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是期待了挺久的一部电影,从上影节入围就觉得会是一部小而美的片子吧。
今天看完觉得整体及格但又没有很出彩,首先整体的立意是好的,青涩懵懂的青春题材,没有搞那一套惨兮兮的伤痕文学,借戏班的几个主角的学艺、选拔、成长分歧,带出了家庭、性别、路径选择、观念冲突等诸多问题,“倒仓”不只是戏曲生要直面的现实问题,也是每个人青春时期都会经历的不同方向上的冲击和挫败。
在以这样的视角看下来,这是个及格的青春片,况且还多少宣扬了一下传统戏曲文化(虽然也没怎么进行有意的科普)。
但是看完的感觉,总觉得中气不足,从导演到演员都很稚嫩、青涩。
讲了好像又没讲,点到了带过了就结束了,还有些许交代不明的地方。
那么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青春电影怎么才能做出深度,不浮表面呢?
PS:意外闯入粉丝应援场,热情的可怕,好像是粉《种地》综艺的,但是陈少熙在这里确实还谈不上演技呀。
青春不倒仓 今天看了第一天第一场放映的《倒仓》,真好!
算得上近几年最好的一部青春片。
青春和京剧混搭,让最鲜活年轻的青春站在最讲究传统做派的京剧舞台上,演绎时代网织的困惑,就胜过了一大堆校园本色型似是而非的写实,和初入职场类光怪虚浮的现实体裁影视剧。
倒仓是京剧演员的成长和蜕变,也是青春的成长和蜕变,更是时代的成长和蜕变。
青春不会缺席任何时代,如果说历史没有真相,只有解读的话,那京剧应该是最鲜活生动的一种历史解读。
正像剧中所说,谁见过古人?
我们看看舞台上那些生动精彩的手眼身法步,就明白古人的心思和样子了。
所以让京剧映射青春的故事真的是绝妙,《春闺宛》的粉和今天年轻人的青春萌动是同频的生命脉搏,《定军山》的三通鼓将三少年的纯真友谊和激扬的信念鼓荡得山响,感人肺腑。
最喜欢的还有电影表现三个京剧少年顽皮心思时,拿捏得都刚好碰触到可爱的边界,而且在边界内的困感游荡,也一直总和思考与努力相伴。
个人认为,《倒仓》对影视青春形象的塑造是有标杆意义的。
电影的镜头自然流畅,年轻人的清新纯洁是自然的,戏校的师生、同学和老辈子演员的举止言行也极自然。
这些赏心悦目的镜头不仅让我深切感受到青春成长的力量,特别惊奇的是,还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一股清晰明确的京剧成长的力量。
台词的分寸和节奏也都好,老师满腹的不甘和隐隐的一丝卑微,老孙的名角执念和艺术观的僵硬,都表现得深刻入理。
孙小磊和时佳慧冲突后,孙小磊买了蛋糕向时佳慧道歉和好的那场戏,孙小磊问时佳慧“还生不生气?
”“生!
”,时佳慧一个不加思索毫不停顿的“生”字,嘎嘣脆的爆,一下子整个银幕青春满溢,真好!
真暖!
真羡慕!
特别是几位老哥们打家宴一场戏,在调侃的亲近和不服气的吹捧中,将老谢对自己的志得和对儿子的意满,表现得如此恰如其分,完全让人忘记了这是一群二十几岁年轻人编演导的一部电影。
最后,老孙在儿子孙小磊收拾戏装时,一句“工作上的事老看我干嘛?
”是老辈艺人价值观和艺术观“倒仓”后的时代进步。
艺术是真诚的美,艺术家是真诚地喜欢美。
《倒仓》最令人欣慰的恰恰是小谢超越了老谢名角的骄傲,小孙超越老孙程式的固化,时佳慧则完全超越了世俗的偏见和局限。
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既是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也是直达艺术灵魂的不二途径。
从这个角度讲,三位年轻人应该令几位前辈名家都能感到宽慰和满足。
《倒仓》 主角聚焦青少年京剧演员的另类青春片。
将“倒仓”—戏曲演员青春期变声的考验与青春期性别认同、事业和情感的焦虑巧秒结合起来,摆脱国产青春片的空洞悬浮,寄情于实,言之有物。
将京剧戏曲元素与故事剧情融于一体,边程、陈少熙和周美君三位童星出道的偶像演员,在影片中都有亮眼的表演。
男主孙小磊原型是伶界大王谭鑫培的七世孙—“谭七”谭正岩。
他和他父亲谭六爷谭孝曾跟京剧神童陶阳一样都饱受过青春期“倒仓”的困扰。
因为变声期嗓音问题也在互联网上被人嘲笑过是“谭派青衣”。
而梅葆玖大师曾经想收他为徒,改唱梅派旦角。
也是影片中为男主指点迷津的人物乾旦章永明的原型。
影片中由叶派京剧大师宋小川扮演。
女主时佳慧原型自然是当世第一坤生“小冬皇”王佩瑜“瑜老板”,相较于男主的迷茫优柔,女主是英气飒爽、成熟内敛的魅力角色。
也跟男主同样要面对青春期性别倒错和认同形成的过程。
最后一场高潮舞台戏,将讲述老英雄穷途末路的《杨家将·碰碑》,改成《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的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将戏曲故事完美融于电影故事剧情之中。
影片《倒仓》改档到8月24日上映,希望您能通过这部聚焦青春梨园的小众影片,爱上京剧这门古典而又充满活力的艺术。
【倒仓】立意扑面而来一股新鲜气息 live house里唱京戏我真惊了😦最后汇报表演没听够怎么就插叙闪回了!
女生不能坐箱子原来是广泛存在于各行各业的陋习啊哈哈爷爷辈不多做评价 爸爸辈的师兄弟都到知天命的年纪了 性格却不大相同 孙小磊爸爸教条、固执,观念陈旧 寄希望于好大儿 实则教他的全是行活 但好在他有转变 会思考 也逐渐接受儿子“大逆不道”的选择谢天赐爸爸唱成了名角儿 万人簇拥 言语高傲 连儿子见了他都有一种畏生生的怯懦 父母皆对儿子的鲜有关心 也是谢天赐野蛮生长的源头 他拥有充足的物质资源和贫瘠的精神世界 少年自由逐风才是他的归宿吧~被爸爸辈最看不起的章大伯反而最豁达 大隐隐于市 唱成角儿接受万人追捧也行 在只留一盏灯的排练室自唱自听 都行 “没有大嗓,还有小嗓呢”悦人不如悦己 人生何处不相逢?
话说回来 故事线略散 有很多细节没交代明白就一笔带过了 像技艺还需打磨的手织围巾 织着织着掉了几针 不影响整体但始终是是缺失 不是机器流水线的绝对完美 回想起来倒也会有几个片段来回跑马灯 可以说得上是有亮点碎片的 导演加油!
没有狗血的桥段,也没有激烈的争吵,有的只是所有人青春里好像都会遇到的悸动故事。
十几岁的出镜,是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
这群热血少年们在进入青春期后开始变声,身体也慢慢发生了变化,他们也开始渐渐有了特别的情愫。
面对来自家长、老师等人的质疑,他们逐渐坚定了自己的热爱,并一起策划了一出大胆的演出。
这种真实的18岁才最适合热烈的夏天。
🎬《倒仓》倒仓, 中国传统戏剧文化里一个专业术语,指在青春期发育过程中声调的变化。
这样的变化,对戏曲学生而言是一件致命的大事。
而倒仓结果的好坏,能够直接决定他们追逐梦想的步伐。
一场决定命运的京剧选拔,一次无法预知的少年变声,青春的序幕徐徐拉开,成长的故事娓娓道来。
一边是典型中国式家庭教育,一边是少年肆意横行的生长。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互交织,追求梦想与家长意愿矛盾冲突,新老两代戏曲传承人碰撞融合。
音色的变化、身体的不适,追梦的困惑、成长的迷茫,父母的期待、少年的勇气,共同组成了那段美好岁月。
倒仓,是关于青春岁月的全新诠释。
倒仓之前,是梦想;倒仓之后,是坚持。
人生难以预料,每个人都会经历属于你的“倒仓” 。
无须过度执拗于世俗的眼光,要看见远方,也要看见当下!每一次失利后都会面临重新选择,我们不该把岁月都蹉跎在遗憾里,要为自己勇敢开拓一条全新的路,以梦为马,意气风发,昂扬向上。
青春不失声,成长不变调。
少年的眼中布满星辰大海,与袅袅天籁之音相伴而行。
愿每一个走过青春的人回望过去,都能赞许那个充满生命力的自己。
倒仓 (2024)7.02024 / 中国大陆 / 剧情 / 张裕笛 / 边程 周美君
电影《倒仓》讲述的是十五岁的少年孙小磊和好友时佳慧、谢天赐共同迎接着成长必经的痛与乐,在追梦过程中也逐渐找寻到了更好的自己。
探讨了青春期的多重面貌,包括友情、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与和解,以及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影片通过京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将青春元素与传统戏曲元素相结合,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既传统又现代的青春故事
1.FIRST电影展上预算最低的电影。
2.获得冯小刚老师、陈砺志老师、猫眼等众多大佬的一致叫好支持。
对于新人导演来说,是绝对的超豪华阵容。
3.题材新颖,有大局观。
《倒仓》是指戏曲男孩的变声期,短短一两年的变声器对于卖唱吃饭的孩子来说,足以影响一生。
4.《倒仓》这个题材还能用到娱乐圈。
就讲花期少年们在高考、变声期、演艺事业三者之间的徘徊纠缠。
5.最后,套用冯小刚老师的一句话“这个题材,你不拍,我拍。
”
《倒仓》
《倒仓》
来北京第一次正式去影厅仔细看电影,故在豆瓣记录一下,结果字数还写超了不太喜欢某两段的配乐,感觉加进来的现代流行音乐有一点点毁氛围,是否有一点点太现代化,还是我个人主观上没把他当青春片看?
我也不知道,仔细想想也没啥,但是看的时候觉得不太合适拍摄感觉像加长版大学小组作业,有的镜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小组作业味最喜欢的片段是京剧蹦迪那里,感觉从老生和倒仓松绑的不止是男主,反正我也是松绑了一下不知道为什么前半部分看得我也很紧绷,男主这个角色的立场和周遭很容易让人代入自己的经历,即便这些事不是一五一十都在自己身上发生过青春题材的电影里,没有莫名其妙的无病呻吟已经很好了,但是结尾有一点煽情煽的太快了,感觉是闷热沉重的夏天好像莫名其妙一下子结束了一样,有点赶着把京剧没解决的问题跳过去,赶紧把最后一场戏演完,把这档子乱七八糟的事结束一样,这里有点太潦草了,大家莫名其妙就你好我好、生活美好了一样性别问题探讨还挺巧妙的,特意选了女生和老生这样一种对立,加之京剧里常有的男旦角这样的背景知识吧,还把这些议题放进了青少年的语境,很喜欢这里,如果结尾唱的是游湖感觉会更大胆一些,提出了性别认知和规训,我觉得就要再进一步地解决清楚青春就是一场提心吊胆的倒仓啊,喜欢这个题目,把青春和戏曲两个主题连的特别好总之还是不错的,只要不无病呻吟我觉得都是保底及格分,男一二角色选的也特别合适,女主也是,就是青春的孩子的样子,个人感受上更喜欢男主一点,角色对我胃口,不做作,真实,坦诚,不过分矫情
对戏曲感兴趣,也喜欢喜剧大赛,所以看了这部电影。
一开场的后台一镜到底就把我拉进了那个戏校,那群学戏的少年。
整部影片前半段稍显平淡,大部分的矛盾点在中后半段,三个少年的冲突,孙小磊与父亲的矛盾等。
这部影片吸引我的是进程中许多人的改变与三个少年与自我的和解。
孙小磊在父亲的教育下,认为倒仓很可怕,事事小心,也被教育女生扮老生不正确,男生扮旦角儿是二尾子,尽管从他陪时佳慧坐在盔头箱上看出他对父亲的男女观念并不完全认同,但在情绪上头时他仍然用这种不当的男女观念中伤了时佳慧,幸好,最后以一场京剧迪,见证了他的蜕变,遇上倒仓,大嗓用不了还有小嗓,老生唱不了还可以旦角儿,一身刀马旦行头,惊艳四座,也改变了他的父亲。
时佳慧一开始作为女生,在老师的赞赏下,对自己学习老生一直有一种坚定,但在周围同学与朋友对自己扮旦角儿的不认同下,对自己产生了质疑,作为女生,到底化妆扮靓适合自己,还是继续做周围男生的兄弟?
一开始她确实动摇了,也许女生就是应该扮的漂漂亮亮的,她开始尝试旦角儿,最后才发现,她应该想,作为时佳慧,怎样才是舒服的,而并非作为一个女生怎样才是对的。
最后的《杨门女将》,作为唯一一个老生登台,找到自己的答案。
而谢天赐,因为优秀的家庭背景,他的矛盾是在演戏与演京剧的摇摆,但个人觉得着墨不算多只是从最后决定去了北京也要继续学京剧,和火车上的一曲《定军山》看出戏曲不会退出他的人生。
三个主角都在矛盾中不断寻求自我取纳的平衡,在矛盾中获得成长,接纳不够完美的人生,但依然尽力活出绚丽的人生。
其实一开始,尽管看到了章大爷在小区唱戏的镜头,我也没想过他竟然会是孙小磊转变的一大助力,但是他在空无一人的剧场与孙小磊的对话,关灯时对准座位的空镜,让我体会到别样的镜头美。
选拔中突如其来的倒仓,新时代乾旦的困境,贯穿全片的戏曲片段,男性与女性的性别差异,伸出手抓住飞机的单纯美好,成长中对自我的质疑与认同接纳,都在这部影片中得到了恰如其分的展现,是夏日中很好的慰藉。
(ps:但是还是没有明白,为什么谢天赐会在蹦完京剧迪后说时佳慧和孙小磊也要离开了?
)
这部电影无疑有成为一部真正好电影的苗头,当然只是苗头。少年的情感,青春的况味,成长的烦恼,学艺的艰辛,甚至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反抗,兼而有之,自然也样样不足。
青春啊青春为什么总是失去了才知道美好
看了第一个长镜头以为有多牛逼,结果就是想装又不知道怎么装。总体剧情无聊老套,具体实施莫名其妙
电吉他这个时候出来干嘛到底
真挚的导演,真挚的情感,感谢你带来如此佳作。
淡淡的青春气息,关于身份认同的慌张和迷茫,到最后女生接纳了自己唱老生的命运,男生也勇敢地转向花旦的使命,陈少熙依旧迷茫去北京寻找节目组最后在后陡门找到了归途。
26th#SIFF#第一场。清新而灵动。影片的立意很巧妙,借用“倒仓”的概念,从一个小切口去呈现三个少年在青春时期的迷茫、彷徨与成长,本质上是青春片,将京剧元素融入到了人物塑造与主题表达之上,恰如其分,两相生辉。延展开讨论,它还揭示出了生活里的性别歧视与角色歧视,而这些问题因为青春期的敏感尤为突出,剧作的巧妙之处是把这些争论放在了代际矛盾上,落点在少年突破内心藩篱达成自我成长。打破藩篱意味着打破限制,关系也就随之发生转变。这样有观点有表达又有文化输出的作品,真该多拍。几个年轻演员的表演相当出色,尤其是周美君。查履历才发现她演过《嘉年华》,未来可期。@百丽宫影城(陆家嘴中心店)
真正的对传统文化复兴不是博物馆式的保存,而是允许传统在变异中存活。这部充满生理痛感的电影像一面声带镜,照见所有艺术从业者的集体焦虑——我们是否只能等待金嗓子喉宝般的奇迹,还是敢于在嘶哑中喊出新的可能?面对倒仓失败,他们的做法比任何完美唱腔更接近艺术的本质。
有钱的学生剧组
手眼身法步,京剧的程式,讲究规则明确,秩序沉稳;喜怒哀乐愁,少年的心事,却又暗流涌动,横冲直撞。在《倒仓》的故事里,古老的艺术与懵懂的青春形成鲜明的对比,又在更高层次制造出细腻的对仗。倒仓是戏曲职业的未知,叠加起“家传”注目的压力,让主角孙小磊“既怕它不来,又怕它乱来”,为此焦虑不已,似乎投入无限的准备。但当倒仓真正来临,孙小磊依然措手不及,直至晕倒在舞台上。更喜欢之后的剧情,倒仓仍未结束,但孙小磊在和亲友的相处中,在具体的生活里,逐渐淡忘了倒仓这回事,开始理解“这才是人生难预料”,完成了自我觉察和自我认同。影片在立意表达上,可能也提醒着观众:泥古不化的规训原来可以被轻松打破,难以渡过的关隘不过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就让一切自然地发生吧。
剧情很单薄。
我有理由相信,编剧导演也会成群结队粉色装扮去看芭比
加油!
京剧青春片真是一个可怕的想法。。。。
题材很好,拍得一般。
非常好看的青春片,值得比现在更大的反响,希望导演越拍越好。台词到位,情绪给足且不冗余,贴切人物性格。美中不足是作为绝对女一的周美君的角色缺乏人物传记,我理解编导可能为了留白,但目前这样和其他两位主角厚重感差得有点远。把她传记补足了说不定结尾也能更充实一点。选角很成功,该木讷的该有明星气的都选得对。能把封建大家长制、关系户这样的不适现象作为背景和小清新故事融合这么理所应当,我有点震撼,萌生于恶,对恶习以为常,又时常可能被恶摧毁的美好少年时代,这是可怕的美丽。
郭鼎堂说得好,哪个少年不善钟情,哪个少女不善怀春。女导演与女编剧将性意识乍萌发的青春时光刻画得如此清新质朴,宛如破茧那一刹那的蝴蝶一般小心翼翼又可爱。
拍了又拍拍了又拍
平庸、老旧到让人都没有吐槽的欲望。
#FIRST#算是这次比较期待的一部,故事混乱,表演稚嫩…坐在第二排看的,青春晃动头晕目眩,但对剧情推进并无帮助。如果不是男主角综艺火了,这部宣传流量也可能就一般?之后主竞赛不报指望了,希望还有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