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不是所有人看了都能感动的.是一部小众电影.跟着老人一起长大的可能会更有感触..果断5星.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 电影中奶奶的一举一动就像是重复着小时候的情景., 张岫云大师的表演真的是精湛无比.跟着父母长大的可能不能感受到老人的爱.他们会为了你的一个小小的心愿.暗地里去满足你.人越活越小.确实是这样.老人就和孩子一样.很容易满足.很容易就开心.也很容易就悲伤.往各位珍惜身边的亲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
我今年21周岁,奶奶离开我已经有快3年的时间了,某些时候,我确实很想她,或许是我在不断地成长,有些记忆来不及细想就不在了,但是关于奶奶,她陪伴了我将近20年的时间,她的离去,让我很难过。
看到这部影片名字的时候,我有些急,可是没有正确的播放来源,只能在今天看到,刚好是今中午,我在暴风上面看完了它,给我了很深的感触,一边看,一边哭,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
愿老人安好,希望他们身体健康,可以陪伴着我们的时候,应该好好珍惜。
也希望我的奶奶在天堂里安好。
奶奶,孙女很想你。
不像那么甜蜜的爱情故事,没有那壮观的绚丽场面,故事情节也似小桥流水。
可是,其中那最贴近平平淡淡的生活中的琐琐碎碎,点点滴滴,往往最深入人心的也正是这些,也正是这些最容易让人感到珍贵。
在如今已渐渐麻木的社会生活中,只有回到家中才能体会到自己身体中还仿佛存在着那么一点点的称之为人性的东西。
一个家庭的破败,到另一个家庭的新生,最最普通的过程讲述了最平凡却最有意义的东西——成长。
只能說世事無常快得來不及欣賞再匆忙 總有牽掛 不能放那些話依稀耳畔那些事已成過往來時路 跌跌撞撞難預料 未來究竟會怎樣那時我無法體會你肩上的累謝謝你帶領我飛翔為我遮風霜好好走 我已學會了學你用微小代替捨不得好好走 我已學會了學你的勇敢勇敢對你說再見——《停止吧時間》潘協慶此情只待成追憶文/羅diang偶然中在網上發現了《親愛的奶奶》的資源,才想起兩年前《我可能不會愛你》播出后瞿友寧導演宣傳的這部電影,這部被瞿導稱為《我》劇親子篇的電影。
向來對這種類型的電影沒有任何抵抗力,真摯的情感,細膩的手法,不矯情,不做作,一切都樸實自然,這便是瞿導的魅力。
看完之後,我已經被這瞿導自己的故事深深打動。
影片中的絕對主角——奶奶,由台灣的國寶級人物,豫劇大師張岫云女士飾演,據聞這是85歲高齡的她第一次出演電影,而且影片中的奶奶年齡跨度從60歲左右一直到90多歲,片場還請來了隨同特助和護士在旁看護,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張奶奶是上世紀民國時期的隨軍藝術工作者,祖籍河南,在電影里她也操著一口河南口音的國語,濃濃的大陸普語出現在台灣電影里,便陡然生成一種眷村的味道,這便能契合影片中的背景,又或許這便是瞿導奶奶當年的模樣。
影片中,作為一位榮民遺孀的奶奶,擁有一種剛直不阿又固執要強的性格,她會因為自己的錢財被騙隻身一人去和劫匪搏鬥而被警察誤會送進警察局,她會因為友人一句無心的玩笑而較真然後鬧得不歡而散,她會因為自己的寡婦媳婦認識了新的男同事而生悶氣。
但是,她又和大多數人的奶奶一樣,她疼愛的自己的孫子,她會拿出自己的私房錢給孫子買機車,她會常常帶他去看立體電影而“害”他長大選擇了念電影專業;她常常不待見自己的媳婦,抱怨她總是沒時間陪兒子,嫌棄她做事慢慢吞吞;她還擁有一輩子積攢下來的烹調技巧,知道孫子喜歡吃肥一點的梅乾扣肉,把秘方傳給了兒媳婦,再傳給了孫媳婦。
她面對孫子那慈祥的微笑,想起早逝兒子那落寞又欣慰的眼神,訓斥媳婦那雷厲的話語,多麼立體,那麼似曾相識,多麼真實的存在在我們身邊。
以至於最後孫子在奶奶的追悼會上都說,“要說你的故事其實很難,因為總是那麼平凡無奇”。
但是,瞿導的過人之處就在於,能夠在平淡之中體會幸福的味道。
影片採用了倒敘的手法,就像從后往前跳幀的幻燈片,記憶的軌跡環環相扣,由成長再到童年的往事慢慢展開。
往日悉心照顧自己的孫子,待老了被孫子照顧,儘管兩代人有深深的代溝,但卻不妨他們在溫馨的話語中訴說著對彼此的關愛。
他們同樣都想念著那位時刻給予自己力量的逝去的好父親好兒子,每當家裡遭遇困境,爸爸的意象總是適時地出現在他們身旁,他在警察局里安撫憤懣又失落的奶奶,他在家裡安慰堅強又壓抑的妻子,在飯桌前注視著一夜長大將為人父的兒子,一家人便以這樣的方式,想念并維繫著這世間最樸素的情感。
就像是那一盤普普通通的梅乾扣肉,每一樣素材,每一份調料,就像家裡的每一個人,缺一不可,才有濃濃的家的味道。
其實,又有誰家的奶奶,不曾有一樣拿手的家常菜呢。
想起自己的奶奶,普普通通卻又是我世上唯一的奶奶。
她也是那麼一個平凡的人,年輕時在困難時期一手養大了五個子女,年紀大了又替子女照顧自己的孫兒,年復一年。
她喜歡鄉下,卻迫於無奈囿於城市之中。
她不識字,平日除了照看孫兒便只能看電視解悶;她能燒得一手好菜,孫兒長大后都記掛她燒的飯菜;她很熱心,能夠很快地和小區里的市場里的大爺大媽熟絡。
在城裡住的那段日子,每逢我放假在家閒來無事,她總會走進我房間,跟我聊聊近況,問我什麼時候畢業,什麼時候考研,又告誡我說不要那麼早談戀愛,又或者乾脆和我一起看電視,有段時間我在看台劇《飯糰之家》,奶奶和我一樣看得津津有味。
現在,孫兒都已長大,她也已經回到家鄉生活。
逢年過節兒女們拖家帶口地回老家,便是她最開心的一件事情,每逢年廿八便急著詢問爸爸什麼時候回去,然後便開始迫不及待地準備過節的口糧,打掃屋子,整理床鋪,迎接年三十晚上的兒孫滿堂。
就像影片的最後,儘管奶奶已經仙遊,但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吃年夜飯,因為懷念,所以奶奶還在,爸爸還在,大家都在。
這就是瞿導筆下的《親愛的奶奶》,就像是一鍋老火慢燉的高湯,散發著家裡的味道。
它會讓你有所想,有所思,有所悟,想你心愛的人,思你過往的事,悟你人生的情。
沒有像韓片《娘家母親》那中大喜大悲的煽情,也沒有爛大街婆媳劇的誇張和矯飾,影片中的每一個人物,就算是沒有對白,一抬眉,一抿嘴,豐富的情感瞬間躍然紙上。
喜歡《我可能不會愛你》的朋友一定會愛上這部影片,同樣細膩的鏡頭,同樣純粹的情感,同樣富有哲思的對白,同樣動人的配曲,還有劇中演員的友情客串帶來驚喜。
相信這部電影,能夠像其他賦有情懷的台灣電影一樣,能夠填滿心中那小小的私密的角落。
總有那麼一些逝去的人,永遠住在心房的角落里,等待我们去追忆的。
今天是母親節,除了祝媽媽外,也要祝天下的婆婆奶奶們母親節快樂!
Ps.喜歡的電影台詞1、親愛的奶奶,要說你的故事其實很難。
因為總是那麼平凡無奇,我的記憶也片片段段的。
你知道嗎,我們之間很多看來好像不重要的事,其實,卻不小心改變了我。
2、或許就因為,你已習慣什麽都不說,默默承受,所以我甚至看不到你的難過。
3、奶奶,你記得,我是從什麽時候,開始叫你外星人的嗎?
4、我不懂得如何去愛一個人,更不懂得承擔責任。
因為我總是被你保護著,要我不去好奇大人的世界。
5、孫媳婦:奶奶是去當神仙,雲遊四海了。
曾孫:那什麽是當神仙?
孫子:就是很想阿祖(曾祖母)的時候就抬頭看天空,如果你有看到云,就表示阿祖躲在云後面看著我們。
人生最大的BUG在于,面对你挚爱的亲人离世,我们全部都无能为力。
每个小孩心里都永远住着一个老人,也许是那个牵你手带你去市场买菜的爷爷,也许是总在偷偷塞零花钱给你的奶奶。
他们是孩童时陪伴你的人,却也是在你不知不觉中飞速老去的人。
也许上次见面,他们还可以身型硬朗的走出弄堂目送你离开,下一次,已经意识不清却总在念叨你的名字。
《亲爱的奶奶》是由导演的亲身经历改编的。
打动我们的,不仅是因为真实感,更是因为普天之下,所有老人对小孩的爱,都是一样的。
甚至是一模一样的。
看本片的时候,我们一定都与回忆共存,一定在记忆里,重新和那个爱你的老人相遇。
现在常常会听见一种言论:小孩不可以给老人带,会被溺爱坏的。
作为一个有老人陪伴长大的80后,我想说:其实被老人带大的小孩,是幸福的。
老人家通常都善良,更柔软。
而且他们的陪伴,更专心。
父母因为工作累什么的,有时会敷衍的应付小孩。
而对老人而言,你就是他们的全部。
就像是片中的奶奶明明没有经济来源,却一直攒钱给阿达买摩托车。
那笔钱,想必是攒了非常久,非常非常久。
奶奶们也一定想了解我们的世界吧,但大概不知道从何入手,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突然不爱说话,为什么闷闷不乐。
给你买你最喜欢的东西大概你就会重新开心起来吧,老人讨好小孩的一贯方法,是这么简单却这么温暖。
若真的要说溺爱,我也曾看过父母溺爱小孩,小孩变得很没有礼貌的。
这部片,对于喜欢台湾的朋友们更是福利了。
我总是非常喜欢台湾电影里那些街道的样子,人们礼貌相待的温和氛围。
奶奶丢钱以后,在市场转悠,不断的向摊位小贩打听骗子的下落,那些摊主也不像我日常所见的人们。
——“买不买啊,不买快滚,说了一万遍没看见不知道。
”可惜我没有台湾自由行的户口。
这是一部献给全天下奶奶的电影。
导演一如既往的风格,温馨而清新,每个人的成长各不相同,然而影响他成长最深刻的因素就是亲情,阿达,这个从小缺失父爱,却在奶奶的牵领母亲的呵护下长大,有幸福也有缺憾,那种老辈儿人对隔代的近乎溺爱的情感,让我们会想到,啊,原来都一样的。
零散的事件,看似不连贯的组合起来,却也平淡之中,让人体味出幸福与温情来。
剧中有一句“亲爱的奶奶,要说你的故事其实很难,因为总是那么平凡无奇,我的记忆也片片断断。
你知道吗?
我们之间很多看来好像不重要的事其实却不小心改变了我。
”这是电影的台词,应该也是导演的心声,更是人们生活中有关亲情的理解与写照,每次想起总会让人瞬间泪流。
隔代的感情,家人之间的关心、责备,甚至是对对方犯错的迁怒以及真正内心的心疼和自责表现的很到位。
影片中爸爸的角色的缺失(包括后来奶奶也去了【阴国深造】),用虚假的影像代替,从所对应的角色的角度来表现,真实有立体感。
叙述方式插叙,过渡平滑,不冲突,非常真切。
童年的无知,少年的叛逆,青年的迷茫,成年的担当。
最后妈妈成了奶奶,仍选择住在老家,她用自己的方式去怀念奶奶。
影片的确有的地方是强加上自己的感情(自我),但作为一个回忆录,应该是可以原谅的吧。
生命就像一个个往前推进的轮回,那些牵你蹒跚长大的手终将在某天由你牵着蹒跚地别离,所有这些平淡无奇的真实仿佛裹着玻璃碎渣的温暖小溪淌过,裹挟着最温暖的回忆和慰藉,却寸寸嵌入肌肤,鲜血淋漓。
怀着感恩和感谢看完这部电影,不觉泪流满面。
难得的能带来厚重感和余味的台湾小清新电影,叙事方式简单利落和情节的缓缓推进虽被诟病,但如何又不是本片的亮点呢,本是适合小众浅抿细尝的小品,由不得被商业消费。
★★★★☆ 文艺片台湾确实拍的很好,把一些感情通过景色转换,文字能够很巧妙,很细腻的表达出来。
在里面中不仅能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还能感受到世界的爱。
和欣赏一些平常也许生活中会错过的景色。
每次看这种片子都会有新的感觉,值得重温,值得再看。
★★★★☆ 文艺片台湾确实拍的很好,把一些感情通过景色转换,文字能够很巧妙,很细腻的表达出来。
在里面中不仅能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还能感受到世界的爱。
和欣赏一些平常也许生活中会错过的景色。
每次看这种片子都会有新的感觉,值得重温,值得再看。
这部电影有台湾片一贯的慢节奏,但故事情节还是比较有吸引力,三个主角,奶奶,妈妈和儿子都很像我们身边的人,甚至是自己,所以还是很能唤起共鸣的。
“或許就因為,你已習慣什麽都不說,默默承受,所以我甚至看不到你的難過。
”片中的奶奶被骗子骗了钱,默默难过,到这个年纪和处境,老人虽然还是很善良但也不会随意救助。
倔强的老年人,默默寻找,终于找到了骗子并且对付了他,过程还是颇为让人担心的。
而男主,虽然开头看起来叛逆,但还是很能理解奶奶和妈妈的难处,因为早逝的爸爸,其实三个人都是心中有块缺失。
好看、好冷、好俄,俄罗斯的旷野景象和长镜头寂寥到看完只觉得寂寞而空洞。流动与停滞仿佛一体两面,看的过程中一直问自己“怎样才能到达旅程尽头?”,又或许旅程本没有尽头。
抱着镭射灯让整间车厢不那么空旷,打开投影机让整座小镇不那么单调。卡车司机游走在寂寞的公路和泄欲的黄碟里,后面骑摩托车追上来同样孤独的灵魂。我跟父亲同在车厢里却无话可说,父亲和我都发生艳遇却都不快乐。前面鱼疫绕路,我们像风车园里的扇片。把母亲的骨灰撒向大海,也把自己的寂寞留在北方。
最喜欢被村民追车那段,我果然还是个只能看到表面运动的肤浅观众( ´◡‿ゝ◡`)9.25 不断想到姑娘给路边遇到的女人摄影,直到女人不耐烦的回身查看女孩才按下快门,她要的不是面孔而是情绪
#北影节2#保利天安门中间的座位都有按摩垫哟,我以后tmd遇一次投诉一次哟,你们电影市场什么时候能管管事😊此外这电影的配乐真的很盯,前面盯得我困死,颈椎难受死,我以后一定会让每个强制按摩垫影院和我一起难受
充满能量,或许导演也在躁动。
视听语言很棒,但总觉得没能和故事形成特别有机的互动(虽然故事本来就比较弱)
我的冲动被扔到无人之地了
北影又踩雷的一部。现在很多导演动不动学史上名导慢镜头空镜头长镜头固定镜头,但内核有吗?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不用懂取舍吗?在你还没拥有优秀的叙事能力和强大的节奏把控之前,麻烦不要玩大师的风格表象和皮毛。保利地下室观影,哎电影沉闷乏味剧中人全程哭丧脸,空气又是稀薄不流通,昏昏欲睡昏昏欲睡昏昏欲睡,很不愉快的一晚!
北影节英嘉
#2024北京 亚洲首映3.5
终究我还是不适合看这种过于平缓意识流虽充斥氛围意境但故事性缺失的片子,虽然vanlife是我很感兴趣的题材,但毕竟看无依之地的时候我也睡着了!
人物立不住,但胜在拍得好看,情绪贯穿,完成度高。
BJIFF 女儿很美,对俄罗斯又多了点了解
0421北影
外部环境的压力迫使父女靠近,面包车里则形成身体的斥力。摄影机与景物的距离构成人与世界的比例尺,居无定所的状态渗入每一口呼吸的空气,连同凝滞的情节被锁在镜头之中。
画面很美,车在树林里穿梭的那段很想录下来反复观看了
#Cannes2023
#BJIFF 2024#❌就算让我边看边睡我都不愿意……
太喜欢了。用致敬大师的迷影场景编织出颇具作者性的故事,“海”的意象在荧幕-话语-现实中交错,宝丽来相纸又让现实重回画框。在群山之间,在群星之间,唯一得到宽慰的是消逝的灵魂。谢谢世界上有电影谢谢电影界有俄罗斯人——
#BJIFF7好看,摄影很美,但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