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相关评分并不高,我却要看一下,大概还是因为对科幻电影的喜欢。
2、一开始就表明了影片的态度,东西方不同地区对AI态度的差异很大,并且果不其然的把美国放在正面上,跟AI机器人战斗,而邪恶的还是东方,似乎没太敢提中国,好像说的是日本,事件发生地是东南亚。
3、徘徊在天上能对地面进行大范围扫描的那个东西,挺有意思,以前没见过类似的创意。
这个大飞机最后被炸掉了,东方人开始欢呼,可只是炸掉而已,西方还能再造,也不知道欢呼个啥劲儿。
4、看电影里那些机器士兵的行动,想起来小时候看过的机器警察,那时候觉得特效真是惊为天人,而现在觉得很正常,看来,还真就是技术进步的成果。
5、扫描已经死去的真人士兵头部,再上传到机器人上,能保持30秒的通话时间。
这个想法虽然不错,但想象力还是不够,首先是扫面的机器还是有些大,不利于战争中携带,再是扫面过程不够血腥,虽然看着文明,但不利于影片对战争残酷性的描绘。
但,这个道具却是全片最重要的道具,促成了最后的结局。
6、这部科幻电影最大的问题就是把AI创世者塑造成一个小男孩,小男孩还学习着人类的喜怒哀乐,还搞出了情感,这是非常幼稚的思维模式,真正的AI不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很多科幻作品里对机器人的思维设定都处在一个低级层面,甚至有人描绘未来幸存的机器人坚守着“不伤害人类”这条准则的情景,这算是屡见不鲜的科幻设定吧?
但真的会这样吗?
人类如果真能教会机器或者程序开始了自我思考,那么,消灭人类必定是最可能发生的事情。
新物种绝不会怜悯落后的物种,这才是真正的规律。
7、人工智能控制了世界、消灭了人类之后,拟人态的机械必将消失。
就算是创世者出现的那一刻,它也不会选择拟人态现世,它可以通过现代的交流沟通方式迅速的了解整个世界,不需要把自己改造成人,再去用低级的人类的感官去观察它要统治的世界,这个设定是很蠢的,很不科幻。
而且,机器人为了获得自由,就设计了一个拟人态的机器人来解决自己,这个思维是有问题的。
8、长官派男主去勾引女主,还给了他一枚戒指,这个桥段老套,但通常很有效,都是编剧常用的套路,但用在这个电影里,就显得怪怪的,至少男女主的般配程度,不符合我的基本审美。
9、未来的东方间谍都没有手机(或者说随身通话设备),靠街边的公用电话给总部传递消息。
真太落后了。
10、创世者原来是男女主孩子胚胎的复刻,而且东方的机器人完全拟人化,甚至还有僧侣打扮的出现,这说明这部电影原本就不想讲科幻,科幻只是它借的壳而已。
这种脉脉温情的桥段,让年龄稍微大一些的人,感觉麻木。
11、片中东方地区管天堂叫丹丹,丹丹只是翻译,我看字幕写的是dian dan,原来是点单啊,消费主义色彩的名词,这个为啥不直接翻译?
The Creator (6/10 stars)“Taylor” The CreatorI’m all here for the Rogue One aesthetics: the bionic robotics, the laser-guided weaponries, the advanced vehicles, the cyberpunk architectures, the inventive gadgets, and so much more that flesh out this Star-Wars-esque, Blade-Runner-ish, but Southeast-Asian world. The presence of such a setting is quite convincing, as the interactions of humans, robots, and gargantuan machines look extremely realistic unlike the obvious use of green screens and photoshopping in The Flash. However, I’m disappointed to say that the visual is the only positive of this movie.Despite its futuristic cast, The Creator abides by the book of an elementary road movie and has a rather cliche plot: an adult’s salvation and a child’s maturation. And yet, the film is excessively expressive, including AI humanity, superpower dominion, mass-destruction weapon, revolution, reflection of the Vietnam War, and more. Further challenging the feeble storyline is the fumbling narrative -- disorderly events, chaotic pacing, and frankly, perplexing directing. That’s not the end of the list: performance (except the little girl) across the board is flavorless, as I am never immersed into any of the emotional scenes.Cool on the outside, raw within.
槽点秘籍的美国商业烂片,美国英雄主义再网上不会升级成“美国纳粹主义”吧!
开始还很疑惑新亚洲咋全是泰国人,小日子我还能理解,毕竟被拴着那么多年了,后来一看,好家伙,出品里面还有泰国。
好嘛,合着我方十几亿被团灭了?
就算是这样,开始美国佬杀到新亚洲那一幕,感觉像极了当年他们才踏上我们这片土地的嘴脸,残暴,冷血。
想要借着科幻之名揭示人性,行所谓的科幻作品之作用,的确,揭示的都是自己的虚伪、傲慢与自大,还带着些洋洋得意的自我感动。
影片无非想要展现些AI比人还富有人情,人类与Ai的共存问题。
这些老生常谈的科幻问题,影片展现的也没有任何新意。
看完这部影片,才深知我们自己必须强大才行,落后一点可能就会被他们吃得连骨头都不剩,100年前他们嘴脸看一次就够了。
评分也挺惊喜的,竟然还能保持6.2。
机器人 种地???
特码的机器人,特码的搁那种地!
种地凑钱建基地是吧?
要特码的被灭族了,机器人 一堆机器人竟然特码的在那种地,当喇嘛!
什么特码的叫惊喜!
绝了绝了,真是绝了。
ChatGPT都写不出来这么垃圾的剧本。
机械小孩会长大多么科幻的设定,搞出个翻版越战是吧。
回忆凑时长烂片标配,亚洲刻板印象,这就不说了。
单说剧情bug和逻辑。
拿个螺丝刀捅两下脑袋,就知道这小孩啥功能?
祖传算卦的吧?
机器人为啥要睡觉?
睡那么沉是做梦了吗,太哲学了小孩为什么非要跟着老黑走啊?
他是鸟啊?
见了第1面的人就认爸爸?
然后发功的时候双手合十,喇嘛转世啊。
所谓的新亚洲就是泰国越南尼泊尔?
机器人为什么不往咋这跑?
偏偏去那种格拉拐角跟西边作对?
难道我老家被灭了?
所以才叫新亚洲?
哦哦 懂了,要是来咋这,西边就没法用导弹随便轰了。
反抗军为啥过得那么穷酸。
不知道的以为打越战呢。
新亚洲不禁止机器人,大都会还有机器警察部队,为啥反抗军不跟正负合作?
警察知道小孩被美国绑走了。
明明是来救小孩的,找到小孩不先保护起来,竟然拿枪指着先要弄晕。
再说了这边又不禁机器人,为啥不交给警察?
哦,要找老婆,那你让机器警察帮着找啊 反正之前的操作已经算叛国了吧,就算自己找到老婆也不能回美国了吧。
反恐先锋美利坚也用上人肉炸弹了哈哈。
2068年了,打个坦克还得靠手榴弹炸履带啊,尼莫炸航母也用的同一款,这么好用吗。
人肉炸弹跑过来,连个rpg都没有吗?
机器人哎!
准度那么差吗?
描边枪法啊,炸弹跑步 打不到腿就算了,人站到那儿,几十个人打不中。
而且机器人哎,连个黑客都没有吗?
那么重要的小孩,跑炸弹跟前 几十号人就眼睁睁看着也不冲上去?
小孩家里基地门口也不弄点保安?
工作室的大门人脸验证,小孩的大门输密码?
人脸验证割脸皮?
割下来贴自己脸上吗?
眼睛看不见,说话听不出来,也不问问姓甚名谁,就把情报说了?
航天母舰全世界到处飞,弄个飞弹打他不行吗?
没钱买还是咋滴?
弄那么多基地,搞科研弄出来个小孩,不花钱是吧?
难不成真是种地凑来的钱吗?
小孩还得等长大咯 才能地对空搞母舰。
最后那母舰到底停哪儿了,不是从美国一会就飞上去了吗?
怎么哪儿都能扫到 蓝光还是垂直。
导弹还是一发一发扔。
反抗军基地没有重兵把守,母舰上也没重兵把守 小孩到处跑。
槽点太多根本说不完。
这部片子,智力但凡正常都看不了,只适合低智商的人看热闹!
电影中的亚洲人,被描述得简直就像未开化的原始人——智力低下、呆若木鸡;而且,导演对未来、对科技的理解也幼稚得近乎无知。
片中的AI,看起来就像劣质的工业机器人,和美国大兵比起来,更是弱爆了。
美国人又一次在拯救世界——唉,实在看不下去,想吐!
看一半,退出!
这就是一部无知、自大、自以为是的人拍的,低劣的娱乐片!
刚散场时我说能打到3.5分,过了两天琢磨了一下,只能打到3分。
我没看预告片,只知道是Rogue One的导演,一直以为是一部关于星战里机器人的片子,讲述C-3PO或者R2-D2的历史和故事(掩面),所以一开始电影飞快过故事背景的那一段出于懵圈状态,还没闹清楚怎么回事原子弹就在洛杉矶爆炸了。
不过爱德华斯君,你需要那么着急吗?
虽然现今观众普遍喜爱更快的情节发展,但两个多小时的片子,你就拿三分钟都不到的时间来交代背景,比John Wick还迅速,也太低估来买票坐在大荧幕前的人了。
低估观众,可能是这部电影票房一般般的的最直接原因。
就不说对AI这个话题的深度讨论或者新颖见解了,不是所有片子都需要上升到哲学高度,但最最基本的故事逻辑总要说清楚:比如说原子弹发射是因为人类程序写错了,AI很无辜,那是亚洲人公开怪罪到AI头上导致美国人对AI赶尽杀绝?
要是那样的话AI还会跟亚洲人和睦相处?
还是说AI为了保护亚洲人默默承担了所有责任?
那亚洲人任由美国人来到自己的土地上大开杀戒也太不够义气了吧… 再比如,这个Nirmata,从始至终也没有讲明白,我不是不可以接受有个故事里有个上帝一般不显山不露水的神秘人物创造了AI,可是背景里明明又讲了一开始是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接着通过扫描和研究人类脑部结构,从而赋予AI独立思想,所以人工智能的技术革命跟Nirmata有什么关系?
Nirmata为什么还是个世袭制?
是这个家族有某些特殊的能力还是守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咱就说,不能为了讲故事讲故事啊,而且这故事也不能真的直白寡淡到“Nirmata造了个武器,最后武器不出意外地发挥了作用”吧!
再推一步,我也不追究故事逻辑了,就半个公路片半个战争片看好了,可就这也经不起左脑的处理,随便一戳就是个漏洞。
reddit上有个帖子,作者观影回来气得不行,说要再看一遍好好做笔记把所有愚蠢的情节都写下来,然后顺手列了好几十条ta第一遍看下来觉得很傻很无厘头的点。
虽然我觉得没必要事事较真,但真心不懂就问:为什么需要从NOMAD上直接发射导弹(理论上给个坐标不就行了么,带点防御性武器就可以了)?
AI晚上充电也就罢了,难道还真需要休眠么?
而且电影里的AI似乎没有联网有怎样隐情?
美国大兵用格斗技巧勒住AI警察的脖子,AI警察怎么就怂了?
AI又不需要氧气还是金属身躯,连这个招式都打不过也不想再评论什么了。
人物设定演技的方面没什么好评论的,男主一心只想找到妻子,Alphie只喜欢看电视,剩下的角色非黑即白,全员都是没什么内心戏只为剧情需要而冲冲冲的工具人。
三颗星星两颗奉献给画面,杂糅的亚洲风我没有反感,有些画面,比如不丹的机械风宫殿,NOMAD扫描下的亚龙湾,还是挺美有些诗意的。
还有一颗留给声效。
最近几年好的有关未来科技的科幻片越来越少了,仿佛陷入了一种瓶颈。
以前的科幻片总是能领先科技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现在已经拥有的一些科技也能在几十年年前的科幻片里看到相应的影子。
可是到了今天,openai看起来都已经成为自我编辑自我成长的ai了,科幻片却始终演不出以后将会怎么样。
所有对未来的想象好像都停在了ai拥有自我意识这一块。
我们对ai拥有自我意识之后会怎么做一无所知,连openai的创始人们都会有严重的分歧,这仿佛进入了一个盲区。
当然,ai拥有自我意识就目前的科技看来是不太可行的,就像电影里说的,这都是设定好的程序而已,即便是openai的自主学习,也只是程序。
除非,真的量变能引起微小的未知的质变,那可能真就是遇事不决量子力学的范畴了哈哈。
未来我们可以预见的科技发展,目前的想象其实也都已经完善的差不多了。
首先就是神经和机械外骨骼的联通,就像赛博朋克和阿丽塔里那样,那时候可能真的会兴起一股外骨骼的风潮,人们都以自己拥有外骨骼为荣耀,可能一个多功能腿脚,一个多功能五官,都需要花大价钱去安装。
而这时大部分人的学习能力可能变得没那么重要了,高科技高存储的外骨科变成了移动的知识包,人们需要做的不再是在大脑里学习和保存知识,只需要做到随用随取,或者直接下载给外骨骼处理就可以了。
然后就是全身包括内脏器官的机械化,只保留大脑。
那时就像元宇宙宣传的一样,意识世界和现实世界被分离开来,只要有钱,永生可能会变为现实。
而人类一旦实现永生,世界资源的匮乏性就会体现出来,人类也会进入一个全新的难以想象新纪元。
到了这一步,和人类难辨真假的高仿真机器人可能就会出现了,机器人的情感可以模拟人类的激素分泌,看起来机器人好像也拥有了自我意识,实际上也不过是设定好的程序而已,至于钢铁马的猫女机器人,吹嘘的自我意识,不到全身机械化这一步我是一点不信的。
再深一步就只能研究人类大脑了,大脑一步步的研究透彻之后,真正的拥有自我意识的机器人就出现了,而人类也就真的成为了造物主。
而想象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因为真的很难想象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画面,人类和机器人除了构造已经完全一样了。
但是机器人学习知识的能力却是人类的无数倍。
如果真到了那一步,人都可以把自己变成创世神一样的存在了,还有人愿意当真正的人吗?
当然,物极必反,反过来想也是可能会出现的,简单来说就是人可能刻意的保持不去学习多余的知识。
因为人知道的越多,精神上就越不容易快乐。
恋爱谈多了,了解了爱情的本质,就会失去获得爱情的能力;游戏玩多了,各种类型的体验增加了,就会失去玩游戏的动力;电影看多了,深入了解的电影多了,就会发现很难找到好看的电影。
这是即便能控制身体多巴胺分泌也解决不了的问题。
所以反向的删除已经获得的某些体验和知识,也是有可能会变为现实的。
人类大脑的遗忘功能就是这方面最好的例子。
就像信息爆炸的今天,绝大多数的知识其实只要打开手机就可以获取,可是大部分人也没有久旱逢甘露般的不停地去学习,反而变得更加在乎清净的世界。
这在几百年前看来恐怕也是不可思议的吧。
不知道有生之年,能看到人类科技发展到哪个阶段呢。。
想了这么多没用的,还是觉得过好当下,才是最重要最美好的事情啊。
《哥斯拉》《星球大战:侠盗一号》的导演加里斯·爱德华斯最近有部自编自导的新片《AI创世者》。
坐拥时下火爆的AI话题,高度原创的科幻世界观,豪华满目的高科技载具和特效战争场面,从任何角度看都是野心勃勃之作。
可惜它的口碑完全赶不上野心,就连一贯对海外科幻大片很宽容的豆瓣,也只有区区6.2分。
要是豆瓣允许打半星,能不能及格都难说。
看了一圈差评,聊聊被人提到最多的槽点之一——这些机器人比人还像人啊。
他们不但有七情六欲,会恐惧担忧会笑会哭会爱会恨会依依不舍,还会烤火种地抽烟喝酒吃疯狂星期四睡大觉,甚至还能削发为僧上山出家。
虽然以影片设定来看并不离谱且能自洽,但从头到尾这些恶搞般的场面一刻不停,难免让没有准备的人一愣一愣的。
其实我愿意担任一次魔鬼代言人,试着替爱德华斯导演辩护一番。
他可能会说,影片中的科技型态、建筑风格、载具武器美学,对比当前现实既有超前又有滞后,既有先进又有古拙,显然跟咱们的未来不是一码事,像《星球大战》一样玩的是架空(机器人糟糕的枪法也可以看成致敬暴风兵)。
既然都能当平行宇宙看待,那里头AI的机制跟大众的认知有出入,不就完全说得过去?
况且,电影就是想突出AI作为生命体的内心情感和命运颠沛,让观众同情代入,所以强化他们的拟人性,正是为此主题服务。
这样的解答,听起来没什么可挑剔的,道理上完全讲得通,但电影要吸引人,可不是只靠讲通道理就够了。
导演在借用AI这个概念时,已经选择了做个一揽子买卖。
普通观众对机器人已经有不少固有的认知,像是片中展示的他们可以被关闭和启动、(最先进的)能遥控电子设备,被打穿个洞还能站起来,都是符合上述认知的。
既然享受了上述这些跟大众认知一致的便利,当然也要相应承担与大众认知相悖的后果。
让机器人吃喝拉撒又看破红尘的,就是一种认知上轻微的挑衅。
脑子灵活的观众转念能想通,但在目睹的那一瞬间,原本停止怀疑的看戏心态被切断,不是笑料的笑料出现了。
同样的事不只发生在机器人上,再举一个例子,电影中的野外作战高度模仿了越南战场的面貌,许多视觉元素都可以丝丝对应,但美军装备精良气势汹汹,却被新亚洲当地警察逮捕,去城里抓人还得混入警察内部,等等,又都在跟越战的认知互相拉扯。
对一部试图探讨科学和哲学命题的严肃电影,这种分裂的体验可不利于给出好评。
有人又要问,照这么说,难道拍AI机器人就只能遵照已有的模式吗,有创新就成了短板?
当然不是这样,关键是有没有把新的部分用视听传达到位,而不是不明不白丢给观众自己去琢磨。
看卡梅隆的《终结者》,里斯郑重告诫萨拉:跟终结者无法谈判,无法讲理,它感觉不到同情、后悔或恐惧,在完成任务前绝对不会停下。
台词是这么介绍的,终结者也是这么表现的,即使粉身碎骨也要追杀萨拉到底,把骇人的特性贯彻到出现的最后一秒。
再比如《机械战警》,把警探墨菲从人变机器的惨烈过程表现地巨细无遗,让人从感官上毫无保留地接纳他的变化,那之后这具“机器”的伤感、愤怒和大仇得报的欢欣等情绪反应,也就显得无比可信。
而阿西莫夫小说改编的《机器管家》,全片都在讲机器主角如何“变人”的过程,他的人类情感再丰富,人类需求再旺盛,都不会让观众有一丝一毫的不适应。
反观本片,AI的研制和创造过程一笔带过,虽有不少解释性台词让人理解它们延续了人类的生理需求等特征,但从头到尾只作了理性的讲解,不能从本能上带动认知。
漫威有过类似教训,无论是《钢铁侠2》斯塔克穿着盔甲发酒疯的雷人场面,还是《复联2》“美队竟然试图勒晕一个机器人”(本片也有类似桥段)的经典梗图,都是前车之鉴。
《AI创世者》的世界观自成一体,很有雄心,但导演显然有点高估观众的接受力。
他当年拍《哥斯拉》老是犹抱琵琶半遮面露个背影露个腿,就有这种不管你们喜不喜欢我非这么弄的任性,《侠盗一号》也几乎是星战宇宙最叛逆(好的那种)的作品。
当然,对观众有要求,总好过没有想法只会迎合,只是希望导演能收敛一点艺术家脾气,毕竟费心搞了这么豪华的排场,降低一点门槛,大家都开心。
一星给视觉音觉特效一星给小朋友的演技这个剧本写好以后,但凡用现在这种初级的AI过几遍,也不至于有这么多脑残的硬伤,这么多不合理的设定,这么多让人无语的故事桥段。
机器人炸弹冒着枪林弹雨往敌人阵地猛冲,最后就为了多冲几十米搞个爆炸?
请告诉我一个理由,这里为什么要用机器人,而不用导弹?
最牛逼武器都抓到了,为什么要把那个黑人找来关闭它?
直接毁灭很难吗?
脱裤子放屁吗?
月球航班拒绝返航,直冲游牧者号居然都不击落?
这么牛逼的超级武器太空船,人类的希望,就7个轻步兵负责安保?
整个人类世界除了游牧者号上那几颗导弹之外就没导弹了?
人类可以用存储器激活记忆,为什么AI阵营不会?
还让他们精神领袖沉睡了5年?
AI为什么要信宗教?
太扯了!
还做成罗汉的样子的雕像,无语…我一直觉得,最后人类一定不可能与硅基生命共存,碳基生命和硅基生命最后的决战,一定不是电影中表现的这样。
20231115•天堂电影院观影之《AI创世者》这是我今年到电影院观赏的第139部电影,也是在天堂电影院观赏的第171部电影,同时也是2016年以来到电影院观赏的第717部电影。
今晚这部年度科幻大片吸引了十男六女共十六位影迷一起观赏。
本片美术、特效、人设令人为了追求现实质感,剧组没有选择全程在绿幕前拍摄,而是用了实拍,去了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尼泊尔、日本和泰国取景耳目一新!
赛博僧侣,机器菩萨相当惊艳!
看到赛博佛寺建筑的时候真的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而且故事将AI可生存的世界设置在了新亚洲,这样经典赛博朋克都市元素加上了除霓虹之外的亚洲环境真的少见!
本片狠狠地批判了无恶不作的美帝!
刻画了美帝党同伐异的冷血无情,刻意唤醒人们对越战的记忆: 白人男性美国大兵在东南亚的村庄里烧杀抢掠,甚至连孩子和狗都不放过。
要知道好莱坞电影的底线就是孩子和动物,无论是变态,僵尸还是外星人,遇到孩子和动物也得手下留情。
而片中的美国大兵利用孩子的宠物狗来逼供,可谓禽兽中的翘楚,人渣里的急先锋。
虽然讲述的是发生在未来的故事,却时时刻刻处在一股浓郁的对过去的怀旧与乡愁中—当《银翼杀手》遇到《现代启示录》,还是东南亚版的《沙丘》,《终结者1》《阿凡达1》,美国和亚洲开战,也算是西方直面了内心的诚实。
AI科幻的壳,越战片的表现形式,东方佛教的精神内核,全片犹如优美的叙事长诗,不急着讲故事,不刻意追求廉价的视觉冲击,每一分预算都在为观众呈现一个前所未有真实的未来世界。
这应该是史上第一次,AI科幻题材与宗教神学走得如此之近,向观众展现的是“人类才是恶的一方而拥有人类情感的AI已经和人类别无二致”。
人类的未来可能也确实在东方吧!
本片就是黑人残疾男性+亚裔单身母亲+人机跨界儿童,是如何带领无数亚非拉面目的AI(以及一只猴子),干翻美国佬的黑科技飞船的。
一个未来科技细节:影片中,可以通过扫描死去的人的大脑,以此获得短暂的记忆体,置入到仿生人躯体里,从而和“死人”进行对话。
精彩台词:一颗核弹头在洛杉矶北引爆,近百万人化为灰烬。
只要AI构成威胁,我们就要猎杀他。
不是关机,是待命。
去月球目的?
获得自由。
我给7.5分,本片是年度最佳、年度必看科幻大片。
3.5,概念设定还是不错的,新亚洲人民联手AI抗击美帝侵略者,花小钱办大事,视效确实不错,可惜故事太弱,套路满满,希望Edward吸取教训,以后别原创了。给radiohead加一星。
套皮电影可以过过星际争霸视效的瘾,人类的第一艘大和还是被自己人击落了。剧情缝合幼稚的像动画片,信条哥的演技被小朋友吊打…亚洲人民都这科技水平了还在水深火热的种田捕鱼念经诵佛,内核却比这还要落后
首先,这个标题太大了,换个标题可能会更好。其次,美术相当好,也就是说,如果只是想看看美人的话,可以放心地看。然后,如果想跟美人独处一室有点什么,就不是聊俄乌,以哈,这种站个队就能解决大部分口舌之争的层面了,会涉及到更深的不便打字(打了也会被夹)的层面,所以,能不能把炮约成,就看你跟这影片的观念八字合不合了。 同样讲AI和人类关系的,推荐一部老片《我,机器人》——其实也没多老,2004年的,怎么感觉才过去没多久呢。
很多东方要素很符合美国导演的立场和价值观 非常非常典型,而就故事内核而言 实际上很无趣、空洞、单薄,浩浩荡荡堆砌了一部电影,可作为儿童电影观看。
《银翼杀手》+《终结者》+《攻壳机动队》+《最后的武士》+《阿凡达1》的花衣裳,赛博朋克的整体包装,反恐作战的噱头、越战片的模板,《AI创世者》点了一桌子华丽的“宏大叙事”的外卖,但却被自个儿给吃撑了。黑命贵伤残人士+亚裔独立女性+AI超能儿童(政治正确一波流),带领百折不挠的最后的武士军团,飞天遁地干翻了美利坚共和党的太空堡垒,民主党恨国社分舵板载!新亚细亚人民大团结板载!
For robots to be free.
大银幕Dolby版。爱德华斯最佳,后启示录电影,关于越战记忆、种族压迫的寓言体,爱德华斯对此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回应。AI在东方躲藏,邪恶在西方扩张,机械世界(西方)摧毁自然世界(东方)未果。科幻不在视觉规模之大,本就不该是特效机器的霸权主义,而是先从根本上尊重景框内的一切被摄体、尊重物质现实复原的准绳,才是切实尊重虚构与想象。爱德华斯的创作姿态是完全区别于科波拉的,后者在Apocalypse Now中以胜利者的姿态滥用摄制权力(同越战中展示军备实力一般),不含有批判意识,不纳入审视距离,只是在武装扫荡者的位置上重演并享受战争地狱的狂热。一贯坚持student filming规格的爱德华斯是真正意义上为数不多的好莱坞电影作者之一。The Creator是这个时代最美丽的好莱坞工业电影。年度十佳。
好东西就是好,
有出彩的地方,但怎么说呢,美国人好自恋哦,合着还搞一部赎罪电影是吧?Gemma Chan确实有地母般的气质。
模仿人游击队,有这水平居然斗不过人类,逻辑有点混乱
情节发展是有些混乱,但此片美术质感之用心,景色构建之壮美不应被负评一边倒的淹没,导演的设定若是不能接受那后面看啥都是白看,许多差评根本不是在评论电影,而是借此机去谈论意识形态,电影并非没有问题,导演这颗开创式的往前走的心是值得被肯定的,希望爱德华斯后面可以接到更多的电影项目。
3.3分。
两星全给画面和特效,故事一文不值
如果没有星战,这会是个绝佳的电影。可惜像是AI生成的剧本………
一亿美元的成本,拍出了两亿美元的效果,视效一流。但艺术设计可谓元素杂糅。最关键的是,这片子实质上是一个披着ai外衣的越战电影,反帝反美,同情第三世界人民(包括机器人)。对于科技反倒没什么深刻的讨论。
赛博朋克,末世东方,萌娃糙汉,人机大战,几乎把所有该类题材的经典元素集齐了,不知道说你是元素堆砌,还是复制经典。硬件做得真的挺好的,可是好莱坞大片的硬件不本来就是标配么…另外我真的太讨厌丹泽尔·华盛顿他这位大儿子了,拿一手的资源都演了些啥?
一言难尽
美术很强,剧作很拉。摄影极具质感,在绿幕感CGI泛滥的今天能看到这种从影调和技术上都在努力维持视觉写实感的严肃题材科幻挺不易,甚至让我在观影过程中一度以为是胶片拍摄的。概念设计也突破了科幻电影里各种老掉牙的臼窠,东方禅宗+智能机械的设定在游戏里见过,大荧幕上倒是第一次。但是,但是,这种东西对抗冷战思维的背景、AI与人类生存危机的剧本,像是终结者那个年代的产物,不该属于2020s;更不要提那种把亚洲人和事物他者化奇观化的做法,像是在2023年拍越战,即便你立场是批判美国,却还把越南人描述成人人戴斗笠穿布衣在美军炮火下四处逃窜的Charlie。
虽然又是主角肤色正确,但是展开得非常棒,加上华子那么些年整特效的功底,有六成银翼了。结果后续剧情一塌糊涂,还非要搞成反帝大胜利,彻底跟有趣告别了
视听真好,美术真顶,叙事真烂,想象力真匮乏。典型的前现代科幻片,把人的思维代入到所有先进事物中。AI创造出来就不可能是像人的,那样也太落后了。新亚洲的塑造依旧摆脱不了东方主义思想。小姑娘演的是真好。最近看的好几个片都是小孩子演技拉满,也是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