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改编自巴金的《团圆》,自然让人想起同样改自原著的《英雄儿女》,但两部电影情节迥异。
《我的战争》是彭顺导演2016年拍摄的电影。
描写了孙北川、张洛东、孟三夏、王文珺等青年参加保家卫国的朝鲜战争,其中发生的亲情、友情、爱情等故事。
这部电影的幕后介绍中有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细节,“影片改编自巴金的《团圆》”。
巴金的中篇小说《团圆》就小说来说并非名作,然而196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以其改编的电影《英雄儿女》却家喻户晓,载入中国电影史册。
电影主要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王成牺牲后,他的妹妹王芳在军首长王文清的帮助下坚持战斗,王文清认出了王芳实际上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女儿,却又不忍相认夺爱。
最终在养父王复标的帮助下,王芳与亲生父亲王文清在朝鲜战场上团圆的故事。
电影《英雄儿女》是非常忠实于小说《团圆》这部原著的,角色姓名“王芳”、“王成”都来自原著,在忠实情节的基础上,对王成的牺牲做了浓墨重彩的升华。
(原著中对王成的牺牲只是一笔带过,所以巴金说电影比自己小说好,既是谦虚,也非虚言。
)然而再看《我的战争》,我们赫然发现这部电影和原著《团圆》完全不相似,根本就是两个故事!
看到第二遍时,发现这个桥段:大家在埋葬女文工团员王文珺遗体时,之前只出过一次镜的军首长抢过铁锨说:“她是我的女儿”,这里才看出了一点点《英雄儿女》的影子。
那么如何找到两部电影的联系呢,我们还要回到情节和结构上。
从《英雄儿女》和《团圆》的情节中可以提炼出这样几个感情线索:兄妹情、父女情,养父女情。
这些情感被置于“保家卫国”环境下产生了时代的升华。
在《我的战争》中父女情(军首长和王文珺)被放到了副线中一笔带过。
但却出现了另外的几条情感线:一是老兵李顺良和新兵张洛东的养父子情(替换了原著的养父女情);二是文工团员刘诗文和王文珺恋情(公开的相恋);三是男主孙北川和女主孟三夏的恋情(公开的追求);四是张洛东对孟三夏的爱慕(暗恋)。
上面可以看出《我的战争》中情感线索中着重刻画的是爱情,爱情替换了兄妹情,而且多线发展。
这显然是和《英雄儿女》不同的时代底色。
在《英雄儿女》的时代,电影主旋律是“革命让爱情走开”,爱情在电影中是被弱化的。
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那句“阿米尔,冲!
”都受到争议,当然不可能出现《我的战争》里“孟三夏,我要和你亲嘴!
”那样富有冲击力的台词。
然而,爱情有多美好,战争就有多残酷,当美好的爱情遭受到战争的蹂躏,让两对恋人天人永诀时,更能让人珍惜和平的可贵。
现在再看两部电影展示出来的情感,把父女情、兄妹情、养父女情、养父子情、爱情都放在了《团圆》的家国情怀中,三部作品的内在联系就渐渐清晰了。
《英雄儿女》中的儿子(王成)牺牲了,女儿(王芳)活着。
《我的战争》中则是女儿(王文珺)牺牲了,儿子(张洛东)活着,并在凯旋的车站和孟三夏完成了“团圆”。
《我的战争》和《英雄儿女》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把凹凸的镜像拼在一起,就是中国人的《团圆》。
每一部好电影都有自己的“金句”,《英雄儿女》的金句自然是那句著名的 “向我开炮!
”。
它几乎已经成为当代成语。
《我的战争》中的金句则是:“你说,我们今天做的事情,以后会不会有人记得?
”孙北川牺牲前的这句台词是在问向观众,我们在享受和平的当下,是否忘记了他们,忘记了哪些为了共和国万家团圆,牺牲了自己生命的最可爱的人。
而我们在享受家国团圆幸福生活的时候,可曾忘记他们在战火中的亲情、友情、爱情,以及他们对祖国深深的恋情。
这个电影吧,没法说 演员都是好演员,刘烨是吧王珞丹是吧黄志忠是吧杨佑宁是吧单拿出来放在合适的本子里都撑得起来,放在这部电影里,真是....... 电影的主题也不错,就是吧,本子和镜头实在一般 想说大了,劲儿不够,想说小了吧,那个台词又太空,几个小配角也一般 就主旋律可能真的不好拍吧 就真是很一般的电影 就这样吧,凑活着看还行
就武器来说,第一次和第二次战役,志愿军用的是万国造。
但大部分是日军留下来的制式武器,就是我们熟悉的三八式步枪,花机关冲锋枪和歪把子机枪为主。
但是电影情节明显不是第一次和第二次战役。
因为开始我们是秘密入朝的,所以不可能大张旗鼓的用火车运输。
那么就从第三次战役开始讲起,第三次战役入朝的志愿军大量换装苏系装备,莫辛纳甘步枪,马克沁重机枪,波波斯冲锋枪。
所以他们火车上那些武器装备,我特么基本没看懂。
从战争方面来说,第一次被伏击是完全不显示的。
第三次战役的时候,李奇微的空中绞杀战之下。
你还敢大张旗鼓的用火车运兵,不是找炸么?
还有就是,在我们的大后方,还有大量的敌军埋伏,还有那么多大口径火炮。
你告诉我怎么运过来的?
就算是后来有了米格走廊也只敢把火车开到平壤。
第二次打伏击战,那时候我们不是只有炸药包,还有反坦克手榴弹也有火箭筒了好么。
你就算火箭筒连一级的没有,反坦克手榴弹对于潘兴的正面侧面装甲没有作用,但是菊花可以随便炸啊!
而且补兵的火力支援武器一般是迫击炮为主,你一个连带门山炮是几个意思?
你伏击完美军的先头部队就特么能光明正大的在大白天跑路?
你真当美军的飞机是纸做的?
还能给你回头在埋伏一次把山给炸了?
志愿军因为没有制空权,所以就算苏联支援了T-34和IS-2坦克给我们,我们也不敢在白天开出来。
所以白天我们基本不行军,但到了晚上就是志愿军的天下。
是因为火力不够别人强悍,就只能打近战夜战!
第三次就更加瞎了。
老美敢在晚上过来偷袭我们?
你当老美是猪还是你是猪?
晚上是志愿军的天下!
在晚上老美只有防守的份。
第四次打阵地战,我的天,你用潜伏是对的,但是你玩的步兵集团冲锋是什么鬼?
那时候我国的步兵三三制战术已经非常成熟了,可以说,当年我们国家的轻步兵是世界第一的。
细节啊,大哥。
要你这么冲锋,志愿军早回国了。
还能搞定老美?
《我的战争》?
谁的?
你的?
你的?
反正不是我的。
别以为打出巴金先生的名号、用“情怀”绑架中老年人、用“热血”煽动青年、用“煽情”迷惑女人、用“特效”和“场面”刺激荷尔蒙、用“第一人称视角”迎合小孩,你就不是一部拙劣的商业片了。
对不起,我看过《上甘岭》、《英雄儿女》、《高山下的花环》、《战争子午线》。。。
从小到大,看了太多战争题材的电视剧,除了《亮剑》难以磨灭的之外,其他都依然忘却。
时间是检验卓越电影的标准。
对于这部电影来说,我们不谈主题和政治,从电影本身来讲,情节的推进太过笼统,没有任何创新之处。
战友情和爱情参杂在战争的间隙。
不论是战争场面还是爱情战友情,坦白讲,我没任何感动的地方,就像看美国大片一样,已经腻了。
为什么会这样?
我认为核心在于缺少人性的刻画,已经情节之间的张力。
战友掩护大部队,从而牺牲,大家痛哭流涕,为战友报酬,这已经被重复太多次了,没有任何创新。
另外一大漏洞就是,缺少对美国士兵打仗动机和心态的刻画,我们不能了解美国普通的士兵是如何看待朝鲜战争的。
不仅如此,几乎对美国部队没有细节呈现,如果能刻画一个美国将军和士兵的性格,并且与连长刘烨形成实力相当的竞争,这才是有魅力的情节所在。
个人公众号:为自己而玩。
这么烂的抗美援朝片都可以上映,为什么好的片子却被束之高阁,上映遥遥无期!
看过外交风云,才知道毛老人家为什么顶着压力要抗美援朝?
没有打赢美国人,老毛子会援助你,看得起你?
其他国家会在外交舞台上给你机会?
最后,美国人会给你几十年平平稳稳改革开放的时间?
那么多先烈牺牲了,我们只希望有一个真正的好的记录他们的影视作品可以传承,而别让垃圾玷污了他们!
兔子,现在的种花家是你们的奉献换来的!
演技在线,制做精良,故事感人,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对几场战争的发生地缺少明确的说明,如果可以和历史事件对应起来就更好了。
但中国的抗美援朝战争,战役打的多也很惨烈,即使没有说明,也不影响他成为优秀的影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铭记历史,才能更好的前行。
孙联长和孟三夏的感情触到人心最温暖处, 到死都喜欢你!
作为退伍军人,满怀着激情来看这部影片,缺被俗套恶心了,如果把北京放在抗日战争照样可以演,我就没看出来体现了朝鲜战争的什么特色?
导演你找志愿军的后代调研过吗?
你知道美军怕中国人的什么吗?
请你不要把抗日战争的剧情乱套,把日文换成英语,把日本人的脸换成美国人的脸就来拍电影?
剧情俗套到十年前的电影就在体现的东西,现在你还在讲!
电影的逻辑好怪,结尾看到一个活人来了句,谁谁谁还活着没?
然后说你先等一下就跑了去找人,结果另一个死了!
完全没搞懂你要表达什么!
战争总是那么无情,但是唯有流面与牺牲才能换来永远的和平安定。
《我的战争》的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们为了保家卫国毅然决然远赴他乡,九连是一支英武勇猛的队伍、连长孙北川身经百成、个性粗犷但心地善良,在战场上向来无所畏俱,而遇见文工团团长孟三夏之后,勇猛之中的了一份柔情与责任。
孟三夏是个性格爽朗,嘴硬心软的直肠子,跟粗线条的孙北川缘于抬杠,二人又是老乡,在共同经历了战场的生死考验之后,孟三夏也对他暗生情愫。
与此同时,孙北川的好兄弟:张洛东也对孟三夏心生好感.但是身为孤儿的他,被老爹收养,单纯、乐观,为了撮合孙北川与三夏,他选择了隐藏自己的情感,老爹的死也让他真正地尝到了痛苦体会到了战争的无情。
而老爹李顺良,是队伍里的老兵,油滑不失稳重,他是张洛东的精神导师,他的牺牲让张洛东的生命接受了一次重新冼礼。
文瑄是文工团出身极好的骨干,她用她的牺牲向恋人刘诗文诠释了信任和支持,激发了这个满腔报国情怀的知识分子内心最坚强、最男人的一面,促成了他由知识分子到真正军人的升华。
或许战争中有很的这样的桥段,有很多这样有血有肉的人,他们平淡而不平凡,在残酷艰辛的战火岁月里,抒写着因爱交织的战地故事。
电影对这些人物的塑造没有多余的情节,短短几个镜头,就将人物刻画地鲜活细腻。
电影的战斗场面即使比不上美国大片,但是已经算得上是很好的技术了。
开场没有拖泥带水的精节,直接就是火车遭遇飞机空袭,这是大部分国内战争片没有的,场面的激烈与宏大程度,让影片提升了高度,在537高地争夺战时,给主角们用了广角镜头,是一种比较新鲜明拍摄方式,为影片增色不少。
剧本中很多情节与历史相符合,补给时间短,跟不上,大部分部队总会挨饿,这是抗美援朝遇到的真实问题。
影片最大的不足就是有战斗无战役。
影片的场面宏大程度与复古的影调,整体用低调确实高大上,但是都是战斗场面,却没有战役战略,不像《亮剑》这样的片子,战略布署详细,敌对双方有计谋与智慧的较量,所以显得过于单调与猛烈。
彭顺作为香港导演,敢于挑战中国大陆的主旋律电影,对主旋律的认识不够深刻,只能停留在打斗场面上。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人称视角,慢动作甚至多次倒放等技巧,给画面提了很多分。
彭顺不仅用了现在已经风靡全球的手持摄影,还相当创新的用了Gopro来展示第一视角,给主角加了广角镜头,让人眼前一亮。
战斗场面真实宏大、震撼,死亡的惨重让人欲哭无泪。
不管情节是否缜密,但这份拍摄的用心足以向导演致敬,足以向那些参与战争的勇士们致敬。
战争比我们想象中的可怕太多,伟大先驱们的鲜血,为我们换来幸福,我们会永远记得,珍惜眼前的幸福,愿世界再无战争!
爱国主义是主旋律,儿女情长是调料,家庭观念是底色。
新时代的主旋律,当然要讲究与时俱进。
既要有西方的浪漫,也不能少了传统文化的忠君报国孝道伦理。
影片的思想境界简直完美。
这剧本我也能写,无非是英雄儿女加烈火金钢加董存瑞加谷子地加李云龙加兵临城下加007。
刘恒也算是国内比较有名的作家了,只能说贵圈真low!!!!!!
从技术上讲,战争场面主要靠低音炮加慢镜头,战术主要靠打了鸡血的人海,军人形象主要靠江湖气质,对白主要靠一口纯熟的京片子外加几句半生不熟的洋泾浜方言,颜值主要靠台湾小鲜肉,感人主要靠死人,窝只能说窝野屎坠惹!!!!!
这导演我也能当,无非是怎么作死怎么来嘛!!!!!!!
为神马还给两颗星?
志愿军军歌反复出现,也算是不辜负那么多亡灵!
朝鲜战争值得研究,不能忘记,它对今天中国的影响不小于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
还是怀念过去的战争片,烈火金钢之后,国产主旋律战争片的水平真是每况愈下!!!!!
本子一定是刘恒的枪手写的!一定是!
特效不错 战争时代的爱情 总多了些壮烈
抛开政治意识和历史细节,只作为战争电影看还是不错的,虽然部份情节略显尴尬,但至少比我刚看的《仁川登陆作战》强,冲着志愿军战士们英勇而可悲的命运,冲着他们曾经抛洒过的热血如今却在被人从那片土地上任意地抹去也要给个及格啊。没有人忘记他们当年的英勇,甚至他们的敌人,而他们的盟友例外。
北川,三夏,洛东 看见这三流编剧的起名老子就已经吐了
战争场面还行,就是哒哒哒的。最后胜利是被感染到还想哭了。。。。但一般,没细细看了
脱离现实的战争电影,人物表现可圈可点,整体氛围过于压抑,有可能的话,还是希望能够多些这类题材电影,增强真实性,帮助大家回忆这段历史。
在电影院看这种片子真的是内心受到撞击太大了,尤其是看到孙北川牺牲的时候,好想哭。
从技术角度讲,这部片子有亮点,镜头调度、战争场面可以说是近年最好的。没想到彭顺也会拍战争电影。但彭顺毕竟不是徐克,始终没能把故事讲好。剧本很糟糕,情节单薄,从头到尾就是打打打打打。给两星不能再多了。
严重生理不适。
电影也就一般国产片水平,但这评论和打分我是真看不下去,什么叫你们的战争,没有这些舍身忘死的战士保家卫国你今天能坐在家里敲键盘?忘恩负义的狗东西,剁碎喂猪都嫌脏。
电影本身大概只能给2星,多一颗星献给当年真正为了这场战争献出自己生命的军人,愿世界和平。
还是老套路的抗战片好看。——《我的战争》
大量历史硬伤与错误,背景故事一星,演员一星,原著一星
孙北川和孟三夏一起排雷那块儿看得人捏把冷汗,估计是个女人在那一刻都会爱上这个粗中有细的铁汉子吧。
同样是巴金老爷子的剧本 老版就拍成了《英雄儿女》那样的经典 如今却只能拘泥在男女感情之中无法自拔 哎 可惜
这特么的比金刚川好太多了
抛开某些不符合历史不符合常情的内容, 只是把这当作一部剧情片来看的话, 还行..
连长牺牲了,嗷。。。这个战争有点太残酷了,比任何一个剧版的战争题材的电影都要来的惨烈和直接。
2016.09.22 中影航洋
无耻的非正义的 战争,还想洗白,无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