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新蝙蝠侠

The Batman,蝙蝠侠(港/台),重启版蝙蝠侠

主演:罗伯特·帕丁森,佐伊·克罗维兹,保罗·达诺,科林·法瑞尔,杰弗里·怀特,安迪·瑟金斯,约翰·特托罗,彼得·萨斯加德,巴里·基奥恩,杰米·劳森,吉尔·佩雷斯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2

《新蝙蝠侠》剧照

新蝙蝠侠 剧照 NO.1新蝙蝠侠 剧照 NO.2新蝙蝠侠 剧照 NO.3新蝙蝠侠 剧照 NO.4新蝙蝠侠 剧照 NO.5新蝙蝠侠 剧照 NO.6新蝙蝠侠 剧照 NO.13新蝙蝠侠 剧照 NO.14新蝙蝠侠 剧照 NO.15新蝙蝠侠 剧照 NO.16新蝙蝠侠 剧照 NO.17新蝙蝠侠 剧照 NO.18新蝙蝠侠 剧照 NO.19新蝙蝠侠 剧照 NO.20

《新蝙蝠侠》剧情介绍

新蝙蝠侠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布鲁斯·韦恩(罗伯特·帕丁森 饰)化身蝙蝠侠于哥谭市行侠仗义两年后,罪犯皆闻风丧胆,他也因此深入接触到哥谭市的阴暗面。他潜行于哥谭市腐败的政要名流关系网中,身边仅有的几个值得信赖的盟友——管家阿尔弗雷德·潘尼沃斯(安迪·瑟金斯 饰)与詹姆斯·戈登警长(杰弗里·怀特 饰)。这位独行的“义警侠探”在哥谭市民心中已成为“复仇”二字最当仁不让的代名词。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出人头地小丑龙卷风入殓师火线第四季乱马1/2极主夫道爆笑!找碴SP人造天堂灵山奇遇世界奇妙物语2013年春之特别篇大日本人火枪手第一季亲家背靠魔鬼开封奇谈圆梦之梦天堂岛之外第三季天使的印迹:苦难骆驼复仇记红月亮之武陵山歌我的女友是苏妲己哈林教父第二季混账人间重大发现四目大师黑色孤儿第二季私家侦探第三季贝肯熊2:金牌特工总铺师亚森·罗宾第一季我们俩

《新蝙蝠侠》长篇影评

 1 ) 回归超级英雄的初心——新蝙蝠侠

这是我见过的最具有青春气息的蝙蝠侠电影,也是最抒情的版本,很值得支持的大胆尝试。

我猜很多同学在看过这部《新蝙蝠侠》之后,或者还没看,只要是看了预告片之后,就会产生一个普遍的疑问:为什么是罗伯特·帕丁森演蝙蝠侠?

这个从暮光之城中走来、一脸的忧郁气质、说台词总像是在念诗的文艺青年,确实和大家传统印象中犯罪猖獗的哥谭市勇武侠士的形象,有些距离。

我也带着这个疑问,走进了影院。

这是疫情导致的种种停滞了一年多以后,我再一次走进影院。

片中的哥谭市一切如旧,有人从善如流,也有人从恶无忌,抢劫的,偷盗的,袭击路人的,但只要他们一看到那个双翼张开的蝙蝠暗影,就吓得惊慌失措,“这就是恐惧的力量”。

至少,他们还有所恐惧,有所忌惮。

这次的故事结构线很多,先是大反派Riddler把市长给干掉了,然后这个文化素质极高的大反派每做掉一位,就会给蝙蝠侠留下张卡片,写着某种字谜,需要去猜,引向下一个线索,极大地考验了蝙蝠侠的智力水平。

跟随着大反派精心布下的字谜连环案,蝙蝠侠逐渐发现自己被他引导着,去揭开了哥谭市政商勾结的大窝案。

所以Riddler亲切地赞美蝙蝠侠说,我们是很好的合作伙伴。

蝙蝠侠说,谁跟你是伙伴?

最后发现,整个哥谭市的系统全部崩坏,政界名流、政法系统,全部给黑帮打工,估计市长上任都要黑帮点头,也搞不清楚到底谁是谁的保护伞了。

这是传统的蝙蝠侠系列电影的故事线:揭出罪恶,除暴安良。

但是与此线纠缠在一起的,是那个大反派Riddler的童年阴影,他为什么作恶,这与他的身世有关,他小时候是孤儿院里的孤儿。

当他渐渐发现了整座城市和整个系统其实都烂掉了的时候,与蝙蝠侠的试图去改变和拯救不同,他选择了另一条路:把整个城市连窝端。

而最精彩的一条线,就是在大反派Riddler做连环案的时候,他不断在各种小视频(为什么看着好像抖音直播)里说,他要unmask the truth,揭示真相,unmask这个词用得极好,一语双关,他不仅仅要揭示哥谭市的腐败与犯罪真相,更要把蝙蝠侠的面具揭开,戳穿蝙蝠侠的个人身世。

因为Riddler内心不平衡。

蝙蝠侠的父母被杀之后,当年的媒体曾连篇累牍地对他这个孤儿表示怜惜。

但在本片最后,Riddler有一段内心独白,是谴责蝙蝠侠的,大意是:你家资亿万,住在高塔上,佣人照料,俯瞰城市,你也敢说你是孤儿?

我们在孤儿院里被耗子咬得睡不着觉,每年冬天都有孤儿婴儿冻死,那才叫孤儿的生活!

对于同样一个人、一件事,来自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人,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一下子有点明白,为什么本片会用罗伯特·帕丁森了,因为本片绝对的意义内核,并不是简单的行侠仗义、揭黑除暴,而是在讨论一个问题:信念。

同样经历过悲惨的经历之后,为什么人的观点和信仰会完全不同,从而引向截然相反的行为,一个是拯救城市,一个是毁掉城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阴影,但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去行凶作恶。

本片导演曾说,他在刚开始写本的时候,刚好放的就是涅槃乐队科特·柯本的歌《Something in the way》。

这首歌是科特·柯本忧郁气质的代表作,他早年父母离婚,父亲另有新家,母亲再嫁被家暴胳膊都打断住院,他从此就内心崩塌,各种叛逆,最后因为学分不够无法毕业,母亲逼他工作,要么就滚,他被母亲扫地出门后一度在桥洞底下住(但后来别人说他只是在那晃,那地方根本没法睡觉),他根据那段经历写了这首歌。

而整个这部《新蝙蝠侠》无论从故事,到角色,到配乐,全部都是以这首歌为核心的。

听懂了这首歌,就读懂了这部电影。

我猜,大概是这首歌和科特·柯本的故事,启发了导演,从而有了剧本中蝙蝠侠家世的线索,和全片的悲情与伤痛基调。

导演自己说,他就是根据这首歌,选角色找到了罗伯特·帕丁森,确实,他和科特·柯本倒还真有些神似。

这里的蝙蝠侠并不是一个刀枪不入的钢铁侠,而是一个与我们一样有着共同情感的血肉之躯。

就像片中他从大厦上飞下来着陆失败也会痛得站不起来一样。

他不是超人。

他在历经了哥谭市的无数暗黑之后,依然心存信念。

导演实在太爱这首歌,不仅仅是故事基调、选角受到影响,最后干脆就把这个歌直接放在片中配乐了。

片中有一段,猫女决定离开哥谭市,因为她觉得这个城市无法被改变,就让它烂下去吧,她邀请蝙蝠侠和她一起比翼双飞,对不起,是远走高飞,但被拒绝了。

因为蝙蝠侠相信,这个城市可以改变,只要我们去改变。

然后两个人骑着摩托车,离开公墓,一路骑回主路,然后在桥底分道扬镳,这首歌响起,蝙蝠侠透过他那个紧绷的面具,在摩托车的后视镜里,久久注视着猫女骑车远去的背影。

Something in the way。

这里不再是重创了他短暂一生的科特·柯本那屈辱和悲惨的桥洞生活,而是蝙蝠侠人生中记忆最深的温情和爱意片段,是他能够经历惨痛与暗黑之后,依旧对这座城市存有信心的原因。

而这部电影在今时今日在全世界公映,最大的意义可能就在于对后疫情时代的希望。

电影最后,哥谭市开始在Riddler留下的灾难中自救(什么灾难我就不剧透了),黑人女性新市长当选(此前的腐败市长是白人男性),预示着新的篇章开始,蝙蝠侠一边救人,一边有一段念白(看到蝙蝠侠的文艺念白太不容易了):人们需要希望。

片中的哥谭,像极了今日的劫后世界。

留给我们的选择也不多,你可以做猫女,可以做反派,还是你要做一个认清了城市真相之后依旧想要改变它的,蝙蝠侠。

说另外两点推荐理由。

一,我很爱本片的选角。

饰演本片大反派Riddler的是保罗·达诺,他那张脸简直就是天生演神经质的料,他在2008年凭出演《血色将至》(我最爱的片中之一)里那个神经质的牧师得过英国电影学院奖,此后像《年轻气盛》(也是我最爱的片子之一),他演了很多我喜欢的神经质大配角,本片中他拢共的台词加一起不超过15分钟,而且有好多是捂着面罩呜呜呜的,但就是那几分钟的词,哪怕是被抓后隔着监狱铁窗的那个表情,真正是演技一流。

不得不说,他捂着面罩说的台词,都比某些演员没捂说得好。

然后科林·法瑞尔,在片中演一个黑道老板,但是我保证你绝对认不出来是他。

各种什么黑帮老大、警察署长,随便一个几句话的小配角,全是老戏骨。

二,剧本打磨够细致,在剧情细节上绝对超越大部分的超级英雄电影,甚至很多小细节需要重看第二遍才能发现妙处。

 2 ) 蝙蝠侠不为正义站台,为权威站台?离谱。

冲这配置我一度有打四星的冲动,摄影真的很强,一开始我毫无期待,就没咋认真看,看着看着就感觉不对劲,太讲究了,一搜果然是大佬。

歌也好听,一边写评论一边单曲循环中。

但是,但是问题是这片子世界观实在是构建得太苍白了,以至于整个片子都有种白瞎了配置的感觉。

随便说两个小点。

1、蝙蝠侠全程靠警察局内应开挂。

这tm就离谱。

警察偶尔帮你一把可以,但是你穿着你那破袍子随便进出警察局,随便破坏犯罪现场,最后的观感是什么?

是蝙蝠侠是为权威站台的,而不是为正义站台的——复仇者才是正义——且蝙蝠侠被弱化成了一个滑稽的政治故事。

无语。

你要说导演是为了讽刺吧,关于谜语人又极度缺乏描写,来回就几段破台词,毫无表现力。

其实那个监狱里的演员表演是不错的,但是表现空间太小了。

我严重怀疑导演暗恋罗伯特·帕丁森,虽然他帅,但也没有必要给那么多他忧伤脆弱的眼神吧,我看了一个小时后才认清了我这是来看了个文艺片的事实;2、蝙蝠侠竟然没有成长。

这片子故事最弱的就是蝙蝠侠从一开始就追求那种被磨皮后的正义,最后竟然还是相信着那种被磨皮的正义(黑人女性市长呵呵哒)且决定继续开着豪车追随。

抽丝剥茧下来就是蝙蝠侠谈了个未遂的恋爱。

就这拍了175分钟。

这也就怪不得诺兰粉强势了。

因为人诺兰是真有东西。

《黑暗骑士》是真的足够有力地建立了一个旧秩序下的新秩序观,诺兰是怎么描写成长的呢?

诺兰塑造的小丑是模糊而混乱的,他不断地出现在人们眼前,但是云巅之上的蝙蝠侠不可能看得清他。

这种“看不清”最后导致了蝙蝠侠的自我怀疑,让他开始怀疑自己笃信的正义,以及让他内心深处真正的恐惧浮出了水面。

这时候大家看到了,哦,原来蝙蝠侠也是普通人。

一个机器人通过硬件升级变强,故事是不好看的,但是一个肉体凡胎通过跟“自己的恐惧”过招而没有输,故事便是好看的。

ps.最后蝙蝠侠举着火炬救了小孩子和黑人女市长的那一刻,我才看懂了这片子为啥能在我国上映。

原来它的内在精神是共产主义。

我为这政治觉悟叹服。

为此加了半星。

 3 ) 谜语人:被英语四六级支配的恐惧

简单港,这部超级英雄片《新蝙蝠侠》直接变成了《名侦探柯南》。

比较爽的是从头到尾,观众们看不到的蝙蝠侠非常“超级英雄”的一面,连蝙蝠车也都是弱鸡模式。

《新蝙蝠侠》就是新嫩牛五方,哦不,新蝙蝠侠寻找黑老大,不断抽丝剥茧地解谜过程。

三个小时的影片可以当作真人版+哥谭版的名侦探柯南/金田一事件簿。

而最棒的是,谜语人的谜语里有许多语言梗,作为语言爱好者,我简直欣喜若狂!!!

一Mitchell市长遇害的时候,谜语人给出的第一个谜题是:What does a liar do when he is dead?

中文翻译:一个撒谎的人死了之后会怎么样呢?

蝙蝠侠立即聪明地回答问题:“He lies still.”——赫奇帕奇加十分。

这个语言题非常牛逼,立即让我回忆起了初中英语课上被lie lay lay lying laying支配的恐惧。

但是这个谜语牛逼的地方在于用了两个词的两个意思。

来,让我们复习一下:lie有两个意思1,躺下,躺平2,撒谎(稍微提一嘴:第三人称单数是lies,进行时是lying,过去式lay,过去分词lain,求你记住)still有两个意思:1. 静止2. 仍然 所以谜语人的这个谜语的答案,在这里是说,一个撒谎的人死了之后,应该是尸体了,尸体就“静静地摆在那儿”,但是所有人死了之后都是这样啊,这就用了这两个词的第二个意思:“他仍然(still)在撒谎(lies)。

”这个谜题揭露了哥谭市的腐败,市长虽然表面是好丈夫好爸爸的形象,但是实际上出入声色场所,还有个小三,同时也奠定了整个片的基调:谜语人想要揭露这个崩坏的体制,但是实际上蝙蝠侠仍然是在程序正义下维护这个体制,他想要通过选举等方式改变这一切,他仍然寄希望于人性。

二阿笠博士,哦不,阿福,发现了谜语人的密码信上组成的字符是:drive然后下一秒,蝙蝠侠就和戈登站在一辆车前了。

这里你要缓一下才能理解过来,原来他们站在Mitchell市长的车库里,这个drive的意思就是暗示他们,信息在“座驾”这里,这个比较好理解,因为drive做名词的时候就有“a trip or journey in a car,一段开车的旅途”的意思。

这里其实有性暗示的意思。

我们想到drive当名词的时候就是joy ride(脑海中插播Roxette的《Joy Ride》歌词),就是挥霍时间,开着敞篷跑车到处玩乐的fu,这就是drive的隐藏含义,这就又反馈了这个片的基调和主题:Mitchell市长是这个崩坏体制上的一环,虽然是市长,但是住豪宅,开跑车,包小三,这为后面蝙蝠侠直接找到了哥谭市高官们去的俱乐部做好铺垫:这是一个挥金如土,吸市民的血的体制。

而谜语人是要直接炸掉这个崩坏的体制,drive仅仅是腐败的市长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座驾。

没想到,蝙蝠侠看着这一辆大车,直接找到控制中心,直接拔插U盘!

为什么呢?

他怎么知道U盘重要呢?

因为drive还有另外一个意思:驱动,而这个驱动放在我们电脑术语里就是U盘啦!

drive的双层含义被蝙蝠侠成功破解。

所以直接找到了重要的线索:市长和小三出入高级俱乐部的照片!

然后下一步蝙蝠侠就高级俱乐部了。

三第三个谜语是个西语谜语,而我最近刚好在学西语!!!

简直太开心了!

谜语人给的词语是el rata alada,“挥着翅膀的老鼠”,我简单拆分一下这个词组:el,相当于英语里的the(记住这个the,非常重要!

);rata,老鼠,也有内奸的意思,这个中英西都有这层含义,就不多说了;alada,挥着翅膀的,但是蝙蝠侠和戈登都说是:with wings,这里有点不太准确,其实alada的准确含义是轻轻挥动翅膀(挥动翅膀的女孩?

)。

所以蝙蝠侠和戈登就在想,这个挥动着翅膀的老鼠到底是谁呢?

抓到了这个老鼠,就抓到了内奸,然后他们就想起,俱乐部的老板叫企鹅人,企鹅也是会飞的老鼠好吗,于是就去抓企鹅人了。

然后就是蝙蝠车登场,一番炫酷追逐乒乒乓乓(这一段一定要看,用了第一视角,好看),终于抓到企鹅人了。

审问企鹅人el rata alada是不是他,结果企鹅人大骂他们:你们西语是怎么学的?

rata前面是LA!!!

不是el!!!

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西语所有名词都分阴性阳性,大多数情况下,阴性名词以a结尾,前面的冠词用la。

但是阳性的名词,前面的冠词用el。

看到这里我也懵逼了,这是西语最基础的课程,阴性用la阳性用el,老鼠这个词是rata,a结尾,后面那个会懂翅膀alada也是阴性,显然应该用la。

啊!

企鹅人骂蝙蝠侠的时候把我也给骂了!!

到这里的时候我的推理是:他们找的内奸应该是个女的(阴性),所以有可能是猫女……结果屏幕上蝙蝠侠掏出卡片,拿出来这个谜语一看,全句话是:You are el rata alada,你就是挥着翅膀的老鼠。

蝙蝠侠下一个动作是,他直接掏出他的手提电脑,输入一个网址,我仍然全程懵逼……后来才反应过来:这个谜题是:You are el rata alada。

发音是:U R L rata alada,URL是互联网地址,那么后面的这个rataalada其实是网址……所以蝙蝠侠登陆了rataalada.com,获得了与谜语人对话的机会。

(华纳居然真的开发了这个网站)我靠,给跪了。

——————所以呢,作为语言和语言学爱好者,这部《新蝙蝠侠》我还是很喜欢的,不仅开开心心地学英语学西语,还可以看蝙蝠侠炫酷技能,爽翻天。

更棒的是,每个语言梗,其实都是在为剧情服务,不是生搬硬凑出来的语言梗,什么驱动、什么内奸,都是往下一个谜题的走向,所以这一部《新蝙蝠侠》往侦探片方面的探索,还是很成功的,更不要说华纳为了这部片开发的周边的谜题了。

从另一个方面说,这种语言类的谜题,对观众的要求非常高。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在提rata alada的时候,蝙蝠侠直接掏出手提电脑开始输入网址,丝毫不给你思考的机会,影片里也没给出那种什么福尔摩斯的脑内迷宫推演过程,大多数观众看得一头雾水。

不过我仔细看了一下,我们这儿的影院很多都给出了open cap(字幕)场,在这种大片在美国上字幕的还挺少见的,我估计是不是因为有很多语言类的谜题?

最后想说的是,听说这部片也被引进中国了,这么多英文/西语谐音和内涵的谜题,就会非常考验翻译功底。

在迅速滚动的字幕上,要把这几层的文字上的推理讲清楚,非常非常难啊。

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看看中国引进版本是怎么翻译he lies still的了。

还是那句话:想深入欣赏当下主流的流行文化,一定要好好学英语。

重要事情再说三遍:一定要去电影院看!

一定要去电影院看!

一定要去电影院看!

☆☆☆关于语言,你还可以看如何用英文解释“魔法少女其实就是魔女”?

Single? Kiss and Ride! 他和他的洗手池那个半开放式的化妆间到底是什么?

什么是old school?

《创造101》制作再精良,也掩盖不了它不高级的本质 华盛顿的一片火烧云 让人感觉快乐——病句!

which从句前面用了个半角句号,你还是在如皋呆着吧这一期《纽约客》太牛了你为什么要看《傲骨贤妻》?

以下都是翻译腔翻译腔 | Lunar new year到底是不是中国新年?

翻译腔 | 到底是lunar new year还是Chinese new year翻译腔 | 一个无性恋男子遇到的爱情翻译腔 | 如果友谊取代婚姻,成为生活的核心 翻译腔 | 在国外生活如何帮助你更准确地了解自我

 4 ) 新蝙蝠侠

马特·里夫斯的《新蝙蝠侠》回归到一种老派的经典侦探(黑色电影)片范式当中,事实上他连同他的团队建构了一套视听效果(黑色电影的质感)用以掩盖文本逻辑的羸弱,不论是布鲁斯韦恩,还是猫女,还是谜语人,他们代表的叙事语境被锚定在“血缘关系”缺失的位置,而当“原生家庭的创伤”的叙事机制介入到谜语困境的生成-角色脆弱的主体性才能勉强成立,更可怕的是蝙蝠侠原本应该表现出的“存在主义焦虑”的症候与英雄成长的行为模式也被扼杀在他与管家阿福的对话中,这也导致在影片的最后一个小时蝙蝠侠持有的那套复仇立场(一体两面的阴影)被高度的符号化,这样粗浅的象征意味以及塑造方式也是影片当中许多角色共通的弊病,于是在充满保守的现代性文本(所指)背后,蝙蝠侠的形象湮没在电影华丽的背景里,材质感代替了戏剧张力成为观看层面的浅层表意游离于表现主义的外围。

 5 ) 【新蝙蝠侠】彩蛋&解析+你不知道的20件事

从“我即复仇”到“我即希望”首先,辟谣:猫女上厕所不用猫砂盆

转载请注明出处>>>>片尾彩蛋(还是挺cool的)片尾有两个彩蛋,一个在接近片尾时,一个在所有字幕走完之后。

最后跟谜语人对话的狱中舍友很容易猜到,他是小丑(Joker)。

将由巴里·基奥恩(Barry Keoghan,《永恒族》)饰演。

但导演透露第二部反派想拍急冻人,所以小丑可能在第三部压轴登场。

字幕走完后最后的彩蛋不只是谜语人的一句拜拜“GOOD BYE”。

如果你眼力够好,会看到一个一闪而过的网址rataalada.com(rataalada是西班牙语,译为“有翼的大老鼠”)。

这是个真实的网站,打开后是谜语人留个大家的谜语。

全部答对之后(答案:HONESTY/EXPOSURE/VERITAS/BATMAN/YOU),点击“奖励”(REWARD)可以下载到一个压缩文件。

里面是谜语人留下的线索,还有他剪辑的视频。

国外网友已经解开了谜语人的密钥字符,目前仅剩字母“J”的符号没有出现,可能也是在暗示小丑(Joker)。

根据密钥,谜语人留下的谜语都被揭开。

比如有“保持警惕”(STAY VIGILANT)、“将会披露更多”(MORE WILL BE REVEALED)。

以及“哥谭喜欢复出”(GOTHAM LOVES A COMEBACK),这意味着谜语人可能会回归。

还有一段话:“你以为我已经完了,但你可能还不知道完整的真相。

每个结束都是新的开始。

有些事情要发生了。

”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意味着第一部揭开的真相只是冰山一角……

之前导演就说过,片尾彩蛋不会像传统漫威DC那样,告诉你下一部电影是什么。

这种沉浸互动式的彩蛋,不止有噱头,还有玩头,挺cool的。

>>>>你不知道的20件事1.罗伯特·帕丁森和华纳签署了3部电影的合同,华纳欲打造新的三部曲。

《新蝙蝠侠》故事独立,和之前的蝙蝠侠,以及DCEU其他电影《正义联盟》《蝙蝠侠大战超人》《神奇女侠》等都无关。

看来新三部曲定位,和当年诺兰拍摄的三部曲是一样,不再急于追赶漫威构建庞大的“电影宇宙”。

导演马特·里夫斯表示第二部反派想拍急冻人(Freeze),这样小丑就可能在第三部登场。

2.《新蝙蝠侠》制作成本约1亿美元(后来超支),是成本最低的蝙蝠侠电影之一。

影片片长为176分钟(内地公映版为175分钟)是片长最长的蝙蝠侠电影,也是第二长的超级英雄电影,仅次于《复仇者联盟4》(181分钟)。

3.罗伯特·帕丁森曾夸下海口说:如果我主演的这部蝙蝠侠票房还失利,就下海去拍簧片。

目前影片全球票房已破5亿美元,已经小赚了一笔。

真是可惜了一副美好肉体……

《暮光之城2》4.罗伯特·帕丁森得到《新蝙蝠侠》试镜机会时是在2019年5月,那时他正在洛杉矶和诺兰拍摄《信条》。

为了抽身去试镜,罗伯特·帕丁森向诺兰撒谎请假说“家里有紧急情况”。

谁知诺兰瞬间反应过来,问到:“你是去试镜《新蝙蝠侠》吧”。

诺兰和罗伯特·帕丁森在《信条》片场而当罗伯特·帕丁森获得蝙蝠侠这个角色时,诺兰第一时间发来贺电,即便罗伯特·帕丁森还没有告诉任何人。

要知道诺兰曾为华纳拍摄了经典的蝙蝠侠三部曲,他和老东家华纳关系匪浅。

《侠影之谜》《黑暗骑士》《黑暗骑士崛起》5.以防罗伯特·帕丁森万一演不了蝙蝠侠,华纳还有个备选方案:让尼古拉斯·霍尔特(Nicholas Hoult,X战警中的“野兽”)来饰演蝙蝠侠。

6.罗伯特·帕丁森试镜时试的衣服是方·基默1995年《永远的蝙蝠侠》里最原始的那件,但他因为头太大穿不进去,最后换成了乔治·克鲁尼1997年《蝙蝠侠与罗宾》那版中的衣服。

《永远的蝙蝠侠》《蝙蝠侠与罗宾》7.大片剧组里常有人偷东西,罗伯特·帕丁森坦白自己偷过饰演蝙蝠侠时穿的袜子,而且偷了“很多”。

然后他就被华纳叫去谈话。

华纳:拿一点很正常,但你每天都拿。

每天都拿。

你到底需要多少袜子?

我们都tm拍了一年了……

袜子狂魔8.企鹅人扮演者克林·法瑞尔透露他第一次试装是在一家星巴克,他带上那副丑陋的面部假体(由6部分组成)后,现场的顾客居然没有一个人认出他来(亲妈也不认得吧)。

当他有次在片场带着面部假体和儿子视频通话时,另一头的儿子直接被吓傻。

9.导演称企鹅人的灵感来自1972年经典电影《教父》众多弗雷多Fredo。

两个角色有一个共同点:被周围的人低估,却蕴藏巨大的潜力,深藏不露。

10.谜语人则是受到了现实中“十二宫杀手”的影响。

1960年代,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个臭名昭著的蒙面杀人犯,他杀人后有时甚至向报社和记者寄去自己亲笔写的谜语,谜语翻译出后是他留下的犯罪线索,以及嘲讽警察的话。

《新蝙蝠侠》中谜语人给蝙蝠侠留下一个猫头鹰骷髅头的贺卡谜语,当年十二宫杀手也向一名记者寄去了一份谜语贺卡。

“十二宫杀手”至今未找到(可能已经死亡)。

他的故事也被改编成多部电影,包括大卫·芬奇执导的《十二宫杀手》。

杀手模拟肖像画和他留下的谜语11.华纳为了让DCEU作品和欢乐逗比的漫威(MCU)却别开来,选择走“严肃黑暗”风。

这种刻意的严肃黑暗引来不少吐槽。

比如隔壁家的小贱贱:

《死侍2》然而,后来华纳似乎理解错了,认为“画面黑=黑暗”。

这就对“夜行动物”蝙蝠侠非常不友好,画面越来越暗,照这么下去,下一部蝙蝠侠恐怖是我们人类的眼睛所无法欣赏的……

为此,在《新蝙蝠侠》上映前,导演马特·里夫斯给院线和放映员写了一封信:“请校准您的放映设备,并将亮度调至不低于14FL”。

如果你觉得画面太暗,可能和影院有关。

当然,调暗亮度也有可以有效掩盖特效和细节上的瑕疵。

12.蝙蝠侠罗伯特·帕丁森和猫女佐伊·克罗维兹分别向他们的前辈取经,前蝙蝠侠扮演者克里斯蒂安·贝尔和前猫女扮演者米歇尔·菲佛给了他们相同的建议:“你要确保可以穿着那身衣服上厕所。

13.《新蝙蝠侠》的摄影指导是格雷格·弗莱瑟,他曾担任《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的摄影指导。

两部电影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

如蝙蝠侠从暗处的登场,光影的运用和《侠盗一号》片尾达斯·维达的登场一样。

而且蝙蝠侠的登场音乐也受到了达斯·维达登场曲的影响,仔细听会发现两首曲子很像。

《星战大战外传:侠盗一号》

《新蝙蝠侠》影片的摄影也深受好莱坞神级摄影师罗杰·迪金斯影响。

罗杰·迪金斯曾多次荣获奥斯卡最佳摄影,他的构图和镜头堪称好莱坞标杆。

《银翼杀手2049》VS《新蝙蝠侠》14.蝙蝠洞中可以看到一个莎士比亚的半身像,这应该是在致敬1966年第一部《蝙蝠侠:大电影》。

《蝙蝠侠大电影》中莎士比亚半身像是开启蝙蝠侠的开关。

《蝙蝠侠大电影》196615.戈登在逮捕一个反派时,反派说到:你是和佐罗(把蝙蝠侠比作佐罗)一起的么?

姥爷粉都知道这个佐罗梗。

布鲁斯·韦恩父母被杀时,影院放的就是《佐罗》。

佐罗对蝙蝠侠影响深远,布鲁斯·韦恩选择戴上面具成为蝙蝠侠就是受戴面具的佐罗影响。

16.片中戈登召唤蝙蝠侠时用的探照灯跟之前电影中都不一样,仔细看会发现蝙蝠侠的logo是用废铁板拼成的。

那是因为此时戈登还没当上警长,和蝙蝠侠也不算太熟,他还不能光明正大的和蝙蝠侠交流。

17.影片的灵感主要来源于三部漫画:《蝙蝠侠:自我》(Ego)《蝙蝠侠:元年》(Year One)《蝙蝠侠:漫长的万圣节》(The Long Halloween)

其中对故事内核影响最大的是漫画《自我》。

漫画中是布鲁斯·韦恩成为蝙蝠侠的第三年(电影中则是第二年,在布鲁斯·韦恩写的日记中可以看到是Year 2,日记叫做“哥谭计划”)。

漫画通过大量的自我对话和回忆来剖析蝙蝠侠的成长。

此时的布鲁斯·韦恩已经独自在冰冷黑暗的哥谭市守护3年,他承担着黑夜的恐惧和哥谭市的罪恶。

以暴制暴的他开始有些迷茫。

他发现,蝙蝠侠的出现并没有让哥谭市变得更好。

哥谭市的人们也并没有因为蝙蝠侠的出现而改变。

肮脏的哥谭依旧是那个肮脏的哥谭。

有一天,他突然看到一个魔鬼一样蝙蝠侠,那个恶魔蝙蝠侠其实就是他想压制的残暴的另一面。

他是法律的守护者,也是法律的践踏者。

他比匪徒更凶狠,他比犯人更残忍,作为蝙蝠侠的自己,到底是什么?

是义警,是英雄,还是野兽?

布鲁斯·韦恩开始重新审视自己……

18.《新蝙蝠侠》中哥谭市的雨一直淋淋漓漓,这和《七宗罪》中的手法如出一辙。

下雨可以烘托这个城市,忧郁、压抑、黑暗的氛围。

《新蝙蝠侠》

《七宗罪》在《新蝙蝠侠》中,水也代表着哥谭市的罪恶。

这座城市的罪恶在蝙蝠侠和几个疯子的搅动下,慢慢觉醒。

哥谭的雨越下越额大,直到最后洪水将城市吞噬……

19.片中在地铁里,蝙蝠侠把匪徒打晕后,依旧狠狠补了两拳,并说到“我即复仇”(I am vengeance)。

这段台词其实是罗伯特·帕丁森的即兴发挥。

他解释道:“当时他已经被我打的意识模糊,但那时我很想对他说出那句话他,让那句话进入到他的梦中,成为他的梦魇,让他知道他的未来已经毁了”。

这句台词其实最早出自1992年动画版蝙蝠侠中的经典台词:我即复仇!

我即黑夜!

我是蝙蝠侠!

20.影片在拍摄时用的名字就是《复仇》(Vengeance)在片中,蝙蝠侠也很少以“蝙蝠侠”自称,而是常称自己为“复仇”。

一方面是因为此时的蝙蝠侠刚刚行走江湖,还没有找到一个理想的江湖艺名。

另一方面,是蝙蝠侠想通过以暴制暴,让犯罪者恐惧而不敢犯罪。

他选择凌驾于法律之上,用比坏人更残忍,更凶狠的方法来惩戒犯罪。

所以他对待匪徒愤怒残忍,一招一式都充满愤怒。

他也因此成了“复仇”的代言人。

这确实在短时间内打击了犯罪,但随着时间推移,他发现蝙蝠侠所散播的“复仇”反而激发了哥谭市的潜能——更多的匪徒选择像他一样无视法律,变得更加残暴,更加疯狂。

暴徒甚至说出了他的台词“我即复仇”。

而他也在复仇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这时他才开始反思自我——以暴制暴就像一片止痛药,治标不治本。

而暴力和恐惧也只会衍生出更多的暴力和恐惧。

作为蝙蝠侠,他代表的不能是“复仇”,而应该是“希望”。

这也正是片尾他在人群中点亮一道红光,带领人们走出困境的意义。

蝙蝠侠不能代表红色的血,而应该代表红色的光。

蝙蝠侠也完成了人物的成长—— 从“我即复仇” 到“我即希望”。

…………最后附上一个彩蛋,《新蝙蝠侠》删减片段曝光,巴里·基奥恩饰演的新版小丑形象也曝光:

网友做了高清还原,瞬间成了恐怖片。

虽然很写实,也很有特色,但是……我仿佛已经听到小丑女哈利·奎恩在骂街了……

文/女神的秋裤2022.3.19/青岛喜欢请点击“有用”!

更多精彩影评解析,请观众公众号“影探”(ttyingtan)【咒】深度解析+你不知道的10件事【瞬息全宇宙】深度解析——从虚无主义到存在主义【雷神4】预告逐帧深度解析【哭悲】解析+你不知道的10件事【灵媒】深度解析——两个家族命运的碰撞《失控玩家》你不知道的10件事《公民凯恩》你不知道的10件事

 6 ) 返璞归真的英雄主义

作者:匹克走出电影院之后,我反复想了想,导演马特·里夫斯其实走的是最难的一条路:他想把一部黑暗残忍的犯罪片和具有古典气息英雄主义的主题融合起来,构造出了目前银幕上3个小时的满足感。

整部影片基调一点都不轻松,但是观影舒适度却很高,除了出色的镜头和光影调度之外,张弛有度的节奏和一众演员优秀的表演让我觉得三小时完全看不够。

罗伯特·帕丁森扮演的蝙蝠侠,给我心目中的最大印象其实是:柔软。

虽然在打斗场景中他的暴戾狂躁丝毫不弱,但在大部分文戏中,布鲁斯·韦恩没有高声怒吼,而是语调轻柔地说话。

小岛秀夫在推特上也评价说“(帕蝙)背部肌肉不是那种来自肌肉训练和健身补剂的坚硬肌肉,而是像芭蕾舞演员一样柔软,让人印象深刻”。

这种柔软其实贯穿了全片,也充斥了蝙蝠侠核心的角色发展:在出道两年之后,他并不确定披风和拳头给了哥谭多大的改变,他自己反而被这座罪恶之都越来越拖向堕落的深渊。

随着哥谭上流社会的丑恶龌龊一层一层地被谜语人揭开,直到父辈不为人知的秘密都暴露在眼前,布鲁斯对自己本身存在的意义都产生了怀疑。

很像漫画《无主之地》中在哥谭大地震后游说国会未果,几乎完全丧失斗志的布鲁斯,那种颓废、沮丧和无力其实在很多蝙蝠侠故事中都是有意避开,或者昙花一现的。

而在这部电影中,里夫斯在创作上的勇气和帕丁森收放自如的演技相得益彰,呈现出了银幕史上很可能是最让普通人感同身受的蝙蝠侠。

《无主之地》中的布鲁斯被塔利亚一巴掌打醒,而《新蝙蝠侠》中,蝙蝠侠解决自己的存在主义危机,靠的则是阿尔弗雷德的简单陈述和他自己发现的真相:父亲并非完美的偶像,只是一个犯了错后自己也试图去赎罪的好人。

蝙蝠侠的起源故事,从1939年以来就没有变过,就像“教授”丹尼·奥尼尔所说的:“没人能超越比尔·芬格写的起源故事,一个八岁的孩子眼看父母在自己眼前被枪杀,你已经有了蝙蝠侠所需要的全部。

”从我个人的喜好来说,不希望蝙蝠侠父母之死是阴谋论。

虽然他会自称“我是复仇者”,但他永远无法真正地复仇,因为害死他父母的是这座城市中遍布的罪恶,纠结到某一个具体的人身上是无意义的。

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的他,才是成为蝙蝠侠的真正起点。

所以当初在预告中看到布鲁斯在地上写“Sins of my father”的时候,我心里是有一点疑虑的,这点疑虑也在看完电影之后打消了:里夫斯把蝙蝠侠真正从vigilante到hero的蜕变过程一步一步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就像在《罪恶之战》中,他亲口承认:“我知道我在打一场可能永远无法胜利的战争。

”但在知道这一切之后,选择相信人,相信具体的人,这种信念成为了他手中的火炬,而手持火炬的他,则成了引领众人走出灾难的希望。

当蝙蝠侠进行蜕变的时候,哥谭也在进行着蜕变,传统的黑帮被新一代的反派给彻底颠覆,超级罪犯的时代随之到来——这就是本片的另一条暗线,也是里夫斯对《漫长的万圣节》真正致敬之处。

电影中谜语人在取代了《漫长的万圣节》中连环杀手的身份之后,也成了哥谭旧秩序的主要掘墓人。

而这部电影中最有新意的地方在于,谜语人是一个社交网络时代的反派,他和他大批追随者的存在是QAnon等一系列网络极端组织的缩影,而正是这样网上学习土法做炸弹的新一代恐怖分子,彻底掀翻了以法尔科内为首的自诩高贵实则腐朽不堪的“老钱”。

保罗·达诺贡献了本片最精彩的表演,把谜语人令人毛骨悚然的偏执和狂热展现地淋漓尽致。

他和蝙蝠侠隔着玻璃对峙的场景,很可能已经成为DC历史上另一个名场面。

都是孤儿的两人,都是认为“这座城市中的罪恶必须铲除”,甚至都有偏执倾向,却走向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谜语人之外,这部电影中另一个与蝙蝠侠互为映衬的角色,就是猫女。

佐伊·克拉维兹现在已经成为了我最爱的真人猫女:不光是外在形象,内在的桀骜不驯都与《元年》和《缄默》中如出一辙。

《黑暗胜利》中暗示猫女是法尔科内的私生女,05年猫女个人连载中她要面对的艰难道德抉择,都在电影中成为了角色弧光的关键要素。

我尤其喜欢电影中猫女精干利落的动作场景。

猫女和蝙蝠侠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像这部电影中的其他一切一样,显得无比真实,最后的分道扬镳,也会让老粉丝们会心一笑:她还会回来的,他们之间还有许多的故事要讲。

从电影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出,里夫斯致敬了很多漫画原作,近期肯定各个地方也都冒出“新蝙蝠侠中的101个彩蛋”之类的视频,我在二刷之后,估计也会再找时间详细说说我看出来的地方。

我自己一眼看出,最喜欢的彩蛋,是猫女的那句台词“You are spoken for。

”出自《零年》的结尾,也是斯科特·斯奈德长期对于蝙蝠侠的一个形容:Batman is Gothamsexual。

在浑身泥泞,遍体鳞伤之后,面对一个黑暗、混沌,似乎永远找不到出路的哥谭,布鲁斯·韦恩回报的,仍然是爱,就算这爱,往往要以拳头来表达。

里夫斯的野心很大,这个版本的哥谭,也有很长的未来要走。

面对扭曲复杂的世界,他选择的是简单而深刻的英雄主义,这最终令我长舒了一口气:超级英雄的故事,需要的是这样的返璞归真。

毕竟,这世界上没有人不爱蝙蝠侠,不是吗?

 7 ) 一个关于“2”的(不成熟的)理论

蝙蝠侠,第二年。

片子中诚然有很多东西是成双成对、成镜像成对称式的出现的。

叫过度解读也好,叫结构奇巧也罢,以下是我的个人看法,并不试图说服任何人。

夜袭闯入犯罪现场,2次。

拷问企鹅人,2次。

猫女蝙蝠侠骑着机车并行,2次。

接吻,2次。

以布鲁斯·韦恩的身份和法尔科内说话,2次。

猫女和法尔科内对话,2次。

蝙蝠侠/布鲁斯·韦恩乘电梯到法尔科内的顶楼老巢,2次。

猫女被蝙蝠侠吓了一跳,叫“Jesus”,2次。

偷窥视角,开头谜语人盯梢市长家,蝙蝠侠跟踪猫女到家,2次。

谜语人视角(听得到背景音中的呼吸声),谋杀市长,挟持检察官,2次。

含有令人不安视频内容的新闻播报,2次。

市长的儿子回头看蝙蝠侠/布鲁斯·韦恩,2次。

市长儿子被救(追悼会和洪水中),2次。

涅槃的名曲《Something in the Way》各出现在了开头结尾,2次。

使用胸前的蝙蝠镖,2次。

最绝的,酒吧保安是一对双胞胎。

(应该还有吧,想起来再补充。

)蝙蝠侠和谜语人,两个孤儿,王子和贫儿,权贵和底层,正义和邪恶(偶尔互换),人生境遇天壤之别。

活在面具背后,在牢狱/地狱之中相见,宛如镜像。

谜语人是绿色,蝙蝠侠是红色。

布鲁斯·韦恩在自家的地板上用喷漆整理着案件的线索,谜语人在住所的地毯下面展示着复仇大计。

如果把删减的段落也算上——其实我个人倾向于应该把那个片段放在警察局长萨维奇死去之后,蝙蝠侠去阿卡姆探监,向小丑寻求指引。

这暗示了韦恩在第一年当蝙蝠侠期间都在忙什么——在和小丑斗智斗勇。

这样也解释了开头霸凌亚裔的一群混混,其实都是小丑的拙劣模仿者。

这样让小丑的出场也变成了2次,并且暗示了小丑从蝙蝠侠给他看的文件中了解了谜语人的情报,更方便后面在监狱中和他做朋友,对他实施PUA。

当然,也有很多不是成对出现的细节,比如拜访冰山鱼市酒吧3次,赞美诗《圣母颂》出现了不止3次,谜语人的贺卡出现了很多很多次。

毕竟故事还是得编下去的,不能为了凑双数而失了大体。

为什么这么无聊地纠结“2”呢?

因为《新蝙蝠侠》是一部视觉母题很自觉,结构性很强的作品,如果这种成双成对的出现方式是创作者的有意为之,倒也不奇怪,会让作品在观众潜意识中留下的印象更加有层次感和结构感。

最后想说的一点就是套用《圣经》的意义系统,也不新鲜,依旧是西方流行文化最重要的、反复书写的文化母题。

10月31日到11月6日,正好七日,创世纪,大审判,洪水滔天。

蝙蝠侠为了割断电路而跌入水中又站起,仿佛受洗新生。

点燃照明弹,引领新市长和众人走出洪水,是救世主,是摩西分海。

和猫女在公墓道别,猫女邀请他一起做逍遥的雌雄大盗,是基督的最后诱惑。

抬头看见天空的蝙蝠标志,是神启,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身份,自主选择成为“弥赛亚”。

好玩的是,猫女也叫他了两次“Jesus”。

《圣母颂》的赞歌出现在了开头,谜语人在阿卡姆监狱中唱起,还有唱诗班一次又一次地重现。

就连蝙蝠侠取下胸前的蝙蝠镖的动作,都有些像在胸前画着十字。

影片开始不久,出现哥谭市的俯瞰大全景,一艘游轮正驶过大桥,一横一竖,仿佛把十字刻在了这个城市之上。

从复仇使者到蝙蝠侠,从藏在黑暗中制造恐惧的黑暗骑士到用光明引领众人走出险境的圣骑士,是从《旧约》的惩戒与复仇走向《新约》的宽恕与仁爱。

托马斯·韦恩竞选市长的视频右上角写着2001年,”9·11”发生的那一年,美国与全球进入后恐怖主义时代,也同时开启了谎言的时代,大分裂的时代。

DC依旧努力地用漫画及其衍生品的文化形式,对当下所处的社会进行着描摹和评述。

真的喜闻乐见DC终于找对/找回了自己的方向。

*有些观点和想法是在和豪斯老师畅聊的时候想出来的/他提供的,在此credit一下这个人。

 8 ) 新蝙蝠侠:复仇容易,治愈很难

今年第一部超级英雄电影,DC的开年大作,期待已久,话不多说,冲了再说。

《新蝙蝠侠》的故事还是发生在哥谭市,阴雨连绵的哥谭市像是永远都暗无天日,灰色中氤氲着潮湿,这是布鲁斯·韦恩成为蝙蝠侠的第二年,出道初期,尚还稚嫩,心里充斥着孤独与仇恨,这种压抑冷酷的个人气质与明暗反差、极简构图的视觉风格构成了《新蝙蝠侠》影片调性,彷佛是在告诉观众,这势必是一个穷途末路孤胆英雄的故事。

《新蝙蝠侠》在保留了超级英雄大片标配的极具冲击感视听效果外,破圈之作的大亮点是在叙事的精心布局上。

这部影片讲述了蝙蝠侠在正义与复仇的边界中,如何一步步自我矫正,破除执念,实现认识自我而超越自我的故事。

如果克里斯托弗·诺兰《黑暗骑士》三部曲中的蝙蝠侠是带着精英的质感守护着哥谭市,叙写的是精英主义的英雄神话的故事。

那么马特·里夫斯的《新蝙蝠侠》,确实是摆脱掉了这一层高高在上的华丽,走下神坛,讲述了一个充满弱点又充满力量平民蝙蝠侠的故事。

在电影的前半段,蝙蝠侠的内心只有复仇,为死去的父母报仇,穿上蝙蝠侠的外衣,行使的却是私欲的权力,在不断的复仇中,他以为既能治愈失去父母的伤痕,还能打击犯罪,威震四方,但复仇带来的短暂快感,没有让仇恨结束,愤怒与阴郁并没有停止生长,反而引发出更多的问题。

与谜语人的不断博弈,他渐渐明白了复仇的套路模式是一个恶性循环。

随着他与谜语人之间的文字游戏不断升级,蝙蝠侠看似在用自己力量解决问题,殊不知,这种复仇的执念与未知的恐惧,恰恰成为了谜语人可以利用的弱点,他作为一个复仇的对象,沦落为谜语人“被复仇”名单里的一枚棋子。

就在这时,他知道了父母被杀的真相,甚至不得不面对一向被自己视若神明的父亲,也是手上沾染了鲜血的虚假政客中的一员,蝙蝠侠这时才从一个普通人的狭隘复仇视角中苏醒过来,黑与白之间如何界定?

复仇与正义的界限又在哪里?

蝙蝠侠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带着扭曲而真实,也让剧情极具现实感与批判性。

最后的镜头,蝙蝠侠从水中走出来,用肉体凡躯帮助着他守护的哥谭人民走出洪水的包围,没有超能力,没有了高科技,没有无与伦比的光坏,没有以暴制暴的鲁莽,用最朴素,也是最平等姿态,让一个平民英雄身躯内散发出超凡人的侠者力量。

除了蝙蝠侠的成长弧度线,猫女的角色也是十分具有现实感。

不同于之前多游转于情爱与享乐的猫女形象,新版猫女是挣扎在哥谭中的底层人物,她带着自己的使命和任务而来。

为了寻找室友失踪的下落与蝙蝠侠开始合作,原生家庭留下的脆弱伤痕,与迫在眼前的破案需求让二人关系快速升温,但无论是合作还是分开,猫女至始至终都保持了独立的思考与决断,勇敢为同伴报仇,也勇于为自己求爱,即使遭遇蝙蝠侠的拒绝,挥挥手也能潇洒离开,猫女展现出女性作为独立个体的力量与魅力,这也让猫女角色镀上了一层新女性的金光。

无论是平民英雄蝙蝠侠,还是女性之光猫女,都有在为《新蝙蝠侠》的“新”,给出一些漂亮的解释。

 9 ) Dark不等于Deep

1. 打分打分的照例是我家姑娘。

看完出来,她一边走一边摇头一边说:我就是不明白,为什么有人把这个片子夸出花来!?

我问能打几分呢,她说三分。

我问和漫威比怎么样。

她答道:这么说吧,漫威最好的七部片子,我都不止看过一遍,这个片子我可不会重看。

2. DC真是搞不过漫威几个月前看三代蜘蛛侠,午场售票处下雨天排长队,这次电影院里坐得稀稀落落,我们旁边都没有人,倒是方便低声聊天了。

3. 严肃和深刻看了一个多小时后,她抱怨说:怎么一直在下雨?

我答道:It's not a marvel family movie. It's deep. 她白了我一眼,说:Dark不等于Deep。

看完她又说:动作戏没有说服力,那些小混混为什么要傻乎乎地一个个上,一哄而上拉胳膊抱腿把蝙蝠侠按在地上不就是了?

我故意说:是哈,他们还可以拽他的斗篷呢!

她没听出我的讽刺,还说:是啊,连跳进水里救人,还要批个斗篷,有点傻。

我说这本来就是个漫画电影,我看你对漫威动作戏也没有这么较真啊。

她说:不一样的,漫威电影没有这么严肃,这蝙蝠侠非要整这么严肃,你还说深刻,那我不能不较真啊。

4. 转瞬即逝的明星看片前我跟她说,Robert Pattinson今年35,很多人说他年轻帅,其实Christian Bale演第一个蝙蝠侠电影的时候,才三十出头。

她说她不知道这人。

我说:那我更不期望你晓得Michael Keaton了,你知不知道上一个蝙蝠侠谁演的?

她说:你知道我的,我只follow漫威。

我告诉她是笨阿福来客。

她笑道:哦,他是不是马特达蒙的哥们?

我忍不住大笑,说:今天真是大本最悲催的一天,这些年忙着写剧本演戏导片离婚结婚拍拖,而某位高中女生只因为他是马特达蒙的哥们才听说他……一年多前翻译了一本电影书,谈过去一百年中的几十个明星,作者说大多数电影明星都是转瞬即逝,少数能被后代记得,极少数像梦露一样,能有出圈的名声,所以麦当娜在如日中天的时候,打扮成梦露的模样。

5. 爱情戏和男女公平片子演到一半时,Robert Pattinson半裸显摆肌肉线条,她摇头叹道:为什么非要脱衣服啊? 我说:是啊,too meaty! 猫女主动吻蝙蝠侠的时候,她抱怨无聊。

我说:你也太传统太保守了吧?

女性take the lead不是挺好的嘛。

她说:不是这样,他偷偷跟踪她,知道她的身份,可她却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他连面具也没有拿下来过,这是一种男女不公平!

看到最后她说看来续集已经是安排上了。

我告诉她,网上已经有人在说下一次Kristen Stewart要演猫女了。

她笑道:那可好,Mr. Pattinson会不会一低头,看着眼前人,说'是你么,Bella?’6. 英语听力和幽默感她批评电影假模假样假深刻,我问她有没有听说过film noir,她说她知道,还没等我给她长篇大论讲黑色侦探电影史,她嘲笑我:你不要跟我拽大词啊,我看你大概电影一半台词都没听懂,所以才觉得深刻。

我作大怒状,说:你也太mean了吧!

她赶紧安慰我,说她受不了这电影里的人物不好好说话,都是压低了声音从嘴缝里崩词,她听着也挺费劲。

我说是,这样看三个小时真是挺累的。

她接着又补充了另一个累的原因:The thing dc movies seem to lack is good humor。

我回想一下,还真是,这片子从头到尾就没有一点幽默的地方。

7. 娱乐花费和辟克匿克几年前回国和我妹妹去看《无双》,我说现在国内的电影票房数字惊人,她说,比起其他娱乐方式,电影还算便宜的,男女恋爱看场电影消磨两个小时,才一百块不到。

相比之下,这里的电影票也真是便宜,我们看的午场一张票才六美元。

前两天去星巴克买了杯冰拿铁发现都已经涨到六美元,真是喝不起了。

本来计划去一家越南粉店吃午饭,没想到网上说星期天11点开,到了发现贴在门上的营业时间是12点。

然后改去吃Bojangles炸鸡,外面排着长长的车队,里面却停止了堂食。

最后我一个人走去旁边的超市买了寿司、披萨和甜茶。

电影票加一顿饭,一共才三十美元。

在车里边吃边聊,旁边开着几棵紫玉兰,我吟道:辟克匿克来兰边,披萨喷香寿司鲜。

她问我在扯啥,我给他讲胡博士的故事,说我们一起去过的绮色佳,当年胡博士待选在那里读书认识了一个洋女朋友,一起去辟克匿克……她说:你知道么?

明天我我期中考试。

我惊呼:你怎么不早点告诉我?

居然还有在考试前一天出来看电影的。

她笑道:责任在你哦。

我对DC不感冒,是你非要拉我出来看这蝙蝠侠……

 10 ) 蝙蝠侠一直就是一个进化的美国梦

本文没有剧透·····不记得这是我看的第几个蝙蝠侠电影了,但是这是第一个让我觉得自己老了的电影。

以前看蝙蝠侠,看到猫女,都想着哎呀,真好看,流口水。

这次看到Zoe Kravitz演的猫女,我脑子里能想到的只是,哎呀,她爸爸是我最喜欢的摇滚明星之一,我很怕以后看电影都这样。

在我心中,蝙蝠侠一直就是一个进化的美国梦。

这并不是我们想象的两层楼的别墅,花园,狗,奔跑的孩子那用关于一个美国人个体的梦想。

而是关于正义,关于责任的梦。

所谓梦就是和现实相反的东西,这个世界因为各个原因,塑造出一些让人崇拜的人,事情或者传说时,睁开眼睛你就能看到,这些塑造出的东西往往与现实相反。

蝙蝠侠讲的是一个大家对富有的人,有能力的人的一个想象,包括Alfred,大家想象着为富有的人工作的人都都代表着忠诚,能干,和智慧。

而有钱人则能体会穷人的痛苦(比如失去双亲),愿意为穷人去声张正义,勇敢,不畏惧打破秩序,而且不屈不挠有求必应。

很显然这是个梦想,因为现实中的美国并没有哥谭那么险恶,但是现实中的有钱人则丝毫跟超级英雄扯不上关系。

当然,蝙蝠侠走到这么深刻的一步也不是一开始就是如此。

最初他也就是代表着一个美国人对于超级英雄的期望。

沾满美国文化的地方诸如:英雄有一个肌肉车,不畏惧枪弹,用自制的武器保护自己和他人,有个老管家,有个小跟班,还有个伸手不凡藕断丝连的皮衣美女,基本上和超人是个互补,或者说是一个对于脱离现实的高大上的超级英雄人设的一次进化。

1949年的连续剧《蝙蝠侠与罗宾》我在特别喜欢看Cult Film豆瓣还没出现的那会儿找来看了,没看完。

能记起来的最早的“摩登”蝙蝠侠大概是1989年迈克尔基顿(看完他演的《鸟人》的时候我差点抑郁了)和杰克尼科尔森的那一部。

那部片子把蝙蝠侠故事篡改了很多,所有罪恶都挂在Joker身上了,除了尼科尔森的出色演出以外。

"You made me, before I made you"这个简单的蝙蝠侠的台词,算是浅尝辄止的讨论了恶与恶之间的循环,但是没有把蝙蝠侠真的推向一个道德矛盾之间。

接下来一部,是基顿和蜜雪儿菲佛的情侣戏,蝙蝠侠有了爱情,除了复仇多了一个保护爱人的动机。

蝙蝠侠有了更帅的武器,可以飞的翅膀,非常著名的蝙蝠车。

坏人那边也更恶毒,计划更险恶。

然后接下来95年的《永远的蝙蝠侠》让我忒难受

蝙蝠侠男主角最后只有三个人中选一个,居然没选Ethan Hawke,选了名气和实力最差的Val Kilmer,让我怀疑是不是几个反派(汤米李琼斯和吉姆凯瑞)以及蝙蝠侠的恋人/性感医生尼克基德曼。

当时说时Ethan Hawke的Offer钱很少,让他拒绝接了这个角色,他本人后来很后悔。

这片子我总是在想如果让Ethan Hawke来演该多好。

在换掉了Michael Keaton之后,这是第一部正经讨论了双重身份的蝙蝠侠不穿蝙蝠衣时的生活。

或者说,这部片子更多讨论了布鲁斯韦恩,一个挣扎着的富豪。

这个时候蝙蝠侠的电影其实产生了重要的一个转折,那就是越来越“人化”蝙蝠侠。

布鲁斯韦恩也有痛苦,有困惑,有心理问题,有七情六欲,会遭遇道德矛盾。

反派也不再是只是为了脸谱化而坏,每个坏人都有一个自己的愿景,都有了被折磨的过去。

都有那么一段“正常人”的岁月。

这里已经开始重新描绘蝙蝠侠这个无敌超人大战无恶不作的坏人的故事了。

故事开始涉及到“哥谭市”这个虚构的城市。

开始讨论了制度的腐败,善良的人,正常人的人,被制度所扭曲。

而蝙蝠侠,在双重身份的折磨下,越发显得脆弱,那么值得同情。

在日本经济崩溃后,美国经济开始复苏的时候,片子里开始渗透出那种充满危机感的情绪。

已经开始展露出一种希望有钱人扛住压力,担当起拯救社会明灯的新的梦想。

同时,通过罗宾的那段故事的插入,也讨论了一些关于选择,和道德矛盾的话题。

受到苦难后选择抗争,蝙蝠侠的故事希望你抗争的不是失败的秩序,而是恶。

而道德矛盾则是以恶除恶是否是一个冤冤相报何时了的事情。

总之,这部片子除了蝙蝠侠演员我不喜欢,有许多值得讨论的地方。

华纳也觉得Val太拉跨。

赚了一大笔钱马上换了乔治克鲁尼,罗宾都没换人,就换了蝙蝠侠。

这是第一次施瓦辛格演坏人,乌玛瑟曼也是。

票房还是好,但是没什么好讨论的。

然后跳过诺兰的蝙蝠侠后面单独讲。

什么自杀小队啊,正义联盟啊,蝙蝠侠大战超人之类的,其实都没有太多可以深刻讨论的。

只能说蝙蝠侠vs超人本身是一个首选善良 vs 混乱善良的一个维护正义方法论的探讨。

然后诺兰的三部蝙蝠侠,那可真是······怎么说呢,完全改变了蝙蝠侠这个故事的深度。

而且拍的非常严肃,名场面,名角色太多了····05年的《Batman Begins》基本上是开拓了95年蝙蝠侠里关于布鲁斯韦恩的描述。

直接更加抛开了这个角色,可以感受到诺兰思考了很多关于蝙蝠侠的动机。

这部片子第一次讨论了“恐惧”。

除了反派Jonathan Crane(稻草人scarecrow)的恐惧毒药以外,更多的是讨论了一个受惊吓的小男孩儿,如何决定用把自己的恐惧转化为力量来给其它人(坏人)带来恐惧。

诺兰一方面更进一步的把蝙蝠侠“人化”,另一方面,给蝙蝠侠一个“超能力”,那就是让坏人闻风丧胆,而这背后的能量,则是作为“人”的布鲁斯韦恩童年在蝙蝠洞受到的惊吓。

如果这部片子把蝙蝠侠故事提升了一个高度。

那么08年的《黑暗骑士》就完全火箭升空了。

可以说是那十年里最好的电影之一,不用加什么“超级英雄电影”之类的前缀。

这里面描述了一个传统的“美国梦”的破碎,律师Harvey Dent如何从一个传统理想的英雄变成了一个恶魔。

从他身上逆推到行大恶的Joker的动机。

Keaton和尼科尔森那部蝙蝠侠里我提到的那句“you made me before I made you"。

那一句话被扩展成这部电影。

上一部电影如果说诺兰刨析的是蝙蝠侠作为一个“人”的脆弱。

那这一部则讨论一个英雄在面对人性,面对整个世界的恶的时候又有多无力。

只是Joker在两船人的实验里低估了人性里的那残存的善良。

用这一丝丝的对人性的希望,和蝙蝠侠能出的那一点微薄之力,给观众带来了许多对于现实的反思。

一个集中暴力的个体,一个我们视为英雄的蝙蝠侠,如果真的在这个世界中,他又能改变什么呢?

而且Heath Ledger(RIP)的Joker逻辑清晰,他到底和蝙蝠侠是相克关系还是不可分的两极?

Joker和蝙蝠侠到底有多大的区别?

当蝙蝠侠的故事一直是一个对于正义与责任的美式梦想的时候。

诺兰用这一部电影血淋淋的戳穿了梦想和现实的反差。

用许多或深或浅的道德矛盾来真正探讨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我们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美国梦?

”然后在三部曲的最后,Dark Knight Rises。

最后蝙蝠侠和还是白人的猫女安海瑟薇一起在咖啡厅喝着咖啡时。

我个人的解读就是诺兰其实是在把梦想拉回现实,解答了第二部时留下的问题。

那就是当自由的人民们为自己,为正义所战斗时。

那么我们并不需要蝙蝠侠了。

完美的三部曲就此画上句点。

然后···································2022年我看到了罗伯特帕丁森终于不演吸血鬼了,来演蝙蝠。

这部片子是一个系列的重启。

片中反复提到的一个新的词汇是“选择”。

我对于片子期望很高。

因为之前一部《Joker》让我发现华纳还是敢挖掘深度的。

所以我想或许这一部也是一个异常深刻的《蝙蝠侠》然而并没有。

整部电影一切都是中规中矩。

感觉花了心思的地方可能更集中在片子的色彩,视觉。

导演Matt是搞《人猿星球》的。

所以他更擅长刻画的东西更多集中于“灾难”。

整个片子,没什么深度·····反派,完全换了装扮,而且演出的很少,都是间接刻画,露脸不超过5分钟。

Zoe没什么可圈可点的地方。

罗伯特帕丁森演一个黑眼圈的有精神问题的人可以。

但是没有土豪的气质也没有蝙蝠侠的肌肉。

新的蝙蝠车,不可理喻的耐操,一个经典肌肉车的设计加上了一个后置喷火引擎。

我在想这车动力肯定够了, 但是就那么大一点车,不用电也不用核能,靠一个大喷火引擎。

那开大概片子里秀出的那几十秒钟,也差不多该没油了。

这一部反派直接露脸不多,对于布鲁斯韦恩的描写也不多,而是通过一个个线索的解开,来展现哥谭市的险恶。

我在本文开始说在我心中,蝙蝠侠一直就是一个进化的美国梦。

这一部,则是这个不停进化的美国梦的倒退。

我冷静下来想,主要还是被于诺兰的三部曲太把蝙蝠侠的主题严肃看待了。

而这部新片,如果只是从商业片角度去看,我认为比乔治克鲁尼那款要好,比诺兰三部曲的第一部比差了许多。

所以说"中规中矩“而明年呢·····《Flash》会出,里面居然请回了Michael Keaton,继续演89年那个角色,搞什么平行宇宙。

反正95年97年那两部他没演的故事在他的宇宙里没发生过。

我怀疑是华纳也看了《鸟人》看感动了。

然后明年还有《Bat Girl》,蝙蝠女就是James Gordon的女儿。

迈克尔基顿还是演蝙蝠侠!

反派则是最近复出演艺圈的Brendan Fraser,真替他高兴。

这样一看,可能接下来迈克尔基顿被要被请回来蝙蝠侠一会儿。

我真不知道罗伯特帕丁森的蝙蝠侠还会不会有个续。

总之,看完本作后,我更感叹诺兰那三部曲的好。

《新蝙蝠侠》短评

原来蝙蝠侠也听后摇。这是最具青春气息的一版蝙蝠侠。

7分钟前
  • 古尔齐亚在澳洲
  • 力荐

好装哦😴这个节奏…太拖了!看得小睡了一下…

10分钟前
  • sea虫虫
  • 还行

美学风格统一。不过前面搞那么多vigilantism的自反最后还搞了个通俗超英结局,感觉白看了三个小时。片里这些anarchist的组织性这么好最后各种犹犹豫豫,看完人傻了。

11分钟前
  • Methy
  • 还行

在我看來很多東西都太表面了,外殼做得不錯但內容還是不夠深。不是讓高譚市一直下雨就叫致敬taxi driver,也不是把復仇、正義跟希望掛在嘴邊就可以了,真正的好電影向來是沒說出口的那些更重要,只做到了black沒做到noir。但貓女感情戲倒是挺感人,尤其結尾那段,徹底get到了蝙蝠俠的孤獨,小派的憂鬱蝙蝠俠還不錯啦,not bad but could be better.

13分钟前
  • 維維安
  • 还行

好臭好长😭

18分钟前
  • 雨下早餐
  • 很差

【又蠢又无聊】华纳如果想靠这个IP养老,不如开发一套哥谭滤镜(黑暗下雨)付费授权使用。一个现代城市能有什么大谜团,无非是黄赌毒。(上映第一天IMAX厅里都是真影迷,没人说话,但这么一个沉重的“探案”(不带引号都侮辱智商)剧,引得观众频频发笑。镜头调度也不行啊,蝙蝠车好像还不如企鹅人的车(这么强的车都翻了安全气囊也没弹出来?)公路追逐乱切那个车尾灯一侧的镜头是粘了个手机拍的吗?源自佐罗的斗篷除了耍帅真是一点用都没有,飞起来像个鼯鼠丑死了。我帅帅的囧林叔完全被化妆遮住了💔猫女既然是黑白混血les为啥不多一重设置穆斯林?治谜语人的方式难道不是装傻吗,五方的脸和演技真的绷不住,我永远爱本蝙!这么长适合拆成3集一小时的剧,哦不对那不如电影挣钱。谴责影响观众身体健康的超长久坐!本来不困硬是看得哈欠连连

21分钟前
  • 我也不在乎
  • 很差

没有报太大期待反而就被打动。一开始我以为,这部电影跳过了蝙蝠侠的起源故事,结果看到最后才豁然开朗,电影要讲的也是蝙蝠侠的起源故事,这个起源,是蝙蝠侠真正作为哥谭的蝙蝠侠、作为哥谭人民的蝙蝠侠——的起源。当他放弃了复仇者的身份,纵身跳下那黑暗的深渊,深渊下是那堕落沉沦的黑谭,当他在黑暗中点燃鲜红的火炬,向这黑谭的未来伸出手去,人们自然而然聚集在他身后,这时候,他是蝙蝠侠了。

24分钟前
  • 可好困
  • 推荐

嫩牛五方的脸真的藏得住吗

28分钟前
  • finddevil
  • 还行

ummmmmmmmm太长,爹味太重。结尾的配乐诗朗诵完全没有必要。故事太过时了,可以说是毫无新意。而且非常直男视角。直男不是拍不好女性,学学隔壁的龙纹身的女孩,或者距离更远一点的范霍文?其余都是优点,工艺上没得说。胶片摄影啦(IMAX没有特供画幅),漂亮的音乐啦(好多古典音乐),文艺的气质啦等等。但就是不好看。科林法瑞尔我是完全没看出来!五方也还行。

32分钟前
  • Unbeliever
  • 较差

half humorless white male moralist bullshit, half edgelord cliche, all boring and pretentious and makes no fucking sense. How I miss the pre-Joker era when comic book movies were not all wE LiVe iN A SoCiEtY

36分钟前
  • Anubis
  • 很差

一切…就从找了好莱坞下巴最丑的男星演只露下巴的超英说起吧……

39分钟前
  • 柒二Dr.Tobe
  • 较差

蠻好看,美術設計堪稱精彩,大場景攝影光影和氛圍塑造美絕。劇情後面有點冗長,沒在該收住的地方結束。芳蝙蝠俠太太太太太帥了,歷任戴面具最帥。和企鵝追車戰倒看爆炸披風翻飛爆裂有型(帥到我隔壁開場逼逼政局的小戰狼都倒吸一口氣喃喃「太帥了」)但我不太喜歡他演的布魯斯(。

44分钟前
  • 占士鯊
  • 推荐

实在是有点拖沓,目睹隔壁阿姨中途上了两次厕所。感觉到一个拥有着朴素正义感的普通人类,在汹涌的暴力和犯罪狂潮面前,深深的无力感和依然坚定的信念。最后洪水的几个镜头,都很有宗教意味。一哥带着面具比不戴帅。但,看到最后,我只想问,在你们哥谭,下雨天打伞判几年???

46分钟前
  • 宋夕
  • 还行

像是用很自恋的手法讲了个很弱智的故事

48分钟前
  • 较差

很old school的拍法,视听做到了极致,文本上比较空洞,只有nori film的形却无神,没必要那么长。放了两次something in the way来给我提神,举着火炬引领众人的画面像是摩西分海的反面,像一个真正的神。

49分钟前
  • 后自愈
  • 还行

一大堆罗里吧嗦的台词,解密元素和打斗场面少的可怜,看的人心里直刺挠

51分钟前
  • 杨浦小囡
  • 较差

无感,睡过去好几次。不过又有什么能超越TDK三部曲呢?

54分钟前
  • 桑菲尔德
  • 还行

我只有一个问题:Anika为什么不是猫女的女朋友!!!

57分钟前
  • WalrusTuTu☮
  • 还行

为什么要用超级英雄题材拍一个早就过时的侦探类型片。三个小时的时长,以为最后一幕会憋个大招,结果是一个哑炮

59分钟前
  • 喜悦之地
  • 还行

虽然很期待蝙蝠侠的电影,但是三小时真的太累人了!本作好像复古探案片,重点突出老爷的侦探侧视角,但是剧情和反派没有立住。超级英雄电影之所以好看,是因为迷人的反派,但这作的谜语人也就那样。高潮部分并不像大电影,反而类似CW台的剧集。不过老爷高举火光那一幕还是有触动到。我想这就是蝙蝠侠「新」的地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最后,谜语人滚出哥谭!

1小时前
  • 国王KING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