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芭拉是这个华丽世界的牺牲品,从电影演员到社交名媛的转变并不成功,优雅的外表下潜藏一颗野蛮的心。
她与儿子安东尼身上流淌着同样的欲望秉性,最后却都无法逃脱被它毁灭的命运。
冰火情融等到芭芭拉意识到自己婚姻不幸的那一天,她也许会想起自己强迫老公参加各种社交晚宴的那段时光。
那是战后的欧洲,经历过二战的贵族们不顾新时代的到来,在自己的命运尚未被暗夜覆盖前,仍然可以偏居璀璨的角落,对着镜子顾盼生姿。
往昔的电光幻影留存着她最美的容颜,而今她抛弃演员事业,嫁与橡胶业大亨布鲁克林。
镁光灯前的丽影是不见了,欧洲的交际场上却因此多了一个好手段的交际花。
如果说芭芭拉的性格是一团烈火,布鲁克林的性格则完全相反,可说是一个冷如冰的美男子。
他的荣耀光芒全来自他的祖父贝克兰,一个特殊橡胶材料的发明家,令他可以衣食无忧,过上探险家的生活,着迷于远古村落的神秘历史,向往消失的印加帝国遗址。
他是自然界的探险家,她是社交界的冒险客。
两人的结合自是冰与火的融合,虽有激情的碰撞,更多的却是难以相容。
结婚之后的芭芭拉表现出了性格上的极端不稳定,酗酒,爱发脾气,以及严重的抑郁症。
她的精神问题也许是遗传自母亲,也许是婚姻加剧了她的病态。
但婚姻的牢笼未能禁锢她爱表演的天性。
虽然不久之后,他们有了儿子安东尼。
那一晚,她望着浴缸中的婴儿,只是远远地注视着,不敢靠近,以免礼服被溅出浴缸的水花沾湿。
此时,她的心尚未在儿子身上,她要在今晚的派对上开一个恶作剧。
如她所预期的那样,衣冠鬓影的绅士男女拿禁忌与金钱取乐。
西蒙妮面对老公抛出的“愿不愿意为十万美金吃上一块人肉”的问题,并未立刻作答,手捻樱桃的梗在酒里来回打转,脑中思索着漂亮得体的答案以应对大家的殷切期盼。
芭芭拉抛向老公一个难题:是否愿意和出门遇见的第一个女人回家?
布鲁克林竟爽然表示愿意,芭芭拉笑而不语,微扬的嘴角吐出烟雾模糊了她的面容。
待到席散出门之际,芭芭拉面对迎面而来的的士,大笑不已:既然你可以,那我又为何不可与第一个遇见的人回家?
芭芭拉跳上的士,留下愤怒的丈夫扬长而去。
芭芭拉的放荡行为早已超出丈夫的忍耐极限,而安东尼的到来又让他们之间的关系发生微妙的变化。
禁忌文学转眼间,安东尼已经八岁了。
父母带着他在欧洲大陆之间游转,犹若草原上居无定所的游牧民族,但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享乐。
芭芭拉与布鲁克林凭借家族生意带来的丰厚财富,得以不必工作,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他比同龄孩子经历更多,却也失去了一个安稳的童年,他好像做坐在旋转木马上望着眼前万花筒般转过的生活,由此而生的不安全感激发了内心的叛逆。
在巴黎那段时间,他已经能用法语阅读小说。
爱慕虚荣的母亲自然不放过这一炫耀的机会。
一日,寓所来了一位曾为普鲁斯特做传的老作家尚皮耶·苏威特。
芭芭拉兴奋不已,普鲁斯特那些繁复拗口的长句子是她所不能消化的,这位作家写的普鲁斯特传记同样因为她的法文不够好而没能仔细阅读,但这并不妨碍她缠着苏威特表达仰慕之情。
但她好奇地向对方询问普鲁斯特是否是同性恋的传闻,却暴露她专注八卦多于文学的肤浅本质。
芭芭拉牵着安东尼的手,想让儿子阅读一段法文给大家听。
安东尼打开那本烫金红皮的小说。
犹豫再三,抬眼瞧了瞧母亲,最终还是支支吾吾的放弃了。
镜头给了那本书的内页一个特写,虽然作者的名字躲藏在画面的右上角,但萨德两字早已道尽天机,《朱斯蒂娜,或喻贞洁的厄运》作为萨德的代表作,以其可怕的性虐描写而备受争议。
苏威特打个圆场,也许孩子是太累,就别念了吧。
没想到这下可惹恼了芭芭拉,怒斥苏威特其实道貌岸然,方才望着自己的背影用法语说出轻浮之言。
上流社会的虚伪被芭芭拉无情地嘲弄,无论是之前她扬言要与陌生人回家,还是怒而斥责苏威特的伪善,皆因性情使然。
父子迷情父亲对儿子多少有了嫉妒,似乎安东尼“抢走”了芭芭拉。
而安东尼身上多少有些俄狄浦斯情结,虽然他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性取向更像是一个弯男。
母亲近于罗曼蒂克的爱意和父亲近于愤怒的妒忌,无疑加剧了这段婚姻的瓦解。
1967年,西班牙的卡达奎斯,芭芭拉一家在此度假。
安东尼或是骑马,或是坐在海岸边弹着吉他。
随后,他与父亲一边聊天一边等着芭芭拉的出现。
布鲁克林见妻子久等不来,责怪她作为演员的本性依然没有改掉,一如既往的做作。
安东尼为母亲辩解,只换来父亲的斥责。
面对同一个女人,父亲与儿子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预示他们此后远离与依赖这个女人的命运。
布兰卡是安东尼在海岸边结识的女子,独立有个性,很快吸引了安东尼的注意。
布鲁克林对这个人也很感兴趣,还向儿子打听她的名字。
安东尼以为父亲关心自己。
父亲也以后来人传授经验的态度敷衍了事。
布兰卡为这个死寂入水的家庭带去一点点涟漪。
芭芭拉极力撮合两人。
当晚,百页窗外泄进的微光为裸体相对的两人镀上了一层银边。
布兰卡望着面前柔嫩的少年,赞美了他,嘴唇迎上了他的面颊。
1968年,一个行色匆匆的女人走在马约卡的机场大厅,粉红色的服装像是出席闺蜜的聚会,墨镜后的诡笑却泄露了她此行的目的。
刚下飞机的布鲁克林搂着布兰卡,犹如度完蜜月归来的新人,而这里只是他们的中点站,马上两人就要匆匆赶往下一站。
等候在那里的芭芭拉迎面走来,谩骂声响彻整个候机厅。
她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仅是知道她已无法挽留丈夫,同时也为安东尼担心。
布鲁克林却一脸云淡风轻,不时做出无所谓的表情,这段婚姻早已不在他的心头。
辱骂完毕的芭芭拉离开丈夫,等上机场外的计程车。
这一幕恍若当年那个恶作剧的夜晚,她与陌生人回了家。
这次却成了真,只是少了女王戏弄他人的快感,多了一份借陌生人取暖的凄惨。
缺席的男人父亲与丈夫的缺席让这个家庭一步步沉沦。
显然,父亲的背叛让安东尼更加成熟。
他仿佛老了许多,从他拿烟的姿势,倚在沙发上的坐姿,及至走在路上的步伐,都如同一朵苍白的花朵,无力与倦态在他的脸上流淌而过。
他是颓废派的诗人,把自己置身于光明与黑暗的交界。
他在男朋友的画室里流连忘返。
少了父亲的约束,他开始大胆寻找自己理想的同性之爱。
芭芭拉的命运在此时已经达到了悲惨的顶峰,丈夫弃她寻新欢,儿子走上弯路难以掰直。
她像一个孤苦无依的怨妇,独自拾级而上,慢慢步入那没有光亮的黑暗之中。
当芭芭拉来到儿子的居所时,安东尼正接过艺术家男友用嘴递过的香烟。
这支烟被芭芭拉一把夺去,嫉妒地看着他们。
不久,寂寞的芭芭拉也找到了男人。
山姆是专门陪欧洲贵妇玩乐的男同,行使丈夫的职责,陪她们吃饭、听歌剧。
不过,山姆比较特殊,这项工作对他而言,与其是赚钱,更多的只是为了让自己开心。
善解人意的山姆用心灵鸡汤式的话语治愈芭芭拉,鼓励她参与社交名媛的聚会、拿起画笔绘画。
但芭芭拉怎能料到山姆怜惜着安东尼,并把这份心意传递给他。
敏感的安东尼在黎明时分登山姆的床榻,作画失败的芭芭拉狂野地抱住山姆。
母亲与儿子都是一样的缺爱,山姆成了他们疯狂索取爱的对象。
终于有一日,山姆躺在了芭芭拉与安尼的中间,他的两只手分别抚摸两边的面颊。
这种畸形的爱自然无法维持太久,山姆离去后,失去心灵寄托的芭芭拉陷入更深的抑郁中,在这种非理智的状态下,她与安东尼发生了一段不伦之爱。
寂静的大宅里只有他们的喘息声回荡其间,两个受尽伤害的人只能以这种突破禁忌的方式沉沦下去。
安东尼受到母亲的遗传,神经愈发脆弱,终于在妄想中用刀捅入母亲腹中。
他这一下是如此决绝与无情,芭芭拉立刻丧命。
安东尼冷静沉着地点燃一支烟,拨通了警局的电话。
他坐在母亲的尸体边,吃起刚叫来的中餐外卖。
过往的记忆如同前世闪过他的脑海,他爱芭芭拉胜过任何人,最后却亲手杀死她。
此时的他心灵反倒坦然许多。
影片改编自真实事件,安东尼后来进入精神病院,释放之后因再次行凶被送进纽约的赖克斯岛监狱。
最后,安东尼以自杀结束了生命。
影片上映之后,山姆的原型塞缪尔·亚当·格林撰文表示他确实与芭芭拉发生过恋情,但自己绝非双性恋,没有与安东尼发生过关系。
他想通过法律途径控告制片人,但到去世的时候都未解决,也让这段迷离的往事随他而去。
《欲孽迷宫》影评---精神分析的观点来自豆《瓣欲孽迷宫》的剧情简介 • • • • • •芭芭拉•戴利•贝兰克(朱丽安•摩尔 饰)美艳动人,她的丈夫布鲁克林(史蒂芬•迪兰 饰)是一名探险家。
虽然丈夫腰缠万贯,让芭芭拉的生活富足,但她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幸福,因为丈夫到处探险的关系,她常常得不到丈夫的陪伴,因而变得让人感觉十分水性杨花。
儿子托尼(艾迪•雷德梅纳 饰)成为了她的一切,并常常牵制儿子做事。
芭芭拉知道托尼是名同性恋,并极力撮合他与西班牙女友的爱情,可是托尼最后并没有跟那名女孩在一起。
布鲁克林却跟儿子的女友私奔了,这样令芭芭拉感到十分伤心。
托尼也十分不舍得父亲的离开,他也目睹了母亲自父亲离开后的痛苦。
之后他们四处为家,一直患病的芭芭拉还曾自杀过。
芭芭拉多年来一直没有放弃要让儿子变回异性恋,她竟然要与儿子发生关系,以让儿子尝试性爱的味道。
终于,托尼再也无法忍受母亲了,一把尖刀刺向了芭芭拉……我不是很喜欢这个简介,因为这个电影似乎如果只是简介的话,根本就表达不出这个故事所要传达出的一些东西。
电影本身设计的就不是很明确的一个故事,更像是一幕幕的剧。
但是电影想要表达的内容,单单是托尼的精神病性的东西就是很破碎的,需要看两遍即以上才明白电影的一些东西。
当看第一遍电影的时候,不知道主演为什么要说一些话,比如他总是提到一只死去的狗,从小的时候一直到他在杀死妈妈之前。
如果我们从前开始分析的话,可能你看不懂为什么这样,托尼一直都是很正常的为什么突然就杀死自己的妈妈,还患了精神病呢?
我们可以通过倒叙的方式,即从结果推论原因。
这样就可以更好、更明白的了解这个故事。
故事的结局是托尼在和妈妈的争执中杀死的她。
但是还没有完,后面提到他被送到精神病医院。
后和尼尼住在美国,但是又在一次争执中拿刀刺中了尼尼。
他被送到一个岛上,在1981年就是35岁的时候,用塑料袋罩在头上,自杀了。
这才是故事的完整结局。
为什么说托尼是精神病患者呢?
如果你剩下故事的最后15分钟不看的话,你很难得出结论说他是如此。
你也不会知道,他为什么先杀死自己的妈妈,然后自杀。
其实最让人明白故事的,反而是这十几分钟内托尼和妈妈的对话,以及托尼写给爸爸的话。
很多人说,我更本就听不懂托尼在讲些什么,他就是在胡言乱语,怎么说这让人明白电影呢?
其实一般的观众看不懂是对的,因为这更本就是精神病患者说的话,你怎么能够明白呢?
托尼最后说的话,丝毫没有逻辑,并且说的也不是现实世界中发生的,比如他认为芭芭拉写了东西放进了一个袋子里,这是现实中没有发生的。
然后说“这里没有安宁,我无法控制自己”。
这时托尼完全活在自己的幻想中,自我已经完全的丧失了。
他不能觉察区分哪些是幻想,那些是现实。
自我的调节功能完全失去了,被潜意思吞噬了。
当他在和妈妈讲话的时候,妈妈听不懂时,激起他强烈地愤怒,强大的死亡驱力推动他杀死和消灭引起他愤怒的客体,这是自我和超我完全丧失了,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要求立即满足需要,就是消灭引起愤怒的客体,就是妈妈。
当她杀死妈妈后,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没有道德超我的谴责,成了很正常的事情。
托尼在最后写给父亲的心中,表达了自己已经破碎的思想和情感。
但是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托尼心中的核心冲突。
比如这样的话“很长时间我不知道自己是谁”,在此说明了他意识的丧失。
而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确实希望我们能再在一起”,表达了在托尼潜意识中未实现愿望和未满足的需求。
还有“我不用再活在自己制造的阴影中”,表明在托尼的潜意识中,把父亲离开家,离开妈妈和自己归结为自己的原因。
这在前面的情节中也有表现,比如托尼13岁的时候问妈妈“爸爸是不是讨厌我?
”并且他在精神病状态中给父亲写信,本身就说明他对父亲的渴望。
电影中几次提到一只嘉特狗,也是说明,托尼渴望父亲的很好的例子。
第一次提到这只狗:托尼说,我的嘉特狗死了,他老了。
妈妈说,狗也有寿命,他也会死。
托尼说“我知道,在某个地方”。
第二次:托尼在写给父亲的信中说,你还记得叫乔托的狗吗?
它已经走了,但它还在我们心里。
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害怕我。
这时,把父亲比喻成这只狗已经十分明显了。
并且表露了,认为是自己的原因父亲才离开妈妈和自己。
第三次在葬礼上:他说,还有件事要你明白,就是乔托的狗圈不见了,而且我也不会在去找它了。
第四次出现在和妈妈最后的交谈中:妈妈问托尼为什么在意发型;托尼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在意的事情,包括你,升甚至是我们的那只狗。
我很喜欢那只狗,但是他死了。
我们的狗死了,可是我们还好好活着,但我们还不断的搬家。
然后让妈妈去找那只狗。
到这里狗就是父亲的表征已经很明显了。
并且,托尼自己喜欢父亲,渴望父亲和他们在一起。
并且认为父亲的离开是他自己的原因。
在和卡洛斯的妻子谈话中,托尼说,父亲认为他没有用,也认为自己不是布鲁克斯家族的一员。
现在我们先分析托尼和父亲的关系。
影片中布鲁克斯因为工作的原因常年不在家,在加上他和芭芭拉的感情并不是那么好,经常争吵,甚至是在刚刚4个月左右的小托尼面前。
根据这不多的情节,你就可以想象芭芭拉和布鲁克斯在家庭中是什么样状态。
在前俄狄浦斯期,这种不稳定的环境人类环境,首先带给孩子的是一种“我是不可爱的”想法,认为是自己不可爱所以父母才会争吵,会让孩子形成弱小无能感。
并且这种不稳定的环境会影响健康的自我功能的形成。
在共生期,孩子不能分辨自己和他人,认为我就是别人,别人就是我,特别是和母亲。
这种融合状态下目前时好时坏,就会阻断孩子自我心理功能的形成。
自我不能很好的整合“好妈妈”和“坏妈妈”两种客体表象,也没有办法中和好的自体表象和坏的自体表象。
同时攻击驱力就会浮现出来,并且表现为高水平。
这种不健全的人格结构称为托尼长大后患精神病的基础。
影片中,父亲长时间的不回家,从弗洛伊德俄狄浦斯情节理论看,没有父亲参与,孩子就不能还好的离开母亲,走进父亲,并以父亲作为“中转站”走向社会。
从而为以后的社会生活提供良好的基础。
并且在俄狄浦斯期,没有父亲的男性形象作为榜样,也会影响孩子的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的形成。
果然,孩子13岁的时候,人际交往出现了问题,并且长大后成为同性恋。
我们在后面在分析托尼成为同性恋的具体机制。
但是父亲的缺失是其出现这些问题的伏笔,或者说是基础。
22岁的托尼,写信给爸爸,希望他回到妈妈身边,因为她一点也不快乐。
与其说是妈妈需要父亲,不如说这正是托尼内心的呼求。
在葬礼上,他在此说,父亲并没有伤害我,而是伤害了你。
其实这正是托尼内心的需要。
他接着说,他希望有一天爸爸会回来,有一天醒过来,但是他始终没有这么做。
然后说;“还有件事要你明白,就是乔托的狗圈不见了,而且我也不会在去找它了。
”表现了对父亲的失望。
总之,托尼内心一直有对父亲的爱有强烈地渴望,但是又一直得不到满足。
现在我们讨论托尼和母亲的关系。
开始影片中旁白这么描述他的妈妈:几星期前我开始对妈妈感到厌倦。
她冷淡,沉默寡言。
影片中也有几次,现实出妈妈对托尼没有信心,并且强迫他做一些事情。
在母亲的心中一直把托尼当成小孩子或者内心中想把托尼当成小孩子那样。
比如她画的他抱着婴儿的托尼的画,在影片中出现了很多次。
在芭芭拉自身没有成功后,她在洗澡的时候,托尼是在旁白的,可见母亲没有把他当成一个长大的人。
妈妈对托尼是有控制存在的。
并且这个妈妈是很特殊的,妈妈是有心理疾病的,这样的对于托尼来说是有很大的影响的,特别是在托尼还很小的时候。
现在我们看看影片中围绕托尼的性的成分。
首先托尼是同性恋,不但如此,并且他和妈妈有乱伦关系,再者他一次和芭芭拉和萨姆,三人共同发生了性关系。
同性恋稍后讨论。
先说托尼和芭芭拉及萨姆的3P。
其实在这之前,托尼和萨姆发生了关系。
与其说是他在其中性的成分占主导,还不如把它种关系理解成对父亲亲近的渴求。
这时我们在看加上芭芭拉的三者关系,这其中对托尼来说,更多的是对父、母、子关系的强烈地愿望,通过这种方式表现出来。
下面我们谈谈托尼的同性恋倾向。
在儿童4-6左右性别角色的形成过程中,父亲缺失,就没有办法向父亲认同,这时和托尼呆在一起的是妈妈,他转而向妈妈认同,向母亲的特质认同。
由于父亲的缺失,托尼和男性建立关系的渴望的力比多的投注转移到和父亲具有相同特质的人的身上,这就导致托尼渴望与男性建立关系。
就芭芭拉和托尼的母子乱伦关系,就芭芭拉来讲丈夫经常不在家,她是有很强的性欲望的,这些性欲望不能得到及时得到满足就会压抑下去。
作为家里和她呆在一起最长时间的男人--托尼,芭芭拉对其是有力比多投注的。
当然有人说,乱伦的发生是芭芭拉想让托尼体验性爱,进而转别性倾向。
但是仅仅是这个原因,不足以构成发生乱伦的动力,也就是说动力不够强烈。
并且当两个人发生关系的时候,及以后两人均没有感觉的道德超我的谴责,这表明两人的道德超我的建立都是不完善的。
托尼可能是因为芭芭拉表象的是一个“荡妇”,所以性道德很弱。
性,在很多的时候确实是了解一个人人格结构的很好的切入点。
有人说,孩子是家庭心理疾病的承担者和受害者,这个故事就是很好的例证。
(以上只是个人的观点,欢迎指正,谢谢)
刚看完的时候脑子很混乱,而且第一次看的版本翻译乱来,不敢想象有多少人看了这个胡言乱语的翻译版本,所以重看了一遍,并试图梳理线索。
电影开头的自述是一封tony从监狱写给父亲的信。
在tony杀死母亲之后,母亲对他的精神影响仍然困扰着他。
故事回到tony出生时,tony描述自己的父母性格迥异,父亲布鲁克斯冷漠阴沉,母亲芭芭拉热情似火,而且自己夹在中间,就像水一样受到二者的温度影响。
tony能够想象,自己杀害母亲的事情会被定义会出于怨恨,但是tony否认这一说法,认为这出悲剧的起因其实是因为“love”。
在知道后续剧情的前提下,这句话是可以理解的,在父亲抛弃妻子离开后,tony被迫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他对母亲的爱和责任让他无法选择一走了之,这也是他精神崩溃的原因。
第一场tony的父母亲的交锋戏是一次晚宴,布鲁克斯形容芭芭拉像安排猴子一样命令他参与他憎恶的社交场合。
席间布鲁克斯一开始兴致缺缺,令客人有所察觉。
芭芭拉引导话题来到布鲁克斯的探险行动,布鲁克斯勉强参与到话题中。
或许是布鲁克斯提到在一些古老的村落有食人肉的习惯,客人们开始讨论起是否愿意为了十万美金食人肉。
或许敏感的芭芭拉认为布鲁克斯在就此话题与一位女性调笑,她立刻将话题生硬地转移到布鲁克斯是否愿意为了十万美金与这位女性发生关系。
这句话显然是非常冒犯的,引起了布鲁克斯和客人的反感。
芭芭拉继续追问布鲁克斯是否愿意和出门遇到的第一个人回家。
这句话前后没有任何逻辑性可言。
完全是芭芭拉神经质的体现,她是在用这句话激怒布鲁克斯吗?
因为布鲁克斯疑似与女客人调笑?
布鲁克斯确实被激怒了,提出他会和别人回家。
当然这显然是气话。
芭芭拉却对布鲁克斯这种反击进行了回击,晚餐结束后她立刻跳上一个陌生男人的车,表示要另寻地方喝酒,让布鲁克斯和别人回家。
布鲁克斯劝阻失败后,在客人面前颜面尽失并对芭芭拉的挑衅感到十分愤怒,此时背景音是芭芭拉扬长而去的狂笑。
这一大段表现了芭芭拉可怕的控制欲,为布鲁克斯的离开埋下伏笔。
我除了“癫婆”两个字也没什么想说的。
我看评价时,好像看到有支持芭芭拉的人认为她体现了女权,我是十分困惑的。
关于她为什么要在席间包括离去时不停地挑衅布鲁克斯,我只能猜到是因为一句调笑。
故事前后都没有提及这位女客人和她丈夫有什么越轨关系。
在这种互相对抗和倾轧的夫妻关系中,tony的成长环境是恐怖的。
当母亲温暖宜人的时候,tony是可爱乖巧的小儿子,会把早餐端到宿醉的母亲床头。
当母亲灼人的气焰伤人时,tony就成为了工具。
在第二场社交场合中,芭芭拉假装法语不好,和法国来的作家客人套近乎。
并夸奖tony的法语都比她好,让tony来朗读这位法国作家的作品。
tony的法语或许并没有芭芭拉想得好,至少他显然没读过这个作家的作品。
此时善良的女客人为tony解围,说大家都太累了,应该好好休息。
芭芭拉却被激怒了,认为这种虚伪的体谅是在羞辱她,并对刚才这位作家用法语对芭芭拉身材开低俗玩笑进行回击。
又一场以芭芭拉情绪暴发作为结尾的不欢而散。
这里你说女权我是同意的,对于女性的凝视和低俗玩笑,女性应当被鼓励当场反抗。
但是tony被作为展示的工具,这里他很有可能归罪于自己法语不佳,导致了这场冲突。
就像后面他觉得是因为父亲讨厌或者害怕他,才离开他并抛弃母亲的。
在这场冲突后,布鲁克斯没有回家自己到酒店住了。
这显然并不是第一次,因为芭芭拉熟练地收买了酒店门房。
这里布鲁克斯对芭芭拉进行了一场以性为载体的“惩罚”。
也反映了芭芭拉的悲哀,就算她能在语言上占上风,或者当着所有人的面羞辱自己的丈夫。
但回到家庭中,她仍然需要放下身段讨好并挽回丈夫。
在一段芭芭拉和tony的对话中,tony问到父母的职业是什么。
芭芭拉说自己几乎成为好莱坞明星,而布鲁克斯会探险,数学也很好。
显然他们都没有正经职业。
布鲁克斯出身富裕,祖父是橡胶发明人。
或许芭芭拉曾经在好莱坞闯荡过,但在母亲的教育下,她选择嫁给有钱人过着不需要工作的人生。
这也是芭芭拉悲剧的根源,她对曾经成为万众瞩目的职业念念不忘,因此不停地积极地进入社交场合。
但被束缚在婚姻里的她事实上成为了一个男人的从属物,除了丈夫的认可没有价值来源。
这可能是心高气傲的她挑衅丈夫的原因,想通过丈夫的妥协和认输来收获价值感。
但是当丈夫选择一走了之后,她的精神也就崩溃了。
tony从小就喜欢和男孩玩,和布兰卡的恋情完全是心不在焉,让父母安心而已。
所以后来布兰卡说她和tony父亲搞在一起并没有令tony伤心。
相反tony直接摊牌了,和杰克在一起了,并没有避讳母亲芭芭拉。
母亲芭芭拉也并没有表现出恐同的意思,还邀请专门陪贵妇游玩的同性恋sam来消遣。
sam和芭芭拉某种程度上建立了一种友谊,sam鼓励芭芭拉在贵妇间打舆论战,将布鲁克斯的道德低劣宣传出去,并且重新开始画画,以艺术家身份抬高社会地位。
在这期间,sam以关怀的名义先后和tony与芭芭拉发生关系,他实际应该是个双性恋和不受伦理约束的混蛋。
杰克因此离开了tony。
然后到了整个电影最声名远扬的芭芭拉,sam和tony躺在一张床上的戏,我并不认为他们之间发生了3p的戏码,因为如果是这样后面tony就不会抗拒芭芭拉触碰自己的下体,但是母子之间身体界限被打破了。
这里我的理解是,tony回来发现杰克已经离开,而sam和芭芭拉躺在一起,破罐破摔脱光了排排躺。
三人醒来后发现这荒谬的一幕纷纷大笑,将这种混乱的关系转移成了一种轻飘飘的游戏。
实际三人之间并没有建立起任何有关爱情的东西,只是一种动物性的抚慰。
sam作为短暂的慰藉离开后,芭芭拉回归孤独又痛苦的生活,并选择了割腕自杀,但被tony发现并救回。
芭芭拉恢复一点后选择和tony搬到伦敦重启新生活,但是tony也被完全困在了芭芭拉身边。
当芭芭拉发现tony来到伦敦后与一个男生有交好趋势,她其实不是害怕tony是同性恋,而是害怕tony因此离开她。
因为不知从何时起,芭芭拉已经开始利用tony的身体慰藉自己的孤独。
对于这种利用,tony虽然内心抗拒却仍然放任,或者说他试图不去在乎,只想知道贾多的项圈去哪里了。
最后,爆发的契机是狗狗贾多的项圈在搬家途中不见了。
这个狗狗贾多从来没有在电影中出现过,但是它象征着tony在意大利度过的短暂的快乐童年,那时父母感情还好。
在狗狗年老去世后,tony一直保留着贾多的项圈,作为一种象征性的精神支持。
这个项圈意味着至少曾经父母爱过自己,尽管现在一个因为不习惯站在道德低处逃之夭夭避而不见,一个像对救命稻草一样为了抓住自己无所不用其极。
最后tony在伦敦的生活,从精神上已经不堪重负,他觉得母亲故意藏起了狗项圈,出现幻觉和记忆错乱,崩溃下杀死了芭芭拉,并平静地叫了救护车和一个外卖。
这一段冲突的节奏非常地奇妙,tony崩溃杀人后异常的冷静,有一种火焰燃尽后的死寂感。
最后tony在狱中自杀。
最后一些碎碎念:1. 天杀的狗男人布鲁克斯怎么没死,老天能不能开开眼收走他。
到处和别人吹嘘自己的祖父,实际是一个虚伪的废物胆小鬼。
他的情人一个小姑娘都比他有担当。
看到儿子走过来都要躲起来的怂货,悲剧的万恶之源。
2. 怎么会有翻译这么乱来的!
我感觉豆瓣好多评价都是基于这个乱来的版本,甚至觉得杰克和sam是同一个人!
tony的男朋友是杰克,不是3p那个男的,那个男的sam是母亲请来消遣的。
天杀的这个电影分真不应该这么低。
3. 影帝和影后的演技太棒了,风情拉满。
电影结构其实很老套的,但是埃迪梅在这部电影里太好看了。
4. 男人靠得住,母猪会上树。
女人想要靠男人,迟早变成疯女人。
影片观看中真是要噱头没噱头,要深度没深度。
比起乱伦、轼母的其他影片,在视觉上可能希望避免哗众取宠,一直就是点到为止,这方面我倒觉得无所谓好坏,毕竟纯粹的镜头刺激并一定能带来深刻。
可是影片松散的情节,虽然看得出来很想能尊崇原著的段落节奏,但是明显因为电影容量限制而显得粗浅,而且对于母亲倾向性的表现而完全缺失了更广的社会、家庭探讨,最终让人觉得相当片面。
当然朱丽安·摩尔 Julianne Moore的表演还是一如既往的让人有收获,她给我的感觉一直属于不按牌理出的演员,但每次总是给你超出预想的展现。
斯蒂芬·迪兰 Stephen Dillane可惜戏份太少。
2008-05-21
不得不说片子剪辑得确实很厉害,很多关系和故事交代不清,很容易让人一头雾水。
都说芭芭拉是荡妇,我倒不觉得,因为丈夫经常去探险,没人陪伴,难道让这样的女人老老实实呆在家里,守活寡吗?!
对男人人们不要求他什么,但对女人人们要求得太多太多了,似乎女人一旦结婚就应该专一、顺从。
芭芭拉的丈夫其实不爱芭芭拉,只是被那种妖艳、柔媚所深深吸引,不知道自己做丈夫应付出什么,给女人什么,只知道她归自己所有。
芭芭拉太寂寞和空虚了,没有工作,所以对情感的所求加倍,但可惜一直满足不了,即使“水性杨花”,和不同的男人交往,但她不快乐,心底的需求还是一直渴望着。
托尼在这种家庭中长大,没有奇异的地方,我倒觉得新鲜。
其实我觉得不是芭芭拉对儿子感情模糊,反而是托尼,我总觉得他对自己的母亲很暧昧。
希望满足母亲,通过自己的陪伴让母亲快乐,当母亲和别的男人交往时他很生气。
最后乱伦、同性恋,我都没觉得托尼是快乐的。
小狗的死给托尼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创伤,我在想,是否因为托尼想留住母亲把她杀了,永存于心?
这部电影根据1972年11月11日的伦敦谋杀案改编,其实电影并不离奇,离奇的反而是人生,只有比电影更精彩的人生,记住!
有关情节:社交名媛芭芭拉曾有望成为好莱坞明星,后来去嫁给橡胶巨头布鲁克斯,生下儿子托尼,芭芭拉对儿子有种强烈的控制欲,这在布鲁克斯和托尼女友私奔后愈演愈烈。
此时,托尼发现其实自己喜欢男人,为了纠正儿子的性取向,芭芭拉雇佣美女来引诱托尼,未能如愿。
心态扭曲的芭芭拉决定抛开一切伦理道德,逼着儿子和自己上床,忍无可忍的托尼最终把餐刀刺进了自己母亲的胸膛。
相关背景介绍比电影还悲惨的罪恶之家这部题材邪恶的奇情电影改编自娜塔莉.罗宾斯和史蒂芬.艾伦森的同名著作,内容与原著内容完全保持一致,更令人震撼的是,那也根本不是小说,而是一桩案件实录,记录了发生在伦敦的芭芭拉.戴丽.贝克兰德谋杀案的来龙去脉。
这起案件发生在1972年11月,当时轰动了全国,媒体的连篇累牍报道曝光一个破碎家庭背离伦常的故事。
丈夫布鲁克斯是人造橡胶发明人、塑料大王之孙,妻子芭芭拉出身名媛,由于贵妇生活和渴望得到的明星生涯之间巨大的落差,使得她一度精神崩溃抑郁。
丈夫出走后,芭芭拉彻底放弃自己,一度自杀,割腕时被儿子及时相救。
芭芭拉就此把儿子当成救命稻草,导致托尼最终出现精神问题。
最终悲剧发生——托尼杀死了母亲,之后还悠然的打电话到餐馆叫外卖,当年他25岁。
影片以襁褓中的托尼为开头,他的旁白贯穿着电影始终,亲口讲述自己一步步走向歧途的过程,最后他被押上警车。
在囚禁中给父亲写信为结尾。
但在现实中悲剧还远远没有结束。
被抓后,托尼在一家精神病院呆了8年后,因管理失误而被释放。
然后他搬到纽约奶奶家,不久又把奶奶刺伤,被关进了瑞克斯岛监狱。
直到1983年,托尼用代表着贝兰克德家族的塑胶袋闷死了自己。
乱七八糟的字幕,导致只能听着半懂的台词再配合角色的诠释。
还有,这对母子身上的那一群群雀斑,真是受不了啦~相比而言,这篇转的评论还算入得了眼。
http://www.douban.com/subject/discussion/1332836/?post=ok#last
从一开始就看不太懂,大概和字幕太烂有很大关系,囧...夫妻搞不清为什么不和,母子父子搞不清到底怎么回事...只有一点我看明白了,那孩子迫切的想得到母爱之外的爱,可是又无法摆脱母亲的爱,所以一生痛苦。
那孩子的感情看似很复杂,其实简单的可怕。
他到底爱谁?
海边的那个女生?
他母亲?
还是他的同性恋朋友?
我觉得他自始自终谁都没爱过,不爱那个女生,也不爱那个同性恋,更不爱那个名义上的后爸。
他的爱从来只有一种,就是来自他母亲的爱,他只是从小陷进他母亲给他的包围圈无法脱身,就像挂在墙上的那幅画,孩子永远被母亲抱在怀里无法脱身,永无宁日,以爱的名义...他所有的性行为都来自空虚的内心,他以为经过这些他可以摆脱他的母亲,但是没有用,不管对方是女人还是男人,他摆脱不了的是他内心的阴影。
他想长大,可是永远长不大,所以他一直叫自己的母亲“mami”,叫他的父亲“papa”, 他可能根本搞不清楚爱是什么,他想去尝试,结果得到是只是性,没有爱。
他永远也摆脱不了来自母亲的有些畸形的爱,除了母亲,他不知道怎样和别人相处,怎样获得别人的爱。
也许他认为,得到他人的爱的唯一办法,就是和他人做爱——想得到异性的爱,做爱;想得到同性的爱,做爱;甚至想得到后爸的爱,也是做爱...激情过后,只有空虚,没有爱,所以他痛苦,他不知所措。
他唯一确定的爱来自他母亲,还有他的狗,所以他一直和母亲在一起,所以他一直怀念他的狗。
当母亲也要和他做爱,他的心在那刹那间死了,原来母亲的爱,也是为了做爱,现在他只剩下已经死去的狗了,没有什么值得眷恋的了,唯一的,却令他窒息的母爱也消失了,他一直想摆脱却不得不紧紧抓着的最后一棵救命稻草原来并不能救他的命,那么,就彻底地摆脱她吧...最后为什么把袋子套在头上自尽,我的理解是,没有爱的世界,于他来说完全没有意义,那么就尝试自己爱自己吧,可是十年过去了,他仍得不到令他满意的爱,结果很理所当然,空虚的心,如何幻想也还是空虚,既然得不到外部的爱,那么就在只有自己的世界里死去吧,至少自己对自己的爱,不是为了做爱...
影片把故事讲得足够直白,但其中的滋味却又足够晦涩难明。
大概每一个看过的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与感受。
Tony说自己是冰与火相遇时产生的那一缕水蒸汽,真是绝妙的比喻。
父母的不睦,让看似完美的家庭不过拥有一个鲜亮华美的外壳,再完美的母爱也填补不了父爱的缺失。
紧张的家庭气氛里成长起来的Tony苍白,孱弱,任性里有一丝丝的局促。
他一边紧紧的依在母亲的身旁,一边又在男友的身上放纵欲望。
其实这不过是个孩子,深深爱着他并不和谐的父母。
纵然是父亲将他的女友变成了自己的情人,他也只是安静的沉默的接受,说:你没有伤害我,但是你伤害了妈妈。
父亲离开后,母亲强作镇定与坚强的表象并没有蒙敝得了他,他开始力不从心的扮演起父亲在家中的角色和应该承担的责任,他陪伴她,照顾她,安慰她,当那些来来往往的过客从生活里消失之后,唯有母子二人相依为命。
在母亲自杀被救回之后,他坐在浴缸边为母亲手腕上的伤口上药,动作轻柔,眼神专注,像一个温柔的情人,暧昧的情绪在逼仄的空间里蔓延,极端的身份让情感变得生疼。
Babara的生活就像这外表华美,内里早已腐烂的婚姻。
她的虚荣,好胜像是一面旗帜,支撑自己不许倒下,也将丈夫远远的划在了外面,无法靠近,几十年的婚姻生活最终形同陌路。
唯有乖巧的儿子看似可以成为自己最大的骄傲,但是不想他的性向选择却又大逆其道。
她是个喜欢控制生活的女人,然后她的每一次努力却都导向了更荒谬的结局。
她极力撮合儿子和他的西班牙小女友之间的关系,希望她可以将他引回正途,不想这女子却勾跑了自己的丈夫。
生活像一场荒唐的戏,可每一幕随时都可以化作凛冽的刀。
她放纵自己报复生活,醒来之后却只有儿子相依为命。
说不清是她的“强悍”控制着Tony在她的生活里羁绊,还是她的“脆弱”让儿子无法离去,开始自己的人生。
终于,为了使儿子性向回归正常,她不惜以自身向禁忌挑战。
母子乱伦的那一幕。
没有情欲,也没有满足,只是沉重的让人喘不过气来,那是混乱的身份重压下的人生。
这像是最后一根稻草,落在Tony早已不堪重负的身上,生生就将他彻底的压垮了。
Tony最终崩溃了,他疯狂的寻找着旧时爱犬的项圈,那是他飘摇不定的生命里,对家的最终怀念,那是他对儿时看起来尚还完美的家的深深眷恋。
他用尖刀迎向母亲的拥抱,然后平静的报警,叫外卖,抱着她的尸体等待……生活以这样一种极端的悲剧草草收场,看客们唏嘘、议论,然后渐渐散去。
多年后,Tony依然走不出心里疯狂的魔障,他用塑料袋套在头上捂死了自己。
Just finished watching it. Very...fascinating and chilling. I like Redmayne's acting. Didn't know it was based on a true story until the end. All the more tragic for it.
那個西班牙男友倒是蠻帥的
小雀斑,为什么你时而很帅,时而又丑得不像地球人T T
不得不说··朱丽安·摩尔··确实很美
我只能说,我不大能接受乱伦的
Julianne Moore老演这种角色!糊涂啊!字幕组太业余了!
根本不像介绍的那样。。。
豆瓣里面的剧情介绍不准确
poor caption...
牛逼!小男孩是万物理论的主演!
片名直译:野蛮恩泽。一个死撑着面子故作强硬企图控制生活表面和谐的富有的蠢女人养育了一个被她扭曲的儿子然后又被儿子杀死的故事。儿子多年释放后因伤害外祖母再次被关,自杀。这电影失败在于悲剧人物太令人讨厌,反思和批判都失效了。后话:看片之前两天2015金球奖两位主演分别摘得影帝影后。
三个人睡在床上,醒来后,一起大笑。
剧情展开有限
贵圈有点乱,没太看懂……
摩尔的状态不是很好,故事不深刻,不反映任何问题。表现得也不大胆,很虚
Eddie大美人
3P…母子…
茱莉亚摩尔很欠揍 那小gay也欠揍 3p很无语
好可怕。。
有点混乱有点无聊。但是,把我家小雀斑和我家Hugh Dancy集中到一个镜头里,导演你狠……PS:小雀斑筷子用的不错(你滚!)
红发的美丽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