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鱼为长眠在中国大地上的高尚的有益于人民的歪国仁,除了白求恩,其实还有很多,1924年在第8届巴黎奥运会摘取了400米跑的金牌的“飞人”李爱锐(Eric Liddell)就是其中之一。
奥斯卡获奖电影《火的战车》曾经讲述过他的传奇人生,他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拿完金牌的第二年就返回他的出生地——天津,在一所中学里当了近20年的教师。
他救治过抗日战士,还曾跳入冰河中救起了一名落水的英国儿童,在抗日战争行将胜利时,却因病在日本集中营中去世。
《终极胜利》再现的是李爱锐这一生最后几年的悲壮,但故事重心并未放在惨烈的历史战争上,当然也并非小情小调的作品,影片着眼在人物的行为以及背后的精神力量上,凸显的是民族抗战大背景下人性的光辉,“战区医院”与“集中营”两个寄托存放生与死的地方,聚集着国际友人,也因而成为极端环境下无私奉献的精神与永不轻言放弃的灵魂阵地。
李爱锐便是这个阵地上的精神领袖,即使环境再恶劣,始终保持知识传递的积极能量,与孩童天真乐观的相处,更是见证了一个好男人最令人温暖的质朴情怀,而放弃脱离集中营将求生的机会转赠他人,更是令观众对他的无私无畏感到震动。
李爱锐的扮演者是奥斯卡著名演员约瑟夫·费因斯,他曾在《莎翁情史》扮演莎士比亚,在《终极胜利》这部影片中,他再次展现出伟大的英雄情怀,帮助困厄之中的友人,同饥寒恐惧失望悲观情绪作斗争,也同罪恶的侵略军斗争,“以爱制暴”的宏大力量,如一盏明灯给集中营带来希望。
与李爱锐患难与共肝胆相照的,是“徐牛”窦骁,两人在一场救人夜奔中建立起坚固情谊,也成为了彼此最值得信赖的朋友,在李爱锐被抓进集中营之后,窦骁为了寻找他甚至“抛妻弃子”千里奔波,更甘冒生命危险偷运补给物资进集中营,甚至还因为搭救他的朋友,遭受酷刑——这部影片最大的看点,就是这场战争中,令人动容的还有相互扶持生死相待的友情。
带着高压电的铁丝网成为隔绝两人的生死罅隙,也增强了这种情感的传递,当李爱锐为了营救同伴进行最后一场赛跑的时候,窦骁的表演也开始多了一些硬汉的血性,他穿越炮火与生死的阻隔,穿过《山楂树之恋》一举成名之后对于不同类型角色的尝试路程,终于在这场风云无常的战争中,找到人物的定位,将战地兄弟情诠释的感人至深。
风筝在辽阔的天空下随风浮动,即使被线所束缚的小小的自由也成为网内与网外所有人的奢望。
总有一些人为了稍微改变这种境况,在做着努力,窦骁与“莎翁”在比拼演技的同时,也在为此而最后一搏。
很多资料,关于李爱锐( Li Ai'rui , Eric Henry Liddell、埃里克•里德尔、李岱尔)的介绍是这样的:1902 1945,英国苏格兰宣教士、体育运动家、教育家;1924年巴黎奥运会400米赛冠军。
在天津从事宣教和基督教教育20载。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日军关入山东潍县集中营;二战胜利前夜,因病逝世于集中营内。
1981年,好莱坞导演休•赫德森将李爱锐前半生在英国生活的传奇经历,拍成电影《烈火战车》,影片用倒叙的手法,由1978年哈罗德•亚伯拉罕的葬礼开始,回溯了英国历史上两个伟大的短跑选手(埃里克•里德尔,哈罗德•亚伯拉罕)振奋人心的跑步,成为奥斯卡史上个人奋斗的最佳体育励志片,勇夺第5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并且荣获1981年第34届戛纳电影节基督教人道精神奖和金棕榈奖提名,在影坛上享誉盛名。
《烈火战车》是颇具英国古典主义气质的电影,片中只描述了主角之一的李爱锐前半生故事,后半生仅是寥寥几笔的字幕。
李爱锐在跑步中他能感受到上帝在微笑,虔诚的基督教信仰,让他在巴黎奥运会上放弃参加周日的百米比赛,但在别的选手转让400米比赛名额后,打破纪录获得冠军,体育+信仰,讲述的就是一个有关信仰、荣誉和运动带来的激情。
而香港老牌导演冼杞然最新执导的《终极胜利》,则把李爱锐后半生最为传奇和最能体现其人道主义精神的经历搬上了银幕。
盛誉之下的“上帝骄子”李爱锐放弃了在英国优厚的条件和待遇,回到了他的出生地——天津,开始了他近20年的教学生涯,和陕西人徐牛(窦骁)成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他将其运动家精神完全投注于教育和福音事工上,充满了朝气与活力,并且李爱锐衷心地期望贫穷落后的第二故乡中国能够尽快发展起来。
远东战云密布,李爱锐将怀有身孕的妻子弗洛伦丝•麦肯齐,以及两个女儿送往加拿大避难,自己坚定地和徐牛一道进行敌后抗日,参加救治伤兵和接济难民的活动。
珍珠港事件后,李爱锐和两千欧美籍人士被日军关入山东潍坊集中营,身心饱受摧仍旧坚持抗争,直到最后拒绝了首相丘吉尔的特别照顾,将离开集中营的宝贵名额让给了怀孕的妇女战友,1945年2月21日病逝于潍县集中营,至终都未能见过最小的女儿一面。
冼杞然是香港老牌导演、德宝的第二代掌门人(个优秀的电影管理专家,他任职德宝执行总裁期间没赔过钱),同时也是拍中产阶级白领喜剧片的代表人物之一(《三人世界》系列》),在涉及到战争、动作、历史、传记性质的的作品,冼杞然也有《西楚霸王》(张艺谋监制)、《黑猫》系列是代表作。
冼杞然拍摄的《终极胜利》有约瑟夫•费因斯(《莎翁情史》、《偷香》、《温柔地杀我》等男主)压阵,也有窦骁加盟,并且看得出影片投入成本不小,但和《黄石的孩子》、《拉贝日记》、《面纱》等片一样,是意义大于水准。
海外大咖领衔,窦骁的功能也如周润发、张静初、黄秋生在前边几部片的功能,影片视听技术都没问题,但缺失了真正的灵魂,究其原因,一来是没有拍出真正的纪录加历史味道,只能说是个故事,二来手法有些陈旧。
尤其是窦骁在片中抛弃妻子一路追逐着约瑟夫•费因斯,老港片兄弟情的感觉油然而生,放眼当下则基情满满。
上帝骄子以爱制暴,短暂人生两个传奇!
有时候,电影更大的价值偏偏就是意义大于水准。
红色题材的影片总是带给人一种沉重感,而这一次,《终极胜利》这样一部抗日题材的影片,却反其道而行,讲述了一个跑男的故事。
Eric Liddell(中文译名:李爱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字。
然而,他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跑男,一个用生命捍卫尊严和信仰的跑男。
他生于中国,曾是1924年巴黎奥运会400米的世界纪录创造者,也曾是天津的一名传道士,更是一名为中国抗日尽过力却死于日军集中营的国际友人。
他为英国用速度拼搏了一块奥运金牌,但却在中国,用生命奔跑于日军的炮火中,救护了抗日的战士以及集中营中的各国战俘。
《终极胜利》这部片子,讲述的就是残酷战争中李爱锐作为跑男的终极胜利。
其实,提起抗日战争时期的国际友人,很多人往往先想到了白求恩。
因为白求恩一直被宣传。
但事实上,在那艰苦的岁月,不少外籍友人在为我们的国家默默奉献着自己力量。
《终极胜利》即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以二战期间日本在中国设立的最大集中营为背景,讲述了苏格兰人、奥运冠军李爱锐在中国经历的传奇故事。
他出生在天津,其夺得奥运会金牌的经历曾被拍成电影《烈火战车》。
热爱中国的李爱锐,甘愿放弃因奥运夺冠赢取回来的优质生活,回到正遭受日本残酷侵略的中国,在这段苦难日子中结识了徐牛,二人共同忍辱坚毅地对抗凶残毒辣的侵略者,救护了一大批被日本人关押在潍县集中营里的各国战俘。
它或许不是一个讲求视听效果的大片,因为红色题材的影片从来不是以此为吸引点。
它讲述的是一个人用奔跑完成生命中最重要任务的故事。
在这里,跑男李爱锐要完成的任务,不是简单的指压板奔跑或者撕名牌,而是拯救生命。
是的,人需要有尊严,但有时,生命比尊严更重要。
泰戈尔曾说过,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
而影片中,李爱锐正是用生命去诠释了这句话。
当受伤的抗日战士被送上家门,他跟徐牛冒着炮火,在枪林弹雨中奔跑,只为能拿到救治的药品;当他被逮捕却因为日军头领想要与他赛跑而获得优待时,他又将优待的食物分给了其他挨饿的战俘。
生命的伟大之处,不是在于获得比别人多,而是给予的更多。
作为一名牧师,李爱锐自始至终贯彻着这样的信仰。
人需要有信仰,是因为,信仰让生命有意义。
奥运会的赛场很大,那条跑道也很长,但对于李爱锐来说,奔跑不止于此。
他将那条赛道,从巴黎延伸到了中国,从赛场延伸到了战场。
一直到因病去世,他都用他的方式,在奔跑着。
因为他坚信,生命的最大意义就是为他人而拼尽全力。
而他的信仰也成为了鼓励所有战俘的重要希望。
在乐道院集中营,他与日军头领进行了两次比赛。
第一次他输了,那是因为他饥饿,因为他把食物都分给了集中营的儿童们。
第二次,他赢了,在冰天雪地中,光着脚,忍受着脑瘤引发的头疼,忍受着饥饿,忍受着礼拜日比赛的羞辱,那是因为他心里有信仰,他把所有的苦难当做了人生赛道中必须要跨越的障碍。
当他最后弹起曾给女儿弹过的音节,倒在修道院里的钢琴上的时候,他终于到达了人生赛道上的那个终极胜利点。
生命总是匆忙的,来不及告别,来不及嘱托。
但《终极胜利》却用跑男李爱锐的故事,告诉我们,用生命传递给别人的信仰,就是最好的告别与嘱托。
但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满心期待看一场大银幕上的手撕鬼子,所长却看到了满屏的基情。
跟许多影片不同,该片的人物设置是双男主,没有女主。
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和一个金发碧眼的歪果仁,这一对组合基本概括了高、大、帅、猛,几个字眼,一亮相不知道会虐死多少腐女宅男。
不是有那么句话吗,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
更虐的是最后俩人真就几乎是同时狗带的。
最后歪果仁弥留之际将身上的全部身家,最最值钱的信物——手表,没留给妻子儿女,而是留给了中国小伙。
不要怀疑,所长说的是一部国际史诗级抗战题材的电影——《终极胜利》。
该片由香港老牌导演冼杞然执导,历经十年精心打磨,可谓国产战争电影中的精良制作。
影片一开始接二连三的地空大轰炸,教堂场景,歪果仁、日本人之间的冲突,让人想起了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但随着剧情的发展你又仿佛沐浴在了《辛德拉名单》那种史诗般的宏大中……片中的歪果仁由约瑟夫·费恩斯扮演,中国小伙由窦骁扮演。
一个曾是《莎翁情史》里的莎士比亚,一个是《山楂树》里的老三。
所长万万没想到莎翁有一天能跟老三走到一起。
说起约瑟夫·费恩斯,除了知道他是“伏地魔”拉尔夫·费恩斯的弟弟外,他也是个跟中国比较有缘分的演员,之前就出演过陈凯歌导演的好莱坞作品《温柔地杀我》。
而窦骁也与好莱坞团队合作过一部叫《LOG OUT》的科幻片。
虽然所长没看过,但看资料觉得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因为在这部戏中,与窦骁搭戏的有影帝阿德里安·布劳迪,还有著名的上东区(《绯闻女孩》)名媛布莱克·莱弗利。
遗憾的是有这样强大阵容的影片连豆瓣上都无人知晓,无人评价,很神秘。
窦骁是个幸运的BOY,出道的起点就比较高,海外背景让他能说一口地道的英语。
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没能发挥出他这个特长,却让他在中西结合中的这部分补了很好的一课,这部《终极胜利》让他的国际化之路又迈进一步,尤其是他与费恩斯之间根本停不下来的对手戏。
目前窦骁的电影作品并不多,但目测他日后会成为为数不多能跟好莱坞频繁合作的男演员。
文/ 鱼为长眠在中国大地上的高尚的有益于人民的歪国仁,除了白求恩,其实还有很多,1924年在第8届巴黎奥运会摘取了400米跑的金牌的“飞人”李爱锐(Eric Liddell)就是其中之一。
奥斯卡获奖电影《火的战车》曾经讲述过他的传奇人生,他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拿完金牌的第二年就返回他的出生地——天津,在一所中学里当了近20年的教师。
他救治过抗日战士,还曾跳入冰河中救起了一名落水的英国儿童,在抗日战争行将胜利时,却因病在日本集中营中去世。
《终极胜利》再现的是李爱锐这一生最后几年的悲壮,但故事重心并未放在惨烈的历史战争上,当然也并非小情小调的作品,影片着眼在人物的行为以及背后的精神力量上,凸显的是民族抗战大背景下人性的光辉,“战区医院”与“集中营”两个寄托存放生与死的地方,聚集着国际友人,也因而成为极端环境下无私奉献的精神与永不轻言放弃的灵魂阵地。
<图片1>李爱锐便是这个阵地上的精神领袖,即使环境再恶劣,始终保持知识传递的积极能量,与孩童天真乐观的相处,更是见证了一个好男人最令人温暖的质朴情怀,而放弃脱离集中营将求生的机会转赠他人,更是令观众对他的无私无畏感到震动。
李爱锐的扮演者是奥斯卡著名演员约瑟夫·费因斯,他曾在《莎翁情史》扮演莎士比亚,在《终极胜利》这部影片中,他再次展现出伟大的英雄情怀,帮助困厄之中的友人,同饥寒恐惧失望悲观情绪作斗争,也同罪恶的侵略军斗争,“以爱制暴”的宏大力量,如一盏明灯给集中营带来希望。
<图片2>与李爱锐患难与共肝胆相照的,是“徐牛”窦骁,两人在一场救人夜奔中建立起坚固情谊,也成为了彼此最值得信赖的朋友,在李爱锐被抓进集中营之后,窦骁为了寻找他甚至“抛妻弃子”千里奔波,更甘冒生命危险偷运补给物资进集中营,甚至还因为搭救他的朋友,遭受酷刑——这部影片最大的看点,就是这场战争中,令人动容的还有相互扶持生死相待的友情。
带着高压电的铁丝网成为隔绝两人的生死罅隙,也增强了这种情感的传递,当李爱锐为了营救同伴进行最后一场赛跑的时候,窦骁的表演也开始多了一些硬汉的血性,他穿越炮火与生死的阻隔,穿过《山楂树之恋》一举成名之后对于不同类型角色的尝试路程,终于在这场风云无常的战争中,找到人物的定位,将战地兄弟情诠释的感人至深。
风筝在辽阔的天空下随风浮动,即使被线所束缚的小小的自由也成为网内与网外所有人的奢望。
总有一些人为了稍微改变这种境况,在做着努力,窦骁与“莎翁”在比拼演技的同时,也在为此而最后一搏。
冼杞然也就是一香港二流导演,牛皮却吹得挺大的。
这部号称中国版的《辛德勒的名单》,之前已经有数部这样号称的国产片,如《栖霞寺1937》、《拉贝日记》、《金陵十三钗》,但都成了笑柄。
不久前看到冼大导的一篇采访,说是正在筹备拍摄英雄史诗大片《海上丝路》(关于郑和下西洋的题材),还说耗资不少于3亿云云,郑和是航海家,几时变成了英雄?
编剧是要将他变成侵略者、殖民者,还是拯救世界的希望啊?
真是脑洞大开。
感觉这3亿巨制是拿项目来扎钱的。
其实郑和的题材,弄得好是可以变成《加勒比海盗》一样的超级IP的,但冼大导的水平让人高度怀疑,要么烂尾,要么扑街。
说回本片,也是冲着扎(投资人)钱、骗(观众)钱来的。
真的很一般。
以为找两个老外来演就高大上,就能吸引外国的评委拿电影奖,然后再回国上映蒙观众。
太天真了。
窦骁等中国脸都是来衬托老外的。
崇洋媚外在这部片子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人拍二战题材,为什么都想着用老外演员来给自己增加拿奖拿票房的筹码呢?
为什么就拍不出观众喜闻乐见的二战片?
再过10年,中国也不可能拍出《辛德勒的名单》。
各方面的原因决定了的。
在看电影的时候掉了很多眼泪,比如在大家一起唱《奇异恩典》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在还没看到这个片段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这首赞美诗歌会出现了);比如,小女孩在弹琴给那个再也听不到的小石头听的时候;比如最后Eric赤脚跑步胜利的时候;比如……不是说每一个片段都拍得有多么震慑人心,而是因为突然发现,这些都是真实发生过的故事。
也就是说,曾经真的,有这样的一群人,经历过这样的一些事情。
历史上,有这样的一些人,做出过这样的一些选择,然后,再如一粒麦子落在了地里,死去,被埋葬,被覆盖,被留下一个墓碑上的名字。
然而,有些故事,一旦发生便不会在历史尘土中被掩埋,而是会以另外一种方式生生不息。
想起曾和某人一起探访过厦门鼓浪屿岛上的基督徒墓地。
在别人都在岛上忙着小清新的时候,我们两个基督徒,却开始了一段很妙的“寻根之旅”。
那条小山路,很阴凉。
一路上的石阶,还有着各种拼音字母,走几步就发现一个,宛若探秘。
估计像我们俩这样走这条路的人也不多吧,所以一路上没有看到别的人。
在鸡山路拾阶而上,走到半山腰,发现一个小菜园,里面有一块比较详细的碑文,当初拍了照,后来想想总觉得不太尊重,又删掉了照片。
守院子的一位老人告诉我们,继续往上面走,还有一大片公墓,在鼓浪屿岛上总共有五百多位传教士葬在这里,有些还有名字查考,有些已经连名字都没有了。
那时候,这些公墓,给我的印象都只是一个个名字,或者一片片地方。
但因为这部电影,会发现,一个墓碑上的李爱锐Eric,背后有他望眼欲穿的妻子,有他未曾谋面的孩子,有他的伙计,有他的朋友,有他的爱好,有他的生活,以及他的信仰。
他们本来可以在战争之前就以外国人的身份,离开这个国家的,但他选择了留下。
如果早早离开,那会是很聪明的选择吧!
毕竟能够远离硝烟战火是多么理智的选择。
当想着这些的时候,那些公墓上的,就好像不再是一个个简单的名字了,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生。
作为一群外国人,他们本可如鹰飞翔,但他们选择了留在这片土地。
我想,我能懂他们为什么会做这样的选择。
他是奥运会短跑冠军,他优秀的教育家,他是出生在中国的英国人,奋不顾身的加入到抗日战争的伟大事业中,遗憾的是在抗日战争行将胜利时,他却因脑瘤而逝世于日本集中营,他便是传奇人物李爱锐。
1981年,李爱锐的传奇人生被拍成了电影《火的战车》,时隔25年李爱锐的传奇故事再次被搬上大银幕,这部由冼杞然导演时隔20年再执导筒的历史战争大片《终极胜利》7月1日全国上映,作为一部历史战争片选择在7月1日上映显得格外有意义。
《终极胜利》的开篇便给人带来一种欧美大片的赶脚,就连字幕都是欧美大片的调调,作为一部根据抗战历史真人真事改编的战争片,冼杞然导演十年磨一剑的作品,这部影片的逼格完全可以媲美好莱坞。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地地道道的男人戏,男主人公李爱锐由好莱坞著名演员由约瑟夫·费因斯饰演,而其跟班徐牛由窦骁饰演,在片中两人虽然没有过于明显的基情戏,但两人的一举一动都透露着暧昧,两人对此拿捏的相当精准。
当然不能否认,我个人对窦骁是相当喜爱的。
但相比约瑟夫·费因斯和窦骁的基情(友情),让我更为动容的还是刘小倩和窦骁的爱情。
在片中,刘小倩饰演的农村妇女凤英,与窦骁饰演的徐牛是一对夫妻并育有一子,在窦骁与约瑟夫·费因斯抗战的日子里,刘小倩就自己一个人带着孩子相依为命,一位内心坚韧刚强的朴实农村妇女,在与窦骁一家三口团聚的日子里,她就是一个贤妻良母,当窦骁去战场战斗的日子里,她就是有再多的抱怨仍然要独立撑起一个家。
最让人感动的是,窦骁与约瑟夫·费因斯到了潍县集中营,刘小倩也带着孩子赶了过去,当抗战胜利的时候,日本人要杀光集中营中的所有外国人,窦骁不顾刘小倩身怀六个月的身孕,只身前往营救约瑟夫·费因斯,奈刘小倩怎样哭求都阻止不了窦骁营救基友的心。
最终窦骁光荣牺牲了,剩下刘小倩孤儿寡母。
在片中,刘小倩有大量的哭戏,对于首次触电大银幕的她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特别是要和窦骁这样演技精湛的实力派演员飙戏,不得不说刘小倩做到了。
我们都知道男人戏中的女主角历来不好演,需要演员很好的悟性和表现力,特别是这样一部历史战争大片,不过这个女主角真的是赚足了男人的眼球。
虽然刘小倩在片中扮演的是一位农村妇女,但是刘小倩拿捏的非常到位可圈可点,绝对算得上是影片的一抹亮彩。
刘小倩作为歌手出道,此番的形象颠覆着实令人惊艳,首次触电但和好莱坞演员合作,刘小倩的起点很高哦!
相比刘小倩首次触电饰演农村妇女,赵薇、范冰冰在功成名就之后纷纷挑战农村妇女之一形象,不管是《亲爱的》里的赵薇还是《我不是潘金莲》里的范冰冰,她们演绎的都非常完美,但就是少了刘小倩身上的质朴。
此次在《终极胜利》里,刘小倩将一个妻子的辛苦和隐忍诠释的十分到位,同时也诠释了母爱的伟大,战争中她从阻拦过窦骁,但在孩子还未出生的时候,她是真心不想让了孩子还没有出生就失去父亲,虽然她内心知道留不住窦骁,但她还是要争取,因为她是一名母亲。
可以说这是无奈,这就是战争时期女人的真写照,因为她们爱在战火纷飞时。
画质还行有点摄影的感觉。
大致猜猜剧情战争背景,外国人过来执教总要混口饭吃吃,毕竟战争背景很难苟活,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看看本剧剧情的一些场景细节,手表对于时间的掌握,日本剑道,铁道的电网,大环境体验战争的紧张感,最后窦骁大概帮助他们打战了……什么奥运会?
看不懂注解啊……这么冷门吗…万事都在等一个机会吧……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电影,说实话真是看过很多部了,别管是中国人自己拍的,还是好莱坞引进的,可谓各个角度,各种表现形式的都有。
而将于7月1日上映的这部叫做《终极胜利》的电影,背景同样是发生在二战期间,把故事的视角安插在了一名苏格兰人的身上,从另外一个,我们不多见的,略微新鲜的角度来解读这段历史。
约瑟夫·费因斯饰演的李爱锐,是一名出生在天津的苏格兰短跑名将,曾经获得过奥运会的金牌,与此同时,他又是一名优秀的教育家,在二战期间,一直在天津的一所学校教孩子们化学,他原本可以凭借自己奥运冠军的身份享受相对优越的生活,以及不受战争困扰的平静,但是当日本全面进攻中国,侵略中国的时候,身在天津的李爱锐放弃了和自己的妻女去往加拿大避难的机会,留在了这个他热爱的国家。
与在中国结识的好朋友,好兄弟徐牛(窦骁饰演)一起并肩作战,机智地对抗日本侵略者,保护中国难民,救助被日军在潍县难民营关押着的2000多名各国战俘。
窦骁饰演的徐牛应该是这部电影中,在抗日战争爆发时期很有代表性的中国人的形象,他外表憨厚、老实,内心却坚强、勇敢。
作为一个最为普通的中国人,徐牛与李爱锐打破了国家之间的界限,他们的友谊甚至超越了朋友、战友般的情谊,更似是亲人、亲兄弟般的情感。
他们相互帮助,相互依赖,最大的目的是可以在活下去的前提下,与日本侵略者对抗以及想方设法救出被关押着。
你可能很难想像,在《终极胜利》中的徐牛与在《山楂树之恋》中略带文艺与羞涩,清纯与美好的老三截然不同,也不是《狼图腾》中那个潇洒、不羁,开朗、浪漫的杨克。
窦骁此次在《终极胜利》中饰演的徐牛,一边讲着一口流利的英文,一边又说着地道的陕西方言,质朴与憨厚的农民形象已经让我们完全忘记了曾经被誉为“文艺男神”时他干净的大男孩形象。
其实不管是当年在《金陵十三衩》中客串那匆匆一瞥的教导员战士,还是《破风》中敢于冒险,拥有牺牲精神的邱田,我们都看到了他在用于突破自我,在塑造新的角色道路上的不同尝试。
《终极胜利》是一部拥有大量战争戏份的影片,窦骁饰演的徐牛,他不仅是李爱锐的朋友,他更是帮助李爱锐在天津给孩子们上课,救助中国军队伤员,照顾关押在潍县的战俘的亲密合作伙伴,他不仅会拉人力车,还会开大小汽车。
电影中更是有不少他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在炸弹中舍己救人的场景。
窦骁此次演绎的徐牛,身上既有一位地道的中国普通百姓的平凡与坚韧的气质,还有那种不服输,有骨气对日本侵略者斗争的勇气,他自身散发出的硬汉气质充斥着整个角色。
如果观众没有看到他以往作品就直接看这部《终极胜利》,我们也许会真的忘记了他之前饰演角色的样子了,可能就会被《终极胜利》中窦骁饰演的徐牛所吸引,他有胆有识,义气方刚的硬汉形象让大家很容易记住这个别样的中国普通劳动阶级的形象。
而此次窦骁与约瑟夫·费因以及很多外国团队和演员的相互配合,也很是精彩,把他与李爱锐之间的战地兄弟之间的情感演绎得感人至深。
电影《终极胜利》,在我看来它的片名有两层不同的含义,一层是电影本身的二战背景的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终极胜利,是一种时空上的胜利;一层就是李爱锐在集中营里面与日本军人为了自由,为了生存,为了活的希望的,为了自己的朋友、同胞,在战场上奔跑的终极胜利,是一种人性上的胜利。
怎么最后搞得中日抗战变得中国人好像很多鱼?
整体故事感觉太散,对于人物个性刻画不够鲜明,但情怀本身大于电影,感谢李爱锐!
单就影片来看,摄影不光都是不错的。但一个不错的立意被编剧和导演给糟蹋了。故事衔接不很流畅,,让人时时摸不到头脑,道具太差,有违逻辑的地方也太多。。。。要评价该片与《辛德勒名单》两片,单从两片中对钢琴的表现就已有明显区别了,我更喜欢《名单》里的那种表现手法。
没想到现在还有人在拍这样的电影,让我想起了小学集体被组织去看《暖春》等电影的日子。硬伤太多,细节又不足,主线复线糊成一锅烂粥,该交代的不交代,该一笔带过的却讲起来没完。黄包车夫英语问什么这么好,圣诞节外国人聚在教堂都不清理一下十字架上的蛛网?2016.11.14 Run Shaw
不好看,睡着了。
导演也是厉害,挺好的故事讲成这样,有几处明显不和情理。三星算给立意和故事吧
剧情剪接不连贯,有时需要脑补。人物刻画不深刻,演员表现流于表面、做作,想煽情又煽不出来。
排片电影院都好偏,时间还在早晨和凌晨的电影,注定亏本的电影,支持一下,看之前,可以看看神圣的终点这本书。“基督精兵的勇气和坚定,最荣耀的显现是,他仍维持着神圣的平静,谦逊与爱来抵挡所有的风暴、创伤、怪异的行为和来自邪恶与不合理世界的搅扰”
CCTV6 2021.10.28 一部关于潍县乐道院的故事……儿时就读时的一座座教学楼办公楼和宿舍楼,脑海里满满都是难以忘怀的回忆,假如能存留下来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我不知道导演到底想表达什么,如果想描述世界人民抗击战争的光辉,就应该把定位搞清楚,把重点放在人民群众抗战的节奏上,而不是揪着日本鬼子滥杀无辜来写,三个小孩子死在电影里,虽然历史很残忍,但是在一部电影里不停地渲染这种剧情,未免归于残忍,难受之余让人恶心。
抗战时期,欧美澳侨民在山东潍县集中营的故事,集中营又被称为东方“奥斯维辛”
国之不存,家将安在?整体尚可,有不少细节挺好!
电影挺好,真实,感人,精彩,励志,传达很好的价值观,真实历史影片佳作。
十多年的research..可怕
画面精美、水土不服的烂片。如此众多的国际化合作的成分在其中,足见导演个人能力的二流水准
纯为了看窦骁的大白牙,结果看的是大黄牙,因为是演的陕北的小伙伴
还不错,一般般的电影,至少不是烂片
看见评分区隔,我好像明白了什么。看了开头到片名,就....这样了
六台播的
打分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