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学时候看的,每天中午放学回家就和爸爸一起看,然后一起乐。
原来我都这么大了,都过了那么多年了。
我还是想和爸爸一起看情景喜剧。
不管剧情如何,能让我和爸爸都乐就成。
曾经北京台有一档节目叫630剧场,每晚六点半,专门播一些生活喜剧,印象比较深的是《网虫日记》和《闲人马大姐》,后来还有些不太经典的情景剧,我都一集不落地看过了。
那个时候的生活是这样的,下午孩子放学,父母下班,回家做晚饭,六点半,刚好够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一边吃饭,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看剧。
而那个时候的630,就是一种标志,意味着到了这个时间点,人们就应该已经坐在家里,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了。
但如果硬要把当时的生活和现在比,其实是有一点尴尬的。
首先,当时的时代处于90年代下岗潮以后,在这样一个经济波动的时期,人们关注的更多是一些幸存者的生活状态,而这些生活状态里,其实都隐含着经济条件,所以幸福的并不是那个年代的全部家庭。
其次,我们对童年回忆有太多的美化,那个时候我们的世界观很简单,看到的世界也很简单,而现在的我们变得复杂了。
所以不能用现在的你和童年的你比,而要用你的童年和现在孩子的童年比。
如今630早已成为过去,人们更熟悉的是碎片时间的短视频和深夜里的播客。
但630所代表的生活是的的确确存在过的,无论属于个人,还是属于整个时代。
我记得马大姐的亲人都不太顺,以为会是个悲情人物,但是正相反,这部剧很正能量。
马大姐乐观向上,管的闲事都是正事。
片尾曲更是印象深刻:你拍一,我拍一,赖汉也能娶好妻。
你拍二,我拍二,人老还得有个伴儿。
你拍三,我拍三,巫医神功要揭穿。
你拍四,我拍四,出事不能自顾自。
你拍五,我拍五,虚假广告太离谱。
你拍六,我拍六,装修还得自己弄。
你拍七,我拍七,偶尔咱也打回的。
你拍八,我拍八,小孩儿早恋必须抓。
你拍九,我拍九,两口子吵架别动手。
你拍十,我拍十,发挥余热还不迟!
忘记是哪位名人说过,不要看好的作品,要看坏的作品。
好的作品带你了解一个人,坏的作品带你了解一群人。
《闲人马大姐》忠实地刻画了那个年代的大妈所有特征,讨厌一切男男女女的事,游手好闲,好管闲事,意志不坚定,从不自我反省。
要说头两集马大姐还反映了一个下岗女职工坚强不息与生活斗争的坚强品质,后面只能说明马大姐在这场斗争中彻底输了。
一个没什么文化的中年妇女,年纪轻轻离开了没给她带来过什么温暖的家庭,不再把人生寄托于自我独立,转而与前街道主任孟大妈斗智斗勇,或者跟在梁主任后面瞎嚷嚷,或者成天参与刘奶奶家庭纷争那点破事,企图在社区生活中抛头露面以获得存在感。
这部作品忠实通过各种角度记录下了那个时代的价值观,反映了当时的一个loser是如何成为并进一步成为loser的。
编剧似乎是梁天的妹妹梁欢吧,后来和英达结婚了,据说是个才女,写这部作品也不知道是故意为之还是为了讽刺。
回想起来,马大姐女儿王艾嘉倒是挺明白的,知道自己家庭条件不好,人也不聪明,面对小梁主任的男朋友的时候,表面上夸小梁主任家庭条件好文化程度高,话锋一转又暗地里打击小梁主任“有很多七七八八的幻想”。
据说她最后成功没有和青梅竹马刘勇在一起转而嫁给了中年成功人士。
想起MLA的“这些年我犯过的错,如果可以再来过,我都会拣这样过,我就是这么卑劣的我”
来介绍一下马大姐的背景故事,提前退休丢了工作,年轻时被初恋男友抛弃(男方因自身残疾离开),婚后不孕领养了一个女儿,女儿因血液病差点没命,娘家母亲瘫痪几十年,大哥也瘫痪多年,大姐年纪大无力照顾,弟弟没工作整天赌博,弟妹迷信邪教,公公也是招人烦、处处刁难。
这样的人物设定单从文字上,怎么看都是苦情剧的配置,很容易拍成苦情剧或琼瑶剧,但是这部剧就是一部喜剧,这些情节展示时很轻松幽默,虽然有大量主旋律的无聊说教情节,但是这样无限正能量的电视剧正是今天需要重播的!
很长时间都非常习惯英达的情景喜剧,因为很接地气,比如我说我爱我家吧,全家人吃饭炒疙瘩,全家吃酱豆腐,太有生活的气息,之后英达出了马大姐,承接了这种接地气,提前退休的马大甲,高职上学的闺女,平凡普通但怕老婆的王援朝,筒子楼。
这一切太生活化了。
出马大姐那年应该是下岗年代时期,马大姐被提前退休幸福下岗了,记得那个时代的下岗的人们过的都不怎样,歌词说的倒是很诙谐,这其中苦滋味谁知道,电视剧美化了这个现象,但是看马大姐中我们仍然能找到下岗的那种感觉,那个时代的经济发展。
我爱我家其实描写的是高干家庭,这种家庭其实不能算普通家庭,老傅的子女放现在就是红二代外加官二代,根本不是普通人家,而马大姐则写是地道普通人。
貌似还记得这个电视剧当中有个板砖妹,烫着当时的韩流发型,一口京片子口音,太妹一样的身形,却也真实描写了当时部分青少年的模样,当初这样的小姑娘估计现在已经结婚生子逐渐变成马大姐吧。
刘金山似乎扮演了皮包公司的老板,当时经济条件下这种老板发财太难了,这个角色有时候让我想起我爱我家的贾志新,但是志新比他靠谱多了,这多半归功傅明同志教育的好。
我爱我家的于大妈金雅琴奶奶也在这里继续扮演居委会工作人员,记得成功的抓到了流氓,她是马大姐的知音和朋友,谁知道这奶奶后来成为东京影后了,太牛逼了。
那个时代马大姐还住在筒子楼,还惦记闺女以后嫁给刘家后半边楼道就归他家了,不知道后来马大姐的梦想实现没,估计拆迁了,刘家和马家都得得到百万巨款一夜暴富吧。
当然这是在北京这样。
喜欢这个马大姐,善良可靠的马大姐。
《闲人马大姐》可以说是今天电视剧很多经典操作模式的教科书,比如电视剧的续集对新增配角色并对角色进行背景故事的扩充、部分演员因个人原因或剧情需要安排离开的剧情、后期出现了今天看来很正常的植入广告,这个电视剧最厉害就是将悲剧情节喜剧化,可见编剧功力可见一斑!
先来介绍一下马大姐的背景故事,提前退休丢了工作,年轻时被初恋男友抛弃(男方因自身残疾离开),婚后不孕领养了一个女儿,女儿因血液病差点没命,娘家母亲瘫痪几十年,大哥也瘫痪多年,大姐年纪大无力照顾,弟弟没工作整天赌博,弟妹迷信邪教,公公也是招人烦、处处刁难。
这样的人物设定单从文字上,怎么看都是苦情剧的配置,很容易拍成苦情剧或琼瑶剧,但是这部剧就是一部喜剧,这些情节展示时很轻松幽默,虽然有大量主旋律的无聊说教情节,但是这样无限正能量的电视剧正是今天需要重播的!
确定一个基本法:只有《闲人马大姐》才是真正的马大姐,其余什么《党员马大姐》《超人马大姐》以及《马大姐新传》都是异端。
100集更名之后的《马大姐和邻居们》也是异端。
其中梁左梁欢编剧的部分归为《闲人马大姐·旧约》,之后的被称为《闲人马大姐·新约》。
这里我们单独讨论旧约。
首先我们说一下马大姐的人生:马大姐是杂货铺老板的女儿,父亲是碰瓷高手。
马大姐初二那年下乡插队, 推算下来,马大姐生于1954年。
《闲人马大姐》于2000年播出,第十六集《马大姐过生日》中明确交代了马大姐今年46岁,2000-46=1954,再次印证了这一推理。
马大姐一直不甘心向命运屈服,她曾经对王援朝抱怨过自己的一生:年轻时候下乡插队,让四人帮耽误了。
之后结婚生孩子,让你给耽误了。
其实她还可以再加一句话:“如今国有企业改革,让政策耽误了”。
可是,由于“不宜公开讨论的政治内容”,这句始终没有说出口,但这的确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之后的对话很有意思,马大姐说,“我可再耽误不起了,再耽误下去我这辈子就差不多了。
”而王援朝的回应是:“我还以为你已经差不多了。
”这时马大姐却说:“这才哪儿到哪儿啊,还早着呢。
”是啊,“还早着呢”,人生还早着呢,本来这一生已经如此悲哀,这句“还早着呢”似乎又暗喻着未来无穷无尽的悲哀。
想到这里,不禁有些悲怆。
马大姐一直追寻着诗和远方,在《马大姐读书》一集中,马大姐为了找工作,不得不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于是在辅导班选了三门课:计算机,会计,文学。
计算机和会计好理解,至于这个文学,和他的初衷没有任何关系甚至背道而驰。
之所以选择这门课,是因为马大姐心中还保留着一丝情怀。
在《马大姐的客人》一集,马大姐就曾经抱着插队时的绿军装感叹自己的青春。
试想,如果没有遇到那个特殊的年代,或许马大姐会继续读书,成为一名文艺青年,终日抱着吉他捧着诗集,走遍山川湖海,不再囿于厨房与爱。
或许这才是马大姐想要的人生吧。
我们不能把马大姐的悲哀完全归咎于这个时代,她的丈夫王援朝也应当为马大姐的悲哀负责。
很多人认为王援朝是一个老实顺从的好男人,但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阴谋。
王援朝并不会事事顺从马大姐,当马大姐为了读书不做家务的时候,王援朝和王艾嘉联手反抗——因为他们需要一个做饭的。
几乎每一集《闲人马大姐》中,马大姐都在竭尽全力与命运作斗争,最后却都因为考虑到丈夫和女儿不得不妥协。
马大姐的家人就这样用亲情与爱绑架着马大姐,将她永远困死在鸡毛蒜皮的生活中。
虽然每一集都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但代价却是马大姐的一次次妥协。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马大姐也只能做一个终日柴米油盐的“闲人”。
再说王艾嘉,我当年的女神。
当初认为王艾嘉是一个富有浪漫气息的青春少女,但以现在的角度再看《闲人马大姐》,会发现关于王艾嘉,有太多细思恐极的事情。
细思恐极之一:《马大姐当导游》一集中,马大姐回到家,看到王艾嘉正在和刘勇卿卿我我,于是怒不可遏,呵斥王艾嘉去写作业,怒斥刘勇以后不要来打扰王艾嘉学习。
可是当刘勇表示要给马大姐介绍一份月薪三千还有提成的工作的时候,马大姐立刻换了副嘴脸,留刘勇在家吃完饭,还叫艾嘉“多陪陪你勇哥哥”。
——亲妈啊!
细思恐极之二:《马大姐装修》一集中,家里的墙被王援朝刷坏了,马大姐抱怨“这晚上可怎么睡?
”王艾嘉立马接茬:“不能睡我去同学家睡。
”在被马大姐怒斥之后立马补充:“女同学家……”忽然有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
细思恐极之三:《马大姐的邻里关系》一集中,刘奶奶怀疑马大姐偷用煤气,马大姐就去找刘奶奶解释。
正好当时刘勇在楼下陪刘奶奶散步。
刘勇说:“马大姨儿,别计较这三瓜俩枣的事儿,何况我和你家艾嘉……(淫笑)”然而!
马大姐的反应是,她完全无视了刘勇的话,继续和刘奶奶解释偷煤气的事!!!
哎我说你跟艾嘉到底怎么了!!!
细思恐极之四:马大姐与王援朝的婚姻生活马大姐的原型王艾嘉的身世王艾嘉的秘密情人
🎬《闲人马大姐》:这部电视剧真的太经典啦!!!
👩🌾这部剧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叫马大姐的中年北京妇女的日常琐事和社会生活变迁的故事💡真的超级适合边吃饭边看,哈哈😄👀剧情简单又不失风趣机智,人物个性鲜明有趣,尤其是潘长江饰演的马大姐,真的是深入人心呀😍👍而且,剧中的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和生活态度,让观众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和共鸣点哦✨💕~🔥总体来说,《闲人马大姐》是一部集娱乐性和教育意义于一体的佳作之作呢,强烈推荐给大家观看哦🤟🏻!
#闲人马大姐 #好剧推荐
马大姐这部剧伴随着小时候的每一个午后…以前总是能在中午放学,吃午饭的时候看到它,边吃边看,伴随着外婆的催促声让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小时候觉得马大姐好烦呀,什么事儿都管,吃力不讨好,有时候还好心办坏事。
现在重温才发现,如果身边有一个马大姐这样热心肠的人,会很温馨。
夫妻吵架有人劝,东西丢了有人帮忙一起找,谁家有点什么不方便的事儿,有人替你操心…马大姐有缺点,但是在她身上也有我们做不到的优点
高中的时候每天中午看两集,感觉并不好看……
初中看总觉得马大姐唠叨,现在才能体会这种京式碎嘴。你拍一,我拍一,小孩少打游戏机。
蔡明的小品一般,但这部情景喜剧真好
凑合
呵呵
貌似后来她女儿都结婚了吧
哈哈~
英氏情景剧里水准最差的一部
无言
我看过的最好笑的中国情景剧。
为啥人家蔡明就能越活越年轻越活越漂亮呢除了越来越贫嘴让我觉得略微聒噪了点,其他都挺好的。
这。。。当年就是饭点守着CCAV一集一集看下来的,不然吃不香~噗!
这种电视剧我也看,真闲
事儿妈马大闲
童年回忆,挺有趣的情景喜剧,不太记得了~
记得每个中午回家巴巴地守着看得很开心的时光
菜名奶奶的声音我们全家都烦死了。。
雪姨火了,我替马大姐感到不值
不太喜欢蔡明
太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