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逃脱

The Outrun

主演:西尔莎·罗南,萨斯基亚·里维斯,斯蒂芬·迪兰,劳伦·莱尔,伊祖卡·霍伊尔,帕帕·厄希度,纳比勒·埃卢比,纳奥米·维尔特纳,杰克·鲁克,Danyal Ismail,西姆斯·迪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德国语言:英语年份:2024

《逃脱》剧照

逃脱 剧照 NO.1逃脱 剧照 NO.2逃脱 剧照 NO.3逃脱 剧照 NO.4逃脱 剧照 NO.5逃脱 剧照 NO.6逃脱 剧照 NO.13逃脱 剧照 NO.14逃脱 剧照 NO.15逃脱 剧照 NO.16逃脱 剧照 NO.17逃脱 剧照 NO.18逃脱 剧照 NO.19逃脱 剧照 NO.20

《逃脱》剧情介绍

《逃脱》长篇影评

 1 ) 逃脱,过去,现实,自我

这是一场在现实中找寻自我的旅途,是一首探寻自我意义的散文诗。

不同的时间线交织错乱,在无尽的破碎和虚晃中被逐渐拼凑起来。

儿时成长在一个混乱的环境中,父亲的躁郁症、母亲极端的宗教信仰在Rona的童年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开始了第一次逃离:一头狂放的蓝发,她忘我地在酒吧夜店里尽情舞动,随后又发疯般地大肆喧闹——这是那抹蓝背后深深的孤独和忧郁,而这份痛苦随着时间的流逝加深到了极致。

Rona试着逃离酒精,回到奥克尼群岛,找寻自己在现实中的那一部分,经历了上百天难以忍受的清醒后又在一夜之间回到了起点。

金色发尾的蓝,是十二年后她唯一带回的东西,可家乡的土地会给予她力量。

更多地,她开始放下耳机,倾听自然的声音,去感受脚下的这片土地。

一次又一次的闪回中,穿插着Rona平静且克制的独白,缓缓诉说着古老的传说。

当她跨过那道寒冷的屏障,走向茫茫的大海,她终于能听见奥克尼的心跳,高声呼号,与海豹对话。

褪回的金发,仿佛能再次看见她儿时的模样,而这,才是她真正的自我。

事情开始有了转机,Rona找到了自己热爱所在。

当她向母亲提起海藻的那一刻,碧蓝的眼中闪烁着的光芒,热情和喜悦难以掩盖。

自此,Rona将现实赋予了完整的意义,逃脱了过去的枷锁。

温暖阳光的橙色,是属于她的崭新开始。

她拥抱了大海和狂风,而这个世界也终于向她敞开怀抱。

自始至终都未见鹤鸡的踪影,随着一声鸣叫,Rona知道,这是她临行前,奥克尼送给她的最后一份礼物。

而所有的一切,都在慢慢好起来。

 2 ) 生命是首诗

In grandiose moments, high on fresh air and freedom on the hill, I study my personal geology. My body is a continent. I grind my teeth in my sleep like tectonic plates. And when I blink, the Sun flickers. My breath pushes the clouds across the sky and the waves roll into the shore in time with my beating heart. The islands' headlands rise above the sea like my limbs in the bathtub. My freckles are famous landmarks and my tears, rivers. Lightning strikes every time I sneeze. And when I orgasm, there's an earthquake.

 3 ) 海风、音乐和酒

很喜欢很喜欢的一部电影。

罗南和这部电影的适配度,仿佛是非她不可。

这部电影故事很简单,是主角Rona一路希望戒酒瘾的故事。

影片用了大量闪回的时间切片,时间线来来回回,慢慢把Rona为什么要戒掉酒瘾,又为何如此艰难的原因层层剥开。

情感展露地恰如其分,和自然共舞,用音乐去附和,在激烈和细腻间徘徊。

适合一个人窝在角落静静看完。

最后那个热烈又洒脱的橙发Rona,希望她一路顺遂。

 4 ) 亢奋

某些情节很像亢奋。

整体故事说的是关于戒酒,整体故事上其实看的很压抑,也很无聊(注定是一部小众电影),目前进度条刚过一个小时。

我会看完的亮点大概就是风景很美?

女主不喝酒时候很 ok,但是喝了酒就完全变了一副面孔。

剪辑感觉有些混乱,看的有点分不清前后逻辑。

当然这可能是我的问题。

看完了,女主爸爸有精神疾病。

我想女主也有受到一些影响。

一个小时之前的内容真的很无聊,甚至不想看了。

但是后半段简直神中神,节奏也好,设计的也很好。

如果前半段也就五到六分,后半段七分实至名归。

西尔莎罗南的演技,不用怀疑。

还有 bgm 配的也非常好

 5 ) 在酒精潮汐中上岸

超了几十字,想着稍微扩充一下。

年度十佳,如果去年看这部电影一定是我的2024年度十佳。

影片改编自艾米•利普特罗特的回忆录《岛屿之书》。

电影开头关于海豹的传说就已经吸引了我,然后又是喝酒醉酒的晃镜头,很喜欢。

也许很多人是为了罗南来看这部电影,但看完这部电影,我由衷佩服这位擅长聚焦心理创伤和渲染情绪的德国导演。

电影中诺拉•芬沙伊德通过海浪声和耳机音乐的混响交替、手持摄影方式来呈现罗拉混乱的心理状态。

海边的远景镜头展现人类渺小的存在主义困境。

醉酒画面通过高反差单色影像介入叙事,瞬间割裂现实与幻觉,成为角色精神崩溃的显性注解。

传说与科普模糊了真和假的界限。

夜晚独自驾车,当手电筒的光照在绵羊身上,它们从手电筒的光束中逃出,它们的逃脱是真正的逃脱吗?

酒精既能令人陶醉,又能令人抑郁或放松。

你以为自己一切都好,但当喝酒的冲动会突然袭来,你会想喝一杯,让酒精在我们的神经通路留下深刻印记,我们的逃脱又是不是真正的逃脱?

绵羊怎么逃也无法逃到大海,就像没有见到人的海豹精抵达不了岸边,海豹精永远属于大海。

结尾处富有哲思的台词配合静照,让观众进入抵抗影像泛滥的沉思空间:万物来自海洋,海洋又将它们带走,终有一天,它们可能会重返陆地。

暴风雨后能找到最好的东西。

过去如影随形,能量永不消散。

逃脱与逃避不同,或许真正的逃脱不在于自我麻痹与伤害,而在于保持行走的勇气。

戒酒是一种勇气,走向大海是一种勇气,在狂风暴雨中呼吸同样也是一种勇气。

它是斩断过去的决绝,拥抱未知的信仰,存在瞬间的觉醒。

罗拉不属于大海,但与大海拥抱之时,她找到了逃脱的真正意义。

“在那些宏大时刻,站在山上,沉醉于新鲜空气与自由,我研究着我的个人地质学。

我的身体是一块大陆,我在睡梦中磨牙,如同板块运动,当我眨眼时,太阳闪烁,我的呼吸推动云朵穿越天际,海浪涌向海岸,与我的心跳同步,岛屿的海角在海面上升起,如同我在浴缸中的四肢,我的雀斑是著名地标,我的泪水是河流,每当我打喷嚏,闪电便划过,当我高潮时,便是一场地震。

 6 ) 戒与正在戒

“我的身体是一块大陆,我在睡梦中磨牙,如同板块运动,当我眨眼时,太阳闪烁,我的呼吸推动云朵穿越天际,海浪涌向海岸,与我的心跳同步,岛屿的海角在海面上升起,如同我在浴缸中的四肢,我的雀斑是著名地标,我的泪水是河流,每当我打喷嚏,闪电便划过,当我高潮时,便是一场地震。

”女主的新生宣言中,指挥海浪,将全片累积的所有情绪在结尾完全释放。

看到这里时,我流下了喜悦的眼泪。

本片讲述了酗酒、失业、失恋的生物学女硕士,回到乡下戒酒顺便工作养活自己的故事,中间穿插关于酗酒严重程度的回忆,正好对应了当下的戒断反应。

反反复复的过程中,又一次聚会她独自一人在屋外抽烟。

一个老头来闲聊,正好问起她戒酒的事:“你戒酒多久了?

”“六十三天。

”“哇。

这是最难熬的阶段。

”“那你呢?

”“呃……十二年,四个月,还有……二十九天。

”这段谈话轻描淡写,但给了女主巨大力量,在一次又一次失败的决心后,又下了一次决心,并尝试了之前不敢尝试的冬泳。

本片最大的特点是声音,制作非常精良,可能跟耳机是赞助商有关。

当然,也有现在流行音乐的通病:过度依赖响度和节奏来吸引注意力,缺乏古典乐的丰富和层次感。

另外,小罗南演技突破不少,学了些温斯莱特的表演方式。

导演技法有限(完成本片没有大碍),但41分那里,在声音、雾、闪光的转场中,可以看到导演有技法上的进取心。

剧本这边,人物为何酗酒,片中没有去责怪任何人或者社会(比如被男友劈腿,被男上司霸凌潜规则、父母冷漠、父亲暴力之类)。

因为探讨的是酗酒、戒酒本身,导演没有让女主处于一个弱势群体的位置,在西方政治正确的洪水中,作为一名女导演,体现在本片中的艺术立场,如此坚定,非常难得,令人敬佩。

本片女导演,女主演,以及全片内容,丝毫没有去强调性别,在困境中挣扎、搏斗、和解、奋起。

艺术的光辉中,有男人有女人,这一刻,舞台是女人的。

没有卖惨,没有抱怨,没有道德绑架。

独立与勇气,与你同在,女人!

 7 ) 瘾君子该如何自救?

由诺拉·芬沙伊德导演,西尔莎·罗南主演的《逃脱》,于2024年1月19日,圣丹斯电影节首映,随后在柏林电影节全景单元展出,收获颇多好评。

影片讲述了在伦敦因酗酒而偏离正轨的二十多岁的苏格兰女孩罗娜决定回到故乡奥克尼群岛,希望在此尝试远离酒精,以完成康复过程。

重返童年时身处的原野美景,她体会到自然之美的静谧与珍贵,在孤寂中逐渐找到了内心平静。

文:Guy Lodge翻译:Vivienne排版:张语嫣责编:刘小黛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在电影中,角色剧烈的发型变化常常预示着一种求助的呐喊、叙事时间线的分裂。

《逃脱》中反复出现的两者兼具的复杂情绪,来自苏格兰的女主角罗娜——一个在崩溃堕落与复原之间不断徘徊的酗酒者的形象,在西尔莎·罗南生动的演绎中栩栩如生。

格温妮丝·帕特洛短发造型罗娜的造型并没有像《双面情人》(1998)中格温妮丝·帕特洛那样给人以解脱感般的精灵短发;相反,诺拉·芬克沙伊特执导的这部电影通过角色头发上渐次变化的色彩来呈现她跌跌撞撞的康复过程。

在伦敦东区,罗娜过着混沌无序,醉生梦死的日子,酗酒使她的生活逐渐失控。

这期间罗娜的发色呈现出层层褪色的珊瑚粉、海绿与水蓝色,仿佛是视觉上的一根线索,将她牵引回那片遥远的苏格兰奥克尼群岛的宁静根源。

电影《逃脱》静帧正如片头画外音富有幻想色彩的描述中,罗娜仿佛是一只海豹般搁浅的“塞尔奇”(一种神话中溺亡化成海豹又重返人形的漂泊者),游离在两个世界之间,纵使踏上陆地也依旧为潮汐牵引。

当她回到北方的家乡,准备彻底摆脱酒精依赖进行戒断时,她的头发被染成了刺目的化学橙色,与她年轻时迫不及待逃离的那片清冷的广袤风景形成鲜明对比;无论她去往何地,试图在一个又一个小岛上逃避自我,她总固执地无法与背景融为一体,执拗地与之对抗。

电影《逃脱》静帧由德国导演芬沙伊德与原著作者艾米·利普特罗特对后者2016年的康复回忆录进行了改编并略加虚构,塑造出《逃脱》这部影片。

影片仰赖于那些隐含的张力:动荡不安的人类意志与稳定、甚至压倒性的自然与时间秩序间的抗衡。

利普特罗特的原著作品如同一部对奥克尼群岛的环境调查,细致追踪了那片土地上植物、动物与水体的细微变化,以此来平息她内心的不安。

在影片中,罗娜拥有生物学学位,康复后在一家鸟类保护协会找到了工作,负责监测该地区濒危的长脚秧鸡(重点保护野生鸟类)种群——这些破碎的鸟类隐喻不言自明,尽管影片并未明说。

珍稀保护动物长脚秧鸡即使在片中最为煽情的部分,《逃脱》依然保持了象征性的深层倾向,甚至流露出一种诗意的少见气质——一而这类题材的作品通常更趋向沉重、粗粝的现实主义。

影片中设定于伦敦的片段最具粗粝的质感,描绘了罗娜日益失控的酒精成瘾问题,以及对她极具耐心却逐渐疲惫的男友戴宁(由帕帕·厄希度饰演)的关系的逐步侵蚀——厄希度的戏份虽少,但他精准地表演出那种历经风霜的坚韧关怀。

罗娜和男友戴宁然而,导演芬沙伊德在其2019年惊艳首作《系统破坏者》之后,经历了2021年较为平淡之作《难以宽恕》后再度焕发出活力,这次她通过片段化的闪回结构,让观众以短促而浓烈的节奏感受这些场景,在这条漫长艰辛、在现实中往往单调乏味的戒酒之旅中,撷取出一连串带有棱角的剪影。

电影《系统破坏者》海报更为深刻的是,导演诺拉·芬沙伊德、编剧利普特罗特与剪辑师斯特凡·贝辛格携手构建出的躁动的、如玻璃般锋利而破碎的时间线巧妙地揭示了康复从来都不是顺利无阻的过程:在罗娜于奥克尼群岛的自我放逐中,每一次突然刺耳的闪回至她在伦敦的破败过往,似乎都暗示着一种侵入性思维的风险,或是一种脆弱的日常崩裂。

康复与复发间的距离通过快速而残酷的剪辑被撕裂开来,或是如梦般抽象地交织在一起,就像冰冷海浪的咆哮旋涡逐步化为夜店狂欢中迷离的蓝光,在那儿沉溺与欢愉交织成一段蒙太奇般的醉梦。

影片后半,这些碰撞的思绪渐次攀至情感高潮:在影片标题所指的“Outrun”——在罗娜父母农场顶部那块险峻的悬崖上,陆地与海洋相接之处,罗娜的过去与现在终于交汇。

她傲然伫立,指挥着奔涌的海浪,犹如挥洒一曲疗愈的交响,将压抑已久的心声倾泻于此,完成了自我与自然的和解。

罗娜指挥奔涌的海浪这种主观感官视角的处理难免削弱了部分配角的层次感:罗娜和戴宁的恋爱关系仅呈现为轮廓,而若换一种叙事视角,影片或许可以聚焦于她与重新皈依基督的母亲(萨斯基亚·里夫斯饰)以及双相情感障碍的父亲(斯蒂芬·迪兰饰)之间裂隙重重的关系——两人虽在影片中略显即逝,却蕴藏着另一种深层冲突与复杂性。

然而,作为一部关于内在救赎的自省之作,《逃脱》展现了一种坚决而棱角分明的力量,而西尔莎·罗南则以精准的演技赋予了这种力量生命。

她既坚定又脆弱,目光如炬,与那不断变换的发色形成鲜明对比。

她令人难以抗拒,既是那个醉心派对、纵情作乐、偏执地将自己的伤痛转嫁给他人的女孩,也是在冷清的晨光下孤寂伫立的灵魂,似乎迫切地想要逃离自己的影子。

 8 ) 酒精戒断,自我奔逃

非线性叙事下的一段关于摆脱酒精解放自我的故事,基于《岛屿之书》里的回忆和故事改编了关于罗娜的自我寻找的旅程。

从父亲的双向状态和母亲的信仰逃避的原生家庭里出走,从小岛生活逃离到大都市的生活,却无法摆脱精神和身体上对酒精的依赖。

喝多之后的失控反应让她渐渐远离一个常规的生活状态。

工作,恋人,朋友一个接一个的离去又像加成一样加重她对酒精的依赖。

一次又一次的戒断聚会,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而故事最终的落点和令人触动的部分大约也是在无数次失败的尝试过后,她回到了那片故土,找一处房子重新和自然相处。

从忍耐,到对抗,到释放……在某一个瞬间,大自然帮她找到了摆脱酒精的方法。

一次冬泳可以带来的释放感也许和喝醉那么相似,独自听着音乐寻找鸟类的过程也是一种趣味,海水里的藻类或许比想象中更值得研究……终于有一天,她可以在清醒的时刻和自然互动,不再依赖酒精的刺激,也不再寻求同伴的认可,不再质疑自己这样是否和父亲一样有病,也不再埋怨母亲的远离是自私自利。

罗南再一次贡献了令人沉沦的表演,去呈现一个个性自我迷失自我解放的女性。

不管是颇具魅力的认真时刻,还是酗酒后的情绪爆发难以控制,又或者是对抗时刻的压抑和最后释放时全身心的爆发和展现,都完成得非常令人惊喜。

她的灵气和能量为整个影片的呈现带来了最好的效果。

影片对自然,人文,岛上的文化的描绘也令人心驰神往,大量的自然风光也会让观众感受到治愈和辽阔,同时插入的一些资料和动画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女主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历程。

而我也非常沉醉于影片的电子音乐,辽阔的自然和寒风里,耳机里是充满着律动的电子乐,那一刻的对冲感所带来的精神上满足也是不可比拟的。

影片的最后一段独白,非常令人触动。

她的身体和故土融为了一体,成为了一块岛屿,这一刻一切都变得合理了也变得顺畅,流动的情绪,无法割舍的情感,甚至是无法消解的孤独和痛苦都变成了身体本身的一部分。

接纳的一刻人生开阔,自我也得到了解放,从此逃脱了酒精的禁锢,她拥有了更多的自由。

 9 ) 同步抑郁 同步释放

12月的第一部电影-压抑和孤独,最终释放。

前70%:女孩 漂发 酗酒 作乱中20%:女孩 漂发 独行 尝试后10%: 女艺术家 漂发 融入她独自在沙滩上 蓝色发丝和大海之色融为一体精神和灵魂是她的乐谱手臂和手指是她的指挥棒微微涟漪到波涛汹涌是她奏响的乐章她用尽全身的力气,使劲挥动上肢,企图在演奏高潮时,释放前期的所有不堪、孤寂、压抑,她成功了,我也是。

她一直苦寻的“秧鸡”,不知不觉,就那么偶然的,出现在了那一刻。

我也再一次醒悟,不要刻意,不要太用力,做好当下能做到的事情,内心想要的,一定会在某来的某一瞬间降临,那时候的惊喜程度,一定是顶级。

这部电影的所有色调、构图、拍摄手法,全都在我的审美点上,算是北欧风冷色调吧,真的很爱。

 10 ) 影片最后十分钟,决定给五星

这种弱剧情强情绪的片子让人感觉不是在看电影是在记忆闪回,想法滑过大脑皮层,如意识流动。

所以很适合喝酒时候看,才能卸下评判体系去共情Rona和自己。

罗南也太适合问题少女角色,和母亲的争吵、对青春的消耗、耽于爱情幻想,她的侧脸美丽又脆弱,如此契合北欧特有的荒凉和寂寥(即使如此,北欧依然是我觉得世界上最美的地方。

)虽然发色暗示了事件先后但其实时间顺序没那么重要,两个小时可以说是没有剧情,只是来来回回与自己作斗争,就像试图冥想一睁眼却又佝偻空洞的背,渴望变好却不断打转的人生。

“I can’t not be happy sober.”和《海边的曼彻斯特》那句“I can’t beat it.”一样悲伤。

人总是要找个寄托,或者酒精或者爱情或者信仰,然后把自己和对方折磨个半死,好像折腾本身就是生活的寄托了。

Daynin看着鼻青脸肿的Rona说出“想去喝一杯吗?

”时惊愕的脸,Rona是一个绝对不适合走进亲密关系的人,但堕落是她的生命力来源,她就这么绝望地枯萎掉,在愤怒、痛苦和虚无中燃烧。

北欧教会人的,就是如何与自己独处。

Papay的画面美得窒息。

结尾的合家欢转折略显突兀、不够“离经叛道”,但也给了这两个小时的压抑一个喜闻乐见的交代,交响乐处剪辑是对散文句的完美诠释,“我爸爸可以控制风”。

父亲架在羊棚的船舶二层舱,观鸟亭的航海想象,农场置于海洋上的构图,本就暗示了对海洋的歌颂:冬泳让人想起锈湖劳拉的新生,橙色是火焰的颜色,春天到来的时候重新启程。

当我如指挥乐队般感受自然,你能否体会我重新掌控人生的喜悦?

btw.标题照搬了自己《酒精计划》的影评,这两部片子从很多方面给人的感觉都很相似。

观看过程中不断拉回前面的进度条,意外发现其实结构相当完整…"In grandiose moments, I study my personal geology. My body is a continent. Forces are at work in the night. When I blink the sun flickers, my breath pushes the clouds across the sky and the waves roll into the shore in time with my beating heart. Lightning strikes every time I sneeze, and when I orgasm, there's an earthquake."相当女性力量的,相当令人感动的。

《逃脱》短评

不太能理解这个时间线。中间与酒精反反复复的缠斗看得让人有点累😴

5分钟前
  • 不睡午觉
  • 还行

简单但是富有力量,小岛生活真的所有视听元素都在展现美…

8分钟前
  • astraeos.
  • 力荐

寻找自我的家乡环保片?逃不掉的始终都逃不掉。

13分钟前
  • 颜落寒
  • 还行

快把我看吐了 also我爸他作为一个heavy drinker的尊严受到了伤害 虽然我爸的大门永远向good drinks敞开

16分钟前
  • 🍄
  • 较差

看了首映,被迫坐牢两小时,太无聊了

18分钟前
  • 榴莲怪
  • 很差

好烦这种加强某种印象的。。bd就得是一副需要care的样子

21分钟前
  • HysteriafoX
  • 很差

海边撒欢掌控了自己,远离喧嚣找到了静谧,放下回忆放过了自己。

24分钟前
  • 杜夫特
  • 还行

一场罗南的独角戏,一篇关于自我净化的散文。谁还没有点不堪回首的过往呢,好在人生永远是向前走的。

27分钟前
  • 饮歌
  • 还行

看完巨想买头戴式耳机。。

32分钟前
  • 女魔头
  • 还行

回到伦敦重蹈覆辙,以及别听电子乐了

34分钟前
  • 上り坂下り坂
  • 较差

2024 amc 34 street 完全是一场therapeutic experience 很俗套的讲 看完以后非常治愈!!ronan的表演非常恬静却有感染力 结尾和大自然共曲那段真的绝美而且张力十足 她真的在这里面充分展现了这个人物努力与家族遗传性成瘾抗争的曲折 而且摄影和音乐都很棒!!看完之后 你会很想跑到世界上的一个角落租一个小屋尝试和大自然相依为伴 另外野生动物环保这一块电影里展现的真的不错!!尤其是最后在海边捡到的有纽约字样的拖鞋非常讽刺!!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片中对于站在她妈妈角度的部分还有所缺失

35分钟前
  • 醉鬼盼安生
  • 推荐

放到这种如同洋流般攒动能量的真切故事里,罗南的质感上好得如若万物苏生的海岛,足以叫人甘愿领受十面埋伏的风与浪,做一场苦痛得双脚悬空的噩梦,再等一声鸟鸣刺穿长夜。反例固然是《闪电战》,那才真是“清醒时无法快乐”。罗南近两部电影,都从丈夫劳登《流人》那挖角,《闪电战》是Ho,这一部则是Catherine和Molly,真是亲切。

39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文学性较强,尝试在一段逃离城市、回归自然的老生常谈中带来新的触动。这样闲散的叙事,配以国家地理质感旁白,得以让处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人领悟到不同的深层意蕴。主人公在孤岛寻回自我的过程被解读为研习“自己的地理学”,大陆的轮廓对应环绕自身的事物,自然的声音代表自我的感受,于是她让狂风冲进屋内,寒冬下赤身游泳,在厨房蹦迪、壁炉前做爱,并最终面对海浪指挥了一场交响乐。她终归是特别的,因为她完全懂得如何救赎自己,她想要认识自己。她体内一直存在着无穷的创造力,记忆着海浪的旋律、风的波纹、森林的密语,回归简洁只是唤醒了她体内的巨兽,这头巨兽终将带她披荆斩棘。不是自然救了她,是她自己救了自己。

42分钟前
  • 格兰德河的火车
  • 还行

时间线稀碎,我看了个啥?唯一印象深刻的是Saoirse明亮的头发,橘色的蓝色的金色的,在苏格兰灰蒙蒙的海岸边跳跃着,那种破碎感还是很强烈的。

44分钟前
  • Cherry樱桃之远
  • 还行

酒鬼喝醉一次你会觉得可爱有意思,可要是一天到晚无时无刻都在醉酒还闹事你就会受不了,看到后面整个人都要烦躁起来了。挑染的头发,工作的制服,斑驳的指甲,瞳孔,蓝天,暴风,大海,蓝色是大自然最忧郁的颜色,故事拍的太碎了,怀疑剪辑师就是喝醉酒瞎剪的,当英格兰旅游风光片看吧。

48分钟前
  • 沈精病
  • 还行

希望所有文艺逼逼逼的电影能控制在90分钟之内 尤其是苏格兰这种地方拍的 看完抑郁的我直接选择去太阳下暴晒仨小时

49分钟前
  • Señoreita
  • 较差

极美的艺术电影,但并不需要用心理疾病来挥洒演技。更适合改编成戏剧。

53分钟前
  • 逃逸光子
  • 还行

英国的海边草原、大海都好美,罗南任何发色都很美;故事立意很简单,但大量独白加各种插叙,非常闷又长。

57分钟前
  • LADY BIRD
  • 还行

没有类似经历的可能无法共情,有必要把时间线剪这么乱吗?

58分钟前
  • 泥巴
  • 较差

有些部分太科教纪录片了吧…… 🫠 片尾现代舞部分好过瘾。女主妈妈是《Slow Horses》Standish 演的,而且不止她一个!

60分钟前
  • 梁海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