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现实当中上演不了电影里那样分手之后在秋日风吹落叶浪漫的季节完美的相遇。
也许就像大多数的男男女女一般,每一天都在上演这样没完没了没完没了的,分手复合游戏。
孜孜不倦乐此不疲!
恋爱中的吵架总是想不起的因为什么事情而吵架,只是因为吵了架互相之间说出口的话和感到伤心。
常言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看那都是痴男怨女说来安慰自己的。
明明就是合久必合,分久必分。
当我还没有第一次恋爱时,我看过一次,看到半路无法看下去,因为觉得这样的恋爱很琐碎,很累很烦人。
当我谈了恋爱后,大约两年后再看,觉得无比真实。
两个都不完美,甚至挺有缺陷的loser的恋爱(尤其是男方),就是这样的。
把自己的青春消耗在彼此一文不值的生活里。
虽然恋爱会有美好,但是有缺陷就是有缺陷,loser就是loser,时间长了,当初那份甜蜜刺激也会褪去,剩下的就是各自庸俗的灵魂。
我觉得我自己,也是这么个感觉。
有大把的青春却不去学习不去上进,浪费在本来就没有意义的事情上。
然后?
然后过了多年,发现自己毫无进步,变胖变丑变懒惰,一点也不吸引人,即使想分手...也没办法吧,这样的自己。
其实我都没有成长。
我都不是大人。
甚至没有面对狂风暴雨的能力。
真无谓。
其实青春就应该独处。
恋爱中的人都会感同身受吵架之后有隔阂的如履薄冰的感受做什么都小心翼翼,害怕再次伤害了对方,因为爱,害怕再次吵架,害怕分开但是也是因为如此,迁就着,掩藏着,虚伪着,假扮着自己太累太累所以最终还是不得不再分开那就不要有吵架,坦诚相待,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等等等等把过去遗忘只有我和你的500万的美好未来
一场恋爱,多少度才刚好合适。
我四十五摄氏度的个性温度,是否太过冷淡温润。
看完恋爱的温度,我想不止一人会产生共鸣。
大概这部电影真是恋爱中人的剪影,所有的情节都曾经在我们自己的身上上演。
所有的假装,故作坚强,只是不愿直视失恋带来的伤痛。
一味的强颜欢笑,冷静淡漠,只是想稍稍伪装自己,不让狼狈那么明显。
可是即使欺骗瞒过所有人,却瞒不过自己。
只有自己知道,每当他的名字偶然的撞入视线,所有的思绪注意就如同散铁吸附于磁铁之上。
明明告诉自己不在意,却又忍不住关心他的点滴与举动。
只是看完电影对爱情的想法,又臭又长,无耐性的勿再往下走。
——————————————————————————————昨天跟“田田”聊天,我说明天我去看第一场在韩国的电影,她回我说,一定要回来告诉我啊。
一百四十字写不下的事,我还是想要认真说清楚。
关于爱情。
那男主角的结尾台词时有这么一句,我也不看了,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恋爱,分手,重新相遇嘛。
女主心照不宣地冲他笑。
原来,了不起的爱情,结局好的恋爱,都是一样不光滑的过程。
我们相遇,第一场第一次重新感觉这两人所营造出的气氛。
不孤单不酸涩不纠结,两个人管他阴晴不定下雨下雪下刀子,只要见面有你,谁在乎这破世界的寒酸和失落啊。
在恋爱的初期,这温度像是刚放进烤箱的面团们,身体里的酵母蠢蠢欲动,在开始变暖的空间了,闻着彼此的好感,像是最喜欢的香水味道。
可是,没有什么能抵御逐渐升温的事物,面包也好,恋爱也罢,从贪得无厌的依赖渐渐地变成致命的窒息感。
从踏进彼此第一个地雷开始,终于到了为了吵架而吵架,理由是什么?
找不到,忘记了,我只是见到你就有了随时都可能被点燃的线引。
那时,是恋爱温度的最高点。
爱情的另一种变化而成的形态,爱的变态就是恨。
本来是好吃的配方,被温度的炙烤搞成了黑乎乎的焦块,跟自己身体里那颗黑乎乎的心脏异曲同工。
两个人心灰意冷的分手,连理由都没有,互相买醉寻找出口,又拒绝让自己对这爱情的失败而买单。
如果当事人太明白坏事是怎样发生的,就会不自觉地逃避。
不为自己的过错和失误买单只是部分人自我保护的方式。
可是逃避哪有那么轻松,好事有因,坏事有果,感情的因果都是由心脏来结算的。
大脑和神经也被荷尔蒙牵着鼻子走。
男人女人们为这失败的爱找借口,假装冷静地为自己找补偿,无事于补的想要安慰自己的伤心。
爱是爱,情是情,钱是钱。
在每具未经扭曲的身心里都是这样的初始设置。
把自己和对方都抹黑变卑鄙,却越加怀念恋爱初始时那单纯无邪又热情的自己。
哭过又哭,又见了新的对象,却心有余悸害怕新的变成另一个更可怕的ex.解不下来自己上一段感情的思念铃铛,就主动报复性的向下一任求欢。
你利用他,他利用你。
前者精神,后者肉体。
到此刻,爱情和主人都乱成一窝蜂了。
可是分不好手的爱情,就是个诅咒,总是要那个特定的对象来还原才得以继续。
冷静下来,温言好语,为我们的思念要个开始。
故事顺利接回上章,甜蜜两页纸,更快地爆发出一地疲乏与泪水。
爱情并不如人所愿那样可以契合的天衣无缝,选择爱情,就要割舍部分的自我。
有时要忍,有时要低,有时要给,有时要收。
而这些,在一个人的自由里是不会出现的。
曾经我们遇上了爱情,开心地把自由扔开,全力地奔进温柔怀抱,可曾预想,自己也得经历被人扔出温柔乡,灰溜溜地捡回被自己唾弃的自由假装没事学会坚强,从头再来吗。
恋爱开始的时候,不要像中了彩票,结束的时候,也别搞成自杀未遂的气氛。
在爱情存在的时候,就得接受爱情的形态。
每个人都有的任性和执着不要一次性全都带进来,多放点幽默感和理智,小心翼翼地利用恋爱的温度,如果你想要当个完美情人。
也可以根本不在意。
全心全意地享受爱的温度,欣赏爱的印记,成长于爱的过程。
爱,是世上唯一一种像虚假般存在的真实。
它经历人而留下的好和坏,于人生而言,都是收藏品。
这个电影的风格在韩国片中也算独特,因为它越来越贴近一部正经的美国片,这种价值观上的变化让韩影的我既惊喜又不爽,惊喜的是韩影对自身的突破,不爽的则是它没事为什么要去学美国。
我们还是来谈谈恋爱吧,至少这个话题不伤感情,我相信大部分能看懂这个电影的人,都应该是过来人,对于恋爱过程中反反复复那一套早就已经见怪不怪了,电影中其实有个误导人的数据,就是女主对男主说的那段“复合论”,什么分手后复合的情侣占87%,但复合后最终还能走到一起只有3%,乍一看挺是那么回事儿的,其实那3%绝对不止分过一次手,我刚才说过了,大家都是过来人嘛,所谓的过来人就是经过了千锤百炼才走过来的人,你去问他们什么是恋爱,他们没准真会告诉你,恋爱其实就是儿戏,分分合合,合合分分才是真,那些作的要死的“模范情侣”们,不是图样就是图新破,不信咱就走着瞧,哈哈哈哈哈!
其实我上面笑的没有你们想的那么苍白,虽然我不是什么过来人,但我还是比你们要懂这里面的门道,比如电影中的主角,你说他们是真的爱着对方么?
爱!
必须爱!
只不过他们都爱错了,在一起是因为爱上想象中的他(她),分开是因为发现对方原来不是那么回事,复合又是因为发现在一起的时间长了,连对方原来不爱的地方也开始爱了,那好吧,既然连不喜欢的都喜欢上了,那还有什么理由不在一起呢?
结果在一起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是在用错误的方式爱着对方的缺点,现在态度摆正了,就不知道该怎么去爱了,所谓的爱也就剩下精神层面的了,精神粮食虽然也算粮食,但你吃再多也会饿的呀!
等到他们都饿死了的时候,那再分手,只是时间的问题了,至于他们最后怎么又走到一起去了,是不是他们真的找到了正确的爱的方式了,这个导演没告诉我们,因为他想说的是:这是电影啊!
又不是生活!
你们要想找答案,就自己在生活中慢慢体会去吧!
笨蛋!
这个电影还讲诉了一个很现实的社会问题,就是“七年之痒”在现代社会已经提前到了一个你不能想象的时间段,这个快餐式的社会,所有的东西都快的要死,你看似这个社会在飞速前进,其实它已经倒退到了一个很难去想象的境地,不信你们现在可以扪心自问,你所拥有(向往)的那个人,你真的已经(能够)爱对方七年之久么?
8分,我觉得对于我爱电影这件事,爱多少个7年都是不够的
从女性视角看来,小英在这场恋爱里的所作所为都很像另一个“我”。
晚上吵完架说完分手,失魂落魄走回家,自动忽略还在客厅家人,游魂一样飘进房间,关上房门 ,瘫倒在床上大哭。
早上假装若无其事在饭桌上跟家人玩笑,出门搭乘公车,想想还是委屈,继续低头啜泣。
因为太生气,在公众场合不顾颜面大吵甚至大打出手,想方设法用幼稚的伎俩向对方复仇。
听到前男友有了新女友,千方百计想得到对方信息,猜SNS密码,看对方照片。
跟新约会对象吃饭,喝得酩酊大醉,然后发生一夜情。
在别的场合遇到前男友,假装不经意告诉对方有了新的交往对象。
这些好像都是自己身上曾经的影子,大部分人的爱情似乎都这样,不凄美也不浪漫,平淡又无奇。
因为相爱在一起,因为怨恨而分手,因为想念又重新开始,然后为了3%战战兢兢守护重新开始的爱情。
影片便用如此朴素的叙事方式讲了这么一件“分手 复合 又分手”再普通不过的事情。
所以才分分钟击中内心+无意识地对号入座。
PS1:OST很好听PS2:男主多吃一点,你真的太瘦弱了
复合后那种小心翼翼的感觉刻画的好棒。
本着这次一定要对她好的决心,却不知道为什么怎么也回不到过去,明明我就在你身边,却感到如此孤独。
努力是对,但是过于小心翼翼害怕重蹈覆辙而选择忽视感情的裂隙,势必无法走下去。
恋爱的俩个人,如果有任何不自在,感觉自己好像投入不了也好,内心有什么不满也好,都要和对方说明吧,表达自己的感受真的很重要啊。
表达出来也许会舒服自在很多,也能让对方理解你。
一直憋着小心翼翼着,只会在某一刻爆发,并且情绪和假装都会被对方察觉。
能示弱,我们是恋人,不是仇人,为什么主动一下就觉得吃亏廉价?
从决定接受另一个人开始,我们就得放弃一部分自我,该忍的时候要忍,该卑微的时候就不要挺着脖子,真正能维持下去的爱情不是让我们在爱里任性做自己肆意消费对方的耐性,而是适当做出妥协,当对方宠着你的缺点时也要耐心抚摸TA的棱角。
还是要有稳定的情绪吧,这样在遇到糟糕的事情,能够稳住自己还能安慰对方。
而不是把脾气和脸色给最爱的人看。
恋爱是俩个人的事情,不要只看到自己单方面的付出,自怜,试着去看看对方的改变,去理解对方。
不是我爱你,所以我甚至不对你有所要求。
而是,我们要一起努力,向我们的幸福努力,各自变得更好。
总结就是,相爱的人不会走散。
相爱的人不会忘却。
互相努力过,真爱过的人,分手不会是歇斯底里。
在将来的某一天我还是期盼着能够偶遇你,对你说一句:好久不见。
分手的人重新复合的概率是82%,但是复合后能走到最后的概率只有3%,剩下的97%就会再次分手。
和第一次分手一样的理由。
在剧中,基本上就是这个定律,在一起,分手,然后在一起,再分手。
结尾来看,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成为了那3%。
一开始,男主的性格就让我非常恼火,尤其是明明还在热恋约会,就开始让女方请客,明明已经分开还不停的去纠缠女主。
但到后来,只要女主一有什么事,男主虽然大脑发热到令人发指,但确实可以看出他的爱一直都在。
研讨会大闹一场后,在火车站,男主说,相对于中乐透,3%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了,于是,他们再一次在一起了。
约会,在公司偷偷牵手,逃开聚餐见面,一起看电影……好像有那么些改变了,好像可以像刚开始一样了,连听到女主接受闵次长的道歉,最后也不像以前一样大闹,可是还是有什么变了,看电影的时候,男主会一个人偷溜出来,开始宁愿不接电话避开她也不吵架。
最后,明明是男主提出来去游乐园,自己却睡过了头。
终于一起去了游乐场,却被告知之前的活动券过期了,一起玩,却怎么也笑不出来,最后,还是吵架了。
她问他,你还爱我吗?
我们这还是在恋爱吗?
男主也许有自己的苦衷,可是当他说出那句你一个人在努力让我怎么办的时候,我真想甩一耳光。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不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但我明白的是,那3%真的太稀有,如果成为了3%,那真的太幸运。
大部分人,在哭泣的游乐场后,就没了下文。
祝,幸福。
无论在一起,还是,在一起过。
看《恋爱的温度》。
一部风格很轻快、偏向于喜剧的电影。
我一向喜欢这种题材已经被人拍烂、但在这个人手中能拍出不让人排斥的味道的故事。
分手、合好、再分手。
第二次分手的原因和第一次一样。
中间之所以会再在一起,是因为还爱,还放不下。
但那根导致分手的刺,并没有拔掉过。
我们都被俗烂的电影、电视剧、小说欺骗了太多。
所谓一个万能的伴侣,永远包容你的伴侣,无论你做什么他都不会介意的伴侣,压根不存在。
喜欢,是两个人在慢慢接近的温度。
相爱,是两个人在接近之后磨合时的高温。
如何在往后的一生中达成彼此适应的角度,这才是相伴。
3.5
#14thBJIFF No.6 @英嘉 无数的跟踪镜头和广角镜头轻轻地推进和拉远,提醒观众这对无名而孤独的父女所居住的土地是多么广阔,但同时两人又不得不被对方所牵绊拘泥于窄小的车厢内部,这或许映照着某种政治现实。
电影是好的,但不能在蹦完迪的第二天看。
14thBJIFF丨十分克制的叙事,十分不克制的视听。在寒冷的北地寻找一片海,风车巨大的风叶挡住太阳吞噬阳光,萧瑟与肃杀的环境中默然的人物,孤独的个体离群索居,缓慢的移动长镜骤变为疾速的林间掠影,转折由此诞生。露天放映的巡回影院不失为一种元电影的小小嵌入。俄罗斯电影真是自成一派。
#2024北影节第一站
困而美,俄罗斯经年无夏的悒郁冬季,长长的国境线和苍青色的山。好睡。
3.5+,俄罗斯大师片,痛苦与破败的想象。
叙事一般,但画面质感很喜欢。
BJIFF 荒芜贫瘠的土地上依然跳动的心脏和暗流涌动的情绪 阳光雨雪 绿林海洋 只要活着就会感受就会爱恨 //很喜欢镜头语言 很美很梦核感
最开始,父亲开车,女儿在后座吃泡泡糖,莫名有种《洛丽塔》的感觉hhhh
壮阔,苍凉,颓败。很contemplatif的影片,摄影加分,但不适合困的时候看。
沿着老塔的脚步走来,往凯鲁亚克的方向走去。
片中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24北影节 缓缓的,一切都恰到好处。父女关系对我来说好像就是这样的。大家一起坐下来看电影那一刻,竟然有点感动
出町座。荒凉的土地,荒凉的内心。
画面很美,车在树林里穿梭的那段很想录下来反复观看了
充满能量,或许导演也在躁动。
抱着镭射灯让整间车厢不那么空旷,打开投影机让整座小镇不那么单调。卡车司机游走在寂寞的公路和泄欲的黄碟里,后面骑摩托车追上来同样孤独的灵魂。我跟父亲同在车厢里却无话可说,父亲和我都发生艳遇却都不快乐。前面鱼疫绕路,我们像风车园里的扇片。把母亲的骨灰撒向大海,也把自己的寂寞留在北方。
#Cannes2023
#2024北京 亚洲首映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