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群里吐槽“云端的王妃”这个译名。
#云端的王妃#戴安娜王妃被云处理了,数据全部在网络上,所以是云端的妃子(具体实行可以参考空壳机动队的素子学姐)。
作为英国第一批得到云处理的人类,戴安娜王妃履行了身为王室成员在云端系统里的王室义务。
结果遭到了以XXX为首的叛国集团的阻挠,云端英国遭遇了巨大的灾难。
于是云端的戴安娜王妃,努力冲破了阻挠,与线下英国王国取得了联系。
最终利用XXXXXXXX的手段打击了叛国集团的行动,维护了云端英国的完整统治,被云端英国国民称为不朽的云端妃子【口胡完毕·有导演给拍一个吗?
】
“是非之外有座花园,我会在那里与你相遇”取自波斯诗人鲁米的金句,巴基斯坦心脏外科医生将这句诗写在小卡片上,和祭奠戴安娜的鲜花一起放置自在王宫门前。
电影因为展现了一段戴妃“不为人知”的隐秘恋情而饱受诟病,主演纳奥米沃茨纵然尽力演出了一个风姿绰约、楚楚动人的王妃,依然难逃金酸梅奖的嘲讽厄运。
挑战传记片是个技术活儿,尤其是曝光率、知名度较高的主角们,其形象已经约定俗成,与其说在挑战影片本身的水准,毋宁说是在挑战大众的接受度。
可以想见,《戴安娜》在面世之际就已经触犯了三宗罪:世人只知查尔斯王子、刁难的女王婆婆、第三者卡米拉,而这部影片里这些人物居然一个也没出现,老百姓的猎奇心理如何满足?
此罪一也。
一代王妃,居然恋上了一个巴基斯坦的外科医生,工薪族、其貌不扬,还是倒追,理由是那个医生很拽,只顾专注工作,“没有因为她是王妃而多看一眼”——这世上的确有不把贵族王室放在眼里的天才,也有为了爱情甘愿抛下身段堕入凡尘的公主,但是,拜托,这是黛安娜唉,不是露丝和杰克的悲情童话。
英格兰玫瑰爱上喜欢吃快餐汉堡、住窄小出租房的男人,还私自闯进他家里打扫卫生、做小伏低状,考虑过英国人民的感受吗?
此罪二也。
女人为了爱情犯贱合乎常理,尤其是财富、名利、地位,都有了,独缺爱情,她追求起爱情来自然更加任性,可是——这个叫哈纳特的医生,居然把戴妃拒绝了,理由五花八门:她妨碍了他工作环境的清静、她干扰了他男人事业的自尊心、她非伊斯兰教徒所以他的一大家子尤其是他母亲不准备接受她……被分手的戴妃绝望中转投多迪的怀抱,两人游巴黎导致死亡。
多迪成了她的疗伤鸦片剂和道具幌子,而她死前一刻还在痴心等待着前任的电话(最终也没等来),还有比这更憋气绝望的人生吗?
作为爱情故事,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此罪之三也。
那为什么还是想为电影写点儿什么呢?
如果抛开“传记”的枷锁,单纯当作一个消遣式的电影来看,可能就轻松多了。
其实戴妃的爱情,和世界上大部分女人的爱情都差不多,她干的事也和大部分女人差不多,比如在楼下傻傻地等待,执着起来刨根问底、死缠烂打,想当个家庭主妇给他煮饭生孩子,等等。
戴安娜总是有这种朴素的要求,束之高阁、只可远观的女王范儿并不适合她,试想如果守着已经拥有的名利和光环,做一个视爱情为狗屁的高贵冷艳女子,事业之余把男人当个消遣解闷儿,也未必不能过好这一生。
可惜戴安娜最怕的就是没人疼,所以她也必须承受平凡女人所必须承受的东西——在爱情里受伤,在现实里总是碰壁头破血流磕磕绊绊——这,就是常态。
外科医生哈纳特,其行为思想也和大部分男人的正常思维差不多,他没有耀眼的头衔,没有家财万贯,但是他拥有最正常的理智——我爱你,哪怕你是王妃;但是我同样也爱我的自尊、事业、前途,哪怕你是王妃。
当前后两者冲突,世界上大部分雄性会怎么做?
对,一定会舍弃爱情,而保留自尊、事业、前途。
因为爱情对他们不过是一瞬间的火花、生理上不定期爆发的荷尔蒙而已,不论那种感觉多么美妙、令人心醉,理智的头脑都会告诉他们——感觉是不能当饭吃的。
哈纳特最终拒绝了戴安娜,在民众看来简直就是“不自量力”,但他不过是做了一个男人最正常的决定而已。
他无法成为一个能够在爱情里任性的雄性——这,就是常态。
因此,他们分手了。
他理智,所以活着。
她不死心,想继续追求爱情,所以死了。
“是非之外有座花园,我会在那里与你相遇。
”多美的句子,它只能出现在诗人的想象里,出现在死亡之后的慰问信上,而不是现实之中。
现实之中永远充满了是非,追求幸福的道路总是在遥不可及的远方,男男女女靠着惜无缥缈的希望在荆棘遍布的路上前行,支撑他们的总是那个总是无法达成的目的地。
所以,最终,他们都停止了,落了地,喜忧参半地淹没在历史的灰尘里。
看完《戴安娜》的感受是,以后还是不看这种悲伤电影的好。
首先形象就不match. 虽然发型可以模拟, 但是Naomi Watts其他部分并不像Diana. 这个电影的化妆一定有问题, 那个prosthetic鼻子实在是太假了, 而且部分镜头还可以看到边缘, 感觉都没粘好. Watts也是在没有贵族气质, 举头投足都很做作, 声音也不像, 口音是这个电影唯一略正面的地方, 虽然是某种posh estuary, 但是还是不太像... 那些public speeches的口音确实比较像了, 难免令人怀疑是拿Diana的原声然后对口型的.该电影把Diana描述成了一个脑残的小女生. 但是即便如此, 做为爱情片该片也很令人失望. 可能由于资料缺乏, screen playwriter自己脑补了若干桥段, 都很残. 什么Diana偷偷潜入那个男医生家里帮他收拾房间啦, 为了逃脱狗仔队而半夜独自翻墙逃离啦, 还有假装自己是另一个女人往那个医生的医院打电话找他啦之类的. 台词对白也相当地肥皂剧. 什么diana问那个心外科医生, "Can hearts actually break?" 这都谁想出来的台词!这个电影作为biopic来说是彻底失败的. 全篇感觉只有diana和那个心外科医生两个人, 全然没有对王室人物, diana的亲戚, 英国各界进行描写. 而且为什么有好多时候, Diana大半夜在街上走来走去, 都没有人打扰她之类的.
爱是一个危险的花园,如果你闻见迷人的香气,将会身陷爱的泥沼。
---鲁米,13世纪波斯诗人可怜的戴安娜王妃。
我并不太愿意用“车祸电影”这个词汇,但是可怕的事实是,在1997年那场可怕的车祸过去16年之后,她又在另一场可怕的车祸中死去了一次。
《卫报》对《戴安娜》的评论其实,《戴安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堪。
但由于《国王的演讲》、《社交网络》引发的传记热,即激发了电影人对于传记的热情,也提高了传记片的门槛。
与他们对照,《戴安娜》确实弱了不少。
而女主演娜奥米·沃茨则在上一个年度中凭借《海啸奇迹》入选奥斯卡影后的提名,《戴安娜》想必是她想要乘胜追击,再下一城的野心之作。
但可惜的整片的平庸却是她败走麦城,但依然不能否认她所饰演的戴安娜依然风度绰约,优雅迷人,尤其是片头及片尾的那一眸然的回首,最是这一回首的温柔,要知道,出了那道门,迎接她的将是一场恶劣的只让她香消玉损的车祸,才倍觉的珍惜。
时间所有的情仇与牵挂,都蕴含在了那不经意的一回首之中。
《戴安娜》给人带来恶感的,还是它的故事,还有那一段让人难以接受的爱情故事。
男主角居然是一位黑皮肤的巴基斯坦人,而且只是一个外科医生。
这可是千娇百媚的绝代王妃呢!
一个小小的来自于第三世界的医生,居然能够掠美,这个事实就非常让人难以接受。
而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在这段感情中,居然还是女追男,王妃追屌丝,还受到他的再三拒绝,以及家庭的刁难,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种带有种族主义歧视的观点,的确影响了观影的感受。
或者说是固有陈见的作祟,人们更希望看到王子与公主的天作之合,或者是英雄与美女的激情火花,再不就是灰姑娘与王子的逆转,唯独不能接受的就是公主与屌丝的结舌。
尽管,也有《怪物史瑞克》这样的文艺小品,但也只能是文艺小品,不能够出现在眼前的现实中,尤其是戴安娜王妃这样的尤物。
她可以继续做大众情人,接受大众的围观与喜爱,却不可以拥有自己的私人感情。
《戴安娜》就是挑战了以上观众的旧有感情,勇敢地走出了王宫,然后去热恋一个普通人。
为之痛,为之哭,为之疯狂,这都是属于一个真实的女人的感情,唯独不属于公众的接受度。
戴安娜再一次死于一场车祸之中,这的评价也实在太过于苛刻了些。
尽管电影中,没有更多地给出有关戴安娜的生活与思想细节,历史考究癖无疑不会从片子得到更多东西。
但是电影在挖掘戴安娜精神痛苦的根源之处确实存在着不足,没有给出足够的理由讲述作为王妃与个人之见的矛盾复杂性,甚至,都没有揭示出那个巴基斯坦医生的真正迷人之处。
只告诉观众,戴安娜恋爱了,爱上了一个医生,而且医生是巴基斯坦人。
“爱是一个危险的花园,如果你闻见迷人的香气,将会身陷爱的泥沼。
”这句话是电影中的巴基斯坦医生说给戴安娜听的,而且戴安娜的确因为爱上了一个普通人而深陷其中,她想要保护他,却不经意间总是伤害他。
当狗仔队曝光了他们的恋情,戴安娜进行了公开的澄清,拒绝承认有这份感情的存在。
这伤害了医生,使他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垃圾框一样,需要的时候给人投进感情的垃圾,而转身却无法获得承认。
而后戴安娜想要带着医生去异国他乡去生活,当戴安娜动用自己的资源为医生谋得了一分相当不错的美国工作机会,医生却由于自己的自尊而大发脾气。
然后,医生终于接受了这份感情,他的巴基斯坦家庭中的母亲却无法接受。
所有的都使得戴安娜处于感情的折磨之中,而他为了保护医生,主动曝光自己与他人并不存在的感情,却也没有挽回她想要的爱。
直到车祸的发生,一切都成为了遗憾......娜奥米·沃茨一脸的单纯,在很大程度上演出了她所想要表现的王妃形象来,只是剧本的不给力,没有将沃茨的演技进一步挖掘出来。
传记片很考研演技,但最近两年的不少传记片结果都成了炮灰,像《乔布斯》,像《倾国之恋》,像《希区柯克》,像《胡佛》,像《曼德拉:自由之路》,像《极速风流》,像《大梦想家》,后几部还稍微好一些,至少赢得了口碑,但真正能走向奥斯卡的就只有《华尔街之狼》、《我与梦露的一周》了。
只是,不知道小李会不会拿走那尊小金人。
就像《我与梦露的一周》中的米歇尔·威廉姆斯尽管光彩照人,却还是最后输给了同样是专家人物的《铁娘子》里的梅姨。
《戴安娜》甚至都没有入围过任何大一点的电影节,差不多都快被人彻底遗忘。
而我,则在本届奥斯卡颁奖季里,在慢慢地一部一部看过来,不仅仅是入围影片,还保护我认为是奥斯卡级别的影片。
只是,马上就要颁奖了,看来要看完20几部片子,要向后拖不少时间了。
首先,如果你想看大家心目中的高贵的戴爱娜, 个人觉得可以器具了。
这个电影与其说是人物传记,不如说是一个虚化了的爱情故事,只不过故事主角全球皆知而已。
其次,电影的主要内容,主要是讲她和一个医生的爱情故事。
故事里的戴安娜,更倾向于是一个陷入爱情中的普通女银,她会和喜欢的男人打情骂俏,会不好意思,会生气,会大吵大闹..... 其实刚开始看到她和医生互动的时候,我心里有点接受不大了,总感觉有点点小轻浮。
但是转念一向,又有谁恋爱的时候是永远高高在上呢,她终归是一个女人。
至于具体故事情节嘛,就不多透露了。。
只是剧情设计的让人有点点小唏嘘,有些揪心。
至于演员么,Naomi长得不用说,在表演上,也是下了点功夫,真的有些神似戴安娜。
男主和人物原型也挺像。。
只是我看着看着。。
总觉得他很像我们的某个领袖。。
><...............IMDb对这个电影的的评分,只给了4.2。
仔细观察,年龄在18碎一下的观众给分最高,30-40碎左右的群体,给分最低。
仔细想想,也确实说明了很多问题。
作为一个爱情故事,这个电影固然有些老套,但是爱情故事,永远都不过时, 这也是为什么18岁所有的人认为其不错的一个原因吧。
30-40岁左右的中年人,可能大都是亲身经历了那场悲剧,从头看到尾,所以他们可能接受不大了这样的撇去众多背景的纯爱故事,因为这和他们经历的,可能完全不一样,所以不打能接受。
最后,我一直觉得,英国人的戴安娜情节,是这个国家独有的。
看电影的当天,电影院的上座率其实相比平时,真的已经挺高的了,至少坐了三分之一。
其中有很多拄着拐杖的老爷爷老奶奶。
演到中间和结尾的一些情节,好多人都哭了。
电影一散场,好多人都在吸鼻子,然后静静的坐在位置上平静心情。
那个时候我才突然感觉到,我们当做八卦来看,来讨论的戴安娜,在英国人的心里,更像是一种情结。
这种情结,或许是喜欢,或许是厌恶,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情结,是独一无二,无法取代的。
安娜是的感情是政治的牺牲品,她渴望平凡的生活与爱情,却处处不得,对幸福家庭的憧憬和渴望使她生活的更加辛苦。
女人还是简单地过自己的小日子最安逸。
戴安娜的敏感善良最后变成了政治的牺牲品,很悲凉。
作为一个风云王妃,跌宕起伏的一生明明有那么多切入点可以选,为何偏偏简化成一个彻底的言情剧?
整个故事根本完全是言情剧的套路,可哪个言情剧会有这么无聊的过程,这么丑爆的男主?
曾经一度以为是Nicole Kidman饰演, 后来从身高判断不是.通过那忧郁深邃的眼神,女主角的演出是成功解释到皇妃的无奈与宿命. 虽然觉得整部戏有些地方不太流畅或生硬,但最有感触的是让我了解了皇妃与巴基斯坦医生的真爱但它却无法实现. 当她坐车经过一草地看见民众在为已故亲人哭泣而喊停车辆与其拥抱安慰时, 我看到的是一个善良,富有同情心的DIANA; 当专程陪两位王子坐专机以亲自送他们去其他地方时, 我看到的是一位尽责的妈妈在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且珍惜与自己孩子的每一时分; 当宣称自己很擅长与媒体交涉而说谎以保护自己爱人,却无法得到其理解而大吵大闹, 我看到了一个为爱付出且无怨无悔的女人,一个感情丰富,思想饱满的女人. 由于她的特殊地位且已婚已育, 遭到对方家人反对. 每当遇到这些情景, 总会对所涉主角特别同情. 爱情本是两人的事情, 可掺和了家庭因素, 却变成了两个家庭的恋爱. 幸运的人儿可以结为一双, 不幸的恋人却需要背负沉重的情感,忍受百般痛苦, 请问我们的爱情可以再简单一点吗?
片中的结尾我觉得不错,凌晨惊吓的恶梦,急促的电话铃声, 不断亮起的邻居灯光, 告知了一个悲剧的到来. 这是命运的安排,或是惩罚胆小者(我指医生)的沉痛代价?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但是婚姻真的是两个家庭的事情。
不管怎么样,组成一个家还是需要两个家庭的同意,需要家人的祝福。
至少我觉得我需要认可。
对于离过婚还是特殊地位的戴安娜,跟外科医生想一直走下去,甚至离开英国,到别的国家去,其实真的不可能。
先不说公众的舆论,就说戴安娜自己是否真的能放得下,再加上医生自身就是注重隐私的人,也不稀罕别人来安排自己的生活,尽管他很爱戴安娜。
觉得一个地位那么高的人,在外面光鲜亮丽可是回到家里,还是会失落,因为孤单。
即使是queen,可还是期待平凡的爱情。
即使家庭劈裂了,可还是很努力地在扮演母亲的角色。
独自一人在为国家,民众,全世界人民在奉献爱,在努力。
很善良,发自心里面的。
戴安娜是queen,也是girl,也是mom。
戴安娜 一个可以改变世界让所有人都为之倾倒的传奇女人,却到生命的最后也没有得到她所向往的简单生活。
生活在聚光灯下的人,总是身不由己的,她们一边享受着民众的关注与仰慕,民众与此同时也在窥探着她们的私生活。
戴安娜就是这样,她没有自己的生活,并且只能成为大家所希望的样子。
以身做表,为了王室,同样也是为了人民。
可是对于戴安娜这样性格自由不羁,有思想的女子,这样的生活简直把她带入了无边无际的地狱。
《戴安娜》这部电影,没有像以往的人物传记一样把重点放在对当事者的成就和荣誉刻画上,反而一改风格以情感的刻画发展为主线。
一个巴基斯坦籍的黑人心脏医生与貌美动人的王妃的爱情故事,成了吸引观众眼球的焦点。
看似平淡自然的感情发展,这让观众的带入感更加强烈真实。
故事是从戴安娜王妃与查尔斯王子已经出现感情问题而分居开始的,戴安娜去医院看望病人,遇到了心脏医生哈斯纳特并一见钟情,迅速坠入爱河。
与哈斯纳特的甜蜜爱情成为了戴安娜晦暗生活中的一抹亮色,这使戴安娜不再孤独,并对未来的美好生活有了美好的憧憬,然而因为外界舆论和家庭关系,他们不能彼此相守,就在他们要为爱再次努力时,戴安娜却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
导演在本部影片中更加突出了戴安娜的精神层面,改变了观众以往对她的看法,在这里不单纯看到的是她艰难的处境和在游轮上肆无忌惮和花花公子甜蜜约会,更多的她内心深处所埋藏的真实情感。
总体来说,《戴安娜》这部片子还是可以的。
想起看这部电影,是因为微信里威廉王子带着媳妇儿在印度拍的那张照片(黛安娜生前在同一地方同一姿势拍过),大致意思呢就是,隐忍多少年从来不在人前提及母亲和表露出对母亲任何情绪的威廉,多么渴望和母亲的任何一种连结和致敬,以他自己的方式。
关于这部电影,四字评语是小家子气,编剧等格局太(乘10)小。
但是对于不知道这朵英国玫瑰的小孩来说还是可以闲的无聊时候快进看一下,黛安娜实在不必要,被忘的这样彻底,就酱。
关于她的隐忍,寂寞,绝望,痛苦。
我想威廉用一万种方式(对自己)表达对母亲的纪念和爱的原因之一是,在她那么艰难的时光,他什么都没能做。
我想说评价四星甚至五星的人你们是什么心态?!?!最大的错误就是用错了演员= =。
给我印象最深的三个英国女人:苏珊大妈、凯特贝金赛尔、戴安娜王妃。那么传奇的一个人,电影只抓着一个医生把就往死里黑,跟皇室沾边的一点都没拍。不管这段风流史真假,对这个渴望爱和自由的女人,我都会抱有更大的同情与尊敬。
对于人物不是很了解,还百度了一下。但对于故事来说,很满意!
为啥我看到的不是风情而是风骚=。=
黛安娜不为人知的一面。。埃及小开的牺牲很令人惋惜。
唯一可看的就只有闹米的扮相了。简直无法忍受这片子,快进拉完了
怀疑根本就是皇室花钱来黑人家的
好烂……
果然乏善可陈
一星加给服装
娜奥米美 黛安娜的衣服美 也就这样了
女主声音加分
失去心爱的人的痛
Not bad
这是什么传记!晕!
There is a place beyond right or wrong,it is where I meet you
拍得还可以,不考虑剧情的话……
意思说是王妃自己作死的咯。人家失恋了回家弹巴赫啊,高大上的精神世界。
&#34;Somewhere beyond wrong and right, there will be a garden. I will meet you there&#34;. Rumi
撇开形象或事实是否符合,我们从片中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无私给予别人爱的王妃。嫁给一个从未爱过她的男人,而这个男人是个王子,这种经历非一般人能承受。谁能否认死亡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她的身心痛苦?虽然对爱她的人来说很残酷。因为同为Cancerian,所以更有同感。如片中理疗师所说,Cancerians hang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