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电影总是可以令人耳目一新. 写字楼工作,热情的女友,有序的生活无不体现着一种完美社会的优越. 但是,总是有一些人会感受到完美背后的凄凉.暗地里的新欢冷静拒绝男主人公的感情,被自己割断了的手指居然被接上了.这个看似完美的生存环境不允许一点点的不和谐. 终于,他象我们一样在生活中拼命为自己寻找一个出口,以此挣救自己. 可喜的很,导演用男主角体现了一个群体的思维:我们活着,我们无奈地活在这个没有出路的完美世界里.我常常会感受到欧美人在超前经济的优越下对整个人类发展的一些超前预想.这无关人群差异,有关经济而已.毫无疑问,这是个非常另类的片子.
这其实就是一个很简单的‘敬酒不吃,吃罚酒'的故事,没那么多的大道理! 主人公其实就是一个很犯贱的渣人。
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偏要去, 最后大快人心的是,成全了主人公... 你说你都死了,还能享受高福利的生活待遇,都市的生活,善解人意并宽容的娇妻,这等美事活着的大多数人都不一定能有,天堂给了你。
你还要瞎折腾,还出轨。
还不想在这环境呆了。
最后大家商量后,一致决定成全你,你的追求就是苦寒之地,哈哈,结局笑死我了,真是大快人心啊... 片子不错,值得一看,其实就是讽刺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知足的家伙......
3星,一开始看是觉得有点莫名其妙,倒是很对应片名,这地狱太特喵的完美了,地狱要真是这样,那还不得都排队去卧轨啊!!!
看到后面就比较好理解了,北欧发达国家的高福利高水平生活,人都活腻味了,物质满足,精神空虚,难怪作死寻找刺激的人那么多。
什么叫生活:那就是酸甜苦辣交织在一起才是生活,全是苦叫地狱,全是甜那也是地狱。
哈哈哈。
里面他找了漂亮老婆又和美妞劈腿,不知道他们做爱是不是也像喝热巧克力一样"没味道"?要是没有感觉为什么他切断手指知道疼?导演假设的这个世界是不成立的啊
酷似之前看过的一部神作《巴西》(真的是神作,在下观影百部下来绝对可以排前三的作品,而且从头到尾非常扣人心弦想象力大胆构思奇特到结尾更是完全一而再再而三的出乎意料以为要结束了结果还有以为终于这下要结束了吧结果还有如此反复实在太High了当时看完后套用《再见,绝望先生》里的台词就是“啊,我对这个世界绝望了!
”真的当时更加坚定了不想去公司上班的信念这绝对不适合正常朝九晚五理工科的25岁-30岁男性观看因为看了后会不去想上班了),当然无论从时间和内容上都要简短和直白许多。
讽刺的是剧中出现的整洁灰白的城市居然就是挪威首都奥斯陆,而最后主角被流放之地据说是冰岛,这下可能要严重打击一大片内地痴情于北欧尤其是冰岛的乐迷了,不过北欧尤其是冰岛的确是个很奇特的地方,完全不同于英法德意这些欧洲国家,希望这生有机会一定要去那看看。
而我现在觉得自己也象活在一个精神生活异常丰富的超完美地狱,表面看杂志影碟唱片游戏多如牛毛可能一辈子都看不光听不光玩不光,但实际上却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活象活在一个超完美地狱,不是么,或者象一个监狱。
Eureka说是我把自己看低了,但我觉得实际上是“一个人的精神生活永远代替不了人和人之间的活动“,所以我一直很佩服能完全投入的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并且自得其乐一点都不感觉孤独无聊的人,而且这些人通常精神生活似乎都非常丰富,比如林小擒,比如Eureka,比如某个小黄,等等。
我试图服一些药品解决这个问题,但我一想到后果还是放弃了,哪怕完全没副作用还是不行,我情愿清醒的失眠也不愿意昏昏不醒,但我现在对着电脑打字时是否是真实的世界呢,这有涉及到黑客帝国探讨的问题了,不谈也罢。
片头的接吻就像在啃猪头极为用力在狂野中接头,风景不错新工作是会计自杀者插在栅栏上,肠子都出厕所里男人的抱怨,什么都没味了。
听半地下室里的声音被切了手指,奇迹般好了。
探究,重回接应点。
新人占据他的位置,聚会,女人(很漂亮),做爱,装修房子出轨耍了前女友,结果这个并无深情又重回地铁站,同样的场景,啃猪头接吻的男女自杀,被反复碾压但死不了。
半地下室中的奇怪声音开始挖掘被解雇挖掘,通向另一个世界,抓了一块蛋糕,有滋味。
被抓,送到冰天雪地的地方。
结束。
永远挂在嘴角的微笑、高收入低压力、让人踏实的社保、宽敞的住宅空间、永远对你表示理解的妻子……当这一切不止属于一个群体,而属于全体居民时,我们是否就到了和谐社会?
到了和谐社会我们又有什么新的期待?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三个全球最发达国家是高福利社会的最佳代表,就差实现按需分配了,然而那里却也是全球自杀率最高的地区,除了让人压抑的天气氛围原因外,挪威人杨斯·连恩更想把这一切归为这个和谐社会,在他看来,那是一个“超完美地狱”。
微笑只是给人看的,背后却是如蒙克画作般永远愁苦的脸、悲伤而恐惧的大眼睛。
主人公安德里亚斯是这样的,挪威民族也是这样的,孤独而敏感,甚至因为那愚不可及的骄傲,找不到地方释放蒙克画里的“吼叫”。
看着地铁里情侣那模式化般接吻时木楞的眼睛,安德里亚斯恶心不堪,跳下铁轨,去找寻地狱。
那里和人间隔了一个荒漠,即便只有你一个乘客,大巴都负责把你送到荒漠的尽头,一个简易的加油站、两架刻有标准车用汽油的油泵和迎风颤抖的横幅“Welcome”,接着就有小车来把你接到地狱。
然而,地狱竟和想象中的天堂外观一模一样,干净而高效的城市、科学的行政管理、漂亮端庄的女士、温文儒雅的绅士,等等,这里怎么没有孩子?
厕所为什么不臭?
食物为什么没有味道?
断了的手指装上后为何没有任何疼痛?
熙来攘往的路人为何对那高空坠落后肠子都留出来的可怜家伙没有丝毫恐惧?
地下深处为什么传来悠扬的大提琴?
安德里亚斯永远充满着欲望和好奇心,是这个和谐社会的不安定分子。
他一方面按这个社会的完美步调,去上班、恋爱、买楼装修、结婚、外遇,另一方面去寻找这个世界之外的空间,荒漠尽头的回程车他上不去、再跳地铁被碾成薄饼也似不掉,洗个澡又精神了,他去寻找那地下的声音从何而来,日以继夜地挖掘墙土,最终在刚听到孩子的笑声、抓到一块可口的比萨后,被完美世界的管理者扯了出来。
市长说:“我们这里的人都活得很高兴,你也应该高兴啊!
”这是命令式的,斯大林也曾这样要求过肖斯塔科维奇。
最后,他被塞进车厢,回到荒漠,行驶中跳了出来,那是更北边的冰岛,感到了寒风的刺骨和冰雪的味道。
在这样一个奇异的故事里,镜头的功能和表达竟然奇妙的相反过来。
荒漠、城市、家庭派对等大中景别让人感到窒息,反倒在泥墙里挖掘和在车厢里挣扎的小景别时,给人以期望。
越来越急促的大提琴进行也让观众跟着主人公一道期待脱离这个超完美地狱。
导演实现了自己的政治观念诉求。
“我在外面有了新恋情,我准备离开你。
”“但我们周六约了朋友吃饭。
”“那我等到周日再走吧。
”“很好。
”片中这个对白也许就是相互谅解的超完美爱情吧。
你期待吗?
当一切变得没有色彩,美丽在刹那间惨白,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快乐?
没有波澜的水面也不会有自由穿梭的鱼,没有轻拂的风也不会有花的香气。
就运动和静止来说都不可怕,可怕的是运动的静止,每日的忙忙碌碌,终日的西西索索,到最后发现自己在一个完美的场所里停滞,天堂还是地狱,不需要什么答案,过的真实才是自我。
一如画面的冷色调,那是个没有爱的世界。
一个充斥礼节,礼貌,性,审美趣味和格式化的生活节律和一切人类该有的文明及这种文明下感官世界。
似乎人类文明的越来越完善的同时,却淡漠了的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世界。
诸多细节,像对小孩的怀念,不败的躯体,母语般哼吟,生殖器般的洞口及阴道般的内壁,冲破母体的欲望,对美味的诱惑,洞口外的暖色调世界和这边冷色调的对比,以及车厢中如婴儿般的蜷缩,强烈诠释对最本源的生命气息的向往。
人类在进化的同时,真的过的比以往更幸福吗?
我们都幻想过一种完美生活,没有压力,没有焦虑,不会失业,不会失恋,不会被欺骗被背叛,不受责备,没有人闹没有人烦,过一种没有瑕疵没有痛苦的生活。
而现在你做到了,难道这个地方没有实现你的愿望吗?
你不用努力照样有着高收入的工作,人们相敬如宾,你心想事成,事事如意,可是你怎么还是不高兴不满足呢?
我说啊,是你的贱皮子犯了,不受苦不舒服啊!
人就是贱皮子,有苦受时怪苦难,没苦受时怪安逸,你是怎么都不会舒服的,难得将就。
安逸腻了,换一个严苛的环境你也迫不及待地把脚往里伸。
所以,你别以为安逸完美就是好的,人生还需要酸甜苦辣的协调呢,我们的情绪还需要激昂呢!
所以,超完美=地狱,绝对杜绝痛苦的生活等于死人的生活,这个道理现在你明白了吧。
高端文艺片必备场景:地铁站台,酒吧,男厕所,玻璃墙办公室,两人餐厅红酒,整洁客厅沙发俩人背后看电视,夜晚街头,房屋正面带门,床戏。
喜欢
好消极低沉
我只想说,要啥自行车... ...哈哈哈
死不一定是解脱
对索然无味的完美生活的厌倦,用恶心都不足以表达抗拒和排斥,干脆一死了之。只是,死了,也依旧无法解脱。在我们看来,北欧人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吃饱了闲的没事做,那么好的福利还想要去死,看了这部片子,真的是很理解他们。那只冲破土墙伸向洒满暖阳的餐厅的手,让我想起抖音上阿尔卑斯山脚下天堂般的小镇,一个美丽的房子里,天天吃香肠和土豆的安静人家。这不是奇幻,是真正的剧情电影。
挺新颖。
那对恋人在没完没了的KISS,动静这么大还睁着眼睛真的笑死了
欧洲人,我不懂你。
“大部分人都是快乐的!”
“北欧高福利不想过欢迎来亚洲副本”哈哈哈,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
挺怪的
导演是个板子。。。说说说说说的。。。你刚想懂点什么。他闭嘴了。。。
这种类型的片子是我喜欢的。何来的幽默?是残酷,对当今社会的批判。典型的北欧电影,四星!
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天堂和地狱又该是什么样子。这真是人类细思极恐却又不得不无限迷思的永恒话题。挪威的天堂是衣食无忧却食之寡味,中国的天堂是飘入仙境却高处不胜寒,什么样的文化背景造就什么样的天堂,普世价值做的极乐梦,痛并不快乐。
别做人了。
故弄玄虚
无聊无趣的旅程。
从头到位,冷漠收场
看了大家的评论,还是没有明白挂在栅栏上死掉的人是隐喻什么。最后巴士的摇晃在隐喻什么?电击和心肺复苏?非常多隐喻,可惜很难懂,包括那间天花板挂满灯泡的地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