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好这个片子是在网上看的,如果买碟的话不太划算。
因为这类片子看一遍足够了,没有任何深刻的东西值得你日后反复观摩和领会。
这类的片子是指过度暴力和血腥的恐怖片,比如除了这个片子之外还有很类似的《人皮客栈》、《隔山有眼》等等。
首先说一下翻译。
电影译名是一门学问,而且由来已久。
这个片子的翻译实在有失水准。
see no evil 怎么能翻译成非礼勿视呢?
太离谱了,而且和剧情丝毫扯不上关系。
另外一个名字叫《魔影无踪》,虽说意译的更远了但总算还跟影片有点关联。
翻译这碗饭也不是好吃的啊。
内容在这里不多说,它的线索和环境设置都完美地符合典型恐怖片的套路:无辜者无意间闯入禁地,在一个相当封闭的空间内被变态杀手追杀。
看完这个片子有两点想法。
一个是高潮部分,杀人狂魔在其母亲的蛊惑下忽然良心发现,大发善心,悲天悯人了,竟然对笼子里的少女手下留情,更出乎意料的是他居然狠心地把老妈给废了。
片子很自然地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这种行为源于他小时候受到母亲百般虐待和折磨,长期以来一直充当着老太太的杀人工具。
此刻他终于觉醒了。
对于这一情节的出新,很多评论报以赞许。
这也符合狮门公司出品的大部分电影的卖点。
但是我觉得这个貌似创新的情节无疑是一大败笔,反倒削弱了反面人物凶残的性格。
编剧的出发点是好的,想让这个人物更加丰满和立体,所以使他的思想发生了转变。
可是尽管这样做却最终不能自圆其说,恶魔在弑母之后仍然对其余的幸存者展开杀戮,将罪恶进行到底。
如此一来还不如就让他一坏到底来的痛快。
那才是恐怖片应有的情节发展模式和审美习惯。
第二个感受是电影技术上的高超。
比如片子里多次出现挖眼珠的情节以及恶魔后脑被暴头之后从里面爬出无数个臭虫这些逼真的镜头都无一不体现了出色的特效技术。
如果你能克服血腥造成的呕吐感,那么你也一定会对如此精彩的效果佩服的无以复加。
这才叫制作精良。
国内的大片现在只盲目的追求投资金额,但是技术上根本比不过人家,所以光有钱也不一定能拍出好电影。
看来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还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我们跟人家比国力要靠科技,跟人家拼电影同样要靠科技。
作为一个暴力电影,其他的都好,但是有太多的不合理。
比如警官威廉姆斯竟然能眼睁睁看着钩子伸下来构着了他的下巴(要知道眼睛在上面的)被拉着掉下的女孩竟然只会喊着let's me go,j就不会抓住那窗台;躲在柜子里的女孩手机响起了却拿在手里傻傻看这让它响以至被变态发现;真是太多....如果是国内的电影,我想该早就不知道被骂成什么样了吧。
但是这电影怎么就没人提一点呢。
或许你会说这些都是这些人在促不及防的情况下被攻击的。
但是不要忘了,他们也不是吃白饭的,一个是警官,其他的都是在蹲大狱的人。
看到最后竟然也没交代一下变态为什么要把人的眼睛挖出来。
那个老女人说什么为了他的儿子被威廉姆斯伤害了所以要报复他,那真想不通四年前这个老女人又是怎么对她儿子的。
电影中那个断断续续的场景应该是反应变态以前经历的让他产生心理阴影的事吧,到底那个关在笼子里的男人是谁?
是变态吗?
那把他关在笼子里的是他的母亲--老女人吗?
难道是变态开始就被母亲虐待了?
那还拿来的为儿子报复的。
还有那个变态为什么对身上有那种纹身的就不杀,那个回忆场景里女人和这里的几个人有关系吗?
这剧情真够烂的!
或者我没看懂!
很显然,依然是成功的惊耸片。
也很显然,在生活中可以寻找到这样的影子。
不错的片子,只是似乎主旨阐释的不尽完美。
在故事的描述上,因该让人物自身为自己的命运而挣扎,去表现人在生与死的关头,最原初的东西。
这部影片深刻地说明,性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正确的性教育对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
否则,孩子长大后可能成为杀人如麻的性变态。
这部片子有第二部,看的太多,我忘了叫什么名字,不过第二部剧情就比第一部烂很多了。
讲的是一群作死的男男女女(好像是医学生)为了给伙伴庆祝生日,把party地点放在了医院,然后又在太平间停尸房胡闹(侮辱尸体等等各种),刚好停尸房运回来的尸体是第一部的杀手大个子,最后大个子苏醒。。
开始大屠杀,无人生还
我看过不少片子,其中有一些被称为烂片,就是看完恨不得吃掉电影票,砸烂电视机,低级格式化硬盘的那种。
这部片子还好,仅仅达到让人撕碎电影票,关掉电视机,删除视频文件的程度。
所以,我还能够坐下来,冷静的打开豆瓣,写点关于烂片的文字……我已经很久没看片子了,因为最近有空,就去找那些早有耳闻却一直没看的片子来看。
这部纯属意外,只是找的时候顺手从别人硬盘上拷来的——喏,防烂片准则第一条,就是不要从别人硬盘上随便拷片子。
如果你实在没有时间下片子,恰好有个朋友存了很多电影。
好吧,接下来是防烂片准则第二条——就是不要从别人硬盘上随便拷片子。
如果你一边看一边想揪着导演的头发冲他大喊“What's the F**K!”,不要犹豫,关掉它!
这就是烂片!
它们是那样的烂,以至于你几乎忘记了它们的名字和内容。
这可能导致在日后不小心又看一次……再看下去你还是记不住它们的名字——防烂片准则第三条,看着难受就赶快关。
如果你发现整部片子只有年轻的不知道名字的演员,即使在恐怖片里都要把妆画得像去参加派对一般,情节莫名其妙台词只有”Come on“,坏人就那几个人却死也死不掉——这说明低成本的烂片正在你眼前上演。
防烂片准则第四条,没听过的片子去查查IMDB先。
最后,如果你来到影院消磨时间,却发现只有4个人坐在座位上,而你是第5个。
注意,这很危险!
情侣买打折票是为了黑暗,而你只能等到屏幕上的烂片——防烂片准则第五条,不要买打折票去看外语字幕片。
假如这样都无法避免被烂片伤害……难道要我去把你的眼睛抠掉么?
See No Evil,非礼勿视。
这只是个美国老套的恐怖片罢了,充满了血腥暴力包括人性的变态。
性格的扭曲基本没什么情节,不过那个女人被杀死的时候,不禁有些惋惜,为什么自己这么呵护他,却死于他手,。。。
想起了,聊斋的阿宝里的情节,乳娘。。
也许很可恨,而我觉得是更加的可怜吧!
最近的RAW剧情里.KANE有重归HEEL,成为再次大型红色杀人机器!这个时刻重温这个片子,是对KANE的伟大人格的致敬!我们高呼让KANE和他的地狱火在燃烧的猛烈一些吧!
片子和《隔山有眼》《人皮客栈》较类似,但只有血腥和暴力,没有裸露和色情。
没有任何教义,观看也不用动脑子,纯粹是挑战观众视觉极限和心理极限的R级片。
喜欢这种类型的朋友可以看看。
就看一个个怎么被干掉,不管是好人还是坏蛋。
杀!
杀!
杀!
就这么简单。
片头很震撼,但是到了后面却也没什么新意,一个宗教狂人把她的儿子变成了一个怪物、变成了她的杀人机器。
挖眼睛是本片的招牌动作,这让我看得相当的恶心,当然其他的血腥场面也是曾出不穷,除此之外剧情挺单薄的,也没什么新意或者很震撼的悬念。
如果你没有受虐倾向或者节食意愿,还是不要看这样的片子了。
http://niuma.blogspot.com
无依之地,寻笼之鸟……演员很美、惊悚配乐、摄影很塔
最喜欢被村民追车那段,我果然还是个只能看到表面运动的肤浅观众( ´◡‿ゝ◡`)9.25 不断想到姑娘给路边遇到的女人摄影,直到女人不耐烦的回身查看女孩才按下快门,她要的不是面孔而是情绪
大银幕看这个可太酷了。一开始不知道这片要干啥(没看过介绍),只是觉得给这掌机的话我可太high了。看明白这两人干啥之后更是…不就放个盗版露天电影,怎么酷得像2077里的游民+超梦黑客,就逛个大西伯利亚,怎么酷得像辐射荒原+极乐迪斯科😆要说这片有啥很高的艺术成就吗也没,但4月这俩电影节看的所有含迷影元素的电影里这部最酷了没有之一,可谓十分罕有地同时集齐我想看+我想拍+我想玩的内容,看得我全程内心不停敲碗大喊aaaa🥲
#BJIFF2024 auratic; 并存着近景眩晕(细部、微粒)与远景眩晕(气氛、涌动)
外部环境的压力迫使父女靠近,面包车里则形成身体的斥力。摄影机与景物的距离构成人与世界的比例尺,居无定所的状态渗入每一口呼吸的空气,连同凝滞的情节被锁在镜头之中。
7.0/北影节第五部 清冷 肃杀 叛逆 逃离 移动长镜头组成了全部内容 配乐很紧迫惊悚 无睡点但无共情处
头一回参加电影节,有点新奇。风格是安哲。
北影又踩雷的一部。现在很多导演动不动学史上名导慢镜头空镜头长镜头固定镜头,但内核有吗?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不用懂取舍吗?在你还没拥有优秀的叙事能力和强大的节奏把控之前,麻烦不要玩大师的风格表象和皮毛。保利地下室观影,哎电影沉闷乏味剧中人全程哭丧脸,空气又是稀薄不流通,昏昏欲睡昏昏欲睡昏昏欲睡,很不愉快的一晚!
困而美,俄罗斯经年无夏的悒郁冬季,长长的国境线和苍青色的山。好睡。
全程沉浸在俄罗斯悲凉又有点疯狂的长镜头里。
3.5
2024BJIFF 不失为一种末日
壮阔,苍凉,颓败。很contemplatif的影片,摄影加分,但不适合困的时候看。
灰色的天空,沉默的父女,没有笑容的人们,真实的生活
摄影很美...但是...
#24北影节 缓缓的,一切都恰到好处。父女关系对我来说好像就是这样的。大家一起坐下来看电影那一刻,竟然有点感动
没看太懂,但是摄影很不错💦💦
好看、好冷、好俄,俄罗斯的旷野景象和长镜头寂寥到看完只觉得寂寞而空洞。流动与停滞仿佛一体两面,看的过程中一直问自己“怎样才能到达旅程尽头?”,又或许旅程本没有尽头。
荒芜之地上失去母亲的青春期少女 面对的困境与成长 全片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巨大的扇叶将阴影遮蔽在女孩身上 占据着画面 向远处排开 孤独没有尽头的生活绑架着这个青春期女孩 压抑和对父亲的仇恨日益升温 导演通过大篇幅的流浪生活和土地环境描写用平缓的长镜头 将这股绝望压抑的气氛向观众释放出来 最终女孩砸车出走 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青春期的冲动与成长
「14th BJIFF 保利北京坊」非常好的俄味儿后现代,很对我胃口。高纬地带永远灰蒙蒙的天,西伯利亚植被茂盛但脏兮兮的地,仅有的五段无调性的配乐,人的孤独、克制、疏离。路边泥地里摆摊的老大爷卖的是冯内古特和多甫拉托夫,荒凉破败的西伯利亚与绝地求生中的荒岛别无二致。片中无人大声说话,似乎也没有一个人露出过哪怕一丝微笑,甚至连愤怒都那么不着痕迹,父亲深深的眼窝叫人看不出喜悲。警察的那句话颇堪玩味:Я же тебе говорил, не то время. 是啊,не то врем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