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河山

河山,Homeland

主演:王新军,秦海璐,韩立,王文绮,李雪健,张嘉益,辛柏青,尤勇智,姚刚,王辉,申军谊,赵亮,桑茗胜,孙大川,徐雷智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9

《河山》剧照

河山 剧照 NO.1河山 剧照 NO.2河山 剧照 NO.3河山 剧照 NO.4河山 剧照 NO.5河山 剧照 NO.6河山 剧照 NO.13河山 剧照 NO.14河山 剧照 NO.15河山 剧照 NO.16河山 剧照 NO.17河山 剧照 NO.18河山 剧照 NO.19河山 剧照 NO.20

《河山》剧情介绍

河山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西安事变时,因率部抢占赤水河扭转事变局势的卫大河被贬回乡。抗战爆发,他重返前线,被派往由国共两党共同组建的中条山游击纵队,面对各种势力的相互倾轧,卫大河依然屡建奇功。在八路军团长高晓山、我党地下工作者付洋、姜雅真等人的帮助下,在与日军进行了骑马山、雪花山、永济血战及保卫根据地等一系列残酷斗争后,卫大河经历了从反共到亲共的人生蜕变,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高晓山牺牲后,卫大河为保住游击纵队与国民党顽固派斗智斗勇,同时率陕军在中条山地区英勇抗战。他熟练地运用游击战术与日军周旋,迫使杵村久藏无法出兵,彻底粉碎了日军西进的战略企图。最终率残部于贵人峁牵制日军主力,宁死不降,血战到底,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英雄赞歌。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南龙北凤爱笑种梦室之白蛇传说逃离德黑兰王保长后传睁开你的眼睛龙的牙医沙漠阴影黑道之家哑巴新娘圣女魔咒第六季午夜拍门热舞甜心2翠丝立花登青春备忘录换心保留席位南方大作战不再沉默太行山上茜色如烧后裔狮身人面像之谜炮灰武当一剑隐隐惊马槽之决战女僵尸秘令第二季因为不想吃亏掠骨者案山子星运里的错

《河山》长篇影评

 1 ) 河山,高开低走

北京卫视开播的时候,第一天只播一集,看着不错,打算追剧,也一直关注着,说实话,看到王新军,有点失望,神剧之王啊,而且导演还是王新军,不过第一集真的还挺不错,可越看越。。。。。

墨迹,正事不干,天天耍嘴皮子,这个剧已经脱离神剧行列,移步“无聊”剧行列。

《河山》河山不是耍耍嘴皮子就得来的,无聊至极。

 2 ) 河山

追完看了下豆瓣,评分太低了,不知道多少人全部看完?

或只是对夫妻档的厌烦、王新军之前接拍的那部抗战神剧从而打这么低的分。

我想王新军之所以拍这剧,也是想为自己正名。

众所周知,抗战剧单从制作方面,就有很高的难度,现在能展现战役、相关地域年代戏的景地其实少之又少,搭景、特效、战争所用枪炮等,花费也不会小。

更不说剧本方面的问题,这种主旋律自带说教容易招人反感,人物的单一性等问题,其中还要展现家国情怀等宏大的格局、历史背景、革命精神。

现如今无论资本、创作的大环境都已经让聪明制作者选择少触碰这类题材了。

本剧已是现如今浮躁环境下难得的真诚之作。

每个人物的细节、每件戏剧冲突的细节、甚至战争的细节等方方面面都足以看出剧组的诚意!

当然也有很多不足,如有些起承转合稍显刻意、也有事件逻辑并不严谨等,总体来说,本剧也应在8分左右。

李雪健老师戏真是好啊,父子戏几次催泪又让人看的热血澎湃。

 3 ) 应该是我能看进去的第三部抗日剧

好了正如标题,第一部那肯定是亮剑,真好,没说的从小跟我爷爷一起看大的,第二部虽然我看进去了但是兵油子的故事不是很喜欢,名就不说了,第三部就是这个河山,看到高参谋长死的时候我才发现一个叫大河一个叫小山和在一起就是河山还挺有趣,不得不说王新军演的不错起名也不错👍先说说为啥我看的下去,我感觉这部剧挺真的,我说的不是这个特效啊(特效...比较符合国产电视剧的标准)之后整部剧看下来两个感受吧,第一个就是惨,虽然没达到历史中那个1:4还是1:40的死亡率,但是这毕竟不是纪录片,比其他的抗日神剧来讲确实惨烈了不少,这也是我能看下去的最大的原因,没手撕鬼子就算给那时候的小日本面子了,这部剧的惨不像亮剑里直接表现的惨,而是大部分通过一些其他的人物来看,像卫老爷子,包括刘叔,说的这些个大柳镇的娃啊,一个个走的时候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后生仔,回来的都是一具具尸体啊,真的从他们的言语中感受到了心疼,也感受到了抗日战士们的鲜血,再一个能让我看下去的地方就是跟亮剑一样看的我燃起了些许热血,最底层的小兵们的斗志,和范团长徐团长的这个改变,忍不住拍掌叫好,其次最后一个让我看下去的理由就是跟看新世界一样,想让那几个卖国贼死无葬身之地,恨啊恨的牙痒痒,想给他们皮抛光,国难当头,只顾着在后面统统姑姑.害,最后总结一句话,祖国现在真美好,珍惜美好生活吧

 4 ) 又看了一遍,值得高分

春节陪老人零零碎碎看了一些,自我隔离期间又仔细看了一遍,觉得真是值更好的分数。

第一次从抗战片中直观的感受到了牺牲士兵的 国、家、族。

伤亡的士兵需要抚恤,安葬。

偶尔出镜的关内大户丝毫没有跳戏,衣服细节处理很传神。

从衣着光鲜到破旧布丁,家家族族,特殊时期国难下的缩影。

有两处让人出戏的细节,其一是翠姑娘。

扮相和演绎,都有问题。

全剧几乎所有人都很好的拿捏了角色细节,这个姑娘哪哪都不太得劲。

其二就是全剧官兵同志们讷,都太胖了,不论是国军还是八路普遍太肥硕了。

全剧一共几个日军将领,没有脸谱化,有冲动型的,夸张型的,智谋型的,难得!

狗娃都不出戏,翠姑你弄啥呢

 5 ) 随笔

这段时间才发现此剧。

总体好看,不是神剧。

唯有两点:川晋两团长,没啥出彩的。

还有就是秦海璐,感觉在剧中,表现最差,不去狗娃。

表情木纳,表演很一般,就是衣服太多,可能这剧是她家的,可以好好来个时装秀。

其实,以前我挺喜欢她的表演,不知道在这剧中成这样了。

我觉得,她应该多穿军装,表演投入些,此剧定然更好看。

 6 ) 加油

追剧过程中,专门看了中条山战役资料,应该是中条山战役前半段的历史背景。

剧中老戏骨担当,几个演员的陕西方言很有特点,提现了当时陕军出潼关作战的真实情况。

张嘉译作为陕西演员,在线时间太短。

全片还是有不少燃点,抗日不流血,何必出潼关。

但是逻辑上有点问题,高小山,姜雅真,几个演员演技不在线。

4星推荐

 7 ) 卫护河山,山河护卫——优劣并存是常事,无需拿“抗日神剧”成见来以偏概全

偶有粗糙大体好看,觉得可以看。

人设方面前后比较稳定,片内人物各有各色。

大体上一条主要剧情线挺顺溜的,尽管仍有部分情节刻意感明显感觉不顺畅,不过不是“抗日神剧”,所以也值得一看。

所附图大都是用手机从电视上拍的,清晰度感人预告!

战争场面颇给力,举个栗子——别的片里鲜肉片酬九成九道具花费零点一,而到了《河山》这里是反过来的样子,夸张是夸张了,不过这场面效果是的确不错。

有粗糙的地方,对比“手撕神剧”还是不错的。

尤其戏骨,赏心悦目,一动一静,耐品有味,真的是享受,这和小鲜肉有颜缺演,有区别,直观区别。

而看到结尾,感觉卫父老汉的形象也最是丰满完整。

这几年抗战片陷进“神剧”的怪风里。

《河山》可算是抗战片中的一股清流,自《亮剑》以来,少有的一部能让一家子人都少有“神剧”此类吐槽的抗战片。

没看此片的时候,脑子里满是“抗日神剧”的印象,这看还是不看?

是个问题。

看还是不看?

带着“抗日神剧”的成见,去最初自然是本不待见的,而找其他片子替代未成,也就这么跟着,有一会儿没一会儿地断续看下去了。

这一看倒有不少意料之外的小惊喜,众口难调,也在某一片段一堆吐槽。

既然是抗战片,说说敌方日军。

嗯,不赖,威势拍足了——一言不发,把战俘叶贤之吓得豆大的汗往外冒。

没在这方面关注太多,有模有样有时可鉴的抗战片,合理纪实就无话可说。

日军军官

《枪口》中死于日军刀下的田臻饰演的地方警察马德成成了这剧日军,眼熟,还挺有模有样卫大河,本剧核心,陕军团长,浓眉大眼粗中有细憨中带皮。

说话干净利索,“回”,“滚了”。

这个角色形象,刷新了我来自于《亮剑》中楚云飞带给我的国军军官的印象,也不同于以往其他片内的扑克脸一概形象。

陕西大柳镇人士,满脸憨实内含精明,王新军浓眉大眼的形象带着陕西口音,做人行事灵活有余。

可也在守护永济一役人员伤亡殆尽——也是在这一役之后,打仗始觉寒心,经父开解,磨圆了棱角,除了打仗有勇有谋之外也开始分出一部分心来躲着扯皮/开始扯皮,而本心尤其未变。

铁血温情卫父,初见时心道是个平常老汉参演,低眉顺目卫家之主,嗓音低沉倒也是铿锵有力。

看到这里倒有个插曲,老妈说“宋江演的”,除了老妈其余人员则真的是不以为然不以为然不以为然啊,直到问度娘之后,我的内心是:震惊……记忆里看过的宋江,印象里的关键字首先传来的,自然是“英气”,对比起来这个卫家老汉,如非提醒真的一点没想起来。

比起佩服自己的记性,嗯我选择佩服演员李雪健的演技——演什么是什么。

除了这个老演员,三德子赵亮的出现也是听让我惊的——这个川军团长阔以啊,灵性灵性的,又没认出来。

演技秀

喝杯水酒压压惊永济一役之后,算是卫父集中出场的场面,大柳镇随卫大河从军子弟,殉国者数百,满是悲伤的气氛。

这个时候,处于悲伤氛围中心的卫父,一目一行,悲伤在无言中弥漫。

战争年代,大柳镇大族乡绅,一家之主,圆滑行事之外也犹有胆气。

虎父虎子,有先礼后兵直面赛翼德在先,这时也有担当有魄力,人格魅力。

卫大河多次以大漠卫家枪为荣。

卫父果真也是好汉,戏里没有这么说的台词,但是他演出来的,给我的感觉就是这么个感觉,我觉得这就是好演员了。

好看耐品,琢磨有味。

感情戏方面,还算蛮合胃口。

儿女私情场面偶有,观感嘛,不至于抢了“卫护山河”的主题,小小穿插感情戏,算是有趣。

看到高参谋的感情戏,心里只有三个字:齁得慌。

不得不说ㄟ( ▔, ▔ )ㄏ那个“袄破了帮我补补,就只你补”的委婉表白说法挺新鲜的,合乎高参谋的文风,不过你这八字虽然都捺完了……平常,含蓄点不好吗?

其他感觉还好,在他感情戏这面儿觉得……果然还是齁得慌。

ēn……

说说其他的人物,那个“主角之敌”贤之和“立志军需官”的李司令,都没有让我觉得尬,甚至我还觉得李司令演得阔以,无能又怂,志向咸鱼混日,胆小怕事偶尔逞无能,还蛮有趣,无能又好算计,惹憎。

“主角之敌”在日军牢房种豆子……大的汗,肢体语言丰富,关键是日军官一字儿没问,一时让我忍不住笑喷,有趣有趣,“你也有今天”,窝里横的主角之敌。

不紧张不紧张,我叫“不紧张”李雪健演得一流,卫父老汉没的说,耐看。

军官千金白净地很也说得过去,但是但是但是,战争年代的村花翠姑是不是白净得过头了?

说起来,村花翠姑,也倒不如村姑翠花念得亲近接地气些。

看李雪健所饰卫父老汉形象颜行眉目全然自然,再看王新军浓眉大眼笑骂随意的憨中有精的军官壮士形象,又如赵亮所饰川军团长在“卫司令”笑指“徐团长”和贤之一派走得很近时灵性地微微拉开距离一幕。

再看村花翠姑觉得很违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灵也不是这么个水灵法,和村里其他女的差距有不止一点的大。

按照正常逻辑来推,本想着持“男女平等”、“谁说女子不如男”理念的翠姑,至少是下地干活不服输男人的实干派吧——风吹日晒都不怕,一股劲头在心间。

结果,这个人白净水嫩得,脸好像能掐出水来,和在校的大学同学倒是神似了,和“翠姑”不服输的农家女角色感觉差好多了,能不觉得违和吗?

到了后面开荒军人种地的情节,一堆人拿锄头,也是这个“翠姑”拿的姿势别扭,农家人亲评——“拿着的姿势跟使不上力一样”。

翠姑爹

翠姑卫大河的干儿狗娃的演艺都没让我像看翠姑的时候憋这么一肚子吐槽,狗娃演技阔以,看好。

以及,卫父面对赛翼德的时候圆滑行事好言先礼,敞大门手拿菜刀从容对峙后兵,不仅木有突兀的反差感,我觉得更丰满了这个大柳镇曾经耍枪的大族老汉血气犹在的形象,如此血气犹存,后面永济一役之后,有担当的形象也不显得突兀了。

以及配角刘不准一角,就觉得很自然,不抢视线,锦上添花,三次回镇则在我看来,更突显了,战争的残酷。

而最后一集血战到底。

也通过对白刃战的近距离镜头特写,也突显了这一点,所谓战争残酷,所谓斗气斗志。

与对比而言,翠姑就……@_@看着别扭而且多余,仿佛穿越女一般突兀地现身在这个时代不属于这个故事,而不是别的演员那样,融入这个时代背景下自然而然的表演。

高参谋演的负伤临终那场戏,死戏就像周星驰《喜剧之王》中尹天仇的“死”一样,演员肯定有自己的想法然而给我的观感偏向好假。

43集战后满身伤,被卫大河扶起来时,动作是,“眼睛刚开眼皮就活灵活现地睁大,有力而且毫不生涩地转向卫大河”——ēn……当时的确逗笑我了。

高参谋的确是重伤将死这样的剧情没错,向我传达这样的信息,却不是靠演技而是靠满身的红涂料。

可以了可以了看完其他的“抗日神剧”,再看这个,感觉还行,瑕不掩瑜吧。

然后,期待这样“非神剧”的抗战片越来越多吧。

感情线这回事,片内卫大河东感情线演绎很舒服,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毫不齁腻:)这不就好了吗?

老演员穿透力直击内心深处,震撼得起鸡皮疙瘩,戏骨戏骨,名不虚传。

卫父麓翁放松地演,自然而然,不拿劲不刻意,很自然。

自己投入,也让观众共鸣。

我觉得这就是好演员了。

悲凄得动人最后的大结局,有种戛然而止的感觉……戛然而止就是,感觉东西没铺陈完,人物命运还未述尽,就没了。

而意犹未尽则是,铺述完了,回味无穷,意犹未尽。

 8 ) 一寸山河 一寸血——背后的故事

很久没有写影视剧长评了,之所以大半夜还一定要空出时间来写这篇文章,出发点还是一个——希望网友不要错过了一部还算可以的作品,前13集3.5分,前19集下降为3分。

如果现在给分数的话,分数下降的主要原因还是有些剧情太套路,从7分打基础下降为6.8分,继续后面看发挥。

这个故事的主题是抗日,最开始的时间点是西安事变,之后就是国共合作,从50集的篇幅来看后面肯定有主角投共的桥段,这个是老套路,自不必说,我为什么要推荐这部剧,最大的一点就是用创新的视角来看抗日战争的残酷性。

1、各自为主的军队之前很多的抗日战争都在一直拉呱国军如何抗日不力,蒋先生如何消极抗日,但是此片却侧面道出了一个真相——蒋某人军权不实!

东北军、陕军后面的川军、晋军,还有直属的中央军,都是捏不到一块的疙瘩,都有自己的小九九,都有自己要效忠的“领袖”,比如少帅,比如杨主任,尾大不掉。

护国运动、两次北伐等等实质上都没有让地方军阀真正地划归中央直接管辖,而是表面上“臣服”,实质上就和唐末的藩镇节度使没有区别。

攘外必先安内,老蒋真的是只是针对红色政权吗,还是打着“安内”的名义,将分散的军权收回来,中央一盘棋。

如果从这一个角度考虑,是不是西安事变的角度就可以变得很微妙,地方政权向老蒋逼宫,不仅仅是为了“抗日”,更大的背后原因是“害怕被削军权”,从后期来看各军整编换防,正是这个意思。

2、战略和战术高晓山说的游击战16字决,其实是主席为代表的集体智慧,高度浓缩各种经典军事思想,结合“麻雀战”、“挑帘战”、“破袭战”等等实例,其实也是《孙子兵法》活学活用的代表。

但我们要说回来,游击战通常使用在以弱胜强,比较迂回的某次战斗中,而大部分战斗,或者说决定战争的主要方向的还在于正面战场,这也是为什么以卫大河一直看不上高晓山的原因。

通常作为一个政权很少立足于山地,所以占山为王的一般叫匪,而在平地上建立政权和城邦的是大趋势大主流,所以在平地上攻城略地的主要还是靠正面战场。

这里我们要指出的是正面战场并不意味着硬刚硬,也可以用战略战术以弱胜强。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这也就是为什么《亮剑》中的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下下之策。

而以少胜多,通常第一招就是离间计,让敌人内部有隔阂,从目前的情况下来看段德午、三喜和卫大河已经有了分歧,接下来因为蓝衣社的各种昏招,会使得整个混编师产生整个方向性变化。

3、军事主导权从最开始赤水河一战,我们就可以看出“县官不如现管”,卫大河不听直属上司的命令而是询问脾气相投的“宋师长”,于是阻击中央军。

那么我们回到最开始的问题,如果蒋先生进驻中央军把整个陕军、东北军打乱再混编抗日呢?

红色政权是不是也在为了自己政权活下来,而加入到“兵谏”委员长的队伍中?

就算没有日本人的挑唆,还是变成了“自己人打自己人”?

而最初的混编,和被日军打散了之后混编有最后的区别吗?

接下来我们可以看到,国军和红色政权对待地方老百姓的不同态度而起到的不同化学反应。

作为当时主政权的国军,主观认为老百姓支持抗日就应该捐粮捐钱配合军队,而红色政权认为自力更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走群众路线更能团结老百姓,为统一战线打好基础。

为什么会有这样大意识的区别,因为蒋先生还存在军政府的思维,他理念是“军 政 党”这样的次序,所以用他军人的思维模式在管控国家,导致了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汪伪政府、军统与中统派系林立、法币贬值经济危机等等问题。

而为什么红色政权虽然也有成长的阵痛和曲折但是会一直持续下去,最核心的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理念是“党 政 军”这样的次序。

高晓山被作为“政治工作”的参谋长来参加国共合作,就是因为政治工作做得好,什么是政治工作,就是统一思想,把握大方向。

4、征兵的博弈这个小标题的出现很多人可能会有困惑,征兵不都是国家供养吗,有啥好博弈的?

其实不然,我们可以翻看历史会发现这样的军队番号——岳家军、戚家军以及木府军(土司)、湘军(曾国藩)等等。

我们往往会看到军队领袖人物的精神感召力远远大于他们本身的官方职务所带来的影响力。

岳飞之死有很多的猜测,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功高盖主势必被打压,要么杯酒释兵权,要么莫须有,要么含恨而死。

同样,戚继光虽然是抗倭名将,但最后一朝天子一朝臣,失了靠山病死老家。

木府遭遇改土归流,湘军几次冷遇又几次起复,真正的原因在于当权者在征兵制与募兵制之间的平衡。

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关于军权一直都是个很奥妙的问题,理论上一个国家的军权都高度集中在统治者一人手中,但事实上统治者不可能动不动就御驾亲征,所以势必军权让渡,而让渡的尺度就极其微妙。

以清朝为例,吴三桂西选, 年羹尧年选, 隆科多佟选最后跨越简单的募兵向国家人才选拔制度伸手时威胁到皇权于是都被绞杀了。

征兵和募兵的最大区别在高晓山和卫大河在对老百姓要不要参加抗日战斗中体现出来。

卫大河认为战争让老百姓走开,让职业军人参加,没有受过训练的老百姓容易添乱;高晓山则认为全民皆兵,将老百姓先训练成民兵然后向军队输送新鲜血液成为正规军。

发展到当今社会,也就是义务兵和雇佣兵两种不同发展流派。

在派系混战时期,军阀不仅手握当地的行政权(包括税收),同时也掌握了当地的“征兵权”(抓壮丁),而对中央政府来说这些军队遥不可控,不过是军阀们的个人武装,也就是募兵,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在于中央与地方的军权之争。

5、为什么要建根据地首先吐槽一下剧情的拖沓,我已经看到19集了,还在那里绕呀绕,多余的剧情太多,本人不爱看感情剧,本人要看烧脑的抗日剧;几个人加起来都100多岁了,你侬我侬的,又不是偶像剧,又不是乡土剧,能不能来点干货?

征兵与幕兵之争衍生出根据地之争,核心是国军和红色政权对阵地战还是游击战的不同理解,开篇我们就强调了占山为匪和平地建邦的区别,所以卫高二人的军事战略产生了分歧是必然的。

从这几天几集来看,高晓山以军民互助来体现根据地的好处,这个设定有点bug你才来几天,就当一家人了?

从剧情来看也就半个月的时间,太夸张。

真实的情况,还是先派一个特派员,到村里做“教书先生”给大家搞文化课,然后动员青壮年劳力农闲时间组成团练地方武装,就如赛翼德这类的被收编,之后壮大乡兵几个村连成一片。

一个凉水村只是一个据点,不能称为根据地,陕北根据地是多么大的一块,全盛时期辖区设有赤源、秀延、延川、延水、绥德、清涧、佳县、吴堡、神木等九个苏维埃县治。

既然高晓山建的是微缩版的根据地,那么根据地到底是个啥?

说白了,就是以农村为基础的军事指挥中心地。

于是我们回望历史,这不就是屯田制吗?

政权利用军队或农民垦种土地,徵取收成做为军饷的制度,也就是说建设根据地就是以农村为补给的大后方建设。

战时全民皆兵,闲时全员为农,既解决了兵源问题(打破征兵与幕兵的困局),又解决军需补给问题。

同时最最重要的解决了一个思想问题,打仗为了谁!

和职业军人不同,以民为兵(卫大河)最怕的就是小农思想,保命逃跑为先,不听命令,但是根据地的建设就是把他们绑在同一驾马车上,保护根据地就是保护自家一亩三分,他们不得不为自己战斗。

PS:两个主角的名字——卫大河、高晓山,好一个河山,好一对大小。

又PS:我的大学时代,毛概、邓论、马哲三大通识课程里只有毛概飞越及格线,其他都是90多分,那时候毛概怎么背也背不出来,在三九大雪地里我裹着被子都背不出。

可是等我后来看了一些老的军事电影之后,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后面甚至给本科生讲毛概,他们都觉得我讲得课超级有意思,场场爆满。

我想这可能就是书本高度凝练没有很好地把毛概的精华用浅显地方式传递给大家吧,我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更好地为大家解读。

未完待续

 9 ) 原创台词吗?写的太好了

自盘古开天,三皇定国,五帝开疆,凡国遇大事,男必在祀与戎泯躯祭国,即燹骨成丘,溢血江河,亦不可辱国之土,丧国之疆,士披肝沥胆,将寄身刀锋,帅槊血满袖,王利刃辉光,吾不分老幼尊卑,不分先后贵贱,必同心竭力,倾黄河之水,决东海之波,征胡虏之地,剿倭奴之穴,讨欺吾之寇,伐蛮夷之戮,遂沧海横流,儿立身无愧,任尸覆边野,唯精魂可依。

 10 ) 全面地说,这是一部优秀电视剧

在腾讯视频选择看这部剧,不因为题材,不因为某个演员,只是因为《河山》这个名字,足够简单,足够有分量。

开头以为是讲国民党正面抗战的故事,过了前几集后面才进入国共合作的主线。

原以为《河山》单纯指国土河山,指“抗日”,直到第36集才突然发现:河山河山,是主角卫大河与高晓山,国军卫大河,共军高晓山,国共“合作”,一语双关。

抛开一部剧的演员、剧情、节奏、伏笔、表达方式等方面,《河山》还有它独特的优秀之处、可取之处、高明之处。

以“西安事变”为背景,开始国共“合作抗日”,因此本剧的主要内容也有两条:“合作”、“抗日”,合作困难重重,抗日艰苦卓绝。

可取之处,肯定了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抗战的主要贡献,也批评了战争背后国军的内部分裂问题。

多次向观众传递“敌后抗战”、“背后扰敌”、“配合主力部队”的游击作战方式和重点。

提及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等国民党的正面抗战,以及通过川军出川作战等来交待国军一部分军队的正面抗战。

但是军阀的自私自利和各自为战,以及嫡系部队和非嫡系部队的区别对待,也是影响当时局势的重大原因。

剧中,国军派系复杂难以团结合作,有东北军不抵抗丢人东三省撤退关中,有陝军、川军、晋军抗战积极,有胡宗南部贻误战机不顾全大局,有国民党中主战派、主和派互相牵制,亲共派和顽固派互相打压,可以说各方面交待很详细,观众可以轻易理解各种情况的发生。

当年《雪豹》有国军正面抗战内容,《大刀》更是讲述国军战士的奋勇和热血,但是对于这些战争背后的内容,没能体现。

高明之处,充分诠释剧名《河山》。

既紧紧围绕保卫河山的“抗日”主线,同时又加入了大“河”与晓“山”的国共“合作”主线,且贯穿全剧,不曾偏离。

既融合了多部剧会讲述的“抗日”内容,又加入了多部剧忽略的“合作”这个切入点。

优秀之处,游击纵队没有被神化或弱化。

这个队伍所有的胜利、立功,没有任何运气和开挂的成分,除了人员、装备、战术、情报、群众支持之外,再有的也就是信念和无畏了。

守雪花山牺牲几千,守济城几乎全军覆没。

刘叔从大柳镇领走一批批的后生上前线,又从前线一趟趟送牌位和尸体回大柳镇。

最后适龄青年没有了,老的小的上,男的没有了,女的上。

大柳镇不是大柳镇,而是整个中华大地的缩影和折射。

他们的胜利是惨烈的,然而是让人心痛和信服的。

没有《铁道游击队》那样的传奇性。

这里的日军军官刻画中肯,多谋、敏锐、忠诚、野心。

另外,课本和其它影视剧都提到“根据地”,但什么是根据地?

根据地怎么建设?

建设成什么样子?

根据地如何与日军拉锯僵持……部队为什么有嫡系与非嫡系之分,为什么不能统一指挥,为什么不能团结一致……神秘的军统机构的位置和职能等,对这些原本不甚明了的我看过这部剧也不知不觉得到了答案。

最后没有安排姜怀柱的反水,原以为会有的。

《河山》给我带来的感受远远不止以上篇幅能概括。

自导自演自编的王新军,作为幕后,水平出乎意料的高,比名导名编还拿得出手!

必须精准夸奖!

望王导勤奋,多出作品!

还有优秀的演员辛柏青、秦海璐、李雪健等人。

这样的整体水平才叫一部电视剧。

“何以称英雄?

何以谓光荣?

这一身铁骨,卫我故土。

《河山》短评

每个月跟着我妈标记两部电视剧

6分钟前
  • 懒残僧
  • 推荐

剧本一般,演员不错,最后10集比前面好!刘叔回老家第三次征兵看哭了!中国人民抗战真的是拿人堆出来的!发动群众真的太厉害了!

10分钟前
  • 書衣偵探華斯比
  • 还行

家国情怀

14分钟前
  • 忽如远行
  • 还行

看了前几集,是扎扎实实的好剧,棒!

19分钟前
  • Σ(っ °Д °;)っ
  • 推荐

一壶好酒,须细品。

20分钟前
  • 仰望星河
  • 力荐

秦海璐这股劲儿太好啦

22分钟前
  • 时光存折
  • 还行

粑粑

27分钟前
  • 很差

演员演技还不错,其他的就一般般了,尤其是服化道,太新太现代了

31分钟前
  • Martina
  • 还行

剧情一般,演员演技可以。

32分钟前
  • ahahaha
  • 还行

女演员们的脸和妆,让人出戏

36分钟前
  • lulala
  • 还行

2020.7.5 就这。 2020.7.1喜忧参半

37分钟前
  • 风好大我好慌
  • 还行

东北军,西北军,国民党,红军,完了,这段历史我咋啥也母鸡

42分钟前
  • 小兔子君-
  • 还行

李雪健,值得赞一个,虽然剧情有点拖沓,老戏骨的演技不错。

45分钟前
  • 刺目
  • 还行

7分,比神剧好一点,比经典差一点,陪老爸看的,老头喜欢就好。

49分钟前
  • 秀山鲤鱼
  • 推荐

说实话有点雷,几个主演的陕西话都不过关,还拍什么戏?

51分钟前
  • 冰蓝海王子
  • 很差

王新军的导演水平比他的演技还要低下。

53分钟前
  • 时光蚂蚁
  • 较差

一寸山河一寸血

58分钟前
  • 良酱
  • 力荐

起码说人话了

59分钟前
  • 峨眉峰
  • 还行

原来男一女一是现实里的夫妻档。

1小时前
  • 食野之苹
  • 还行

好家伙,导演兼男一号简直就是个战争贩子,全是拍的战争片,一大半是抗战神剧,真是佩服他的执着

1小时前
  • 心宽体瘦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