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往往都会犯些错误,但它的底线到底在哪里。
前面乱七八糟的靡乱生活只是为了渲染主人公的生活环境,一群乌合之众成天花天酒地。
看得人头都大了几圈。
Johnny的性格过于乖张,而人以群分,他的朋友们也多是此类。
和Jake的冲突是个引子,引出了整个故事。
其实对于绑架Zack,所有人都没有考虑太多,更多的是意气用事。
而从他们对Zack的态度来看更是丝毫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如果Zack拼死挣扎,让Johnny等人不得不绳捆索绑,那也许在Frankie的朋友聚会时就会有人报警,至少Susan就会。
但绑架者的态度,尤其是Zack这个被绑架者的态度,让所有人都将一件天大的事,当作一个玩笑。
直到最后东窗事发。
孩子们都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他们的规则和大人有所不同。
考虑事情的简单,让他们忽视了这个社会所共有的约束力。
因此他们会仅凭冲动做一些过分的事情,而当他们意识到后又会做些更过分的事情演示自己的行为,最终导致无可挽回。
而为此需要反省的不止是Johnny们,也包括Zack。
迷惘,狂乱的青春,属于每个人。
上高中的时候,住在县城里的寄宿学校。
学校据称是军事化管理,基本不能外出,每天的生活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枯燥乏味。
与我们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外一群“坏学生”。
他们拉帮搭伙称兄道弟,每天吸烟喝酒,打牌泡妹,风光无限。
那个时候,作为一个三好学生,我在心里十分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父母的关爱,老师的教导,学校的纪律在当时的我眼里,更多的是束缚与制约的牢笼,我希望摆脱它,去追随我眼里的自由和友情。
一段时间里,我经常逃课,并试图去认识他们入伙。
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放纵与叛逆的快感,得到了很多“友情”。
但又感到迷惑和不安,这不是我的期望。
自由的代价是巨大的,学校每天的广播,经常能听到某某某因为打架等被开除的消息,这样的消息,是青年时期的滔天巨浪,学校的严格规定和老师们的劝解,浇熄了我的冲动,让我慢慢平静并思考我要选择的道路。
看到《阿尔法狗》这部电影,我觉得zack就像高中时候的我,当然他更惨,赔掉了生命,我只不过赔掉了一点时间和金钱而已。
他本来可以逃掉的,但是他没有。
他沉浸在这种叛逆的生活中无法自拔,陶醉在说唱音乐、毒品和电子游戏塑造的精神世界里。
这个世界没有父母的管束,没有作业的压力,却有迷醉的酒精、药物和女人。
虽然最后他意识到这不是他应有的生活,但为时已晚,让心碎的悲伤母亲为之痛苦后半生。
真实的故事更为残酷,“身居美国十大通缉犯之列,创下美国联邦调查局最年轻头号通缉犯记录,和警方玩“猫鼠游戏”五年才最终落入法网。
数起大毒枭杰西·詹姆斯的光彩“纪录”,恐怕连不缺犯罪传奇故事的好莱坞,也得心服口服甘拜下风。
而《阿尔法狗》的主角原型便来自于这个集猛料于一身的天生毒枭。
”(百度)在影片里,导演对这几个年轻人的个性塑造则更为复杂。
贩毒、滥性在片子开头部分的嬉笑怒骂中显得自然平和。
无论是阿尔法狗Johnny还是贝塔狗Franky等人,看上去都不是穷凶极恶的暴徒。
被zack的哥哥Jake砸了豪宅的Johnny,碍于面子对朋友们说是有窃贼进入,他们报复Jake的行为,也不过是往他的玻璃上砸了几块石头。
绑架zack的行为,更像是一场恶作剧,Franky也并没意识这会有什么麻烦,尽管他曾经隐约感到会有问题,并暗示zack逃走,却没想到这个年轻人陷得如此之深。
在意识到自己的冲动行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时,他们也曾想过把zack送走,让这一切回到最初的模样。
最后却因为恐惧与无知无畏,在一阵枪声中,zack被杀了。
他们的恶作剧做过了头,走错的路再也没法回头。
导演更倾向于把错误的源头,归结为父母的教育,毕竟他们在孩子的成长中,负有巨大的责任,也正如片头对布鲁斯威利斯的访谈。
片子里出现的成人形象,也基本都是失败教育的范例。
要么是为儿子提供毒品,要么是放任子女不管不顾。
通往迷途的路旁,总是开满了鲜花,如同zack临死前Franky一边捆绑他一边对他的承诺,美好而芳香四溢,在信任与醉生梦死中将他拉入深渊。
这些初谙世事的青年,没有了良好的指引,怎能经受这样的诱惑?
青春落幕,留下多少遗憾与迷乱。
走了错路,还是及时抽身吧!
本片取材于美国的真实案例,杰西·詹姆斯是美国联邦调查局历史上最年轻的通缉犯,少年时就已建立了一个系统严密的贩毒网,并籍此拥有了极其豪华的房产,他手下追随的弟兄都是与他年纪相仿的少年。
令人侧目的是这些踏上不归路的少年大都拥有富裕的家庭背景,他们中没有谁是真正为钱而卖命,相反则是由于家庭不和谐的原因而自愿加入的。
2000年,杰西由于帮派中的内讧而绑架了同伙的弟弟,这个无辜的孩子最终在愈演愈烈的争斗中被撕票,成为震惊美国重大案件。
案发后,杰西的贩毒网被粉碎,而他本人在逃亡数年后才被捕获归案,本片正是将这段残酷的事实以影像的方式在屏幕上重现。
或许看完后会问:难道这就是美国?
但不得不又自己解答:谁能说这不是美国?
是啊,人们对幸福指数的期待在很大程度上都停留在物质生活上,匮乏的精神需求却犹如潜在的黑洞,无时无刻地吞噬着自己的灵魂。
忽略教育、忽略沟通、忽略所有应该的改变,进而把消极颓废的生活观传递给自己的下一代。
电影片头全是孩子的录像记录,每一张脸都是纯真的,不管是笑还是哭都是真实的情绪宣泄,看不到丝毫虚伪的面具。
每个人的最初都是相同的,但年龄却会改变他们,成为不同的人生角色。
人性本恶还是本善?
这个被争论了数千年命题总是没有定论,因为根本没有人能真正而完全地说服自己。
当看到无辜的孩子被杀的那一刻,你不能不为之所动,那一刻我几乎固执希望让这电影俗套一点,让杀手幡然醒悟,放他一条生路吧。
但事实就是事实,它是残酷而不可逆转的,我眼睁睁地看着乌黑的枪口吐出灼目的火焰,暗红的血色从尸体下缓缓涌出,弥漫开来。
结束一个生命是容易的,再长的孕育过程也无法挽回什么,再悲痛的泪水也无法弥补什么。
不能光批判行凶者的残忍,因为如果不是家庭原因,这个孩子也不会被绑架。
在整个过程中,参与者和被动参与者的内心挣扎与成人的漠然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如果其中有任何一人采取行动的话,那悲剧就不会发生。
或许这部电影太过沉重、也有太多粗俗的语言,看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但这毕竟就是真实的生活,无论是多么的让人难以接受,它毕竟就是现实,虽然导演没有故弄玄虚玩深沉,但那种直击心灵的重压却是分明的。
表面的夸张之下,其实于人生实际的交集很大。
探讨偶然性及其不经意深入对于人生影响的作品很多也最具现实意义,我觉着不足的只是前端的铺垫过于漫长而且缺乏一定量的稍微指向,如果能在90分钟内解决问题,该是完美。
还有一点美国青年对于法律的认识至于那么差吗,而类似如此的绑架至于刑罚那么大吗。
于此处,稍微有一点站不住脚的感觉。
一边看一边感觉Zack的死亡越来越近 有点喘不过气来作为旁观者目睹悲剧就如此一步一步地发生故事的结局并不是偶然 每个人像是被什么牵引着走向了各自的尽头虽然导演没有用沉重的纪实手法铺陈 结果却让人怎么也不能轻松Justin 的表演在电影后半段越来越好,表扬!
(芷宁写于2007年7月25日)影片早在2005年就已拍摄完成,直到2007年才得以公映,延期的主要原因是时机不对、生不逢时——拍摄完成时,恰逢该片故事的原型主犯杰西·詹姆斯(Johnny Truelove)刚刚落入法网,考虑到诸多的社会因素和影响,所以被禁映了一段时间。
影片的宣传攻势中,将片中的一大亮点定为由贾斯汀扮演的主犯的铁哥儿们弗兰克,虽然贾斯汀的这次银幕秀完成的还不错,但在个人看来,担当客串的两位老影星的表现则更为不俗,特别是老牌性感美女莎朗·斯通,她出色地饰演了被杀掉的15岁男孩扎克的母亲。
片尾有一场戏讲的是在扎克被害后一年,母亲于镜头前的述说,昔日的那个中年美妇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衰老的肥婆,泪水在满脸的横肉间“翻越”,自从扎克死后,母亲靠暴饮暴食来填充丧子之痛,她缓缓地摇着头说:“我的儿子扎克死了。
”眼神中的痛苦非文字可以形容……莎朗姐的演技确有所突破,而且为客串的角色这么狠下功夫化装整丑,实在令人钦佩。
过去的两年中,莎朗姐和威利斯一家颇有缘,先是和布鲁斯·威利斯都在《阿尔法狗》中客串演出,一个演被害者的母亲,一个扮主犯的老爸。
接着,莎朗姐和威利斯的前妻黛米·摩尔一起出现在政治题材的影片《鲍比》中。
由布鲁斯·威利斯来饰演青年毒贩的老爸,实在有意思,仅瞧人家面对刁钻的电视采访时,连说谎都那么硬气的派头,简直是BOSS中的BOSS。
这部有着纪实性质的影片,拍摄手法并不复杂,它将镜头对准了美国联邦调查局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头号通辑犯——毒枭杰西·詹姆斯(在片中叫做约翰尼)。
杰西少年时就在美国和加大拿之间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贩毒网。
十几岁的他就“赚”了足够的钱来为自己购置豪宅,手下还网罗了一批二十来岁的“兄弟”。
这些青年多是来自富裕但不完整的家庭,他们当中没人缺钱,但在家庭破裂后,自愿加入杰西的贩毒集团。
警方盯他们很久了,只是苦于缺乏有利的证据,直到杀人的事件发生。
与其说该片是罪案题材的影片,不如说是一部青春题材的影片,青春并不都是美好的,特别在当下,失控而肆虐的青春无处不在,该片如同一部美国迷失青少年的集体写真(如若效仿张大导,便可命名为“印象美少”)。
年轻的街头毒贩头子约翰尼(埃米尔·赫斯基饰演)是洛城某街区的大人物,“约翰尼在哪儿,最火爆的舞会和辣妹就跟到哪儿。
”约翰尼和手下一帮兄弟们整天过着花天酒地、寻欢作乐、为所欲为,其实是百无聊赖的生活。
情绪易失控的鲁莽青年杰克(本·福斯特饰演)欠了约翰尼一大笔毒品钱,还“欠债的是老子”地跟约翰尼铆上了劲,公然给约翰尼难堪,这让毒品老大的面子往哪儿搁。
约翰尼怀恨在心,在机缘巧合下唆使弟兄们“绑架”了杰克15岁的异母弟弟扎克。
虽有绑架之名,却无绑架之实,弟兄们发现扎克很可爱,待他不错,特别是负责看守的弗兰克,他把扎克带回家中(弗兰克的老爸竟然懒得多问小孩的来历),待他如自家兄弟,而一直对家庭的束缚、母亲的管教有着逆反心理的扎克也很享受这梦寐以求的“解禁”夏日:酗酒、毒品、泡妞、初夜派对……所有这些诱惑让扎克有“乐不思蜀”的快感。
弗兰克对来访的朋友们直言不讳地表示扎克是被“绑架”的,除了一个磕药到迷糊状态的女孩说要报警以外,其他人的诧异没能持续两秒,对他们而言,只不过是多了个新玩伴罢了。
对扎克而言,亦然。
三天的狂欢时光一闪而过,扎克从没想过要自己离开这里,回家去,弗兰克们则沉迷于一次次的“虚幻之旅”,完全没想过会有怎样的结局。
然而,带走年少独行的扎克本身就是一项重罪,面对将至的法律惩罚,约翰尼慌了手脚,终于做出了一个致命的决定……影片虽选取了那些青年人的生活片段,但从中不难看出美国中产阶级家庭隐藏着的可怕危机。
当那个女孩跑去告诉母亲,弗兰克“绑架”了一个小孩时,母亲却听不进去,因为她满脑子都是如何性感地和自己的男人幽会,她用大把的钞票把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们打发到弗兰克家,从不过问他们是怎么过的,而孩子们因为有钱向弗兰克买毒品而雀跃不已。
弗兰克呢,这个富家子是约翰尼的死党,对老爸和陌生女人的风流沙发戏,熟视无睹,他还在家中诺大的温室里精心栽培着大麻……片中,孩子们说的最多的单词是那个众人皆知的以“F”打头的字眼,当事情完全超出他们的想象时,他们不能相信,更不能承受,只能咒骂、只能恐慌,然后选择了一条可怕的路走下去。
当弗兰克等人将扎克骗到山上,不得不用胶带封住他的嘴时,弗兰克眼中充满了挣扎和恐惧……扎克死了,一群只会吃喝玩乐、空虚而颓废的青年们则完全想不通自己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在杀死扎克的那场戏中,贾斯汀表现突出,弗兰克那原本过于简单的想法和对青春的挥霍在此时变成他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看这场戏时突然想到,这是否是贾斯汀的本色演出呢?
毕竟他本身就具有美国年轻一代的特性。
(http://nicolew.blog.hexun.com/11127411_d.html)
这是一部悲剧,一部美式悲剧。
整部电影充斥着Fuck、shit、bitch,却讲述着一个真实的、悲惨的故事。
也许电影中那些疯狂的青年过的生活为我们中的一部分人所向往;但身为80后的我们,已经有部分人当上了父母的80后,看完这部电影会做何感想?
这不是一部啰嗦的闷片,它讲述的故事在许多国家都发生过,当我们看见报纸上某一条青少年杀人犯罪时,我们可能会一扫而过;当我们看见电视新闻上少年犯走入歧途时,我们也许会想幸亏自己没有变成那样;可如今这一步电影却活生生的完整的把每一个人物都毫无保留的摆在了我们眼前。
青少年、毒品、性、犯罪,这也许是吸引大家眼球的话题,但看完这部电影,我结结实实的被触动了。
而真正的主谋居然还逃了5年才被抓,不知道现在判没有。
F**K!
还是3PPS:OST肯定很好听。
PPS:网上的OST不好听,好听的是下面这个在独立阴蒂发现的单子Track:01. Skinny Puppy - HaZe [5:29]02. David Bowie - Wild is the Wind [6:01]03. Tulsa Drone - Mean Season [4:54]04. MGR - II [5:48]05. Ataraxia - Lost Atlantis [5:27]06. Einsturzende Neubauten - Ein Leichtes Leises Sseln [4:33]07. Graveworm - The Day I Die [5:12]08. Sun of the Sleepless - Romanze zur Nacht [5:44]http://www.indiechina.com/html/2007-05/723.htm
绑架成了玩游戏逛party泡美女? 游泳池那段我不禁羡慕这个臭小子, 艳福不浅哪我怎么就没遇上这种好事儿...却不知party的喧闹之后, 等待zack是怎样残酷的结局...联想到The Chumscrubber,也是游戏般的绑架, 绑架者最后也起了杀心...美国对绑架的处罚非常严厉这一方面起到了威慑犯罪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容易在某些情况下堵死了罪犯的回头路像这种法律意识淡薄, 本意只想吓吓别人的绑架者最后却慑于刑罚, 在侥幸心理的作用下杀人灭口实在让人感到遗憾...
贩毒不过是稀松平常;寻欢作乐只是家常便饭;嘴巴里吐出的FUCK成了必不可少的台词;那么杀人也只是水到渠成之事。
当穷光蛋犯罪被电影拍得再也无计可施,那么富庶子弟也投入犯罪事业也算是编剧们创新之举。
于是,犯罪变成顶礼膜拜的仪式,就像本片里的ZACK,不正是沉迷于犯罪的激动,初夜乱搞的美好,而一次次放弃逃离,心甘情愿的被谋杀吗?
我们不能怪这个时代,而应该怪我们自己,在奔跑的路上,连真善美都丢了。
有时候故事的发展会完全偏离轨道,并且无法挽回。
真实荒谬的残酷,给我带来惊喜的电影,原以为是轻松娱乐剧。
青春无敌的残酷
这不是什么残酷青春,这就是一出闹剧
nice
sharon stone最后访谈那段演得太惊人了!!
我能说是社会片么。。
本身题材不错 但在表现这群人的浑噩时,时刻不离嘴的脏话和荒唐的作乐场景,让人生厌,显得十分做作,并没有充分表现出这些青少年的迷茫。而且最终也没能跟那段“父母的教育很重要”紧密联系。
情节够紧张刺激~~~
告诉我们,在资本主义国家做一个法盲有多么可怕,更可怕的是一群法盲自发性的组织在一起,然后造就了一个让观众无比蛋疼的片子。类似的故事如果在中国,只会发生在遥远的山沟沟里,毋庸置疑!此片居然还在美国获得几个神马学院奖,看来脑残在大洋彼岸那个灯红酒绿的国度还真不是非主流!
《阿尔法狗》谈不上很优秀,但它直面青少年教育问题。挺好。布鲁斯•威利斯还客串了一把。
hip-pop很棒,一群脑子不好使的人。
我的lolita!!!怎么变这么老了??
好早以前看过的 貌似看片动机完全是因为 justin
勉勉强强撑着看完,最后只想说一句F YOU !什么乱七八糟的,一群白痴啊!
埃米尔赫斯基太性感了爱死他了,完全是我的类型。。。。他糊住了我的眼
没有高智商,没好的心理素质,没强大的背景,就别做那么sb的事,更别无知愚蠢的跟着一个sb做更sb的事。及时从麻烦之中脱身和say no 是很重要的,如果有了麻烦要交给专家去处理,不要像白痴一样自以为是~
剧情普通。除了我喜欢的star。
其实是想看看贾斯丁 结果他没出来几下 而且衣服没怎么换
Mother fuc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