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喜欢里面的主人公,长得很漂亮,我总觉得这是一部充满怨念的电影,那种布满怨念的情调,其实整个电影算是一环套一环,从一开始的一个传说,到最后主人公探秘,再到最后被邪灵附身。
无二是一个典型的善良的越南女人,漂亮的外表下更多的是忍耐,从她织布的神情和最后那眉目低垂的一瞬间(画中景象),那个画家最后还是背弃了无二,那一身少爷贵族装足以证明他喜欢的是无二的美貌以及一颗浪漫的心,关于责任丝毫没有,他最后找来法师封印无二时,前一阵音乐响起,温情充满怀念,其实女二号心中的怨念不比无二少,那已经仅次于无二,当然还有女一号心中的怨念,爱由恨生,每个人都有过一段纯真的心,痴情女负心汉这个话题延绵不衰,男人是什么,是爱你时拥你入怀,还是见到利益面前,舍弃真爱。
女人对男人总是要多一份痴情,其实到最后我没看太懂,恐怖片总是留有悬念发人深省,后面之后还会有感悟,敬请期待吧
看的时候只是觉得里面的旗袍还真是很好看……素色的长旗袍……只可惜这辈子自己都没有那个身段可以穿这样的旗袍。
曾经还和她说过,我们要去弄旗袍来穿,而且我还有一双大红色的绣花鞋,只可惜看着自己的身材,偃旗息鼓。
其实我觉得女人的爱与恨都像里面这样的素色的旗袍一样——是什么就是什么。
爱得纯粹恨得纯粹,没有一丝一毫的暧昧。
看了之后只觉得自己平静的诡异……
给三颗星星只是想给片中的两位鬼后一点面子。
剧情太混乱了,不好意思的说我是看完了以后看评论才弄懂最后结局是什么意思。
或许是翻译的关系?
还是混乱啊混乱。
很喜欢车艺莲,感觉在这里面和鬼音里面大不一样。
曹安也是。
根本就无法想象是狐狸楼梯里面的受气包。
演员的可塑性还真是无限啊~
故事发生于我一直想去的一个神秘的国家---越南。
越南的国服很漂亮,长款的旗袍,配上长裤,比旗袍飘渺,很适合清秀的少女穿。
中国旗袍则是妖娆妩媚,适合成熟气质的女人穿。
但是,故事情节有些淡薄,以肖像画线索,过于单调。
主要讲女人复仇的事情。
梦中梦,现实和幻觉,不过到后来变成了驱魔,汗……不过驱魔没成功,冤魂还是没消失,只是老套地转移了,最终复仇华丽的完成。
风景的画面很宁静而美丽,但惊吓度着实一般= =,女鬼出来的场面不吓人还有点搞笑。
越发越喜欢看韩国的鬼片,无论女高怪谈系列,还是好莱坞翻拍过的鬼铃,印象中看过的灵,蔷花与红莲,粉红色高跟鞋,四人餐桌等等···剧情已经不记得,唯一深刻的是女主角很漂亮,不论是人是鬼。
我不敢一个人看日本恐怖片,日本人喜欢用贞子那样的女鬼,阴灿灿,着实吓人。
韩国鬼片风格不大一样,它们更倾向唯美主义,渲染神秘制造悬念,不知道导演的初衷是要制造恐怖还是让看客享受。
我认为是后者,否则也不会总是御用漂亮隐秘的女主角,每次看到阴森的韩国女鬼,竟然有种看到林黛玉的错觉。
于是我就这么专心致志的享受那有着乌黑长发的丁香一般的女鬼,幽怨而又漫长,最终消失在寂静的雨巷还意犹未尽,至于电影讲的是啥,不清楚···
《抽象画中的越南少女》:传说与现实重叠的悲剧 ■文/火神纪 何必那么专注于情感。
反正,所有的情感总会让人失望。
反正,所有的情感总会彻底地死寂。
我承诺给你所有你想要的一切;而你,我不需要你的灵魂。
把你的躯体给我;我们活着,一起活着。
因为,你爱我;而我也爱你。
——火神纪。
题记。
传说和现实,在这部电影里有着两个故事。
传说中的越南少女无二以及现实中的韩国女孩崔素妍;她们两个人的情感故事构建起了这部电影。
被情人出卖,被朋友出卖;不论是传说的无二或者是现实中的素妍,她们都不再信任这个世界。
在她们看来,这个看似温情的世界充满了虚伪和谎言;于是,无二杀死了赋予了她悲剧的地主女儿洪,而素妍则用她自己的死诅咒了为了写小说而从韩国前来越南取材的好友欣恩,并让她把无二的诅咒带回了韩国杀死了曾经背叛并且出卖过素妍的志勋与其女友。
抽象画中越南少女脸上凄绝的木然穿越了百年时光来到了现代的都市。
被封印了的灵魂、怨念和诅咒被释放出来,在躯体间游走;传说与现实的交错是两个不同背景的时代里凄绝的悲情故事。
画家卢岩的移情别恋是封建门第之见的胁迫以及爱情的妥协,被洪残忍地杀害则是对爱的失望,而就算在死后依旧被诱骗到寺院被法力封印则是爱情最无耻的背叛;被深爱的男人诱骗、被轮奸并且被拍下录像的素妍显然是感同身受的,而被青梅竹马的闺密出卖当成了小说中的主角被极力丑化也成了最失望的友情最后的憎恨。
当素妍生病而花颜失色的躯体遇上无二充满怨恨逃出封印的灵魂,发生了可怕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了。
爱情,友情;所有的珍贵情感在这部电影里似乎变得一文不值了。
没有太多的信任;所有的信任在风花雪月之后就都已经悄悄地消逝得不见踪影了。
伤感;怨恨;怒吼;然后就是复仇了。
带着某种莫名的悲伤走过了重叠的光阴,怨气以及憎恨在一刹那间复活;带着所有的悲愤燃烧了整个世界。
杀;虐杀;既然我必须充满着怨恨痛苦地死去,那么所有同我一样悲凉的人们,只要你把你的愿望告诉我我都会去替你实现。
用我们的方式让那些该死的人们死去。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很难不带着如此满腹悲凉的伤感。
看着这个让人绝望的世界,安安静静地被搁浅在冷艳而诡异的微笑里。
也许,这部对世界和情感充满着不信任的电影所要传达给我们的也就是这样的一种绝望。
电影用倒叙的方式讲述了素妍的悲剧,又用插叙的方式讲述了无二的悲剧;又通过欣恩这个人物实现了传说和现实两个悲剧故事的重叠。
导演也许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在整部电影里所有的悲剧都是因为一个负情的男人,一次彻底的背叛;女性被当成是情感丰富又温婉多情的形象被塑造的同时,男人只是一个木然无情冷酷残忍的布景。
韩国的恐怖片其实已经江河日下了;像这部电影,如果是从惊悚效果方面去要求它的话,那么这部电影显然并不成功。
就算在某些时候它多少能给我带来半点惊恐的感觉,可是大多都是一些屡见不鲜的惯用招数。
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其悲情味道,在于把传说和现实的无缝衔合,在于女性角色的塑造以及复仇过程的曲折设计;成功于一波三折的剧情而失败于惊悚。
昏暗的灯光、房间里的暗格、突兀的镜头剪辑和对听觉有强烈刺激感的刺耳音符构建了这部电影在气氛上的惊悚效果,在看电影的时候会被吓到,可是转过头去会马上忘却。
真正被我们所记住的是两个重叠在一起的悲剧,两个关于女人的悲剧以及因果循环的轮回。
当一个女人投入到一份情感里去,她们会显得温婉动人;而当一个女人对情感彻底失望而开始愤世嫉俗,她们会变得可怕而阴森。
我也许并不相信那个封印在古画中的怨灵故事,可是我相信对于情感的认知以及悲愤的可怕。
如果说,这部电影已经让我感觉到害怕;那么,我所害怕的绝不是电影里那个被毁容的无二那张漆黑的脸,也绝不是那所有故弄玄虚摇晃不定的镜头,而是在情感上那种极端的反弹力。
是不是,爱有多深则随之而来的憎恨就会有多深呢。
悲剧,叠加的悲剧,对于情感的绝望才是这部电影最终所传达给我们;没有爱,也就没有恨,那么就不会有悲剧,所有的一切就成了虚妄。
因为爱,这个世界会变得美好;因为恨,这个世界又会变得丑陋;于是最后,我们的这个世界才会变得如此多姿多彩。
说到底,构建起我们整个世界五颜六色的还是我们最根本的情感世界。
悲剧,重叠的悲剧;也许,因为期许,所有失望,所以绝望,所以悲伤,所以怨恨。
可是我们不可能失去期许;因为活在一个没有期许的自我世界里,我们将不再具备半点活着的意义了。
其实,有没有无二的怨念和诅咒已经不再是重要的了。
也许,换一个角度来看,清纯的无二依旧活在那些带着泛黄色调的镜头里;而素妍或者欣恩,她们所见到的无二只是自己心里那些情感失落后的投映以及对复仇的期许。
无二之所以会成了她们的解脱和渴望只是因为她们对于无二的渴望以及心理历程上的契合。
当然,这样的说法也许会上升到了心理学的精神分裂以及强迫症上去了;可是有没有这样的一种可能,无二的悲剧确实存在,而诅咒并非来自于无二,而是来自于被迫害人们复仇的欲望以及施罪者的良心谴责。
而当传说中的那个悲剧又是与现实中的这个悲剧重叠在了一起的时候,传说中的被封印了的那个诅咒也就从传说中被释放出来,由一个传说也就诞生了又一个可怕的传说。
佛家说,一切妄念皆由心魔所生。
其实,说的也是这个理。
而这部电影,刚是把这种所谓的心魔以传说包装,以恫吓为目的对我们进行了一次说教而已。
爱情是一个恒久的话题。
歌颂爱;或者被爱伤害而憎恨,其根本依旧还是爱。
男人和女人的论题永远也不会停休;因为,谁让这个世界只有男人和女人两种人呢。
而既然只有男人和女人,被谈论得最多的依旧只能是男人和女人了。
不论是男人或者女人,不论是爱的温情或者爱的悲情,笼统地概括起来也许就是人性了。
战胜人性的丑恶而追求完美的神性,也许这是任何一种艺术方式最终的追求目标了。
神人合一永远不可能达到,但是我们可以做得更好;而在这个做得更好的过程里,颂扬美好是消积的,而承认丑陋则显得更积极了。
韩国女版的《浮士德》;把灵魂出卖给了魔鬼,只是浮士德最后被天使救走了,而这部电影里的这些浮士德们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当躯体卖给了怨灵,她们变得漂亮,皮肤变得光滑,身上的病也日渐好转;可是她们对着镜子会看到另一个女人,睡到半夜会听到一个像在唱歌的女孩在哭泣,最后她们都将随着无二的方式死去。
充满异国情调的越南写景以及回塑百年前的旧屋那些泛黄色的镜头拍得还是非常唯美的。
但是,没有救赎所以绝望;这部电影到了最后也没有让我们看到救赎的光亮。
同样化着冷调妆的女人冰冷又不带感情的微笑,在我看来比任何装模作样的镜头更让我害怕;电影最后的那个镜头里的的那个表情绝对出色。
2007-11-10;丁亥年辛亥月戊申日。
送寒衣节;祭祖节。
附注:电影资料扩展链接。
■片名:《므이》 ■译名:《抽象画中的越南少女》 ■导演:金太京(Tae-kyeong Kim) ■主演:车艺莲(Ye-ryeon Cha)、曹安(An Jo)、Thu Anh ■类型:恐怖/悬疑 ■片长:95分钟 ■国家:韩国 ■语言:韩语 ■上映:2007年7月26日(韩国)TOM电影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
似乎自从贞子开始,日韩的恐怖片便有了这个恶俗,就是女鬼主人公喜欢留长发。
我记得刘德华曾经用他那略带鼻音的港普说,我的梦中情人,要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
于是一时间,长发女鬼如雨后春笋般风起云涌。
由此看来我们的刘大天王的魅力所及,绝不仅仅止于人类女性。
《左传》中形容女子“乌发蝉鬓,云鬓雾鬟”。
造物主把女人生的这么神奇,把女鬼造的这么绮丽,当然不会忘记给她们乌黑的长发用来臭屁。
小时候每次看到屏幕上有美女姐姐们剃度,青丝落尽的时候我总是不忘记流下两滴童子泪,心想真是可怜了这些如花似玉的闺女,不如给我做个童养媳。
记得我妈妈年轻的时候也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她曾无比动情的引用蒙古族女诗人席慕容的话说:“再平凡的女孩,如果有了一头飘逸的长发,也会变的美丽动人起来。
”而现在的我把它改为,“再平凡的女鬼,如果有了一头乌黑拖地的长发,也会变得恐怖狰狞起来。
”就从这部《抽象画中的越南少女》(下文简称《抽》)来说,在越南那段儿一开始拍的很纯情,咋一看来还以为是我国某个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的阿哥阿妹,莺莺燕燕,郎情妾意的。
只不过那画一点都不抽象,画上的女鬼不一会儿便披着她那光滑的如缎子般的长发翩然上场。
因为职业关系,女鬼们通常是无孔不入。
其中以卫生间和卧室这种自然光并不强烈的地方最为方便其开展业务。
当可怜无辜的主人公们看到那一头如瀑布般的黑发在面前冉冉升起的时候,通常除了尖声惊叫以外就是慌不择路。
其实我这人恐怖片是看的不少,大学时候为了训练心理素质经常一个人半夜躲被子里看。
我对日本导演的逆向审美观一直很是钦佩。
拍恐怖片如果不能吓到你,就一定要恶心你,不能恶心你就文艺你。
影片中的女鬼一个比一个长发飘飘,面目却一个比一个惨白狰狞,而且经常爬行。
后来我总结出了两条女鬼定律:一,这样的惨状后一般背负着让人切齿的深仇大恨,其仇恨程度和头发的长度成正比。
二,无论多么样的深仇大恨,只能摧毁她原本明眸白皙的脸庞,却不能摧毁她如墨般长发的焗油离子烫。
于是,穿过你的秀发我的手,抬起一个鬼一样的头。
罗大佑的歌唱的饱含深情,我唱的浑身颤抖。
后来日本导演的这股子歪风邪气传染到了韩国,香港台湾也是尽受感染。
如禽流感一般。
女鬼们纷纷烫头,不再直立行走。
虽然之前徐导的《倩女幽魂》中的小倩也是个用头发杀人的主儿,但是那头发大部分时间还是用来表现王祖贤情丝千种万般风骚的飘逸的。
而那之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那些豪华大气热闹喧哗的鬼片突然间便销声匿迹了,妖道僵尸坏和尚们纷纷被长发女鬼怀柔掉,企图挽救大众的审美疲劳。
新晋导演们一个比一个会玩温情玩诡异,让女鬼们把帅哥美女困在电梯,在午夜里开车追逐玩漂移。
于是才有了哥哥在《异度空间》里和长头发的前女友跨越阴阳的接吻拥抱,人鬼情未了;也有《异域》中李心洁在卫生间面盆旁拾起的那缕长头发后疑窦重生的莫明其妙。
那一刻,我撅起嘴吹了吹额头上的刘海,当无意中面对这样无厘头的剧情时,我总是泪流满面,哭中带笑。
我没有统计过《聊斋》中长发女鬼的数量,估摸着这数目也不会少。
据我考证,其实日本鬼片中的长发女鬼们还是颇有渊源的,不单单是因为那些导演大叔都是“长发控”。
日本坊间流传的《百鬼夜行》中女鬼大多长发飘然,脸白阴桑。
就像《抽》中的无二,如果生在现在,觊觎她的,除了那个吃软饭的小白脸儿画家,肯定也会有很多高级洗发水厂商。
不过各位梳着妹妹头,扎着羊角辫儿更甚至和宇春哥一个发型的女生们,在此我要不幸的宣布,虽然你们可能具有女鬼的内涵,但你们是没有成为一个合格女鬼最基本的外表。
不过你们即使不能长发飘飘,也不要染发轻佻。
你看我的梦中情人王小丫,还有新闻联播主持人海霞,她们的短发,是多么时尚而动人啊!
其实说回来我这人一向比较单纯老实,料说没有种下什么红尘虐果。
可如果真有哪个和我深仇大恨的女冤家缠上我——虽然我不是刘德华,但我仍然希望,你能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
几年前看的,只记得情节非常十分以及极其地拖沓。
好似一部风景宣传电影……· 本片由《女高怪谈3》女三慧珠的扮演者 以及《女高怪谈4》女三初雅的扮演者主演。
作家女主好像是以一个老友为原型 将其歪曲写了一本小说吧。
女主因为没有写作灵感,于是去了越南旅游。
然后讲了一大堆越南什么传说……结尾,借尸还魂了。
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在于画面,旖旎的越南风光,如画的山间水色,清丽的美人秀颜,基本上光是风景和美女就能够赚到不少观众。
然而作为恐怖片来说其突出之处却没什么,剧情虽然并不算单调苍白,但也没有惊喜,至于作为这类影片的命根子也就是恐怖性方面就实在是很平庸了。
不得不说《抽象画中的越南少女》的一个进步之处就是不再像以往那样将主角们的视野局限在一个小空间之内,而开始着重讲述故事了,虽然故事本身总是令人觉得似曾相识。
片子一般,但片中素妍设计尹熙刺死自己开启诅咒后的这句话让我深有共鸣。
尹熙出于嫉妒心做过一些伤害素妍的事,在片中前半部分也一直是副心胸狭小嫉妒心强的丑陋模样。
但在了解了素妍被渣男陷害遭受凌辱的悲惨遭遇后,开始对自己做过的事反省忏悔,还愿意为了解除无二的诅咒努力行动。
但最后素妍还是没有放过她,让她成为了自己报复的工具。
现实中我们是不是也曾有过被人伤害的遭遇,伤人者也许后来真的幡然悔悟,并且努力去弥补自己的过错,旁人看来做到这份上你应该可以原谅ta了。
你也想说服自己放下心结,但最后还是跟素妍那样“对不起,我还是没法原谅你”
给低分吧,不合适;给高分吧,不值当。感觉父女俩太i了,其他人也陪他们一起i。或许影片就是想广袤空旷的空间之上,构建/展现这样一种人与人疏离冷漠的关系?
3.5
BIFF14。感觉导演在安哲、塔可夫斯基和特吕弗里腌了七天七夜。虽然只呈现了一种凝滞的状态,但胜在动作完整情绪饱满,还是很好看的。
终究我还是不适合看这种过于平缓意识流虽充斥氛围意境但故事性缺失的片子,虽然vanlife是我很感兴趣的题材,但毕竟看无依之地的时候我也睡着了!
萧条冷冽的公路片 父女 母亲的骨灰 松散的叙事与冷静克制的长镜头
偶尔停车,卖几张碟,加一次油,争吵又和好。没有目的地,只有不断延展的公路和一种笨拙的相依为命。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巨大的扇叶将阴影遮蔽在女孩身上 占据着画面 向远处排开 孤独没有尽头的生活绑架着这个青春期女孩 压抑和对父亲的仇恨日益升温 导演通过大篇幅的流浪生活和土地环境描写用平缓的长镜头 将这股绝望压抑的气氛向观众释放出来 最终女孩砸车出走 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青春期的冲动与成长
这个就很难评奔着看风景的心态选了这部不过中间确实是一度要睡着
视听语言很棒,但总觉得没能和故事形成特别有机的互动(虽然故事本来就比较弱)
画面很美,车在树林里穿梭的那段很想录下来反复观看了
开头的两个旋转镜头就给我干晕了。中间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背景音,我想到导师说我的论文:要用白话文把专业术语说清楚,让即使不做这个方向的人也可以看懂你写的论文。(´-ω-`)最后,我真的害怕看文艺片,漫长的铺垫,短暂的高潮。
广袤的大地上,一对父女开着一辆破旧的电影放映车似乎没有方向的前进着。单身父亲和女儿的对话不多,可是女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开始叛逆,她看到自己的生长 也发现了身体的成熟,也发觉父亲对野女人的性事。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声音(电影、电影院),大家静静的看着电影里的故事,好像有一世我们也是这样生活着。
【C+】一脉相承的俄罗斯电影,这里有空落的地貌观察与萧瑟的寒意,有沉稳的全景镜头与推进节奏,也有在特写中近乎一言不发而渗透出的情感,像是新导演对大师衣钵的承继,虽不能称得上十分的“言之有物”,但依然饱含引而不发的“冲动”。
14thBJIFF丨十分克制的叙事,十分不克制的视听。在寒冷的北地寻找一片海,风车巨大的风叶挡住太阳吞噬阳光,萧瑟与肃杀的环境中默然的人物,孤独的个体离群索居,缓慢的移动长镜骤变为疾速的林间掠影,转折由此诞生。露天放映的巡回影院不失为一种元电影的小小嵌入。俄罗斯电影真是自成一派。
北影节第三场,感觉这也是新冠期间的隔离电影,茨冈父女的移动半岛铁盒。【为了看这片儿放弃了《找乐》4K修复版,又不甘心,反手买了两张票让爸妈去资料馆看姥姥家的“大楼”(西养马营工人俱乐部,开场20分钟有1分钟镜头),回来跟我说,你小时候“认”的第一个字就是“工人”的“人”,那会儿老抱着你在大楼前面给你指,然后你就跟晚报上找出一堆“人”……】
摄影很美...但是...
我的冲动被扔到无人之地了
灰色的天空,沉默的父女,没有笑容的人们,真实的生活
#BJIFF2024 俄罗斯的冷酷和神秘刚好符合我当下的心境。我们活着,承受,冲动,孤独游荡,无话可说。
北影节英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