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遥望南方的童年

遥望南方的童年,The Rising Star Kindergarten

主演:易志兵,何伟欣,谢媛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7

《遥望南方的童年》剧照

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1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2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3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4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5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6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13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14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15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16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17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18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19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20

《遥望南方的童年》剧情介绍

遥望南方的童年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由于父母大都去南方城市打工,村中剩下的全是老人和儿童,小学教师易明堂(易志兵 饰)不忍这些孩子重蹈父辈的路,决定开办一所家庭幼儿园,教孩子们学文化,下岗的妻子(何伟欣 饰)当园长,初中生李响(谢媛 饰)当了老师。由于条件简陋,易明堂腾出家中祖宅做孩子们的活动场所。幼儿园开班后,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接踵而至,有的家庭连低廉的学费都交不起。陀陀因李响教育失当离园出走,李响很是内疚,她想报考师范学校系统地学习。秀秀的妈妈打工回来,女儿竟不认她,加之丈夫有了外遇,她伤心地离开了家乡。由于易明堂没有办学资质,乡里勒令他把幼儿园关闭。令易明堂心酸的是,这些留守儿童将来怎么办......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我们来做体操吧公主驾到恶灵之门终极斗士3:赎罪海边的恋人们机动战士高达铁血的奥尔芬斯背信爱你所以离开你是的,弗吉尼亚重返十七岁地宫笔记之五百龙首真爱太用力直率症黑月入住汉阳异形:契约基地第一季童话二分之一浪女大厨第二季鸨母躁起来吧姑娘们爱乐骑士大耳猴铁三角梦魇行将就木第六季特种兵王赫默尔我杀了我妈妈杀死恶龙

《遥望南方的童年》长篇影评

 1 ) 这部小众宝藏片,希望更多人能够看到

片单中,它一直占有一个位置,却迟迟没看。

最近看了,不禁怪自己看晚了。

平凡而伟大,真实而感动。

这部国产良心片今天推荐给你们——《遥望南方的童年》

它或许是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以及农村教育最好的电影之一。

影片改编自真实故事。

主人公是一名乡村教师,和一群江西农村的留守儿童。

那是2004年的江西宜春。

影片一开始,一名男子坐着一辆小货车驶入村庄。

而村子里,只见几名男人围在一个小店里打牌。

桌子上坐着一个10来岁的孩子。

他的爸爸过来了,大骂他滚开。

他不服气,反驳,被爸爸接着呵斥.....然后车上的男子到了,下了车,贴上了一张红条。

原来,是为了幼儿园招生。

这个男子是一名老师,因为看村里有很多幼小的留守儿童,而决定办幼儿园。

现在在村里做宣传,有人欢迎,也有人发出嘲笑的声音:易老师这是为了挣钱吧。

但是对于一些无力看管孩子的家庭来说,这绝对是个好消息。

易老师这里收费是一个孩子60元/月,包午餐和接送。

就这样,大概招来了15个孩子,可是却收集了500多块钱。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男孩坨坨和女孩秀秀。

坨坨经常坐在村前的樟树下,等候他的爸妈。

因为他爸妈打工的时候,是在那里分别的,他们骗他说过几天就回来,从那天后,他经常在那等。

坨坨被安置在亲戚家,被当作累赘而被带到了易老师这里全托。

他性格有些内向,和别的孩子玩不到一起。

一次被老师李响冤枉和训斥,他负气独自跑了出去......

这可急坏了幼儿园老师李响和易师母。

有人说他经过了河边,找了半天找不到,众人在河边打捞,依然没发现。

易老师骑着自行车不停奔跑,发疯似的找孩子。

终于,在樟树下找到了坨坨。

所幸是,虚惊一场。

这件事却也让年轻的李响触动很大,她意识到做老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她改变了自己一直想去广州打工的想法,决定重新回学校读书,考教师。

易老师为他高兴:“真的啊,读书好,读到了书有文化有知识做什么都好。

”这一幕突然很让人感动,事实上,易老师这里需要李响帮忙,而他首先看到的是这个行为对于李响的重要性。

此外,在当下金钱成为衡量人的重要标准,很多人也知道读书的重要,但多的是带着功利的想法在里面的。

而易老师是作为一名教师,发自内心对读书的尊重和认可,和那种对文化的笃定,就更加让人感怀了。

女孩秀秀,妈妈常年在外打工。

当妈妈回来时,她不接妈妈的礼物,也不肯叫妈妈。

秀秀妈这两年牺牲了很多,但替家里还了债,盖了房。

这次回来本打算不走了,在家好好过日子。

可回来后才发现,老公有了人.....

秀秀爸受不了,离了婚,秀秀被判给了秀秀爸。

更让人生气的是,秀秀爸不允许她看秀秀。

无奈之下,她找到了易老师,易老师帮她向前夫劝说未果。

最终,她只有忍着苦痛,独自一人再次前往广州打工。

一路走来,易老师夫妇可谓是困难重重。

面对每月只有100元的工资,几番周折终于找到了愿意来接送孩子的人。

教学期间,不断解决孩子甚至是村人的问题,坨坨还差点丢了。

更无可奈何的是,一直以来易老师自己垫钱继续经营,终因为幼儿园手续不完备而停止了办学。

最后,易老师,只有一个个地将孩子们送回去。

当他来到了坨坨家,他看见了独自一人的瞎眼老奶奶,实在不忍心告诉她这件事,而默默地带走了坨坨。

秀秀的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

她爸爸也去了广州,而她又被伯母视为累赘,并当着面说着一些难听的话。

最终,易老师又返回去带走了秀秀......

影片《遥望南方的童年》,豆瓣9.4分,评价的人75%的人都打了五星好评,好于99%的剧情片。

有网友评价说:哪里是写实,简直就是真实!

有生涩粗粝感,但真实同样感人。

上,这样不浮躁,静下心来表达的/聚焦部分群体真实生活的影片,无论何时,我们都需要。

值得称道的是,影片全部启用宜春本地的非职业演员。

而影片中的孩子们就是真实幼儿园中的孩子们,易老师生活中也是名老师。

影片中有不少让人感动的地方,以坨坨和秀秀为代表的诸多家庭的不幸,女孩李响的个人成长,易老师夫妇的一路艰难.....易老师不善言辞,师母喜欢骂人,他们就是普通人,更是善良有爱的人。

一开始,办幼儿园一来为了解决工作,二来也让无人看管的孩子有个着落。

在实际办学中,他们一次次面对可怜的孩子和问题,而他们还是有不忍有爱,选择了担起责任。

影片中有个年轻人,他曾是易老师的学生,第一次出现时,他从外地回来,带回来了一个怀孕的女人。

第二次出场时,孩子已生了,而这个女人想要离开这里,因为她过不了这里的苦日子。

第三次,年轻人抱着一个婴儿,找到了易老师夫妇,请求已经停业的他们帮他暂时照顾孩子。

因为他实在没办法了,还要去找离开的妻子。

看着这个大男人眼含热泪,易师母没有说话,率先伸手接过了孩子......

还有,易老师在坨坨不见后,着急万分拼命寻找他,费了半天劲好不容易找到了,很多人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会先对孩子呵斥,而他没有。

此外,易老师,在与村人的相处中,话虽不多,但却做大了最大程度的帮忙,这点也让人印象深刻。

对于易老师这样做实事的人,太值得倾佩,他们给孩子们打造了或许是短暂的但温馨的家园,让他们可以有得学习,有所陪伴,有得关心,有所依傍。

相比他而言,更习惯活在网络世界的我们,很多时候想到的多是自己内心深处的自己,不免让人心生愧疚。

影片中,孩子和易老师有这么一组对话:【伯伯,我爸爸在哪?

在深圳。

深圳在哪?

在南方。

南方在哪?

南方在……你看山那边就是了。

】极目远眺,望不到边。

遥望的又何止是童年?

看完全片,才能明白“遥望南方的童年”这几个字的分量有多重。

最后,在停办六个月后,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幼儿园又重新开园了,并且入园人数增加到了27人。

让人又开心又难过,也就是说留守儿童的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加......

在时代发展洪流中,个体是那么地渺小…...90年代开启的打工潮,持续到现在,最早一批的留守儿童快到了而立的年龄,而一批批新的留守儿童还将出现。

那些曾经的留守儿童还好吗?

他们过得如何?

让我们回到影片开头,要知道,那些秉承读书无用论的村民,也是那群留守儿童的父母们中的一拨人。

我们知道,最不幸的还是那些被留守的孩子,他们中很多人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中:辍学,打工,结婚,生娃,丢下娃再外出打工……其实,现在的父母不知道教育的重要性吗?

不是。

很多人自己吃了社会的苦后更加明白知识的重要性。

只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赚钱不得不外出,而放在家的孩子多的是散养状态,没人管的他们和那些城里的孩子,其实一开始就拉开了差距.......

还有的人,还会陷入在回不去故乡和扎根不了的大都市的痛苦中,心无所停靠。

当然,也有人凭借自己努力获得了不错的生活,但我们要知道被留守,对孩子们的心理也会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

我们身边就有一些小时候是留守儿童的朋友,他们长大以后偏内向,不太喜欢和陌生人接触。

所以,最可怕的还是“留守儿童在悲惨中习以为常,在苦难中逆来顺受。

”这些将在无形中影响他们的一生。

所以,对于那些想要孩子的人,要考虑好一切,因为要把孩子带入这个世界,就要尽量给予他关怀、爱和尽量好的教育。

我们期待农村教育会更好,也为那些投身农村教育的工作者献以崇高的敬意,因为只有教育好了,我们的孩子们才能够拥有更幸福的人生。

最后,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看到这部影片,尤其是那些有留守经历的人。

事实上,无论我们的处境如何,我们都不必为生活唉声叹气,而要去像易老师一样带着理想主义的热情,去积极面对艰难的生活,努力过好这一生。

情绪稳定的东dong

 2 ) 遥望南方的童年,未来难期!

这是一部极具人文关怀的电影,电影讲述了江西农村一个有着教育情怀的老师办了一个家庭式幼儿园的故事,折射出现实农村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和城乡二元经济问题。

这些问题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中往往被忽视,但却是国家未来发展中的隐藏炸弹,非常令人担忧!

首先,我们来讲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根据我在网上找到的资料,2018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有697万,2016年这个数据是902万,而2013年这个数据是6103万,接近英国总人口,每五个儿童里就有一个是留守儿童。

而我在民政局上查最新的留守儿童数据时发现,得到的官方回复是“现行民政统治制度国统制【2021】22号中无留守儿童统计指标,此指标未进行统计”。

所以我们就目前有且仅知的数据推测,目前留守儿童数量依旧非常大,而且基础的教育资源并没有发生显著的提升,除了网上有看到明星捐了“希望小学”外,关于留守儿童就鲜有报道了。

留守儿童获得关注的高峰期应该还停留在张艺谋1999年导演《一个都不能少》的时候吧,20多年过去了,新时代的留守儿童的生存环境有变得更好吗?

2018年,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了留守儿童的生活,那是我参与的一个官方合作项目——给武汉很偏远的一个郊区的孩子们上科学课。

那一次的经历我真的这辈子都不会忘记!

我深刻地感受到这些孩子对知识的渴望,而且因为我那段时间是连轴转,一直在各个不同的地方上课。

和城市里的孩子比起来,这些孩子非常纯朴,纪律性特别好而且会很主动地帮我收拾实验材料,说实话我真的特别感动,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他们有着超乎同龄孩子的成熟,而且有着不逊色的学习能力,但仅仅是因为他们身处的环境,导致他们无法接受更好的教育资源,而无奈地只能早早出去打工赚钱。

他们本该是一群可以有更好生活的孩子啊!

他们这么懂事只是因为从小父母不在身边,所以太缺乏关注缺乏爱了,他们只是希望能通过好的表现,让老师多注意他们一点,想到这真的太心疼了!

但你说那些离开孩子出去打工的父母有错吗?

其实他们大多也是被逼无奈,为什么呢?

这就要提到第二个问题——城乡二元经济发展问题。

我国还处在发展中阶段,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收入差距十分显著,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而这也是被国家所鼓励的,可以理解成大家都要为国家GDP做贡献!

但这种经济发展体制遗留下来的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外出务工的父母是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照顾自己孩子的,所以只能把他们留在老家给爷爷奶奶辈的亲戚带,然后自己承担起一大家子的经济负担,这样的分工从经济上来讲固然是最优的,但从长远来看却是以牺牲下一代为代价的!

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对儿童心理成长的影响有多大,这个应该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对吧!

父母位置常年缺失,爷爷奶奶辈的溺爱或者缺乏不断更新的教育理念,都会对孩子成长起非常大的负面作用,再加上教育资源匮乏,这些留守儿童的未来可想而知!

那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可能要等到经济结构调整的那一天吧!

遥望南方的童年,未来难期!

 3 ) 内容是现实的真实写照

看了这部《遥望南方的童年》令我感到意外的是这部电影竟然是用家乡方言拍摄听着亲切的乡音看着熟悉的乡村景色和电影里那些近乎真实却让人有些心酸的故事不能不让人感慨和唏嘘打工,留守儿童,落后的乡村教育,无序的乡村治理电影里的这些内容是现实的真实写照也许粗糙,但质上胜过《一个都不能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解决了人吃饭的问题达到了让少数人富裕起来的目的但是距离共同富裕却遥不可及城乡二元分割,悬殊的贫富差距,公共服务的缺失,民众的道德失衡累积的问题却越来越多积重难返无论上层提出多么动人的口号无论宣传媒介如何一遍又一遍的蛊惑民众需要正视的是我们这个社会危机重重底层民众生活的困苦,前途的渺茫,保障的缺失使得人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在紧绷的弦上常常游走于乡村和城市之间亲眼目睹了存在于城乡之间的巨大鸿沟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群精英阶层的麻木自私和民众的卑微无奈让人叹息不知道我们这个社会最终会走向何方如果《遥望南方的童年》里那些故事和场景继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在现实中上演那么所谓的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都不过是掩人耳目的遮羞布

 4 ) 如今遥望南方童年的孩子也长大了

小时候,妈妈嫌弃爸爸在家务农窝囊,挣不到钱,吵着让他去外面打工,爸爸就去了。

后来我读完了小学,妈妈说我长大了,把我送到了寄宿学校,妈妈也出去打工了。

每周放学回家是邻居大伯来接我,把我送到奶奶家。

奶奶说,乖晚上睡觉别哭,有爷爷奶奶在。

我从来没有为了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而哭过,唯一哭过的一次是他们在外地闹离婚时,分别给我打电话,让我在家别怕时,我躺在关了灯的房间,望着漆黑的天花板,回忆着模糊的童年有他们陪伴的日子,哭着睡着了。

后来我成了背井离乡的人,换成了他们在家,我也会打电话回家,说我快放假了,让他们在家好好的,别怕。

 5 ) 自存

林筠 13:54:25养小孩就是为了“挣大钱”林筠 13:58:01感觉好真实 没有那种恶意的扭曲或者夸张 但就是觉得好真实林筠 13:58:15这开头才5分钟林筠 14:00:33翻了一下豆瓣短评 太多人和我一样 感受都是 “真实”林筠 14:18:53易老师真的林筠 14:19:32 是那种会给大家希望的林筠 14:19:35光亮林筠 14:19:45虽然很多村民可能不这么觉得(因为他们根本不重视教育)林筠 14:50:02易老师真的 三观很正 想问题切中核心林筠 18:31:59呜呜这个大哥 勤勤恳恳老实人林筠 18:36:19其实还是有一些淳朴的村民 也晓得叫孩子读书林筠 18:41:28这个小姑娘也是才16岁啊……刚读完初中……林筠 18:41:42但其实很能干了()林筠 18:44:22好的电影的感觉就是,每一个人的苦涩和困境都[被看见]了林筠 18:46:25这种感觉太真实了林筠 18:47:55易老师其实也是 大男子主义 着急起来就是那种封建家长的感觉林筠 18:48:12但是没办法,时代造就,你说要在那个时代那个村里出来一个非常尊重女性的男的也不可能林筠 18:50:44啊啊小姑凉!

决心去读师范了!

林筠 18:51:58但是那种朴实的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真的还是很打动我林筠 18:53:39和小朋友出去玩这里 仅仅是一个慢镜头 我就流泪了林筠 18:54:08就感觉这可能已经是 这个环境下,易老师能给孩子们的最好教育了林筠 19:04:48给人感觉就是 平凡世界里的万千无奈林筠 19:05:33而且女性是最受压迫的()林筠 19:08:14又是“安静的讲好一个故事”型的林筠 19:13:19呜呜呜呜我永远会被善良打动林筠 19:13:39这样的老师 怎么不算神和英雄呢?

林筠 19:15:28原来遥望南方的童年 是指的留守儿童呜呜呜林筠 19:18:07笑死了,家里本来一个孩子,现在变成4个了林筠 19:18:57《剧中人物全部由当地非职业演员出演》我勒个豆?

可是他们演技真的很自然!

难怪这么真实

 6 ) 见证者以及被见证者

下午去和我四爷坐了会,这是他独自生活的近十个年头,他一边做饭,一边和我感叹道,有时候他一个人做好饭,突然就不想吃了,他三个儿子家里18口人,没想到到老他一个人在生活。

我爷爷二十岁不到,亲手建设了我们村的小学,一生都奉献给了这个小学,17年他过世了,同年这个小学被拆除了。

我爷爷一生英雄,到老,也不过是一个人在活。

我的外婆,生育了七个子女,晚年她一个人生活在村里,并且喂养了全村因为主人去打工,屋门深锁而无人照料的狗。

她身体一直硬朗,某一年寒衣节,我大舅回去探望她,她给她的大儿子做了饭,吃完饭,我大舅去厨房放碗,就这会功夫,等我大舅回来,我外婆坐在台阶上过世了,安详地就像睡着了一样。

我的邻居,七十多岁的老人,带着子宫脱落后的腐臭,挨过了三年才过世。

我所成长的村子,以前是十里八乡著名的大庄,现如今十室九空,只有几个无人看管的老人在苟活,是的,就如同我四爷我爷爷我外婆这样在苟活。。。

悲哀啊,真的悲哀。

可你能说这是他们子女不孝顺吗?

电影中坨坨双目失明的婆婆出现时,我彻底泪奔了,老无所依,少无所养,这不是个例啊,这是大把大把的现实,谁不信你来我村看看。

我的大奶奶双目失明后,每天在墙壁上刻着横条算日子,算她儿子什么时候会回来,这样一熬就是七八年,直到最后不到五十斤了。

今天请允许我说一句脏话,去你马币的城镇化,农村最后一滴血都被榨干了。

即便这样了,他们还在感叹,真好啊,现在的社会真好,我四爷说他一年有一千三的养老金,他都花不完。

是的,一年1300,他都花不完,社会可真好。

还有太多话,我说不下去了。。。。。

这电影真好。

但不包括最后那行恶心人的黑色字幕。

 7 ) 居住在深圳的宜春人

在此写一些感悟。

在微博看到的这部电影介绍,觉得里面的方言特别熟悉,到豆瓣一看,果然来自我的故乡——宜春。

深圳和宜春这两个词于我而言很特别,我是一个不会讲宜春话的宜春人。

93年,我爸孤身一人南下来到了深圳打工,而我妈带着我和姐姐在宜春生活,他们的想法很简单,赚够钱就回来,在宜春市里买一套房子。

那年我只有两岁,而我姐姐只有三岁,我妈带着我们两姐妹住在价格50元一个月的小单间里,除了照顾我们,她还要工作赚钱,冬天一双手冻烂了开春才能好。

而我爸在工厂里拼了命的赚钱,只要有加班他一定去,他说那段时间天天上夜班,基本上没见过什么太阳,深圳有多好他根本不知道,他只知道家里的妻儿老小还在等着他的工资养活。

那时他在深圳一家港资企业工作,工资确实很高,加上加班费,一个月工资比宜春当地公务员工资还高了一倍。

他也很勤劳,自学了电工,考了电工证,成了技术工,虽然还是累但是工资对得起付出的汗水。

我爸说他一个月只留下两百的生活费,其余的钱都寄给了我妈。

我有很多小时候的照片,照片里只有深圳的冬季,因为只有过年我们一家人才能相聚。

每每过完年要从深圳回宜春,我爸会给我们准备很多零食带上车,送上车他就在火车外站着,车开了就跟着车外边走边哭,他在火车外哭,妈妈、姐姐和我就在火车里哭。

每当说起这些,我爸还是特别感慨。

宜春和深圳有多远?

那个时候在我心里,这两个地方很远很远,恐怕是我认知里最遥远的距离了,他们之间隔了一整个春夏秋冬。

这中间经历了很多辛酸的往事,我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我姐得了脑膜炎我妈哭着把她背到医院抢救,我妈是个很坚强的女人。

没几年他们买了宜春市一套地段不错的房子,两房两厅。

可是我爸并没有像他说的那样买了房子就回来,他想赚更多的钱给我和姐姐更好的生活。

香港回归那年,我和姐姐随着母亲来到了深圳,最终我们一家人在经历了4年的离别后总算是聚到了一起。

后来我们买了房子车子,再也不用经历痛苦的思念和分离。

自有记忆以来,“宜春”这个词对我来说既陌生又熟悉,因为这是我的故乡可我却没有太深的记忆,春运的时候一票难求,所以这么多年我们几乎没有回去过,我和姐姐也不会说宜春话。

后来因为户籍原因,我无法在深圳参加高考,而江西省的教材和广东又不同,所以在08年我从深圳回到了宜春念高中。

也就是那个时候,我对宜春才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是个很小的城市,山清水秀,没有深圳的繁华,很宁静,大家也很纯朴。

班上部分同学是从宜春周边的农村来的,他们之中留守儿童的比例很高。

而他们的父母有许多跟我父母一样都在“遥远的”深圳,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参差不齐,许多孩子中途被学校劝退,打架谈恋爱,逃课盗窃,我想错的不仅仅是他们。

如今我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因为职业原因,看完电影我更加忧虑的是这群孩子们的未来。

电影里的孩子们长大之后会怎么样?

他们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吗?

他们的悲剧会不会在他们的下一代身上上演呢?

一线城市的教育和偏僻农村的教育资源天壤之别,可教育又偏偏是他们大多数人唯一的出路,这些被遗忘的孩子们究竟会怎么样?

而最悲剧的是这些情况不仅仅是出现在宜春,它出现在中国农村的每个角落。

去年搬家,搬家工人迟到,最后是朋友厂里几个工人过来帮忙,东西不多一个上午就搬完了,他们很高兴因为老板下午给他们放假,中午的时候请他们吃饭,其中一个中年工人问我:这里离海远不远?

他想去看看,来深圳两年多了从来没有见过大海。

这句话我印象深刻,因为深圳是个海滨城市,平时晚上我们一般会在海边散步,可是真的有人来了深圳这么久从未看过大海。

在他身上我看见了九几年我父亲在工厂里暗无天日加班的样子,那时候他皮肤很白,因为吃住都在厂里,一两个月都晒不到一次太阳,深圳对他而言就是一个厂房那么大。

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赚钱!

我爸当年的离开不是不爱我和姐姐,是因为太爱了,也正是如此,在看电影时我才难过,因为伤心的不仅仅只是孩子,孩子的童年缺失了父母的关爱,而父母也错过了孩子本该最快乐的那几年。

为人父母,都疼爱自己的孩子,没有人愿意背井离乡孤身一人在外漂流。

有个很无奈的词,它叫生活。

深圳,这个我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地方,它的辉煌是由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共同建设出来的,光芒背后是多少家庭的离别和无奈。

这是遥远的南方,从宜春开车到这里大概需要6到8小时,可对于孩子来说,它是思念无法抵达的地方,是孩子们一个童年的距离。

 8 ) 留守儿童观后感

我曾经也是留守儿童,但我挺幸运,我爸妈生我、养我、育我、教我,虽然偶尔也会觉得委屈,但是我能理解父母是用一种无奈的方式爱着自己。

我如今三十了,是一名大学老师,马上我要当爸爸了,夫妻收入养活一家人没问题,可是父母都五十了,他们还在广东打工,他们觉得还能为这个家做点什么,不想休息,不听我让他们回家的意见,我到如今每年也只能在过年才见到他们。

留守儿童很可怜,出门在外的父母也很辛苦,他们一直负重前行,只希望以后能多时间多精力陪自己的宝宝。

有点语无伦次,最后还要啰嗦一下,人生中第一次下班吃岳母做的饭的时候时候,直接情绪崩溃了,原来有妈妈在家等着自己是那种感觉。

 9 ) 引领你的人

知识改变命运!

我是农村出身,电影里的一切都很真实,开篇打牌的男子代表大部分农村人的真实精神状态,凭自己没有多少的认知,就一副自以为是的样子真的可笑又可怜!

现在回想自己当初为什么能够好好学习呢?

从小父母就告诉我要好好学习,我在老师和父母的威严下,凭着还不太笨的脑子在小学时的成绩还算可以。

但是从来没想过将来自己干什么,也从没见过外面的世界,小学阶段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县城。

也没有任何课外书可读,精神世界,物质生活都挺匮乏的。

读初中的时候,没有了小学老师的管教,成绩直线下降,甚至不及格!

父母很失望,但是自己还是没有什么想法,觉得大家都这样啊,也没什么不好呀。

直到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老师,他当了我们的班主任,他说了我当时从来没有听过的所谓的大道理,他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同学们要努力学习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只是这一句简单的话,让我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想走出去的想法。

我考上了大学,做着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了一个普通幸福的三口之家。

我想我是幸运的!

看着电影里的孩子,就想到了我自己,希望你们都能遇到引领你们的人!

 10 ) 9.2分,国产片的「痛」被它戳破

五一节刚刚过去,今年小长假消费火爆超预期。

光是旅游收入一项就突破了千亿元大关。

今天,我们应景地从一张地图谈起。

地图上的起点是江西省的宜春市,终点是广东省深圳市。

从宜春到深圳,需要一路南下八百公里。

这条路线当然不是什么旅游路线。

这八百公里,流动着人口,流浪着务工人员,放逐着留守儿童。

条姐今天聊的片子就关于这两座城市。

但它并不是一个双城记故事。

事实上,电影讲的是一座“空城”——宜春。

《遥望南方的童年》拍摄于2007年,讲述了乡村教师易明堂兴办幼儿园的故事。

影片只花了19天就拍摄完成,但这并不妨碍它的有口皆碑。

评分呈现陡峭的倒三角,九成的人打了四五颗星。

《童年》改编自真人真事。

更为难得的是,影片全部启用宜春本地的非职业演员。

最小的才3岁,最大的70多岁。

这样的拍制方式,使得影片获得了一种纪录片式的真实感。

影片开始,易老师看到村里太多幼小的留守儿童而萌生了办家庭幼儿园的想法。

通过大哥和朋友的帮忙,第一天招收到了15名3-5岁的孩子。

他们尽心操持着这些孩子的伙食和教育,可是受到了重重阻碍。

比如,持有读书无用论的村民报以不理解。

在他们看来,回乡教书的易老师挣的钱还不如在深圳打工。

在深圳打工一个月能挣三四千,易老师在家乡教书只有一千块。

由于经费、环境、人手等原因,幼儿园开办了三个月就宣告停办了。

当易老师把孩子们一个个亲自送回家,告知家长幼儿园停办并催缴和退还入园费用时,面对贫困的乡民,朴实的他还是人情之上,张口不再提钱的事。

易老师还将寻不到监护人的砣砣和秀秀又带回了家,自己抚养起来。

这还不算,夜里,多年以前的学生为了去寻找逃跑的媳妇,又抱着襁褓中的婴儿来到易老师的家里。

他想去远方寻找媳妇,再次把她带回来,没办法只能想到把襁褓中的孩子托付给老师和师母。

然而因幼儿园让自己已捉襟见肘的易老师和妻子,在收养了两个孩子后,又不忍心地接下了婴儿。

老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停办六个月后,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幼儿园又重新开园了,并且入园人数增加到了27人。

易老师的故事朴实真挚,却不妨碍它的力量。

在这样一部纪实影片,最重要的一定是人与空间。

影片空间只有宜春朴素而些许简陋的乡镇。

而那个大多数年轻人去了的深圳,只是一个八百公里外的远方。

宜春人和生活之地的关系则是要么留下,要么归来,要么离开。

他们中留下的,是4岁的砣砣。

砣砣外出打工的父母将他托付给了熟人,200块一个月的生活费是砣砣和父母之间唯一的纽带。

幼儿园的成立,使得砣砣摆脱了到处被人嫌弃的“拖油瓶”身份。

砣砣成为幼儿园第一名全托生。

启明星幼儿园庇护着砣砣,让幼小的他得以完成对家的想象。

可是幼儿园取代得了家吗?

幼儿园停办之际,易老师送全体孩子回家。

易老师看到了砣砣真正的家。

那是一个稍显破败的空房子。

房子很大。

不是因为建筑面积有多大,而是里面只住了一个老人。

砣砣家中只有一位70岁的老奶奶,她眼盲了十几年。

易老师看着不忍,又将砣砣带回了家。

他们中回来的,是秀秀的母亲。

秀秀3岁时父亲欠了一屁股债,秀秀妈只得只身前往深圳打工赚钱。

一晃两年过去了,归来的母亲面对可爱的秀秀时惊愕地发现:女儿不认得自己了。

这还不算,男人在这两年里有了新的女人,并提出了离婚。

秀秀判给了爸爸。

而爸爸赢得了秀秀之后,没几天也南下深圳,秀秀彻底无父无母了。

落得形单影只的秀秀妈只得又前往深圳。

易老师偷偷将秀秀领出来,让母子见了最后一面。

易老师看着这对被世事拆散的亲骨肉,淡淡地对秀秀说:秀秀,要记住那是你妈妈。

5岁的秀秀记得住吗?

我们不得而知。

若干年后,母亲对秀秀而言可能只是一个空洞的名词。

他们中离开的是初中毕业生李响。

李响是十几年前典型的青少年,她迷恋《超级女声》,渴望着大都市。

在企图去深圳打工被父亲拦下后,喜欢唱跳的李响被安排到了幼儿园工作。

她目睹了乡镇上留守儿童的可爱、孤独和顽劣。

稚气未脱的她深受易老师的教化,决定考取师范系统地学习音乐。

我们可以预见,李响将会“走出大山”。

中国大规模的外来务工人员潮流起于1992年。

时至今日,三十年了,一代人已经长大。

农民工和留守儿童的群像出现在电影里的,他们分别代表着离开的和留下的。

留下,当然是一种被迫。

离开又何尝不是呢?

一代农民工在至少两座城市之间流浪、摇摆。

他们的无根状态是中国三十年来的社会学表征。

无根的是在外漂泊的农民工,同样也是留守在家的儿童。

电影中的幼儿园的重要之处,就在于在留守儿童成长的关键期让他们走出空巢,让缺席的家再次在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农民工作为一个社会话题好像在降温。

似乎我们只有在每年一次的春运去集体关注他们。

春运返乡潮里我们看到的可能是一串数字。

“今年春运客运量再次突破xxxx,创造了新纪录”。

但是他们不只是每个数字当中小小的一个分子,他们每一个鲜活的脸上挂着的都是殷切:家。

现如今,“民工潮”似乎过去,“民工荒”又接踵而至。

但无论选择离开或者归来,我们该守候的依旧是家园。

最后贴一段导演在博客写的话:我希望观众在这部影片中感受到真实的力量的同时,从而也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以及农村的幼儿教育现状引发思考,投入关注。

《遥望南方的童年》短评

【3】 遥望是观众的视角好有悲悯气质的电影

3分钟前
  • 头发
  • 还行

拍的镜头不够抖

7分钟前
  • 飞碟熊二
  • 还行

从纯电影的角度,艺术性一般,但群众演员都很棒,一两个镜头神来之笔。从社会现实来讲,我估计过十年我会去NGO之类的地方做事情;另外农村妇女不彪悍是不行的,主角的嫂子,那小矮个儿,端着饭倚门框上,阴沉着脸,又能打架又能骂人,哈哈

12分钟前
  • VivianC
  • 还行

其实更想看孩子的原生态家庭和父母的打工状况,影片几乎都没有,更多的是摆拍和虚头八脑的东西,没有真实的感情,唯一真实的就是那个年代的自然环境了。

13分钟前
  • 804444131
  • 较差

烂肯定不烂,但是要说好也说不出好在哪,很多东西可以再往下挖,但是全篇拍得不痛不痒,既不感动,也没反应出落后小山村所存在的问题。教育资源的稀缺、村民观念的落后,对孩子上学问题的不重视、对开办学堂的不理解、父母外出打工造成的家庭缺失……很多问题都没有得到一个好的呈现,看似写实,实则流于表面,戳不中一个痛点。

15分钟前
  • 多渴望和你见一
  • 还行

这电影分数虚高,不明白为什么。就因为中国贫困把人打动了吗?

20分钟前
  • 没有脚的鸟
  • 较差

三星半,真实之余有点为地方政府宣传的意味

23分钟前
  • [已注销]
  • 还行

儿童是未来的希望,请不要把希望掐灭在摇篮。真的非常不能理解那些把孩子生出来又不好好陪伴的父母,再多的苦衷都是借口!给不了孩子温暖就请放过他们。

28分钟前
  • 丹心
  • 推荐

“说实话,我对这片土地没有丝毫留恋。”农民,中国自古最庞大的群体却是一种被逼无奈的存在。——摘自豆瓣《乡村里的中国》热门短评

32分钟前
  • P猪大侠
  • 力荐

易老师不善言辞,师母喜欢骂人。他们不是一开始就想做好事,但逐渐放不开这个责任。易老师在几次和乡里人接洽中,不多解释一句,也不多安慰一句,但却做到了最大程度的帮忙!相比他而言,会觉得自己的生命很渺小而无所作为。

34分钟前
  • nicebei
  • 推荐

挺好的片子,但是没有9.4这么夸张吧?故事倒是不错,但是导演水平还是有点欠缺吧。打个分6.9吧。

37分钟前
  • 三水红
  • 较差

留守儿童,十几年后很大概率成了(二加一)和青年,这两年又大概率被闲在家。童年被拍成电影被人可怜。让孩子们跟着打工的父母就近上学不行吗?不行,因为你是农民。

40分钟前
  • cnniuge
  • 推荐

《遥望南方的童年》是一部完全选用非职业演员出境的作品,但它所呈现的一切却是如此的真实。电影对农村教育的聚焦,将留守儿童这一沉重而现实的社会问题摆在了观众面前,粗粝的镜头下,电影诚然有着不少缺点,但从无私奉献的老师,到淳朴稚气的孩子,他们真挚的情感,在今天看来仍旧感人至深。

42分钟前
  • 梦里诗书
  • 推荐

南方,就是爸爸妈妈在的地方,过年了,他们就会回来的,坨坨笑了。粗砺真实,我也有曾经遥望南方的小时候。最喜欢李响,不论是参加超女当歌星还是后来的转变,她始终拥有理想并奋力去追逐。

43分钟前
  • 阿狸呀
  • 力荐

是父母出去打工也缴不起小孩学费?还是原本就打算放养到可以打工的年纪?除了男主一家其他人都不觉得有幼儿教育的需求,为什么?也没交代。

45分钟前
  • funny_vee
  • 还行

因为是宜春的故事,口音非常熟悉,留守儿童真是农村普遍现象

50分钟前
  • 迷影π
  • 还行

记录高速发展社会的变迁,留守儿童已是过去时,现在连农村都快消失了

54分钟前
  • 倪永孝
  • 推荐

没有什么特别的,普通的剧情,镜头,但是就是真实,真实就够打动人的剧情。 易老师是老师,教小学生,但是在家里开办幼儿园,让同学托关系办证,招生,一个人60第一天就来了15个,但是只收了五百多,本来学费就是用来开支,没赚钱,这下更不够了,还让大哥弄了个拖板车去接送小孩,但是大哥家很多农活,都忙不过来,嫂子气的一直骂,大哥也因为农活和别人打架,易老师只好让他好好做农务,自己到处求人来拖板车。有一个十几岁的女孩不读书要去打工,接着参加超级女声,爸爸把他的身份证没收,拜托给老师在老师家打工,经过各种劝说,女孩才帮忙照顾小孩,教导唱歌。老师的老婆也各种埋怨不够钱。留守儿童也被托付到老师家,甚至是全托。女孩误会留守儿童骂了他一顿,两三岁的小孩演的挺不错的,难过的偷溜了,所有人都以为小孩溺亡,还好找到了。

57分钟前
  • 呵💩🐥
  • 还行

拍摄手法和故事讲述实在是粗糙。

58分钟前
  • 霓虹美照大赏家
  • 较差

片子很动人,不加修饰也没什么技巧,但也不需要。不过最让我感慨的不是片子本身,而是我查了一下导演的作品履历,发现他除了这一部和另一部获奖电影之外,参与过的作品要么默默无闻,要么就是烂片。这说明什么?说明导演超水平发挥了吗?显然不是。我很佩服他,在这样的创作环境下依然能坚持拍出自己真正想拍的东西,他和片中的易老师一样平凡而伟大。

59分钟前
  • 猎隼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