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本来不错的,改编自畅销书,看起来书应该会强一点,电影就不行,给我的感觉完全是一个过去一个现在,然后平均的剪成相同的数量,再你一个我一个拼出来的电影,前后的衔接各种怪怪的,比起我今天回顾的《消失的爱人》,简直一个天一个地。
当然,我们不能把这个导演跟我们的芬奇大神去比...我发现看电影之前看评论是不好的,至少看差评是不好的,因为看差评就会导致看电影的时候尽挑差的地方看。
这片是烂,但它在亲情上面的传达的东西却很棒(爱情方面就懒得提了…什么破爱情这是…),而且很直白。
首先女主有个好爹和一个好妈,以前都是玩摇滚的,现在成了模范父母,太cool了,接着是他们各种逗比,各种和小孩玩成一块,他们各自都有对女儿充满爱的巧妙回答,我想正是这些回答打动了我,我想,当你发自内心这么答的时候,你绝对是爱自己孩子的,我毫不怀疑。
本来在友邻上已经分享了那些很棒的片段,无奈友邻一次只能传9张图片,所以还是觉得不完美,有些话很重要不能缺,我决定在日记上补上。
走起。
PS:牺牲,什么是牺牲,挂在嘴边的牺牲不是牺牲,真正的牺牲,对于牺牲的那个人来说,不是牺牲,它只是一个选择,自己情感的一个选择,没有所谓后悔没有所谓你不要辜负我bla bla bla,它纯粹是自己的选择,而这个选择,在对方看来,可以是伟大的牺牲,是发自内心的爱,传递出来的是力量,不是负担。
《如果我留下》——1.比“如果我留下”更痛的是“请你留下”,生离死别时,最悲怆无奈的永远是生者,看着自己的亲人生命渐渐被抽离,自己却无能为力,那种痛用再用力的词都无法言表,心疼里面的一对老人家;2.科洛·莫瑞兹在篝火旁拉提琴的那情那景太美太醉人,有生之年我是来不及了,一定要让我的孩子学好一门乐器;3.不要轻易和恋人吵架,再等到生离死别时为曾经的吵嘴懊悔,空留下一地惆怅。
对于个人来说,每部电影都有自己所应该出现的年龄段,评论区里面不少人对于这部电影有消极的评价,我想说,有时候如果可以的去观影,会失去美感,要是在特定的时间去欣赏,或许能够最大限度的发现电影的美妙,挑不足并不是最终目的呀。
莫瑞兹的演技的确是本片的缺陷所在,而且对于演员来说,小莫的身材还有待提高吧,额,稍壮。。。
其它,有人说不喜欢时间片段的切换,我倒是挺欣赏的,而且基本恰到好处吧,也不细说,一定程度,我的确有被治愈了,并且,对于我这种对电影画风画质场景布置有要求的人,这部电影也是不错的。
希望越来越多的电影可以及时和我进行思想情感的碰撞。
电影业发展到现在还要把关于爱情的电影拍出新意比天马行空的科幻片难多了,我们什么样的爱情没看到过经历过,所以关于爱情电影的想象力全在形式和叙述的不同手法了。
《If I Stay》是关于一个学古典乐拉大提琴的女孩和摇滚乐队主唱/吉它之间的爱情,是不是好嗲,反正哥觉得超嗲,看完电影你们肯定读哥的英文id时不会读错和不知所云了。
帅哥美女谈琴说爱蛮爽心悦耳的,穿插着一个因交通事故会不会家庭破碎的悬念,还有那些关于亲情、爱情、友情的西方鸡汤,对于爱情电影我们不能要求更多了。
本片以第一人稱的角度拍攝,女主角從完美的家庭、學業、愛情中突然出現分歧,在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突然都離她而去,劇情很緊湊但是很完整,而且結尾跟小說略有不同,推薦不喜歡狗血式愛情的影迷們看看,劇中男女主角呈現的愛情方式,從認識、約會、交往的過程中都走純情的路線,如果想要找回初戀的感覺,超推這部影片的,而且這部片呈現親情的觀點也佔了很大一部分,看完之後還會讓人有很多方面的省思。
这个故事也许看起来一切都还OK,但是深入进去,发现这一切都像崩塌了一样。
如果这一切发生在我身上,我该怎么办,我是留下还是结束这一切呢。
我预测不了这个结果,只知道,胆怯如我,一定会选择逃避。
喜欢女孩为了梦想而活,也感激男孩勇敢的表白。
如果留下,要更感激生命。
每一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每一天都有太阳升起。
我们应该快乐。
其实在我看来,一部影片最重要的并不是说她有多么好的特效来夺人眼球,而是它整个故事的完整性,好让你在看的时候不愿快进,在看完的时候又在脑中不断地回想,嘿,我想再往前倒退。
由此这部影片便开始显得珍贵了,当你只想回看开头的那份报纸,就会跟亚当最后放弃演出一心回到米娅身边守护,又在阳台上懊悔不已的画面联系在一起;当你听完爷爷的那番话,你就想回看到当时爸爸卖掉自己心爱的鼓买回女儿大提琴时那脸上喜悦的笑……这是一部音乐贯穿始终的剧,也许很多人说故事老套,但我觉得很多学音乐的人都能有共鸣吧。
为了米娅对音乐的热忱,所有家人的牺牲,家人的鼓励,到后来与男友亚当之间出现分歧,都让人不由回想,还记得温柔的父母在你学琴的那段岁月对你的爱之深、责之切么?
不知为何,看完《星运里的错》和这部两部文艺片的预告片之后,还是首选了这部,可能也比较喜欢这部的演员吧。
总之,看了一遍还想在看,心中总有一个地方漏跳了半拍。
大提琴与吉他的相遇,那是怦然心动的难以忘怀的美丽的爱情。
沉静的温柔是种让人放下所有戒备和不安的向往,那一刻,他知道他一直在等她,因而真正见到的时候,他一眼便认出,那就是她。
既是欢喜心动的,也是踏实舒畅的。
传统保守的大提琴总是把自己抑制的像一潭不起波澜的湖水,蓝蓝的沉郁,在演奏中也是把琴弦当做命弦一般紧紧把握着,张弛有力,不容分毫的瑕疵。
吉他有他的狂放不羁,当然也会那般柔情;大提琴有她的沉稳执着,当然也会那般激情。
爱从来不是被习惯和爱好所界开的。
爱的是你,无论你的衣装与头发的颜色。
你在我心里始终是被我深深爱着,我们彼此了解到那一点就已足够。
没有一对相处的情侣能够避免争执,也在争执的过程中相互伤害,因为我们是在生活,不存在乌托邦的理想国,柏拉图的爱情也只是假设中所呈现的。
痛苦的爱情就像玫瑰一样鲜艳和强有力。
因为看过西语版本的小说兴致勃勃跑来看了翻拍的电影,可能是因为已经仔细阅读了原著,看电影时居然有一种神圣的感觉,像是沿着一条breadcrumb一点点拾掇着原著里的情节。
总体来说,可能画面注定没有文字与生俱来的细腻感,再加上时间限制,电影里的心理活动相比起原著里丝丝入扣的描写明显平淡许多。
然而原著里突出的情节在电影里都得到了很好的还原,比如年轻时代朋克风的爸爸妈妈,热爱iggy pop的泰迪小弟,摇滚风的亚当和大提琴家米娅。
正如米娅自己说的,是大提琴造就了自己,虽然让她觉得与家庭成员毫不一致,但是也让她感受到了爸爸无私的爱,为了米娅极高的天赋,他选择放弃了乐队。
正如他说,有时候,牺牲是必要的。
最后米娅还是在挣扎中醒来,或许是爷爷的释然,或许是好友的鼓励,又或许是亚当的挽留和吉他,总之,醒来后的生活确实是大变样,不过,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不是吗?
最后表白男主,青涩的脸庞简直是少女心扑通,玩音乐果真是大大的魅力加分项。
剧本很不错,但力度不足!
科洛的出色演技证明了她能重口味也能小清新。
看她演一个普通少女实在难得,而且还是拉大提琴的,那种清纯又高雅的气质,对比之前演绎的Hit girl、吸血鬼还有嘉莉,哇哦脱胎换骨的感觉有木有!
男主角Adam的扮演者Jamie Blackley也相当帅气有型,独立摇滚青年范儿十足。
【20180108-Chengdu-Amsterdam-十小时第五部】如果不是科洛我肯定不看的,不过有这么一个朋克的家庭不要幸福太多,高中生恋情都能搞得这么郑重其事决定生死,啧啧啧。
抛去姑娘的灵魂选择是生是死,这就是一个teenager love story。比起爱情,我更感动的是亲情,姑娘一家的感情真好,篝火聚餐好温馨。
...chloe演技要加把劲了 爸妈敲可爱。哦还有录取通知书的威力哈哈哈哈哈哈哈有病【
如果没有穿插其间那些俗的要死的谈恋爱片段或许会还不错 但正片就是让人想快进 家人都死光了你还stay个啥 一看和这小哥就没前途
手动三星半吧 后面还是蛮感人的 badass的小姑娘 啊 时光啊
当所有亲人瞬间惨遭不测时,你是否还有勇气独自存活于世?这部片以独特的方式来表述了这个艰难的选择
小ioubu要太可爱
零剧情,零共鸣,赞大波特兰氛围。
Chloe简直大flop!
一个温情片搞得那么惨..80%都是男女主在腻歪,男主最后堪比大祭司了
出奇的好看。可能是期待值不高吧(有些地方我觉得啊,蛮啰嗦。不过有些地方我觉得恰到好处)没那么糟糕,就是啰嗦。
评分其实并不高,但是我很喜欢,喜欢科洛,喜欢电影里的所有音乐,喜欢看电影时潸然泪下的感觉
比较俗
可惜了妹子好颜。
除了女主角,男主角和剧情君都没有同时期的《星运里的错》好看。闺蜜在12年的《困在爱中》里多漂亮多有活力啊,怎么过了两年就憔悴成这样 了?一般般的片子,三观很正,没有人渣没有bitch的青春爱情片还是挺难得的。主要是为了看俩女孩的表演。莫瑞兹的激情戏简直多到不像话,我都不好意思看了好么!
我在家庭影院看的。女主長得真的很像我妹妹,我媽媽卻説不像,説我妹妹臉長。中間看得有點不耐煩,其他都挺好。我現在已經過了看到帥哥美女就打高分的年紀了,同樣是戀愛片,我給《拉瑞·克劳》的評分比本片多一星。
过程很温馨
有点无聊哇哈
分数怎么回事?多好看啊,除了女主吓人的演技
Couldn't like Chloë Moretz more... She's so cute and talented, both playing cello and ac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