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国电影最出色的几大类型中,除了带有黑帮元素的犯罪电影外,另一个吸引我的当属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
这些电影多属商业与艺术俱佳的中低成本作品,往往与大多数韩国民众的生命体验或当下生活息息相关。
《熔炉》、《素媛》、《辩护人》等都是其中的经典代表,它们以开放的姿态直击民族的现实困境、历史创伤、政治迫害、司法不公等社会严肃命题,在撩拨民族文化神经之余,对作为邻国的我们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与《素媛》和《辩护人》同在2013年上映的《回家的路》亦属于这类电影。
影片取材于真实事件:2004年10月,一位韩国妇女被丈夫的朋友利用运送毒品,并在没有受审的情况下,被囚禁在位于加勒比地区的法属马提尼克岛长达两年多的时间。
改编真实事件,说难不难,说易不易。
讨巧处在于省去了编剧对于故事逻辑性的推敲和再创造,而挑战处在于,如何在保持事件基本框架不变的基础上引人入胜,如何在触及大众心理底线和公共良知的基础上与观众产生共鸣。
显然,同样是处理真实事件,《素媛》或者《回家的路》的改编及演绎方式,走的是与《杀人回忆》之类的影片完全不同的另一条路子,少了点悬疑惊悚,多了些人性关怀。
和大多数弱势群体抗争的影片一样,《回家的路》的人物设置也是对立的,矛盾的一方是普通家庭妇女宋静妍,可以引申为底层平民的代表,另一方是韩国驻法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可以引申为掌握国家权力的公务员。
作为一个女性导演,方恩珍把视角更多地对准了前者,或者说用对小人物强大内心和自我救赎的更多着墨来批判国家公职人员的尸位素餐。
为了达到这个效果,编导力求还原事件的客观原貌,辗转法国、多米尼加、马提尼克等地进行实景拍摄,包括花了将近一年时间获准在法国机场进行拍摄,甚至耗时两年才拿到马提尼克监狱的拍摄权。
正是如此,才使得观众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代入到角色所处的环境之中,感受到角色所受到的不公待遇以及各种煎熬。
同时,导演也用了大量的内心戏和角色之间的情感互动来渲染宋静妍一家的喜怒哀乐。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影片的最大亮点——全度妍。
这位模特出身的演员之所以被韩国观众称为「千面鬼才」,是因为她的适应面很广,从专情保守的寡妇到放荡的卖淫女,从山村女孩到凄苦母亲,全度妍的表演既有多面性又始终保持着亲民现实的风格。
在《回家的路》中亦是如此,特别是宋静妍被囚禁在语言不通的加勒比海岛上,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审判又一拖再拖,心灵与身体遭到了双重打击乃至想要走上绝路,其情其景着实令人动容。
另外,影片还展现了当「宋静妍事件」被媒体及网络曝光后,社会大众对受害者及其家庭的声援与帮助,为该事件的持续发酵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见民众力量的团结强大是此类事件产生转机甚至转折的决定性因素。
与此相对的是,虽然影片也揭露了公务员们的丑恶嘴脸,但与主角相比,他们就显得扁平化、脸谱化。
当然,这些角色形象的模糊是可以理解的,编导意不在个别人等,而是针对整个政府的「不作为」现象。
宋静妍经过756天的海外漂泊回到朝思暮想的祖国,她的坚忍和毅力让人肃然起敬,然而我们却无从知晓当她再度踏上国土时对这个国家的态度。
有家难奔、有国难回、在自己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祖国居然也遗弃了自己,任何人遇到这种情况都很难不对自己的国家产生怨忿。
《回家的路》在关注弱者的同时,也没忘对于社会的责任担当,传达了社会疗救的声音。
「请求各国有关部门对持照人予以通行的便利和必要的协助。
」几乎每个国家的护照上都有类似的这么一句话。
这句话绝不应是一句空话,不仅需要一个国家的国力来进行客观保障,也需要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驻外公职人员)自身主观上竭尽全力为本国的公民提供一切帮助和保护。
「以人民的民义保护国民」,这是各国政府和官员的职责所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试问我们的驻外公务员们,你们做到了吗?
1颗星给高修的颜值和全度妍的演技这破电影真的烂到需要写影评才能泄愤。
首先女主一家从开头就丧到爆,先被人陷害,莫名其妙多了两亿的债务,女主因为要还钱接了一个活结果是帮人偷运毒品,而且刚落地就被抓了。
首先你偷运价值8500万欧元的毒品,能不能走点心啊,就放在一个破箱子里,还找一个毫无经验的女的帮你运,另外一个接应的男的,看到警犬就招架不住了,直接撒腿就跑,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这点心里素质都没有运什么毒品啊!!
女主被抓之后更悲剧的生活正式开始了,在法国被莫名其妙关了两年(实际应该1一年就能出狱了)。
而造成这件事的原因就是韩国驻法国大使馆不作为,而且仅仅是因为这个而已!!
这也太牵强了吧,根本不符合逻辑啊,有太多办法可以解决这个bug啊!!!
男主可以一天打一个电话去查进度对吧,再不行还可以借钱飞过去看一趟呢,不就马上可以知道是因为大使馆的原因所以才一直延误吗。
别说没钱什么的,你老婆被关在异国监狱,除了女儿的日常开销,最要紧的不就是用钱赶快把老婆救出来吗!!!
这电影主要的矛盾冲突太好解决了,整个电影根本就不成立啊,逻辑在哪里????!!!!!!
气死我了!!!!!!
而且我不相信有人能这么丧!!!!!!!!!!!
如题。
启发如下:如果一个男人“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赶紧跑。
如果你兄弟说“很简单,跑一趟就挣大钱”,赶紧跑。
如果一个女孩儿她冷漠,无情,养老鼠,和你语言不通,但是她愿意把面包分给你,对她好,和她做朋友。
“美国有核弹,我们有网民”,没有任何一个政府能真正拯救人民,人民只有自救。
我爱我的祖国,但祖国未必爱我。
祖国有朝一日若爱我了,那一定是被媒体逼的。
家庭第一。
孩子第一。
其他,男人祖国民族自豪感,都去她妈的。
回家,是唯一的归宿。
使馆官员和政府部门的刻画基本上是脸谱化的,但韩科长那个角色相信不少看客会会心一笑,它绝对还原了基层公务员的真实状态,就是所谓平庸的恶,这种平庸的恶,其实就源自于普通人心中一种事不关己的冷漠。
这种冷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不管是捧着铁饭碗的公务员,还是没有正式合同的打工族,在面对一份压力颇大或没有多少热情的工作时,很多人面对普通服务对象(在不影响他饭碗的前提下)采用的态度就是能推就推,能拖就拖。
不管你在彼时彼刻是多么的心急火燎,多么的窘困无助,他们的冷漠都会在内心筑起高高的隔离带,对你的急切、无助、焦虑、甚至绝望无动于衷。
而最为讽刺的是,每一个人其实都既是“高台”上提供服务的人,又是“高台”下需要服务的对象,当一个人在“高台”下受到别人的怠慢与推拖的对待后,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一边抱怨着自己受到了无视与怠慢;一边又在自己的“高台”上以他口中谩骂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来对待“高台”下需要他提供服务的对象。
那些看完本片对韩科长一通烂骂的人,真正把你放到了他的位置上,你又会做得好多少呢?
责人之心责已,恕已之心恕人。
不如先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将心比心的面对自己的每一位陌生的服务对象开始做起吧。
#全度妍# 看完《回家的路》又一次爱上全度妍,她是一个让我可以反反复复爱上的女人啊。
电影中女主和丈夫都是安分守己的小人物,勤勤恳恳的生活,工作。
直到他们信赖的朋友们先是让他们背上巨额欠款,接着又让他们卷入走私海洛因的漩涡。
在无法沟通的异国他乡,女主独自接受审判,坐监狱,遭到欺凌。
撑着她活下去的理由只有家庭,那里有可爱的女儿和不放弃的丈夫。
全度妍饰演过的角色事实上大多数都是很有人物特点的,不仅仅是普通人,更不具有代表性。
但她每一个角色都让我在观看影片的时候有强烈的代入感,我会去想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会怎么样。
这部影片也一样,我想了,我觉得我会活不下去。
监狱中非人的肉体折磨会令我失去做人的尊严,遥遥无期的审判会令我忘记战斗的所有动力,不作为的国家政府会令我丧失一切活下去的信念……每一条我都无法接受,却又那么真实而深刻的烙在女主身上。
所以在这里也想对真实故事的主人公说,辛苦了。
其实仔细想,电影抨击的怕不单单是那些驻法韩国大使馆的衣冠禽兽们啊,还有整个政府体系的公务员们,还有所有吃着百姓的纳税却不作为的人。
电影很有意思的一点在于,我们到影片最后看到丈夫接到可笑的大使馆电话的时候,发现事实的残酷也许并没有得到解决,恶劣的事件甚至还在继续。
但这不能说国家没有希望。
因为女主早在审判的时候对法官说过一席话,她想要对自己的女儿道歉,对爱他的丈夫道歉,在这翻话中我看到了电影最闪光的地方,就是来自普通人的爱。
这似乎是对冰冷残忍政府的疯狂打击,让他们的暴政曝光在阳光下。
从而,也让整部电影有了更多的探讨空间。
两年的牢狱关押,让一个女人失去生活的尊严,让一个四岁的女孩缺失母爱的呵护,让一个男人独自承受生活的双重打击。
是磨练和成长,也是痛苦。
政府的不作为加深了平民心中的怒火,进而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电影更是在用镜头语言抨击一些身居高位却不作为的政府人员。
他们只是不想麻烦,女人就因无法受审而在异国他乡关押两年。
最后的那段大使馆的电话更是在讽刺政府机关并没有从根本上做出改变,办公依然是没有效率,愚昧的追求不实的章程。
但最后一家人相拥的画面定格,更是在告诉观众,善良和正义是可以并存的,痛苦和磨难更让爱迸发出温暖的力量,这种爱感人至深,令人动容。
文/Xaviera@人人影视期待很久的一部戏,终于能够看到了,全度妍暌违两年,和《嫌疑犯X的献身》的方银珍导演,以及型男高修合作的作品。
整部作品以冷静隐忍的镜头讲述了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一个普通家庭主妇,为了还债出国,却被丈夫的朋友欺骗变成了运载毒品在法国机场被捕并囚禁两年多,经过丈夫的不懈努力以及舆论和社会的帮助,最终踏上回家的路。
清澈的海水,柔软的细沙,温暖的阳光,加勒比海岸的风,不说还以为是度假避暑。
“你就宽心点,当做是来度假,很多人还花钱来度假呢?
”一副息事宁人的嘴脸,愤怒又熟悉。
看完除了愤怒和可怜女主角的遭遇以外,会再一次佩服韩国电影人的勇气和羡慕他们的电影制度,而且这部戏还是一位女导演的作品。
从《熔炉》到《杀人回忆》再到《听见那家伙的声音》,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似乎早已成为韩国电影的标志之一。
通过这些事件改编的电影,既能重现事件,又能从事件了解当下的社会环境,每每看完总会陷入沉思和惶恐之中,这一部也一样,看着特写的绿色大韩民国护照,回头看看手中那本红色的,会突然害怕,如果有一天遇到这样的事,会受到怎么样的对待?
全度妍饰演的宋静妍是一位普通不过的家庭主妇,有个可爱的女儿,还有一个老好人丈夫,一家人清贫但是也过得快乐,但丈夫朋友的自杀却让这个家负上四亿韩元的债务,贫穷加上急于还债和轻信于人导致这个故事的发生。
全度妍用炉火纯青的演技演活了这位饱受折磨的母亲,把从刚刚被抓时的无助慌乱到坚持不懈地寻求庇护,再到得到审判希望却又因希望破灭和身体状况变得绝望的转变,到最后终于回家的喜悦完全展现。
静妍说着冤枉却无人听懂,只能讲出几个不标准的英文单词,就算是声嘶力竭也无法被听到的呼喊,看着女儿的照片泪湿枕头,观众看着也替她心酸。
除了对于在狱中所受的折磨细腻呈现以外,其中两段监狱外的戏份尤其让人印象深刻。
一段是静妍差点遭狱警强暴以后逃跑至海边,赤脚踏上细沙,踏上这个梦想的十周年的结婚纪念日的旅行之地,面向自由广阔的大海,却是孤身一人,还是带着手铐的囚犯,大自然里渺小的人们显得那样无助,静妍的绝望、对现实的无奈和对家人的思念各种情绪融合在全度妍的表情里,加上配乐的烘托,还有海风、阳光、海浪声。
大海给她的不仅只是释放内心的苦难,而是给了她挣脱束缚,追求自由的勇气,就算是万念俱灰也从未想过自主地用死去结束所有事情,而是从一开始的挣扎到接受再到坚持,但镜头环绕一圈以后带到的却是另外一边跑来的警察,片刻的自由以后又回到了监狱,闭禁室里的番茄之歌,既是最后的精神支柱,也是黑暗中的释放。
最后在法庭上自白的戏份,静妍并没有声嘶力竭地说着所受的苦难或是谴责,而是压抑着激动承认自己有罪,因为贪念和无知而犯罪,不仅是求罪过的宽恕,更多的是想得到家人的宽恕,全姐颤抖着讲出这段台词,忍到了最后我要回家才滴下眼泪,讲法语我要回家以前呼气了以后又忍了回去,用法语讲完我要回家以后表情纠结过后再一次忍回去,或许法庭上释放情绪会造成不尊重吧,所以最后还是讲完以后低头坐下等结果,整段戏一气呵成,从情绪的铺垫到转折流畅细腻而精彩。
而男主角高修,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圣诞会下雪吗》的车康镇,这部戏里呈现了一个老好人的丈夫角色,贫穷但爱女儿,容易着急冲动但为了妻子努力奔走的坚持,他们之间互相扶持的爱还是蛮感动的,只是因为是以女主为主要叙述方向,他发挥的其实不多,而且跟全度妍比还是欠缺火候,不过还是有印象深刻的部分,像是最后对政府的呐喊:难道一无所有就不是国民了吗?
将以往的憋屈倾泻而出,非要逼到宗裴想要用自焚的方法引起关注,就是确定一下生死如此简单的事情也选择无视,宗裴对于静妍的牵挂担心和愤怒通通一次过爆发。
宗裴被制服压倒在地,与漠然的官员形成对比,寒心又绝望。
愤怒点大多都集中在大使馆和外交通商部,工作效率低下,拿公帑做门面功夫,喝着茶吃马卡龙,订米其林三星餐厅,扔下一百欧罗走掉给静妍就走掉,除了送牙膏牙刷没有其他,影片用讽刺的方式揭露了他们的嘴脸,批判了这两大部门的工作无能和资源的滥用,最后外交通商部在静妍回家后才打来的电话更是为这样的讽刺补了更深的一刀。
反观以往韩影中的同类型影片,大多批判国民在国内权利受到侵害和政府办事不力以及大环境下小人物的命运,但这部戏则关注国民在外的人权保障和国家对公民的庇护,既告诉观众这样一个故事之余,又为观众提供了反思的素材,权利的侵害不仅是国内,国外也一样存在,尤其当公民身处异乡,孤立无援的时候,唯一依靠的大使馆也不能提供帮助,最后借助的却是舆论的力量。
虽然影片中还是存在典型的韩式煽情风格,但胜在故事本身的吸引性和全度妍的演绎,依然能够赚取观众的眼泪又能发人深省,至于纯粹看电影拍摄和其他方面是否值得高分,有前者弥补,见仁见智。
by.旸夜一个人的生活掌握在另一些人手中是悲剧的根源,尤其是那些人只需要做一件很小的事就能避免这个人毁灭性的悲剧时。
不过是翻译一份文件然后将其寄出,就能让一个在异国他乡被无望监禁的女人得到审判,却被人一再忽视,最终酿成悲剧。
人们在现实中的许多不满,都是来源于此。
饭馆的洗菜工只要认真工作,顾客就不会因为菜品不干净而肚子疼;医院护士如果能够体谅家属心情,也许医闹事件就会少一点;彭宇案不被媒体胡乱引导,就不会出现那么多老人摔倒无人扶致死的事情……这些都只是非常广泛,不会让人像被针扎一样疼的案例,而涉及到某些层面,就是集中的典例了。
我们必须到指定部门找指定的人按照指定的程序做指定的事,对我们来说,这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
然而对那些人来说,他们每天都做一样的事,每天有无数人都来要求同样的申请,他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我们,我们却只是他们工作里的千万分之一。
以银行为例,我们还是有所选择的,这家银行服务不好,可以选择另一家银行。
这种制约使得对方的工作不能不细心和负责。
一旦他们成为独一无二的选择,有权推脱和逃避,敷衍工作并且无需给我们合理解释也能照样升官发财的时候,悲剧就开始产生了。
这部电影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韩国人总是在戳官员的痛点,而我们不可以。
2015.9.18
又是一部将现实案例搬上银幕的典范,三星颁给题材,一星分给导演。
越是看这种题材的电影,越是感慨国产电影的道路。
时间很长,2个小时,却真的能让观众感到回家的路是那么的漫长与遥遥无期。
韩国电影的前后呼应,细节张力再次完美展示。
本片相当于从与奥罗拉公主相反的角度,展示了导演对政府的抨击。
--以下影评涉及剧透,慎入--路,不能错。
开篇的蜘蛛走错了路,被女主踩在脚下。
开门见山,人生之路,不能走错。
男主错在为故去的好友担保,从而债台高筑;女主则为了家庭铤而走险,走上不归路。
人难免走错路,但,国家却没能给他们回来的机会。
国不爱我,我将何从?
全篇全力抨击了政府的低效与不作为,身处异国他乡,不能得到政府的庇护,面对众多的富豪移民,不禁感慨,是人们抛弃了国家,还是国家抛弃了国民?
驻外使馆的不作为是悲剧的直接原因,面对舆情才不得已将失职者调离。
结尾的那通电话,极大的讽刺,可以说是神来之笔!
这点真的不禁要感慨韩国电影,能将此类影片上映,督促政府高效为民,相比天朝,可悲可叹。
“黑政府”的电影太多太多,奥罗拉公主是,辩护人是,恐怖直播是,断箭也是,最近能成为主旋律,不仅感慨韩国的民主进步。
想念亲人的信念让女主始终坚持。
漫长的两年,如何度过?
独自走在加勒比海滩,那么美,自己却是罪犯;结束生命是源于不愿再拖累亲人;政府施压但为了回家,必须选择坚持。
亲情的力量,人性的本能,完全将不堪一击的公务员运行体系打的粉碎。
漫长的等待恰恰烘托了剧情推演中女主焦急的心态,从这点看,导演在时间的把握上是非常有水平的。
女主回到家后,小女孩再也不觉得梳紧头发疼了,她要让妈妈看到漂亮的她,一家人沉侵在幸福的合影喜悦中,男主挂断了外交部迟来的信息祝福,将全片推向高潮!
对比韩国与我国公民的护照那句话,以及美国公民护照的那句话,已经无需赘言。
我们需要一个爱我们的国家,一个可以让我们有尊严的国家。
抖音刷到片段,被马赛克骗来看了完整的影片,无耻的我没有看到女神以为的画面,反而看到了温情,气愤,的一部电影,韩国也是发达国家,很难想象这一切会发生,虽然有影视化的加工,但不可思议的就是发生了,不是说弱国无外交吗,题外话,被关的这两年,是不是强行学会了英语,一开始还不错的生活状态,怎么就一下破产了,帮别人担保要全部自己赔吗,5000变两万,这明显不合法,连房租都交不上被人赶出来,韩国人也生活的很艰难吗
女主在有词典、有人交流的情况下在国外几年都没学会门外语是最骚的。
無論怎樣,這男的為什麼不早點飛過去........再借高利貸也要去啊
驾轻就熟却煽情过度。
韩国大使馆是干什么吃的啊!!!
原来是个家庭教育片
难以忍受的30分钟,太恶心了,强行创造矛盾,通过向下拉人设来制造对立,自己蠢炸地心还要赖政府,太恶心了。
韩国电影从情色、亲情走到了现在的体制,最近的好电影的主题都是弱小的个体向体制叫板,体现的不止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态度。全度妍毫无疑问是韩国女演员中最适合这个悲惨女性角色的,她也的确演好了这个角色。
一个普通的国民真的太无力,渺小了。在遭遇不公时,媒体网络比政府,法院管用,真是一种悲哀。
剧情
不是南韩北韩的对立就是揭露职能部门的腐败无能把戏,顺带黑了下法国的女子监狱,韩国键盘侠在大天朝面前算个屁,女主展现了绝佳的演技,说到底遇人不淑是最为要命。
后段过于煽情有点儿拖沓。不过我想说的是,韩国没有光腚总局,唉细吧。
主题蛮好的
在中国,这种质疑政府办事能力的片子一定会被和谐!
很作 刻意的
去他妈的国家公务员
全度妍有过五分以下的表演吗?真没有。
铺陈多,力道小。亲情线太潦草导致煽情戏很刻意,着重于讽刺让角色过于黑白分明而毫无立体感。题材本身更适合拍纪录片(现实中那个电视台导演拍的应该不错),拍电影实在太难为导演和演员了。
韩国片已经在随便什么片儿不骂政府不舒服斯基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了...
又是煽情和黑政府呗,看一次惊艳,看两次不错,看三次一般,总是这样,太苏了,而且评论总有一群傻屌开始对比我们国家,一黑政府就开始嗨
全度妍太适合演这种角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