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白日梦想家

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发梦王大历险(港),白日梦冒险王(台),奇幻冒险家,梦里乾坤,沃尔特·米蒂的秘密生活,白日密语

主演:本·斯蒂勒,克里斯汀·韦格,亚当·斯科特,西恩·潘,凯瑟琳·哈恩,泰伦斯·伯尼·海恩斯,保罗·菲兹杰拉德,乔恩·戴利,乔伊·斯洛特尼克,格蕾丝·雷克斯,阿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英国语言:英语,西班牙语,冰岛语年份:2013

《白日梦想家》剧照

白日梦想家 剧照 NO.1白日梦想家 剧照 NO.2白日梦想家 剧照 NO.3白日梦想家 剧照 NO.4白日梦想家 剧照 NO.5白日梦想家 剧照 NO.6白日梦想家 剧照 NO.13白日梦想家 剧照 NO.14白日梦想家 剧照 NO.15白日梦想家 剧照 NO.16白日梦想家 剧照 NO.17白日梦想家 剧照 NO.18白日梦想家 剧照 NO.19白日梦想家 剧照 NO.20

《白日梦想家》剧情介绍

白日梦想家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沃特.密提(本·斯蒂勒 Ben Stiller 饰)是一名在《生活》杂志工作了16年的胶片洗印经理,他性格内向,甚至无法跟心仪的同事谢莉尔(克里斯汀·韦格 Kristen Wiig 饰)开口搭讪,面对生活他像个旁观者,时常“放空”做白日英雄梦。直到有一天公司被并购,杂志需要做最后一期的封面,而封面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找到狂野摄影师尚恩(西恩·潘 Sean Penn)的一卷胶片,沃特终于开口搭讪谢莉尔,并在她和母亲(雪莉·麦克雷恩 Shirley MacLaine 饰)的鼓励下踏上真正的冒险之旅,冰原、大海、喜马拉雅山……沃特的白日梦远不及现实壮丽。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灵蚀火线追凶之死亡地带催眠师不败雄心女人不容易小农夫派对十七岁掌脸200米导盲犬小Q恋之罪逃离这里长官你别跑大秦帝国之崛起险峰跟班×服务禹神传之寻找神力白色堡垒陈赓晋南大捷无限斯特拉托斯2:一夏的思绪搬山道人之落天荒循环绑架蝴蝶梦魇第一季精灵宝可梦:神速的灭世虫盖诺赛克特超梦觉醒三剑客妈妈咪呀永不瞑目订阅不伦电锯惊魂房不胜防

《白日梦想家》长篇影评

 1 ) 白开水一样的电影

在一群五星好评里打一星,是需要勇气的,就好比在一群聪明人中承认自己无知。

有人说《白日梦想家》是他最喜欢的电影,没有之一;有人说这部电影看完让人“浑身震颤”。

我满怀期待地叫上一帮人看这部电影,刚开始大家兴趣盎然,然后中途不断有人去上厕所,而我还在期待,剧情肯定有反转,结局肯定超震撼……最后,我只好尴尬地跟小伙伴们解释,有时候我们也应该看看文艺片,虽然你不知道它好在哪里,但那么多人说它好,肯定有它的独到之处。

然后我憋了一肚子怒火来到豆瓣,想找出它的“独到之处”,在一堆五星好评里,我看到了各种赞誉之词,可是并没有找到我想要的答案。

甚至连打三星以下的都很少,搞得我连个志同道合——哦,不,臭味相投的人都找不到。

我想,既然如此,就由我来打这个一星。

那些说景色很好、音乐好听的人就不要来喷我了吧,这毕竟不是一部MTV。

那些说我层次不够、没有看懂的人也请轻点喷我吧,难道看个电影还要像参禅一样,讲究某种体验瞬间击中你的那种“顿悟”?

它的剧情真的就跟白开水一样,所谓的冒险,是指跳上醉汉开的直升机?

还是掉到有鲨鱼的海里?

还是在火山爆发时逃命?

还是独自爬上喜马拉雅山?

是需要我去脑补这些历程的艰辛吗?

还是要感慨,哇,这些经历好酷,我都没坐过直升机。

白开水也要我喝出生活的本质来——对不起,我真的不渴。

 2 ) 中年危机的救赎

42岁, 未婚, 无房, 失业, 求爱没有勇气,白日梦中寻找自己的未来。

貌似一下子敲中了很多人, 让很多30多岁的人看的更是心寒。

See the world, to know how little they need to survive。

找回了些勇气, 开始不断的尝试, 赶去求爱了, 勇于去改善了, 能够和颜悦色的在家里抱抱家人, 虽然情况还是没有改变,但是多了勇气。

在此回来, 是在小的梦想,再次信心爆棚, 觉得很多东西都不在重要, 重要的是自己, 可以不断的向前, 梦想很多, 不再是白日的梦很多事情, 可以去实现,只要敢迈出那一步。

最后该得到的都得到了,没得到的也不在重要。

不错的电影, 其实看到本质Ben在诠释一些人, 美国有,世界各处都有, 不知不觉到了人生的那个评价, 最没有勇气改变的人生阶段,但是不得不在改变,为了自己,为了家人。

 3 ) 一部没有标准答案的电影——《白日梦想家》

Bob Dylan有句很经典的歌词: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虽然来自于一首反战歌曲,却觉得无比适合《白日梦想家》这部电影。

毕竟,男主沃特实打实的走了很多路:在格陵兰岛骑自行车,与他为伴的只有自己前行的影子而已;不小心跳入了海里,没想到阴差阳错地揍了鲨鱼;为了赶时间,他在冰岛空无一人的马路上玩起了滑板,顺便还体验了一把火山爆发;最后他甚至去爬了喜马拉雅山……

这个原本生活乏善可陈且毫无存在感的男人,在相亲网站上没有一点精彩的事情可以拿出来炫耀。

但在经历了这一切后,他受到了异性的狂热追捧,两三个小时就能收到好几百个“wink”。

Finally, we can call him a man。

这一切之所以会发生,起因是一张消失的25号底片。

这张底片带着锋利的边角,划开了沃特死水般的枯燥生活。

他在装满各种各样档案的地下室一样的地方工作了十六年,平常几乎不会与别人交流,那些超出他舒适圈的事情全部靠脑海中的幻想来完成——遇到意中人,就在脑海中幻想和对方的对话;被刻薄的上司嘲讽了,脑海中立马开始了一场恶斗。

沃特太不起眼了,大家只有在想找乐子嘲笑别人的时候才会想起他。

原本以为这样的生活会无止境地继续下去,没想到,那张重要的25号底片失踪了。

沃特所在的杂志被并购了,杂志社将印刷最后一期杂志,25号底片将会是封面。

沃特怎么也找不到这张底片,上司也威胁他必须找到,沃特没有办法,只好去找寄出底片的摄影师肖恩。

可这个肖恩是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存在,沃特只好凭借着零碎的信息去追寻肖恩的足迹。

于是就有了沃特那一系列的冒险。

最后当他找到肖恩的时候,却惊讶地从对方口中得知,25号底片就在随信寄来的皮夹里,只是他没有往里面看。

这样一个兜兜转转的故事,其实很老套,但这部电影的评分并不低。

可能除了风景确实美好以外,它妙就妙在你很难从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里得到确切的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

你可以说它和勇气有关,沃特在决定登上直升飞机前幻想了意中人演唱“Major Tom”鼓励自己勇敢追逐的场景。

在不断追寻肖恩的路上,他用手里的一个娃娃换取了用来前行的滑板。

要知道,沃特可是幻想过和上司争夺这个娃娃的战斗的。

他在这场貌似没有尽头的旅途中,丢掉了曾经那个蜷缩在电梯角落里的自己。

电影里也展现了生命中的一些奇妙:你所追寻的其实一直就在你身边,有时竭力去找反而会错过和他有关的暗示和细节。

无论找到与否,我们享受的就是整个过程。

就好像肖恩在见到自己追寻许久的雪豹时,却没有按下相机快门一样。

寻找雪豹是目的,但有的时候也没有那么重要。

最后的结局又展示了另一种含义。

那张沃特追寻良久的25号底片最终成为了杂志的封面,尽管沃特丢掉了工作,他在封面中依然找到了自己工作的意义。

这是每一个普通,但却始终认真对待工作对待生活的人应得的褒奖。

有点鸡汤,但平凡如我,依旧被最后的这一幕给打动了。

也许我们普通,也许我们究极一生都不会被铭记,可是总要有什么东西能够证明我们来过,也活过。

认真对待工作,自由随性地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勇敢地走出舒适圈,享受当下。

与其做个白日梦想家,不如成为现实生活家。

这大概就是沃特告诉我的吧。

 4 ) Stay Alive

看到演员表的时候才惊奇地发现原来女主是Kristen Wiig,真是和Stiller一起颠覆了过往疯癫恶搞的形象。

而这么一颠覆的演起平实正剧,反倒给人以“小丑”之思,更觉生活的味道。

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演的好导的好。

剧情逻辑上有不少漏洞,且过多的白日梦场景很容易让人出戏,但整体上是很棒的,很让人喜欢。

尤其是原本担心白日梦片段的奇幻调子会破坏这样一个过出鲜活人生的题材的氛围,会显得很闹腾,但BS用足够冷静克制的叙事完全弥补了这一点。

虽然整个故事还是偏烂俗,但是讲述过程没有太多说教和煽情,很容易就凸显了它的好。

另一个亮点是,原本以为不会出现第25张底片了,因为前面的铺垫已经足以让任何牛逼的照片难以匹配这张封面的重要性,所以索性留白并以这么一个人生冒险的故事替代之会是不错的选择。

但是最后底片真的出现了,而且杂志封面一出现就立刻打动了我,真棒。

最后要说的是原声。

看片尾发现是我大爱的Jose Gonzalez参与全片音乐制作,难怪这么深得我心。

结尾伴着演员照片响起的那首Stay Alive是最爱,也就借着这寓意,希望每个人的人生都能活出精彩吧。

To see the world. Things dangerous to come to. To see behind walls. To draw closer. To find each other and to feel. THAT is the purpose of life.

 5 ) 白日梦想家带来的思索

白日梦想家 讲述的是沃尔特·米蒂因父亲的早逝不得不担当家庭的重负,高中辍学在披萨店打工。

他放弃在现实中追寻梦想,却在白日梦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最终成长为一个爱做白日梦的杂志洗片经理。

他平时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幻想自己成为英雄,到处经历各种冒险。

某天,当西恩·潘饰演的冒险摄影师发来的图片不见后,沃尔特决定亲自前往寻找。

整部电影其实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可正是这种平淡中的冒险更能刺激人们的神经,主人公为了找到第25张底片,跑到格林兰找塞恩,后来从喝醉的壮汉那得知塞恩在一艘船上。

于是他在犹豫是否应该冒险一次坐上醉汉的直升飞机去找那艘船。

这时候音乐想起了,女主角边弹吉他边走到男主身边。

听着那熟悉的旋律,男主不知哪来的勇气跳上了直升飞机。

之后的剧情就是他从直升飞机跳入大海,然后与鲨鱼搏斗。

到冰岛后抢到一部自行车,溜滑板赶路,趁火山爆发前从小镇逃出。

最后虽然还是被公司给炒鱿鱼,但他还是没有放弃寻找塞恩。

阿富汗,喜马拉雅山。

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影片的结尾男主角已然获得了新生,经历了如此这般的经历过后,生活虽依旧平静如初,意义却已全然不同,这也是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答案之一,值得我们去思索。

 6 ) 就享受现在的生活

预告片的发展好像Walter成为了旅行家,去冰岛,去雪山,各种冒险,在旅行中找到自己,不到只做白日梦。

正片却给了更有意思的结局。

一个中年男人,在一成不变的生活中总幻想有不凡的事在自己的身上发生,成为超级英雄,成为旅行家。

可是最后令人羡慕的旅行家却把最后的封面照片,留给这个在幕后默默工作了十几年的人。

感谢他的努力工作,他对生活真正的理解,帮助旅行家呈现出他要表达的东西。

Walter似乎是通过几次旅程改变了自己,坐醉汉开的直升机,跳入冰海,和鲨鱼搏斗,冲向即将爆发的火山,爬喜马拉雅山。

他做了自己曾经只有白日梦里会做的事。

但其实他什么都没变,他还是回到母亲和姐姐身边,回到自己生活的城市,甚至当掉亡父留给母亲的钢琴来度过失业的窘境。

可是我们能看到他不再是那个做白日梦的人了,他自信地牵起女神的手,当众呵斥了前老板。

他甚至没有去买以他自己做封面的那最后一期杂志。

他说他回去会买,我想他不会了,就像旅行家在雪山上等了很久看到雪豹,却只是看,不按下快门记录。

总有那么一个时刻,想自己去享受。

不需要讲给谁,不需要观众,甚至不需要记录下来。

就享受那一刻。

他再也不用梦想成为超级英雄拯救世界,再也不用梦想成为旅行家走遍世界。

他抱紧母亲和姐姐,他牵起女神的手,他拍过老友的肩膀,他终于stop dreaming, starting living.

 7 ) 生活总是需要一点点的意外

如果不是出于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华特不会去到处找寻底片找寻那个摄影师鸡汤看的多了就会反胃励志片看的多了也就无所谓了这年头谁还需要鸡血可是可是,生活总是需要那么一点点意外才能让我们觉得生活还总算有点乐趣不是喜欢那个喝醉酒在酒馆里面唱歌的胖大叔喜欢那个吃了蛋糕脸上露出笑容的大(四声)王喜欢那个应该算是红娘的电话另一侧的那个男生其实任何人的生活都避免不了单调无聊和到最后的几点一线习惯了,似乎都在重复着上班下班吃饭睡觉一样可是,总有某个瞬间,某个事情,某些人会让你忽然有些想法有些勇气一个人去到一个地方,看一些风景,和某些朋友一起喝酒做一些从不会甚至想不到自己会去做的事情有些人把这个堪称一个中年宅男的一个中年危机的破解的鸡汤电影嗨谁在乎呢只要你看到了电影中你想看到的就足够了

 8 ) 《白日梦想家》:每个平平无奇的日子,都是对生活的辜负?

To see the world,things dangerous to come to. To see behind walls,draw closer;to find each other and to feel,that is the purpose of life.开拓视野,冲破艰险看见世界,身临其境贴近彼此,感受生活这就是生活的目的所在这是已经停刊的杂志《生活》的创刊卷首语的缩减版,也是电影《白日梦想家》里的戳心台词。

电影《白日梦想家》是本·斯蒂勒根据美国作家、漫画家詹姆斯·瑟伯的短篇小说《沃尔德·米蒂的秘密生活》改编的,讲述了一个爱做白日梦的小人物,因为一个偶然的事件,他从平凡的生活出走,短暂地踏上梦寐以求的冒险之旅。

许多人把这部电影看成是一部带点男人的浪漫和装腔作势,也有人将其看成是一部励志电影,一开始我也是这样以为的,再看一次,觉得这部电影不只是表面上呈现的内容,还有一些背后的故事。

1. 电影是对原著的改编,也是对原著的拓展《白日梦想家》是本·斯蒂勒根据美国作家、漫画家詹姆斯·瑟伯的短篇小说《沃尔德·米蒂的秘密生活》改编的。

这篇小说非常短,只有四千多字,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只选取了主人公米蒂某天的某一个时间段来描写,故事虽短,内涵却很丰富。

① 原著里的米蒂,是个“现实中的矮子,白日梦里的巨人”原著《沃尔德·米蒂的秘密生活》里,米蒂大约是个中年人,职业不明,他开车把妻子送到一座大楼铺面前,妻子去卷头发,他去买套鞋和小狗饼干,回到旅馆,妻子随后回去,他们一起回家,路上,妻子又去买了别的东西。

在这时长不超过一个小时的时间里,米蒂做了五个白日梦。

米蒂的每个白日梦都与现实世界无缝衔接,是他对现实的无力反抗。

梦里米蒂把飞机速度加速到8500,现实中他把车开到五十五英里,就要被妻子责骂。

梦里米蒂是个给大银行家、罗斯福的朋友治病的优秀主治医生,同僚都是酒囊饭袋,现实中,他被妻子怀疑神经紧张,要他去看医生。

梦里米蒂是个玩枪的行家里手,随便几句话就把法庭气氛弄得紧张不安,现实中他倒车时差点撞车,是服务员帮他停好车,服务员娴熟的技巧,是对他的无声嘲讽,他想把车上的链子取下来,却将其缠到车轴上去了,后来一个年轻的汽车修理工帮他修好了,他羡慕甚至嫉妒别人在某方面是行家里手。

梦里他是二战中驾驶轰炸机的上尉,炮火连天中,一个人带着必死的决心驾驶轰炸机飞越四十公里的炼狱,现实里,他看着过期杂志上被人遗忘的德国企图用轰炸机征服世界的事件,昏昏欲睡。

梦里他是个永不战败且人所不理解的死刑犯,现实中他即将回家,接受妻子测量体温的审判。

每当米蒂在现实中遇到不顺心的事,他就会做一个白日梦,臆想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大人物,正在做一件伟大的事业,以此狠狠回击那些看不起他的人。

实际上,现实中的一切都是他无力面对的,他只是靠白日梦自我满足而已。

② 电影延伸了小说的主题,又对人物形象进行丰富和挖掘小说因只有四千多字,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只是一篇短小精悍、蕴含哲理的寓言故事,有很大的改编难度,1947年著名制片人Samuel Goldwyn 曾尝试改编,作者Thurber非常不满意,将之嗤为《The Public Life of Danny Kaye》。

1947年的作品这个版本的大意是,平凡平庸的米蒂,梦想冒险,于是被卷入一个阴谋,开始大冒险的生活,然后发现白日梦成真后的不切实际和困难重重,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平庸。

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这种故事线并没有多么出彩,像一个蹩脚的成人童话故事,却又比不上真正的童话,比如《爱丽丝梦游仙境》。

本·斯蒂勒的改编,不论是故事情节,还是人物性格,都更贴近真实。

电影中的米蒂,也是一个会被忘记在人群中的小人物。

他在全国闻名的大杂志社《LIFE》里工作,做胶片洗印工作,虽然是个经理,实际上部门只有两个员工,而且工作的地方是在一个黑暗的容易被遗忘的地方。

十七岁那年父亲去世,他早早出来工作,之后就一直按部就班的工作。

在杂志社工作16年,工作勤勤恳恳,规规矩矩,既没有发财,也没有穷困潦倒。

他四十二岁了,没有妻子,暗恋新来的女同事谢尔·梅霍夫。

他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平平无奇的生活,按部就班的工作,无趣到极点。

网恋网站的托德后来见到他后,曾说“我以为你会是个灰暗的人”,一开始他的确是这样的,他不善于交流,还很固执。

影片中的米蒂的这些性格,与原著特别像,尤其是固执这一点。

原著里,妻子要求米蒂戴手套,米蒂不乐意戴,妻子一下车,他立即把手套取下来,还有后来的“永不言败”的不可思议。

影片中米蒂的固执体现在他对二十五号底片的追索上。

尚恩·奥康奈尔是《LIFE》杂志的专属摄影师,但从不愿意直接与公司高管接触,只和米蒂有联系,他听说杂志破产后,给米蒂送了一份礼物,一个钱包,以及钱包里的二十五号底片。

但米蒂不知道二十五号底片在钱包里,满世界的寻找。

影片保留了原著里米蒂性格的特色,又在保留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和挖掘。

影片的前半部分,米蒂也在随时随地做白日梦。

因为二十五号底片的遗失,这是他十六年工作以来唯一的失误,他要找到二十五号底片,因此开启了一段冒险之旅。

二十五号底片的遗失,是促成米蒂开启旅程的契机,但真正让他改变的,还是他渴望冒险的初心,和心上人及家人的鼓励。

踏上旅程后的米蒂,和原著中的米蒂相比,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不再是个只会做白日梦的底层小人物,而是个热爱生活,热爱探险,勇敢的追求幸福的底层小人物。

米蒂仍是个小人物,却又不再是个“小人物”了。

2. 杂志《LIFE》与电影主题的完美融合电影非常妙的一点是电影的主题、人物成长与杂志《LIFE》的停刊完美融合与呼应。

这个呼应与融合,既体现在杂志封面与人物行动的变化上,也体现在杂志的内涵与人物心理的变化上。

① 米蒂的行动与杂志《LIFE》的封面画相呼应《LIFE》杂志的每期封面都是为人称道的,电影里也将那些有趣而伟大的封面打印出来,张贴在墙壁上,作为电影中的背景。

妙的地方在于,每张封面的位置和出现的时机,对应着米蒂的身份和、想法和行动。

米蒂走出电梯,进入公司内部,米蒂和新来的领导分别向左向右,米蒂那边的是一张群众看电影的图,米蒂就是那些普通的,同一带着眼镜的群众之一。

新任经理那边的是一张单人摄影图,主题是“man moves into a rich new realm sea probe”,一个男人进入一个丰富的新领域探索,贴合新任经理的身份。

之后,米蒂看到谢尔,谢尔和朋友打招呼,谢尔开玩笑说她周末用北极冰泉泡澡,她的拉丁情人在一旁给她背诗。

米蒂马上做了一个白日梦,梦里他是个极限运动员,攀登雪峰,挑战人类极限。

他攀登雪山归来,给谢尔送去一只传情猎鹰。

此时,他视线之内有一张雪山摄影封面图,他臆想中的雪山,也由此得来。

米蒂臆想中的画面由现实中衍生而来,这点与原著也是非常贴合的。

《LIFE》杂志的封面照除了为白日梦提供背景板,还与人物的行动相一致。

新任经理宣布杂志发行完最后一期就会停刊后,向米蒂要杂志封面的照片,米蒂没有,他拼命寻找。

在谢尔的鼓励下,新任经理的压力下,尚恩照片和钱包上的格言的诱惑下,米蒂拎起工作包,奔向机场。

他奔跑的路上,经过的一张纸的《LIFE》封面照,照片上都是历史或个人的伟大瞬间,火箭发射的瞬间,勇者顺着旋涡冲浪的瞬间,拳王将对手击败倒地的瞬间,游泳运动员为冲击奥运的瞬间,年轻的肯尼迪自信的脸。

而这些伟大的瞬间,都是别人的,与他无关,但最后一张照片,却出现了他的脸。

这张照片原本是1962年2月2日的一期杂志,封面是美国宇航员(及未来的政治家)约翰·格伦带着太空头盔的照片,封面上的标题是“making of a brave man”,“做个勇敢的男人”。

米蒂原本是快走,到后来的奔跑,经过这张照片时,照片上的人变成他自己,这表示,他已经从梦想着冒险,到走进实际,开启真正的冒险。

② 米蒂的变化,是对《LIFE》杂志理念的最好诠释《LIFE》杂志创刊于1936年,首期的创刊卷首语,完整版是:去看生活;去看世界;去目击伟大事件;去看穷人的面孔与骄傲的人的姿态;去看奇异的东西--机器人,军队,丛林和月球上的阴影;去看人的作品--他的画,他的心,高塔和新发现;去看数千里外的世界;藏在墙与房间里的人和事物;难以接近的危险场景;男人所爱的女人和许多小孩;去看并享受看的乐趣;去看并且感动;去看并且接受教导。

这里面强调的一个字是“看”。

看,潜台词也包含“去经历”。

作为《LIFE》杂志16年的老员工,米蒂显然是愧对这段卷首语的。

他的经历乏善可陈,在网恋网填写个人经历时,他直接跳过了。

于是电影安排米蒂去看、去经历、去体验那些惊心动魄的瞬间。

他坐飞机到格陵兰的努克镇,在酒吧差点和人打架,然后发现摄影师尚恩曾拍摄过对方的大拇指,他们友好交谈,知道了对方是个飞行员,正要驾驶直升机给尚恩曾去过的一艘船送无线电工具。

飞行员喝的醉醺醺的,米蒂还是鼓起勇气上了飞机。

结果他没弄懂飞行员和船员的意思,跳到了海里,差点被鲨鱼咬到。

在船上,他又得知尚恩第二天的拍摄日程,他在冰岛下船,骑自行车去埃亚菲亚德拉,中途走神,车子毁了,他用妹妹送的生日跟一个孩子换了一个滑板,用滑板代步,找到尚恩所在的地方,却又遇到火山爆发。

这些惊心动魄的瞬间,虽然是米蒂被迫进行,但短暂的旅行激发了他冒险的勇气和决心。

所以,当他知道尚恩的去向后,他找出从没用过的登山包和旅行记录本,毅然去往混乱的阿富汗,去往喜马拉雅山。

米蒂用实际行动,诠释了《LIFE》的创刊词,他去看世界,经历难以接近的危险场景,看,并享受,并感动。

③ 米蒂最后回归平凡,依然符合《LIFE》杂志对“生活”的理解电影里《LIFE》杂志的最后一期封面照,是米蒂在LIFE大厦前的广场上工作的场景,这是他十六年里最常见的瞬间。

但尚恩认为米蒂最能理解《LIFE》的精髓,所以偷偷拍了他。

《LIFE》杂志是图画杂志,涉及政治、时尚、娱乐、战争等,记录美国1936年到2000年的时代的变化。

每期图片里,有位高权重的总统,也有街头普通的不知名小人物,有红极一时的顶流明星,也有初出茅庐的小演员,有时代的悲伤,也有新生的欢乐。

《LIFE》杂志摄影师们的镜头,聚焦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拍摄他们认为值得记录的瞬间。

生活不止有伟大的瞬间,还有平凡的努力。

所以尚恩将镜头对准随时会被淹没在人海里的米蒂,亦是对平凡生活的肯定。

最后版的标题写到:“final issue ,dedicated to the people who made it”,最后版,献给成就这本杂志的人。

标题使用的是“people”,而不是“person”,“people”是复数,表示,这本最后的纸质刊,是献给所有像米蒂一样,理解、热爱着《LIFE》杂志的平凡人。

至此,我也完成了我的标题里的问题:每个平平无奇的日子,都是对生活的辜负?

当然不是。

生活有很多种可能,有人像尚恩一样生活,也有人像米蒂一样生活。

米蒂的生活平平无奇,不代表他辜负了生活。

脚踏实地,贴近生活,不也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么。

电影的最后,米蒂从《LIFE》杂志离职,他的《LIFE》结束了,他的冒险也结束了,但他平平无奇却又充满幸福和不确定性的的新生活,才刚刚开始。

以上。

 9 ) 一巴掌打響所有自以為尋夢人的造作中產階級

做為賀歲的勵志電影,我最喜歡的劇情卻是西恩潘給「旅行勵志」這檔事打臉的台詞:「環繞半個地球才學到的收穫就藏在家裡的錢包,只是你沒注意罷了。

」這巴掌打得太響亮痛快,甚至讓我覺得結局十分鐘只是上層強制增添的喜劇收尾,真正的結局該是停在西恩潘一幕,發人省思。

中產藍領是一種很矯情的生物。

他捫渴望脫離都會生活的慣性,想嘗新鮮,卻又有種真正不能放棄的底線。

這種心態反應在提供給這類人的電影上,冒險的意義就變了調,抽換了意義,也拔去了毒牙。

「旅行」:到一個自己還沒膩的地方,但是最後一定會回來,除非當地給予你更舒服的生活。

通常是非北美歐陸的國家,以神祕東方大宗。

「異國」:自己還沒有去過的地方,當地充滿著最終會善待自己的居民。

通常都有種落後國家的氣息,比主角聰明成功的人物也不會出場。

「新朋友」:豔遇,通常是帥哥美女。

「新體驗」:不同於上班族生活,卻又巧妙的可以跟主流價值不甚衝突的開心遊戲。

通常這種體驗會成為日後茶餘飯後的話題。

「新收穫」:體會到異文化可以帶給自己甚麼樣的改變,然後一定帶著這種東西回國。

通常是精神上的收穫,偶爾是物質。

典型的當然是2012年,鳳凰老女演出的《享受吧!

一個人的旅行》(Eat Pray Love)。

集以上字眼之大成而凌駕之,充分表現了中產階級想要的旅行真面目。

灑錢買異國體驗,多退少補。

所謂冒險,卻無風險。

在這類電影中,《白日夢冒險王》算是好很多的。

班史提勒自導自演,找來了個懂反省的寫手編劇,讓電影中的主角不至於過得太夢幻,他還是會為了冒險之旅付上些代價,例如失業。

西恩潘只實際登場了五六分鐘,作為電影中像徵的旅行終點,又或著是神話學所謂的勇者寶物,他跟班史提勒的對白要比前一小時的無謂北歐旅行有趣多了。

你要找一個東西?

不在我身上喔。

你要找的東西從頭到尾都在老家,你只是沒仔細找。

你跨越了半個地球,丟了飯碗,實際上得到甚麼?

只是發現自己不夠細心。

所謂的冒險,到底是一廂情願的四處狩獵,亦或其實只是日常生活中我們忽略的東西?

有些東西聽起來不如旅行浪漫,卻正才是我們需要,而且渴望已久的,只是我們忘了,也不願意去找。

《白日夢冒險王》以旅行為故事核心,卻不是個那麼鼓勵自我追尋。

儘管結局還是美夢成真的套路,卻也夠比一票盲目勵志片,多了幾分不俗。

 10 ) 呼叫你心里的Major Tom

第一次听说这部电影,是因为李欣频老师曾经在网上推荐过。

迟迟未看是因为电影的海报让我觉得是中年男人肤浅寻爱的过程,可是今晚看了才知道,原来是充满着诗和远方的电影。

男主角Walter Mitty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上班族,平凡到上司不会专心听他讲话,平凡到相亲交友网站的资料无聊到无法填满,平凡到有超高滑板技巧却不被督见。

可是正正因为他平凡,他勤恳,才让他执着地逐一拜访了格陵兰岛,冰岛和喜马拉雅山,只为了寻找一张讲述生活本质的底片。

他出发的初衷是不想丢掉饭碗,还有从女主角那里获得了远行的勇气。

谁知道回来的时候,饭碗还是保不住,女主角还是跟前夫复合了(他本以为是,后来发现不是)。

可是他最后获得了更多,因为他得到生活本质的真谛。

不知道大家对电影中,男主角幻想中的女主角拿着吉他唱的major tom有没有留下印象?

电影完了这首歌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这首由80年代英国歌手David Bowie所创作,据说是受到人类首次登月所受的启发。

实际上,我曾经在一部香港电影《那夜凌晨我们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也听过这首歌。

原来Major Tom是一位太空人,是一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太空人。

因为他太爱宇宙了,比妻子家庭甚至生命还要爱。

空洞孤单的太空舱,其实满载着理想,勇气与爱。

这两部电影都引用了这首歌,我想,生活真的把他们压得不再年轻有梦了。

曾经那个踩着滑板的他,梳着庞克头的他,早就收拾好行囊的欧洲之旅,都早已丢进风中了。

而此时此刻,Walter Mitty试图联络心中的Major Tom。

在喜马拉雅山的顶部,他终于遇到了摄影师肖恩,本想询问第25张底片究竟是怎样的一张照片?

究竟关于生活的本质的照片是什么?

但肖恩却邀请他跟当地人一起踢球一起笑。

后来,回到美国的Walter终于知道,生活的本质就是踏实地为你所热爱的事情所付出,正如他为这本杂志倾注的16年,也如Major Tom为太空献出了生命。

你好吗?

住在心里的Major Tom。

《白日梦想家》短评

我难道看了一部假电影??其实早就听说过这个电影了,今天晚上才看了,说实话我看到了摄影的魅力,演技也不错,但是还是没想法,没感觉,没意思😥

8分钟前
  • 大艺术家
  • 还行

无聊。。。

9分钟前
  • 赤道的风
  • 较差

全部都是陈旧伎俩超无聊。Ben Stiller是少数让我专注的讨厌了很多年的演员,没有为什么。

12分钟前
  • 蜉蝣
  • 较差

冰岛的风景纯粹得就像Ben Stiller的眼睛一样美,但既没有表现出Ben Stiller严肃专注的魅力,又没有表现出Ben Stiller迷人的天马行空,各取了一勺,但远不是Ben Stiller最好的一瓢。“Ground Control to Major Tom, Take your protein pills, and put your helmet on. Ground Control to Major Tom, Commencing countdown, Engines on.”

13分钟前
  • jagpumpkin
  • 还行

“Beautiful things do not seek attention.”想去Iceland和喜马拉雅,但除了风景以外这个片有啥好看的?

14分钟前
  • 狐梨酱
  • 还行

期待值太高,没有想象中精彩

18分钟前
  • 【Hector】
  • 还行

决定照片好坏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按下快门的瞬间,另一个是暗室里的操作技术,后者会直接影响作品的质感。很遗憾这部电影没有把视线留在那个狭促凌乱的工作仓库,而是拍成了从一个极端奔向另一个极端的意淫式鸡汤,那些极度夸张疯狂的经历,让最后刊登于杂志封面的那张平常照片显得「黯然失色」。

22分钟前
  • 不懈不戒
  • 较差

Ben真是老了啊,第一次看他演这么正常的电影。但是电影本身就有点不够厚重了。

27分钟前
  • 葱星人
  • 还行

比例严重失调…满是植入广告…

32分钟前
  • 上海贝多芬
  • 较差

白日梦终是清柯一梦,拍成了旅游风光励志宣传片。

34分钟前
  • 刘小黛
  • 还行

完全摸不着头脑

39分钟前
  • daydreamer
  • 较差

在片中《LIFE》杂志闭刊号封面出现的那一刻,我完全被击穿了。

41分钟前
  • 仙剑风晨
  • 推荐

其实我观感一般,故事比较简单,人物也偏脸谱化,风景也没拍出特别美的画面

42分钟前
  • 彩色故事片
  • 还行

两年前并没有看懂,重刷了一遍看哭了好几次。“To see the world, things dangerous to come to, to see behind walls, to draw closer, to find each other and to feel, that is the purpose of life.”

46分钟前
  • TISA
  • 力荐

太直白太生硬太刻意,本质上和大冰也没什么区别

51分钟前
  • 洗昂
  • 较差

非常差劲的篇章节奏感,无笑点,人物和叙事都儿戏般的含糊跳脱,相当矫情了

54分钟前
  • orbit
  • 较差

“I don have a wallet” 这种偷懒的台词写法来引出要描述的东西,片子里还有一些。实在牵强。比如刚好有个少年换滑板给他,好让他秀速降。@黄青蕉 老师说好的不推文艺片呢

57分钟前
  • 囧叔
  • 还行

有几个镜头还挺感动

1小时前
  • 天心兀
  • 还行

不知所云

1小时前
  • 一塌糊涂
  • 较差

现实与幻想转场一瞬间联想到今 敏

1小时前
  • Kaito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