镜男配还毫无抵抗力。给小宫崎点鼓励。
宫崎吾朗你真是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