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人生切割术第一季

Severance Season 1,遣散费,离职,分离,生活割离术(港),生活割离术

主演:亚当·斯科特,扎克·切利,布丽特·洛薇尔,帕特丽夏·阿奎特,约翰·特托罗,克里斯托弗·沃肯,特拉梅尔·提尔曼,詹·塔洛克,迈克尔·切鲁斯,迈克尔·西伯里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2

《人生切割术第一季》剧照

人生切割术第一季 剧照 NO.1人生切割术第一季 剧照 NO.2人生切割术第一季 剧照 NO.3人生切割术第一季 剧照 NO.4人生切割术第一季 剧照 NO.5人生切割术第一季 剧照 NO.6人生切割术第一季 剧照 NO.13人生切割术第一季 剧照 NO.14人生切割术第一季 剧照 NO.15人生切割术第一季 剧照 NO.16人生切割术第一季 剧照 NO.17人生切割术第一季 剧照 NO.18人生切割术第一季 剧照 NO.19人生切割术第一季 剧照 NO.20

《人生切割术第一季》剧情介绍

人生切割术第一季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一家名为卢蒙的超级大公司内,一种名为记忆分割术的全新技术正在公司内部进行实验,接受了手术的员工将进行人格分离手术,形成公司人格和日常人格,当踏进公司大门的那一刻,他们的日常人格就会陷入沉睡,身体由公司人格主导。相对的,在离开公司的那一刻,日常人格会重新接管身体,当然,这个人格不会记得任何在公司里发生的事情。 马克(亚当·斯科特 Adam Scott 饰)、迪伦(扎克·切利 Zach Cherry 饰)和埃尔文(约翰·特托罗 John Turturro 饰)三人都接受了分离手术,这一天,他们所在的部门迎来了一位名叫海莉(布丽特·洛薇尔 Britt Lower 饰)的新同事,她身上的反叛气质打破了长久萦绕在这个部门,以及整个公司内的平静。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阿尔伯特真情无限之养母生母那份缘,给你送去-梅尔卡利的真实故事-战毒其实并不在乎你德九纸醉金迷小小安妮第二季不要为恶啊,荒野前篇继承之战第二季三次结婚的女人迟到的初恋我为喜剧狂第一季恶魔军团大河儿女断背山我欲为人第三季我的儿子谈谈情,跳跳舞黑暗乡村卫星男孩我来也神魂颠倒大群第二季圣诞吸血夜拆·案福琼·费姆斯特:势不可挡郊游媳妇的美好时代

《人生切割术第一季》长篇影评

 1 ) 这是一部有关打工人的科幻剧

最近新播出的一部美剧,深刻地呈现了企业嗜血与肮脏的本质,今天的我们,是时候全面审视这个由资本掌控的世界了——离职

故事发生在未来,男主马克是一家名叫卢蒙的高科技公司宏观数据精简部的代理主管。

这天,马克刚一到公司,就得知了部门主管佩蒂离职,而他自己则被转正的消息。

由于是佩蒂把自己招进来的,上班期间两人也处得不错,所以马克想要打听下佩蒂离职的原因。

结果没承想,领导表示这事无可奉告,因为保密协议上的规定就是如此,员工决不能窥探其他员工的隐私。

马克一听这话便没有继续追问下去,而是按照流程正式担任了部门主管一职。

他所接手的第一个事务,是面试一个女孩。

整个面试流程非常奇怪,女孩被关在了隔壁房间,晕晕乎乎地从桌子上醒来,而马克则需要通过监控观察她的状态,并对她进行提问。

给人的感觉,这哪里是什么面试,说是非法囚禁还差不多。

面对一脸惶恐想要逃脱的女孩,马克按照手册上的指示,哐哐哐地问了五个莫名其妙的问题:你是谁,你在哪出生,说出美国的一个州或领地,伊根先生(应该是女孩认识之人)最喜欢吃什么,你母亲眼睛什么颜色……

对于这些问题,女孩的回答也是让人摸不到头脑。

她除了讲出了美国的一个州,好像对自己的一切一无所知,彻底失忆了一样。

到了最后,还是马克打开了门,告诉了她,她的名字叫做赫莉。

更可怕的是,赫莉这些“失忆”的回答,正好就符合公司的要求,马克随后还直接要给她讲述了入职介绍。

根据马克所说,赫莉之所以会失忆,是因为做了一个分离手术。

简单来讲,手术是在大脑里植入个特别的永久性装置。

有了它,人的记忆将会被精准分离,工作记忆和生活记忆会被彻底分开。

一旦进入公司,你就想不起来你在公司外发生的一切,而一旦离开公司,你就完全不记得你工作中的任何人和事。

在卢蒙公司,每个员工在入职前都会被要求做这个手术,而且还会在手术前录下视频,证明自己是自愿的。

显而易见,马克以及其他同事也都做了手术,他们的工作与生活的记忆也都是完全分开的状态。

起初,失忆的赫莉死活都要离开。

但是,当看了自己的自愿手术视频后,她开始相信眼前这荒谬的一切,决定留下来试试。

一晃,来到下班时间,马克同妹妹参加了一场聚会后,决定在妹妹家凑活一宿。

就在这时,一个神秘的男人出现在了窗外。

虽然马克对男人一点也没有印象,只是和妹妹说一下这个情况。

但其实,这个男人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个离职的佩蒂。

第二天,当马克来到餐馆时,佩蒂再一次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从佩蒂口中我们得知,他和马克都曾对工作不满,进行过投诉,现在,他已经找到了解除记忆分离的方法,正在被公司的格兰纳先生追捕。

另外,他还表示公司的地下室有个惊人的秘密,并给了马克一个地址,希望马克能够去寻找答案。

生活中的马克,自然是不认识佩蒂的,听对方这么一说,他有点将信将疑。

镜头一转,又来到了上班的日子,马克忘记了生活中佩蒂和他说的事,积极地投入到了工作当中。

哪知道,不一会儿的工夫,赫莉由于仍然觉得这个工作就是狗屎,毅然决然地就要辞职,带着一张纸条就往外冲。

结果就在她走进电梯的一刹那,纸条触发了电梯里的警报(带文件出去就会触发),此前佩蒂提到的那个格兰纳先生出现了。

由于马克及时赶到,并把责任揽到了自己的头上,格兰纳先生便放过了赫莉,把马克作为了处置对象。

处置方法很特别,就是把他带到休息室待上一待。

别误会,所谓的“处置”绝对不是电击,或者暴打一顿等暴力手段,而是对人进行某种精神控制。

比如,佩蒂曾被要求一遍又一遍地说着自己的忏悔,而有个老员工则被灌输了一大段他在公司外时生活很棒的描述。

对于马克所经历的处置,剧集选择了按下不表,直接将镜头拉到了下班后。

当时,马克正在和妹妹介绍来的相亲女在压马路,遇到了两个发传单的人。

只见他们振振有词,说卢蒙公司正在强制实施分离手术,还试图分离儿童的大脑,并且通过这个技术在搞强制劳动。

尽管马克为此和对方争辩了一顿,但次日早上,看着传单,他想起了佩蒂说的话,开始有些动摇起来。

于是,他干脆请了个病假,去了佩蒂给他的那个地址。

原来,佩蒂就住在那里,还画了个公司楼层的地图。

可想而知,在后续的剧情里,马克势必将会走向公司的对立面,将公司丑恶的真相一步步挖出。

那么,公司的阴谋到底是什么?

是不是就像发传单那些人所说的,利用分离手术将人进一步奴役?

在这其中,政府有没有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感兴趣的小伙伴,就请在追剧中寻找答案吧。

在我写这篇文章之时,这部《离职》刚刚播出两集,某瓣评分高达8.5。

就像某瓣网友的评价一样,本剧确确实实可以说的上是一部关于职场打工人的科幻惊悚剧。

在我印象里,反映资本将人进行奴役物化的电影有很多。

比如,在2018年布茨·赖利自编自导的奇幻喜剧《抱歉打扰》中,无良资本家就曾上演了利用高科技将人彻底“改良”成马人的荒诞一幕。

《抱歉打扰》相比之下,本剧没有一丝一毫热热闹闹的调侃,整体氛围极度压抑而冷清。

通过灰暗阴郁的色调、极简主义的对称构图,以及充满科技、疏离感的环境设计,剧集传递出一种令人窒息的职场情景。

在剧中,人在工作时是孤独且麻木的假嗨状态,与他们在生活中颓废沮丧呈现出某种互为映照的关系。

套用五月天的歌词来形容,那就是“你不是真正的快乐”。

生活记忆与工作记忆的分离,寓意着人在工作中自我意识被“合法化”的压制下,由绩效主义驱动而催生出的第二人格。

这种自我异化,一方面,来自于企业作为资本进行生产增殖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员工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全面掌控世界下的“自由”选择。

这就像在现实生活中,无论你是失恋了、家人生病了,亦或者遭遇到了什么重大的灾难,只要一回到工位上,你就必须强制让自己成为工具化的人,将私人的情绪收在一边。

当然了,与之对应的,也会有相反的一面。

比如,有人会出于逃避日常苦楚的需要,选择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用工作来麻痹自身,实现一种焦点转移式的忘记。

在剧中,马克之所以来卢蒙上班,首先的一个原因也是为了忘掉妻子去世的痛苦。

我们可以看到,前一秒,马克还坐在汽车里泣不成声,可一转身来到公司,他就立马变了个人一样充满活力。

尽管就剧集中的故事而言,这是因为分离手术的作用,可现实中工作生活两幅面孔的人,其实也并非少数。

只不过,无论具体的个人有着怎样不同的动机,都无法用来遮蔽和美化资本逻辑试图将人由内而外规训异化成生产工具的事实。

这一点,也是本剧所着重探讨的核心所在。

剧中形形色色的角色,都是为了这个主题而服务的。

就比如新入职的赫莉,前面提到她很快就提出了离职,而在那之前,她其实经历了这样一件事:团建。

客观讲,这个团建比某互联网大厂传出来的内容要正常的多,没有什么恶趣味的下流内容。

但即便如此,里面仍然有会使每个打工人都会深感不适的迷之操作——拍照就拍照呗,还要对着镜头说“感谢”。

咱就说,这种“感恩教育”除了老板,谁会不说一句离谱?

这不就是“没有了资本家,工人就要饿死”的论调么?

你是欺负人家没有读过“马哲”吗?

同样像某些大厂会提供晚餐、班车之类的员工福利一样,卢蒙公司也有着不少着实令很多打工人所羡慕的举措。

平时有免费水果可以吃,因公受伤会收到礼品卡,工作出状况会带去你休息室调节,甚至就连马克住的房子,也都是公司所资助的。

然而,在这些温情脉脉的表象之下,公司的目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员工可以更好地投入到企业的运作之中,进而使企业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在剧中,马克跟着妹妹参加聚会时,有人对马克的工作做出了这样一个反问:你不上班时无法回忆起在公司做什么,你在工作时无法想起公司外的记忆,那不就相当于工作时的你被困在公司里了?

对于追求自由的人类天性来讲,工作无疑是一种囚禁,无论你自愿与否。

所以,通过如此的高概念设定,剧集戳破的其实是这样一个真相:从权力视角来看,现代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企业以资本增值为目的,对员工所构建的全景敞视监狱。

事实上,哪怕是那些朝九晚五的工作,通过充分的技术应用,企业依然能够实现对员工深层次的控制和剥削。

仔细想想,上厕所被计时、扫大街被戴上“加油”手环等等令人匪夷所思的操作,我们不都在新闻里看到了吗?

我注意到,剧中有这样一个设计——明明卢蒙公司干净到不惹纤尘一样,但员工的手指甲里却都是黑的。

还记得前面提到那个老员工么,他的眼前甚至还出现过沥青一样的黑色液体吞噬一切的画面。

虽然这当中的缘由我们只能在后续剧情中了解,但其象征意义十分明显,即公司光鲜背后的邪恶与肮脏。

回到现实层面来看,我相信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如剧里卢蒙公司那么糟糕。

可即便如此,也并不影响我们通过这部剧来对习以为常的工作进行审视。

康德说过,人是目的,不是手段。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运行机制里,哪怕我们已经很难去设想和创造一个迥然不同的世界,但也永远不要忘了一点,人不是工具,我们自身才是最根本的意义所在。

觉得我说的有道理,那就点个赞,让更多好朋友来关注我吧!

今天就到这里!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沼泽

 2 ) 《人生切割术》:论自愿为“工”

《人生切割术》里的四位主角都是自愿为“工”。

工作成为了他们对痛苦生活的逃避,而不是相反。

既然生活的每时每刻都无法承受,那么何不发明一种机制来抹去这些痛苦的时间,至少是部分?

仅从此点看,这部剧似乎反转了“工作”在当今时代背负的骂名,对其进行了一场乌托邦式的颂歌。

但真的如此吗?

工作的历史,本就是“蒙骗”人民劳动的历史。

劳动违反人性,想要让人心甘情愿工作,必须发明谎言。

这类谎言随着时代的更替发生变化,但首要的原则始终如一:工作对人有好处。

在宗教统摄一起的年代,劳动是对上帝的奉献;而在工业化时代,劳动成为完善自我、谋求美好生活的途径。

如今(在《人生切割术》构想的世界里),这种“蒙骗”之术有了新的发展——工作既不是对他者的奉献,也不是自我提升,而是为了逃避无聊而痛苦的生活。

就像睡眠中止了白日的延续,让人在一片空白中得到休息。

《人生切割术》构想的工作有类似的效果:让不可忍受的日常生活变成一片失忆的空白。

现实中的主角并不知道自己在卢蒙公司做的具体工作;卢蒙公司的员工也不知道现实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一条不可逾越的界限在此划立,为了确保生活和工作的绝对分离。

对于卢蒙公司,这种机制能产生绝对效益,使它能够进行不被现实世界允准的项目。

员工在工作与生活间的交流意味着秘密的暴露,这将对公司带来损害。

但问题是,被困厄在公司内部的员工,就像《楚门世界》里的楚门,终有一天会发现自己只是被囚禁的肉体。

他们没有自由,也无法获悉外面世界的面貌。

只有在工作的时段,他们被赋予一定的意识。

当一个人发现自己被困在系统,有更强大的力量操控他,某种程度上,他的意识将获得觉醒。

就像人类在最初阶段发现宗教那样,千方百计想要知道创造他们的“上帝”是什么样子,即便注定是徒劳。

这是剧中四位主角合力反抗体系,发生暴动的原因。

当他们发现公司可以通过某种操作与外面的原身进行交流,无疑找到了一条逃遁的出路。

他们急于让外面的自己获知他们的肉身在公司遭受的非人待遇。

而这很可能让外面的自己放弃继续在卢蒙公司工作,进而揭穿卢蒙公司用美好愿景和价值观在世人面前伪装的假象,它无非是另一套剥削机器。

而主角们被蒙在鼓里,并非自愿为“工”,而是受到了蒙骗。

让我们再申明一遍:工作的历史,是“蒙骗”人民劳动的历史。

《人生切割术》同样遵循这条原则:把违背人性和触犯法律的工作包装成高尚的事业,卢蒙公司找到了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失意的人,以提供抹除时间(记忆、痛苦)的方式向他们提供“工作”,实际上是借他们的肉体来创造价值。

 3 ) 50个细节汇总

卢蒙公司开发了一项分离技术,可以将员工的「工作」与「个人生活」记忆完全切割开来,并受空间限制。

身处公司,只有工作的记忆;离开公司后,只有个人生活的记忆。

主人公马克便是接受切割术的员工之一。

他那原本按部就班的生活,也随着部门组长皮特的突然离职,和一位与众不同新员工的加入,被彻底打乱……关于本剧现实意义和社会隐喻的讨论比较多,但其用心的细节设计,也非常值得考究。

在此盘点一些可能在第一遍观看时会忽略的重要细节。

注:- 本文非剧情介绍,而是含有大量剧透的细节向分析- 4/11 更新了第二部分,第一季结局以及细节补充:#31 -#50- 4/13 更新修改了赫利最后道歉的理解

本回答重要的资料来源:正剧(第一季,共9集)官方领英 Linkedin 主页衍生短篇故事,以及宏观数据精炼MDR工作手册(外网apple books上可免费阅读)领英主页:

衍生短篇小说,apple books:

【剧透预警】【剧透预警】【剧透预警】【环境/公司背景】1、分离手术的应用这点主要是为了点题。

本剧本身便是从该分离手术细思极恐的应用以及后果展开说去。

外面的人 outie 无法肯定地知道里面的工作到底是什么;里面的工作人格“打工人” innie 则像是奴隶般一直不停地工作,被剥夺了睡觉、下班休息的体验,也被剥夺了基本的选择和质疑权。

剧中提出了至少三个细思极恐的场景:a) “加班“:自以为分离后就完美地从物理上分割了工作和生活,但没想到公司还留了一手“强制加班”,即无需空间限制,便可以启动 innie,直接剥夺 outie 的身体掌控权;b) 孕妇:不仅应用于工作,还可以应用于分娩、外科手术等会带来巨大疼痛的场合,创造 innie 来承担痛苦,而让 outie 轻松生活(第六集男主妹妹再次见到“孕友”却换了个人似的)c) 一直工作的人:因为内外人格无法正常交流,innie以为把身体掌控权交还给了outie,但却不一定有“outie“的存在,即一直工作、不走出公司的人,完全为公司所控制(第七集的真相揭晓)

2、公司领域 & 影响力卢蒙公司外包是生物技术公司,有生产药品、洗护用品等,但实际部门职能却让人迷惑,比如主角团的MDR,3D打印&整理画像的OD,甚至还有那个培养小羊的部门。

衍生短篇故事中暗示有的部门可能从事商业间谍活动,乃至恐怖袭击,但没有实锤。

公司的影响力也非常大。

正剧中,势力范围遍布整个小镇:小镇的名字就是基尔,创始人的名字(第二集电视上播出的天气预报)半个镇子都在公司工作(第一集约会时,男主女伴所言)第一集马克受伤拿到优惠券,对应烧烤店名字 PIP,便是公司其中一任CEO的别名(下图)在衍生短篇故事中,暗示公司通过大数据,专门给身陷困境的人发放招募广告。

第一集

第三集3、公司大楼公司大楼的俯拍,颇像大脑横截面,象征对大脑的控制与“分离”。

而且这个大楼,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地方。

只不过剧中应该进行了CG修改,修改成两侧都有湖,变得更加对称,更像人的大脑。

4、公司理念:重要数字 4 & 9在剧中、领英主页、工作手册中,都反复强调的9大核心准则,人的4大元素/脾气。

9大核心准则:

4大元素/脾气:

堪称信仰的4-9剧中也有一些对应4和9两个数字的设置:四大元素恰好就是MDR“精炼”数据所归的4个大类(上图左侧)MDR主角团 4 个人,OD部门 9 个人;马克 - 悲伤;迪伦 - 欢乐;欧文 - 恐惧;赫利 - 恶意;开场动画的9扇门

开场动画

5、公司创始人 - “上帝视角”基尔登高望远的画,所望向的湖泊形状,恰好是现实中的五大湖。

所以欧文和伯特聊起这幅画,说到感到不安,害怕他掉下去,也是因为假如能从这样的角度俯瞰五大湖,那么基尔所在的高度恐怕得非常高,甚至到太空去了。

几乎是从上帝的视角,俯瞰北美。

登高望远的姿态,也和第八集完成指标后,庆祝动画里的基尔一模一样。

总的来说,就是在烘托创始人高大伟岸、堪比“上帝”的圣人形象,潜移默化地让员工产生景仰之情。

6、公司CEO - 时间表历届CEO的任期时间,基本都是任期结束后便不久死亡,不知是先死亡,还是先卸任。

而且关键的换届时间,都恰好对应了美国历史的重要时间点:1865:美国内战结束1939:二战开始1941:珍珠港事件,美国参战1959:越战开始1976:越战结束1987:”黑色星期一“股灾1999:千禧年结束2008:次贷危机是因为关键时间点导致了换任,还是因为新上任而“促成了”历史转折点,没有定论。

如果是后者,那么卢蒙公司就更有点“光明会”的意思了……

【小组/MDR】7、入职的五个问题a)你是谁/叫什么名字?

b)来自哪里?

c)随便说出美国一个州?

d)伊根最爱的早餐是什么?

e)母亲眼睛的颜色?

基本就是不知道个人的具体信息/记忆,但保留着基本常识。

有知识,无记忆。

第四个问题比较奇怪,但是回看第二集就会发现,是黑人小哥在带赫利去做手术途中,插入了一个“知识点”,所以考察的是“短期记忆”。

8、四人组工作ID官方领英账号帖子中展示的四人组工作ID,SVR'D代表着被分离者(severed),与黑人小哥、老阿姨等看似没有分离的工作人员区分开来。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员工代码,08应该是分公司代码(短篇故事中讲述了卢蒙在kansas还有分公司),后面三位数应该是对应员工序号。

欧文最老(自称工作了三年)序号是454,马克两年位居其次(927),最新的赫利则是数字序号最大的(988)

9、四人组姓名首字母组合MDR部门主角团四个人的名字:Mark S.Helly R.Irving B.Dylan G.姓的首字母组成 sRGB,对应标准三原色,standard Red Green Blue;名的首字母组成 HDMI,对应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

都和成像有关。

特别是 sRGB ,因为在公司都只称呼对方的姓氏首字母,HDMI也许是巧合,但sRGB一定是故意设计的。

而三原色颜色,在后面分析中是很重要的一环。

10、电脑坐标:对应颜色MDR电脑工作界面,如何布局,在工作指南里写得很详细。

关键的一点是,F处标记的“坐标”,指南中说的是“在数据库中的相对位置”,但倒数最后六位16进制的模式,让人联想到16进制颜色码,即代码对应特定的颜色。

于是有人搜集整理了本剧中出现的一些“坐标”以及对应人物/剧情。

乍一看不明觉厉,但首先,最与众不同的,是最后一个,欧文“走神”看到黑色液体时,他的电脑坐标对应的颜色,是区别于其他蓝绿色的粉红色,也呼应了“走神”的特殊性。

其次,根据之前首字母组合意识到RGB的重要性,这里坐标对应颜色也基本可以归类于三种颜色,绿色,蓝色,红色,而不是介于他们之间的其他颜色种类。

11、RGB象征意义以上再加场景(公司内大部分工具布景都是蓝绿色),就有关于三原色的推论:红色,象征 outie,生活绿色,象征 outie + innie蓝色,象征 innie,只有工作,如凯西女士而根据这一推论再看看RGB在剧中的其他对应,包括且不限于Petey的浴袍,红蓝相间,内外“融合“;男主妹夫的书籍,橙红色,启蒙书籍;办公用品式用红蓝绿三色包裹的纸;伯特退休派对上的西瓜(外绿内红)大妈从男主马克家地下室偷走的亡妻的蜡烛,是红色+绿色的,象征外面和里面;之后又让凯西女士点燃,则是用“外面”诱导看马克是否记得。

红蓝浴袍

三色外包装另外还有一说黑白。

因为三原色相加,是白色(光学)或者黑色(色彩),而通过总结归类,有推论说剧中白色往往代表着谎言,黑色往往代表着真相。

白色:黑人小哥总是身穿白色;赫利第一天下班拿到白色玫瑰;卢蒙总是被白雪覆盖。

黑色:万能钥匙卡是黑色的;欧文看到黑色的液体;“反叛者“身着黑色(Petey,女医生)开场动画,白色雪地中流出黑色液体,代表的就是从谎言中真相显现。

这一说稍微有点牵强,读者自行定夺。

黑色的万能钥匙

开场动画12、MDR的具体工作关于工作内容,有两个重要的点,在工作手册里有详细的解释:a)数据归类是基于四种元素来分的,而不是剧中口头简单所说的“数字很恐怖”而这四类,在前面第4点提到,是在大家参观永恒区时,基尔谈起自己“最伟大的成就“时,提到了人是由四种元素组成,他称之为脾气,从中“推导出一个人的灵魂”。

就是说,通过找到四种元素(悲哀、欢乐、恐惧、恶意)的比例,便可以“解析”一个人的灵魂/性格,联想一下,便可以从此对人进行“重构”,为其所用。

b)数据归类是有评判的,可能选择的数据会不达标。

不是觉得“恐怖”就恐怖,而是有评价标准,如果不匹配,则会显示不成功。

但不代表公司本来就知道“正确答案”,而是更像是“试密码”,正确答案不知道,但可以试错,直到成功。

而这种“试密码”的模式,就和解析性格也对的上了。

一个人的四种元素比例是不知道的,但可以通过试错的方式找寻正确的比例。

所以我倾向于理解为,MDR的精炼数据,精炼的是人的大脑/性格/灵魂数据,通过试错解析人类,从而达到“解构再重构”的目的,和卢蒙的大脑技术也对的上。

甚至解析的目标,可能就是,或者就包括MDR工作人员自己。

另外,结合衍生短篇小说来看,还有可能,是从事着商业间谍活动,通过试错解析竞争对手的技术仪器,或者找到对方的秘密,从而达到商业上的胜利。

至于其他部门的职能,比如本季平分秋色的OD,已经偶然发现的“小羊”部门,前者似乎是制造部门,提供基本用品,后者则一脸懵逼。

说到这,再提一个有趣的推论。

结合Petey留下来的地图,和赫利做手术的大脑X光透视图,会发现,分离芯片放的位置,大概是地图中永恒区的位置。

而光学设计OD部门,则大概是在正前方眼球的位置 —— 整个部门的设计布局,都在模拟“人脑”。

13、工作环境要求这一部分依旧是工作手册内容,除了MDR具体工作操作指南以外,还有较为常规的“要求”,其中这三条较为显眼:a)洗手/肥皂:非常细致甚至严苛的吸收要求,每天至少洗十遍手。

b)着装:要求单色调,黑白灰蓝/淡色,呼应RGB重要性之红色系颜色象征外界。

c)部门间交流:不鼓励,原因是“避免传播病原体“,可能是对疫情时代的meta指代,但总的来说是不希望员工在公司内生病,并且不希望部门间交流(比如散播谣言,故意给员工“造反”画作,甚至还起了特定的代号,266)

【马克】14、穿越“分离“:潜意识/情感虽然分离手术让内外两人格不共享记忆,但一定程度上,潜意识和情绪/情感可以打破这个壁垒,只不过两个人格可能不知道,对方人格留存下来的潜意识,具体代表着什么。

比如主人公马克,在外面以泪洗面,难以抑制内心的痛苦。

而在公司内部,Petey也看出了马克眼神中的悲伤,但却不知其由;马克在健康咨询时,捏出了妻子遇难那棵树的模样,但却不知其代表意义;马克和凯西女士能感受一种吸引力&关心,但却不知为何。

第三集永恒区基尔的语录中,也有所暗示:History lives in us, whether we learnt it or not.表面上说的是历史会沉淀在我们身上,不论我们是否吸取教训。

但对应上述内容,也可以理解为(人生的)历史一直在我们心中,不论(内外的)我们是否知其为何物。

15、没亮的第三个灯泡第二集由大妈提醒的没亮的第三个灯泡,象征着马克没觉醒的“第三种人格”,即内外人格融合过后的新人格。

这一推论,在片头动画中也有所展现,最后一幕,原本分离的内外两人格,逐渐融合,最终变成了一个,也就是第三个。

16、三个阶段三这个数字也是被反复提及。

前面所谈到的RGB,三原色在剧中的代表/所指,三个灯泡对应的人格觉醒,大妈办公室墙上一分为三的画作,甚至是第一集马克留宿妹妹家时,外甥房间的“三张床”。

这三张床,在剧中这里说的是为了让孩子逐步适应成长的变化,减少“换床”的创伤。

而对应之前提及的三原色对应:红色,象征 生活绿色,象征 生活+工作蓝色,象征 只有工作而马克正好在第二张床上,而他本身现在也是处于 outie 和 innie 共享一个身体的阶段。

而“孩子逐步成长”的三个阶段,对应的就是员工,从有外面的人格,但分离出内外共存,直到最后外面人格消亡,完全由内部人格取代。

像大妈、黑人小哥这样的员工,说不定就是……这样做的意义,就是完全创造出“属于公司”、完全听从公司指示的服从性内部人格,不会因为个人私事、情感而影响表现。

如此改造员工,让人不寒而栗。

17、凯西女士:一场实验?

凯西女士的身份揭晓,确实是本季的一个重磅炸弹(马克的妻子居然没有死,甚至还成为了全天候在公司工作的行尸走肉),但抛出的是更多的疑问:首先,科贝尔大妈的用意是什么?

显然是科贝尔故意增加了马克和凯西的接触:偷来马克地下室保存的亡妻蜡烛,似乎想勾起他的记忆;第八集看到马克和凯西还是不相识,却有些失落。

除此之外,公司一开始坚称“融合”不可能,直到科贝尔偷来芯片证伪;故意接触马克妹妹,似乎也是为了挖出马克的更多故事。

种种行为,都像是为了实现“融合”铺垫道路。

其次,凯西女士的死亡,是意外还是人为?

凯西女士/杰玛,是两年前车祸去世。

而巧合的是,短篇衍生故事中,想要揭露公司真相的peggy,最终也是车祸去世。

真的是巧合,还是卢蒙公司的“惯用伎俩”?

凯西女士的时间线也有点对不上。

她自陈有着107小时的生命,减去MDR观察赫利的八小时,并以半小时咨询为单位,说明一共进行了接近两百次咨询。

就算工作日一天只有一次,也不到一年。

但是杰玛是两年前去世。

两个猜想:杰玛身受重伤,而被卢蒙拿来做人体实验,一年多准备后才“正式上线”这个版本的凯西是为了科贝尔的实验生成的n代版本,第八集在测试层被“再次重启”

【欧文】18、“喜欢雷达的声音“欧文第二集走神后接受健康咨询,凯西女士在陈述一些outie事实中,其中一件在后续第八集得到了验证:“你喜欢雷达的声音” —— 欧文的宠物狗,就叫“雷达”。

而这一环节中,要求“平等对待”每一条内容,不显现出偏爱。

很可能是因为这些内容中,有真有假,只有平等对待,才能说明innie的情绪得到了控制,没有产生对outie外面生活的向往。

顺便一提,马克在第八集的健康咨询中,提到了“三分钟搭起帐篷”,而前两集地下室中我们可以看到有标记“野营”的盒子,印证了这条内容。

19、脏指甲 - 绘画欧文第二集的脏指甲,一开始以为是像马克一样去温室会见Petey,所以手弄脏了;其后又显现了对园艺的喜爱,又以为是做园艺留下的泥土。

直到第八集才真相揭晓 —— 原来是每天都在重复绘画,用了黑色颜料(对应走神时出现的黑色液体),留在了指间。

同样也呼应了第13点工作要求中,每天至少洗10次手的要求,可能也为了避免innie和outie通过手上的一些痕迹,传达了不该透露的信息。

其中,欧文绘画时的这个镜头,类似第四集科贝尔大妈取petey脑袋中芯片的镜头。

而画中的内容,则恰好是凯西女士”退休“、在“测试层“的画面。

20、欧文的工作年龄?

在说画的含义之前,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虽然欧文自己说工作了三年,但是官方主页发帖介绍员工时,却说欧文是九年前加入公司的。

而且这个帖子后面这句话truly transformed into a model employee"transform“这个词就用的挺妙的,有所暗示。

结合上一点欧文画的是测试层的画面,推断欧文曾经被“重启”过,所以工作时间才对不上。

工作的第六年,发生了什么事故,导致了“重启”,或者是第八集管理员操作界面上的“调职分公司 branch transfer”。

虽然前六年的工作记忆被抹除,但是他的outie出于某种原因还记得“重启之前”的这幅画面,但是不知道含义,只感觉到“恐惧”。

所以反复绘画,希望提醒到自己的innie。

21、绘画的含义欧文日复一日地画这幅画,是为了让这个画面刻在自己的脑海中。

前面第14点谈到了,虽然内外两人格不共享记忆,但是“潜意识”“情绪“可以打破这个壁垒。

而欧文就想把这个负面记录在自己的潜意识中,如果自己的innie看到了这个画面,能够“本能”地躲避逃离。

其次需要注意的是,欧文画画时还有两个动作,晚上喝咖啡,听摇滚音乐,都是为了提神醒脑,为了熬夜,所以才使得白天工作的innie欧文感觉困倦,“容易走神” —— 说明走神的时候,潜意识最容易趁虚而入,所以公司才回极力避免员工上班走神,不是为了业绩,而是为了防止“破次元”。

喝咖啡

摇滚乐

22、伯特 Burt G.虽然欧文的“相好”伯特被强制退休,理论上当天应该就结束了的。

但是在第八集最后,迪伦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界面上出现了伯特的名字,并且芯片是处于激活状态的(亮,而非灰色)

再续前缘?

【赫利】23、赫利的真实身份?

赫利在公司外面的真实身份,应该是身居高位,第八集结尾我们看到她出现在卢蒙年会上,相信大结局会有更多的信息披露。

这里主要强调一下,除了,关于赫利特殊身份的几点细节:a)特殊的白玫瑰赫利第一天下班时拿着的白玫瑰,是电梯口黑人小哥给的,应该是特殊待遇。

白玫瑰象征纯洁、高贵,可能是为庆祝员工第一天“新生”,但难以想象会送给其他男性员工……

第一集

第二集b)样貌、发色酷似卢蒙CEO第三集参观永恒区时,赫利和两任女CEO都长得有点像,并且在参观时,特别在下面一句台词中,把镜头切给了赫利,无论是真的伊根家人,还是卢蒙大家庭的员工,也许赫利,就是“真的伊根家人”,即公司继承人(之一),但参与分离项的目的,“扎根基层”?

还是成为CEO必须经过的一步?

但是,与这个理论所矛盾的细节则是,第二集开场黑人小哥给赫利介绍公司、基尔等等,如果赫利真的是Eagan后代的话,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24、手术“失误”?

在本季前期讨论为什么赫利表现得与众不同时,有细心的网友发现赫利做手术时,手术指导屏幕上显示的是“所选工具太短” —— 所以也许是手术出现了失误,才导致赫利的异常?

更进一步,会不会是“反对者”故意安插了赫利进公司,捣乱局面,所以在手术室安插了自己的人员,导致手术“失误”,引起了后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呢?

只是随着剧情发展,这一猜想似乎和赫利身居高层的身份对应不上,除非赫利不是卢蒙的人,而是竞争对手的高管/人员。

但又和她第八集最后出现在卢蒙派对上产生了矛盾。

25、赫利自尽的“灵感”第四集最后赫利采取极端手段上吊自杀,根据剪辑对比,可能是马克无心的一句话给予了灵感:口语“get the hang of 学会做“中的“hang“也是上吊的意思……

26、微笑墙 - 员工墙?

第三集参观永恒区的微笑墙,欧文说是受到卢蒙帮助的顾客的笑容,但是卢蒙并不是牙科医院,

而且近距离拍摄微笑的样子,更像是第二集开头,黑人小哥拍下赫利的照片……

微笑

拍照并且迪伦说到自己喜欢的一位女士微笑不见了,可能对应着一位员工的正式“退休”。

【迪伦】27、华夫饼派对第八集展现的华夫饼派对,包含了内在人格通常无法做的三件事:吃早饭:华夫饼一般是早饭;吃晚饭:吃饭时间是下班后;Sex / Orgy:在真正的房子、床上……其中高潮的裸露舞蹈,就是在重现关于基尔的一幅画,来自第二集,欧文与伯特第一次在健康中心相遇时,挂在墙上的那幅画:

跳舞的人,也许就是“被分离”的员工,那可就有点《西部世界》的味道了……至于受奖励者,扮演的就是画中的基尔/创始人/“上帝”,戴着头套,鞭打着俗人。

第八集

第二集而且鞭子上还赫然写着卢蒙公司的九大核心准则,要把这准则,鞭挞进每个凡人的心中。

28、最后的礼物迪伦虽然一开始不屑于马克的浮雕礼物,说那根本称不上是奖励。

但在第八集,胜出的迪伦,选择了镌刻他们四人组的浮雕,令人动容地“被打脸了” QAQ

一开始不屑一顾

最后也“真香”29、休息室听到的声音休息室/惩罚室,他们在忏悔的间隙听到的声音,居然每个人听到的不一样:迪伦听到的是婴儿的哭泣声;赫利听到的是愤怒的男人说话声;特别是考虑到第六、七集迪伦见到了外面的儿子,为了儿子大打出“口“的疯狂状。

说明即使innie的他还不太理解,但儿子对他来说是最重要、最在乎的。

所以他听到的婴儿哭泣声,也许就是回忆/潜意识中,儿子婴儿时的哭泣声。

同理,赫利应该身居要职,第23点永恒区的镜头暗示,都容易将她的outie身份,放在一个传统大亨的女儿、想要得到父亲重视却不得的身份上,那么愤怒男人声,可能就是她父亲/祖父的声音。

【其他】30、衍生短篇故事:裙带关系衍生短篇故事中,员工Peggy逃跑想要揭发卢蒙,联系了记者Daria,然后记者和编辑Jim联系,被拒绝发稿,然后Peggy离奇死亡,就没有了下文。

特别需要注意的两点:编辑Jim联系了他信任的卢蒙内部的人Jim的姓Milchick,和剧中的黑人小哥一致可以推断,这个编辑Jim和黑人小哥Seth大概率是亲戚关系,Jim直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告诉了Seth,让卢蒙公司“控制”了事态,最后息事宁人。

【04/11更新】和第一季结局相关内容31、镜子测试本集“逃”到外面的三个人,虽然行为、身处环境各异,但有个共同点:有那么短暂一刻,他们都愣住了,盯着镜子中的自己,脸上不禁流露出疑惑甚至诧异的神情(马克、欧文尤为明显)

这样设计的原因,可能有a)“体制化”后不适应环境改变即使公司内厕所也有镜子,但那儿的背景始终是固定的。

数年如一日,内在的人格习惯并适应了在那种背景、灯光下看到的自己。

而当终于来到外面的世界后,在不同的灯光、背景和着装下,眼中的自己突然“变了个样子“,所也会感到惊讶。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欧文、马克反应比赫利更强烈:他们两人分别工作了三年、两年,时间远远比刚来不久的赫利要长。

在无数次“休息室朗读“、日复一日的单调视觉背景下,被”体制化“得更严重,所以反应更明显。

b)镜子测试:自我意识的觉醒。

镜子测试本是用作测试动物智商/认知能力的一项测试,通过动物是否能够辨别出它在镜中的像是它自己,判断其自我认知能力。

而本集这里镜子前的注视,显然通过了镜子测试,但更重要的是以这种形式证明了内在人格拥有自我意识,他们是能思辨的人,而不是海伦娜在录像中对赫利所说的“我是人,而你不是”。

【欧文 / Irving】32、勋章本集坐实了欧文父亲是海军的真相(照片中的父亲正穿着手中拿着的这套水手服),并且可以合理推测欧文也曾是军人。

欧文房间里的勋章/奖章,被细心的网友查到了出处[1]:墙上装裱挂着的,是海军奖章(Navy);而桌子上打开放着的,则是陆军奖章(Army)墙上挂着的,应该是父亲的,以做纪念;桌子上打开的,应该是欧文自己的。

不排除制作上的失误,因为欧文更可能是海军,但总的关键是,他出身于军人家庭,并且自己也有军人背景。

33、身份暗示汇总关于欧文曾经是军人/海军身份的暗示,包括1)第二集凯西女士陈述事实中的喜欢水擅长游泳喜欢雷达的声音

2)宠物名字是“雷达”喜欢雷达的声音,既可以理解为作为海军喜欢雷达检测时的哔哔声,也可以理解为喜欢宠物狗的声音。

甚至是说,因为喜欢雷达的声音,所以给狗取了“雷达”的名字

3)1100提到时间时,不是说“11点“,而是说”1100" eleven hundred,是军人常用的军事时间(military time),说明欧文语言上的老习惯被保留了下来。

4)见到上级立马站起前几集每次见到Milchick,他的上级时,就立马起立,并且战得笔直(和其他三人形成强烈对比),说明曾经军队纪律生活给他带来的“肌肉记忆”也被保留了下来。

5)不得“越级”发现违禁书籍,不想越级报告,也是类似上一点,纪律性的体现。

34、身份的意义?

所以,为什么欧文的军人家庭、军人身份这么重要呢?

主要有两个原因:解释了为什么欧文一开始是最“忠诚”的员工烘托了欧文的“性格转变”正是因为有着军人背景,欧文即使离开队伍,纪律性依然扎根脑海,甚至在个人记忆被清除之后,潜意识中依旧遵守纪律、服从上级、忠心耿耿。

其次,严肃的军人背景和禁忌的“情窦初开”形成了戏剧冲突。

欧文是早年参军,在那个甚至连"don't ask don't tell“都还没有的时代,内心深处的情愫被压制了下去。

“深柜”已久,在公司“分割”之后,不经意间将埋藏的秘密唤醒,一发不可收拾。

甚至,欧文那般景仰基尔的原因,也和自己在军人家庭中长大、敬仰军人父亲有关。

潜意识中,基尔成为了他心中的父亲。

而本季后半段欧文的态度转变,也是代表着被传统父权压制下的自我意识觉醒,打破禁锢,重获新生。

最后一集的奔赴,联系背景来看,也就不是完全的“恋爱脑”。

即使公司内外,物是人非,但伯特依旧是他最相信的人,去找他是完全说得过去的。

而欧文敲打房门时的那阵阵呼喊,不仅是呼喊着埋藏在伯特心底的那个消失的爱人,也是呼喊着冲破牢笼的自由与希望。

35、为什么这么做?

与曾经忠诚的“工作人”欧文对比明显的是,在外面的“生活人”欧文似乎是反叛的一员。

不仅日复一日熬夜绘制测试层画面、喝咖啡听摇滚,想要警告自己的 innie,还搜集了卢蒙曾经员工受伤起诉的新闻,和切割员工的名单,进行着自己的秘密调查。

不仅是这个新闻简报中提到了受伤,在第八集华夫饼派对开始之前,欧文阅读了工作手册中的一段文字,也提到了“受伤”,即下图的前两行:员工可能会受伤,甚至遭受了可怕的灭绝人性的事故,但工作场合都有着风险。

但无论如何都要继续用爱工作,完成崇高的使命。

读完欧文便嗤之以鼻地将鸡蛋夹碎在书中,露出轻蔑的微笑。

那一刻,他在为伯特被“灭绝人性”而复仇爽了一把,但事实上也许和“生活人“终于恰好共情,为他们所受的伤害而愤怒。

整理下欧文的相关线索时间冲突/消失(在上个回答中提到,欧文工作了九年,但“工作人”只记得工作了三年)记得测试层的画面;想要通过“走神”传递这个画面信息;搜集了前员工受伤的新闻;搜集了切割员工的名单;所以推测,欧文在第六年工作时遭遇了意外,不得不带到测试层重启/改造,但somehow记忆错乱,这个画面留存在了“生活人”欧文的记忆中,让他恐惧不安,也是让他觉得自己“因工受伤”,想要起诉但迫于卢蒙势力庞大,于是联系一些员工,希望找到和他类似经历的人(即地图上标注的那些人),一起共同起诉,才有些胜利的可能。

36、“历史”讽刺的一点,欧文是四个人中,“历史遗留”最突出的一位,但却说在第三集参观永恒区时,说到“没有历史的人是不自然的。

自己没有历史,心中却充满了感恩”,显然是错误。

事实上,就先现任CEO詹姆斯所说的那样,历史永远留存在我们身上,不论我们是否从中学习或吸取了教训双重含义的“历史”,耐人寻味。

【赫利 / Helly】37、赫利的身份暗示包括且不限于:第一天收到Milchick赠送的白玫瑰;第一天穿的衣服和科贝尔女士一样;

第三集参观永恒区时,样貌酷似卢蒙的女性CEO;讲“真正的伊根家人”这一句时,特意把镜头给了赫利;

”卢蒙家人“同样在最后一集出现

38、为什么要这么做?

首先明确一点,赫利是伊根家族中第一个做分离手术的人:如果别人比如现任CEO詹姆士做了,那么肯定上台演讲宣传的就是他,而不是刚30岁的赫利。

基尔更不可能了,连演讲之前主持人介绍时,都说到“基尔没有见识过,但这个芯片包含了他的种种优点……“。

所以通过分离手术实现永生的说法并不成立。

其次,赫利做这件事的目的,其实主创在访谈中已经给了官方解释[2],原文如下。

The purpose of what she’s doing is to sort of show that severance is good enough for an Eagan. This isn’t something that we would just do to the unwashed masses. This is something that the CEO’s daughter is willing to do and is excited to do, because it’s a total benefit to her life. That’s the message they’re trying to get across.there’s so many weird cult-like dynamics. And it becomes sort of about Helena having to prove her loyalty and prove her worth and prove her commitment to her ancestor’s vision. So on a practical level, it’s basically a big PR move, but it is also Jame testing his daughter in a weird, manipulative way. - Dan Erickson主要是两点:亲自向世人证明这项技术可靠安全;向父亲表忠心,为成为下一任CEO获取筹码。

这也就和视频中海伦娜所说恰好相反,讽刺的“越否认,越接近真相”。

39、父亲的话厕所和父亲的这段对话挖了不少坑,引得观众脑洞齐飞,什么“詹姆士脑子里装着八任CEO的灵魂”、“永生说”,挺玄乎的。

但总的来说,他的这段话,至少有以下这四个关键要点:1)在床上哭了父亲听到海伦娜/赫利自杀的消息,在床上哭了。

首先一提的是,赫利自杀的消息是之后通过监控发现的,那时赫利已经重新上班了,所以詹姆士没去医院探望也情有可原。

那么是因为消息紧急,所以深夜打搅?

不太可能,而更可能是因为詹姆士年老体弱,长期卧病在床,所以听到消息的时候还是在床上的。

那么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董事会”需要中间人传话 —— 防止病菌传播,引起疾病。

同样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卢蒙工作手册中有着“一天至少洗十次手”的奇葩规定,为什么海伦娜上台时,詹姆士站在远离人群的后方,而不是靠近舞台的正前方。

2)“基尔的孩子”人们都会植入这个芯片,成为基尔的孩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通过分离手术,分离出来 innie,通过各种奖励惩罚使其顺从,成为基尔的孩子。

就像本季一开始的马克和欧文一样,崇尚基尔,对上司Milchick也是言听计从。

而且还可以利用该技术的后门设计,“加班”、“转移分支”等操作,让言听计从的“工作人”随时夺取身体控制权,乃至通过三大步骤逐渐剥离“生活人”,成为像凯西女士一样的全天候工作人。

3)“祖父”祖父会为珍惜你的所作所为首先注意,这里是“The Grandfather“,而不是”Your grandfather“,说明指的不是赫利生理上的祖父,而是特指,开创人,也就是基尔。

基尔1939年就去世了,时间上不太可能会是赫利的祖父,曾祖父到还有可能。

承接上一点,让世人都称为“基尔的孩子”,自然也就会让“祖父”骄傲、珍惜。

4)“轮回”本段最让人疑惑的一点:“轮回”仪式。

虽然字幕组翻译的是轮回,但“revolving“这个词其实也有其他意思。

比如可以理解为CEO老板坐的那种旋转椅(revolving chair),这样“sit with“这个动作就说得通,即加入董事会。

其次,介于这家公司的cult气质,而所谓“轮回”也就是cult leader常追求的“永生”,那么其实指的就是死亡。

说不定,这家公司有着什么令人背后发麻的“死亡仪式“,而下一任CEO需要出席。

《仲夏夜惊魂》而其他一些脑洞,比如可下载的记忆/灵魂而达到永生,一个脑子里装着多人的灵魂等等,没有那么使我信服。

一是技术限制,连分离手术都才实现了不到三十年(原型给小时候的海伦娜看),那么“下载灵魂”这种天马行空的技术,不太可能会更早地实现吧。

二是本剧主题是阶级剥削、压榨,那么就算能永生,也不需要“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大可以使用别的肉体嫁接灵魂,就像《逃离绝命镇》一样。

只不过本剧强调的是“分离“,”嫁接“似乎偏离了核心要素……

《逃离绝命镇》40、“董事会” & 其他按照上面9.1的说法,詹姆士常年卧床,那么“董事会“说不定就只有詹姆士一人。

毕竟唯一一次发言,就是詹姆士的声音。

科贝尔之前要求和董事会见面,也是说在晚会上相见,但似乎并没有看到除了詹姆士以外其他重要人物的出现。

而且对外界声称多人而治,实际上则是CEO一手遮天,极权体系,也挺符合这个公司的风格。

但是和本集助手的下面这句话,就有点矛盾了:这里她指代董事会,用的是复数 they。

一方面,远程多地点电话连接确实可行,詹姆士和其他董事会成员各在一处。

并且如果真的只有詹姆士一人,和海伦娜聊起时用“你父亲”会更合理些。

但另一方面,无法完全否定“一人多灵魂”的可能,那样詹姆士肉体一人似乎也行……

其他本集关于赫利的一点细节,为什么要在镜子前默念道歉文?

因为她(innie)意识到了那句话是“合理”的。

她(outie)所做的恶(童言无忌,在看到芯片原型后,说要给每个人都装上;长大后满嘴谎言,虚假宣传,导致了分离技术的广泛应用),需要由她偿还。

而她(innie)在为她(outie)的过错道歉,也会用行动为自己(outie)赎罪。

(感谢评论区 @bluebluek 和 @焦 的指正补充)附上休息室道歉文Forgive me for the harm I have caused this world. None may atone for my actions but me and only in me shall their stain live on. All I can be is sorry, and that is all I am.如赫利的穿着:晚礼服是蓝色绿色相间,耳坠也是蓝绿色两块宝石,并且和父亲对话时,提到了原型芯片时蓝绿色发光(现在变成了不发光的红色)—— 对应了RGB理论,另外验证了蓝绿色就是卢蒙公司的代表色。

如上台时的屏幕,literally “一分为二”了——真“裂开了”(有一点点惊悚)

【迪伦 / Dylan】首先一提,通过助手的话可得知,迪伦旋转开关坚持了至少二十分钟,体力确实可以。

41、华夫饼派对 - 驯服四大脾气上一部分说到华夫饼派对是复刻了第二集墙上的那幅画。

这里需要再强调的一点是,这幅画其实就是“基尔驯服四大元素”,而四位舞者,代表的就是四大元素/脾气。

Milchick在和迪伦周旋的时候,就提到了刚才的华夫饼派对,称那些舞者为“tempers“(这里翻译小失误),说他们对迪伦的中途离开感到失望,“还能回去”就是继续中断的派对。

四个舞者/角色分别对应:丧亲/老妇:哀伤 woe新婚/少女:欢乐 frolic小丑:恐惧 dread山羊:恶意 malice用“九大价值”驯服“四大脾气”,是这幅画的内容。

42、O&D卡片补充一点细节,即迪伦在O&D偷到卡片,被紧急加班后暴走这一段情节。

一是证明了所谓“文字监控器”存在后门漏洞,短篇衍生故事展现的漏洞就是“特殊图案型文字”,而偷卡片这里,可能则是卢蒙自己生产卡片上的文字,不会被监测到,或者说文字监控不一定是随时每天都会打开。

因为如果真的所有文字都会被监测、出不了公司,那么Milchick也不会那么紧张地给迪伦紧急加班(卡片背后有文字)

二是迪伦后来暴走,攻击Milchick,正是模仿了O&D那些卡片上的动作,依次对应上手抓脖子用力往下压把对方撂倒死死掐住对方脖子

而迪伦也是先抓脖子,推倒Milchick后,掐住他的脖子,然后用牙啃。

虽然迪伦只偷了一张,还不是最重要的一张,但可能潜移默化看到了其他卡片的图示,“学以致用”至于这些卡片为什么非常“敏感”,可能被别人高价偷走,则可能和衍生短篇故事暗示一些部门从事商业间谍活动甚至恐怖事件有关。

【马克 / Mark】43、妻子的“死因”关键的一个问题:马克重要,还是杰玛重要?

也就是说,卢蒙公司想要的究竟是杰玛,还是马克。

如果是杰玛重要:类似上个回答的分析,因为衍生短篇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在要揭发卢蒙的时候遇到车祸离奇死亡,和杰玛的死因一样,那么可能是卢蒙的惯用伎俩,设计车祸“招安”杰玛。

而杰玛死亡两年,最近才上线(上个回答的错误,107小时生命,朝九晚五,应该是107/8约等于13天,所以马克和凯西女士似乎也才认识)可能是杰玛最近才实验成功得以上线。

如果是马克重要:通过设计杰玛死亡或者就是意外,导致马克悲痛欲绝,成功入职。

而这里的杰玛,也许是第n代重启版本,科贝尔女士为了“做实验”,才特意调出来的;甚至有可能就不是杰玛,只是为了和杰玛长得一样,进行过整容改造的“凯西女士”。

因为凯西女士并没有透露出outie一样的潜质,所以也不是没有可能。

不过董事会都不知道科贝尔故意接近马克,来进行她的“小实验”,说明马克不是那么重要的一枚棋子。

而科贝尔也因为越界、隐瞒情报而被开除。

所以还是倾向于杰玛更重要。

另外,关于马克妻子的死因,还有一种解释/猜测似乎也有可能:杰玛车祸时,马克也在车上,但他活了下来。

因为第一集马克和海伦娜的第一次见面,差点出车祸,而她这样说道:“小心路面有冰”,无意之词,还是在暗示曾经因为“冰滑“导致的车祸?

车祸三周回学校上课,是因为悲伤难抑停滞了三周,还是因为等待身体康复花费了三周?

关于这条线索第二季的走向[2],主创卖了个关子,但提到赫利-马克-杰玛的“非严格意义”三角关系,会在下一季进一步探索(不会像科贝尔威胁的那样,赫利立马下线)To put him in this position where the Innie Mark, we’re starting to root for him and Helly, but now we also want to root for Outie Mark to find his wife. That’s an interesting juxtaposition and conflict we’ll explore in the second season. - Ben stiller

致命魔术 2.0?

【科贝尔 / Cobel】44、科贝尔为什么这么做?

上一集结尾,科贝尔告诫马克赶紧离开“那帮人”,还让人误以为她是真心想要帮助马克。

但这一集却被打回了现实:她就是想要一心一意为公司,而上一集的那些都只是还在气头上的气话。

她并不是想让“融合”成功,而是想证明“融合”的可能,从而推翻董事会的固见,改进芯片,避免Petey那样的节外生枝,最关键是为自己被器重乃至升职增添筹码。

值得一提的是她家上一集地下室墙上贴着的剪贴画,就是卢蒙的九大核心原则。

中间供奉的那尊基尔祭坛,也预示着基尔/伊根家对她的个人生活有着莫大的影响。

比如那根标着她出生日期的呼吸管,也许就是暗示正是靠着卢蒙/伊根家的技术,她才得以存活,因此怀着对基尔的敬仰之情长大,成为了不需要分离便已然为真的“基尔的子孙”。

【其他细节补充】45、公司多少个部门?

曾经第三集赫利问过公司有多少个部门,马克说五个,迪伦说三十个。

但后来在第七集偷手册时,就可以看到分离层的部门设置,每个部门的成员一搬是放在一起的,比如MDR就是从左往右第二列的顶上四个。

每个横条上写了部门的名字,这张图里一共有八个部门,没有O&D,可能在旁边的墙上。

有眼尖的网友盘点了其中几个部门:MDR : Macrodata RefinementW&A : Water and Agriculture?

D&R : Disposal and ReclamationEQP : Equipment ?

CL : Cleaner ?在第八集迪伦操作时,看得更清楚,五个并排的文件夹,至少有五个部门的名字:其中CE、TA也再次出现,但代表什么暂不知。

46、小羊部门 - 羊奶?

引发无限脑补的小羊部门,有说是“干扰了他们的大脑,不是小羊,但他们眼中就变成了小羊“,有说是”小羊就是为了永生下载灵魂的载体“,等等。

这里提出一个猜想,可能就是最直白的,为了提取羊奶。

因为第二集部门冰箱中,我们就看到了有奶瓶,说不定就是为了保证员工健康,自产自足。

而所说的“它们还没准备好”,是说这些小羊还没准备受孕并产奶呢?

47、公司楼层分布第七集偷操作指南时,马克看到科贝尔正在坐电梯下楼,这个画面映政了科贝尔并没有经历“分离”手术,并且让我们窥见了卢蒙的楼层分布状态:

13:未知(老总詹姆士的特别层?

)12:机器(监测文字的机器?

)11:管理层10:手术室还有会议室、IT、会计处、数据处理、网络系统等楼层。

其中一些楼层“分离”员工无法进入,即右侧有锁符号的楼层。

而科贝尔正从管理层下降到“分离层”,而另外最左边的员工正从“入口”上升到手术室层

48、操作手册第七集第一次潜入保安室,翻阅指南瞥见到了几个特殊操作,也许会在后续展现,比如“干净石板循环“,应该就是”重启“。

比如“大象存取电路“,可能对应大象有很好的记忆,因此可以读取Outie的记忆?

这一页看得还比较清楚,其中关键词“the system of emotional and thought pattern“,证明这项技术不仅仅可以”分离记忆“,还能对被试的情感、思考方式带来影响,真“人体试验”。

比如“转移分支系统”理解为调职到另外一个地方时,需要重新设计空间限制。

以上三个操作在第八集的选项选择中可以看到

49、无性别厕所MDR办公室有一个无性别厕所(门牌上男女标志一起),这一集我们看到卢蒙公司楼上也是一样的设置(赫利与父亲交谈的片段背景)

值得一提的是,官方领英主页上有几个介绍短片,由迪伦带领参观一些设施,其中一个就是介绍厕所,他吐槽到MDR只有死个人,厕所里却有五个隔间。

欧文说多出来的第五个隔间是留给基尔的(那时候的欧文呀,捂脸),而迪伦打趣地说自己不信,而自己则是工作日每天换一个隔间,刚好一天一个隔间……

50、车牌 - 特殊小镇欧文的车牌,正中间是基尔的头像,应该是这个“基尔镇”的特色。

整理不易,欢迎点赞支持点个关注,追美剧不迷路

 4 ) 就像由卡夫卡重写了《第二十二条军规》又被奥威尔编辑了一遍。

(文/杨时旸)美梦变成了噩梦。

这就是《人生切割术》的基调。

任何一个职场人士都或多或少曾冒出过那个念头——如果能将工作和生活彻底分开该有多好。

工作时工作,生活时生活,像两个自己,彼此永不搅扰。

《人生切割术》中的卢蒙公司将这这个美梦实现了。

这家神秘又庞大的公司用分离技术,将人脑装上了“开关”,进入那栋公司大楼,从电梯缓缓下沉的时候,你就变成了工作人——innie(内部人),下班,走出那栋楼,你就成了生活人——outie(外部人)。

工作人知道自己在外部有“在别处”的生活,外部人也知道自己在卢蒙上班且接受了分离手术,但也仅限于此,两者之间横亘不可逾越的界河。

直到有一天,卢蒙公司进入了新人,一切原本稳定的状态开始抖动起来。

无论从题材、设定还是故事内部的构架与推进方式来看,《人生切割术》都是一个标准的反乌托邦故事。

它冷峻又邪祟,既有《1984》的黑暗和肃杀,又有《美丽新世界》中的狂欢和迷乱,它有诸如《黑镜》《西部世界》一类的新兴敌托邦中的科技感,又有上世纪cult式的恶作剧范儿。

《人生切割术》的推进方式是反乌托邦故事标准的走向:禁锢——觉醒——受阻——挣脱,人与人从被隔绝的原子变成真正携手合作的团队,从分裂变得凝聚和信任——这种走向与故事中的“切割术”形成了巧妙的共振、对照与反差,都是分离与弥合,对峙与重建,大脑中的机制如此,人与人的行动与关系也如此。

反乌托邦的叙事范式得以从内而外地建立起来。

而那个让超级稳定结构产生裂缝的因素是从Helly R的出现开始的。

这个年轻女人从一间会议室醒来,发现自己逃脱无门,声音从小小音箱里传来,令其回答几个莫名其妙、互无关联的问题,然后,她被告知自己即将在这家卢蒙公司工作,并观看了自己此前自愿接受分离术的视频。

她被介绍给三位同事,资历最长的Irving,有点猥琐的热心小哥Dylan ,以及刚刚替补前任担当主管的Mark,他们的工作——如果那算得上工作的话——是要在屏幕上挑选出“令人害怕的数字”,并消除它们。

圆咕隆咚的古老电脑,屏幕上舞动的数字像是红白机时代的电子游戏。

从这开始,一些微妙的图景渐次显现,其实,这个公司的一切都像是舞台的布景,员工的行为也像自己都不知为何而做出的表演。

这里充斥着古怪,空旷、肃穆的巨大办公室里,四个人的工位彼此紧挨,公司充满极简主义的线条,洁癖般的干净,到处是创始人的谚语与画像,这一切既肃穆又扭曲,又崇高又低劣,这些乖谬景象伴随着四个主角对于公司的探索,逐渐揭露出整个公司的全貌,惩处与奖励,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永远满含笑意但却深藏阴谋的中层主管,视公司为信仰的高层 Cobel女士,只通过声音出现的公司董事会,以及其他那些藏在公司各个角落里的、彼此不能交流的神秘部门……故事氤氲出一种独特的令人毛骨悚然的诡谲,一座孤城般的公司,一座终日被白雪遮蔽的小镇,几个散落在各处的孤独的人。

卢蒙公司看起来一切都好,熨帖又稳妥,但似乎总缺少有些什么?

缺少什么呢?

自由,自主,以及对于所有事、所有人身份来龙去脉的交代。

换句话说,这里像个隔绝舱,每个人没有来由,没有去处,所做的事情没有前因也没有后果,他们的头脑中像被突然植入了一组代码,如提线木偶般完成眼下的事,换取一块巧克力,几块糕点,一张象征荣誉的照片,似乎这就是最值得兴奋争取的事。

他们像是猴子和白鼠,在迷宫与转轮里奔突,总被看不见的眼睛盯着。

工作与生活的内外两个世界,原本一直稳定,直到新到来的Helly R决定冲出这个公司,结束这里令人窒息的生活。

于是,困境出现了。

这是一个极其典型的黑色幽默般的困局——如果你想从卢蒙离职,就需要外部的你掌握这个想法,做出这个决定,不然,这就无法成立,外部的你只会一直保持每天上班、回家的无限循环。

而卢蒙有着严格的安检制度,离开的时候,身上是不可能藏有文字,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接受分离手术的人都无法做到自己与自己“里应外合”。

这是经典的“22条军规”般的魔咒,也犹如那个令人绝望的假设:如果你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如何证明自己没有精神病。

从这个角度去讲,卢蒙几乎就是边沁的环形监狱与《1984》的老大哥的杂交升维版,只是换上了现代和温馨的环境,但却随时泄露出更原始的凶恶。

那些古老的监视办法都来自于外部,而现在的监视直接嵌于大脑内部。

说到底,这一类敌托邦设定中唤起反抗决心和勇气的缘由都是爱。

在这个故事里,有Irving的同性之爱,有Dylan对孩子的父子之爱,也有Mark对亡妻的追忆之爱……所有这一切凝聚成代表人性温度的一端,而与之对立的则是公司里那些高管对卢蒙体系的信仰,炽烈和冰冷,柔情与刚硬,这二者构成了不可避免的对决——来自于普遍人性与后天灌输的“信仰”。

这故事的几个接受分离术的主角大都是生活中的孤独者,虽然也有社会关系,但并不紧密,Mark丧妻,Irving只有一条狗作伴,从某个角度去去看,他们做出这个选择,无非是畸零人拯救自己,但最终却陷入了更深的绝境,而女主角Helly R的外部生活却极为鲜见,一切到了最后才昭然若揭,那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反转,一种宏大的牺牲,一场不可理喻的献祭以及最终极的革命。

《人生切割术》之所以被剧迷奉为久未见到的封神之作,一方面在于坚持反乌托邦经典配方的同时又萃取出崭新味道,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部剧中暗藏着的无数细小的“梗”,初看从未觉察出什么,而走到最后一集,才猛然发现,前面的每一个细节都暗藏深意。

公司的俯瞰图犹如人类大脑的切片;Irving在工作时出现的黑色粘稠液体的幻觉是“外部自己”绘画的颜料;卢蒙强调的9大核心价值与四种脾气秉性对应着公司里的各种设置,再加之那场读书会上来宾们奇怪的言谈举止……这些谜题一个勾连一个,似乎无穷无尽,成为了一场挑逗剧迷参与的解谜盛宴。

这部以职场为背景的剧还特意设置了领英的官方账号,提供了与剧情相关且更深入的一个个谜题的入口。

对于这些数量庞大的梗,注意不到也并不影响理解剧情,但如果找到了这些,就像坠入盛大狂欢,到处是明显的象征与隐秘的指涉,让人惊骇地回想起某个久远的细节或者让人感到一阵脊背发凉。

这个故事由AppleTV出品,导演是以喜剧出名的本·斯蒂勒,但他曾经导演过一部扎实的现实题材美剧《逃离丹尼莫拉》,而另一位导演伊费·麦卡德尔则参与过剧版的《美丽新世界》,这一次他们将现实与飞升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乔治·奥威尔在《让叶兰继续飘荡》中写道,“摩西的十诫被缩短成了两条,一条是‘汝等应当挣钱’,而另一条是‘汝等不可失业’”。

某种程度上讲,这成为了解释《人生切割术》的一句谶语,当然,这部剧里的公司已经脱离了金钱和利润,而上升为一种隐喻,一种权力系统的浓缩。

这个故事并不瞄准政治,但用公司这个概念对准了一切系统、机构和体制性的权力机制,完成了一场冷峻的审判。

从这个角度上看,这个故事就像是由卡夫卡重写了《第二十二条军规》,又被奥威尔编辑了一遍。

《人生切割术》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我们的身份和人性被什么定义?

是记忆,捍卫记忆就是捍卫自由,捍卫自己,捍卫人性本身。

我们不应允许记忆被外力篡改、截取、添加和挪用。

在这第一季的结尾,故事留下了一个更大的悬念,男主角Mark的妻子还活着,且一直生活于卢蒙公司之中。

这将成为一个更大的推动力,解救妻子也解放自己,而那些埋藏着的无数个小小的谜团,或许也将渐次解开。

(本文首发 南方人物周刊 )

 5 ) 两个不同的“你”,这部让所有打工人毛骨悚然的神剧《人生切割术》教会了我这些口语表达

你有没有想过把工作和生活完全分开,由另一个人格来帮你上班赚钱,而自己只需要躺平享乐?

对于我们来说,最值得挣扎的拷问是——如果真的有这么一项“人生切割术”,你愿意接受吗?

在你做决定之前,不妨先看一下本剧的类型标签:上面写着的,并不是“喜剧”,而是“悬疑、惊悚”。

2022年脑洞最大的美剧《人生切割术》,不止因为其剧情脑洞足够大,更是因为他们是真的要在脑袋上开个洞,并植入一枚微型晶体芯片,就可以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彻底“分离”,堪称极致的WLB(工作和生活平衡)。

剧中,上班和下班的自己毫无关联。

这意味着,生活中的你将永远不会知道这份工作有多么糟糕,无法回应另一半自己的呼救。

但是对于正在上班的自己来说,却化身为了传说中的工作机器,有无穷无尽的工作。

“你每次出现在这里,都是因为你决定要回来”这似乎是某种警示性的寓言。

这部剧为我们展现了什么是最顶级的“社畜”, 此外我还整理了一些有意思的口语表达,一起分享给你1 right as rain 恢复如初,安然无恙,表示身体健康或状态极佳

(as)right as rain这个词来源于英国 ,因为英国一年到头雨水充足,下雨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

所以当人们表示一切正常的时候,就干脆用这个表达。

如果某人生病之后恢复,感觉好多了,就可以说:I felt awful yesterday, but today I feel as right as rain. 昨天我感觉很糟糕,但今天我感觉好多了。

2 make one's day 让某人开心一整天

可别翻译成“构成某人的一天”。

在这里,make one's day就是给某人带来欢乐,有一种“你点亮了我的一天”的感觉。

比如说: I feel much better. You make my day. 我感觉好多了,你让我豁然开朗。

如果想表达自己因某人而欢喜,就可以说:You really make my day!3 hop on 跳转话题

hop on原意是指快速“快速移动到某位置或某地”。

hop是指跳跃,快速移动的意思。

而hop on里的on和go on、move on里的on同属一家,都有“继续进行”之意,所以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话题的跳转。

4 take a beat 冷静一下,别激动

这里的take a beat不是字面意思“打拍子”,而是“冷静一下”的意思。

类似于“calm down”或者是“cool off”。

比如说:Let's just take a beat here, please. 我们先冷静下来好吗?

5 what the hell 什么情况

hell的意思是该死,可用作感叹词,表示愤怒、惊讶或用以加强语气。

the hell可以表示“到底,究竟”,主要用在what,where,when,who,how之后,表示一种强烈的语气。

一般是不赞同不赞赏的那种惊讶。

这句话其实只是加强语气,表达情绪,不算是一句骂人的话啦 比如说:What the hell are you doing? 你到底搞什么?

6 spot on 太对了,准确的

spot意为“(从许多人或事物中)找出,辨认出”。

spot on可以理解为“准确,没错的”。

“you are spot on”的意思和“you are exactly right”一样,表示你完全正确。

比如说想夸一道菜的味道好,可以这么表达:The seasoning for this dish is definitely spot on. 这道菜的味道可真是恰到好处。

7 low-hanging fruit 容易实现的目标

这里翻译应该有误。

“Low-hanging fruit” 的字面意思是 “挂在低处的果实”,实际用来比喻 “很容易做到,不需要太多努力的事” 或 “容易实现的目标”。

就像从低枝上摘水果一样,不需要爬高,就可以得到。

同样的,这个表达意思也可以用在人或者事上。

比如说:All these ideas are “low-hanging fruit”这些想法都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8 crash 睡觉

一说到 crash 这个词,恐怕大家马上会想到车祸“car crash” 或经济崩溃“economic crash”。

crash 这个词还可以用来表达睡觉的意思,也就是 sleep。

比如说: I just need to crash for a while, 我需要睡一会儿。

或者由于筋疲力尽一下子睡着了: I just crashed out.9 speaking of which 说到这个,话说到这里

speaking of…是“说起…”的意思,后面接刚刚谈论的话题,speaking of which中的“which”其实就代表刚刚说的事情。

所以可以解释为“说到这个”。

比如刚刚在谈论的食物让你很有食欲,就可以说: Speaking of which, I'm hungry. 说到这里,我饿了。

再比如:Speaking of which, I have something to confess. 说到这个,我有一件事要跟你坦白。

喜欢不点赞,拖去埋了哦|本文作者:Zohra|审校编辑:Juliet

 6 ) 觀後感

《人生切割術》集聰明、睿智、搞笑、引人入勝、陰森、不安和發人深省等諸多特質於一身。

這部劇的懸念推動著劇情不斷發展。

劇中有太多的疑問,但沒有任何信息會一次性全部呈現給你。

你必須親自體驗這部劇,一點一點地去揭開究竟發生了什麽的真相。

你越深入劇情,就越能發現真相,也會越發投入其中。

這部劇揭示情節的方式令人十分滿意且構思巧妙。

在攝影和場景設計方面投入了大量的心血。

拍攝手法和構思都非常精妙。

劇中這些創意的呈現方式、執行過程以及對這些創意的探索都堪稱完美。

演員們的表演堪稱一流,而且劇中的幽默元素也十分到位。

這部劇的概念非常引人入勝且獨具創意。

不僅如此,編劇們在挖掘這一概念時也做得極為出色。

他們采用了一種富有創意又貼近現實的手法,塑造的角色和設定的情景都極易讓觀眾產生共鳴。

這使得劇集內容極具感染力且引人入勝。

在這方面,這堪稱科幻題材的典範之作。

這才是優秀科幻作品應有的樣子。

我最喜歡的劇集之一是《絕命毒師》。

那部劇同樣具備這部劇所擁有的現實質感和角色代入感。

然而,《絕命毒師》並非科幻題材,而這恰恰是我最喜愛的類型。

正因如此,《絕命毒師》缺少了這部劇所能提供的東西——一個發人深省的概念,同時兼具優秀劇情應有的現實質感與角色代入感。

而《人生切割術》兩者兼而有之。

這部劇的整體氛圍也非常好,這一點常常被許多觀眾忽視,我所指的是一種整體格調,搭配適宜的音樂、燈光、攝影等元素。

它就像有一種魔力,能將你從平凡、或許枯燥或混亂的日常生活中抽離出來,帶你進入一個令人向往的奇妙世界。

而這部劇就能給你帶來這樣的體驗。

有一種獨特而怪異的氛圍,是我在其他劇集或電影中從未體驗過的。

這部劇仿佛存在於一個獨立的宇宙之中。

那種陰森的反烏托邦設定讓人感覺十分壓抑和不安,就好像所有的歡樂都被抽離了一樣。

這個世界看似與我們熟知的世界相似,但同時又很陌生,仿佛這部劇的故事發生在一個與我們世界類似的平行宇宙中。

劇中的某些場景、瞬間和創意是如此超現實,以至於會讓你開始質疑現實。

整部劇始終彌漫著一種潛在的陰森感,我甚至覺得有時候它既不祥又恐怖,感覺就像是在看一部A24電影公司製作的劇集。

《人生切割術》觸動了我們社會的神經,因為我們能對那些被呈現為「半存在」的人物產生共鳴。

在這部由本·斯蒂勒執導的原創劇中,人們的思維不知為何被分割開來,於是當這些人從事辦公室格子間工作時,負責工作的那一半大腦不記得工作之外的生活,反之亦然。

還有這樣一種理念:當我們分裂成兩個人時,我們就不再完整。

人們很快會遇到那些之前見過的人,但這些「分身」此前並未見過彼此。

這些被「切割」的人實際上就像是不同的人,左右腦的想法充滿了無限可能。

這些被奴役的思維最終能否掙脫束縛呢?

這正是我們在整個看似平凡的劇情中一直期待並支持的,比如偷偷摸摸穿過上鎖的門和走廊,這些情節緊張得超乎想象。

有些主要的生活狀態(仔細想想,這種情況下得花大量時間睡覺)或者說「外部人」(他們在外面的世界生活),這些「外部人」本身並無好壞之分,他們只是需要從工作的常規中解脫出來。

 7 ) 记一家把员工生活完全剔除而又朝九晚五的公司

RT,一家把员工生活完全剔除、把员工直接当工具人使用的公司依然朝九晚五,残暴中有着一星严谨,严谨中又透着一丝可爱。

仔细想来,我特别想不通这部分自愿切割人生的人为什么会愿意让公司这么做?

需要切割的部门对外界、对社会是完全密闭的,也就是说没有第三方监管,不说法律追责,哪怕连舆论谴责都不会有。

那么这样的部门管理者们不是可以为所欲为了么,反正外界没人知道,所以被切割人生的这部分员工严格来说连工具人都不算,顶多算件被上层操控的工具。

在这样的前提下,怎么会有人自愿切割生活?

胆子也太肥了吧。

男主说公司对自己有帮助(helpful),帮助在哪里?

高薪厚职?

没看出来,男主的生活并不奢华。

烧烤店VIP次卡?

除了就餐环境好一点还有什么?

帮助男主在工作的时候心无旁骛暂时忘记忧伤?

那下班之后不同样要面对,而且只是暂时忘记了八小时而已,对,就八小时。

人上班都有走神的时候,都有划水的时候,都有盘算家事的时候,但主角这种和奴隶主动要求定时被鞭子抽以超额完成KPI有什么区别?

另一件事情细思极恐,那就是这个大数据部门的工作内容。

电脑屏幕里那一个个文件夹,一条条数据,那都是活生生的人啊,那都是他们切割人的情绪数据啊,而他们就直接把负面情绪删除了?

可引起负面情绪的事情他们并没有解决啊,就比如如果某位员工家人去世了,员工心里清楚但怎么都伤心不起来?!

他们这个部门完全就是精神刽子手啊,并不比直接杀人善良多少。

====================第四集内Helly是真聪明啊,能想到以手指作为威胁制作视频把信息带出去;外Helly居然全然不顾内Helly?!

完全不顾?!

送去公司的这部分自己也是自己啊!

这合理么?

内Helly都要切手指换辞职了,外Helly居然不管?!!!!!!!

第五集女上司为什么要把家属送给男主的书拿走?

还拿到公司?

还给那个黑人看?

最后黑人弄丢了没人上交也没各部门搜查?

那书写的真好,不仅男主爱看,胖子同事也爱看,搞得我都想看了...(未完待续)

 8 ) 《人生切割术》:是打工人的噩梦,也是弗洛伊德的终极警告

上班的前一分钟,马克还在车里埋头痛哭,那晶莹的泪光和疲倦的眼神像极了下班后躲在车里不肯回家的中年男人。

但来到公司跨出电梯,马克就又成了精神抖擞的打工人。

别误会,马克的振奋不是打鸡血的自我催眠,而是来自他供职的卢蒙公司的超级科技——人生切割术。

先用手术把分离芯片植入大脑,再通过特定的开关来控制,人就被分割为了外部(outie)和内部(innie)两部分。

卢蒙公司采取了严厉的防范措施来防止里面的我向外面的我传递信息,两个我除了共享知道彼此存在这个大前提之外,其余任何信息都不互通。

由此,马克的生活和工作截然分开,每天快乐打工八小时,从此不再惦记诗和远方。

这就是美剧《人生切割术》(Severance)的故事设定。

1这部今年初由Apple TV出品的美剧,美学风格也酷似苹果公司,不过比外在场景更相似的应该还是复古科幻风格之下内在的控制美学。

控制,或许是这部剧的核心关键词。

不仅剧中几位主角要受公司的控制,上班下班都处于被监控状态中,剧外的我们事实上也处于一种“被控制”的状态中:整个一季结束了,我们仍然不知道卢蒙公司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更过分的是,最后一集竟然是悬念式结尾(Cliffhanger),以至于我们不得不反复确认,这一季真的就只有九集,真的就刚好结束在内部自我觉醒的那个moment。

面对这个看完想打人的结尾,编剧表示这锅我不背,请大家去骂本·斯蒂勒吧。

在他和伊费·麦卡德尔的联合执导中,本·斯蒂勒拍了其中六集,并且贡献了这个最重要的思路,把悬念留给观众。

在原本的设想中,第一季的内容可以再少一集或再多一集,但本·斯蒂勒非常巧妙也非常大胆地选择了一个悬念与高潮叠加的结尾:原本一无所知的四个内部人,最终选择团结、求知和反抗。

但在享受这个刺激的结尾之前,观众还需要付出一些代价,那就是“熬”过前面几集的“缓慢”。

也因此,尽管在烂番茄(Rotten Potato)网上,这部剧难得地获得了番茄指数和爆米花指数的双重爆表好评,还是有观众表示:有没有一种可能,我只想快进看个结果。

为了追求结尾高潮的冲击,这部剧没有采用传统美剧的节奏,而是一点一点逐渐加速,高概念和慢节奏对观众来说,的确是一种考验。

话虽如此,这部剧还是大获成功,不仅跻身近几年来口碑最好的美剧行列,更获得了Apple TV的续订,2023年将推出第二季。

虽然看了一季宛如看了个寂寞,但这个被称为“打工人暗黑寓言”的反乌托邦故事还是让人印象深刻,打工人一边看一边瑟瑟发抖,这可比上下班打卡狠多了。

如果说打卡只是对肉身的规训,那么分割则是连同精神一起彻底工具化,在上班时间内,你的精神只有“此在”。

当然,随之而来的好处也很明显,你将拥有无忧无虑的快乐八小时,真正做到把工作和生活分开。

工作和生活之间如何平衡(work-life balance)的确是触动编剧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剧构思和创作是在疫情之前,上映却在疫情之后。

也就是说,原本并不是为疫情而创作的,但疫情却赋予了这部剧新的内涵。

正如编剧丹·埃里克森在采访中所提到的,这部剧写的是办公室生活,可当疫情彻底改变了我们,让一部分工作彻底消失在办公室之后,它还会引发共鸣吗?

我们是不是在办公室即将灭绝的时候做了一部办公室剧?

居家办公时代的到来,使得工作-生活平衡问题本身发生了变化吗?

这些问题当然不是这部剧要解决的,自然也没法在剧里找到答案,但问题本身却提示了我们打开这部剧的正确方式:一方面,我们要享受悬疑科幻的类型故事,和主角团一起提心吊胆,一起破案;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科幻的外衣之下的寓言故事,故事越好容纳的疑虑和猜测就越多,而这些在剧情之外的反思,又往往没有标准答案。

2切割为何,是剧情发展至今的最大疑问。

尽管切割塑造了完美打工人,但在这里我们并没有看到《大都会》(1927)和《摩登时代》(1936)中的效率流水线,也就是说,切割之后的打工人所面对的已经不再是工业时代,主角团所在的宏观精算部门到底在干什么我们也不得而知,只知道每个人的工作就是在一台复古电脑上将不同情绪所对应的数字分类。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这不是一个传统的通过故事本身来传递寓言概念的寓言故事,而是一个由寓言组成的故事,剧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寓言式的。

这种星丛式的寓言集合组成了迷宫般的卢蒙宇宙,也激发了观众的解谜热情,观众的解读反过来又进一步丰富了卢蒙宇宙的意义体系。

这种解谜式的观看很像在玩游戏,主线之外还有很多支线细节等待被发现:数字4和9代表着卢蒙的重要理念,马克获得的优惠券上的PIP就是CEO团里的那个PIP,电脑界面上的坐标对应着不同的颜色,每幅画对应着不同的细节,等等。

而建立卢蒙宇宙本来也是剧方的野心:在领英上(Linkedin)创建卢蒙公司的页面,发布衍生短篇小说《列克星敦来信》(The Lexington Letter),发布《宏观精算工作手册》。

但真正的难题也正在这里,如果只把寓言当做谜题,或许反而会迷失在细节的迷宫里。

即使我们不知道切割何为,也并不妨碍理解“切割”的深刻意涵。

“我”到底是谁,“我”的意识究竟由什么构成的?

早在一百年前,弗洛伊德就提出了这个疑问。

正是这个重要问题的提出和无意识的发现,完成了对人类自恋中心的三重打击:哥白尼的“日心说”证明是地球围绕太阳转,剥夺了人类宇宙中心的位置;达尔文的“进化论”证明了人类是由动物进化而来,剥夺了人类的生物学骄傲;最后,弗洛伊德对“无意识”的发现,彻底动摇了“我”的自主性,我们的“自我”原来并不能真的主宰自我。

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无意识其实是未被意识捕捉到的另一个我,也正因为如此,本我其实更应该被翻译为“本它”。

如果我们把内部自我和外部自我的隔离看作是人类主动寻求的神经症——彻底切断无意识和意识之间的沟通,相信被隔离的我是快乐的,就像相信自己是一朵花或一棵树——那么卢蒙公司的分割术就是对弗洛伊德的技术回响。

在这里,问题并不在于内部自我和外部自我能不能被分开,我们当然知道答案是否定的,问题在于也许我们已经在被分开了。

这或许也可以为理解分割术提供一种哲学路径,既然“自我”本来也不能主宰自我,那就索性让出这个自我吧。

让渡自我给现代控制技术以换取一种理想的社会系统,是科幻类反乌托邦题材的基本设定,在《人生切割术》中是“分割术”,在《心理测量者》中是心理测量系统(psycho-pass)——通过系统来判定人的精神状态健康与否并进行管理,放弃人的自主意识。

并不意外的是,系统的理想状态总会遇到bug,在《人生切割术》中是拒绝接受内部自我的赫莉,在《心理测量者》中是无法被系统监测到的“免罪体质者”。

但与其说是异类导致了系统的危机,不如说系统才是危机本身,这既是现代控制技术的一体两面,也是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终极警告,如果想要连无意识一起控制,那么最终将什么也控制不了。

本文已发表于《北青艺评》

 9 ) 不用植入芯片,就已如被切割

S04这集赫利终于获得了和外面自己商议辞职的权利,搓手手等待正义感十足的自己让自己解脱的时候,收到了外面helly拒绝了并反过来威胁自己的视频讯息🙃影片的惊悚度瞬间拉升,外面没有人,有的只是你自己。

最令人恐惧的不是别人,而是你对自己的宣判。

你别说,现实中我们没有被植入芯片,人们也如此麻痹自己,在清晨起床踏上地铁的那一刻,实现了自我分割。

一方是源源不断的生活欲望,一方是对于不卷就会被淘汰的大浪趋势,我们如何从中获得平衡呢?

期待能从接下来的剧集中找到灵感。

 10 ) 金句

The surest way to tame a prisoner is to let him believe he’s free.驯服囚犯最管用的办法,就是让他相信自己是自由的。

If you are a soldier, do not fight for my freedom. Fight for the freedom of the soldier fighting next to you. This will make the war more inspiring for you both.如果你是战士,别为你自己的自由而战,而要为你战友的自由而战。

这样,战争对你俩来说,就会更加鼓舞人心。

I think this is a good time to remind ourselves that things like deaths happen outside of here. Not here. A life at Lumon is protected from such things.趁此机会,我们应该提醒自己,外面的人会死,但我们不会。

在Lumon公司,保护生命至高无上。

My mother was an atheist. She used to say that there was good news and bad news about hell. The good news is, hell is just the product of a morbid human imagination. The bad news is, whatever humans can imagine, they can usually create.我母亲是无神论者。

她曾说,地狱是好事也是坏事。

好就好在,地狱只是人类病态想象的产物;坏就坏在,人类想象什么,就会创造什么。

Tame in me the tempers four, that I may serve thee evermore.Place in me the values nine, that I may feel thy touch divine.抽我在第四圣殿,供你驱策此心不变。

领会到第九语录,你的光辉无孔不入。

The work is mysterious and important.这项工作神秘又重要。

(我不知道这项工作的意义是什么,只知道这项工作很重要。

) I understand that you're unhappy with the life that you've been given. But you know what? Eventually, we all have to accept reality. So, here it is. I am a person. You are not. I make the decisions. You do not.我明白,你对安排给你的生活很不满。

但你知道,最终我们都要接受现实。

现实就是,我是人,而你不是;我说了算,你说了不算。

History lives in us, whether we learn it or not.不管我们了不了解历史,历史都是我们的一部分。

You are easy to pretend to care about.假装对你好,其实很容易。

Every time you find yourself here, it's because you've chosen to come back.每次你回来,都是自找的。

Not knowing is probably the best.无知是福。

Irving: Everything we do here is important.Helly: It’s important because it actually is or because you’re saying it is?我们做的每件事都很重要。

是真的重要所以重要,还是你说重要所以重要?

At the center of industry is dust.工业的核心是造业。

或者:兢兢业业的当中是“井夜”——井里的黑夜。

(很难翻出英文原句的双关意味) The Eagan philosophy is "Illumination above all."… Then why doesn't that include us? Why are we down here still working in the dark?Eagan老板的哲学是“光明至上”,为何把我们排除在外?

为何我们还在地底黑暗中工作?

Did you grow me as food, and that’s why I have no memory?我是不是你种的食物,所以我才这么没记性?

Nothing down there is what they say.那下面发生的事情,跟他们说的完全不一样。

Your so-called boss may own the clock that taunts you from the wall, but, my friends, the hour is yours.墙上那个嘲笑你的时钟,可能是你老板的;但是朋友,时间是你自己的。

These are our lives. No one gets to just turn you off.这是我们自己的生活,没人可以说关停就关停。

A good person will follow the rules, a great person will follow himself.好人遵循规矩,伟人遵循自己。

Should you find yourself contorting to fit a system, dear reader, stop and ask if it's truly you that must change or the system.如果你发现,你为了适应系统而委屈了自己,那就该停下来想想了——该改变的到底是你,还是系统。

They can’t crucify you with your hand in a fist.握紧拳头,他们就无法把你钉在十字架上。

Let's Burn This Place To The Ground.让我们把这地方烧个干净。

《人生切割术第一季》短评

也就……还行吧,观感跟Devs差不多

6分钟前
  • RKO
  • 还行

都自杀了生活人格还不放人走,真牛

11分钟前
  • black814
  • 很差

职场神剧,剧本不错但叙事节奏慢了些,无法专注看完。所有演员没一个长得顺眼的,这可能也是导演的一个寓意吧。第三集25分钟弃。

16分钟前
  • Ben笨熊
  • 还行

设定有意思,把工作和生活的记忆隔离,配合冷色调的画面堪称社畜恐怖片了,不过感觉概念先行剧情比较空洞,拍成短片更好

18分钟前
  • 阿五
  • 还行

前两集还可以的,设置悬念,引人兴趣,后面剧情就绕来绕去故弄玄虚看似丰富实际上没什么实质性剧情。不过这也是美剧一贯的套路,悬念铺设的足,接下来就不停的绕,看似一点点接近谜底,实际上原地打转,同时再挖新坑。看到五六集的时候虽然平均一集才十分钟解说我都觉得难熬,要不是实在无聊又有些想知道谜底我都不会看到这里,一度弃了最后觉得好不容易看到这里再坚持下吧才咬牙看完的,看到最后还是觉得头大。不管怎么看设定都不好圆,中间故弄玄虚更是留下很多解释不通的东西,真要命,幸好看的解说,不知道看原剧的人怎么坚持下来的,我绝对撑不过两集(话说回来,现在科幻悬疑美剧在豆瓣是8.5分起步价吗?)

21分钟前
  • 话不投机半句多
  • 还行

本剧对于当下的启示在于:想要摆脱奴役,首先就要有觉醒的意识,要有弄清真相的智慧与勇气,更要有同理心,最后还要团结。前几集我其实没有太大感觉,但最后几集简直高能!Adam Scott好久不见,脸是真的垮掉了,还是为了角色化妆成这种死尸状?

26分钟前
  • 盲忙
  • 推荐

在那种一直有性感美女弹窗的在线网站看,没注意集数把第八集当第一集看了,然后234567无缝衔接看完也没发现看错了,我还鼓掌:好牛逼的倒叙啊

31分钟前
  • 有無機酸
  • 力荐

制作水准是有的,概念也有趣,但是一些慢吞吞的地方让喜欢快节奏的观影人赶脚着急。然后看影评说到第一季结束揭秘20%,瞬间没了勇气……

35分钟前
  • 轩辕大侠
  • 还行

片头和bgm很喜欢,但是太长了昏昏欲睡,悬念不够多。大家说第九集会揭开谜底于是坚持看完了,问题是还是啥都没讲啊???分离手术到底有啥阴谋,董事会何许人也,老太婆又是谁,主角的妻子为啥还活着。水分太多,这九集啰啰嗦嗦的内容不是一两集就能讲完吗。美剧真是评分虚高...

36分钟前
  • a2637
  • 较差

我很庆幸在2025年第二季播出的节点开始看第一季

41分钟前
  • clot
  • 力荐

前面节奏也太太太太太太太慢了吧第九集眼都不敢眨一下

45分钟前
  • 和礼波岐美袁意
  • 推荐

这大结局卡的 和做爱到高潮然后电话响了有急事必须处理的那种感觉🈚️差

47分钟前
  • eLiZabeTh
  • 还行

要是精剪成3集 勉强能给个3星。无法理解的高评分……

52分钟前
  • 混事儿魔王
  • 较差

概念确实有趣,反乌托邦类型仍然找寻到新意。人物自身的冲突写得可以,但故事细节和场面调度都普通,应有的心理惊悚感没呈现出来。(而且你们资本主义国家对待打工牛马还是太仁慈啦😪 w/c

55分钟前
  • DeckardYang
  • 还行

2.9甚至不值得去看纯粹为了概念而概念为了悬疑而悬疑甚至结尾的摆烂拉着好奇驱动你去看第二季这种“剧”有什么看的必要深度吗 有多深你拉着自己的脑子去回想有多少实际内容在🤷🏻‍♂️玩概念内容不够 故事线稀薄

60分钟前
  • 郭在宥
  • 较差

令人失望…….

1小时前
  • 阿蒙
  • 较差

一集弃,太沉闷了

1小时前
  • R
  • 较差

节奏太慢,场景太单一了,不是我喜欢的风格,但还是挺吸引人的,喜欢最后一集。

1小时前
  • 阳光清清
  • 还行

西部世界一样的高概念,就是说后面能不能支棱起来狠狠怀疑🤨,节奏有点故弄玄虚地慢了,但斯蒂勒做这种片子还真是有点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1小时前
  • 不會武功
  • 还行

装神弄鬼 故作玄虚 整季压缩成一集还差不多

1小时前
  • 🤩🤪🤨😒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