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真实

Réalité,不真实的荒谬(台),Reality

主演:阿兰·夏巴,乔纳森·朗贝尔,埃洛迪·布歇,凯拉·肯尼迪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比利时语言:法语,英语年份:2014

《真实》剧照

真实 剧照 NO.1真实 剧照 NO.2真实 剧照 NO.3真实 剧照 NO.4真实 剧照 NO.5真实 剧照 NO.6真实 剧照 NO.13真实 剧照 NO.14真实 剧照 NO.15真实 剧照 NO.16真实 剧照 NO.17真实 剧照 NO.18真实 剧照 NO.19真实 剧照 NO.20

《真实》长篇影评

 1 ) 看完了

刚看了《真实》,想在网上找一点幕后花絮,乱说几句:1电影没有中心思想。

寻找电影的答案,如同寻找捷径一样,是偷懒的做法。

好莱坞大部分电影有一个核心概念,如复仇,成长的代价等。

影片内容围绕核心概念分层次表述。

即使如此,怎么说也比说什么重要。

逻辑如同球队的防守,但影片肌理人物趣味才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部分,观众需要的不是说服,而是共鸣。

杜飞该片显然叙事的那个杂耍性质要大于表述核心概念本身。

而且我觉得他也没啥核心概念,就是玩一下。

2真实一片有几个时空连接点,模糊了段落的套层关系。

类似游戏纪念碑谷。

部分观影者的迷惑在此?

试举例:1老导演拍片,剧情内容是片中情节,还是现实发生的?

2校监的梦境,梦中情节还是现实情节。

3摄影师打电话,拨号可以跨越平行时空?

4猪肚子里的录像带。

对录像带的好奇是小女孩段落的主要内容。

录像带天然是一个画中画跨越段落的容器。

5摄影师要拍摄的电影提前上映,模糊了时间顺序。

未来与现在并置。

等等。

几条线索交织前行。

以上列举的如同人体关节,盯住这些转换的通道,其他部分基本上是一个正常的电影顺序。

盯着关节后你会发现,这个结构形成的动物最后并没有走到哪里。

3看电影如同与人谈心,如果你的朋友有所图,那么他会尤其关心你的反应,表述清晰或声泪俱下。

但过于理智或感性都不是好的交流方式。

文学上说通常有三种办法:1抒情式的,讲性情的。

2动词式的,即现在文学圈时髦的记者体。

3描述式的。

专精一种是才子文章,最好的叙述是长期自我训练后三种方式的自由切换。

电影也是一样,某派讲逻辑,某派讲性情趣味,某派讲语言师承。

杜飞显然不是某种正统的学院派导演,趣味不及展开,人物关系也单薄的如同漫画。

靠点小逻辑兜兜转转,不登大雅之堂。

影片是成立的,也到此为止。

4我看最好的还是摄影,风格诡异。

不追求通常意义的影调,压了大部分影子。

大光圈浅景深,画面清冷有锐度,室内外调子一致,极高级。

红少蓝绿多。

曝光严谨,层次如黄河九曲,好的令人发指。

拍摄现场应该做了大量的执行工作,小成本不知道咋操作的。

道具也花心思,摄影的车,老板的房间等,貌似某种架空的近现代,匹配上高逼格摄影,有点好莱坞白日梦式的荒诞。

导演作为一个DJ,估计生活里就认识很多纸醉金迷的怪咔。

勾肩搭背之余借鸡下蛋,攒了这么个调子。

威尼斯今年愈发疲软,多收怪片,为怪而怪。

口味飘忽。

该片进了主竞赛未必是好事。

但卖相不错,在小圈子里应该有些人缘吧。

所以我还在找这个片的花絮,望有心人分享...

 2 ) 真实的情况是:电影是场骗局

这部电影涉及到的主演很多:导演,女孩,电视台主持人,学校老师。

每一个对象都有生活中极为简单、甚至让人看起来觉得特别无聊的生活情节。

好了,为了简化我的描述,我把这些个人的故事情节用一张A4纸上的方块代替。

可是下一步,这个电影的编剧和导演干了什么?

他们把本无相关的方块用想象连接了起来,并且在“连接”时尽量地做到细节统一。

于是,一幅画诞生了。

为了更加地匪夷所思,引诱观众思考,导演处心积虑地把这幅画命名为《真实》。

哦,还有个根本没骗人、却十分晦涩的名字,《不真实的荒谬》。

当我们进入这幅画时,还在理性地试图破解,四处寻找,脑洞爆裂也想不通,看了一遍又一遍这个无聊到令人发困、震惊到脑神经螺旋上升的电影后,还是不知道什么是真实。

其实,导演和编剧都在笑。

这绝对是一部试验性的作品。

故事情节简单,场景和人物都不是大片的效果,整体上投资很少。

导演和编剧的目的只有一个:看看这幅随便画出来的作品、随便搭建的模型会反响怎么样。

看吧,如果我们每个人把生活中无聊的事情想办法连起来,就会是一部很好的科幻、悬疑、文艺的超级大片!

这个思路进行创作,对于写作的人来说,是不是一种福音呢?

可是这样的创作,也有个大问题,那就是:没有中心思想,也不能得到一丝一毫的思想上的营养(如果你确信收获很大,那可能是从你自己的脑洞收获的)。

整体上显得飘忽,看起来,就像一个个用了丝线连起来的飘在空中的方块,这些方块和丝线成了一个整体,甚至粘稠到不易让人发觉。

 3 ) 梦境是电影本身

一开始并没有看懂电影,但是现在觉得这是一种对梦境的诠释。

在人的梦境中,时间、空间、逻辑被像帕尼尼一样压缩起来,交织在一起,品之则口味混杂。

这就是做梦的感觉吧?

试想,你是否也在梦里用没有线的电话拨出过号码?

是不是也在被枪击中之后完全没有痛觉?

是不是也能在电视里看到自己的生活?

这些情节都是取材自我们的梦,所有人梦中的真实与不真实。

这部电影或许没有承载那么多虚伪的“真实”,而是让你在清醒之中体验了一把做梦的感觉。

就跟小女孩的录影带结束终结了那个梦境,知道银幕上出现了“Fin”时,我们才从梦中醒来。

 4 ) 我根据我对这篇电影的了解写了篇短小说,希望能帮助大家理解导演的目的。

意淫什么是意淫?

意淫就是在心里想着期待发生的事,就像我现在迟到了,却会在想如果没迟到的话我会怎么样,至少不会被这么骂吧。

“刚来上班第一天你就迟到,以后你还想怎么样?

”看着眼前的主管,我只好低下了头。

“我闹钟没响……”“你以为你还在上学吗?

现在你是在上班!”是啊,没错啊,我已经在上班了,还为自己找什么借口呢。

“对、对不起……”“好了,这次记下了,去你的岗位上班吧。

”没想到第一天就被主管盯上了,真是倒大霉了。

来到座位看着眼前的电脑,以后这就是我生活的地方了……“叮!

叮!

叮!

”糟糕,睡过头了,赶紧拿下闹钟看了看,看来时间还有余。

我不慌不忙的刷了牙,做了早饭,慢悠悠的下了楼。

看到大清早的公车站没多少人,暗呼声幸运,坐在了板凳上,不过一大早的,一个人等车还真是有够寂寞的。

等了好久车终于来了,上了公车发现空无一人,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晃晃悠悠的车让我不禁产生了困意,糟糕,要睡着了……“哎哟。

”不小心撞到了前面的座位,糟糕,睡过站了?

赶紧看了看站牌提示。

呼好险,正好是下个站,我连忙走去后门等着车。

下了车看了看手机,没有迟到,如果第一天上班就迟到,那我可就说不过去了,走进了公司,看到主管在门口等着抓迟到的人,以后绝对不能迟到。

我连忙进去刷了卡,坐到自己的位置,看着眼前的电脑,一想到还有一大堆文件要处理就头疼,按下了开机键,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看着电脑上飘过的一行行字,我的困意不断的涌了上来,看来昨晚不应该熬夜……我的头开始不受控制,时不时点一下,慢慢地、慢慢地、我的头慢慢地低了下去。

“快起来!

”听到有人大喊,我连忙抬起了头,糟糕,是主管。

“工作第一天就睡觉,你要知道你还只是个实习生!

”不久睡个觉嘛用得着发那么大脾气?

“对不起……”大不了你就扣我工钱就行了。

“不用对不起,你到我办公室来办理离职手续吧。

”哈?

这你就要炒我?!

虽然很气愤,但是上班睡觉的确是我的不对,可是就这么被炒了我该怎么向老妈交代……不情不愿地跟着主管走进了她的办公室,她从抽屉里拿出了文件,找到了我的合同。

“过来签下字。

”如果我不签字的话是不是就不用被炒了?

算了,不就一份工作,没必要把人格也搭上,爱炒不炒,老子还不稀罕呆呢!

我潇洒的在文件上签了字,用力甩上办公室的门,走出了公司。

不过这工作是老妈帮我找的,还是和她说一声比较好吧。

我拿出了手机拨通她的电话。

“喂?

妈啊。

”“怎么拉?

”“我被炒了,先和你说一声。

”“……怎么突然就被炒了。

”“因为上班睡觉。

”“就因为这个?

”“是啊,不小心睡了一下就炒我鱿鱼,我才不想在那里呆。

”“你有没有好好和人家道歉?

”“道歉了,她还是炒我了。

”“那……再去道次歉?

”“都说道歉过了还非要我去!

不就一份工作用得着这么低声下气吗!

”真是火大,难道就要我一直对别人卑躬屈膝吗?!

“你要知道,妈妈为了你这份工作……”“哎呀,知道知道,就这样了。

”“你知道妈妈过得有多辛苦吗……”“知道了,拜。

”赶紧挂断电话,不然又要啰嗦了。

来到公车站,我的那路公车正好到达,上了车,闭眼小憩会儿。

晃晃悠悠中感觉似乎到站了,便睁开了眼睛,果然。

下了车,直接回到家中,打开了家门。

刚进门便看到了一股红色的水,我循着水源往家中走去,在拐角处发现了红水的源头,那是我妈的手腕……“妈!

”看到她的左手手腕处已经不再流血,我抱起了她,把头靠到了她的胸口,果然没有心跳了……“妈,我回来啦!

”听到楼梯口外传来了陌生的声音,接着一个人走了进来。

我?

眼前站的人竟然是我?

就像镜子里的一样,就是我!

“你……”“你……”啊!

头好疼!

…………“呃。

”揉了揉撞到桌子的额头,我醒了过来,看着眼前电脑里的字,我打开word文档的查字数看了下1498个字,没想到码了半天字,就只写了这么点,果然靠写网文吃饭还是很难。

“儿子,出来吃饭拉!

”听到老妈的叫喊,我合起了电脑,走出了房间。

我每天的生活基本就是这样,吃饭、码字、睡觉。

“儿子啊,妈妈托了个熟人,帮你找了份工作。

”刚想夹菜,我把手放了下来。

“我不是说过我想写小说吗?

”“可是,你看你毕业出来都那么多年了……”“我知道,但是我还只是新人,所以没稿费拿,但只要我写完这部慢慢攒起了人气就可以了。

”“你之前也是这么对我说的,这份工作我已经帮你找好了,过两天就去上班,如果你不答应你就自己搬出去住吧。

”老妈丢下这句话后便回了房间。

是啊……我已经毕业出来多少年了,写了这么多年小说,还是一分钱都没赚到,这次就依老妈一次出去工作一回吧。

吃完饭,回到房间,整理了下自己这几年写的小说,不知不觉几年就这么过来了,还一点成绩都没有,真是个噩梦。

摇摇头不再多想,躺在床上,准备入梦。

“大大快点更新!

”“我已经打赏了快点更新啊!

”“求作者更新!

”看着这么多读者催更,我真的好高兴,没想到我居然成功了。

“儿子,起床了,今天要上班!

”揉了揉头,做到一半的美梦被老妈吵醒了,对了,今天要去上班……我起了床,来到洗手间开始刷牙,边刷牙边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奇怪,我是不是忘掉了些什么。

刷完牙,吃完早餐,下了楼,一大早就有一堆人在等着公车。

虽然以前在电视上看到上班族们似乎挺呛的,但没想到居然会这么累人,我只好站着等公交车。

公车一来,人们就像沙漏里的沙子一样,使劲地往车厢里挤,如果错过这班车我就要迟到了,第一天迟到可是要出大问题的。

我拼了老命终于挤上了车,虽然是被挤在前门处。

我就这么被挤了一路,还是从前门下的车,刚下车便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背影,我叫了他一声。

“喂!

”突然听到有人从背后喊我,我回了头,奇怪……怎么有个我在后面?

这太奇怪了!

我连忙加快脚步走向公司,可能是我平时写太多小说导致精神有些紊乱了吧,是时候找个心理医生看看了。

奇怪?

怎么公司一个人都没有,老妈不会骗我吧?

我忐忑不安的走了进去,依旧一个人都没有。

我来到办公室敲了敲门,发现没人应答,我把门口一推,便走了进去。

整个办公室空旷无比,只有一张桌子和一台电脑,我犹豫的走了上去,瞄了眼电脑,发现电脑上显示着密密麻麻的文字。

“太棒了!

你真是天才!

”主编不断的在夸我,我有点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我是看了一部电影叫《真实》才想到写这篇小说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你真的是太棒了!

这部小说肯定能得奖!

”听到主编这么说,我心里一阵高兴,写了这么多年小说总算是有回报了。

主编拿出了张合同,让我签字,如果我签了字我就算是个可以靠小说养活自己的人了!

我拿着笔的手颤颤巍巍地在上面写上我的笔名:简单的青春。

 5 ) 【剧透注意】主持人摄影师线的一个思路。不一定对。

主持人摄影师线的一个思路。

不一定对。

1.得湿疹的医生梦到自己是美食主持人。

得了湿疹(挠)。

找医生看病。

得湿疹是医生的真实,主持人是医生的梦。

因为是医生的梦。

所以医生有皮肤症状却感觉不到痒。

2.主持人在节目录制期间休息间内梦到自己是摄影师(摄v1)在影棚拍节目。

【黑人小哥此时红格子衣服。

最后摄影师在工作室醒来黑人小哥也是红格子衣服】。

摄影师(摄v1)在拍摄期间躺在地板上睡着。

梦到自己(摄v2)想拍电影【“特写镜头很棒”后来有主持人的特写镜头。

待定。

】。

并在工作结束后找到主持人让他加入【这里开始是摄影师视角。

这里的主持人是摄影师梦到的主持人。

】拍节目是主持人的真实。

摄影师是主持人的梦。

3.摄影师(摄v2)找投资商投资电影(挠。

证明和主持人同人。

)。

投资商塞烟。

出门谈情节。

然后摄影师在看台睡着。

梦到自己(摄v3)找投资商谈电影。

投资商莫名闻到烟味。

【摄影师说是自己抽的。

摄影师记得投资商不记得抽烟情节因为这是摄影师的梦。

】建议出门谈。

再进门。

抽烟。

谈情节。

提出奥斯卡呻吟。

打翻墨还没搞清楚哪个是“真实”哪个是梦境。

4.摄影师(摄v3)在车里练呻吟。

梦到奥斯卡颁奖开头。

自己(摄v4)醒来。

(梦中梦到自己醒来。

)5.摄影师(摄v4)到工作的地方待机。

拍到砸到自己脚的人呻吟。

主持人打电话来请假。

(主持人没露脸。

因为这是摄影师视角。

)【此时黑人小哥白色条纹衣服。

】6.摄影师(摄v4)到健身房录呻吟。

录到很困(有很困的镜头)。

梦到自己(v5)和老婆拌嘴到车里睡。

车里睡的自己梦到奥斯卡得奖后醒来。

7.摄影师(v5)梦中梦到自己醒来。

变成了(v6)。

摄影师(v6)打电话延长时间。

8.摄影师(v6)老婆去看电影。

在影院睡着。

梦到电影上映了。

自己(v7)跑出来阻止看客。

打电话给投资商说明。

投资商说你做恶梦呢。

摄影师(v7)借枪。

提醒上班迟到。

9.摄影师(摄v7)去上班(挠)。

和摄v1的车停在一起。

v1正在影棚拍节目。

【看第二条。

黑小哥红格衣服。

v1和v7的外套不同。

注意。

】v1晕过去。

(此时因为梦里看到了和自己一摸一样的人主持人惊醒)10.主持人(主v1)梦到自己醒来变成主持人(主v2)。

看到摄影师(摄v1)躺在地上。

【此时黑人小哥衣服回到了开始的红格子。

证明是同一条线。

】摄影师(摄v1)醒来。

主持人(主v2)和摄影师(摄v1)说我们是同一个人。

摄v1开车去精神病院。

11.摄影师(摄v7)看到了自己(摄v1)觉得自己一定是疯了去了精神病院。

碰到了后到的摄v1。

在病床上打电话。

每个梦境的转换其实都是有迹可循的。

我们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比如摄影师想要奥斯卡的呻吟。

就会梦到奥斯卡颁奖。

比如摄影师得不到好呻吟就会梦到去录呻吟和延长时间。

每前一个梦都是后一个梦的真实。

另一条小女孩线暂时没有弄清。

小女孩线和摄影师线的交汇点也没弄清。

欢迎大家踊跃开脑洞。

我的一点猜测:摄影师的戏是导演。

【小女孩看的录影带结尾是摄影师用手框出来的视角】。

导演的戏是小女孩。

主持人线还有一条我也没搞清。

最后他扯医生说自己很困扰特写了个镜头。

这里穿的是便服。

10里醒来时是穿着鼠衣。

猜测是“戏”线。

有点乱。

暂时这样吧。

好累。

 6 ) 没看懂,题目就叫没看懂

我没看懂这电影。

这大概不用在前面加个“实话说,”因为我不知道有谁能够看一遍就能看懂。

影评各有解释,大家都是评论家,这句话出自真心。

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经验不尽相同每个人的理解也就不尽相同,这又是这样一个雾里看花的片子。

花都一样,你从雾里看到的花和别人一样吗?

何况欧洲人的电影……有谁能不看影评就能直接看出那个《白色上帝》讲的是什么?

至少我长在亚洲。

那么,还是不要再谈每个人的哈姆雷特了。

想象源于作者,于载体传递,终结于读者。

我得到了什么想象了吗?

我没看懂,试着去理解这电影想要传达什么有些困难。

让我看看这电影有什么特质吧——每一个镜头都是“梦”,看似真实发展但总有那个让你发现不合常识的地方,久而久之你就知道这不是一个“真实的电影”。

要说故事概要——这货要拍个电影,投资人说要找尖叫;小女孩想要看那猪肚子里完好无损的磁带;得了“脑内麻疹”的主持人;不知道是在梦里还是真的穿女装做荒诞事的教头;还有那个拍小女孩电影的导演……电影里最为主要的线就是“尖叫”,其余的人物穿插其中,我不想也不会更没有能力去理清什么脉络,但我想大家若是看看电影中的那些重复但不一样的镜头以及那些只有一次的荒诞镜头多少会有些明悟或暗唔。

另外,当你看完后,试着回想剧情,再回去看看,你会发现你想起的某些情节根本不是在一起被讲出来的。

混乱,真实却又不真实,你分不清楚。

哦说真的我不知道我在写什么。

总之,我想,我得到的就是这种不知所谓,这就是它带给我的感觉,还有背后的微微发毛。

哦,我也许看懂了。

 7 ) 《真实》中的逻辑确认、剧情梳理

看了两遍,觉得自己看懂了所以本片也不是言之无物的烧脑噱头片,试着梳理下片中的逻辑,不确定说的一定对,可以一起讨论下:【小女孩的爸爸杀死一只野猪,野猪肚子里有一盘蓝色录像带,这让她很不解,并好奇录像带中存了什么?

】这也是观众的疑惑,导演以此调动观众的揭秘欲望。

【小女孩的世界出现在电影屏幕上】,导演Zog和电影投资人在观看。

此处可知:小女孩是电影中的存在。

本片出现了第一个“维度”差别:小女孩的线索是本片《真实》中的“影中影”--此处我暂将其命名为《小女孩与蓝色录像带》。

(导演Zog的电影是片中最重要的参照标准,可以说是一条金标准,但即使这样也不是最终唯一的真实,这是看完全片后得出的结论,我以这条结论做参照来反证之前所有发生的事情,这样几乎可以解释绝大多数事件的合理性。

){一个男人(暂称为胡子男)异装成女人(被小女孩看到),他拿着一束花,骂了一个老人。

}胡子男找到了女心理咨询师,原来变女人只是他的一个梦,他对梦里的行为表示不解。

此时本片出现了第二个“维度”:胡子男的梦。

此处可知:小女孩看到了异装的胡子男这件事也是梦中的存在。

可推知:以胡子男为参照系,女孩随父亲打猎是胡子男的一个梦。

又已知:女孩又是电影中的存在。

可推知:以女孩为参照系,胡子男也是电影中的存在。

此时第二“维度:梦事实上已经被打破了。

主线人物关系Bob:电影投资人。

Zog:电影导演,一直在拍小女孩发呆疑惑的镜头,这让Bob很反感。

Jason:电影导演,想拍一部叫做《Wave》的科幻片,讲电视用电波杀死人类,他一直在现实生活中用录音机寻收集痛苦“呻吟”的音效作为电影素材。

下面来说POV人物Jason(POV即Point-of-View,Jason是故事的主要POV角色,即以他的角度来叙述故事走向)Jason为了拍《Wave》一直在用录音机录制各种人呻吟的声音,期间他遇到了胡子男,胡子男的女心理咨询师是Jason的妻子。

至此又出现了第三个“维度”:可知:以胡子男为参照系,Jason和其妻子也都是电影中的角色,他们的行为是被以类似作者上帝的人--导演Zog操控的。

又可知:Jason又和Zog两个导演同时见过电影投资人Bob,这是以“主线人物关系”为参照系的既定前提。

★可推知:两种情况:1、Jason和Zog都是另一个人创造的“维度”(或是电影或是梦)中的人物。

2、Jason既是Zog电影中的人物,又是真实世界中的人物。

此时观众出现了疑惑,到底有几个Jason?

此结果目前不可证,故此推论加了★,我将会在之后影片发展中证明结果,并同时用★作为呼应。

【小女孩对蓝色录像带感兴趣的秘密被胡子男发现,观众此时知道胡子男是女孩学校的督导老师(胡子男身份确认),被打破的第二“维度”与第一“维度”正式对接。

】当女孩说他看到了异装的自己时,督导老师很困惑“自己的梦为什么会被别人知道?

”但观众已经知道了他自己只是Zog电影《小女孩与蓝色录像带》的一个角色,观众看到的只是角色的表演,而演员(督导老师角色的扮演者)其实是自知的,演员与角色是一体的但给现实中的我们造成了一种双重间离,这是本片《真实》玩的一个戏法。

{Jason为了寻求最佳“呻吟”而入魔,梦见自己得了影史最佳呻吟奖},这也是整部片中的一个“小维度”:Jason的获奖梦。

但随即他发现自己的电影《Wave》竟然被别人拍出来了!

(观众也非常疑惑,此时会想:的确可能有两个Jason存在)【Jason发现自己的创意被人提前泄底后焦急的打电话给电影投资人Bob,同时他又看到了吃蓝色录影带的猪!

】但却有另外一个Jason与Bob面谈,此时真的出现了两个Jason!

下面我要解释下为什么前文用了【】、{ }。

【】中的话是Zog的电影《小女孩与蓝色录像带》中发生的事,{ }是梦和幻想中发生的事。

梦是从属与【】的(包括后来小女孩后来被闹铃叫醒的梦),即{ }∈【】,这样两个符号中的事情就都可以解释了,毕竟本片不是像《彗星来了那一夜》那样科幻片中的平行世界,所有发生的事正如本片的片名《真实》一样,都是真的,因为一切都是影中影的情节。

那么此时观众可能会疑惑为什么会有不同的Jason。

已知:符号【】中的看到猪吃蓝色录像带的Jason是电影中的角色(因为片中也给了暗示,如他的腿被女孩的爸爸打伤但并没那么疼,又如:妻子躺在户外的床上这个情节,明显是个拍摄场景)。

可证得★:与投资人Bob面谈和疲于寻找最佳呻吟的Jason是真实的人,而看到Wave光波杀死人类和猪吃蓝色录像带的Jason又是Zog电影中的一个角色!

这个是本片中最大的“维度”,《真实》的导演模糊了POV主角,并以真假无缝对接的方式把他分化为两个“维度”中的角色,再一次欺骗了我们观众。

【最后两个Jason碰面,拿枪的那个是假的角色中的Jason,他在一个外表超现实的医院中,护士为其用了促进睡眠的栓剂,栓剂是要塞到肛门中的,被塞菊的Jason发出了完美的呻吟。

】此时片子最终揭秘!

【小女孩终于播放了蓝色录像带,内容是医院中的Jason发出完美呻吟,小女孩被逗笑了】。

以上同时出现在电影荧幕中,并被在同时场的导演Zog和投资人Bob一同看到。

至此我们也明白了小女孩和拍摄《Wave》的Jason两条线汇合,所有的“维度”都归于Zog的电影。

投资人Bob大赞Zog是天才,他此时明白了Zog一直拍摄小女孩乏味的生活都是在吊胃口为最终的结果做铺垫,Bob之前要求《Wave》中完美呻吟的音效也借由演员Jason以栓塞菊花的表演展现了出来。

在此插一嘴胡子男督导老师的身份:他找到了自己车中的女人衣服这件事也并不是真实的。

已知:【在地下停车场中他看到Jason夫妇相约去看电影,而下一个镜头Jason看电影的情节上面被证实是Zog电影中的戏份】。

那么回推督导老师发现女人衣服这件事同样也是Zog电影中的情节。

又已知:小女孩被督导老师训话并索要蓝色录像带是真实的事。

因为在小女孩的现实世界中(即他被Zog拍摄的戏外世界)督导老师也是确实存在的。

可推知:督导老师既是真实世界中Zog安插在小女孩生活中的一个剧情需要的真实人物,又同时作为演员参演了《小女孩与蓝色录像带》,所以他既是真实的人物又是假的角色人物。

小女孩的真实世界是被Zog拍摄的,小女孩自知的只是着蓝色录像带。

同时Zog又拍摄了小女孩听到了闹铃声,对于观众我们而言这是小女孩的梦,Zog很可能用后期剪辑的方式将这段拍摄下来,小女孩并不知道期间的必然联系。

正如小女孩的名字叫Reality,只有她是片中最真实的人物,她一直被《小女孩与蓝色录影带》吊着胃口,就像我们观众一直被这部《真实》吊胃口一样。

Zog和Jason合谋把各自的两部电影融合在一起。

同时投资人也成了导演的现实中棋子,他对现实中Jason所策划的电影的期待在自己本不看好的Zog的电影中得到满足。

但是!

Zog的电影也不是唯一的,在蓝色录像带的结尾小女孩看到Zog也被拍进去了!

随即Jason在制片人Bob告别,同样的告别发生了两次,其中的细节是第一次Jason被门槛绊到,这也是影中影的内容。

而第二次Jason跨过门槛并欢呼自己成功的情节是他真实的行为。

所以,最终的秘密是:Zog把Jason拍进了电影,但同时Zog也把Jason拍进了电影!

Zog的电影不只是记录女孩的生活,Jason也不是只为了拍Wave(事实上没拿到投资的Jason的电影《Wave》中的情节已经被Zog拍出来了,因为Zog掌握了投资人的钱),Jason目的是记录真实,记录自己践行电影构想的整个过程,Zog则把两人的概念混合拍出了一个包含电影、梦、小女孩生活的悬疑片,两人最终的共同目的是以自己的电影概念打动投资人。

当然片子中也有一些无法被完全解释的有点超现实的情节,这应该是《真实》的导演昆汀·杜飞在对电影的把握和节制上做的不够。

那么有人会问片中那个套着老鼠头套的主持人又是什么作用?

他其实是一个次要POV角色,这个角色总觉得身上奇痒难耐,其实只是一种癔症,他认为的真实在别人眼里只是虚无的存在。

这也是《真实》的导演昆汀·杜飞的意图,即:真实和虚无是难以分辨的,但人生大抵是真实的,所有的虚无只不过是真实玩儿的一个把戏。

昆汀·杜飞成功以真实把观众欺骗了,虚无化了观者的观影体验。

这部电影题材也不新鲜,但他以模糊角色、影中影的套娃式叙事别出心裁的拍摄给大家看。

所以这并不是一部空洞的玩票电影,在烧脑程度上还是有些水准的。

看到这里,你是否会认同我的分析梳理观点?

会不会给此片的评分加一星呢?

类似真实与虚幻不清的电影多为科幻题材,最著名的就属《穆赫兰道》了,还有《盗梦空间》、《异次元骇客》、大卫柯南伯格的《感官游戏》。

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环形废墟》也是同题材的经典。

另外还有希拉里·普特南提出的假说“缸中之脑”:假如你的大脑脱离了身体,被放在一个容器缸里,由营养液供养并被计算机输入各种感觉,对你来说整个世界还是存在的,但事实上你的身体已经不复存在了,那么你怎么来区分真实与虚幻呢?

最后来说一下本片和中国古文化相关的典故。

看了这部片子的人很容易想到这和庄子的《庄周梦蝶》很像,梦蝶有很多典故名称,如:蝶化庄生、蝴蝶梦、蝶化、蝶为周、周为蝶、漆园蝶、南华蝶、枕蝶、蝶入枕、蘧蘧梦、梦蘧蘧、梦栩栩、栩栩蘧蘧、蘧蘧栩栩等。

同时《列子》中也曾记载了一个叫《蕉鹿梦》的故事,是庄周梦蝶的加强版,也很烧脑混乱:郑国的樵夫A打死了一只鹿并用芭蕉叶覆盖,他又怕人分鹿又因得鹿而狂喜反而忘记了藏鹿的地方,并进而以为这是一场梦,于是一边把这件事编成山歌唱出来一边走路回家。

此事被樵夫B听见并按照歌中的线索得到了鹿,樵夫B的妻子也疑惑认为樵夫A梦中的事竟然真的让樵夫B找了鹿,这太不可思议了,进而认为这也是樵夫B做的梦。

樵夫B说不管怎样,我得到了鹿是真实的啊。

樵夫A回到家里不甘心失鹿,也许是因为日有所思,竟然梦到了拿走鹿的樵夫B,二人理论到官府。

法官对樵夫A说:“你真的得到鹿,却以为是做梦,真的做梦却找到了鹿。

樵夫B以为你是真的做梦却得到了鹿,而他妻子说是他梦中得了别人的鹿,不算拿别人的鹿(此处逻辑很拗口)。

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也搞不清,现在只有一只鹿,你们俩就平分吧。

”后来世人用《蕉鹿梦》比喻虚幻迷离、得失无常。

 8 ) 形式成就内容

以一个外行人的角度看,我品不出具体的拍摄手法或者叙事结构,但不影响我欣赏这部电影。

电影常以形式和内容而划分,前者多指镜头、画面、手法或制式(2D,3D等),后者则是具体的题材或故事内容。

我们常说,一部好电影应同时具备足够好的形式和内容。

而这部《真实》,可以说其形式之新奇,已经成为了内容的一部分,在观影过程中,我们不再仅关注于故事本身,更关注于其叙事的结构,就这一点,可以说是非常出彩的。

评论区有不少分析影片结构或者隐喻的,我可能不太一样。

导演拍摄的目的就在于扰乱观众的思维,给我们一种“在前一秒以为理清了电影的脉络,后一秒啪啪啪打脸再次陷入困惑的烧脑式体验”。

我个人就喜欢这种体验,而非真正去理清逻辑顺序后的清晰或成就感。

但是,这种方法限制了电影的观影人群。

很多人看一部影片就是获得放松的,这种奇怪的叙事结构肯定会让他们摸不着头脑。

这并非档次或好坏,只是不同罢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给八分。

 9 ) 这部电影是个人脑病毒

还记得在早些时候,电影对我来说就是讲故事。

要么是通过故事来突出人物主角配角的性格特点,要么是展示编剧牛逼的思维能力故事剧情特别牛逼。

慢慢地看的电影多了,发现有些导演和编剧开始采用倒叙或者是插叙的方式来讲故事以给观众一种特别的故事理解感。

这部电影打个比方就像是病毒代码,在看的时候人脑就在一部部分析剧情和人物关系,似乎找出其中的一些逻辑关系结构。

正如在夏歌影评理所用的词“奇异点”,在影片中不断地出现。

这使得我们一直觉得挺不自在不舒服却又一直跟随着导演的诱导来找寻各种蛛丝马迹之间的逻辑关系。

结果到了最后,影片忽然结束的时候会觉得我操这尼玛是啥啊。

然后才明白过来,正如影片的名称“真实”,本片就是让你明白这个真实就是不真实。

正如病毒程序命名为“点开我有奖”,点开啥奖都没有反而中毒了。

导演拍摄本片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让观众中毒,虽然大家确实“中毒了”(感觉到如影片中节目主持人得的脑子内部的疹子一样)。

导演的目的正如影片中的导演一样,就是为了让大家觉得自己有牛逼,并享受这种感觉。

我觉得,导演达到了这个目的。

推荐夏歌的影评:如何评价真实这部电影——导演x炸天!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549151/

 10 ) 真实是一柄蓝色的录像带

昆汀.杜飞在我来说已然不陌生。

从“橡皮轮胎杀手”到错,我成为了他的忠实粉丝。

而这部最新作品“Reality”让我看到了风格更成熟完善且越来越独树一帜的杜飞,还让脑回沟打了几个结。

如果说“橡皮轮胎杀手”是牛刀小试的B级片式娱乐,“错”是大胆展开天马行空超现实本质的实验,那么“真实”就是杜飞真正的成型。

干净、不过度繁琐或重复,简洁的死胡同式空间联系,一贯的尖锐幽默,还有悖论式的超现实景观,都让人有一种杜飞已驾轻就熟的感觉。

杜飞的荒诞世界观依旧存在,真实是什么?

真实是一个小女孩。

她在父亲猎来的野猪肚子里发现了一枚录像带。

另一边小摄影师Jason跃跃欲试想拍自己的第一步电影“波浪”。

传出杀人电波的电视让世界毁灭,然而制片人却让他去寻找最痛苦的呻吟。

录着奇怪美食节目的主持人以为自己长了红疹,满脸红疮的医生告诉他疹长在脑子里。

最有趣的是,貌似很多人都是同一个人。

杜飞骨子里的荒诞其实有股反骨的顽童味儿,“真实”多少有对好莱坞,电影人,乃至影像行为本身的质疑。

啥才是真实呢?

那个小女孩,那个录像带,那些脑子长的疹子,还是没拍就上映的片子?

Jason梦中领着不知所谓的“最佳呻吟”奖,身边坐着的“egghea的”蛋头的挖苦之意就态度十分明确了。

人的意念让真实变得模糊,而也许摄像这行为在被摄体跟观察者之间又加了一些无法理清的一层又一层奇怪的新的真实性。

杜飞是一个货真价实的超现实主义者,他的悖论式,死结式矛盾相当有力道,且充满了个人式的突发奇想,就像超现实主义所说的(自发创作)。

且不拘于表面的怪异,只能说,杜飞真的怪到骨子里了。

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

《真实》短评

稍微有点林奇的影子吧

4分钟前
  • mark
  • 还行

不知所云 bgm在我看完这部电影之后久久回荡

6分钟前
  • 喜达多
  • 较差

(((有点像我拍作业的时候先(自己没想明白的)拍了一堆任性的素材,再刻意剪成让人感到云里雾里的效果的……

8分钟前
  • Ὀρφεύς
  • 还行

烧脑电影的逻辑就是随你怎么编

10分钟前
  • InvisibleHin
  • 很差

装B烂片,鉴定完毕。

14分钟前
  • 当局
  • 很差

我表示我看不懂啊,但是又觉得是一个很高级的片子啊~

17分钟前
  • 插头
  • 还行

无病呻吟

22分钟前
  • jacoblee
  • 很差

梦境与真实的交错,谁又能说现实不是梦境的影子呢。

24分钟前
  • ...
  • 推荐

并不烧脑,也不知道好看在哪里,就是拍给特定群体看的电影而已。更喜欢诺兰式的。

25分钟前
  • 流浪De海盗
  • 较差

结构有趣,反转无力,然无所谓,看得人醉。

28分钟前
  • 我是大皮哥
  • 推荐

完全不知所云。。。。

33分钟前
  • 冰桃
  • 较差

感谢B站字幕陪伴我度过难熬的95分钟。

37分钟前
  • Sylvia
  • 较差

要怎么分辨真实和虚幻?也算是比较永恒的主题 那么究竟应该在真实中表现虚幻还是在虚幻的荒谬里寻找真实?昆汀杜皮约的答案是都不 真实和虚幻 有时候没那么容易分得清

40分钟前
  • 猫小珥
  • 力荐

Ah, Mr. Oizo, you've done it again! At least that's your best movie so far, much more convincing & complex than Rubber & Wrong, from all perspectives. I really doubt that there is a logic interpretation that holds from beg till end, but that's the exact point & aim: MIND FUCKING.

43分钟前
  • Svolta!
  • 还行

套层结构在完美的配乐下,被演绎的清晰很耐看。除了那位小学校长,其余人全线沉浸式的表演非常好看。用媒介来切换却做出了犹如观看美术展览一般的观感,生命仍旧是神秘的。

44分钟前
  • Morning
  • 推荐

被粉饰为虚幻的真实。烂片是怎样戳中制片人的点然后走入电影院的…

49分钟前
  • 有猫
  • 较差

这个好玩

54分钟前
  • 铅纸鹤
  • 推荐

电视机杀人事件,都是脑内湿疹罢了!2024.9.28

59分钟前
  • 酥酥酥嘭
  • 还行

正如电影的无法解释,看者也无法评价。银幕内外的现实与虚幻,梦境里外的真相与假象,大脑内外的真实与幻觉,一部被太多层次包裹的,难以触及真实内核的极致烧脑的电影。一层一层拼接传递,见不到底,也分不清真。打破时空的界限,创造时间的轮回,调转真实与虚幻,以及,在静止的镜头之下触发了戏谑荒诞的魔力。

1小时前
  • KitajimaJunko
  • 推荐

看着都睡着了!

1小时前
  • blhying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