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女的是特别要好的闺蜜,不幸的是,却喜欢上同一个男的,其中一个女的心理变态,为了证明一些东西或者说为了那个男的害死自己的闺蜜,然后把自己整成她闺蜜的样子,然后失忆了,把自己幻想成她闺蜜,变成了一个有人格分裂症的人,她爸爸为了让她把记忆融合进行融合给她进行治疗。
结局是,在阿明的给她的画中,她最终找到了她闺蜜的尸体,想起了一切。
而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心理已经扭曲,嫉妒生恨。
在杀死她闺蜜的时候给她闺蜜一个所谓的机会。
如果那个男的接起她的打的电话就放过她,而最后告诉那个男的真相,如果当初接了的话,她闺蜜就不会死。
而片尾是她给那个男的打电话,那个男的接起来之后,她说了,谢谢你接我电话,害死我闺蜜的是你,害死我的也是你。
最后她所在的花房爆炸了!
结束了。
因为她打开花房里的煤气,通话中的手机里电路中产生的火花让她为自己所做得一切付出了代价。
至于为什么叫“女蛹”?
我的理解是以她的闺蜜的脸,或者身份作为蛹,她想像蝴蝶一样重生。
不知道到底重生了还是没有重生。
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但是她在最后害死了那么多人,却只把她闺蜜的死和她的死怪在那个男的头上,来减轻自己的负罪感。
虽然吧!
那个男的的确挺渣的。
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处。
但若追溯的话,如果不是她孩子的死,那她会有杀人的冲动吗?
我看到了很多的东西,包括她父亲对她自私而偏执的爱。
阿明对她执着的爱而做出的一切。
这段黑暗的爱情我想不是看一遍所能真正体会的。
引人深思!
注意,我所列标题是国产影片的上乘之作,不仅仅在国产惊悚片范围内。
这部影片终于改变了国产影片生怕观众智商太低看不懂而强行灌输的方式,抛弃了正序的叙事方式,也没有提着观众的耳朵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大讲做人的道理,而是将一个个支离破碎的线索,细节,画面展示给观众,和观众一起重新拼接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仅仅就电影本身而言,可以给到4星半,失去的那半分,是影片的音乐太弱了,使得镜头本身要表现的惊悚感觉完全没有烘托出来。
画面的质感不错,切换也有美国往事的味道,如果音乐也能跟上,就给5星。
再减半分,是因为影片的宣传实在是太失败了,好像没有院线宣传,请恕我寡闻,我是从风行网站上第一次看到这部片子的。
而且,风行网站上的推荐描述是“负心口味重爱尸身恋”,这很难不让人将其归列到那些粗制滥造的劣质烂恐怖片的行列。
完全误导了观众,也辜负了导演和编剧的努力。
如果不是偶然在天涯论坛看到这部片子的评论,恐怕就此错过了也未可知。
这类题材以及碎片拼图一样的叙事方式在美国《穆赫兰道》后有很多尝试,好的影片也比比皆是,终于中国也有这样的尝试而且出手不俗,虽然立意没有那么高到哲学层面,不过仅就尝试而言,感觉竟有点里程碑的味道(请恕我浅薄),值5星。
特意八卦了一下导演邱处机先生,果然一鸣惊人,是个会讲故事的导演。
由于年前的时候向家乡的某二货推荐了这部电影,所以过年回家,被老妈嫌弃牌技太差,禁止再在麻将桌上给麻友送“红包”的我,只得陪着某二货再看了遍电影。
期间,某二货各种吐槽和疑问,我各种无奈加解释,十分“欢乐”地完成了我的二次看片之旅。
作为近年来第一部让我看了两遍,居然还能认真看完的国!
产!
惊!
悚!
片!
我觉得我很有必要再为它写一篇特别的影评,顺便,记录下我和某二货坑爹的解析电影过程。
话说那是个南方万里无云日,午间最易瞌睡时。
某二货在电影开场没几分钟,便一脸精神抖擞地质问我为什么不是我说的“爱情文艺片”后,开始了她吐槽系好奇宝宝的完美演绎。
电影画面:文馨把安妮反扑到浴缸里,1800w的电吹风也掉进了浴缸。
二货:神奇啊,女主第二句话就相当文艺地告诉我们这个电吹风一进浴缸,人就嗝屁了,那为毛那个蓝女(安妮)还不挂呢?
我:傻啊,你没见浴缸里的文馨已经被安妮用肌肉松弛剂弄得无力了咩?
她怎么可能反抗哦!
从她反抗的一幕起,就是幻觉啊幻觉。
二货:你为毛觉得是幻觉?
我:因为我看过电影哦,我告诉你哦,其实文馨是精神……二货:剧透可耻!
电影画面:文馨见到安妮的“鬼魂”,失去知觉,后在被绑架的房间醒来,发现小狗乐乐的尸体。
二货:于是这只狗是安妮杀的?
我:对呀,真聪明!
就是安妮人格趁文馨失去知觉的时候,杀的。
杀完后她就晕倒了,所以文馨醒过来就到了被绑架的房间咯。
二货:你不剧透会死么?
电影画面:文馨和安妮在花房前搏斗,文馨不小心把小刀插进了安妮的胸口,安妮跌入水池,文馨下水池救人,却跌入了大海,后在家里浴室醒来。
二货:又是水池又是海的,前面花房的那一段到底有没有发生过啊?
我:幻觉啦。
每当文馨醒过来,都是到一个完全陌生环境的时候,统统都是幻觉。
是文馨梦到自己杀了安妮,而文馨跳进水池救人,却一头进了大海,之后又在家里的浴缸里醒来,这种环境的转换,就是最有利的证明。
对啦,对啦,我怀疑安妮人格还在这段时间里报警了呢。
一定就是她告诉警察海里有尸体的事的!
前面骆嘉在电话里不是说,有个女人报警的么?
安妮报警后就回家洗澡啦,文馨就在这里醒过来的。
后面催眠的时候,文馨穿越来穿越去也是在梦境里,就梦到了安妮撞车这场戏。
你知道文馨为什么会梦到这段么?
这里是个很重要的暗示哦二货:为什么?
我:这是不能说的秘密。
二货:你剧透下会死么?
电影画面:文馨在灵堂上对众人说:“欢迎大家来参加我的葬礼。
”二货:文馨的人格转换得真是毫无理由啊我:怎么会没理由呢?
你没见文馨戴上隐形眼镜了么?
在第一场戏里,就用一个特写交代了安妮是需要戴隐形眼镜的,而文馨不需要,于是戴隐形眼镜便成了文馨变身的征兆。
安妮的歌声也是,每次安妮要出现的时候,就会先有安妮的歌声传来,这也是文馨变身的征兆。
二货:我觉得我可能会在近段时间内,对带隐形眼镜产生阴影。
电影画面:文馨在梦境的房间里,看到婚纱被烧毁。
二货:话说,我一直搞不明白一件事,为毛文馨老是可以在梦境与现实间自由穿梭呢?
她在梦境的这段时间身体怎么办?
我:哈哈哈,我学到了一点心理学皮毛终于派得上用场了!
二货:装逼的人,果然都喜欢得瑟。
我:文馨呢可不是自由穿梭在梦境与现实,她是被安妮人格操控了身体,才有了进入梦境的机会的。
两个人格共存一个身体,当身体被其中一个人格操控时,另一人格是可以持续地身在梦境之中的。
因为操控身体的已然不是她,不管她是不是知晓这个事实,她人格的游离也不会对身体的状况,产生任何的影响。
二货:你突然这么正经干什么?
电影画面:被打碎了的纸飞机飞进通风管道,飘落在密室里文馨的面前。
二货:这不科学!
可以跟我解释下纸飞机可以飘落在密室的原理么?
我:因为纸飞机被打碎后,一直卡在管道内了呗!
院长撞开密室外层一道铁门的时候,使得空气流动了,所以碎片才又往里飞了呗!
为什么这么巧?
也许你可以问问某人的在天之灵。
电影画面:骆嘉找到了安妮绑架文馨的房间门口,却没有进去。
二货:他干嘛不进去呢?
又干嘛不接电话啊?
我:谁知道呢。
也许他听见水声,以为是别人在洗澡,怕被人误认为是闯民宅便胆怯了。
本来就是个性格懦弱的男人嘛!
我要是骆嘉,早就知道安妮怀孕的事的话,肯定觉得安妮很烦,当然不接她电话啦。
二货:神马?
他知道怀孕?
我:继续看。
于是电影很快出现了最后一个画面:骆嘉在卫生间的镜子前挂断了电话。
二货:于是安妮打给骆嘉后的车祸是真的?
于是骆嘉真的接了电话?
我:肯定接了啊!
结局撞车和影片一半的时候文馨在梦里的片段一样,用来交代孩子是骆嘉的。
骆嘉这个腹黑,不想承担责任,就假装没听到,挂了电话呗。
最后安妮说,骆嘉你为什么不接我电话,还有撞车的声音,都是用画外音的形式,表示这场戏是真的发生过的!
电影散场后,我和二货因为无事可做、无话可说,只得久久沉浸在电影给我们带来的余味中,探讨了半天,发现电影里居然还藏着很多暗线,以及可圈可点的细节,这里发表出来,给和我们有同样疑惑的朋友参考一下,要是有说错的地方,也欢迎指正。
关于安妮安妮一开始想要用电吹风杀死文馨,最后却为什么选择用胶带把文馨手脚捆住淹死?
我和二货一致认为:因为电吹风第一次入水后坏了,不能用了。
很好奇安妮为什么有文馨小时候的记忆?
为什么会对文馨的亲戚有熟悉的感觉?
二货:小时候的记忆,那是肯定木有的。
我:亲切感通常都来源于别人给予的温暖,安妮是富二代,从来没有过亲朋围在身边的温馨的感觉,文馨的亲戚给了她这种她渴望的体验,所以有亲切感。
为什么安妮会有文馨的回忆?
二货:这个我是知道的,安妮只是看起来像有,但其实是木有文馨回忆的。
安妮回忆起的那些,比如大学时候的,和花房里的梦境,都是和文馨在一起的时候发生的,是两个人共同的记忆。
安妮身体还是自己的,为什么骆嘉没发现安妮和文馨身体的不同呢?
二货:因为小盛看到了“僵尸”……我:安妮全身绑着纱布,你想到了什么?
安妮为什么把证据照下来发给民工?
难道她想自毁婚礼?
一致认为:安妮虽然知道了真相,但是她的人格还是文馨人格的,所以录视频和拍照在前,而文馨人格的消散在后。
文馨的人格是善良的,她用这个方法制止安妮继续犯错。
安妮脖子上的挂件是什么?
(超小的细节呢,二货居然发现了,此题是二货得瑟的自问自答)二货:哈哈哈,不知道了吧?
那是是安妮生日时,骆嘉送她的挂坠。
情人节出事后,戴院长把挂坠戴在春山姐姐的尸体身上啦,伪装成安妮自杀假象。
尸体找到后,法医还给戴院长做纪念。
在婚礼当天,安妮姐姐把挂坠重新戴在安妮脖子上。
最后安妮戴着挂坠一起爆炸,消失在火焰中。
挂坠的形状是个精致的蛹,它象征着电影的主题。
安妮的姐姐为什么要住在文馨他们对面?
一致认为:为了监视、控制文馨人格。
所以文馨割腕自杀后,安妮姐姐马上从对面跑过来,救起文馨。
关于文馨文馨不是已经和骆嘉同居了吗,怎么还是处女?
(我发誓这个无聊的问题是二货提的,我真心纯洁)我:文馨和骆嘉在之前就压根没有同居过还记得文馨从大雨中醒来,第一次回到骆嘉家,骆嘉说,你在宿舍的衣服我都拿回来了,这些天你先住这儿吧,可见之前文馨是住理发店宿舍的,后来因为没地方住,才住的骆嘉家里。
而且骆嘉说,你睡床,我睡沙发。
骆嘉这腹黑此时纯洁得我都有点不习惯了!
文馨为什么会在安妮姐姐面前昏倒?
二货:山药薄荷加排骨的汤里下了药,医生的女儿下药那是容易到爆!
目的是把文馨控制在医院,不让她在婚礼前继续做傻事。
关于戴院长戴院长为什么要演戏给变成文馨看,难道不想让安妮回来了吗?
一致认为:是为了治好安妮和文馨的病。
他觉得安妮性格太过偏激,而文馨性格温和,他希望安妮和文馨可以相互影响。
另外,他也希望通过催眠让安妮忘记那些痛苦残忍的过去,能拥有幸福的婚姻。
同时也用这个方法,逼迫骆嘉和安妮结婚,实现女儿的心愿。
戴院长为什么要掉包春山姐姐的尸体?
一致认为:因为安妮不能莫名其妙失踪,否则一定会暴露真相,于是必须有一个尸体来代替消失的安妮。
把春山姐姐放进车里弄到海里,几个月后造成安妮自杀的假象,使得尸体腐烂,是为了将真相掩盖的天衣无缝。
戴院长为什么不直接用另一具没有麻烦的现成尸体伪装呢?
一致认为:因为阿明把那具尸体藏起来了,拿来要挟戴院长,戴院长不得已才拿春山姐姐的尸体掉包,掩盖这一系列事实。
可惜文馨通过春山的灰指甲判断出,海里的尸体其实是春山姐姐的,并不是真的安妮。
关于吴光明吴光明到底爱的是安妮还是文馨?
二货:首先爱的的当然是安妮。
我:后来和文馨人格慢慢相处,发现果然还是更温柔的人更可爱,所以他后来爱的是文馨人格。
天台上的对话很经典啊“你到底爱我还是安妮?
”“过去我爱安妮。
”“现在呢?
”“你。
”然后某人付出了代价。
关于其他为什么文馨手机里有婚礼出场时所有人的号码?
最后手机不是在春山那里,为什么安妮又用手机来引爆花房?
二货:因为那是文馨和骆嘉的婚礼,亲朋好友都是文馨的朋友,或者文馨和安妮共同的朋友。
文馨的手机最终是被春山拿到,安妮自己拥有自己的手机,最后一场给骆嘉打电话引爆花房,用的就是自己的手机。
花房怎么会有煤气可以引爆的?
二货:梦中回忆那场有提到,煤气是用来加热的,恒温25度。
最后引爆是因为骆嘉接通了电话,有电火花形成,加上高浓度的煤气,就爆炸了。
手机怎么会在骨灰盒里?
突然逻辑异常清晰的二货:文馨进入密室时是带着骨灰盒进去的,后来骨灰盒是院长带出来的,两个人是分开走的。
在文馨发现真相后,要给春山打电话,却发现没有信号,所以照片和视频都是这个时候拍的。
然后文馨人格消散了,手机就是这时候藏到骨灰盒里的。
文馨也不确定春山会不会拿到手机,因为有可能是院长拿到的,所以视频里她说,春山兄弟“如果”你看到这个视频,请你帮我一个忙。
到底文馨是小三,还是安妮是小三?
二货:不被爱的,才是小三。
我:文馨是小三,因为安妮和骆嘉相爱在前嘛,而且安妮还怀孕了。
戴院长抱着骨灰盒要去哪儿?
为什么骨灰会把人弄死?
我:赶去海边花房参加女儿的婚礼。
春山打来电话,院长揭开骨灰盒,大风扬起,骨灰迷眼睛,戴院长失控撞车身亡。
大风会扬起,是因为车前窗破碎了,是他的女儿亲自开车撞墙撞的。
他伪造了安妮飞车坠海的假象,结果自己撞车死在了海边,是宿命。
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啊最后一个柜子上的字母Q有没有什么特别含义?
二货得瑟了下英文:Q的意思是QUESTION,是疑惑。
貌似说了好多,我和某二货果然是两个闲人!
好了,完事,睡觉GAVE OVER
我看这部片子的时候,脑海中只有两个疑问,第一个是导演以前是拍广告和mv的吗?
第二个是演员们用的手机是啥牌子的,诺基亚吗?
带着这两个疑惑,我艰难的看完了这部电影。
首先第二个问题的解决在看到电影中男主角关机瞬间手机屏幕出现的尼采两字,我三观皆毁,次奥,尼采啥时候不山寨iphone,去山寨NOKIA了?
然后就该解决第一个问题了,遂百度丘处机导演,果然是拍广告出生的,而且还被评为中国十大广告导演。
在解决完我的两大疑惑后,还是要正经的给影片一个定义,此乃国产暗黑唯美系无厘头玄幻惊悚超长版广告MV电影。
无论是低级的恐怖元素还是脑残剧情反转,无论是俗套的场景设置还是打了鸡血的表演风格,都无一不证明了这是一部烂片,之所以打两星,是因为比起近些年来其他国产惊悚片来说,还是好了一些的。
有幸在影片上映之前观看此片,剧情相当紧凑,结局令人震撼,相比今年同类型的影片,什么二次曝光之类的,女蛹绝对是部国产最有诚意的惊悚片。
过多剧情在这里也不透露了,大家去影院看了就明白了。
影片结局发人深省,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小三,我想可能导演也不知道真相。
此片的海报令我一度不敢观看,终于,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人,在元宵节这天,听着窗外喧嚣的烟火声,百无聊赖的选择观看此片。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能给人惊喜的国产惊悚片,没有那么做作的故弄玄虚,画面也挺美,美丽的女主演演技也是相当的棒,对两个人物的把握游刃有余。
安妮,家世良好,名校毕业,死心塌地地爱着骆嘉。
文馨,生父不详,美丽阳光。
现实生活中,男生会选择哪一个呢?
骆嘉或许是无法忍受安妮的独断、控制欲或者时不时的歇斯底里,甚至当安妮告诉他她怀孕了也无动于衷。
可是,就同样的一个男人,对待患病闹腾不已的文馨,却温柔耐心,一味迁就、体贴。
若是你我,会选择一个脾气不好的白富美,还是一个没什么家底的精神病?
当然故事的主题和结尾和白富美啊精神病没有太多的关系,可我想来是个抓不住主题且爱跑题的人,所以,委实好奇,现实生活中,真的会有如此的爱情吗?
人们,在不同的爱情中,对待情人,标准会随着恋情的不同而不同吗?
好吧,电影,不过是在讲个故事。
内地电影难得一见的精彩悬疑片。
可惜了,竟然现在才被发掘看到。
全片竟无快进,倒是后退重播了几个片段。
看完马上推荐给好友。
整片悬疑设计比较紧凑,环环相扣。
没有以往模仿鬼片的故弄玄虚,主角们的阴阳怪气,夸张化妆术。
两个女主和威爷的演技亮了。
特别是张榕容,一人分饰两角,全片的实力最强担当,如此投入,如何全身而退(呵呵,想多了)。
没看过的别BB,确实是诚意之作,高分值得鼓励。
周六晚上看的电影。
不看恐怖惊悚这类型的好几年了。
因为对于希望在任何事情上看到终极意义的INFP型人格特征明显的我来说,如果看到的仅仅是一些血腥的画面,很多故弄玄虚的披头散发女飘来飘去什么的桥段,真的很头痛。
这部片子,尝试了一下,开头一点点的老桥段之外,还是有些故事性的,竟然看完了,自己很诧异。
画面比较流畅,剪辑的手法,对我这样的门外汉来说,没有很生硬,马上想快进甚至关掉的感觉。
所以,第一关,故事性可看性上在我看来已经欧了。
那么接下来是我强迫症的范围:对于意义的无止境追寻。
故事到底想说什么呢?
或者我从故事里看到什么?
比起传统的鬼魂显灵,咒怨世界,离奇恐怖事件来说,这片子似乎在向我传达人本身的疯狂。
也许每个人都有潜在疯狂的血液,有的人因为境遇一直比较顺遂,所以一旦不如意,这种血液便会喷涌而出,毁灭自己,也毁灭他人。
故事的公主式人物戴安妮就是这样。
想要一个男人骆嘉,没得到他的心,也失去了这个人,可是不接受其去爱自己的闺蜜,在她看来卑微得多的关文馨。
所以疯狂地绑架,疯狂地电话试探,用别人的生命,用最不可测试的人性,美其名曰如果他们是真爱真有感应,文馨就可以得救。
文馨死后,安妮整容成她的样子,试图以新的身份重获骆嘉的爱。
好了,故事情节有兴趣的孩子还是自己看比较有趣。
我只想说,这个最终答案的揭晓,正是我觉得最恐怖的地方。
人性的自私,竟然可以疯狂到这个地步。
而电影自己的视角似乎又为安妮辩白,骆嘉的不敢承担,违背承诺,不负责任,才是一切的悲剧的起源。
是吗?
如果是,我想说安妮对骆嘉的爱真的不算什么了,就像一个什么都有的傲慢的人,发现自己失去优越的控制感,一定要从文馨手上把骆嘉抢回,抢不回就彻底毁灭,这样的偏执与疯狂,早就逾越了爱的底线和人性的最后底线。
而直到真相揭露,精神世界面临崩溃时,仍然要执拗地电话骆嘉,告诉他两个女生皆为他所害,追求决然的死亡,却要别人承担内疚的责任,这样的做法使我对她的最后一点同情也消失殆尽了。
爱,是付出,是给于超过接受的伟大情感。
如果不是,我不知道爱有什么好歌颂的。
对于人性的自私阴暗面,规避比彻底的解救也许更加实际。
突然想起圣经上的一句话了,大意是,”敬爱的耶和华,我祈求你不要让我遇见试探。
”是啊,别说祈求者软弱,爱与怕是人性的主题,不使人性遇到试探,其实真的是神给平凡人最大最大的慈爱。
看点:张榕容的表演很有张力,真不错!
任泉,也在水平上,可接受。
李威的角色,是整个恐怖片的一抹暖意,有一刹那会有偶像剧的感觉。
第一篇影评,终于凑合着完成了自己给自己布置的作业吧。
失恋真的好可怕,女人,对于爱,都是这么痴狂,一旦爱了,不是走向毁灭,就是万劫不复,由于男人的懦弱和无情,害死了女友和第三者,至于不负责任的男人,就不说什么了。
(自嘲下:剧情很像我N年前没写完的兰莲姐妹,早写完就可以告他盗我版权了,可惜啊 )PS:画面质感不错。
喜欢的几句台词:欢迎大家来参加我的葬礼。
喜欢你,只是为了牺牲你。
对你好,只是为了对你更残酷。
你为什么不接我电话!
谢谢你接我电话……
这部电影,女蛹之人皮嫁衣,是我唯一刷了两遍的国产恐怖片。
结局自行把阿明说的话与真相对应起来是一个亮点,也有一些细节为结局埋下了伏笔。
此篇影评有剧透,慎入一开始就显示了安妮是戴框架眼睛的,如果她不戴框架眼镜就要换上隐形眼睛。
而后给文馨戴隐形眼睛进行了多次特写。
文馨撞倒阿明的那场戏中,坐在天台上哼唱的是她之前在骆嘉房子里和卫生间里听到的诡异音乐。
文馨梦见了花房落水的情景,是因为她潜意识里知道春山姐姐的尸体被扔进了花房附近的海里。
文馨对医院的环境很熟悉,对与骆嘉十指相扣的动作很陌生,对自己的家乡和亲戚很陌生。
戴医生劝骆嘉答应安妮人格的任何要求。
其实有些地方很奇怪:1.文馨为什么要杀了那只狗乐乐?
也许是因为乐乐是文馨和骆嘉一起养的,我猜。
2.文馨为什么会梦见花房和安妮厮打的场面?
我理解是安妮人格与文馨人格起了争执。
可能遇见阿明,安妮人格有所苏醒,而当时文馨人格认为一定要找到安妮才能了解真相,于是两个人格在梦境里相遇。
安妮人格是想把文馨人格致于死地的,所以用刀刺文馨,哪怕掉进水里也要掐文馨。
3.骆嘉最后不是知道了安妮怀孕了吗,为什么还要问戴医生安妮是不是真的怀孕了?
半年前,安妮打了一个电话告诉骆嘉自己怀孕了,骆嘉马上把电话掐掉。
而且根据骆嘉的回答“她真的很难缠”,可以推断骆嘉是真的想避开任何跟安妮有关的事情,所以在骆嘉眼中,先是下意识地避开跟安妮有关的一切,听到安妮怀孕,骆嘉可能判断为这是安妮为了绑住他的招数。
4.为什么骆嘉要说“对面没有住人,安妮的姐姐现在在日本”?
根据骆嘉说完之后自责地叹气,应该是故意欺骗了文馨的。
文馨一直觉得安妮没有死,觉得安妮在害她。
而骆嘉看到了安妮的尸体之后,他肯定认为安妮正如他所期望的那样已经死亡。
而现在文馨幻想出了安妮人格,应该让文馨离开任何跟安妮有关的事物才会让文馨快点好起来。
所以哪怕文馨用戴安妮的名字跟骆嘉结婚,骆嘉为了文馨的安危也接受了,因为他相信那就是文馨。
5.戴医生为什么要给文馨植入安妮的记忆,她本来就是安妮啊?
因为戴医生想消灭安妮身体中文馨的人格,恢复成正常人。
6.安妮的姐姐为什么要加药让假的文馨晕倒?
晕倒了好回去继续接受治疗,把文馨人格消灭。
7.最后杀掉戴医生的是安妮人格还是文馨人格?
肯定是文馨人格啊,因为手机里拍摄的视频是文馨人格才会说出的话,肯定是文馨人格觉察真相后拍下来照片和视频放在骨灰盒里。
文馨人格杀戴医生也是有理由的,因为骆嘉和她都那么相信戴医生,接受他的治疗,结果他是为了女儿的一厢情愿帮助安妮整容和尸体造假,隐瞒真相。
最后引发三观的问题,骆嘉是渣男吗?
我是不认这一点的,毕竟因为一个人不接电话就把人死了的罪名怪到他头上是很不合理的,如果骆嘉就是不想接讨厌的人的电话呢,不过听到叫声就另当别论了。
从时间线上来说,骆嘉是安妮和文馨的实习老师,安妮在大学期间成功追到了骆嘉,并且和骆嘉一起去美国留学两年,回国后骆嘉并未在学校工作,而是一身白领装扮在公司上班,并且还安慰文馨可以送她去美国治疗,可以知道骆嘉回国应该是混得不错的。
那么可以认为不管骆嘉当初有没有爱上安妮,他充分利用了安妮家庭的支持,而为此他忍受了两年安妮的“难缠”,终于他回国了,他迫不及待地逃开安妮。
相对于动不动就大吼大叫相当强势的安妮,温柔善解人意的文馨进入了骆嘉的心中,骆嘉和文馨在一起了,并且骆嘉打算在这个情人节求婚。
但是情人节当晚,他听到了疑似文馨的声音在不断地喊骆嘉,他顺着声音一步步走近,发现那是对面的房子。
可是他不敢进去,他无法断定里面是否发生了什么事情,连报警也不敢,只能在文馨失踪后,到处张贴寻人启事。
那他不知道那个时刻安妮正在准备杀掉文馨啊,如果知道,他也会后悔的吧。
充其量骆嘉只是个胆小懦弱的男人罢了。
跟骆嘉比起来,阿明因为安妮不履行承诺把文馨的尸体藏起来,简直man爆了,敢正面冲突。
开头的两个旋转镜头就给我干晕了。中间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背景音,我想到导师说我的论文:要用白话文把专业术语说清楚,让即使不做这个方向的人也可以看懂你写的论文。(´-ω-`)最后,我真的害怕看文艺片,漫长的铺垫,短暂的高潮。
BIFF14。感觉导演在安哲、塔可夫斯基和特吕弗里腌了七天七夜。虽然只呈现了一种凝滞的状态,但胜在动作完整情绪饱满,还是很好看的。
荒芜之地上失去母亲的青春期少女 面对的困境与成长 全片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巨大的扇叶将阴影遮蔽在女孩身上 占据着画面 向远处排开 孤独没有尽头的生活绑架着这个青春期女孩 压抑和对父亲的仇恨日益升温 导演通过大篇幅的流浪生活和土地环境描写用平缓的长镜头 将这股绝望压抑的气氛向观众释放出来 最终女孩砸车出走 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青春期的冲动与成长
很久没看大师电影,感觉很好。三十年后的沙丹力荐,资料馆场场满座。
#BJIFF 公路片中的安哲,流淌着塔可夫斯基的风声,只是这份旅途没有终点,绵延的情绪也不知因何生发,风霜雨雪在北回归线以北的荒原上无所依从,父女的隔膜更无从着落…… 我总感觉胶片的质感增添了影片“大师之风”的气质,作为电影最本初的物质本体,它似乎总怀有某种原始的神秘和母性,令我安眠。
镜头语言讲得很好氛围感也很不错,是个独特的公路电影,但是有点压抑了
2024BJIFF 不失为一种末日
7.0/北影节第五部 清冷 肃杀 叛逆 逃离 移动长镜头组成了全部内容 配乐很紧迫惊悚 无睡点但无共情处
不是我的菜,太闷了……中间忍不住合上了眼醒过来还是风景定格orz
慢节奏
全程沉浸在俄罗斯悲凉又有点疯狂的长镜头里。
可能是第一次真正发现了俄罗斯电影的美。
#24北影节 缓缓的,一切都恰到好处。父女关系对我来说好像就是这样的。大家一起坐下来看电影那一刻,竟然有点感动
壮阔,苍凉,颓败。很contemplatif的影片,摄影加分,但不适合困的时候看。
最开始,父亲开车,女儿在后座吃泡泡糖,莫名有种《洛丽塔》的感觉hhhh
给低分吧,不合适;给高分吧,不值当。感觉父女俩太i了,其他人也陪他们一起i。或许影片就是想广袤空旷的空间之上,构建/展现这样一种人与人疏离冷漠的关系?
有点安哲,走出影院有一种死了很久然后复活的感觉
很独特的公路片,辽阔国土之下,父女关系的疏远,让人与人之间的空间显得如此逼仄;两人仿佛在轮流争夺车的使用权一般的生活,父亲以父亲之名,始终对女儿颐指气使;万花筒小夜灯、形形色色的过客的拍立得,发圈,使女儿无声的抗争。冲动的导火索是父亲在女儿丢在一边,毫无顾忌地向过客宣泄欲望,既自轻父亲的形象,也无父亲的担当。太多镜头与调度都令人不明觉厉,开头的横摇,女儿的突兀入场;稳定的拧焦;场内场外的声音空间……女儿对背影的执着,否认了人直面彼此的可能性
抱着镭射灯让整间车厢不那么空旷,打开投影机让整座小镇不那么单调。卡车司机游走在寂寞的公路和泄欲的黄碟里,后面骑摩托车追上来同样孤独的灵魂。我跟父亲同在车厢里却无话可说,父亲和我都发生艳遇却都不快乐。前面鱼疫绕路,我们像风车园里的扇片。把母亲的骨灰撒向大海,也把自己的寂寞留在北方。
摄影很美...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