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马上来』冯巩老师自导自演第三作,参演阵容差不多算占了如今内地喜剧圈半壁江山,更不乏大量春晚级演员站台,但也无法掩盖此作剧情上的薄弱和逻辑的凌乱,更像是由一个个小的舞台剧组合拼凑,衔接、转折全靠冯巩老师的独白,说教意味太过浓重缺乏自然过度,与前两作水平相距甚远。
【4+2情怀分】
冯老师的作品一直很不错,像《站直喽别趴下》、《埋伏》、《没事偷着乐》、《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埋伏》、《那五》、《狂吻俄罗斯》等都是非常优秀的影视作品。
这部是2018年的作品了,在这之前已很久没有看到他的作品了!
个人觉得相较于他以前的作品,这个剧本的创作灵感是硬撑起来的笑料,用不太正宗的四川话讲述的《闲人马大姐》的故事(也许是如今的影视作品,大家都要赶一赶四川话的时髦吧)。
剧情太散不连贯,像超长的小品剧,可有不是!
而且剧情中也会透露出冯氏以前作品的一些语言以及桥段,有吃老本的嫌疑。
以前的作品注重接地气,靠近生活,这部作品游离于生活之外,比如岳云鹏角色的人设,可有可无的,硬撑笑料。
诸如此类的荒诞人设与剧情,和生活太远了。
也不能说这部作品太差,只是冯老师多年形成的冯氏风格~无奈而又坚强的固执的生活着的小人物,在这部作品里面已看不出来了。
期待,冯老师回归本色!
真的是继九层妖塔后我看过最烂的片子了,全程逻辑混乱台词尴尬,堆砌的明星倒是不少,甚至怀疑是不是拍出来洗钱的。
买票的时候明明上座率60%以上,结果整个厅只有6个人左右,还有两个孩子貌似。
举报这种票房造假。
我朋友喜欢冯巩多年,看完后说70块买断了他和冯巩的交情,老冯晚节不保。
没想到连传说中很会挑本子的刘昊然也让人失望了。
一位热心人,一辈子热衷于解决矛盾、化解纷争。
时常游走在夫妻吵架、妇女跳楼、群众械斗、强拆对峙、暴力讨债的现场。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妻子不理解,将他赶出家门。
他依然我行我素。
冒着生命危险,帮百姓谋福利,替社会求安稳。
最终,妻子原谅了他。
不仅重新把丈夫接纳回家,或许从今往后,也会全心全意会支持他的利他行为。
冯巩的《幸福马上来》,很容易让我们想起那些弘扬助人为乐精神的宣传、教化影片。
在当今这个重利的社会里,类似的剧情,如果不说令人反感,至少也很难让人信服。
怎么可能有这样的人呢?
不过还是让我们暂时搁下成见。
的确,在大部分的电影里,主人公通常都有一个大致上来说是利己的动机。
无论这个动机具体是什么——寻找财富、追求艺术梦想、获得某个女孩的青睐、复仇、越狱、探明真相…然而,细究起来,即便是在这样的电影里,利己也往往是和对利他的肯定同时进行的。
比如,《肖申克的救赎》,安迪不仅帮狱友争取了很多利益,而且还替社会消灭了一个公害。
比如,《霸王别姬》,段小楼、陈蝶衣最后的幻灭感源于哪里?
正是源于他们不愿意出卖朋友。
所有电影的主题,从来没有说哪个是要鼓励自私自利,更多的都是在褒扬利他精神。
可以说,只要是电影,有意无意、或多或少,都是在宣传在教化,在倡导一种非功利态度。
因此,主人公马尚来(冯巩饰)的利他动机,并不足以作为批评《幸福马上来》的有力论点。
它是有可能的,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种向善倾向,或许马尚来的这种倾向比常人更强烈。
同时,该片的口碑如此糟糕(豆瓣评分只有3.8),利他动机亦不足以成为它糟糕的借口。
这种动机其实也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特殊。
在类型电影的传统里,本片的主人公更接近超级英雄电影和追梦电影里的主人公。
前者,同样的舍己为人,同样的不求回报,影片中一般会设计一个他与之抗衡的大反派。
后者,同样的视金钱如粪土,为了一个理想,常要招来社会的白眼、家人的疏远。
只要我们把调解矛盾当作马尚来的爱好,那么本片就不折不扣地是一部追梦电影。
它同时也运用了超级英雄电影的元素,为马尚来设计了一个对手——茅雪旺。
问题不是出在动机上,而是出在身份上。
茅雪旺也是一个调解人,不同的是,调解是他的牟利手段。
每每,当马尚来为弱势一方伸张正义的时候,茅雪旺总是受聘为强势一方的代理人。
留意,电影在这里已经偷换了概念。
所谓调解人,通常应该不偏不倚,站在中立的位置。
劝架的一旦站队,事情就不一样了。
这部电影中调解人的意义,更接近于日常生活中的律师、代办、咨询和受雇打手。
拿钱的还好说,收人钱财,替人消灾。
不拿钱可就尴尬了。
一伙人打群架,你一个路过的,拎着条凳子腿跟着瞎掺和,这不有病吗?
当然,电影没这么拍,这种明朗的情况下,它还懂得让马尚来做一个和事佬。
但事情的性质稍微有一点模糊,马尚来的处境就立即变得难堪,乃至动机也变得可疑。
电影用很大的篇幅,讲马尚来和茅雪旺干涉一段破裂婚姻的事。
一对夫妇,丈夫有一天跟妻子提出离婚,理由是她在结婚的时候隐瞒了曾经垫过下巴。
实际原因据马尚来推测,是这个做丈夫的负心薄幸,有了新欢。
不管怎么说,这是人家夫妻的家务事,用相对现代的眼光来看,外人平白无故不该插手。
除非是当事人要求你来插手——妻子请到马尚来帮她劝和,丈夫请来茅雪旺帮他劝分。
于是事情就演变成,马尚来大公无私地,帮一位女性实现愿望,却让一位男性的愿望落了空。
其正义性建立在一种比较老派的价值观上:劝和不劝分,婚姻神圣小三去死。
然而,即便我们接受这样的价值观,还是会觉得马尚来的行为有一些无聊。
自己跟老婆的关系都岌岌可危,却跑去帮一对陌生人挽救婚姻,您这是,闹呢?
痛痛快快,就将主人公塑造成一个喜欢打抱不平、锄强扶弱的人,也可以把故事讲圆了。
可它不,偏偏又忘不了「调解」这个出发点,硬是把马尚来变成了一个是非观糊涂的人。
电影讲了一大半,一直讲的是上述这种鸡毛蒜皮般的小事,让人觉得没有进入正题。
终于在后半段,我们看到了一个稍微可以令人打起精神的话题——强拆。
地产开发进展得如火如荼,只剩下一个寡妇,守着一家火锅店,不让拆迁的工人们动。
之所以不走,倒不是因为赔偿没谈妥,而是因为寡妇忘不了他的亡夫。
一如从前,马尚来和茅雪旺介入,马尚来站寡妇,茅雪旺站地产商。
茅雪旺就是个打酱油的,一直没什么存在感,因此在这里也并未造成多上实际的阻力。
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
拆迁队给火锅店断水断电,马尚来怒了,将拆迁工人痛斥一番,说他们怎么能这么欺负寡妇。
电影又一次采用了移花接木这个招数,把地产商和寡妇的矛盾,转换为工人和寡妇的矛盾。
两边都在理。
寡妇在理,因为火锅店是私产。
工人在理,因为工人需要赚钱糊口。
由于这一番怒斥,工人们被感化,当天就又把水电给寡妇送上了。
寡妇也被感化了,觉得没必要这么执着,火锅店换个地方也可以开。
结果是,寡妇让出了火锅店,地产开发得以顺利地进行下去。
所以马尚来实际上站的是哪一边?
从一开始,他就站在地产商的一边。
当马尚来宣布他支持寡妇的时候,两个徒弟目露疑色,显然是对师傅突然易帜表示不解。
他没有直接劝寡妇离开,是因为那样效果会适得其反。
暂时性地支持寡妇,是为了达到最终让寡妇离开的目的。
这就很让人不解了。
何以地产商的利益大于寡妇的利益?
我们唯有引申或猜测,说马尚来这样做是为了大局考虑,是出于调解者的一种公正的原则。
但是,这大局是什么大局,这公正是谁的公正?
为什么最终的结果,不是地产商停止开发,反而是弱者对强者让步?
这便是隐藏在整部电影剧情地基下面的那颗炸弹——若说主人公追求的是帮助弱者,可他却不断做出违背这一初衷的事情。
若说他在乎的唯有一个「理」字,可他偏向的那一方,往往又并不比另一方更在理。
人的利他行为,尽管难得,可往往总也有他的道理,要么出于怜悯,要么出于某种道德信念。
马尚来的种种举动,你却看不出他的道理,或者可以干脆说成是没道理。
因为没道理,所以不可信。
不可信的事,讲再多遍,说再大声,它也还是不可信。
倘若这部电影的初衷的确是为了宣传和教化,那它丝毫也不会收到想要的效果。
看着这么多老艺术家参与的份上三分还是要给的,特别是之前还看春晚的时候,每年跟我们说一次“”我想死你们了!
”的冯叔,一把年纪了,还玩跳楼,跳车,格斗,跳水,飙车怎么刺激怎么来,看着都觉得心疼啊(虽然知道肯定用了替身的),看在老艺术家这么拼命的份上几个分还是要给的。
但是这个电影,确实野心有点大啊。
简单的来说,就是一个小城镇的调节员的故事(或者说是没事闲的爱管闲事的大爷的故事)。
本来一个平凡人的故事平凡的故事好好讲也是不错的,但是编剧偏不!
影片里一票的小品相声演员可以 看出来,是想按喜剧片的套路走的。
就好像把春晚5分钟的小品拉长到90分钟来给我们看,空出来的那么多时间怎么办?
多加几个故事啊,嗯编剧就是这么想然后也这么做了,几个故事间还没有报幕,还都是蹭这社会热点去的,从碰瓷到钉子户到整容要的都有,那都不好好说,擦点边就走。
完全是电影大杂烩,什么都往里面放一点,最后味道出来确实是怪怪的。
编剧不走心啊,都不好好讲故事,老艺术家们演技肯定是有的,剧本问题很大啊,其实很期待他们可以合作拍一部好电影啊,这个电影有些刻意,有些浮躁了。
《幸福马上来》是由黄建新监制,冯巩、崔俊杰执导,冯巩、牛莉、白凯南、贾玲、岳云鹏、刘昊然等主演的喜剧电影。
该片讲述重庆老牌调解超人马尚来与调解界新秀茅雪旺为分出谁是山城调解第一人,率领各自的调解天团展开一场场奇招尽出爆笑调解大作战的故事。
我真想为中国人的浮躁感到难过,觉得电影市场好了,火了,就都来尝试。
当电影市场处在寒冷的冬天的时候,为什么没有人迎难而上,来个破冰之旅呢?
小品能做好,做电影就未必了,还是以虔诚的态度来对待艺术吧。
说是喜剧,尴尬的是一点也不搞笑。
本来想给冯巩老师留个面子,可是太违心,算了。
喜欢冯巩老师的相声及小品,每年春晚基本上看到他出来,那句“我想死你啦”,成为我们春晚最美好的回忆。
也是抱着这种期待,打开了这部电影,但是看过后发现了那句老说说的对,相声说的好,不代表电影拍的好,隔行如隔山,电影真的不是谁都能够去拍好的,整个看下来就是荧幕版的小品,电影这种艺术冯老师没抓到他的精髓。
电影是视听语言,他不简简单单是语言和表演,更多是声,光,影像的综合。
在这个艺术世界里,光不仅仅是打亮,更多是氛围营造,声不光是发出声响,更多是节奏控制,影像不仅仅是对着景别在拍,更多是作者风格的表达。
而这三项往往是导演们缺乏的必修课,只顾演得爽,斗的乐,拍的高兴,结果出来一地鸡毛,你的镜头出来是苍白的,与观众没有任何互动,只剩下演员苍白的表演,食之无味。
国内的喜剧基本上都走不出来这个圈圈,看小沈阳的《猛虫过江》也是这个问题。
再来说说故事,故事走向是冯老师扮演一个调解员,结果为了调解办案子,搞得家不能回,而引起的一系列事情,名字商标被抢注,劝说钉子户搬迁,解决网瘾少年,被小女徒弟暗恋,最终大团圆的故事。
拆开来看,每个都很精彩,放在一块总感觉是看小品串播,没有一个电影故事起承转合的流畅,中间演员的出现也是莫名其妙,没有伏笔,没有延伸,人物关系很杂乱。
完全是冯巩带着一群徒弟在乐呵,而观众看的一脸木然,早知这样,我回家看电视了,还不要钱,干嘛进电影院呢。
在来说喜剧电影和演员。
中国的喜剧明星出镜率太高了,标签化太严重,导致在影视里面看到他们总是感觉很跳戏,电影又是讲究一个节奏和氛围的,他们一出场直接就破坏了整个戏的气和场,非常别扭。
从张艺谋的超级烂片《三枪拍案惊奇》到郭德纲的《祖宗十八代》再到小沈阳的《猛虫过江》最后到这部《幸福马上来》,无论是大咖导演,二把刀子,生瓜蛋子,还是老艺术家全部驾驭不了,基本上都是烂片。
隔行如隔山,做好专业事,不要在跨界了。
本文首发于公号「电影审片官」(dianyingspg) 上周五,上映了两部烂片,一中一西,审片官编辑部的@小慌 都看了。
看完后,说是五星级工伤,想报销精神损失费…一部是《深海越狱》:失神、迟缓的动作,老套无聊的剧情,了无生机的脸,尚格·云顿这种老牌动作明星,一把岁数了,还演这种低配老派动作片,挺令人伤感。
一部是《幸福马上来》:老年喜剧片,一脸慈祥、脾气特犟、自我感觉特良好那种。
没冲突,非硬造;没笑点,非硬搞;不时髦,非硬赶。
岳云鹏、贾玲等谐星,不挑活儿,掺和些烂片,没啥可意外的。
而刘昊然一大好青年,为了拿点资本和中老年人的“红包”,来凑这热闹,也是不容易。
通片硬尬重庆话,却没尬出点儿味道来。
绝佳的地域特色,也被拍得了无生趣。
在重庆待过四年,离开十年,这片让我特别不怀念它。
下面,有请甜叔,来看他说说后面这部——一位热心人,一辈子热衷于解决矛盾、化解纷争。
时常游走在夫妻吵架、妇女跳楼、群众械斗、暴力讨债的现场。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妻子不理解,将他赶出家门。
他依然我行我素。
冒着生命危险,帮百姓谋福利,替社会求安稳。
最终,妻子原谅了他。
不仅重新把丈夫接纳回家,或许从今往后,也会全心全意会支持他的利他行为。
冯巩的《幸福马上来》,很容易让我们想起那些弘扬助人为乐精神的宣传、教化影片。
在当今这个重利的社会里,类似的剧情,如果不说令人反感,至少也很难让人信服。
怎么可能有这样的人呢?
不过我们还是暂时搁下成见。
的确,在大部分的电影里,主人公通常都有一个大致上来说是利己的动机。
无论这个动机具体是什么——寻找财富、追求艺术梦想、获得某个女孩的青睐、复仇、越狱、探明真相…然而,细究起来,即便是在这样的电影里,利己也往往是和对利他的肯定同时进行的。
比如,《肖申克的救赎》,安迪不仅帮狱友争取了很多利益,而且还替社会消灭了一个公害。
比如,《霸王别姬》,段小楼、程蝶衣最后的幻灭感源于哪里?
正是源于他们不愿意出卖朋友。
所有电影的主题,从来没有说哪个是要鼓励自私自利,更多的都是在褒扬利他精神。
可以说,只要是电影,有意无意、或多或少,都是在宣传在教化,在倡导一种非功利态度。
因此,主人公马尚来(冯巩饰)的利他动机,并不足以作为批评《幸福马上来》的有力论点。
它是有可能的,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种向善倾向,马尚来的这种倾向比常人更强烈。
同时,该片的口碑如此糟糕(豆瓣评分目前只有3.6,仅好于1%喜剧片,也就是说比99%喜剧片都烂),利他动机亦不足以成为它糟糕的借口。
这种动机其实也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特殊。
在类型电影的传统里,本片的主人公更接近超级英雄电影和追梦电影里的主人公。
前者,同样的舍己为人,同样的不求回报,影片中一般会设计一个他与之抗衡的大反派。
后者,同样的视金钱如粪土,为了一个理想,常要招来社会的白眼、家人的疏远。
只要我们把调解矛盾当作马尚来的爱好,那么本片就不折不扣地是一部追梦电影。
它同时也运用了超级英雄电影的元素,为马尚来设计了一个对手——茅雪旺。
问题不是出在动机上,而是出在身份上。
茅雪旺也是一个调解人,不同的是,调解是他的牟利手段。
每每,当马尚来为弱势一方伸张正义的时候,茅雪旺总是受聘为强势一方的代理人。
留意,电影在这里已经偷换了概念。
所谓调解人,通常应该不偏不倚,站在中立的位置。
劝架的一旦站队,事情就不一样了。
这部电影中调解人的意义,更接近于日常生活中的律师、代办、咨询和受雇打手。
拿钱的还好说,收人钱财,替人消灾。
不拿钱可就尴尬了。
一伙人打群架,你一个路过的,拎着条凳子腿跟着瞎掺和,这不有病吗?
当然,电影没这么拍,这种明朗的情况下,它还懂得让马尚来做一个和事佬。
但事情的性质稍微有一点模糊,马尚来的处境就立即变得难堪,乃至动机也变得可疑。
电影用很大的篇幅,讲马尚来和茅雪旺干涉一段破裂婚姻的事。
一对夫妇,丈夫有一天跟妻子提出离婚,理由是她在结婚的时候隐瞒了曾经垫过下巴。
实际原因据马尚来推测,是这个做丈夫的负心薄幸,有了新欢。
不管怎么说,这是人家夫妻的家务事,用相对现代的眼光来看,外人平白无故不该插手。
除非是当事人要求你来插手——妻子请到马尚来帮她劝和,丈夫请来茅雪旺帮他劝分。
于是事情就演变成,马尚来大公无私地,帮一位女性实现愿望,却让一位男性的愿望落了空。
其正义性建立在一种比较陈腐的价值观上:劝和不劝分,婚姻神圣小三去死。
然而,即便我们接受这样的价值观,还是会觉得马尚来的行为有一些无聊。
自己跟老婆的关系都岌岌可危,却跑去帮一对陌生人挽救婚姻,您这是,闹呢?
痛痛快快,就将主人公塑造成一个喜欢打抱不平、锄强扶弱的人,也可以把故事讲圆了。
可它不,偏偏又忘不了「调解」这个出发点,硬是把马尚来变成了一个是非观糊涂的人。
电影讲了一大半,一直讲的是上述这种鸡毛蒜皮般的小事,让人觉得没有进入正题。
终于在后半段,我们看到了一个稍微可以令人打起精神的话题——强拆。
地产开发进展得如火如荼,只剩下一个寡妇,守着一家火锅店,不让拆迁的工人们动。
之所以不走,倒不是因为赔偿没谈妥,而是因为寡妇忘不了他的亡夫。
一如从前,马尚来和茅雪旺介入,马尚来站寡妇,茅雪旺站地产商。
茅雪旺就是个打酱油的,一直没什么存在感,因此在这里也并未造成多上实际的阻力。
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
拆迁队给火锅店断水断电,马尚来怒了,将拆迁工人痛斥一番,说他们怎么能这么欺负寡妇。
电影又一次采用了移花接木这个招数,把地产商和寡妇的矛盾,转换为工人和寡妇的矛盾。
两边都在理。
寡妇在理,因为火锅店是私产。
工人在理,因为工人需要赚钱糊口。
由于这一番怒斥,工人们被感化,当天就又把水电给寡妇送上了。
寡妇也被感化了,觉得没必要这么执着,火锅店换个地方也可以开。
结果是,寡妇让出了火锅店,地产开发得以顺利地进行下去。
所以马尚来实际上站的是哪一边?
从一开始,他就站在地产商的一边。
当马尚来宣布他支持寡妇的时候,两个徒弟目露疑色,显然是对师傅突然易帜表示不解。
他没有直接劝寡妇离开,是因为那样效果会适得其反。
暂时性地支持寡妇,是为了达到最终让寡妇离开的目的。
这就很让人不解了。
何以地产商的利益大于寡妇的利益?
我们唯有引申或猜测,说马尚来这样做是为了大局考虑,是出于调解者的一种公正的原则。
但是,这大局是什么大局,这公正是谁的公正?
为什么最终的结果,不是地产商停止开发,反而是弱者对强者让步?
这便是隐藏在整部电影剧情地基下面的那颗炸弹——若说主人公追求的是帮助弱者,可他却不断做出违背这一初衷的事情。
若说他在乎的唯有一个「理」字,可他偏向的那一方,往往又并不比另一方更在理。
人的利他行为,尽管难得,可往往总也有他的道理,要么出于怜悯,要么出于某种道德信念。
马尚来的种种举动,你却看不出他的道理,或者可以干脆说成是没道理。
因为没道理,所以不可信。
不可信的事,讲再多遍,说再大声,它也还是不可信。
倘若这部电影的初衷的确是为了宣传和教化,那它丝毫也不会收到想要的效果。
欢迎关注
为什么不能理性来评价一个电影呢,可能是大家都是去电影院看的吧。
很朴实 很感人。
这种现象充斥在社会的各个角落,生活中不乏缺少像主角那样的人,善与恶从来没有写在脸上,我相信危险时刻总会出现那棵救命稻草,千钧一发之际总有人能挺身而出。
我也想站出来,但是我做不到,我没有那个勇气!
真的是用心做事,生活中的种种纠纷并不好调解,这也淋漓尽致的体现了编剧的智慧,深入人心!
习惯了冯巩说一口地道而流利的北方方言天津话,这次主要以重庆方音为主,却依然能让观众忍不住大笑。
马尚来是个大好人,经常帮助邻里调解纠纷,在成立工作室后却惨遭同名同姓者破坏而砸了招牌。
但是马尚来丝毫不生气,选择跟茅雪旺斗智斗勇,靠自己的伶牙俐齿和助人为乐精神帮助了更多人。
最后从失控的大货车上一跃而下的场景让人动容和赞赏。
老马也许不太会处理家庭关系,却能总是把幸福带给其他人。
剧情不错,有笑点有泪点,整体还可以
太杂太碎了
诶
冯巩还是想为大家传播正能量,然而却不太懂如何去拍好电影,有笑点,可是太散。
小市民很有意思呀,干嘛要学成龙呢。(7.0/10)
看了那么多年冯巩的电影,这回的评分最高好。
18266 只能说还好,都是春晚和喜剧界的名人,明星挺多的;但是故事太散没有联系,像一个个小品凑起来的,不像院线片的精心制作,反而像个人随便拍的小视频。不过昊然弟弟承包了所有颜值,小岳岳承包了所有笑点,梗有点被用烂了。
还行吧,虽然很烂,看起来挺温馨的
小品式电影。冯巩的电影退步了,角色还算讨喜。
还可以吧 有笑料
三颗星真是给演员阵容的面子了,冯蜀黍不说相声改拍电影后,就感觉离接地气总是差点意思了。
算了,给冯巩五星吧。
我还是很喜欢的,开始觉得连自己家都照顾不好,调解别人算什么本事,后来深觉自己还是自私
【分类】2018·中国大陆·院线电影·剧情片
现在真是什么牛鬼蛇神都能拍电影了,真让人恶心
方言说不好不如不说。冯巩怎么回事……
导演叫崔俊杰,女主叫毛俊杰,大概是让大家“崔毛”求疵吧,这么好的电影只给4分好意思么?我起码给4.1分!因为本片拍出了那种纯洁的性幻想,女下属直接让老马住自己家,还搭上闺蜜!孙寡妇无视几百万补偿,却只要每周老马陪聊和慰藉!这不是给刘昊然粉丝看的,是给你长辈看的!
冯巩的电影水准下降得太厉害了。
老朋友们层出不穷的完成了友情客串的豪华阵容。仅此而已。
电影很一般,看海报以为刘昊然男二,实际上就是一个戏份只有几分钟的客串,不过好在他还是一如既往的清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