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小小安妮第一季

Anne with an E Season 1,勇敢的安妮(港/台),清秀佳人,红发安妮(港),安妮,绿山墙的安妮,绿色屋顶之家的安妮,小安妮,安妮的故事,Anne

主演:艾米贝丝·麦克纳尔蒂,杰拉丁妮·詹姆斯,罗伯特·H·托马斯,达莉拉·贝拉,卢卡斯·杰德·祖曼,科里恩·科斯洛,艾默里克·杰特·蒙塔兹,海伦·约翰斯,乔纳森

类型:电视地区:加拿大,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小小安妮第一季》剧照

小小安妮第一季 剧照 NO.1小小安妮第一季 剧照 NO.2小小安妮第一季 剧照 NO.3小小安妮第一季 剧照 NO.4小小安妮第一季 剧照 NO.5小小安妮第一季 剧照 NO.6小小安妮第一季 剧照 NO.13小小安妮第一季 剧照 NO.14小小安妮第一季 剧照 NO.15小小安妮第一季 剧照 NO.16小小安妮第一季 剧照 NO.17小小安妮第一季 剧照 NO.18小小安妮第一季 剧照 NO.19小小安妮第一季 剧照 NO.20

《小小安妮第一季》剧情介绍

小小安妮第一季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改编自著名经典小说,故事描述一个小女孩,如何排除万难和种种考验,为自己争取关爱、认同和专属的一席之地。故事发生于 19世纪后期,孤女安妮(艾米贝丝·麦克纳尔蒂 Amybeth McNulty 饰)经历了在孤儿院和陌生人家中饱受虐待的童年后,意外被安排到爱德华王子岛上一对兄妹的家中生活。随著时间流逝,年仅13岁的安妮凭著她的独特魄力、智慧和丰富的想像力,为玛莉拉·卡斯柏特(杰拉丁妮·詹姆斯 Geraldine James 饰)和马修·卡斯柏特(罗伯特·H·托马斯 R.H. Thomson 饰)的生活,甚至整个小镇带来改变。安妮的经历将为自我认同、女性主义、霸凌和偏见等恒久议题带来反思。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我与尼特女忍者的莫名同居生活浴血无名·奔袭犯罪心理:演变第十六季结婚进行曲血仓走尸之谜江南丧尸生死狙击3个工作日演播时刻第二季航班蛇患就爱断舍离大医院小医师理判事判恋爱至上主义区域虎啸苍穹野兽天堂特功明星七大罪:被光诅咒的众人神秘的马第二季第二季珀尔致命碎片最后的锦衣卫幻想嘉年华第三季魂归故里第二季校花生死恋爱的圣诞夜探访惊魂紧急呼救:孤星第五季

《小小安妮第一季》长篇影评

 1 ) 主线固然可歌,但不完美的配角却给这部剧增添了无与伦比的光彩

楼主当初看这部剧的原因,完全是因为黎贝卡的推荐。

一个红头发的小姑娘,总是充满各种修饰之词去赞美她所看到的这个世界,因为风景美如画,因为其他我想不起来的各种原因,总之,我去看了这部剧。

女主形容的白樱瑞喜之路

马修和马瑞拉所住的绿山墙农庄

原著故事的发生地-爱德华王子岛风景的确美如画。

剧里取景的地方就是原著小说里故事的发生地,爱德华王子岛。

原来是英属殖民地,后来加入加拿大。

女主安妮是一个孤儿,在当时女孩儿并不怎么受到欢迎,尤其是特别需要劳动力的农庄,但是安妮凭借她的热情以及能力终于收获了绿山墙兄妹的喜爱。

跟普通被收养的小孩反应不同,当安妮被兄妹俩确定收养后,她并没有畏畏缩缩看人脸色的过活,而是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一点我觉得多亏了马修和马瑞拉两兄妹的包容,才让这个童话得以发生。

上天让一个人遇见了另外一个人,自有其深刻的用意。

就像安妮遇见了马修和马瑞拉,一个收获了爱用以驱散黑暗,一个收获了热情用以改变古板和严谨。

可以说,这条主线的故事,就是满满治愈的味道。

但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却不是这个剧的女主角(当然她也很好),而是一个配角老太太。

她叫Rachel Lynde,剧里译作雷切尔。

在剧作的一开始,准备收养孩子的马瑞拉就曾跟马修提到过她,一个特别热衷于八卦的邻居。

长相富态,胖胖憨憨的,总是过于热心别人家的事,以及习惯于口没遮拦,后期还特别热衷于做媒。

那个被疯狂做媒的女老师是这样形容她的,“好像她拥有一副天生的使命感,在做媒这件事上”,真是让人笑爆。

就是这样一个好像满身都是缺点的女人,偏偏好像特别容易改正自己的错误。

当她和她的老邻居马瑞拉因为是否该解雇女老师的事发生争吵后,她气的说出——“我再也不会来了,如果我再来的话,我会先寄信通知”。

然后在这一集的尾声,当马瑞拉打开门时,雷切尔拿着一束花默默地站在门口。

“没有寄信通知吗?

”马瑞拉故意反问。

雷切尔摇摇头,并一脸可怜巴巴地递上手里的花,“只有一束来自我封闭思想的花”。

两人默默互瞅了一秒,然后相视一笑。

给你们欣赏一下这两人绝世幼稚的吵架前后▼

是不是特别可爱的两人?

我觉得这部剧最打动我的一点就是,人性的善良。

这种善良表现在,即使马修(马瑞拉的哥哥)在一开始接到安妮时,也觉得她很聒噪,但当安妮跟他提出一个问题时,他仍然愿意去思考并且作答,尽管经常是“well...”“emmm......”当雷切尔太太对黑人巴什的到来表现出惊恐时,她仍然愿意试图去了解并给予他家人帮助。

这就是这个世界上难得的善意,可以克服自身的不快,去给予别人一些积极的回应。

最后来说一个本剧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点。

是来自巴里夫人的一段话。

当时她的丈夫因为独断专行,被人骗去了很大一笔钱财,她的妻子有怨无处诉,只好抓着孩子折磨。

丈夫明知道妻子是生自己的气,却不愿主动开口沟通,导致一家人很长一段时间生活在一个低气压中。

终于孩子的一句话点醒了巴里夫人,“为什么大家都不再彼此相爱了?

”对孩子感到万分抱歉的她立刻找到了丈夫,并跟他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仅以此,送给在婚姻中的各位。

文章首发:公众号“真实少女”,转载请注明出处。

 2 ) Deserve to watch

This film istotally suitable for me.How adorable anna can express herself so confident and enthusiasm.Gilbert is so handsome that i can't move my eye off him. Matthew used his silent love to warm the heart of anna.Marianne seems to be strict and serious,but warm in heart.The film is not only about the girl's growth,it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school education,school bullying.

 3 ) 原著不是枷锁

本来想看看豆友们单纯就这部剧的看法,但是看到长评中较低的评价都是从不符原著的角度出发去打的,而不是从这部剧的本身剧情或表现手法等评价的。

瞬间觉得很无聊。

既然很多评价中已经提到了85版的剧以及动画版的《红发少女安妮》比较还原,为什么还要要求这部剧完全还原呢?

如果只是故事的情景再现,那么这部剧和112年前的书、35年前的剧表达的主旨分离不差,拍摄出来又有什么意义呢?

有什么进步呢?

原著《绿山墙的安妮》是一部儿童文学,受众有限。

但是《小小安妮》不是,它的受众绝不仅限于儿童。

它放大安妮悲惨的身世和沉重的时代背景,只是另一种层面上撕下了原著的童话外衣,让现实的本色暴露出来而已。

或许,单纯因为不符合原著就打下低分的观众,不论是出于表现童年丰富阅历的目的,还是不忍接受压抑的褪去童话色彩的现实,都不适合看这部剧。

如果连“改编”两个字的大前提都看不到的话,不会认真品味剧中安妮的幻想世界,也不能保证自己的评分能够反映作品本身的质量。

 4 ) 与原著存在落差

看了三集,一开始真的超惊喜,演员非常贴合原著。

但是看到后面真的只有演员选的还不错了……几个非常蛋疼的情节1安妮之前并没有受虐待只是没有给予足够的关爱。

只是为了表现安妮在悲惨环境下依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也就罢了,但是在她认识黛安娜前加上一段被同龄人欺侮的情节真的没有必要。

安妮原著里非常期待一个同龄朋友甚至为自己想象了两个虚构的朋友。

剧中删了那么重要的一段对话还让安妮和黛安娜的初次见面那么拘束甚至担心被欺负。。

从这里开始就感觉改的很微妙。

2安妮才不会那么蛮横地排挤杰瑞。

安妮在被正式收养前确实很担心被送走,但她绝对、绝对不会创设一个假象对手用那么蛮横无理的口气挑战他。

书中的安妮才不会有这些狭隘的小心思。

3马瑞拉就算误会安妮偷了水晶也绝对、绝对不会因为这件事把她送回孤儿院。

按照我自己的理解,书中马瑞拉应该在把安妮带回斯潘塞太太那段路上就决定收养她了。

她是有点固执,但不是铁石心肠,相反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善良老太太。

书中误会安妮偷了水晶撑死也只是罚她不去野餐。

特意浪费一集时间来解误会给人物拉仇恨是为了表现啥???

4学校里的学生都非常友好男孩子没那么混账鲁比也不是绿茶。

安妮在书里是个孩子王设定。

女孩子们虽然不是很明白安妮说的那些话但是都很喜欢安妮。

就算是乔西派也只是刁难她而已并没有欺负她,绝对不会因为安妮受男孩子欢迎就对她说那么尖酸刻薄的话。

书里的男孩子也从来没有因为安妮孤儿的身份侮辱她,书里只是男孩子不跟女孩子一块儿玩在一起,每个人都经历过那个时期吧?

怎么能曲解成这样?

相比之下吉尔伯特的崩坏都不值一提了…5小老鼠真的非常尬。

真的是被安妮道歉之前的一段剧情欺骗了。

在这之前的剧情还原的差点看哭。

美丽的爱德华王子岛、火车站、樱桃树、闪光之湖、喜悦的洁白之路、善良的老马修。

每一段对话我都能想起它是在我书中的哪一页。

为了使剧情更加丰满新增的一些对话也很还原原著安妮唠叨、充满想象力的形象。

以至于我无视了马瑞拉前期一直在怀疑安妮偷东西,早在这些情节就应该探出端倪。

一般看了一个不喜欢的电影或电视剧我才不会义愤填膺地揪着每一个点批判一番,况且这剧的质量真的不差,特别是演员演得很好,小安妮的表情特别丰富特别生动。

但是这本书对我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这些强加进来的剧情把本身那些美好的人物和情感曲解了。

书中的亲情、友情、爱情是我最憧憬的样子,却被掺入了怀疑和嫉妒。

就每集内容来说比三集讲完一本书的85版更为丰富,制作也更加精细,但是就剧情的还原来说老版太棒了,也没有加入多余的情节。

不是说这版不好,而是这偏离原著太远了。

 5 ) 小小安妮与大大安妮

我自知不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但《绿山墙的安妮》是我小升初期间最爱不释手的读物之一了。

近几年看片多是围绕着洒满阳光的英国南部庄园,丰腴圆润的少女,层层叠叠的长裙,扎满鲜花的礼帽,每一次握手礼,每一次小舞会,都彰显着小乡村的温情和英国人隐藏的小傲慢。

小小安妮亦是遵从着这个故事架构,只是这次把画面转移到了爱德华王子岛上。

不得不说,整个三季的剧情所呈现的画面符合我阅读原著时的期待和构想。

只是导演的想法早已超越了对原著的解读,当然我并不排斥对原作品的合理改编,马修和玛丽拉等主角的形象在剧版中更加丰满立体,且不说这个改编是否必要,至少整个情感架构搭建起来了。

但是,尽管我关闭了弹幕观看,也试图屏蔽掉所有不客观,安妮这个角色的塑造实在是令人费解,甚至达不到差强人意。

作者用了大量的情节,几乎是套用了安妮鲁莽,大吼,大哭,反省,成长这几部曲来体现人物的进阶历程,但我很难能从中找到书里那个虽然话唠但是温暖可爱的小安妮。

不论是第二季想要表达的同性恋,种族歧视,女权主义还是第三季的言论自由等社会热议的话题,我始终认为这部剧集给予女主的使命太大了,她已经被描绘地不再是那个眼里有着奇幻世界的绿山墙安妮,而是肩上背负着开化改变乡村人民,宣扬女性自由,人权平等的时代女战士。

只能说,这一部已经不是小小安妮,是大大安妮了。

不过不得不提的是,这一版的演员都选的不错,Gilbert🆘哈哈哈哈哈哈哈。

 6 ) 我要是能早点认识安妮就好了

如果我在13岁的年纪就认识安妮。

我可能会像她对着摆钟玻璃上自己的镜像一样。

我会我看见她就像看见自己一样,那么亲切,那么为自己窃喜。

现在的我,长高了,从孤独变得也拥有一些朋友,可以从容地混入街上走来走去的人群,虽然不会显眼,但也至少不会遭人冷眼。

人总是会长大的。

我懂得了更多的知识,书本上的,社会上的。

我努力做到社会主流的一些标准,我努力迎合大多数人喜爱的模样。

因为我想让别人喜欢我,我怕让人讨厌我,我怕我没人爱了,因为我怕那时候,我也不会去爱了。

我为自己的生活设定某种风格,他们也都说,我适合这种风格。

服装商告诉我们穿这件衣服会让我们拥有他们承诺的魅力。

我随着亮屏的便捷化世界,变得适世,生的平安,和所有人一样,拥有为同一种东西高兴的反应,被成功的人说服,听从他们道理。

我还越来越聪明地暗自在意那些,那些关乎别人眼中的好,一切可以满足我虚荣心的,一切东西……装饰,外壳,人的行为…… 那天,我看见安妮,好像看见了曾经的自己。

一样的,心里是,一样怪诞的热情。

心里装得下一切炫彩的传奇,或带着雨水的悲伤故事。

我没什么朋友,可我可以为自己编造一个只属于我的,理想世界。

我看见安妮想起自己。

我笑了,我像在看自己曾经的天真与丰富的想象力,我为那个独特,充满魅力的,曾经的我,高兴。

我哭了,我哭我丢掉的真诚。

这真诚不为谁,是为我自己而哭。

我长大了,适应了社会,丢了可爱的安妮自己。

可能因为我没有红头发,我只有看不见的,通红的心和肠。

我压制,我隐藏,直到那些原来是的珍贵,彻底消失。

安妮,我不配和你一样痛快得活着。

因为,我没有勇气。

我生活在人群里。

我的背后不是大片绿的草地,不是有雾气的森林。

没有宽厚的阿姨,对我好奇的男孩。

但是终归还是怪我。

我不勇敢。

我想,如果有你这样的朋友,我会不会还是那个可爱的自己。

我看着你勇敢的快乐。

我好羡慕你。

我好爱你。

安妮,我回不去13岁了。

现在的我学习你,可能不太可能改变什么了。

但我现在认识你了,就比不认识你之前变了一点点。

 7 ) 谢谢你,Anne with an E

这几天开始二刷anne with an e了,想给大家强推一下这个剧集,这个netflix出产的剧集改编自小说"Anne of the green gables (绿山墙的安妮)“,讲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个叫anne的小女孩被一对善良老实的兄妹the cuthbert收养后成长的故事。

剧中加拿大爱德华岛的景色随便截屏都是一幅充满诗意的画卷。

我觉得,那个年代的人们虽然物质匮乏,没有很多高科技产品,但是也拥有许多属于那个时代特质的很美好的我很怀念东西,比如说不论多忙每天固定的下午茶时间,从头做起的烘焙(made from scratch),一年一度的county fair,因为没有冰箱所以大家在小溪里冰牛奶,邻里之间都互相认识帮忙,大家上学会拿自己的小黑板练字等等。

所以看着这部剧也更加了解那个时代人们生活和说话的方式,真的很有趣。

当然剧集最吸引我的,还是这个拥有火红色头发的,有着自己有时候有些倔强小脾气和敏感,可是又有那么热烈的想象力和洞察力的惹人疼爱的小女孩,anne。

我从她的身上看到了我十几岁时候的影子,那么敏感,那么执拗,那么诗意,这个世间的万物都好像被她戴上了一层火热的滤镜,一切的感情都被扩大了,都被那么深刻的感受到了。

Anne,好像引领我回到了我的十三岁,那个会和好友结下”我们永远不分离“这类海誓山盟的年纪,那个会围着火堆戴着自己编的花环歌颂友谊,跳舞祈祷的年纪,那个会和洒落的樱花树和闪闪发光的湖面打招呼的年纪。

这部剧还有一个非常棒的点就是,它融入了很多男女平等,种族平等,同性关系等等那个时代看起来很超前的话题,把这些话题从少年少女的角度做了很好的诠释和讨论,看着当年这么保守的一个社区变成了现在更加接受不同的文化和声音的样子,就觉得我们人类在过去的一百年后还是有很多进步的。

包括anne小时候作为孤儿的经历带给她的一些创伤和她的resiliency(修复力),都被小演员诠释的真实又感动。

这部剧再次提醒我,不忘初心,赤子之心,希望自己永远可以保持一颗好奇的心去观察和感受这个世界,也希望自己永远不要畏惧去与别人探讨一些看起来很“远大”的话题,因为我的心中一直住着一个小小的anne, 也因为很多真正的变化,就是从这一点一滴开始的。

谢谢你,Anne with an E.

 8 ) 觀看第一集時的驚艷期待感,到了第七集只餘失望

評論原載於敝人的原著書迷站:https://anne.hou26.org/tv2017.htm 2017年,加拿大國營電視台CBC與網路點播平台Netflix合作,在《絕命毒師》(Breaking Bad)編劇莫Moira Walley-Beckett主導下,找來《鯨騎士》(Whale Rider)導演Niki Caro,將《清秀佳人》(又譯為《綠山牆的安妮》、《紅髮安妮》)再度搬上小螢幕——這部《勇敢的安妮》(Anne,Netflix改名為"Anne with an E")不是電視電影,而是七集電視影集,而且還預計要一季季拍下去!

▲ 這版安妮外貌很符合原作。

2017版一開場就是震撼的奔馬空拍,加上Imaginary Force公司別出心裁電腦動畫後製的片頭、快速閃回的敘事模式,完全看不出來85版或動畫版的影子,倒是令人想起2016 YTV版——只是這顯然是一個更精良的版本。

為何要重拍《清秀佳人》?

《清秀佳人》原著在日本與歐洲國家有相當高的知名度,加拿大電視圈開始意識到這部擁有廣大海外市場的小說之於他們,就如同珍奧斯汀與狄更斯的作品之於英國,可以一再搬上螢幕。

瓦利—貝克特表示,她們這回想呈現的是不限年齡都可觀賞、更為寫實的《清秀佳人》。

▲ 首集從車站到綠山牆的段落充分顯露這版的製作優勢。

雖然與YTV版首集開場火車上的安妮(原作無)、瑪莉拉在門口與安妮打了照面並「揭露真相」的段落(原作這段是在屋內)、結尾「差點」將安妮送回的引子有共通之處,但YTV版更有喜感、更童趣,色彩也更繽紛卡通化,2017版則攝影層次豐富,既有朦朧美麗的蘋果花,亦有骯髒的手的特寫、幽暗的夜晚與悲劇童年的低彩度低明度閃回。

正是這色調,使整部片子與其他版本的《清秀佳人》影劇截然不同,而有種狄更斯作品改編英劇的味道。

聲音方面,配樂雖然YTV版就顯露出力圖與Hagood Hardy不同的意圖,但2017版顯然調子更為沉鬱。

還不僅於此,連蟲鳴都納入的環境音,更增添了寫實感。

當然這部最討喜的地方除了風格特殊且呈現高畫質高音質的時代優勢,更在於選角顯然更貼合原作: Amybeth McNulty所飾活潑但瘦得驚人的安妮不說,瑪莉拉的高瘦拘謹、馬修的害羞低調讓Geraldine James與R.H. Thomson演來,都恰如其分。

▲ 安妮與黛安娜漫步林間。

特別好看的是安妮與黛安娜相見這段,一個穿著深褐色的古板洋裝,一個則一身淺色的、袖子微蓬飾有荷葉邊的衣裳,兩人走在林間,鮮明的對比凸顯出出身乃至家庭的差異,於是稍後她倆成為朋友的情節就顯得更為可貴。

安妮的個性與背景在這部片中反覆被強調,不停主動找事做,那誇張到彷彿原作重現的道歉夠可愛,甚至還超出原作的內容跑去挑釁小男工傑利——她是多麼想留在綠山牆(Green Gables)這個家啊!

首集最大的改編在於瑪莉拉給安妮定下了「七天」的試住期,中間三人漸漸有了感情,她又以胸針事件送走安妮,幾乎像反派,於是影集在她尋回胸針、回心轉意後接回一開場馬修騎馬急馳的段落。

接續的第二集,全是原創劇情:胸針失蹤後,瑪莉拉把安妮送回孤兒院,但安妮抵達孤兒院門口卻沒有進門,反而是想方設法要去父母的故鄉看看!

另一方面,馬修也展開尋找安妮的旅程,歷經種種障礙之後,終於重逢。

回到艾凡利的安妮即便被接受,仍深感不安,乃至在野餐中崩潰並與瑪莉拉解開心結,最後瑪莉拉與馬修讓安妮在家族聖經中間簽上自己的名字,象徵她成為一家人——這集充分體現以大場面刻劃時代的企圖,但與平淡溫馨的原作相較,卻有種為戲劇性而誇張的感覺,不過好處在於以野餐橋段埋下午茶悲劇的伏筆。

▲ 男主角吉爾伯特登場。

第三集雖然以「上學」橋段回歸原著,但仍延續灰暗基調,加上霸凌橋段:在原著裡,普莉絲跟老師搞曖昧已經是人盡皆知的常態,但這裡卻成了安妮被全村排擠的原由——她跟女同學們爆料又繪聲繪影地講起「那檔事」,當場被白眼,乃至於瑪莉拉也因此得罪普莉絲老母而遭婦女會成員冷遇。

從霸凌行為與「女性主義」名詞登場,可以看出編劇的野心,但對於原作迷來說,這更動還真就需要花點時間來接受:不僅喬西從討厭鬼變成班上呼風喚雨的大姐頭,露比喜歡這件事也成了大家看安妮不爽的因素,倒楣的安妮在回家路上對黛安娜說:「一個人能犯的錯鐵定是有限的,等到我到達極限,我就克服了它們。

」(這原先是「蛋糕事件」之後,安妮對馬莉拉說的話。

)在這一連串黛安娜的溫暖微笑都無法融化的鳥事中,吉爾伯特登場就特別讓人期待。

飾演吉爾伯特的Lucas Jade Zumann外型不錯,一出場就英雄救美,接著不斷找機會與安妮交談,表現尚稱討喜,可惜他為了拉安妮辮子而跨過的「走道」好像太寬了點,而且人設也加了與原作迥異的元素……盧卡斯早前在《二十世紀的她們》(20th Century Women)中挑大樑與Annette Bening、Elle Fanning演對手戲。

無論與YTV版的Drew Haytaoglu,抑或當年的Jonathan Crombie相比,他的履歷表都要好看得多。

然而因為劇本加上了「照顧病父」設定,還有很多「觀察安妮」的描寫,這個吉爾伯特顯得比較深沉,相較之下,Jonathan在1985年時已經十八歲,外型演第一部的吉爾伯特略嫌過熟,活潑沒啥陰影的樣子卻比較接近原作。

▲ 小美女露比在這部戲份很多。

承上集安妮被處罰憤而離開學校,第四集圍繞著安妮就學的問題展開。

原著安妮也是在紅蘿蔔事件之後離開學校,而在悲劇下午茶之後回歸。

在瑪莉拉與馬修眼中,安妮還是照常上學。

直到黛安娜與露比來訪,他們才發現安妮是說謊,於是找牧師到家裡來商量,但這版安妮是個不認錯的孩子啊……相較於認命的小長工傑利,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她簡直開始讓人討厭了。

大概是怕觀眾生出厭惡感,於是編劇火速補上緊張緊張緊張、刺激刺激刺激的橋段:深夜的艾凡利,大火熊熊燃燒,村民忙著救火——阿娘喂,我敢情是在看《刺鳥》(Thorn Birds, 1983)?

不,這部不是那種拓荒悲劇,只見咱們的女主角衝進火場,關窗戶阻絕氧氣,滅火先!

就這樣,她成為小小火海女英雄。

這版被傑利稱讚「可以去當消防隊員」、會和馬修打拳擊的安妮固然符合性別平等又熱血,但愚以為有點過頭了——就算具有理化常識,一個小朋友衝進燃燒中的木造房子能全身而退,這不是有超能力就是誇大。

總之,使露比家的惡火消止,成為安妮收服露比的關鍵,也是後來安妮回校的契機。

露比從原先的不情不願,到後來願意與安妮和好,大概是折服於安妮的說故事天才吧。

原著裡滿腦子粉紅又愛哭的露比和安妮、黛安娜、琴恩,一起說故事俱樂部、扮百合少女,後來成為萬人迷,乃至於在第三集匆促離場,也算是個有戲的人物。

在情緒起伏強烈而讓原作粉「蛤」的這一集中,安妮、黛安娜與露比在秘密小天地一起寫作的片段,倒是重現了原著而顯得溫馨。

▲ 安妮送書到吉爾伯特家,多麼岩井俊二。

第五集一開場就是拼字比賽——這段設計頗為巧妙,一方面是安妮與吉爾伯特兩人的競爭,另一方面是菲利浦老師藉由單字向普利絲表白。

最後一輪菲利浦老師唸出「訂婚」;這個詞明明很簡單,吉爾伯特竟一臉為難,還對安妮拋去意味深長的微笑。

這哪是輸掉,根本是禮讓,無怪乎安妮不是滋味。

他們這集的對手戲,大概是二到七集最接近原著氛圍的一段,也是僅次於首集,最好看的一段。

這集稍後安妮在玄關透過黛安娜傳話「無視」吉爾伯特,也很可愛。

後來吉爾伯特缺課,菲利浦老師命令安妮帶書給他,安妮勉為其難地帶去——呃,上一集令我想起《刺鳥》,這一集真是好《情書》(Love Letter, 1995)啊……不過既然有原作經典台詞「你真是製造麻煩的天才」、「馬修你會寵壞小孩」加持,這集的劇情畢竟還是走在原作的軌跡上。

悲劇的下午茶透過狂歡般的擁舞、失焦與手持攝影機的搖晃,呈現出不同於85版與YTV版的現代感,十九世紀的美國歌曲《美麗的夢中人》(Beautiful Dreamer)被她倆唱得很流行。

值得一提的是,午茶時黛安娜講了一連串法語,符合這版中家境好的設定,而其實演員Dalila Bela會講英法西葡四種語言。

這集還有兩個重頭戲:安妮迎來初潮與馬修贈送洋裝,串在一起正是「成長/蛻變」的意象,但可惜「洋裝」段落的力度,被馬修與裁縫店店主的初戀搶了戲。

這段就如同本劇的其他改編:單獨來看是很戲劇性很感人,但放整體來看卻跟取自原作的元素違和—— 誠如PTT網友flyinganne大所言,如果馬修這麼會「撩妹」怎麼會單身一輩子呢?

▲ 瑪莉拉到墓園悼念舊情人的橋段為原創。

第六集的主題很明確:生與死——安妮解救黛安娜的妹妹,吉爾伯特父親去世。

蜜霓梅生病,黛安娜找安妮求救這段的夜與雪合原著氛圍,只是多了個約瑟芬姑媽,且綠山牆的大門如同虛設,怎麼上集巴利夫人這集黛安娜進門都如入無人之境?

這版約瑟芬姑婆初登場並不是在床上,後來既悼女友、又有一番女子不需要婚姻而需要工作的發言,穿越感十足。

或許符合了當代思潮,但可惜原作「幽默」的調性到這裡全沒了——這部似乎與YTV版是兩個極端,YTV版太執著於搞笑,而Moira Walley-Beckett似乎寫慣了暗黑路線的劇本而把《清秀佳人》改得沉重不已。

於是乎原著裡吉爾伯特的爸媽活到第六冊都兒孫成群,這部吉爾伯特老爹一開始就重病,不久他就成了孤兒。

不僅他哀傷,瑪莉拉也哀慟逾恆。

吉爾伯特的父親跟瑪莉拉交往過,這是原著就有的內容,但原著似乎兩人都釋懷了,而這劇卻多了大哥死去,兄妹為照顧媽媽而錯失良緣的設定。

瑪莉拉與馬修於是顯出中老年人的脆弱,老是緬懷往事也失去原著的鄉民樂天感。

整集讓我在意不是安妮錯誤的安慰,而是對著馬修說「不想當農夫」的吉爾伯特——如果編劇夠聰明,這可以是伏筆。

比如說,其實可以把他爸的死當作後來學醫的理由。

但就後來的發展,似乎不然?

或許是為了塑造戲劇高潮,離開艾凡利前,吉爾伯特竟為了安妮與同學打架。

同意flyinganne大所言,這部一方面強調女力,另一方面又讓男主角幫女主角出頭,顯得安妮還是一個被保護的角色,實在矛盾。

總覺得這部安妮的表現問題不大,吉爾伯特才是問題。

倒不是說Lucas弟弟外型演技不好,而是在於劇本裡這傢伙就不是陽光的吉爾伯特,而是《芭特系列》(Pat of Silver Bush, 1933)希拉利跟《艾蜜莉系列》(Emily Trilogy, 1923-1927)泰迪的綜合啊(蒙哥馬利其他小說的男主角);特別是泰迪——他就是那種早熟憂鬱,還會去英雄救美的男孩子,雖然這部吉爾伯特沒有神經老媽,但調調卻變得近乎他。

這樣的更動,對原作粉來說真是五味雜陳——去年YTV版《清秀佳人》裡胖胖呆呆的吉爾伯特固然讓人傻眼,但CBC & Netflix這版憂鬱小生也不是我期待看到的吉爾伯特。

安妮最初的灰暗人生吉爾伯特沒有參與,也沒有類似的經歷。

他在蒙哥馬利的設定是個光明面佔八成以上的人,而且會以正向的特質推動故事……有趣之處在於,浪漫的「憂鬱小生」才是安妮期待的男主角,亦敵亦友會跟她唱反調的吉爾伯特並非她想要的對象,因此小說才能設計一堆「峰迴路轉」的情節。

如果吉爾伯特開始走憂鬱小生路線,實在不知道後面的劇情要怎麼掰!

百合少女安妮抱柱那段喜感十足的尷尬場面——「安妮雪莉,你在這裡幹嘛?

」差不多是85版的代表畫面了。

85版之所以受歡迎,除了安妮討喜,Jonathan的吉爾伯特塑造出原著那種有點欠揍但又不是太欠揍的調調,也是原因之一吧。

▲ 吉爾伯特、安妮與傑利在城裡,令人想起《艾蜜莉系列》。

季終集緊接著上集,以綠山牆的經濟危機開場——原著是有銀行倒掉的情節,但安妮當時已經長大而變得穩重了,這劇的安妮則老是狂奔出門,第一集奔出家門,第三集逃出學校,第六集拜訪吉爾伯特家脫口說「我會成為一個糟糕的妻子」後是如此,第七集聽聞喬西的爆料也不例外。

或許編劇想藉此顯示安妮的個性,但每集下來令人看得有點彈性疲乏:經歷了那麼多,難道沒有成長一點?

接下來為了解救綠山牆的經濟危機,我們的女主角竟要進城退衣服賣馬——這是哪來的劇情啊?

而且這樣做錢湊得夠嗎?

安妮希望這是「英雄的旅途」,但瑪莉拉非得要她帶著傑利不可,然後兩個孩子就開始城市大冒險——途中傑利被搶,而安妮則在街上遇見了打工中的吉爾伯特。

傑利在這版改編中,戲份大幅增加,甚至連馬修送安妮的洋裝都是她去取的。

從第一二集看來,這部編劇有意關注當時的社會階層問題,而從第七集看來,小長工傑利甚至躍升到第二男主角的地位;這當然不是《清秀佳人》的設定,而用了蒙哥馬利另一部作品《艾蜜莉系列》(Emily Trilogy, 1923-1927)的架構進去:吉爾伯特變得像泰迪,而傑利的新設定很明顯取自《艾蜜莉系列》的小長工培禮, 男孩女孩在陌生的地方睡一塊兒《艾蜜莉》曾有的橋段啊(雖然不全然相似——艾蜜莉是高中時和其他三人一起過夜,並在校內引起軒然大波;又及,其實85版將男主角的「對手」換成中年男,恐怕也是受到《艾蜜莉》的影響)。

吉爾伯特對安妮解釋了上集的「人去樓空」,看來農場的繼承人還未決定要怎麼處置它,想先照父親的遺言去看看世界……離開村莊到更大的世界上闖,亦也是《艾蜜莉》與《芭特系列》男主角後來的選擇,只是他們出去的年紀沒這麼小。

然而問題在於,原作中吉爾伯特從女王學院畢業先去教一年書再進大學的理由是他家沒錢,這版的吉爾伯特隨時可以賣房子賣農場。

於是可以預期,就算這部演到「長大後」,長大後的劇情一樣很原創。

安妮在城裡遞出橄欖枝與吉爾伯特莫名其妙和好的橋段,對我來說還不是最難接受的,因為吉爾伯特的設定改變在前六集看來雖讓人憂心,到第七集,走鐘的程度還不及馬修的設定崩壞——馬修生病,舊情人來探望,卻發現他居然想舉槍自殺!

這段不僅灑狗血到令人吐血,馬修的「戀曲」跟原著害羞到快變社交恐懼症的設定兜在一起也頗違和。

另外,自殺這主題原作中沒有,但久病自盡卻是飾演85版馬修的演員Richard Farnsworth後來的死因。

演成這樣與角色前幾集的溫情不統調,還容易讓粉絲聯想,頗不妥。

最後搶匪來敲門,安妮放狼入室,來了個美劇慣有的狗血懸念季終,難道下一季開頭可以看到馬修拿槍跟他們對戰?

編劇你嘛行行好,還我溫暖平和的小村莊艾凡利啊!

唉,總之,觀看第一集時的驚艷期待感,到了第七集只餘失望。

不只是劇情滑坡,就連攝影跟剪輯,也沒有那麼順暢。

可能是因為後面六集節奏加快的關係,運鏡、美術也沒有Niki Caro執導時那麼漂亮,電影感大幅削弱;而且這部比起85版,可能還更侷限於取景地——海岸景致拍得太少了,只有第一二集比較呈現出愛德華王子「島」的特色啊。

好啦,既然都季終了,讓我來預言一下接下來的發展好了:這部與YTV那部都找了十五歲的姑娘來演女主角,應該是打著效法85版在兩三年內拍大人戲的主意。

既然拋出了「女力」的主軸,接下來還滿有可能改編到安妮的教書生涯(第二、四冊)與較少在大小螢幕呈現過的大學時代(第三冊),但大概也就止於此吧,因為按照蒙哥馬利的寫法,安妮最後是走入家庭。

設定在1890年代的話,跟85版一樣來個十五年後的世界大戰應該不可能,搞不好會出現摩登時代的上班女郎(85版第三部安妮做的是作者蒙哥馬利曾在大城市做過的工作),然而我還是期待史黛西老師跟亞蘭夫人的登場,染綠髮、百合少女的危機,以及鄰居那隻牛(原著第二冊)——儘管那個純樸鄉下小村的味道,在第一季改編中都變調。

 9 ) 编导啊,您还是老老实实回去拍您的绝命毒师吧

看到 Netflix 出了这部剧以后,兴奋的又回去看了一遍原著,然后累积了两季才翻开看。

但是看到第一季第四集 “pet the mouse” 那里,我是怎么也看不下去了。

这部剧的服化、道具、取景和某些角色的选角上无疑是真的棒。

比如说女主,瘦、白、丑、红发、灰眼睛、麻杆身材等都是十分贴合原著的。

爱德华小岛的取景也是让人大饱眼福。

但是除此以外,这部剧实在是没有一点我想夸赞的。

尤其是剧情的改编,让我感觉吃了苍蝇一样,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

这部剧的编剧,据说曾经编写过四部 Breaking Bad 《绝命毒师》。

在一次与加拿大电台 CBC (也是拍这部剧的合作伙伴之一) 的访谈中她说: So it’s like I sort of open up the spine of the book, reach in between the lines of the pages, and chart some new territory不知道编剧是不是走火入魔了,所以整个改编后的剧情,暗黑的过了头。

比如,这部剧的前四集(我只能看到这里)中不停出现 “pet the mouse” 梗,这里的 mouse 指的是男性生殖器官, pet the mouse 此处意为“性交”。

Anne 不光知道这个表达,还在学校里吃午餐的时候侃侃而谈她听到的 “pet the mouse" 行为中女性所发出的不同呻吟。

不光如此,编剧好像还貌似 “无意” 的,把 Anne 在孤儿院里受到霸凌时的道具安排成一只 mouse 老鼠?

! 除此以外,Anne 在上一个寄样家庭中被鞭笞的时候,她和施暴者的姿势也是非常的具有 “性” 的意味 —— Anne 跪趴在一个砍掉的树墩上,寄养家庭的父亲单膝跪地,在她背后用腰带抽打她的臀部... 等都让我看的十分不舒服。

我并不是对 “性” 这件事情大惊小怪,有不少儿童文学作品都曾经或在 “性” 的边缘试探,并且通过试探,把从儿童成长为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不失优雅和美的描述了出来。

而这部剧的改编,则是带着一种让人很不舒服的暗黑、冰冷基调。

编剧似乎在极力推翻原著所想要表达的:生活虽然有各种“转弯” (也就是原文中所说的 bend ),但是持有乐观、韧性、亲友并知足常乐的话,也是能过上美好生活的。

毕竟读者们也不是傻子啊。

任谁有一点(按照 Anne 的话来说) scope of imagination 都应该能想象到,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女孩,父母双亡、寄人篱下、颠簸流离的生活有多么的凄苦。

书中也并不是没有隐晦的提到,之前的寄宿家庭中并不是什么神仙快乐日子。

甚至包括马瑞拉,在前大半本书中,也是十分的难以取悦,以至于我认为,在作者蒙哥马利的童年生活中,也曾经存在着这样一位严厉、保守、虔诚、不苟言笑的长辈。

这位长辈可能一直不喜欢蒙哥马利,而她在用这本书的方式,软化她的记忆,抚平她曾经因为不讨她喜欢而留下的不快乐。

因为在书中,她不止一次的描写到,Anne 并不知道,严厉的马瑞拉其实已经内心柔软并且十分的喜爱 Anne —— 没有一定的童年未解心结,也不至于这样一遍遍的告诉自己,其实她是爱你的,她只是不会轻易表达出来而已。

这些我们都懂,但是编剧可能觉得不把伤口割到见骨,观众们就会忘记这里有伤口一样。

编剧不光给 Anne 安排了 PTSD , 还把她绚丽的文学天赋改编成是受虐后的 defense mechanism 防御机制?

我可去你的吧!

我们的 Anne 可不是一个和现实失调、失联的受害者啊!

不仅如此剧中还安排了 Anne 在村里聚会上和在学校中都受到了歧视和霸凌。

又肥又圆的最好朋友戴安娜,在剧中变成了早熟的方脸老管事婆子一样到处和稀泥。

在第四集警告 Anne 不可以染指别的女孩看上的男孩,和女孩们一起吃午餐那里,我差点以为我看的是 Mean girls 《贱女孩》... 当然这部剧让我不爽的不只是这里,包括但不限于男主 Gilbert 的选角失败,老马修骑马奔驰去寻找回孤儿院的 Anne 时被撞头、卖怀表,Anne 在树林中被一个大男孩威胁、差点被打,马修到后来还因为难以忍受心脏问题想要饮弹自尽?!!

这都一套他妈神马??

虽然这部剧的评分蛮高的,我觉得有部分原因是它是 Netflix 出的。

现在仿佛有种 “潮流”:只要是Netflix 出的剧,都是好看的、特别的、有立意的... ... 当然还是有相当一部分观众和评论认为,这部剧太过成熟、暗黑。

The New Yorker 上有篇文章直接 diss 道 How not to Adapt Anne of Green Gables (Sarah Larson, May 11 2017),指明了这部剧简直就是一部 “如何错误改编《绿屋的安妮》” 这篇文章中作者有句话我觉得说的挺好: A realistic but warmhearted “Anne” could have been made, with these actors and these aesthetics, if its creator had had faith in Montgomery’s narrative and had more clearly seen the power of what’s already there. 但凡编剧对蒙哥马利的原著有多一点的信心,并且能真正读懂里面所蕴含的力量的话;再加上这部剧的选角和服化道具,我们说不定能看到一个从书里走出来的 “绿屋的安妮” 了。

可惜了。

 10 ) 连续两季豆瓣评分8.8,这部拍给大人看的儿童剧请你一定了解一下

1904年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格马利在她最新的儿童故事里刻画了一个烦人精一样的小女孩角色,凭借她迅速地火遍了加美大地俘获了无数老老少少的心。

她叫安妮,身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一头红发,以及一张叽叽喳喳永远停不下来的嘴。

年幼时父母就都已离开人世,辗转被邻居、孤儿院、家庭收养,几番波折后到了十一岁,安妮阴错阳差地被爱德华王子岛上的一对老兄妹收养,在这个岛上她真正开始了自己的生活。

整个故事以安妮的视角,窥视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上的诚实质朴的人、壮丽的海洋景观,以及诗一般安详和谐的田园生活。

故事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数量多到不计其数。

从电影诞生起,《绿山墙的安妮》就不断被翻拍,最早有1919年的无声电影版,而之后几乎每隔十年就会有新版电影、电视问世。

甚至是最广为人知的,由高田勋和宫崎骏这两位日本动画大师共同打造的《红发少女安妮》。

最近几年也有《清秀佳人》、《清秀佳人:美好星辰》、《清秀佳人:火与雾》等等等等。

但有一个问题在于,这些版本里的主角安妮,都是这样的:

没读过原著的人可能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但真正认识安妮的人都知道,她其实并没有这么“高配”。

奈飞在2017年推出了《小小安妮》(《Anne with an E》)的美剧,备受好评,第一季烂番茄评分为影评人好评度84%、观众好评度85%,中国网友在豆瓣打出8.8的高分;今夏播出的第二季,豆瓣评分依然维持在8.8分。

奈飞版《小小安妮》里很不一样的是:安妮的角色——并不那么好看。

没有精致的蓝色连衣裙,没有丝滑妥帖的红色发髻,也没有白净的脸蛋,就是一个干干瘦瘦,红头发扎着两条小辫子又瘦又小的女孩,眼睛又大又亮,长着一脸的雀斑,挂在身上的衣服松松垮垮,整个人看起来有些营养不良。

和原著里描述的内容几乎一模一样:“十岁左右的女孩儿,上身穿着又脏又难看且过于短小的浅黄色灰绒布罩衫,头上戴着一顶已经褪了色的褐色水兵帽,帽子下面是一头浓密的红发,两根小辫子从帽子下面伸出来,瘦小而苍白的脸上长着好些雀斑,大眼睛大嘴巴。

如果是目光更敏锐的人来观察,便能发现,这个女孩儿长着尖尖的下巴,棱角分明,两只大眼睛里充满了朝气与活力,嘴唇线条优美,长得可爱逗人,藏着丰富的表情,前额宽阔……身上蕴含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

据说,奈飞为了寻找到最符合小说中安妮形象的女孩,在全地球范围内进行选角,最终,来自加拿大的14岁女孩艾米贝丝,从全球1889个女孩中脱颖而出,赢得了这个角色。

安妮的这副形象决定了故事的一大半亮点。

虽然贵为儿童故事的主角,但是她身上没有童话里公主极致如雪一般的单纯,也没有灰姑娘舞会遇王子的好运气,她普通得就像个邻家女孩,对自己的外形总是很不自信,有时甚至是极度绝望,尤其是那头无法改变的红发—“胡萝卜须”。

当时人对于红发的态度并不友好,红头发是大不列颠原住民凯尔特人的特点,这种人当时处在社会鄙视链最低端,因此安妮的红头发一直使她被同学们嘲笑,她从街上卖货的人那买来一瓶染发剂,想将自己的头发染成黑发。

没想到染成之后安妮发现,黑发还不如红发,丁点都不适合她,可是后悔也晚了,重新折腾了一番,红发死活回不来了,甚至最后给自己搞了一头奇怪的绿发。

她还是个话痨——是真的可以把稍微欠耐心的人烦死的那种话痨。

安妮在火车站见到来接她的性格腼腆的单身老男人马修,面对陌生人,她本该简单地打个招呼而已,可是她竟然喋喋不休地说了一堆:“很高兴见到你,我还以为你不会来了,正担心哪!

我还想像了各种各样的理由。

刚才我还想,如果你今天晚上不来的话,我就到对面铁道拐角,爬到那棵大樱花树上一直等到天亮,一点儿也不用害怕。

隐藏在盛开的樱花中,沐浴在月光下睡觉,不是很浪漫吗?

就如同睡在用大理石砌成的客厅里一样。

如果你今天晚上不来,我想明天早晨也肯定会来的。

甚至因为在老师要求每个人自我介绍的时候过度表现,替别人全讲完了,被要求罚写一篇《论说人闲话的坏处》的作文。

还是个Drama queen——带着花环幻想自己是公主。

话不好好说到处“作”。

《小小安妮》第二季豆瓣热评有一条:“安妮几乎集齐了所有让现代成年人厌烦的特质,长相刻薄,行为诡异,屁事多,造作,浮夸,白日梦。

但是她活在绿山墙啊,这一季看完流下了感动的老母亲泪水。

”正如安妮喋喋不休的那些话里包含的内容一样,安妮古灵精怪,有着无穷的朝气和想象力。

“闪光的小湖”,“雪皇后”,她给她世界里目所能及的所有有趣的东西取名字。

看见五月花,她觉得自己身在天堂,看见了去年枯萎的花朵的灵魂。

她无比地热爱生活。

和一家人去看海,坐在马车上感叹不断:“我真的是爱死秋天了,我真庆幸活在十月会来临的土地上,你们呢?

我仍旧想不通为什么你们从来没去过海边呢?

你们在过去五十年里有各种各样的机会可以去的,我很爱你们俩但这真的令人不解,太令人困惑了。

我火了十四年每天都朝思暮想,但就是没有机会。

我等不及瞧我们错过了哪些,我很确定我们错过了许多……”

她每天都在自己为自己创造惊喜,生活里处处都是可以取悦她的事和物。

她酷爱阅读,想尽一切办法读书,认为阅读是自己生命的源泉。

读《简爱》,也可以读地理。

在谷仓里读,在压水的时候读,甚至教家里帮干农活的男孩识字,帮助他通过阅读发现一个新的世界。

《小小安妮》的第二季,除去原著故事里安妮的成长故事,还有很多新的元素:比如女权、种族歧视、同性之爱等等。

剧里在煤场工作的黑人,在地下呆了十年,也仍旧小心翼翼不敢出半点差错,生怕被上司炒掉鱿鱼。

他对工作时老喜欢拉着他聊天的男孩说:“你是白人,你终究只是这里的过客,从这里出去,你还有别的机会,别的路可以走,但我不是的,我在这里工作了十年,我的人生没有别的选择,我只能继续在这里待下去,因为外面,更没有我允许我生存的地方。

”那个时候,哪怕奴隶制已经废除,但黑人的地位仍旧没什么改变,一个两三岁的白人小不点,话都讲不清楚的时候,都会指着看到的黑人问:“他是来偷东西的吗?

而针对于女人,那时也还有《社交礼仪手册》这之类的东西存在,父母对于女儿们最大的期望就是将之培养成淑女,以后找个好人嫁出去。

那时女性想要嫁给上层人士,需要迎合男性的喜好,学习一些相对严苛的日常礼仪,穿着裹胸,束腰,打扮得体,才能在社交舞会上赢得男性的青睐。

不然,就如同黛安娜妈妈说的,只能嫁给鱼贩。

但即使还只是半大的孩子,安妮也会和好友也感受到了这种“区别对待”,私下聚在一起质疑书里的内容:“为什么只有女人需要说话小声,不能打嗝,不能大笑?

所以新来的那位特立独行的女老师成了安妮最崇拜的人——穿着长裤骑着自行车,大龄未婚,对别人的闲言碎语不屑一顾,只是一心拼自己的事业:她将课堂的教学形式改成圆桌交流的方式,带着同学们一起做实验,用土豆点亮灯泡,了解最新的科技。

《小小安妮》中则充满“现实的残酷和生活的困窘”,比起原著甚至更有沉甸甸的现实感。

不仅是安妮,生活没有对任何人施以特别的仁慈,艾凡里小镇上的居民也都面临各自的难题,大多数人需要时刻跟贫困斗争,还要面对人性各种复杂的考验。

青春不等于低幼,成长里不单只有恋爱的烦恼。

不管你今年多大,只要对爱和纯真的向往还在,安妮的这则“儿童”故事都值得一看。

《小小安妮第一季》短评

天啊每一集都让我看哭了最后一集真的从头到尾哭成狗啊,眼睛都哭肿了…我实在受不了好人多舛的故事…

5分钟前
  • Ann
  • 力荐

很喜欢这种乡村的布景,场景太美了,等老了之后真想去住在这样的地方。另外真真的感觉小女主长的很像英国女演员Rebecca Hall。

9分钟前
  • 瘦到86斤
  • 力荐

改编自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真的很治愈的故事 希望不要让我失望 多看了几集 发现真的挺让我尴尬的 饰演安妮的演员演技也太尴尬了吧 而且剧情也和原著不一样 让我觉得不可 还是书带来的享受和感悟更多

11分钟前
  • new happy!
  • 较差

如果85版是9分,此版2分,一分给marila,一分给露西蒙哥马利。anne被演成一个极其讨人厌的话痨teenager。剧情改编一塌糊涂。

12分钟前
  • iing
  • 较差

滤镜和风景好看,就是这个小女主老是叨叨叨的,还拽文嚼字的,看了半小时烦的不行

16分钟前
  • llhhd
  • 还行

额,既然演员都很还原还在原著的地方拍摄,为啥要乱改,不理解,小时候看了书长大了想看看影视版想圆个梦就那么难吗😭Jerry好可爱😭

17分钟前
  • 一号
  • 还行

实在不喜欢这个女孩子,话太多了,完全不考虑别人,让她别碰的东西非要碰,还搞的自己很委屈,不该随便动别人的东西呀,一面想要回去一面又特别虚伪的说不要回去,实在看不下去、你们为什么打这么高的分?我不理解

20分钟前
  • yiciyi
  • 很差

咋上学了就不太好看了,看不下去……

22分钟前
  • Thoth
  • 还行

第一集刚看完 我的眼泪没停过。我需要治愈。。。。

27分钟前
  • baby
  • 力荐

改编的太过分了 爱德华王子岛的美也没多体现 三星全部给原著 真不懂这个8.9分是怎么来的:)

31分钟前
  • arne
  • 还行

情绪起伏过度

33分钟前
  • Kingsonic
  • 还行

首集製作精良,與其他版本的《清秀佳人》影劇截然不同,而有種狄更斯作品改編英劇的味道,但第二集以降大幅原創卻削弱了本劇的幽默感、合理性與魅力:單獨看各片段是很戲劇性很感人,但整體來看卻跟取自原作的元素違和!https://anne.hou26.org/tv2017.htm

34分钟前
  • 侯二六
  • 还行

怎么好意思让安妮这么美好的儿童文学说黄段子,还私自加戏卖惨,这些都不能容忍

36分钟前
  • Troy
  • 较差

39.網飛會員快到期隨便找來看的XD

37分钟前
  • 無法停止抽煙
  • 还行

选角大失败,这个安妮太不得人喜欢

41分钟前
  • FAN🎐
  • 还行

能不能看看隔壁万物生灵怎么拍这种美好故事的【】我特别喜欢绿山墙的安妮这本书。超级梦幻。改得我根本看不下去

46分钟前
  • 想想
  • 较差

加拿大乡村风光太养眼,主要人物个性太亮眼。美中不足的是强行安排英雄救难、矛盾草草和解。

48分钟前
  • 汗淋学士
  • 推荐

感觉小姑娘又作还妄想,一点都不讨喜…不知道这剧怎么吹到9分的

52分钟前
  • 沫沫说i
  • 较差

非常好的剧,但就是对我这个人来说美景吸引力大于内容上

53分钟前
  • William
  • 推荐

真无语了,本来原著多单纯美好的书,编剧加入那么多狗血情节是要干嘛啊???那些校园霸凌,各种教会茶会上闲言碎语,最开始误会居然把Anne搞丢了,Anne关于性描述的情节,Gilbert的出场方式……各种魔改真是没眼看。原著里巴里太太虽然不可爱但至少decent,这个剧里面怎么把邻居都表现得那么尖酸刻薄啊?还要加入政治正确的女权话题,不是说女权不好,但就很不符合故事时代背景还有整体的氛围啊。这个剧居然能得九分真是离了大谱,只能说原著写的故事太好了即使改了那么多也还是好故事。

55分钟前
  • 唯**姐💎💎💎💎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