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 stiller的喜剧片往往有很神的个人喜剧风格印记,比如,有点神经质的主角,经常霉运当头,经常被人误会,经常邂逅美女但又被美女甩,身边总有几个可爱的亲友当后援,美国式喜剧风格很浓厚,很适合美国人的口味就是啦。
影片的剧情其实很简单,蜜月中的艳遇,但是其中穿插的一些小细节很好玩,其实整部影片都是由这些片段贯穿始终,很充实。
对于具体的剧情就不作剧透了,推荐自己欣赏。
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首先,没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熟悉对方就匆忙结婚,这样的做法是极不明智的。
男女双方如果不是很会看人识人,就做不到这点,也就容易抱着对对方想当然的想法走入婚姻殿堂,结果婚后凶相毕露,彼此都很失望(或者一方)。
好在美国的蜜月离婚律师很多,离婚手续也很方便,主要是美国人思想开放,务实,没有累赘的道德负担(与国内鲜明对比)所以美国人似乎耽误自己幸福的少,中国人可能就多得多了。
还有,选择一个合适的对象,不单要看这个人的外在内在品质,还要考察其家人、家庭的环境。
这里是说,她或他的家人是什么性格,是否好相处,是否有很好的价值观。
片中米兰达的家就是幸福美满的家庭,爷爷奶奶每一年都会去蜜月地重新宣誓对彼此做出永久爱的承诺,并且到了白头还在坚持(这种事也就只有外国人做得出,一辈子的浪漫),米兰达的兄长也是很关心爱护家人的好哥哥,虽然有时容易激动但是心是柔软的(和男主角77岁的老爸对峙,晓得放让,人家走时还说,goodbye grandpa,挺有礼貌的,呵呵),米兰达的父母也是很关心爱护女儿的很温柔的人,虽然看到男主角像个乞丐一样的上门求爱很同情,但还是说要男主角尊重女儿的隐私,没有强硬的态度,没有恶言恶语,只有理性与充满人情味的劝说。
在这样一个充满关爱的有教养的家庭长大的女主角,自然是出色的好女人,善解人意、心地善良有爱心,的确是男主角的best choice ever。
单纯的恋爱可以不用考虑那么多。
但是作为一辈子的恋爱——婚姻,就不得不考虑对方的家庭环境了,这绝对不是指经济条件,而是指整个家庭集团的素质。
男主角在被米兰达甩了后,其家人对他的态度还象个朋友般友善,哎,希望国内的家长们也会这样开明,呵呵。
影片的结局还是有点恶搞,什么康斯戴拉的蜜月妻子又钻出来了,可是在我看来这次任何东西都无法阻挡真爱的脚步了。
给这部片子四星绝对是因为最后的那一段,提升了整体的基调,否则此片仅仅称得上是和There’s something about Mary一类的片子了。
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对喜剧片有那么多的感触。
想来也简单,人在看到和自己一类人的时候总会发出会心的微笑,而对“异类”的行为总是不能理解的。
当然了我也不是说自己就是Ben Stiller这样的作派,可为什么很能理解他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呢?
影片一开始从Eddie的死党那里交代了为何他和前女友订婚了5年还是分手了:因为看法不同,Eddie无法忍受,还有蛮好玩就是婚礼当天他坐到了一群小屁孩中间,因为只有那桌是Single的。
他说他现在介于两段感情之间,好比赛场上随时欢迎别人的加入。
后来他还被新娘的父亲间接称为了混蛋。
开始的时候觉得他就是个可怜的倒霉蛋,看完才发现新娘爸爸这么说是有原因的,poor kid!1.仓促结婚,最后一博Eddie的第一场婚姻到底有没有爱?
其实男人不婚理由有很多,而且各不一样。
就Eddie来说,难道是因为惧怕婚姻?
向往自由?
这个我还没看得很明白,但是因为周围的人都结婚了,于是他受了刺激,想说那就结吧。
对于一个认识6星期的美丽女子Lyla,他和她开始如胶似漆,无时无刻不在接吻表达着爱意,虽然有点夸张,不过能证明两人当时在一起至少是真的快乐的。
而且他也尊重她,两人没有马上发生关系,Eddie说慢慢来,直到她说将被派驻国外,于是在父亲和朋友的驱使下take risk,娶她为妻,展开人生的新篇章。
其实结婚对于一些人来说的确是需要这样的勇气的,所以影片到这里都是合情合理的。
2.理想破灭,考验开始然后在前往墨西哥的路上开始有了小摩擦,Eddie开始受不了Lyla的小毛小病(话说爱情让人盲目,Lyla的所谓爱唱歌,鼻子的生理缺陷等等在最初阶段难道真的看不出来吗?
)。
所以导演采用了一个极大的夸张手法,借Eddie之眼,把女人婚前和婚后的反差表现得太强烈,大概是在暗示婚姻就是放大镜,任何缺陷都能被暴露在对方的目光下,无处遁形。
但其实我觉得Lyla比他成熟的多,对于这个丈夫她不是没有怨言,但她还是期盼着美好的蜜月和将来的婚姻生活,直到后来丈夫一系列怪诞的举止,她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她没有在一开始坦白她不怎么光彩的过去,吓着了纯真的Eddie。
如果不是Miranda的出现,也许这个蜜月就波澜不惊地度过了,可是考验开始了。
3.喜新厌旧, 永不知足Miranda对于Eddie来说简直是度身订做的:美丽开朗,身材火辣,爱好运动,有共同话题,所以他动摇了,开始欺骗他的妻子。
最精彩的是他想去赴约会时眼都不眨一下地和老婆撒谎的沉着,实在把我怔住了。
Eddie不是我想象中的傻帽,他想出轨也是一样有计谋的。
这里他和Miranda也有一段快乐的时光,就如当年和Lyla一样,但他迟迟不想把他已婚尚在度蜜月的事实告诉他“深爱”的Miranda,但同时又对自己老婆被性骚扰勃然大怒。
好比一个小孩,旧的玩具玩厌了去找新玩具,但又不许别人碰旧玩具。
凡事根据自己的感觉行事,完全不顾他人的感受,只是想逃避接踵而来的麻烦和指责。
4.峰回路转 无限畅想一切真相大白后,他为了追求Miranda历经千辛万苦,甚至追到了她老家,追到了新人的卧室,真的是小孩的很好表现:对于想要的东西,不计结果,为了想得到所爱,突然打乱了别人宁静的生活。
最后我以为他终于想通,然后Miranda也不出所料地来找他,两人大概可以开始新生活的时候,导演编剧又和我们开了一个美式玩笑,Eddie已经结婚一年,老婆是美艳的绝望主妇Gabriel,而Eddie在梦幻般地每天能度假,派对的地方度过了一年应该不错的生活后,居然又想故伎重演,临阵脱逃。
影片嘎然而止,至于Eddie和Miranda如果真在一起了究竟能不能幸福?
我很怀疑。
导演用很幽默地手法把男人自私,虚伪,狡辩,没有责任感的种种表现了出来,倒是影片里的女性无一例外的成熟明理,可爱无辜。
都说同年龄的女性大多要比男性成熟,是因为要考虑的事情更多吧,而且男人无论什么年龄,都还是会有小孩子的一面。
OK, this is my game. It's my call to begin and to stop. If I like you, then welcome on board; but if I'm bored by you, I'll kick you out of this game. That's just my rule.
这个Lila, 帮当年的Cameron Diaz活脱死像挖哈哈哈哈,贱得可爱啊最后还有Eva Longoria Parker哦
电影看到最后一段(不是Lila和驴那段),Eddie迅速的对那个墨西哥女人说出他曾经对Lila讲过的那段谎话的时候,Eddie的形象在我心目中迅速的毁灭了,他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Asshole,无可救药。
假如没有最后那一段,电影结束在Miranda转身的时候,那么,Eddie就只是一个Kid。
很主观的,我宁愿让自己选择没有最后那一段,Eddie只是一个孩子,如果一个人犯一次错,那是可以原谅的,但如果往同一个坑里跳两次,则难免有故意之嫌。
我宁愿相信Eddie只是一个孩子,一个40岁的孩子,他深爱着Miranda,为她穿越了1千多公里,浑身破烂,和一群偷渡客一起历尽艰辛来到Mississippi,只为了在Miranda面前表白心迹。
Eddie只是一个孩子,他固执得像一个孩子一样。
假如没有最后一段,这是一部爱情喜剧。
但是,最后那一段,终究是有的,所以,这不是一部爱情喜剧。
Eddie有着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的弱点,他经不起考验,耐不住寂寞,因为一时冲动就妄下结论。
他一再的继续自己的错误,就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
他喜欢在美女面前表现,喜欢装腔作势,不愿意正视自己的错误,用谎言来欺骗别人和自己。
我们总是说,我之所以说谎,只是为了让你好过一点,没关系,这是善意的谎言。
谎言就是谎言,每一个人都会撒谎,而且都会找借口,可是,问题在于,借口总是很容易找到,而自己总是迷失在谎言中。
谁说你不是Eddie,你就是!
Asshole!
我是在家庭影院上面看的。
我看了15分鍾,我就知道這個電影相當爛。
然後我就是一邊看遊民星空和紳士倉庫,一邊看了。
這個電影放了一個最大的毛病,就是一直在喋喋不休,話特別多,這是我最討厭的。
如果要是說喜劇的話,可以用其他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搞笑,這種行為是讓我最難受的。
但是我還在看,當我看到15分鍾左右發現男主開始撒謊的時候,我就立刻沒有了任何看這部電影的興致。
因為我都不用看,我就意識到這個肯定是讓男主吃鱉來進行搞笑的那種電影。
這種電影是我最不想看的。
最不想看的電影加一。
然後我一直聽著聲音,一直看著遊民星空,發現這個電影真的就是喋喋不休。
我看了幾眼,發現他們產生了誤會,然後我就知道果真,就像我想的那樣。
然後我看了幾眼,發現女主很慘,最後,我看了一眼,發現男主費盡千辛萬苦回去找真愛,我認為是找那個陰毛很濃密的那個女人,結果卻是找漂亮妞,當時我真就是大吃一驚!
然後我馬上就對這個電影印象相當差,最後男主竟然和那個漂亮妞在一起了。
這個電影,三觀不正。
而我又看了一眼,最後花絮裏面女主竟然和一頭馬做愛。
這就是那種赤裸裸的靠埋汰人來搞笑的那種電影,這種電影讓我相當惡心。
很能搞的一部片,简直快笑S了…………最后结局虽然不是一般爱情片的美好结局,但却更加讽刺,幽默,让人惊喜。
而且,想不到的是,在我准备关掉片尾的字幕和音乐时,才发现还有个结尾片段,哈哈哈,真够恶搞的…………此片相当适合周末或需要放松心情的时候看,如果你心情不好,请看此片:)
The Heartbreak Kid),2007年的影片,让我们见识了即使是蜜月旅行,如果和错的人在一起,也可能像糟糕的周一工作日一样难熬。
这部电影是一部浪漫与尴尬的过山车,让你对自己在爱情中的每一个决定(或至少在选择电影上)产生质疑。
本·斯蒂勒饰演的主角Eddie,是将尴尬局面推向极致的高手。
电影讲述了他急匆匆地跳入婚姻,娶了看似完美的莉拉(马琳·阿克曼饰演),却在蜜月期间发现她远非梦中所想。
情节在他遇到了另一位女士米兰达(米歇尔·莫娜汉饰演)时变得复杂起来,他开始怀疑米兰达可能才是他的真命天女。
真是时机选择得太糟糕了!
这部电影就像是一本关于恋爱中不该做什么的指南,Eddie的选择从可疑到“请停下来!
”不等。
幽默感混合了滑稽、尴尬和那些让你不确定是该笑还是该找恋爱顾问的时刻。
法雷利兄弟执导的这部电影,以他们独特的喜剧风格而闻名,不回避过于夸张的表现。
有些笑点非常到位,而其他的可能会让你哼声表示不满——但嘿,这正是它的魅力(或者说警示标签,这取决于你对幽默的品味)。
作为推荐,如果你是本·斯蒂勒式幽默的粉丝,喜欢有点疯狂的喜剧,可以试试看这部电影。
否则,可能会觉得就像坐着看别人尴尬的初次约会。
我会给它60%的推荐度——如果你想轻松地(且略带荒诞)娱乐一下,值得一看。
但请记住,别从中取任何恋爱建议。
这才是‘空闲下来该看的爱情喜剧’让你短暂抛开现在的生活,进入轻松欢乐的影片当中,直到字幕出现。
对各个歌曲领域都熟练掌握的女主印象深刻,更深刻是片中竟替换女主,让我意外,可能是海报原因结局也颇为加分,会觉得所有方面都暖心。
结婚离婚越来越随便了“在一开始你会不高兴,但长远来看,是件好事”
这绝不是我的本意。
我只是想看一部喜剧,爱情、家庭……什么都好。
开始是笑了。
我以为他不过是个为了完美爱而执着的男子,得到、失去。
不免神经质,只是一个“Kid”。
我们都是如此,不过有人长大,有人可以继续。
孩子也不是全无是处的。
但到底不是所有的一见钟情都会成就美满的爱情。
女人的神经质可以理解,但若是骗局,不免自己也不齿。
只是,继续下去的故事,让人不知所措。
初起那不过是一场误会。
末了成了一场预谋的谎言。
且越演越烈。
以爱之名义,并不是十足的伟大额。
什么样的爱才是伟大。
为了你,穿越国界。
为了你,无视生死。
为了你,不顾道德。
只因你给的感觉让我了解相见恨晚。
你到底爱过谁?
旧爱为了成就对新欢的爱。
新欢抵不过心口的朱砂痣。
多大的一场笑话。
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管你新欢旧爱。
轻松的美式幽默,Ben Stiller本来很吸引我,一副好男人的形象,面对呢样Lila,却还能在Lila荒唐的送他一个绣着至爱万年的抱枕的时候,忍住没有说出离婚的事情。
其实艾迪并没有错,错就错在命该如此,当初他从米拉娜窗下走过时,转头没有看见未来,因为在短短的几个月后,又娶了墨西哥妻子。
真爱只不过是个选择,仅此而已。
又有多少人甘心一辈子孤单,即使是勉强的逢迎凑合也好过一个孤孤单单..真爱是奢侈的想象。
最后Eva的出现还是让我小开心一下...在心里暗咒艾迪一辈子单身连Eva这么漂亮的妻子都敢骗!
里面的俄罗斯真的很典啊,简直一个人口老龄化,乡村劳动力流失纪录片。俄罗斯本身多民族国家,能看到中间有几个小男孩在山上说想去巴黎用的阿语,并且难得的在俄罗斯电影里看到了蒙高丽亚血统的人(而且确实基本都是干餐饮的😂),小van里面的萨满教经幡元素,一路上语言风景的不同展现他们走过的路有多遥远。全程没有演员的名字,只有各种身份,讲的也是各个身份下的成长。但是说实话这个片子只能是及格的好看,不恰当的配乐很影响质量,能感到导演想通过持续对焦某个景观,把人们代入女儿视角或父亲视角,恍惚也好,愤怒也好,甚至于无奈的沉思,只是利用画幅的放大和聚焦来做这点就会生硬,少了逻辑和细节镜头的铺垫。
0421北影
北影节英嘉
摄影很美...但是...
3.5+,俄罗斯大师片,痛苦与破败的想象。
我的冲动被扔到无人之地了
7.3 还真是大师式电影,摄影美轮美奂,文本语焉不详,缺乏讲故事的激情让观众难以进一步接近人物。
很独特的公路片,辽阔国土之下,父女关系的疏远,让人与人之间的空间显得如此逼仄;两人仿佛在轮流争夺车的使用权一般的生活,父亲以父亲之名,始终对女儿颐指气使;万花筒小夜灯、形形色色的过客的拍立得,发圈,使女儿无声的抗争。冲动的导火索是父亲在女儿丢在一边,毫无顾忌地向过客宣泄欲望,既自轻父亲的形象,也无父亲的担当。太多镜头与调度都令人不明觉厉,开头的横摇,女儿的突兀入场;稳定的拧焦;场内场外的声音空间……女儿对背影的执着,否认了人直面彼此的可能性
BJIFF2024 No.3柯达胶卷拍摄,好冷酷的影像,是否太过沉闷?风格想起《寒枝雀静》,后者都更富有生机些
#BJIFF 2024#❌就算让我边看边睡我都不愿意……
#76th Cannes 导演双周# 8.5/10 极其强大的情感洪流,萧瑟荒芜的广袤土地孕生若即若离的依连关系,在每一次凝视下冲发,刻印在孤独的内外隔阂间。@14th BJIFF
北影节打卡。可能是我格局太小以至于欣赏无能,第一次在北影节的影院里睡得很香。
#10537 #14th BJIFF# 2023电影人双周入围。差点以为是索科洛夫弟子的作品(不仅地理上有重合,气质真有点像哎),一部当代俄罗斯的洛丽塔,对俄罗斯广袤大地和荒凉的后社会主义风景捕捉得十分到位(中间还经过高加索地区了,确实听到格鲁吉亚语),最后的白海风景也真的很壮阔。流动电影车和盗版DVD真的是最迷影的故事了……#年度佳作候选#
每一次摇移和zoom都有一个精心设计的落点,未免太功利。
大银幕看这个可太酷了。一开始不知道这片要干啥(没看过介绍),只是觉得给这掌机的话我可太high了。看明白这两人干啥之后更是…不就放个盗版露天电影,怎么酷得像2077里的游民+超梦黑客,就逛个大西伯利亚,怎么酷得像辐射荒原+极乐迪斯科😆要说这片有啥很高的艺术成就吗也没,但4月这俩电影节看的所有含迷影元素的电影里这部最酷了没有之一,可谓十分罕有地同时集齐我想看+我想拍+我想玩的内容,看得我全程内心不停敲碗大喊aaaa🥲
好看、好冷、好俄,俄罗斯的旷野景象和长镜头寂寥到看完只觉得寂寞而空洞。流动与停滞仿佛一体两面,看的过程中一直问自己“怎样才能到达旅程尽头?”,又或许旅程本没有尽头。
广袤的大地上,一对父女开着一辆破旧的电影放映车似乎没有方向的前进着。单身父亲和女儿的对话不多,可是女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开始叛逆,她看到自己的生长 也发现了身体的成熟,也发觉父亲对野女人的性事。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声音(电影、电影院),大家静静的看着电影里的故事,好像有一世我们也是这样生活着。
壮阔,苍凉,颓败。很contemplatif的影片,摄影加分,但不适合困的时候看。
BJIFF 荒芜贫瘠的土地上依然跳动的心脏和暗流涌动的情绪 阳光雨雪 绿林海洋 只要活着就会感受就会爱恨 //很喜欢镜头语言 很美很梦核感
没看太懂,但是摄影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