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的真实事件之前在三水叔的公众号看过,真是毛骨悚然。
电影前半部分把这个人渣刻画得还是很贴合案件罪犯的,玩弄人心,把所有人骗得团团转,还能像毒品一样让人无法离开。
(仅从受害者对他膜拜的结果来看哈,可能是因为电影比较夸张,因为现实中有这样油腻的人我大概是会远离的)莫名出来一个连环杀手,分担了一部分的恶,到了结尾的村田甚至只像是一个懦弱的骗术高超的伪君子了。
私以为真正大恶的人不会问“你有没有爱过我”,也不会在对方说只有一点点的时候露出一点点黯然的神色,更不会用“我也只有一点点”来挽尊。
妙子,我以为她会逃掉的,但是却被阿信杀掉(是真的被杀掉了吧?
其实现在我还有点不能接受)。
她是相对正常的一个人,想要逃离的人对我来说都还算比较正常,毕竟在温水里待久了,的确会越来越难以自拔,阿杰也看出了问题,但是为了圆电影梦一直在忍耐,最终在忍耐中灭亡。
美津子的爆发似乎是全片的精彩之处。
原来之前的单纯乖巧都是假装的,她早已看穿且主动走进村田的圈套,她享受着自毁,也很开心看到她嫉妒的人(妙子)、她讨厌的人(把她装进套娃里的父母、她肤浅却自由的妹妹)一步步走向灭亡。
但大概是因为人性复杂?
心理有问题的人有自我毁灭的倾向,喜欢自虐(又如妙子也是,很长一段时间其实她也是痛苦的但是又离不开),但当痛苦到一定程度又会逃开,所以她不堪忍受电击想逃跑以及自杀?
可能看这种比较迷幻风格的电影太少了,很多情节我也不知道哪个是真的哪个是想象,比如刚才说的妙子被杀,还有美津子说她16岁就不再是处女(也可能只是我自己不愿意相信)。
写到这里,我在想不知道导演是希望观众能看懂还是会为自己的电影迷惑了观众而开心呢(笑)阿信,有点不想说他但是不太明白为什么他会被穿着水手服的罗密欧吸引,以及他一直以来是无差别杀人还是有一些特定对象(除了受害者是女性这一点)?
结尾告诉我们两个恶人都没有好下场,但是却是以一种灵异的方式,说实话这点有点失望。
比起鬼魂,我更想看到是人类抓到了他们,至少真实一些,但也不能保证真的被人类抓到了我会开心,有时候人类更不可信呢。
当Netflix出品与“园子温监督”两者集合在一起时,我们便不禁会对“疯狂”一词产生无限的遐想。
作为日本中生代影人中的“鬼才”导演,园子温早已用《爱的曝光》《庸才》《冰冷热带鱼》《地狱为何恶劣》《反情色》等佳作向世人展现了他的才华与勇气。
《冰冷热带鱼》
《爱的曝光》
《反情色》这次与Netflix合作,他再次交出了一部极端风格化的大尺度电影《在无爱之森呐喊》,而口碑上也同样逃不过两极分化。
但在我看来,园子温的这部新作依然坚持着日本新浪潮时期的讲述方式,以及对异色映像世界的大胆遐想。
1.重构为“虚无”影片《在无爱之森呐喊》有一个非常巧妙的叙事结构,它既不是选取最为常见的以“事件”为中心展开,也不是单纯地以“角色”为中心展开,而是选择以“多重人物关系”为中心展开。
纵观影片中的叙事折叠与转换,往往与人物关系的产生或破裂相辅相成。
电影一开始,经由电视转播的连续杀人事件,就引出了人物两条人物线:1:连环枪击杀人魔;2.村田。
同时,影片利用一场极巧合的偶遇,交代初来东京的阿信、怀揣导演梦想的阿杰和深见三个人物,迅速建立起第一组三人关系。
完成文本上的人物关系初步构建后,园子温又直接赋予这组三人关系一个固定的空间:短片拍摄基地。
影片开场的这一小段无疑已透露出园子温在构建人物关系时的策略:交代新人物线的同时适时隐藏人物线,以达成不同人物线之间有序的交互,再赋予其固定空间以强化影像记忆。
以阿信、阿来、深见这组三人关系为基础,通过在短片拍摄基地一场关于“破处”的对谈,又引出本片中最重要的一组对照人物关系:美津子和妙子,以及始终不在场的映子。
美津子与妙子,这两人作为同时出现在回忆部分和现实部分的人物,起到了衔接回忆与现实两条时间线的作用。
因此,她们也有两个不同的归属空间:学校教室(回忆)、美津子家(现实)。
而“不在场”的映子游离于两条时间线,跟妙子、美津子分别发生“接触”,为她俩的关系增添了一个不稳定因素。
经历了大段集中的闪回、幻想以及现实层面的争执,妙子、美津子的关系在一个电话之后转而成为隐线,随之重新浮出水面的是开头的村田线。
从影片三段式的结构来看,以铺垫角色前史、动机为主的第一章就此结束,自此进入到第二章。
在第二章中,当“短片摄制组”拍摄村田的计划被知晓后,阿信、深见、阿杰的三人关系就开始被村田所转换,并且是以臆想者们和“主人公”达成一致为前提。
借此,园子温经由拍摄电影与“原型人物”的概念模糊化了观众的观影体验。
以村田为首的四人关系刚刚形成,村田又对美津子、妙子展开爱的虐待。
之后,美津子与妙子的二人关系在彼此的争执中也被村田容纳到团体之中。
村田在此被园子温赋予了超出真实的能力,一切常态的规则、逻辑都无法束缚住他。
甚至可以说村田拥有了“导演”权力(为了快速构建新关系推进叙事,村田在此某程度上是导演意志的化身),他自由地将角色关系进行重组,从而形成一个彼此交集的六人关系。
但随着成员不断死亡,这组六人关系也发生着不可思议的新变化。
影片中的六人关系无疑是畸形的,并且回到了园子温在《冰冷热带鱼》《爱的曝光》等作品中最为擅长的对畸形家庭关系的表现。
村田的“导演”权力在这一段六人关系中达到峰值,他完全调动起人物心中的兽欲与求生欲,并利用监禁与虐待,让美津子一家人彻底丧失维系其关系的脆弱根基。
当潜在矛盾被完全激化,多人关系最终以一种自相残杀的方式走向破裂。
然后影片便来到了终章,叙事也接近尾声;而园子温则选择用最大的手笔去踢这临门一脚。
离开美津子家之后,束缚人物关系的固定空间消失了,至此,所有出现过的人物关系以及叙事隐线都重新回到台面上,而美津子就是在终章串联起所有线索的关键人物。
她在最后不单单只是一个角色,更成为了具有观察体验的倾诉者。
在她歇斯底里的独白中,混杂了不少接近观影体验的记忆,所有的人物关系与隐藏的真相,都以最清晰的形态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全片所有的叙事元素,都在这结尾的高潮中被完全调动起来。
当观众目睹阿信开枪,意识到“连续枪击杀人狂”的隐线其实始终就紧贴在主线身边的时候,园子温便已经达成了对叙事的重构。
而在空间层面,园子温将叙事的落点放在了一个最为开放的空间之中:森林。
森林的空旷神秘,正如同影片中叙事的被隐瞒部分。
回到森林,亦是回到了叙事的原点,同时这也正是对片名最大的呼应。
无爱之人们兜兜转转,最终却还是宿命般地回到无爱之森,就如同被推倒重来的叙事一样,终是经历一场虚无大梦。
2.摇旗呐喊的新浪潮园子温不止一次在本片中提及其他导演,科恩兄弟、寺山修司,还有那句令很多影迷不禁捧腹的台词:“我可是能和黑泽明、大岛渚相媲美的电影导演。
”
园子温一如既往保持中二的同时,也表明了他对日本电影黄金时代的尊重与怀念。
事实上他在创作上也依然坚持着近似于日本新浪潮的视角与表达方式,用疯狂的表现手法,聚焦于“边缘”的普通人。
无论是阿杰、深见,还是美津子、妙子、映子,不过都只是日本社会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边缘化的人群罢了。
阿杰、深见梦想靠着一台DV和简陋的摄影基地,拍出一部“极具风格”的短片,并依靠在短片电影节上获奖,从而开启导演之路。
而美津子、妙子、映子,则只渴求纯真的、超越性别的爱。
这群人的梦想听起来虽然天真而又简单,但却依然触碰到了日本社会长久以来的“规则”。
阿杰、深见渴望的“新人导演一炮而红”,在日本这个以阶级分明、长幼有序为宗旨的生产体系下近乎于天方夜谭。
而美津子、妙子、映子的禁忌之爱,在主流评判体系下显然会被称作”伤天害理”。
影片中,观众看到了人物们的渴求,看到了他们为之做出的努力。
最后也依然避免不了看到他们狼狈的模样。
当所有人物在现实中受挫时,就需要创作者站出来给予一个“发展”路径,园子温选择的显然是一个“疯狂”的虚幻梦境。
村田和阿信无疑是园子温的左右臂膀,村田负责将人物引入梦境并支配他们,阿信则负责彻底消灭这些人物的现实希望。
村田刺激人的兽性,园子温大胆地赋予他完全超乎常理的魅力与说服力,让其他人物沉沦于他身上展现出来的最原始的那种满足感(性欲与贪欲),再在其中慢慢地沦陷,最终彻底沉溺于兽性的梦境之中。
而阿信则负责玩弄人性,园子温直接赋予他变态杀人狂的游戏,这意味着他在心理博弈上相比其他人物要更有优势。
因此,每当疯狂梦境中的人物出现动摇时,阿信总是会用一种极其慷慨温柔的语气去“揣摩”他们回光返照的人性。
阿信不断地向这些人提问题,不断地让其对人性产生自我怀疑,由此继续呆在梦境之中。
园子温借阿信、村田之手,在影片中建立一所监狱,关押、折磨着所有拥有卑微理想的普通人。
与此同时,在影像上他又大胆地营造”疯狂“感,那穿插于”监禁”之间的多次回忆,显然是影片中最为光彩夺目的场景之一。
园子温用高光打在少女们洁白无瑕的肌肤上,再让摄像机把角色作为中心,并以一种舞台剧式的缓慢运动捕捉少女的每一个动作。
但美好的舞姿与《罗密欧与茱丽叶》的婉转,却永远发生在昏暗的天空和拥挤的学校之中,强烈的对比下,回忆俨然也充满着疯狂的“异色”。
而影片中最为挑战观众底线的几段杀人分尸戏中,园子温也都统一采取了最为冷静的呈现方式:固定镜头在场景细节与人物动作之间来回硬切。
对于这类视觉冲击力极强的桥段,园子温也丝毫不进行修饰与掩盖,以冰冷的摄像机向大银幕前的观众传递最为血腥的现实。
死在片场的光辉梦想,在摄像机下却显得有些滑稽可笑。
跟寺山修司不同的是,寺山在《抛掉书本山街去》中所展现的是一群人想要逃进虚幻的挣扎过程,他大胆地用那种挣扎的痛感直接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的不屑一顾。
而园子温则俨然把自己的电影创作放在了真实生活的反面,他化身为自己心中最讨厌的一类人,折磨着和自己有着相同纯真梦想的年轻人。
《抛掉书本上街去》村田、阿信有多么“愉悦“,园子温就有多么黯然神伤。
时代已经变了,如今再也不是那个拥有“抛掉书本上街去”的勇气的年代。
在如今这重重的钢铁森林中,”狂人园子温“也不得不以无奈的反讽诉说着对纯真的惋惜。
但园子温似乎做出了一些改变,美津子、映子、妙子的三人关系也映衬出园子温对于女性意识的一定关注。
这三人以一种无意识的状态,追求着身体自由与纯洁之爱,园子温甚至还给她们安排了一场“优雅”的自杀。
然而,无论影片对女性意识的行为多么美化,都无法改变日本社会现实中女性生存环境的恶劣,园子温显然也在影片中体现出这一点。
追寻爱与自由的美津子、妙子,到头来却成为精神或身体上的残疾人,在糟糕的生活环境中勉强生存。
影片最后,园子温“美化”的这些女性角色,依旧没有逃脱死亡的命运;并且在死亡之后,经由媒体的报道而成为社会生活中微不足道的“谈资”。
这依然是园子温折磨角色的反讽方式,越毛骨悚然的结局,越对应着冰冷残酷的社会现实,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对于观众们来说,看《在无爱之森呐喊》这部园子温电影,就像是做了一场两个多小时的疯狂大梦。
当美津子在森林中歇斯底里呐喊的那一刻,正是她生命中最为美丽的时刻。
而映子也终于在结尾脱离“回忆”的束缚步入现实,并说出了那句甜美而冰冷的“Go to the hell”。
至于那片虚无的森林,园子温也选择把它留给观众自行解读。
作者| 黄摸鱼;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嫉妒压抑的没有被说出口的爱意,会发酵成很可怕的东西。
因为得不到而放大自我幻想的部分,直到扭曲使其充满全部生活。
美津子就是这样的。
电影因罗密欧与朱丽叶舞台剧而起。
罗密欧与朱丽叶可以说是悲情爱情的范本。
渴望如此爱情的人在现实里遇到电影中同款结局,怕无法走出舞台剧给她带来的影响。
骗子村田带着信徒们以拍电影为幌子,过着荒诞恐怖的生活,打破了电影的次元壁,在现实世界里肢解自己的朋友与家人,血肉横飞,着实冲击感官。
就像直播生活是如何奔溃坍塌的,原本存在问题的家庭以及脆弱扭曲的人们,在荒诞至极的生活中爆发。
感情这东西太微妙太可怕有着巨大的能量,当这段化学反应开始的时候无法回头,爱与被爱者之间就像神明与信徒一样,超越现实理性并上升到灵魂层面的依赖与渴望。
当从死神手里侥幸逃脱的美津子以为占有了罗密欧,然后扭曲周围所有与她有关的生活时。
爱与死亡做配方的毒药,注定会杀死每一个与她亲密接触的人。
与园子温的森林都是爱的森林,都被艺术赋予魔法和奇幻的能量,进入的人感官被放大,自我意识无比强烈,被周围事物强力的磁场所影响。
想来着实可怕,原来这就是爱的力量。
每个人陷入爱的森林,当因为爱而注视自己的内心,并走进自己内心深处的时候,还能原模原样的回来么?
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扭曲,当背叛别离嫉妒等黑暗物质靠近你的时候,你会被这森林吞噬内心么?
你还能走出去么?
园子温真是鬼才之前只看过《庸才》,这是看的第二部熟悉又更甚的血腥疯狂,文艺又赤裸的台词。
人物关系构建复杂却不杂乱,主线隐线交替呈现。
近似日本新浪潮的表现手法,让人欲罢不能。
而且我感觉他色彩的作用,明明是很艺术的颜色,但是却受剧情影响看着很不舒服,有像肺被抓住一样的感觉电影中的女性,都能让人又恨又怜悯。
成全女儿杀死自己的母亲,强撑着站起来的亚美,活在畸形家庭关系中的美津子,时而麻木时而挣扎的妙子,还有于花样年华逝去的映子。
她们是纯真的,也是恶毒的,是脆弱的,也是残忍的……虚妄又触手可及,梦幻又一碰就碎的青春,渴望爱得淋漓尽致的少女,社会低层的逐梦青年,表面顺从的杀人狂,野蛮卑鄙的欺诈者,专制暴力的父母……村田作为主要人物,用迷之魅力驯服了每一个人,对他们进行精神控制,让他们之间互相残杀,事后让他们自己分尸(分尸的镜头冷酷又冷静,完整地呈现画面,毫不遮掩,还好我吃完饭好一阵才看),自己手上却滴血未沾。
甚至最后面临被杀的处境,都只是夺过枪扔掉然后逃跑,彻头彻尾地卑怯。
剧情反转不在于凶手,毕竟开头信放东西的镜头就猜到了。
美津子的独白是真正出人意料的。
片中用的户川纯的歌太合适了,简直像为了电影作的歌一般,最喜欢“在笼罩着白色月光的树林里”一句,配上女孩子们在教室共舞的画面,残酷疯狂的青春舞曲就此开始……
电影很具“日本”特色,人性中的黑暗面、隐藏在心灵深处变态扭曲的欲望、日式家庭文化的讽刺等等元素无不在电影中都有所展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舞台剧线索贯穿电影始终。
电影按照回忆线与现实线相互交错展开。
回忆线主要讲述了美津子、妙子、映子于校园生活时期相互间微妙复杂的情感关系,三个人共同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舞台戏而筹备着,相互间的情感交错也随着美津子在教室里目睹妙子与映子间亲密暧昧的关系而产生的心理不平衡达到了顶峰,当后来映子遭遇车祸身亡,美津子也自此封闭了自己,终日呆在小房间里与幻想中的罗密欧(映子)相互陪伴。
随着美津子、妙子等一群亲密无间小伙伴因映子意外死亡消极服用安眠药走上楼顶那一刹那,青春时代的也以“跳楼事件”发生而画上句号。
时钟拨回到现在时间线,对罗密欧(映子)疯狂的想念与迷恋情感也随着美津子一点点成长不断的积累与放大,而随着妙子一行人闯入美津子的房门,逼迫她认清现实向前看,而后又遇到了“北九州杀人案”的原型村田,美津子生命的残酷旅程就此开启。
开启美津子生命残酷旅程的村田显然不是一般人,看完电影后,我觉得形容他为“传销”头子一点不为过。
满嘴的漂亮谎言、邪恶的控制人心手段等等特质让我瞠目结舌。
他先是与妙子姐姐相识,进一步借助他姐姐勾搭上了妙子,进一步讨到了妙子妈妈的欢心,这一波骚操作一开始让我觉得有点荒诞与奇葩,但是村田显然用类似手段积攒了身边不少迷恋、爱恋他的人,心甘情愿被他支配,为他疯狂,后面他开的个人演唱会显然把这一点发挥到了极致。
我看电影时候在想周围人智商都演的有点夸张,村田的话有那么可信么,但是现在一回想觉得传销人的洗脑手段往往是我们想不到的,这个社会上充斥着太多的“村田”现象。
那么,村田显然以自己擅长的手段开启了猎捕美津子的旅程,以50日元的谎言编织了一个属于美津子的“梦”。
令美津子陶醉于自己的魅力之下,用香烟在美津子肉体上洛下了自己的印记、并且采取电击的方式来支配美津子精神与肉体。
妙子与她周围怀揣着电影导演梦的三人组-深见、阿杰、阿信采取拍摄电影的形式,想劝说美津子离开村田,揭示村田的内幕。
结果不仅没有劝说成功已经深陷其中的美津子,他们自己也在村田诡辩洗脑下也入了坑。
村田嗅到了其中利益,随机也宣布加入三人组电影拍摄,为了获得拍摄资金,村田坑蒙拐骗的手段全部用尽,群体的崩坏在村田的引领下一触即发,村田用自己最擅长的传销手段给众人洗脑,电击棒成了村田控制人心的利器。
一系列的惨剧随机而然的产生,深见的离开、阿杰被美津子在拍摄电影过程中用绳索勒死并惨遭分尸、妙子水中逃亡上岸后被枪杀、美津子父母被村田精神威胁并加以控制发疯最终惨遭自杀与分尸、美津子妹妹与她自己最后双双走向死亡等等,可以说剧情很疯狂。
结尾极具讽刺意味的是,美津子一开始就了解了村田骗她事实,也知道阿信就是潜在杀人犯,只不过是借助他们之手把自己所厌恶父母(父亲多次出轨,父母从小到大对其进行严格的精神身体控制,灌输家庭观念)、妙子(生前抢了其最爱恋的人-映子)等人解决掉。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始于“失去罗密欧”,经历了内外在的崩塌,最终走向了彻底死亡。
50日元的硬币也成了美津子黑色人生掩盖下的纯情与美好。
除了村田之外,另外一个杀人犯阿信,他与村田两个人同时拍摄起这场电影。
他们在电影中充分践行“自由”理念,胡作非为,最终,他们也走向了属于自己的“地域之路”。
the forest of love 前半段和爱的曝光好相似,关于"love"。
对于类似于邪教的崇拜,,,,崇拜最深最可怕的莫过于“爱”自己都身不自知,深陷其中。
将所爱之人痴迷乃至于符号,符号的能指无穷,,,,sm 分尸 朱丽叶 无爱之森,,,,而越是对此强烈追求的单纯无垢之人,最能迷茫与于此,,,十八岁以处子之身手持毒药在屋顶跳舞,堕落吧,面对荒诞的世界吧,,,,,lost in forest,,,,,而园子温又开了一个荒诞不经的玩笑,对前半部分进行了自我解构,,哈哈哈,,纯情?
,,,其实我根本不爱!
,,,,什么处子之身,,,,哈哈哈,,,全员恶人,,,而爱在哪里呢???
可能,,,就在片尾恍惚的罗密欧身上吧,,,,在屋顶,在地狱,在少女的十八岁,在故事的一开始。
有种地狱为何恶劣和恋之罪混合的感觉。。。
园子温拍放荡的妓女很烂,但是拍未经世事的少女(魔性之女)倒还不错。。。
以及男主的实在是太搞笑了(呃)我懂那种想要塑造表面平凡亲和但实际蛊惑人心所以不能太帅的角色,但他也不能这么搞笑啊,感觉偷情调情接吻的时候都特别搞笑。
手段也不是很高明,谁会因为这种说话和强吻方式迷上他啊(无慈悲)这男的的魅力真的毫无说服力,好割裂啊他妈的,唯一能想通的解释就是这个男的有超能力能让接过吻的人爱上他。。。
作为戏眼弧光太弱了罗密欧的形象倒是非常有味道。。。
啊啊啊。。。
完美的,笑着的,正直且无人性,悲悯的,我们共享着女性奥秘的罗密欧啊。。。。
死后总是出现在背后也特别老公。。。
没有怨气丛生要求一起寻死也没有其他多余的感情,毕竟她生前的形象就是,哦。。
我的罗密欧啊。。。
园子温虽然在文本里明说了“女同性恋”,但后续的发展却处处否定了女同性恋,女人间的触碰是不能让人脱离处女的,只要不和男人做爱,她们就一辈子是处女,女人之间的性存在但不被认可。
死去的罗密欧也成为了她们的半身,半身却并非伴侣,对着罗密欧自泄也有这样的意味。。。
也是很直男导演凝视下的女同性恋了。
施虐与被虐之间存在微妙联系,除了施虐者,替施虐者执行施虐行为者,以及被虐者,在这样病态的关系里,大概没有人可以真正活下来。
影片前大半部分中,村田一直作为一个主导者存在,他很少自己动手,用精神辅以电刑来控制和虐待别人。
在工作中他夸大自己社会地位,殴打下属,以达到控制目的,但当下属发现他根本没有这些资源时,立马离去。
这是在权力分配下不得已地自愿接受的控制和虐待。
但这种虐待关系一旦失去利益的基底,马上就会轰然倒塌。
然而在恋爱关系中,这一切变得不同,先是有利益诱惑成为基底,诸如他夸大自己学历经历作为基底吸引女性对他产生好感,下一步就是用爱控制女性,他的方法类似打一巴掌赏一颗糖,不过这个一巴掌不止是一巴掌,还有性虐待。
印象里似乎除了在性关系中使用这种虐待,他好像没有亲自虐待他人,只是让被他驯服的人用电棒自相残杀。
他很享受被人爱和追崇,看着别人在他的威严下自相残杀。
可实际上这种人很软弱,不管是妙子还是美津子都没有真正爱上他。
性虐待只能带来服从,带不来真正的爱。
在这场自相残杀的活动里,大家施虐和被施虐,由拍摄电影开始,逐渐走向混乱。
我认为走到这个程度其实不止是村田,他一个人无法做到。
阿信和美津子其实是搅局者一样的存在。
妙子和阿杰意识到不对劲都想逃跑,然后阿信和美津子就像真的被驯化,开始第一次的分尸。
搅局者在这里面很重要,如果不是有人刻意加入这场混乱的活动,可能活下来的人会更多。
妈妈死前对亚美说我爱你,美津子临死时对亚美说我从小就爱你,才有鬼,死前手上拿着硬币,村田追问她你真的没有爱过我吗?
她说一点点喜欢。
亚美死前对村田说我爱你。
他们有爱吗?
已经到无法分辨的地步。
无爱森林里,怎么知道是否有地方藏着爱呢?
我想森林里不止有枪杀,一定有别的东西。
贯穿始终的罗密欧,她是青春的烙痕,有人因她死掉有人因她活着。
我不知道最后出现的罗密欧代表什么,只是想,要是罗密欧还活着就好了。
但是罗密欧活着真的会好吗,还是只是一个希望寄托。
我希望会好的,我希望还有一点爱。
森林里的动物其实不应该呐喊,这会暴露方位,带来危险。
可是森林里的人类一直呐喊,他们希望方位被暴露,虽然大部分时候带来的是危险,但是仍有爱的希望,仍在继续呐喊。
薛定谔的一星,全员就是无脑了是吧,为啥村田丈就怎么有魅力啊哈哈哈我还真是不懂了,为什么一个家庭也不是说很不好吧,被一个外来的人一下子寄生了,瓦解了,所有的友情爱情亲情都没了是吧,我真是有时候感觉匪夷所思,给我的感觉就是用力过度了,核心的矛盾归根到底,居然是高中生的恋爱问题,全都是长不大的小孩子,尤其是美津子,感觉从高中之后的这几年,心理就没有成长过,真的是极端过头了。
冰冷热带鱼那样的权利社会压迫然后给人以改变爆发是可以理解的,村田丈这个几句话就把人理智都丢掉我是不理解的(可能是因为fi高,我看到这种有点无厘头心理控制人就感觉恶心),还有凭什么女人都在享受男人的暴力和心理控制啊,还有恶趣味,所有女人都会像什么一样,给村田丈献上自己的身体,而且始终在强化用欺骗得到女人的身体却全都没有爱。
爱的曝光里面古见假扮蝎子小姐,起码还有一半的爱,对啊为啥呀写到一半我也不知道了,拍电影的手段和地狱为何恶劣又是一样,在拍摄过程伤害越来越大。
总之像一个大杂烩,但是很怪,就连那个连环杀手也很奇怪,感觉跟那个同学录一点关系没有,就是起到一个句号的作用,给电影收尾,所有的人还是一点成长也没有,只不过是坦诚布公的交流了一次。
所有人都变得好奇怪,只有罗密欧一个人停留在过去,在无爱之森呐喊。
这片拍的太致幻了我怀疑剧本是导演磕完药写出来的真就魔幻现实主义。
朦胧的镜头,诡异的音乐,搭配上高光光线,极其致幻。
老实说我没看过园子温以前的作品,但是我听说这部几乎有他很多的元素,血腥暴力色情,死了都要拍电影之类的,大概算是他对自己的致敬吧。
本着对电影的好奇心,打算看一下这部重口味神作。
刚开始的半小时,我都觉得这像是无厘头的荒诞喜剧片,直到校园集体自杀,和电棍的出场,我逐渐意识到故事的走向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恶魔即将出场。
这里不得不说导演的叙事手法实在是鬼才,对人物关系的解构和重组太过于强大。
开头就把村田和杀手联系起来,暗线和主线捆绑,靠着各种荒诞的理由,将几个人物迅速的捆绑起来,达到了高效的人物关系构建,把每个人的诉求和爱恨交代的很清楚。
有一点我想吐槽一下。
故事里的角色感觉智商都很低,被村田玩的团团转,女性角色,一个一个去送,而村田这个角色仿佛有种谜之魅力,我不理解。
电影中的PUA和精神控制实际上现实也存在,靠50元与电棍共同施展,把人操控的完美。
毕竟真实事件改编,也算是这部片子带给我的警醒吧。
最后的结局大反转十分牛逼,阿信是连环杀手,而女主借着村田和阿信杀了所有讨厌的人,她才是全片真正的恶魔,人性的灭世者,更是观察者和亲历者。
而这些前面都有铺垫,就不一一细说了。
最后,我真的挺佩服这导演的,这么大年纪拍电影还是这么中二,充满热血,激情澎湃。
借助电影里一句我很喜欢的台词来说吧,“电影就是人生,流氓拍的电影,就要有流氓的气质。
”我想电影三人组的设定,也是映射了园子温本人吧
“北九州”加上“LES”再加上“拍电影”,1980s扭曲泡沫经济下的日本社会画卷。园子温还是很狂,看这片还是够爽,但扣的一星主要还是节奏问题……说实话看得出园子温在这部里其实多多少少想致敬自己,这部电影原计划也应该不止短短的151分钟,前段10分钟三人组突然的对“电影”的爱铺陈全靠《地狱为何恶劣》的粉丝情感来凑,以至于后面一长段拍电影等等看上去都不太够。不过还是很爽啊,看似真实案件的平铺直叙,最后变成了边缘人在森林里的呐喊,连带其实没有特别多伏笔但还是多少能想到的大逆转……可能这个水泥森林里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爱的,可惜每个人对爱的渴求,远不止50日元(约合3元人民币)那么廉价。
半意识流,太棒了
园子温也有成了茅坑里的石头这一天
《冰冷热带鱼》和《地狱为何恶劣》极生硬的缝合,分尸,无意义的无病呻吟,反转都显得非常油腻,随时致敬自己的ego臭得让人想吐。
园子温真行啊
惊叹园子温如何一直持有热烈的中二劲儿
(「蛹化の女」響起,終於知道為什麼園子溫一直是我的心頭好了
不爱之爱,不杀之杀,不死之死。p.s.:1.园子温又走上老路,但觉着走得有些累了。2.电影名字起得跟《殡之森》似的。3.5
冰冷热带鱼2.0,竟然有户川纯的歌曲加持。每一位女主的身材好到不得了
2.8
重复、自恋、尴尬啊
我更想看的大概是北九州杀人事件里面人物的心理转变。
當然沒有 愛的曝光 冰冷熱帶魚 好,當也足以代表 園子溫 的酷片水準。
不血腥不暴力,没意思
就蛮……莫名其妙的 看完鼻塞加重了
北九州杀人案在园子温手里居然变成这样,人物动机镶嵌在这个既定的叙事蓝本中完全自洽,而且散发出百分百的园子温味道!尽管没什么是新鲜的,但回归中早期风格本身就是噱头,况且在这样迷乱的节奏与影像中依然能将情感提纯。
又見《冰冷熱帶魚》的園子溫。
改编合格,园子温近年来少见的好作品
本来是冲着日南响子看的,没想到这么重口,仔细一看原来导演是园子温,怪不得这么重口,更惊奇的是竟然是真实案件改编的!
这导演是傻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