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梦爱三部曲:爱
Kjærlighet,Sex Dreams Love Trilogy: Love,Kjærlighet (Sex Drømmer Kjærlighet),Love,性梦爱之谈情(港)
导演:达格·约翰·豪格鲁德
主演:安德莉亚·巴伦·郝威格,塔约·齐塔戴拉·雅各布森,马尔特·恩盖布里特森,拉尔斯·雅各布·霍尔姆,托马斯·古勒斯塔德,玛丽安·萨斯塔德·奥特森,莫滕·斯
类型:电影地区:挪威语言:挪威语年份:2024
简介:马里安是一位年过四十的女医生,对长期稳定的关系没有兴趣。当她的同事托尔告诉她与男性的随意性行为既能带来满足感又不会承担任何承诺时,她意识到这正是她想要的。详细 >
真的好。。。。寡淡,不想看别人聊天,我自己都不爱聊天
你看每个人其实都对性很坦然,但却更愿意在大多是时候矫饰道德。女主真是人间清醒!和一个把女儿放在第一位的离异男发生爱情并不比和一个萍水相逢的小哥在夜色中共度欢愉要更高尚或是更对未来有所裨益,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不管是爱情还是性都是第一准则。
3.5,依然是日记体絮絮叨叨地讲北欧中产白人如何探索亲密、自我的边界,乘渡轮上下班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水、动态、不定、追逐的空间,cruising。
在假装平等已经存在的社会,爱仍然是一种难以达成共识的概念。
一般
3.5 在一个遥不可及的更高等世界,人不是没有忧虑和悲伤,而是更加细腻和自省。
北欧人冗长的对话性叙事
3.5
看完想听TheBeatles「Norwegian Wood」
呢喃核需要不时的轻幽默,这片不太多,思考内容也没太多共情点
还是喜欢絮絮叨叨 异性关系看日本 同性关系看北欧
一部证明了所谓的“北欧模式”神话就是物质丰盈但精神极度空虚且颓废的现代过头的东西。,如果这就是所谓“高级”的人类社会样板,那人类算是完蛋了。如此贫乏和无病呻吟的影像,相比之下Joachim Trier简直就是伯格曼
竟然像在看侯麦或今泉力哉《在街上》那一系列,挺奇妙的共通——世界的各个角落,不同国家的人们、都在用着各自不同的语言,谈论着类似的性、梦和爱。第三部没有第一部耐嚼,坐等第二部!
很有趣,打开新思路
到了这部能明白导演对于性爱梦的理解非常普世和平庸,梦那部有多好,爱就有多普通。而在我眼里梦那部讲的才是真正的爱,这部更像是讲性,却硬要掰扯爱区别于性之处。所以拍的不错却观感一般。好奇性讲的又是什么呢。
人类社会的终极形态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类似原始时代的丛林法则,没有道德,没有情感。只有绝对的公平。性作为生育手段和社会资源,完全自由不受限制。大家每天就是吃、睡(睡觉和上床)、找食物。另一种则可能是类似乌托邦的理想未来,婚姻制度也被瓦解,但不同的是性可以不存在。人与人之间的性关系可能不再被需要,只留下了纯粹的情感。这可以被叫作“爱”吗?历史上已经发生过的性解放,是要把性与生育分开。而还未发生的性解放,是不是应该要把生育与婚姻分开?在“爱”这部电影里,爱是一种流动于人际之间的难以被定义的关系。上一部,导演用女孩的“爱梦”消解了政治,这一部,导演则试图用“爱”来消解苦难。丰满、真实、细腻、当代。这样的电影,对我来说好过长篇大论的解释。因为议论永远很难代替情感,就像性和婚姻,永远也都难代替“爱”。
我是真的很怀疑这个导演怎么能拍出好的女性主义
奥斯陆女子图鉴
天啊这也太美妙了,人与人的连结在这部片里浪漫又轻盈。三部曲虽然最喜欢梦,但还是觉得爱拍得最好。在陈述并不属于自己的理念时,在对本应该是陌生人的对方表达善意时,背景里轰隆的噪音让人心碎又心醉。还没有说出自己要离开时,渡轮的轰鸣已经预示了分别。更别提在那个坐在海边喝咖啡的片段,我们相遇、再相遇,转瞬离开。怎么能这么美。再补充一句海报上的三人站位契合了对于“性”的解说,但你们都喜欢男的^ ^这大概也是一种微妙的暗示吧!真的很喜欢!
北欧日常片里真是人均哲学家,每个人都能对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做深度剖析,并且总能得到旁听者真诚的理解。可能比起南欧和拉美的风情,北欧这种态度对我来说才叫自由和浪漫。里面的钙小哥太可爱了,怎么能活的这么洒脱,他想到的这个客轮上刷T/Ginder,现场直接见面聊天也太有意思了吧!他对待心理医生大叔的方式才是真正字面意义上的friendship plus,纵使不是伴侣关系,也是可以有关爱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