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极乐世界》是这样一部顶级制作。
虽然故事概念是抄《逆世界》的,而且依然戒不掉好莱坞的拯救人类控,但我敢坚定地说,它代表了好莱坞电影工业技术迄今为止的最高水平,在当年已经亮相的所有美国大片,没一部可以与它相提并论。
《极乐世界》的科幻是超写实的,虽然讲述的是100年以后的故事,但布景、道具、特技,每一个细节都完全是当代科技能够推知,甚至伸手够一够就可触及的,符合科技发展的大规律,极具说服力,不像某些科幻片,以为只要是科幻,只要是谈未来就好糊弄,反正没人见过无从考证,哪怕是短短20年的时间跨距,都恨不得让形状怪异可笑的飞船有能力穿越蠕虫洞。
当然,我说的不是2046,因为在我看来,2046不是一部成熟电影,它甚至不如一部电影学院的毕业论文,一部幼稚的实验电影。
【巧妙的软广】https://site.douban.com/215175/ (我的小站)
2023年9月10日22:33:20还不错!
《极乐空间》是一部美国动作科幻片,由《第九区》导演尼尔·布洛姆坎普执导,好莱坞影星马特·达蒙与朱迪·福斯特领衔主演。
故事讲述马特·达蒙扮演一位向统治规则发起挑战的贫民。
他因为在工作中被高辐射只剩五天可活,生存下去的唯一希望就是能偷渡到极乐空间。
该片于2013月8月9日在美国上映。
对于《极乐空间》的赞誉集中体现在视觉特效方面,indieWIRE表示:自从《阿凡达》之后,这是同题材影片中,视觉效果最棒的一部。
(腾讯娱乐评)
今年有啲萧条嘅9月,《极乐空间》貌似喺硕果仅存嘅科幻大片,卖点除佐“薯仔头”马特•达蒙,当然就喺《第九区》导演尼尔•布洛姆坎普,一向注重社会性嘅尼尔延续《第九区》嘅风格,只不过呢次将舞台从地球上嘅外星人社区搬到佐太空上嘅人类社区。
唔同于上次只有区区3000万号称超低成本嘅预算,呢次搵嚟索尼撑腰,投资足足放大4倍,画面同场景喺精细不少,但整体效果我并唔觉得有太大惊喜。
本片有意思嘅喺LA平民世界嘅取景同极乐世界嘅取景分别就喺墨西哥城嘅贫民区同富人区,所以尼尔自己都讲,喺佢嘅概念中呢部电影根本唔喺乜嘢科幻片,更唔喺乌托邦,佢就喺地球上阶级分化嘅真实反映,只不过佢将现实中发生嘅不平等搬到佐一个独立嘅平行舞台去演绎。
虽然我都感受到导演嘅用心良苦,带住耳机睇高潮都会对平民英雄嘅牺牲动情,但挑唔出刺唔代表电影就很好。
其实,尼尔电影入边嘅角色性格普遍都很极端,《第九区》有疯狂杀虾士兵,本片亦有变态超人特工,而且本片其他几个主要角色冇一个唔喺有严重心结,建议尼尔多关注同刻画身边平凡嘅众生吧,革命唔喺都由有童年阴影嘅熊孩子发动嘅,心智唔健全嘅人会创造奇点,但把握奇点嘅人必须沉着冷静且具有执行力。
后半截从“薯仔头”到变态特工,到蜘蛛,关键角色性格180度大转变交代得唔清唔楚,还有堂堂极乐空间除佐冇脑机器人同几个慢动作保镖之外点解安保咁差,俾3个烂身烂世叛变特工就轻松攻陷,实在令我睇得唔爽。
最后讲句,我唔喺好中意咁邋邋遢遢嘅科幻片咯,强烈期待尼尔下次拍电影唔好再去贫民窟了。
本片中规中矩,可观瞻,保留意见,待删除。
(片子大约值3.5分,若是没看过《第九区》肯定就给4分了,可惜珠玉在前,没办法就只能给这个分数了)作为一个南非出生的加拿大裔导演,布罗姆坎普的第一部长片作品《第九区》合情合理得把故事设定在了自己生活成长的约翰内斯堡。
叫好又叫座票房口碑双丰收的导演在赢得一片赞誉的将近四年之后终于带来了新作《Elysium》。
电影讲述了2159年的世界设定:穷人们住在到处污染拥挤不堪脏乱破败的地球(地球上所有地方都长得像《第九区》的约翰内斯堡?
),富人们住在高尚社区没有疾病衰老和死亡的空间轨道上的Elysium。
富人们依旧控制值地球上的工业生产,穷人们还得拼死拼活去工厂打工用以糊口勉强度日,并时不时地想要非法偷渡进入梦想中的Elysium。
战斗力超群的高级自动机器人作为富人的帮凶压迫管理着穷人。
朱迪福斯特饰演的女主Rhodes作为Elysium的政府官员强力打击非法移民,而马特达蒙饰演的深陷困境的男主Max则为了拯救自己和他人必须来到Elysium完成自己的使命。
这原本是一个可以讲得像《第九区》一样非常有趣的故事构架,但导演布罗姆坎普亦或是拿了较大的投资必须小心谨慎,亦或是的确限于自己的能力无法继续挖掘这个故事的深意,全片拍得四平八稳政治正确而且毫无新意。
相比前作《第九区》,《Elysium》动作爆炸场面相比有了很大进步(部分镜头片段略血腥),而故事却讲得唯唯诺诺毫无新意。
讽刺和隐喻是导演在《第九区》的拍摄中表现得非常有才华的手法,但在《Elysium》中,过于直白的表现“医疗”和“移民”两个美国社会时下争论最激烈的议题显然是有些过分讨巧和鸡贼的做法。
在美国,任何一项社会议题的激烈争论(无论是医疗法案还是移民改革),都不可能有着非黑即白的正义邪恶论述。
医疗改革本身就是十分棘手的议题。
全世界的医疗改革,几乎没有成功的:要医疗效率高,就没法覆盖所有人,要覆盖所有人,就没有办法医疗效率高,因为总体资源总是有限。
奥巴马政府强制推行全民医保,医疗效率是否提高另说,Medicaid和Medicare的医疗开支迅速膨胀纳税人继续被迫疯狂烧钱倒是不争的试试。
另外简单说目前美国国会争论的移民法案,参议员已经通过众议院还没有通过:一方面说,保障非法移民人权,给予他们和他们后代在美国合法工作和生活的权利是一个再合理不过的论述和想法;但另一方面:一下子漂白1100万非法移民,税收福利教育医疗等问题怎么可能一揽子全部解决?
而且这样不就是一方面歧视了通过艰苦努力进入美国的合法移民一方面又进一步鼓励了非法移民继续偷渡来到美国么?
同样的道理,在《Elysium》中,导演毫无背景地设置了这样一个世界观,观众并不知道地球上的人类如何在100多年内变成了这样一个样子。
只是知道有钱人压迫穷人住在Elysium,穷人备受压迫只能住在地球,所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要有反抗。
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在男主Max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努力之后,地球上芸芸众生终于获得了久违的医疗和平等。
而原本经营太空偷渡生意的蛇头摇身一变在系统重启之后成为了Elysium的居民,号令机器人逮捕了Elysium原来的政府高官。
推翻了压迫,终于获得了新生!
地球上的穷人们在打倒Elysium上的富人之后终于获得了平等自由。
万岁!
等等,这个情节是不是听着似曾相识?
不是滋味,略微有点儿奇怪?
对啊,想想朱重八、阿扁,不都是这样屌丝翻身做主人我tmd终于有了今天这个情节套路么?
然后呢?
当然电影导演不会继续告诉你会发生什么(片子可能有续集,但不知道会怎么拍)。
但这个故事,天朝人民应该都很熟悉,就不用再往下细说了。
最可能结果是曾经的屌丝变成高尚社区的高富帅后更加肆无忌惮变本加厉地欺负压榨和自己曾经一样的同袍们,肆无忌惮地享受和攫取财富:我tmd终于也有今天了。
可能布罗姆坎普导演生长在风云激荡的转型时代的南非,见证了伟人曼德拉的不朽光辉,心中根治了自由主义和平等人权的种子,一定要站在反对不平等的立场发出自己的声音。
但问题是,南非的确实现了种族平等和社会转型,之后呢?
最近二十年呢?
治安恶化,人才外流,福利开支猛增,经济发展缓慢,言必称种族何解。
看到问题,痛心呼吁自然容易,如何解决问题,导演除了给我们画一个屌丝逆袭平等自由的大饼之外并无更好的解决方案。
无所谓了不是么,反正只要观众看着爽出了口恶气这就够了不是么?
PS1:布加迪才是真正的奢侈品好么!
PS2:马特达蒙和朱迪福斯特演技没有让人失望PS3:电影各种无节操黑:LA的屌丝老墨们都说西班牙语;Elysium的高尚社区白富美们都说法语;天朝人民亚裔模样的唯一出现的地方还是个做手术的technician/engineer然后被男主一把掐死;吾大LA被黑成渣渣了,导演您这样真的合适么?
PS4:天朝就别奢望了人家的问题了,社会转型都做不到就不要勉强说这些讨论这个片子对我们有什么现实意义了:吃不上饭的逃难饥民就不要虑肥胖会带来的糖尿病高血脂问题了
一句话评论达蒙出演闷头迎难而上的普通劳工,境遇悲惨富有同情心。
科普雷残酷的反派形象也完成的非常出色,而朱迪·福斯特的角色你只有看过了才知道。
总而言之,你将会看到今年娱乐性最佳的动作片之一。
——《芝加哥太阳时报》 同《第九区》一样,布洛姆坎普此次借助奥斯卡级的豪华卡司再谱了一曲关于种族隔离政策的寓言,同时又没有消弱影片的科幻设定。
——《滚石》 影片用真实击中了你。
其实,影片中的图景并不存在于未来和科幻世界中,现在就已经在生活中存在了。
——《纽约客》 称不上完美,但比《遗落战境》《重返地球》等其他末世科幻片更让人满意,比《第九区》来得更传统一些,但确认了布洛姆坎普是这个十年最有潜力的科幻片干将之一。
——《帝国》 自从《阿凡达》之后,这是同题材影片中,视觉效果最棒的一部。
——indieWIRE 幕后制作 通过科幻来反映现实 毫无疑问,这部叫做《极乐空间》的影片带有强烈的科幻电影和乌托邦电影的色彩,无论是影片的剧情设置,还是片中所出现的种种元素,都指向了这两个片种。
但是,在导演尼尔·布洛姆坎普的理念中,这部电影根本不是什么科幻片,更不是什么乌托邦电影。
他觉得,这部电影描绘的是现实的生活--其实,这很容易理解--看看影片的外景地就明白了。
片中所出现的极乐世界和贫困地球,其实都是在墨西哥城及其周边地区取景拍摄的。
“我不觉得这是科幻,我也不觉得这是未来的故事”,曾经因拍摄了《第九区》而名声大噪的尼尔·布洛姆坎普说:“这就是现在,这就是现实。
这部电影,虽然故事看起来并不是现实生活里会发生的,但是这种贫富悬殊的阶级问题,的确是存在的。
虽然我想说,这部电影和造反运动、占领运动没有什么关联,但这并不是事实。
在筹拍影片和创作剧本的阶段。
我们99%的时间都在讨论这些。
应该说,这部电影几乎就是从这种讨论中演变出来的。
我记得不是很真切了,诺兰写过点东西,说的是在黑暗骑士三部曲的最后,他试图在片中加上一些造反运动的元素。
在看到这些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我能用这种话题性的东西拍摄一整部电影,用以表现现在世界中的那些冲突和难题--其实,每天看着CNN的报道,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回响起这样的主题。
如果,这种主题在观众、影评人之间引起了反响和讨论。
那我会觉得,我拍摄的这部电影,就不仅仅只是一部快餐电影了,它有了社会性的意义,就不再是一部速朽的电影。
” 大制作的挑战和机遇 《第九区》的成本只有3000万美元,而《极乐空间》的成本翻了三倍,达到了1亿美元。
对于尼尔·布洛姆坎普来说,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大制作了。
他说:“其实,大制作并没有带给我太多的压力。
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得到了很多乐趣,一点也不比拍摄《第九区》少。
我生长在南非,后来18岁的时候移民到加拿大,现在在美国拍片。
我是一个从第三世界国家来到第一世界的人,我懂得这其中的差距和问题。
作为一个导演,我想的就是用电影、镜头和故事来表达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所以,这就有了《极乐空间》这部电影。
” 因为《第九区》的成功,尼尔·布洛姆坎普成功吸引到了马特·达蒙、朱迪·福斯特这样的大腕演员。
谈及和布洛姆坎普的合作,达蒙说:“在他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我只要和大牌导演合作,我就能学到很多东西。
比如说,我在他的身上就学到了细节的重要性。
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就给了我一大堆绘本小说,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车辆、武器、城市规划等等东西,有各种各样的细节。
我就对我的老婆说,你看,这样的导演来找你演戏,还有什么好拒绝的呢?
他已经让你无法拒绝了。
能和布洛姆坎普合作,我觉得无比幸运,因为从《第九区》这部电影中,我能感受到他是一个极有水准和想法的导演。
在此之后,他就进入了我的最想合作的名单。
只是,我没有想到我的这个幸运来的这么快而已。
他的故事里的关于阶级问题的讨论,非常引人入胜。
我觉得,一个好的题材、一个靠谱的导演,这就是一部电影成功的关键。
”花絮 ·本片是《第九区》导演尼尔·布洛姆坎普的第二部长片电影,也是他的第一部全英文对白电影。
·索尼旗下的TriStar电影公司是影片的制片方之一。
这是从1998年的《佐罗的面具》之后,TriStar所参与制作的第一部大制作影片。
·影片中,地球场景在墨西哥城附近的贫民窟里摄制,而极乐空间里的富人区也在墨西哥城里的富人区里摄制。
此外,剧组还在温哥华取景。
·影片的主角原本是计划由饶舌歌手艾米纳姆来扮演的,但是他却希望影片能在底特律摄制,剧组显然没有办法满足他的这个要求。
所以,主角就被换成了马特·达蒙。
文/时漆足足等了四年,《第九区2》连个影子都没有,等来的却是这部“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影片就有多少个漏洞”的《极乐空间》。
一帧帧下来,俯首即是导演尼尔·布洛姆坎普完全没有走出《第九区》的情怀阴影,沉湎与其中不能自拔。
一直以来致力于专攻特效的他,在2005年推出了一部原创短片《约翰内斯堡的外星人》,仅仅6分钟的时间,便让业界和观众看到了他对“外星人”这一早已烂大街题材独树一帜的理解,轻而易举的征服了投资商的荷包。
到2009年荧幕处女作《第九区》一经上映,便引起了轰动。
这部作品与同一战线上斯特劳斯两兄弟操手的《天际》有着本质区别,后者纯粹奔着卖弄特效而去,全然不理会怎样雕琢剧情,要多奇葩有多奇葩。
然而,如今被各界寄以厚望的《极乐空间》却成了《天际》以五十步笑百步的好基友,不由得要对尼尔·布洛姆坎普狠狠捏一把汗了。
几乎是照搬木城幸人老爷子《铳梦》所架设的世界观,在此基础上,尼尔开始尽可能变通地玩弄起自己的权数。
我真是难以理解尼尔究竟对自己的《第九区》爱的有多么深沉,从展示让人眼前稍稍一亮的极乐空间的世界开始,一回归到地球,全景就变成约翰内斯堡的贫民窟了。
事实上,影片的外景也确实是在搭建在墨西哥某贫民区内的,内含暗讽还是怎么的。
2154年的地球,人口数量过剩、资源消耗殆尽、生态环境恶劣,出发点就是要塑造出一个满目苍夷的星球,这问题本身并不难处理。
抬头望去,要打造出一个不似天堂而胜似天堂的极乐空间,也没有什么技术上的挑战。
但是影片中却根本没有有意识的突出两者生存状态的两极分化性。
首先,地球上的穷人,各种乌糟糟的形象,没有任何美感,这没错,但定睛一看那些型男也各个是身形健硕、孔武有力的模样,还一面嘲笑着马特·达蒙饰演的男主角每天还要拼了老命的去上班,不如整日游手好闲,照样活得有滋有润。
这样的图景,还让观众怎么去感同身受地球人生存状态的凄苦惨淡。
其次,影片完全没有突出环境污染的尖锐问题,仅仅是满眼尘土飞扬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去兰州城转一圈回来,都能洗下好几层灰,或者去北京戴个口罩逛街试试,一天下来,看看能洗出多少颗粒。
呈现一个人人都戴防毒面具的世界有这么困难么,究竟哪儿才是“极乐空间”,着实糊涂。
反正那个自来水都能直接喝的地方,肯定不是2154年的地球。
尼尔也真够吝啬的,就没让人多看几眼所谓极乐空间的内部构架,什么天上人间娱乐会所的都不知道有没有,总不厌其烦给出全景的大轮子有什么非凡的意义么。
不过最不靠谱的还当属故事的推进动力,全片的镜头就是跟随着男主角麦克斯“贪生怕死”的最大个人特质而游移的。
作为一个有着远大抱负却壮志未酬的男人,有些性格缺陷倒也没什么,生命确实是需要珍爱的,但马特·达蒙实在过于卖力借题发挥,入木三分的把“懦夫”这个形象给演活了,甚至认真的都叫人忍俊不禁,以致于到最后为了心爱女人跟别的不知道哪个男人怎么混出的孩子而甘愿献出生命的动机显得那么的悲哀与无可理喻,尼尔·布洛姆坎普,您这得是有多么恶趣味呐!
最好玩的是,他们第一次相见时,小女孩“煞费苦心”的在麦克斯面前卖萌,妄图唤起他怜香惜玉的同情心,我才深深体会到导演极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受过此种难以言说的伤害。
上述相当表象的漏洞还不足矣彻底毁掉《极乐空间》,对于反派的设定才是对影片重心最致命的一击。
原本还盼着朱迪·福斯特这个老戏骨能在大陆荧幕上非常给力贡献出自己的“处女秀”,何曾想到她会让一个操着水土不服的苏格兰口音,且精神异常的家伙给一脚踹下了舞台。
或许是因为《第九区》而对沙尔托·科普雷产生了莫名的个人情感,想给他打上御用演员的标签,这本无可厚非。
不过,这个有勇无谋的脑残根本就是为了邪恶而邪恶,如果是做为一个杀戮机器来安插在动作戏码上,还是比较具有亮点的,若要他担当起反派一号的重任,就等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尼尔在反派定位的理解上,越走越离谱,不惜冒着被人唾弃极乐空间防御体系的形同虚设,也要让两个小喽啰随意一个手雷就撂倒一片政客,如入无人之境,好不快哉。
在人文道义方面,尼尔的切入点并没有问题,着重突显出地球与极乐空间在医疗技术上的矛盾冲突。
不过,他执意把这个“重点”当作“全部”来抓,将此矛盾行进到底,便有削足适履之嫌。
即便再找不到双方利益冲突的焦点,也犯不着这样苦心孤诣的以人为本,大谈民生吧。
至于马特·达蒙的那套机械装甲,实在是无力吐槽,这货的出境,除却贡献了一张霸气外露的海报之外,还有什么价值可言?
身在《极乐空间》,心在《第九区》的尼尔·布洛姆坎普,此番势必是雷倒众生,亲手砸掉了自己的金子招牌。
结局比较失望!
我喜欢脑补,地球上的难民逆袭到极乐空间?
怎么可能,估计地球上百万分之一的人上去,极乐空间都得被挤爆。
忽然想起老罗语录中的一段,讲城里人和乡下人的,如果乡下人到城里使得城里不再适于居住,那么所有人都会选择离开城里。
电影中也一样,本来能和平相处互帮互助的难民,由于急需救助必然打作一团争先恐后的往极乐空间挤,极乐空间也许几天内就会沦陷为比地球还恶劣的地狱之境,套用老罗语录的话说,这就是人。
最终的结局就是没有极乐空间,有钱人和穷人一起快乐的生活在地球,呵呵。
如果我是22世纪的人,建造了那么一个巨大的天堂般的空间站,我不会给它起名Elysium。
为什么呢?
因为(我去学习了一下)Elysium是希腊神话中的西方极乐之地,是神明或人类英雄在那里享受长生的地方。
如果有这么一个发展项目,你是发展商,你会给它起这么招摇的名字么?
在阶.级.矛.盾.尖.锐.对.立的世界,一个奢华的地方起一个奢华的名字,是傲慢而不明智的。
如果将来真有这样的发展项目(希望不要有),比较有可能的是它会有一个正常的名字,比如“云霄空间城”,然后在地球上那些苦难百姓的口中,它的别名是“极乐世界”。
为什么从名字说起呢?
因为《极乐空间》这部片子,起点是对社会问题的人文思考,但它的强项却是对武器和对抗的想象,结果最后它在自己的问题中迷失了,因为它并不了解这些问题的本质,它连名字都起不好。
换言之,它提出了问题:贫.富.分.化,资源分.配.不.公,阶.级.严.重.对.立。
可是它的解决方案却简单得让人无法认真对待。
偏偏它的制作那么煞有介事,观众出了影院想一想,难免失望。
为什么出了影院呢?
因为看片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东西可以看的,来不及想。
让我试着理清一下这个片子要处理的矛盾。
片子从开始到差不多一半,我们看到的是一百年后地球上的贫.富.分.化已经到了极端的地步:富有的人自我放逐到近地空间,远距离遥控仍然在为他们提供物质供应的地球和绝大部分人口。
且不说这样的社会结构在政治上是否行得通(一个空间站是多么脆弱啊,这基.尼.指.数得接近1了吧),就算行得通,管理这个空中之城和地面的人,日子绝对没有那么轻松的。
奢华也许,但绝不轻松,而且他们必须是高智商的干练之材,不可能像影片中的总统那样颟顸,也不可能像茱迪福斯特的角色那样一条筋蛮干,他们这样子是混不下去(或者混不上去)的。
从开头的格局看,茱迪应该是反派,结果这个反派外强中干,只好半路换了一个,让Sharlto Copley的角色当大boss。
问题是这个反派也只知道蛮干,更糟,只会负责结尾打高潮架,还不如茱迪,会推动情节发展。
搞不清谁是大boss,说明这片子搞不清自己要什么。
而反派决定一部动作片的档次。
本片是想拍成动作片的,很多动作也搞得不错,所以,真是可惜了。
它要什么?
一开始它谴.责.社.会.不.公(极少数享受豪华生活,大多数人贫穷悲惨),谴.责为.富.不.仁(大公司只重视生产/员工毫无福.利.),谴责统.治.阶.层.暴.力.镇.压.草.菅.人.命(机.器.警.察/武.装.镇.压),可结尾的时候它要什么?
它只要极乐空间派医疗队下来,全民共享医疗福利。
典型的虎头蛇尾,没有金刚钻却揽了瓷器活儿。
我看到结尾,想到的则是:人人都在争取活命/生存的权利。
也许这的确是本片编导下意识要传达的信息。
只是这样一来,前面的谴责就被无视了,而反派就不成其为反派了,因为他们也在为自己的生存奋斗(茱迪的确表达过这样的想法,可惜之后她就一直硬邦邦地说着塞到她嘴里的强硬的台词)。
这样的想法其实是好的,如果片子能用更中立的悲悯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每个角色,而不是只想着让马特戴蒙或那个小女孩活下来,本片也许会更有回味。
相比故事矛盾的混乱,角色的苍白与程式化反倒不值一提了。
不过片子也不是没有看头。
喜欢这个片子的末日画面质感,是是,我知道它跟《第九区》像,但因为我是在飞机上一丁点儿小的屏幕上看的《第九区》,所以并不特别觉得本片的画面炒冷饭。
喜欢它的兵器、交通工具、机器人、打斗和暴.力。
喜欢空间站的设计(有没有人解释过空间站的大气是怎么被封在里面的)。
马特戴蒙虽然不需要什么演技,但他把有限的角色材料都发挥了,使人总觉得Max这个角色比故事中表现出来的更有深度,这就是马特的本领了。
看片的时候,还是很高兴的。
前阵子刚看了《星际迷航》原初剧(1966-1968),里面有一集,叫做《The Cloud Minders》,富有阶层住在空中,享受艺术和美好人生,劳动阶层在地下采矿,表面和平昌盛的星球潜伏尖.锐.矛.盾。
再往前,1895年的《时间机器》中,未来地球上有两类人,一类是住在地面上文弱和平的贵族,另一类是住在地底的丑陋强悍的劳作人口,真相则是地底下的养着地面上的,到夜里就一个半个抓下去杀了吃了。
关于阶.层.分.化对立的思考从古就有,本片能提出问题毕竟是好的。
希望尖.锐.极.端的对.立越来越少,因为那样真的是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看完Elysium本来是很懒的写这影评,但大家对电影里的一些设定吐槽的太厉害,想想还是表下本人看法。
吐槽1:Elysium直接暴露宇宙中,上面的全是超人!
看法:其实这个是导演的隐藏设定,Elysium上面是有大气层存在的,具体可以考证电影17:18时飞船降落时,以及电影最后女主抬头时Elysium上天空是蓝色的,而不是宇宙黑。
你从外太空看地球也是相同效果的。
吐槽2:Elysium无防御,只能靠地面rpg4枚击毁偷渡飞船看法:Elysium不是无防御,而是无法攻击,上面全是些上层人物,社会体系政治制度必定比较那个,主动杀人的事他们是没法办。
而从地表发射就不一样,政治上从地面谁射的大家都不知道,这么做干净利落。
来不及了,下次在写
当地球的资源已经不够全人类生存,一群有钱人在太空创造了自己新的生存基地,有着超高医疗手段的天空基地,却不愿意救助地球上的人,人们或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或是为了救治不治之症,不顾一切的希望能够进入天空基地,使用一次医疗机。
电影创意还不错,奈何有些地方显然不合理,头部被炸掉半边都可以治愈,颈部的刀伤却会致命。
既然医疗机器能够轻而易举的治愈一切疾病,为什么不让地球上的人用呢?
就算是不愿意让他们免费使用,交钱还不行吗?
就那么回事吧。
連個防護罩都沒有,不如改名《極弱世界》。
第九区+matt damon+硬派简捷风科幻,可惜在故事背景有点太宏大,没有说的太顺
演技好,剧本小bug,主题嘛,片中共产主义最终会有好结果吗,他们所有人会有好结局吗,持保留意见好了。冲马特达蒙给四星。
这就是个美国版“力王”嘛。。情节设定假得傻得要死,纯卖cult,手撕鬼子。。
三星半。。。还行,不要那么苛刻。。“每次看到美国人两个世界的划分,就想到他们内心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
编剧大概使用投色子之类的方法决定的结局。
超级反派很给力~没有他这个片子就完全没劲!
论科幻硬桥硬马,一点都不微软。论风格,观影中间让我恍然大悟,这导演拍出过神一般的《第九区》。论政治(社会)隐喻,直减一星,思想水平和我们小时候过家家的差不多。
Matt Damon + Jodie Foster !!!无比期待!
在家看都很美,演员都很不错,剧情有些小bug,结局也俗套,但是瑕不掩瑜,不失为一个情节完整,能自圆其说,创意和中心思想并存的好电影。
虽然风格还是那个风格 但比之D9完成度差不少 人物都很干扁 后半推进很赶有点失控 最要命手持摄影多的莫名 或许用在D9伪纪录片片风格刚好,而拍密集动作戏直接把观众晃晕 我看完IMAX一个字晕 最后的是反讽马达的牺牲 把elysium变成另外一个贫民窟?乌托邦从来不存在!我是真失望,球龙虾回来拍第十区QAQ
又是手摇。。。
我们活着也许只是相互温暖,想尽一切办法只为逃避孤单。
可以看做是《第九区》这部政治科幻的姐妹篇,因为导演关注的话题依然是个世界性的严峻课题,全球一体化致使人类正在进行一次世界范围的迁徙,从而催生出一个有一个的超级平民窟和超级贫富分化的社会。如果你了解人类生态学,那么就会对导演尼尔的电影感兴趣,如果你是科幻技术迷,可能会觉的并无新意。
朱迪怎么老成那样了
第九区的导演,必须追!马和机械的肉搏少点,更加分,不过与第九区的.技术相比弱了点.期待新作品blomkamp的新作品.
挺好看的,后来在极乐世界那段也很紧张。会玩编程的人太牛掰了
鸡肋,难看,左楞,山寨,土炮,BUG极多,真想替马特达蒙掐死那对母女,同时掐掉该死的音乐
《第九区》的深度好莱坞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