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的秘密生活》,很冷门的一部西班牙电影,这是我最近几年来每年都会看一遍的影片。
它不是什么大师之作,也几乎没有获得过任何国际电影节的大奖,实话说电影美学价值也算不上突出,但我对它情有独钟,它是我的观影top10。
因为它在鲜血、污垢、死亡、仇恨、羞愧等一系列让人绝望的因素之外,让我理解到什么是“理解”,像张爱玲曾经说过的那样:“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 下面,我通过此片的几个重要符号切入,来解读它。
香皂 香甜的杏仁味肥皂是女主角汉娜和她那一段地狱般经历的连接。
1991年,克罗地亚独立战争爆发,南斯拉夫进攻杜布罗夫尼克,还在这座城市就读护士学校的汉娜和她最好的朋友回到家乡。
她们看到亲友们流离失所,失去了联络。
于是她们开着车外出寻找,意外发生,她们被本国的士兵抓到旅馆,持续经历着旷日持久的性暴力、凌迟处死伤口撒盐等杀戮……诸如这些非人类一般的遭遇让汉娜最好的朋友以及其她众多的女性在极度残忍痛苦的境遇中死去,其中还包括汉娜在这段很长的时间里怀孕然后生下来的女儿。
汉娜被她的同胞士兵们逼迫着扣动手枪的扳机,亲手将她的女儿杀死。
作为幸存者的汉娜在痛苦、绝望和羞愧中生活,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她在一座工厂的流水线上日复一日地的工作,每天都吃相同的食品——米饭、苹果和鸡肉,她几乎不和任何人说任何话,她有很多杏仁香味的肥皂,每次洗澡她都使用一块新的,然后将它扔掉。
四年这样过去,她没有任何一天申请过休假也没有将任何生活中的事情透露给工厂里的任何人,工友们无法接受自己的同事像机器一般沉默和“冷血”,将此情况投诉到工会,于是汉娜被勒令必须至少带薪休假一个月。
拥有很多的香皂,每次都使用全新的一块,是汉娜在一遍又一遍想要洗涤自己回忆中的那些血污,但这注定是徒劳。
她只能游离在生活之外,灵魂深处的创伤已经让她所有身体发肤的痛都无动于衷,也让她再没有任何情绪去面对任何的人事。
也许,这一块块杏仁香味的肥皂会让她有一点点安全感,会让汉娜知道自己还在带着无尽的羞愧和痛苦苟延残喘。
于是,我们看到汉娜会打电话给她的心理医生,然后一句话也不说就挂断,只是为了让对方知道自己会活着;她会拿起一幅十字绣,在上面随便绣出一朵花,然后不管是否完成便随意将其扔掉;于是,她在被迫休假随便到了一个什么地方时会在机缘巧合中主动申请去那个乌托邦做个临时的护士。
她需要做点什么来填补无尽的时间以及时间尽头那空荡荡的废墟。
香皂是汉娜(汉娜本是女主角最好的朋友的名字,汉娜死了,她希望自己代替汉娜活下去,而她真正的名字,再没有人知道)以及千千万万在那场战争里受到非人类待遇,在地狱里死去或是幸存的人们渴望得到的救赎和潜意识间希望的微光,但这世间又怎会有哪一块香皂能洗去鲜血、死亡、仇恨、羞愧和绝望呢?
《葡萄牙修女的情书》 一本小说让两个家庭的命运彻底颠覆,让处于漩涡中心的两个男人一死一伤。
约瑟夫爱上了他最好的朋友的妻子,他送给了她这本《葡萄牙修女的情书》,她也每天思念他无法自拔并一遍又一遍地去读这本书,把自己预设成小说里的角色,这段爱情越过了道德的边界。
约瑟夫在懊悔和痛苦之间向他最好的朋友坦言了一切,他和约瑟夫一同在海上的石油钻井平台工作,他无法承受这一切在一场意外的火灾中扑向熊熊大火选择自杀身亡,约瑟夫为了救他同样扑倒火焰里去却无能为力,但约瑟夫终于还是幸存下来。
于是,同样作为幸存者的约瑟夫被火焰烧得伤横累累,他带着羞愧和暂时性的失明躺在病床上醒来。
《葡萄牙修女的情书》,在电影中的符号是真爱和孽缘的结合,是跨越了信任与背叛生与死仇恨与愧疚的审判。
约瑟夫说:“有些事是我们绝不能做的,比如说:绝不能……把某种书当作礼物,送给一个寂寞的异性,千万不能爱上最好的朋友的妻子,关键是这种事永远不能告诉那个朋友。
” 伤愈之后的第一时间,约瑟夫找到那个女人,他们坐下来说起曾经现在和将来的一切,把这些都做一个了结。
她把《葡萄牙修女的情书》还给了他,他们从这段关系中走出来,但中间那隔着的千万道伤痕又该用何种方式去愈合?
在《英国病人》里,凯瑟琳愿意随艾马殊远走高飞,在还没有飞到天的那边便一道用死亡祭奠了这段壮烈的爱情。
《一一》里简南俊和初恋阿瑞阔别三十年后重逢,在共同度过追忆少年时光的几天后,他还是选择回归到自己的家庭,因为“本来以为,我再活一次的话,也许会有什么不一样。
结果……还是差不多,没什么不同。
只是突然觉得,再活一次的话,好像真的没有那个必要。
”《廊桥遗梦》中弗朗西斯卡在整个后半生带着她和罗伯特·金凯的秘密生活,无时无刻不在怀念那个只是短暂几天中邂逅的男人以及那一座连接了他们真挚爱情的廊桥,于是,她死后向儿女说出这个秘密并要求他们将自己的骨灰撒到廊桥之下去和金凯在一起……我无法评判上述电影角色以及约瑟夫和他最好的朋友夫妇间孰是孰非,或许爱情本身无罪但爱情常常有意无意间造成了太多伤悲,于是,我们一次次辩论:“婚后遇见今生挚爱要不要离婚?
”这个辩题永远不会有所谓正确的答案,我只天真地希望每个爱与被爱的人都尽可能被世界温柔相待。
钻井平台——治愈心碎的乌托邦 钻井平台是这部电影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打开潘多拉宝盒的钥匙。
远离大陆,在海洋深处的石油钻井平台像一座孤岛,当它的使命行将结束就要被关闭时,留在上面的是一群想要远离社会的人,他们或是爱独处或是因为什么不被世俗认可,又或许只是因为在茫茫人群中他们是一个彻头彻尾的loser。
于是,他们像一群流浪的吉普赛人一样将命运交给了这座治愈心碎的乌托邦,和那只唯一的动物:名叫”丽莎“的鹅一起,在千万次海浪的冲击下带着自己的秘密生活。
但一个人究竟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妇同罗帐,几个飘零在外头?
当世界只剩下这床头灯,你那边是早晨已经出门;当你在穿山越岭的另一边,我在孤独的路上没有尽头。
老船长常年生活在海上,他喜欢独处不喜欢干燥的地方;技艺精湛的厨师在这乌托邦里每天做不同菜系的食物,每天他都播放该菜系的国家的音乐;同性恋伴侣在钻井平台上被大家善待,他们甜蜜地工作和生活,彼此陪伴相依为命;为海洋环境保护忧虑的海洋学家受雇在这片海域中间研究海浪冲击的数据,他没有办法为海洋被污染生态被破坏去做些什么,只能每天忧心忡忡地与喜爱的贻贝们在一起;还有约瑟夫和其他人,他们也带着自己的秘密在这孤岛看海上的明月升起又落下,隔绝曾经走过的大地,离家千万里。
汉娜同样带着她的秘密乘着直升机来到这里,像一个天使降临,在这里,她重新找回作为一个人的生活该是什么样,她能感觉到自己20岁之前的温柔和可爱、食物的滋味与人相处的感觉、眼泪和笑容……她带给船上每一个人(包括她自己)一段美好的回忆。
也是在这座钻井平台上,约瑟夫和汉娜互相道出自己内心黑洞里最深处的秘密,撕裂自己血淋淋千沟万壑的伤疤去给对方抚摸。
约瑟夫由于暂时性的失明看不见汉娜长什么样,但他用自己的种种言行举止在这短暂的时间里给予汉娜莫大的慰藉。
他让汉娜多年来第一次露出笑容也流下眼泪,让她一点点信任眼前这个男人开始说出关于自己的信息,也让她回忆起最不堪的过往并决定把秘密都说出来,故事说完后,他们应该就此别过。
汉娜对约瑟夫悉心的照顾让他能顺利转移到岸上继续治疗并最终痊愈,她耐心听着约瑟夫喋喋不休的唠叨,像对待15岁少年般的温存。
最重要的是,在这座心碎乌托邦,他们互相理解。
“在人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理解。
”世间本不存在什么感同身受,宋朝时的陆游便告诉世人:“事非经过不知难”,但同样经历过了生死攸关的两个人尝试着去理解彼此,这让他们可以找到勇气在未来的日子里相濡以沫地走下去。
游泳 故事讲到了这里,约瑟夫和汉娜的未来需要点什么来支持他们共同去面对未来的生活,游泳这个符号成为了他们跨越山河拥抱在一起的勇气。
溺水是约瑟夫的童年阴影,深海恐惧的他年少时被父亲扔到了海里,而那时船上只有他们父子二人但他的父亲并不会游泳,约瑟夫在死亡的边界看见了内心深处最可怖的海怪。
他把这个故事讲给汉娜听,几十年过去,他还在那片童年时的海洋里挣扎,对于他,游泳大概这辈子都是无法触及的。
但约瑟夫伤愈后决定去找汉娜,当他们重逢,约瑟夫的坚定和勇气让汉娜相信,她应该和约瑟夫走,就现在,因为……
“有时候我会哭泣,泪水止不住,我会把你拉下水”“没事,我会学会游泳”我必须在痛苦中生存下来,不知所措,无法面对过去,那就麻痹自己,关掉一切可以与世界取得联系的方式,不去想,不去听,不去交流,不去尝试,就这样行尸走肉地活着,痛苦看到我过得人不像人,就不会再来打扰我了吧?
可在心里的最深处,只有自己知道有个巨大的创伤,血淋淋地沉寂着,腐烂着,它经常在自己一人独处时,浩浩荡荡地来,以眼泪,以万般折磨,还是换不回一刻安宁。
突然有一天,生命中出现了一个人,ta敞开的姿态欢迎我,ta不介意我的过去,ta不会再问我的过去,当全世界的人都无法承受我的痛苦,ta会拉着我的手不让我被过去淹没。
过去的痛苦也渐渐消失了,也该消失了。
—汉娜/科林
对我来说,整个四月的骚动都只为了一个人——西班牙女导演伊莎贝尔·库伊谢特(Isabel Coixet)。
为了见她,我把《挽歌》(Elergy,2008)、《无我生活》(My Life without Me,2003)、《言语的秘密生活》(The Secret Life of Words,2005)翻出来看了又看。
和阿莫多瓦、毕加斯·鲁纳、卡洛斯·邵拉、胡里奥·密谭这些地道西班牙导演不同,库伊谢特的电影完全没有招牌的西班牙风味,没有斗牛,没有火腿,没有探戈,没有风骚女郎露着乳沟扭着屁股,没有惊天动地死去活来的不伦之恋,她的电影甚至,不用西班牙语。
库伊谢特今年整好五十岁,白羊座的她打扮新潮,表情搞怪。
她本人的风格和她的催泪弹电影迥然不同,好奇而幽默,带着沈殿霞造型的蝴蝶眼镜,浑身上下充满了喜感。
见面的地方是她挑的,韬奋西文书局,虽然服务生恶狠狠地教训我们不许拍照,大家却也没有因此坏了心情,因为她实在很好玩。
库伊谢特出生于巴塞罗那近郊的小城圣亚德里亚·德·贝索斯,这里地处西班牙北部,人们说加泰罗尼亚语,斗牛被禁止,大家不跳弗拉明戈,而是围成圈手拉手跳萨达纳舞。
干燥烘热的南方土壤养育出的人们性格激情刚烈,如进了斗牛场的野牛一般,为荣誉而生,为荣誉而死;而偎依着地中海的北方人性格温和,几千年的沿海贸易使得他们开明而务实,胸抱眼界也更开阔。
库伊谢特十七岁开始就周游世界,她在伦敦、纽约、巴黎、东京等城市工作、生活过,她说自己可以毫无困难地融入另一种文化,加泰罗尼亚给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带来的culture shock(见《向加泰罗尼亚致敬》)可以说从未在她身上发生过。
她到上海才两周,已经觉得舒服得像在家一样;反倒是回国时觉得有些像外乡人了。
“我知道全球化是个糟糕的词,我也不喜欢在巴塞罗那或是上海看到星巴克,星巴克留在美国就好,如果世界各地都一样,那很傻。
如果在上海,我会喝茶,吃上海菜。
但从另外一方面说,如果一个中国导演的电影里有某种情感打动了我,会让我有一种分享的快乐,这说明人类情感中有共通的部分,从而让我对人道主义更有信心。
”库伊谢特的一生都在为当电影导演做准备,却从未进过电影学院。
十四岁时她收到一架照相机作为生日礼物,便立志将来要成为一个导演。
她说小时候亲戚朋友家里的婚礼、派对都会请她担任摄影摄像。
进巴塞罗那大学,她选的却是历史。
“我现在经常去牛津大学、索邦大学给电影系的学生上大师课,我会告诉他们,拍摄技术、剪辑技巧、怎么取景、怎么用镜头当然很重要,但这些都只是工具,电影的灵魂在于你的视野,你看世界的方式。
导演需要有一种世界眼光,要了解世界是怎样运作的,而历史正是其中的一部分。
历史可以教你如何理解过去,理解现在,从而理解未来。
”拿西班牙现当代史做例子,弗朗哥独*裁时代是绕不开的话题。
库伊谢特发现西班牙和平民*主之后,许多城市开始搬走弗朗哥塑像,“虽然我觉得那些雕像很难看,但是它们是我们国家历史的一部分,它们在那里可以提醒我们过去发生了什么,只有我们对过去有正确的、清晰的态度,才能保证悲剧不再重演。
任何刻意地回避甚至掩* 盖*历史的行为都是很愚蠢的,我可以保证,过去的幽灵一定会回来报复的。
”《言语的秘密生活》就是一部提醒大家铭记历史的力作。
莎拉·波丽(Sarah Polley)饰演的汉娜是一个在北爱尔兰工厂里工作的波斯尼亚女孩。
她工作任劳任怨,但耳朵不好,一直戴着助听器,很少与人交流。
她每顿只吃几块炸鸡、一份米饭和半个苹果,她每隔一段时间会给自己的心理医师打电话,却从不说话。
在工友们抱怨她不善交际后,工厂老板给她放了长假。
于是她自愿来到一间海上石油钻井,照顾一个严重烧伤暂时失明的男人约瑟夫(蒂姆·罗宾斯饰演)。
约瑟夫自有一段不堪回首的痛苦往事,在汉娜逐渐拼接起约瑟夫故事的前因后果时,她自己也逐渐敞开心扉,在病榻前向约瑟夫讲述了自己在波黑战争中的凄惨遭遇。
影片前半段的云淡风轻,让人误以为这是两个身残志坚的孤独之心相濡以沫的爱情故事,直到汉娜的病榻独白,才见到导演的大观照。
任何战争都有伤痕,而随着战争结束,政客们坐地谈判分赃,大多数人好了伤疤忘了疼,而那些在战争中被凌辱和被损害的人如何面对未来的生活,少有人去关心。
库伊谢特曾于波*黑内*战后在萨拉热窝拍摄过一部纪录片,采访了许多战争受害者,那些女性在战争中被异族军人甚至我族军人反复强*暴、虐待的事实触目惊心,许多人因为不堪忍受而自杀,活下来的人也无法重新适应正常人的生活,她们已经亲历过人性沦落至极的情形,要重拾对他人的信任,继续生活的勇气,有多艰难,言语无法表达。
库伊谢特从萨拉热窝回来后,马上就动手写了这个剧本,波斯尼亚姑娘汉娜的角色是为莎拉·波丽度身定做。
电影里的汉娜不爱说话。
她一开口,仅陈述事实就已经足够震惊。
出演汉娜的莎拉·波丽是库伊谢特最欣赏的女演员,她是加拿大人,完全没有好莱坞女星的作派,不会一会儿拿出镜子看妆有没有花,一会儿紧张指甲油有没有剥落。
库伊谢特说:“我和大明星气场不太合。
我喜欢拍完电影,还能跟演员出去喝一杯,聊聊天。
好莱坞那些女明星演电影,不管是开门还是朝垃圾桶里丢东西,一举一动都那么假,不像真人。
莎拉就不一样,她又聪明,又特别,她从来不关心自己好看不好看,她只关心人物应该怎样,我要一个普通人,她就是一个普通人。
她虽然没上过大学,但是读很多书,很有文化,政治上也很积极,她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如果有可能,我将来还要为她写一个角色,只有她能演。
”莎拉·波丽还出演过《无我生活》,饰演一个二十出头的清洁工姑娘,早婚生子,和男朋友住在拖车里,有一天却发现自己得了绝症,并且时日无多。
这是库伊谢特的成名作,探讨的是如何面对死亡的大命题。
她说:“我并不迷恋死亡,我更迷恋生活,但对我来说去思考死亡的确是个挑战。
如果是我知道自己很快就要死了,我肯定会歇斯底里,我会朝所有人大喊大叫,会愤怒,会发疯。
到底怎么才能优雅地、有尊严地面对死亡,如果真的有这么回事,我就想在电影里探索这种可能性。
”当然我们在进行如何有尊严的面对死亡、如何展现人性的光辉这些宏大的对话时,打底的仍是电影,电影里那个生活在最底层的带着两个孩子的年轻姑娘如何在死前实现零星愿望,抑或留下遗憾。
2008年的《挽歌》是唯一一部不是库伊谢特亲自操刀编剧的电影,剧本基于菲利普·罗斯的小说《垂死的肉身》,讲的是一位年过六旬的哲学教授对一个美艳古巴女学生的乳*房的痴迷。
为何会对这样一部男性视角的小说感兴趣,库伊谢特表示这是一次极好的锻炼和经验,好像探险般刺激。
“我了解男性,知道他们的脑子怎么转,而且我更了解女人的脑子怎么转,所以我觉得可以驾驭这个题材。
而且最后效果很好,我很高兴自己做了正确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奥斯卡影帝本·金斯利第一次演情欲戏,据说他十分紧张;就连以情欲戏《火腿,火腿》出道的佩内洛普·克鲁兹在拍裸戏时也很害羞,常常在化妆室里一准备就是四个小时。
《挽歌》中的几场重头床戏都由库伊谢特亲自执镜,没有灯光,没有录音,房间里只有导演和两个赤身裸体的演员,“这个时候,他们必须相信我。
”原著者菲利普·罗斯是“文学作品最差性描写奖”的入围常客,库伊谢特还曾为小说中一段劲爆白描专门请罗斯吃了饭,大致情节是女学生为老教授口*交,老教授猛拉女生头发,女生于是咬了老教授的阳*物。
库伊谢特对罗斯说:“我知道您是位伟大的小说家,但是请您理解,我可没法在电影里让佩内洛普咬金斯利的老*二。
”库伊谢特的下一部电影已经有了腹稿,她要讲述的是西班牙内*战*结束、弗朗哥开始独*裁时,一百万西班牙人曾翻越比利牛斯山去法国避*难,结果许多人到了法国却被关进纳粹集中营,遭受了非人的对待。
这其中有一个接生妇,她帮助了许多女人在战乱中生养孩子。
库伊谢特说:“这是西班牙近代史中几近幽微晦暗的一段,少有人提及;即便我去法国,他们也会说,不不不,我们这里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但我知道,这事发生过,而且我要让大家正视它。
”库伊谢特访谈:问:你的公司为什么叫芥末小姐?
是不是对日本文化产生了兴趣呢?
答:我在日本工作过,特别喜欢吃芥末!
其实,主要的原因是,我有过一个日本男朋友……还有过美国男朋友,还想谈一个中国男朋友……我的男朋友们加起来可以组成联合国了!
问:你在《言语的秘密生活》结尾处感谢了约翰·伯格,说他改变了你看世界的方式,为什么呢?
答:伯格不光写文艺评论,还写过诗、小说,他有本小说叫《婚礼》,我很喜欢,《无我生活》里男主角给女主角读的那本书就是《婚礼》。
我以前是做广告的,约翰·伯格在七十年代写了一本书《观看之道》,里面讲的是如何用另一种眼光分析图像,包括画作、商业广告等等。
比如他说过,广告的真正目的是让人感觉不自信,而绝不是像欧莱雅广告里鼓吹的“你值得拥有”,广告其实是为了让你觉得自己不值,让你觉得自卑,不如人,这时候你就会产生一种心理需求,想要买他们推销的那些东西来充实自己、妆点自己。
这些话对当时还是广告从业者的我来说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啊!
当然我早就已经告别广告业了。
问:你是女权主义者吗?
答:是的!
但是我不认为男女一个样,男人和女人天生就有很多差异,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但是我相信两性可以互相沟通、理解,我也不要求女人要比男人享受更多的权利,只要真的平等就可以了。
现在南美还有很多地方因为宗*教的原因屠杀女人,就因为她们是女人。
我觉得这很可怕。
我不信教,我爸爸是共*产*党,我们一家都不信,所有宗*教基本上都是反女性的。
问:你觉得世界各地的女人一样吗?
答:我觉得不一样是表面的,也是很肤浅的,我们当然肤色不一样,种族不一样,但是看内心的话,地球上的女人也差不多吧。
比如我就老幻想着下一个碰上的男人就是那个Mr.Right,虽然我心里很清楚根本没有所谓的完美男人,但还是忍不住发花痴去想!
女人都是这样的吧。
问:你觉得怎样的人最性感?
答:性是一种神秘的东西,需要幻想。
西班牙文里有一个词morbo,就是说男人有点点阴暗,很神秘,内心有不为人知的一面,这种就很性感,带劲儿。
我最喜欢的情欲镜头是《纯真年代》里,丹尼尔·戴-刘易斯在马车上拉开米歇尔·菲佛的袖口,那种想要又不得的欲望,才最撩人。
反正AV对我来说一点也不性感,因为一点余地也没有,我看了会睡着的。
问:你最喜欢的中国导演是谁?
答:王家卫!
我和他吃过饭,他说很喜欢我的电影。
我看《重庆森林》的时候,能感觉到和他在交流,我们虽然来自不同的文化,但有很多感觉却是共通的。
我还喜欢陆川,他的《南京!
南京!
》很有力,很震撼。
最近柏林电影节上看了王全安的《团圆》,虽然演员讲的是上海话,下面打的是德文字幕,但是演得很好,电影里面的情绪我能体会,很真切。
问:你认识拍过《北极圈恋人》、《露西亚的情人》的西班牙导演胡里奥·密谭吗?
他在中国文艺青年中很受欢迎。
答:我蛮喜欢密谭的电影。
西班牙导演圈子很小的,大家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
密谭的电影挺有意思的,但是我觉得比较难走出国门,因为他电影里很多东西不是所有外国人都能理解。
问:你经常发表散文,是有志于文学吗?
答:我太崇拜文学了,所以自己绝对不会做,因为怕写不好。
我喜欢看小说,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对我影响特别大,我少女时候看过这本小说,就决定不要结婚,结婚太可怕了,就为了那一张纸,把所有的憧憬、幸福都葬送了。
最近刚看完麦克尤恩的《在切瑟尔海滩上》,唉,没有哪个蜜月比这更糟的了吧,最后十页写得真好。
问:怎么会想到为世博西班牙馆做个机器人宝宝?
答:西班牙馆有三段影片,第一段是毕加斯· 鲁纳导的,是很西班牙风情的,有弗拉明戈舞,讲西班牙文化的起源,第二段是巴西里奥·马丁·帕蒂诺导的,说西班牙近代的民主进程和西班牙人生活变迁等等。
我觉得既然是世博会嘛,来参观的人肯定走马观花,然后到处拍拍照啦,不能搞得太沉重了,要好玩一点,中国人和西班牙人都喜欢小孩,我就想造个机器人大宝宝吧,他会笑会动,会说“Hola”和“你好”,然后让他做梦,梦里面想的都是未来的生活,比如免费教育和医疗,男女真正平等,吃安全健康的食物,使用太阳能等等。
这些都是人类可以实现的未来,而不是空想。
所以我想人们在游玩拍照之余,也能看到一些社会愿景。
如果世博会只选一样东西参观,就肯定是这个小米宝宝啦!
伊莎贝尔·库伊谢特简介:1960年4月9日,伊莎贝尔·库伊谢特出生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省的圣亚德里亚德尔贝索斯,随后在巴塞罗那大学学习历史,主修18、19世纪的历史。
在涉足电影界之前,伊莎贝尔·库伊谢特任职于广告公司,曾服务的客户包括英国电信,达能,宝马,宜家和百事。
然而,她对于电影事业的热衷其实始于孩童时代。
她的祖母是电影院的售票员,当依莎贝尔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她便收到一个8毫米口径的照相机作为礼物。
1984年,库伊谢特完成了她的第一部小电影——《寻找与交易》(Look and You Will See)。
四年之后,她携手费尔南多·古林及卡米·伊莱亚斯,推出她的第一部专题电影——《英年早逝》(Too Old to Die Young)。
1996年,库伊谢特携莉莉·泰勒,安德鲁·麦卡锡共赴美国拍摄她的第一部英文电影《我从未告诉你的事》(Things I Never Told You)。
1998年,库伊谢特创作了由莫妮卡·贝鲁奇出演的电影《给爱过的人》(Those Who Love),并于次年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芥末小姐有限公司。
2003年,她执导了由萨拉·波莉担任主演的另一部英文电影《无我生活》,并由此在国际电影届声名鹊起。
该片曾获2002年加泰隆尼亚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及第十四届奥哈克里提克奖。
此后,库伊谢特开始同时与西班牙及国际知名演员合作,稳步推进自己的电影事业。
在影片《言语的秘密生活》中,西班牙演员贾维尔·卡马拉便与分别来自美国与加拿大的蒂姆·罗宾斯,萨拉·波莉同台献艺,该片获得了2005年西班牙影艺学院戈雅奖的四项大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作品和最佳剧本)。
同年,库伊谢特与格斯·范·桑特,沃尔特·塞勒斯,及科恩兄弟等18位导演一起,合作完成了短片集《巴黎,我爱你》。
随后,国际巨星本·金斯利,丹尼斯·霍珀以及西班牙本土演员佩内洛普·克鲁兹出演了由库依谢特执导的《挽歌》。
而她的2009年新作——《东京声音地图》为我们讲述的是由加泰隆尼亚演员塞吉·洛佩兹以及日本演员菊地凛子演绎的一个黑暗的爱情故事。
2009年,伊莎贝尔·库伊谢特被授予金色艺术勋章,并在第59届柏林电影节上担任评委。
如果译成《密语空间》更好。
女主角沉默寡语,生活单调刻板;男主角重度烧伤,骨折在床;台词不超过10句的几个配角;整个故事发生在大海上与世隔绝的钻井平台;没有曲折的情节,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便是惨绝人寰前南战争的杀戮,也没有任何画面配衬……可是却能把整个电影节奏表现得张弛有度、人物内心刻画得惊心动魄,全在于男女主角的演技上。
轰鸣的生产生间、流水线、简单重复的工作,午餐永远是鸡肉、米饭和半个苹果,这就是汉娜的全部生活。
只是她尽乎洁癖的更换香皂,独来独往的阴郁,以及只是拔通电话从不说话的种种怪异的细节,让人知道,这个女人内心掩藏的巨大创伤。
那个在电话中,汉娜即使不出声也能听出来的年长女性是谁、跟汉娜是什么关系,始终像是解读汉娜的一把钥匙。
然而导演并不急于出示这把钥匙,而是转向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大海上有如孤岛的钻井平台。
一个外界看起来异乎寻常枯燥的平台上,几个跟汉娜相似或迥异地喜欢孤独的人,却通过一个个零碎的镜头、滑稽的白鹅和时不时出现的欢快音乐,让观众跟汉娜一起,渐渐地放松下来。
在钻井事故中受伤的约瑟夫,几乎全是躺在病上床上的戏份,仅靠面部的表情和出色的台词,跟汉娜从一开始的无礼、找茬、没话找话到两人渐渐走进,互吐心中秘密,最终成为爱人。
温馨动人、轻松幽默,水道渠成地迎了解开汉娜谜底的惊天身世。
汉娜的叙述,语气是平缓的,但是声调是震颤而痛苦的,前南战争中的惨烈,暴行下女人们的哭喊、酷刑,全都蕴含在她充满爆发国的声调中,直至高潮——她褪去衣服,露出身上密布的疤痕,与约瑟夫紧紧相拥,通彻心扉的痛苦和释放后的悲恸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和感染力。
之前没有看任何剧情介绍,猝不及防、骇人听闻的战乱遭遇让人无法顺利地流下眼泪,使得悲痛更有一种无法渲泄的痛感。
这就是演技的力量,不令止是唤醒人们廉价的眼泪,更是一种心灵的震撼。
有评论指,本片是个大团圆结局。
如果是这样,导演让人伤心不让人流泪的功力将是个败笔。
事实上,那个接电话的、了解汉娜的女心理医生是把钥匙,她说,像汉娜这样,在那场大屠杀活下来的幸存者,他们以活着为耻辱,胜过他们所遭遇的创伤。
他们不需要任何人,他们愿意独处。
汉娜也是这样,尽管她接受了约瑟夫的示爱,并且组建了家庭,生了两个孩子。
可是她内心的忧郁:“我怕有一天流泪,再也停不下来,就会把你也拖下来,我们一起淹死。
”是过战争创伤的人永远无法挥去的梦魇。
这可以从结尾最后一组镜头中找到答案:汉娜独坐,依然是战争中那个饱受揉躏的女孩的私语,再次拉紧了影片的结奏,她的孩子在领居家由别人看护,创伤的汉娜不能独自抚养孩子!
她仍活“密语空间”中,这就是战争对人犯下的永恒的、无法弥被的罪。
出演汉娜的是莎拉•波丽,是一位加拿大人。
深受此部影片西班牙女导演伊莎贝尔•库伊谢特赏识,在库伊谢特执导的另一部《无我生活》中饰演未婚生子的下层人清洁工。
出演约瑟夫的是蒂姆•罗宾斯。
曾主演过《肖申克的救赎》、《影子大亨》、《超级大玩家》等经典影片。
先后获戛纳电影节和金球奖的双料影帝和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
蒂姆・罗宾斯执导的影片《死囚漫步》帮助主演该片的苏珊・萨兰登赢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而后者比蒂姆大12岁,二人在长达23年的姐弟恋被称为好莱坞的模范伴侣,于2009年底向外界宣布分道扬镳。
直到她说出自己的早年经历前一刻还是那么喜欢这部电影,因为没有刻意的控诉,对战争也好,对野蛮也好,只是让我在心里明白——深海里的钻井平台上,生活了几个人,一个厨师每天做不同国家的菜肴,边做边放那个国家的音乐唱片;一个科学家每天测算海浪拍打平台的次数,也收集青蛤蛎,致力于也许永远没人听的环保研究;两个有妻有儿的男人,在微风拂面的星空下,莫明其妙地微笑着接吻;一个男人将一直鹅带上平台,平添生趣,自己却选择了死亡;他的妻子读《葡萄牙修女的情书》,从而爱上了借给她这本书的男人;借给她书的男人在井喷中灼伤了身体,暂时看不见了世界;一个要戴上助听器才能听清别人讲话的异国女子,每顿只吃白米饭、炸鸡肉和半个苹果,沉默寡言的不苟言笑的,来做这个烧伤男人的护工。
原本这就给了我甚多的想象,这些人的过往,伤痛的、守望的,让他们在这大海中央生活,品尝孤独,渴望爱,彷徨恐惧,驻足不前。
但当那个异国女子开始痛哭着说出她的曾经,这个心灵的故事立马成了一部宣扬人道主义和反战主义的电影。
纵然也达到了它的效果,但我还是喜欢之前的静默。
“如果我们一起去某个地方,我怕有一天,可能不是今天,也不是明天,但是有一天,突然间······我会开始哭泣,没人可以让我停下来,眼泪充满整个房间,我无法再呼吸,我会把你也拉下来,然后我们一起淹死。
”“我会去学游泳的,汉娜,我保证。
”最沉静却最有力量的反战电影。
Kind people with bad sorrow.
一部很符合口味的电影,女主从一开始便牢牢的抓住了我的眼球,她的沉默,平静,怪怪的习惯,都让我充满了好奇,为什么这么漂亮的女人会做这样的工作,并且满不在乎。
直到在平台上和男主相遇,到后来的熟悉,男主讲到自己不会游泳的秘密,我终于等到了她的一次微笑,是如此的温暖,如此的漂亮。
电影的高潮是女主平静的讲出自己的遭遇,我感到极端的压抑,像被巨石压在胸口喘不过气,她承受了你我都不能承受的痛苦。
电影结尾,开头的声音交代自己将要离去,也许再也不会回来,这是她对自己过去的放手吧。
也许曾经生活对于毫无意义,但把她拉出地狱的是爱,这个可以穿越时间和维度的神奇情感,拯救了一颗破碎不堪的心。
她叫汉娜。
汉娜,那不是你的错,那不是你的错,那不是你的错,那不是你的错。
当我们过度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时候,自然就会觉得自己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人,进而将自己的痛苦放大数倍甚至是数十倍,最终得出来结论,自己的痛苦没有人理解等等。
然而痛苦这种情感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确定不变的,每一个人的痛苦都有自己的展示形式,这种展示形式本身各不相同,当旁观者站在客观的角度去衡量的时候,或许能弄清楚痛苦的每一部分,但是参与者却很难。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讲述的就是痛苦的一种表现形式。
《言语的秘密生活》是一部讲述痛苦的电影。
汉娜是一个有着听力障碍的女工,她一直以来沉默寡言,并不愿意多与人交流,然而在迎来了自己的难得的假期之后,汉娜却意外的接受了一项艰难的任务,去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去照料一个暂时失明的人约瑟夫。
约瑟夫因为失明而变得脾气非常差,一开始,他对于汉娜有着各种各样的排斥,甚至于各种语言上的奚落,然而汉娜并没有因为约瑟夫的脾气而有任何的携带,最终,两个人成为了好朋友,汉娜与约瑟夫的友谊渐渐的升温,她也知道了约瑟夫的故事,然而汉娜本身就像一个迷一样,约瑟夫觉得自己看不透她。
约瑟夫觉得自己已经算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了,结果汉娜的身世比自己有过之而无不及。
康复出院,约瑟夫找到了汉娜,并决心要跟汉娜一起生活,然而获得了约瑟夫的爱的汉娜并没有因为这样而有新的人生,悲伤的故事依旧是在延续着,汉娜自己依旧是被困在时间里无法自拔。
《言语的秘密生活》主要是为我们描绘出来了一种悲伤,这种悲伤是无法被掩埋的,同时也是无法被时间疗愈的,如果说悲伤分为等级的话,那么约瑟夫的悲伤表面上看确实是很悲伤,实际上却属于比较低等级的悲伤,这种悲伤是可以被疗愈的。
然而汉娜的悲伤却不是。
汉娜的悲伤即使是跟约瑟夫完成了结合之后,它依旧是在汉娜心中挥之不去,没有谁能真正走进汉娜的心,这倒不是处于爱情,出于各种各样的别的情绪的原因,就是因为悲伤无法被掩埋,汉娜在自己的少年时代遭遇的事情对于一生来说就是一种阴影,且是一种无法抹去的阴影。
那么这个悲伤是什么呢?
战争,而且是针对平民进行屠戮的战争。
当然,本片这样表现就比较高明了。
战争的残酷从来不止于战场上的刀兵相见,而在于创伤,尤其是心理上的创伤,约瑟夫的创伤不是战争造成的,但也属于战争的一部分,爱上了好友的妻子无异于让自己经历了一场男人之间的战争。
这种战争被约瑟夫描绘成人生的惨状,同时兼具了各种各样的让人悲伤的氛围,这对于约瑟夫来说,确实是战争,而且是让自己觉得自己比别人更加悲伤的战争。
相反,约瑟夫看来,汉娜所经历的战争是一种造成了心理上创伤的战争,同时也兼具了生理上的创伤,这种创伤很大程度上使得汉娜对于人生失去了希望,而他决心成为那个抚平汉娜创伤的男人。
约瑟夫是这样想的,同时也是这样去做的,然而他自以为是的做法并没有对于汉娜有任何的促进意义,最终,汉娜依旧是处于时间的创伤中无法自拔。
在很多人看来,战争是会造成一种生理上的创伤的,这种创伤是可以被疗愈的,这种疗愈的方式对于时间来说可以是人生一瞬,然而生理上的创伤可以轻易地疗愈,心理上的创伤却无法轻易的被治疗。
约瑟夫是一个高明的医生,且对于汉娜有着很深的了解,但依旧是无法抹平汉娜心理上的创伤,这一点是非常遗憾的。
汉娜需要的是什么,当然,需要的是关心,但是这种关心对于疗愈来说却于事无补,汉娜无法通过这种哦给你外界的关心来抹平自己心中的伤痕,因为这种伤痕总是一种挥之不去的痛,看似战争的阴云过去了就会迎来和平,但是这种和平则需要汉娜通过可能是一生的时间来抚平却并不一定真的能抚平。
悲伤的展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每一种悲伤的实际治疗方式总是不尽相同,有的人需要获得别人的关注,有的人则是需要通过一生来淡化这种悲伤的副作用。
我们无法用一种通用的方式来展现每一个人对于这个世界的反馈,事实上,很多瞬间我们都能自己找到生活的真谛,即使这种真谛没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约瑟夫以及汉娜都是试图从生活中找到一种慰藉的人,他们最终都找到了,即使是汉娜在被疗愈的时候,对于这种疗愈的方案并没有太多的感触,但这终归是一种归宿,汉娜值得这种归宿,更值得一个更加美好的人生。
或许这就是对于汉娜最好的回答吧。
真正的痛苦或许无法用语言说的清,但我们可以用温馨来淡化,来试着抹平,消解伤痕或许很笨拙,但也是暖心的一部分。
……你好,再见
这电影的故事确实很悲催。
如果不出意外,应该是这样的。
汉娜是一个喜欢文学、性格开朗活泼的的女孩子,护士学校学习,十五岁的时候,遇到了自己国家的士兵,被关进旅馆,遭遇非人虐待长达好多年,甚至生下了一个女儿,就是那个画外音。
(证据就是钻井平台上的男人拿着家里人的照片给她看,介绍是两个女儿,好基友的家里也是两个女儿,汉娜的表情很不自然。
)然后可能是因为旅馆全是女的,时间跨度又长,应该生下不少小孩,粮食不够或者嫌吵,就杀掉了一些。
汉娜当场崩溃,尖叫,又引起士兵的疯狂虐待,在她身上割了几百道伤口,还撒盐缝合。
有些人还一边这样做,一边在她耳边道歉。
于是,她在心理上宣布承受这一切的那个人死了,也不想再听见一切不想听的话,成了聋子。
然后关于羞耻的探讨,我也始终不明白。
比如一个人抱着为国为民的目的,主动去做一些危险的事情,造成了肢体残疾,他应该很大程度上不会觉得羞耻,少部分人会很自豪。
而当一个所谓无辜的人,莫名其妙去承受不该他承受的折磨的时候,他就想不明白了,一定是这辈子或者上辈子做了坏事,或者肯定有某种原因却总是不告诉他,背负着肢体的折磨记忆,羞耻。
现在比较流行的一个观点是,人们厌恶失去多过喜欢得到。
强烈羞耻心理长期无法洗刷的原因在于,承受了这么多,却什么都没有得到。
没有正反馈。
几十万几百万的战争难民,就是遭难而已,联合国也管不了。
为国残疾的军人,起码可以得到勋章,得到赞扬,最起码可以得到周围亲人的理解。
而像汉娜这样的小姑娘,基本上毁掉了整个人生,却毫无意义。
这个问题在现在成了一个认知心理问题,被心理学家用来解决社会上的焦虑抑郁。
但是在二战结束的时候,那可是存在主义的发端。
如果加缪活着的话,能告诉汉娜的就是,你以前认为的我是一个快乐美丽小护士的人生不一定是真实的人生,人生就是会这样那样的各种狗屎,荒谬的但是是幸福的。
十几岁的时候我相信,现在我倾向于相信,只是还没有强韧勇敢到自己体会出来这种荒谬大地上的幸福。
电影给出的解决办法比较可行,就是找一个和你有差不多创伤记忆和心理障碍的人相爱,然后结婚生子。
蒂姆罗宾斯的心理障碍借着那个厨师的嘴说出来:只要不是有男朋友的他都不喜欢。
蒂姆罗宾斯认为自己掉进了一个坑:自己不能判断自己喜欢什么东西,必须有一个好朋友认为好的女人,然后自己才能去喜欢。
这就相当于说,自己喜欢女人,却不懂什么是美丽的女人,什么是好女人,什么样的女人值得自己去爱。
这首先是一种能力上的缺陷。
其次,好朋友是自己的眼镜和拐杖,好朋友的女人自然是符合自己审美的女人,这是一种很偷懒的做法,而且道德上也绝对无法原谅,更何况好朋友在知道了这事情以后自杀了。
所以他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以至于宁愿在火灾中死了,也好过苟活。
蒂姆罗宾斯的选择很勇敢,他在不知道对方长相的情况下就决定要和对方在一起。
也呼应了这个电影的标题,言语的秘密生活。
能用那种方式讲出自己故事而且还能好好活下来的人一定不是一个普通人。
语言的功能很强大。
汉娜经过这次事情,人生也有了成长。
钻井平台上的人基本上都是孤独的人,但是都有自己独特的内涵,比如厨师,看似平淡,实际很有趣,不怎么去挖掘别人的秘密,却懂理解一个人。
所以回到工厂,她改变了食谱,以前是鸡肉米饭半个苹果,现在多了一盒烤奶酪。
也懂了看似木讷的科学工作者却对于整个世界有着深沉和强烈的感情。
言语的秘密生活。
是不是在说,即便内心再多的耻辱、不堪,也要用语言讲出来,不讲出来,永远都是一个痛苦,得不到回应,得不到释放,得不到稀释,得不到拯救。
那也要先选一个信任的人讲。
那个人靠得住,就互相拯救,靠不住,就再来一次伤害。
一个人内心能有多炙热外表是看不出来的,同理某些细微伤痛表达叶族内心已经伤痕累累。
女主在常人看来或许有些不同,但现实就是如此,我不需要向每个人展示我的伤口,我也不想再提起那段可怕的经历,虽然它一直跟着我,在我的生活里。
人类是矛盾又复杂的生物,辛苦的时候想要求救、放弃,或许没有可以求助的对象。
但还是会在某个瞬间想要得到救赎。
女主打电话的行为在我看来就是无声地向心理医生求助,向她倾诉。
或者说意思是我还没准备好放下走出那段阴影,但我在努力的活着。
因为太沉重已经没有心思去考虑人生的其他,女主甚至不吃其他种类的食物。
按部就班的生活像是一根脆弱的线,小心翼翼地拽着女主,但一不小心就会断。
假期是不想要的意外,也是改变的机会。
陌生的环境会让人变得坦诚,可能是因为不需要承担坦诚后的后果。
我只需要说出来就是,我也不需要再当那个被定义被框住的我,我可以完全变成一个陌生人,也可以是我想要的样子…… 汉娜不在了,随意起个名字,接触的人我也完全不认识,好像能喘口气了。
总是照顾这个病人好像也有点想了解他,他是怎么变成这样的,尤其在病人醒了能说话后。
汉娜流着眼泪说她朋友的经历那段真是让人非常心痛,我一直藏在心底不愿再说的。
但治愈伤痛是个很长很长的过程,一次倾诉算是进步,但汉娜不相信她也能获得幸福。
总是不幸,幸福总是稍纵即逝,我不想在获得一时的欢愉后又再次经历痛苦,所以选择不要。
我会学游泳,哪怕在海上不行,但我会为了你。
光有悲惨的故事可不行,剪辑比较乱,拍的比较闷
对不起觉得节奏太慢了。之前mark的时候还是因为timrobbins想要看的这部电影嗷。发现我对西班牙制片的片子都没什么太大感觉。
终于找到了这部~~~果然是我喜欢的型!
没有电影手法
就是很喜欢,我管他开始时两人的感情是否同情或者悲悯多于原始感情,碰到这样的姑娘真是想给她一切,抱着不撒手一遍遍重复真的不是你的错......
非常粗糙
剧情一般。。一颗星给Tim Robbins!
还以为女主是《杀死比尔》的女主,原来只是长得像再加上我脸盲,一个叫乌玛一个叫萨拉。至于这部电影吗,我反正觉得很枯燥很无聊,我都怀疑我是怎么坚持看完的。
故事是不错,但是讲的太枯燥了,看了几次才看完。孤独者电影
怎么说呢?很喜欢那些文艺和俏皮的部分,可后面的重磅说出来就觉得不搭了,觉得不平衡……很喜欢钻井平台上那几个孤独古怪的男人,可那属于另一个故事。soundtrack很好听。
对战争创伤的刻画还是肤浅了点
每一道疤痕下面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伤痛,与其相忘江湖,不如相濡以沫。
受伤的人彼此抚慰的故事都被说烂了,这个故事却可以讲述的如此纯粹和波澜不惊,却在两人彼此坦诚的时候让我落了泪,汉娜那一段长长的告白非常震撼人心。我好担心他们最后会走不到一起,还好还好。在眼泪的海洋里,希望我们都能学会游泳。
tim robin太灵了
Andy老了,看片子同时在看pdf,不算太闷
关于战争,OST不错
Tom Waits和David Byrne的歌不错!
本来以为只是部隐忍的文艺片。还是太低估这个导演了。
闷长
历史的阴影与个人的创伤都不是言语间的秘密,沟通才是《言语的秘密生活》里最核心的主题。因为不管是在异化劳动的生产车间还是在与世隔绝的钻井平台,每一个人都在 “上帝” 听不到看不见的角落里经受着苦难,任何一个渴望爱的人都在海浪击打平台的千万次频率中忍受着那些足以令他们窒息的孤独。科赛特的创作一定受到了伯格曼的影响,才使得她剧本里带着浓郁的宗教色彩。最终两个精灵在那种近似忏悔与救赎的倾诉与聆听的互动当中真正触摸到了彼此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