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can speak》我能说,只看先半部分是一部非常中规中矩的韩国电影。
搞笑、温馨,也有主人公在故事中一路陪伴成长。
对于这部电影我是慕名而去,我早知道它是一部关于慰安妇制度受害者的电影,当转折出现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在前文里慰安妇的阴影一直笼罩着她。
i can speak,能说出口的不只是难学的英语,还有妈妈让她死守的难堪的秘密,她坐在妈妈的坟前,哭的像只有十几岁,她问妈妈,为什么受害者要感到耻辱?
更是说出犯罪者想让她们带入尘土的罪行。
当罗玉粉站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证据,我想到曾经分享过的《二十二》,有太多已经消失的,不会说话的“证据”。
这也是我第一次直观的感受到慰安妇问题在世界范围内遇到的难题,电影里的日本人问出“你要多少钱”的时候,我真想狠狠揍他。
前段时间还有一个游戏里出现用慰安妇骂人的事,这真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是耻辱。
当电影的片尾滚动字幕从我眼前划过的时候,我忽而恍了神。
蕴于这份恍惚之中的,是对这部电影所展现的那段朴民载与罗玉粉之间的忘年交际,那段关乎慰安妇的厚重的苦难,那份苦难过后坚定维护我能说的权利的意志,无一不让人感到发自内心的感怀与动容。
影片在欢笑间开始。
“鬼怪奶奶”罗玉粉多年来专注于举报社区里发生的不法行为,频率之高足以让明珍区政府的每一工作人员闻风丧胆。
但当重原则的“冷面公务员”朴民载来到此处,剧情便被改写。
犹如火星撞地球的二人很自然地开始了冤家的旅途。
但在机缘巧合之下,朴民载却又成了渴望学习英语的罗奶奶的英文老师,二人的关系便也由冤家转化为亦师亦友的忘年之交。
影片在真相的揭露中上升。
鬼怪奶奶罗玉粉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出席关于慰安妇的听证会,将日军残暴行径公证于众。
原本历经挫折的忘年之交渐渐在更深的理解中回温。
罗奶奶在社区也获得了相应的真诚的支持。
影片中人们的距离变得更加靠近,联系得更加紧密。
影片在罗奶奶的过往与演讲中达到高潮。
在那苦难年代中,罗奶奶与闺蜜间的生死之交,那份深沉的心心相依,带来了那份对于我能说权利的坚定捍卫。
演讲时露出的伤口,慰安妇们那声泪俱下的指控,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受到那份情谊的坚固,那段历史的苦楚,是让如罗奶奶一般的慰安妇们为了捍卫那迟到的尊严,不堪回首却又坚持回首那段苦楚的信念来源。
历史在如罗奶奶一般的人身上留下太过残忍的印记,这是至死也挥不去的梦魇。
更让我们感怀的,抵抗奴性的回击,对于我能说权利的捍卫,也同样会在历史上留下确凿的事实依据。
单从电影制作方面来看,《我能说》前戏铺垫过长,整整用了一个小时,剧情过于“套路”和"dramatic"。
但演员们将人物诠释塑造的很好,除了罗文姬女士一贯优秀演技之外,反而是男主角这个角色带给我惊喜。
李帝勋演活了这个角色,赋予了这个角色生命力。
在影片的前半段里,我看到了男主角因家庭,过去的经历而遗留在他自己身上的影响,他的纠结,挣扎,这会使得很多观众会不喜欢这个“角色”本身,但反而是这些地方让我对这个角色的理解更进一步,所以我认为李帝勋演员给了角色生命,让“他”变成一个活生生的“人”。
但是由于前戏占用了太长时间,后半段没能让角色有更多的发挥空间,那些过于“dramatic”的戏份实际上拉低了角色的真实感,也没能让电影达到升华。
我曾看别人讲过“那些真正优秀的电影不会代入角色本身,它会作为一个旁观者默默的看着历史发生。
”所以从电影制作角度来说,我给这部电影打了三分。
很多人因为题材给这部电影加分,这多加的分可能大多数都是自己的那份期望,是“我们想说”。
因为我们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有太多的“不可说”,不能被提及的事情,所以我们在看韩国这个邻居的电影时免不了总是因为类似的经历而全然不同的现状为电影装上一层特殊的滤镜,但是我想,我们恰恰不能培养这种滤镜,既然这在韩国是可以提及的题材,那我们更不能从自身就认同这种题材在我国不能被提及,自己给自己加上的那层审查思维,才是最可怕的。
这类题材本不是我喜欢的,豆瓣分奇高,估计也是因为占了慰安 妇题材的光。
前奏隆长,讲了半天,没整明白要表现什么。
用了 许多零碎的片段,来塑造人物。
有一处细节,罗玉粉遇到闺蜜的 女儿,躲躲掩掩,后来再次遇到,就没有躲藏。
自己一开始没明 白为什么,后来细想,原来她可能不愿意学外语去证实自己慰安 妇的过去,躲避闺蜜女儿其实就是躲避自己的过去。
但是剧中没 有交代清楚,模棱两可。
还有就是罗玉粉的弟弟,一开始不愿意 与姐姐相认,再后来双方拥抱,自己一直也没弄明白,他们之间 裂痕的前因后果,完全缺乏交代。
剧情感觉就是有点支离破碎, 主线不明朗。
只是人物塑造可圈可点。
我能说 (2017)8.82017 / 韩国 / 剧情 喜剧 / 金炫锡 / 罗文姬 李帝勋《I can speak》国内直译为《我能说》,我觉得按片中的剧情和片段翻译成《我愿意作证》或者《我作证》更贴切一点!
这也是唯一一部由喜剧片上升到政治高度能让我不反感并且很赞同和支持的电影,因为它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证实小日本在亚洲地区犯下的诸多罪行其中的一个惨无人道的罪行——慰安妇!
片中有一封信,内容是“日军所犯的罪行,违反人道,慰安妇问题是历史事实,纵然日本政府如何狡辩,它都不会从历史上消失!
如今我们之所以重溯历史,是因为不论是于我自己,还是对其他慰安妇来说,在过去的60年里,甚至至今脑中仍挥之不去那段曾经亲身经历的现实!
在日本承认这段历史并向我们道歉之前,这绝不会就此结束!
我的要求并不过分,只要你们承认自己的错误,同时这也是你们的机会!
在我们中还有人活着的时候,有机会请求我们的原谅!
”还有女主最后在法庭的证词里说的“我们的要求并不过分,只要承认自己的错误就行,是要给你们得到宽恕的机会!
在我们(片中女主,一名在世的慰安妇幸存者)还活着的时候,说一句道歉,真那么难吗?
不要把沉重的包袱丢给后人,尽早承认错误道歉吧!
”我觉得这段话说的很朴实,也很震撼!
是啊,当这些慰安妇还有人存活的时候,还有人能接受你们的道歉!
当这些人都已经离世了,这些载入史册的罪行,得不到本人的宽恕,怕是有一天得血债血偿了吧!
单电影来说,本片从一部喜剧片出发,最终上升到了政治的高度,让观众不仅仅是感动,还有愤慨!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总体是部好电影,也是主旋律正能量影片,值得推荐!
推荐指数⭐️⭐️⭐️⭐️
这是一部韩国电影,讲述慰安妇的故事。
热血老奶奶罗玉粉性格耿直,爱打抱不平,多年来专注于举报社区里发生的不法行为的,被周围的人叫做“鬼怪奶奶”。
她的“对手”是信访办新来的基层公务员朴民载)。
二人吵吵闹闹未分胜负。
某天,罗奶奶忽然“死皮赖脸”要求朴民载成为自己的英语老师。
因为她有一个弟弟生长在美国,一句韩语也不懂,罗奶奶只有学会了英语,才能跟他交流。
在学习过程中,朴民载与罗奶奶的感情变得越来越融洽。
但是,民载得知罗奶奶的弟弟其实根本不想和她通话。
在一次冲突中,他不小心对奶奶说出了实情。
然而,这时候,罗奶奶有了更迫切的学习英语的理由,她要到美国,向全世界讲述自己做慰安妇的经历,迫使日本政府为践踏人伦的行为道歉。
一直以来罗奶奶都在隐藏自己慰安妇的身份,相反的是,她的好友(同为慰安妇)一直奔走在为自己讨回公道的第一线,因为之前翻译恶意错误翻译,诬陷她们是为了金钱和食物才去做慰安妇的,她们明白想要避免这样的事情必须自己学习英语,亲口说出日本人的罪行。
然而生病的好友让罗奶奶没办法在隐藏下去,必须站出来,虽然过程中罗奶奶的身份一直被质疑,但是罗奶奶成功的在世界法庭上称述日本人的罪恶。
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触是讲述苦难不一定非要苦难的题材,我看过很多记录战争相关的电影纪录片,她们几乎都是采用同样的基调:沉重!
无疑战争的伤害、历史的尘埃就是沉重的,但是很多人会因为这种沉重而不去观看此类电影,这部电影最大的成功就是用相对明亮的主题讲述苦难,苦难的人生活中除了不停作痛是伤疤还有其他,也许他讲述的篇幅非常小,但是他吸引了相当一批人了解历史,记住历史!
又一部韩国慰安妇题材的电影,观影过程笑中带泪,看过之后如鲠在喉。
影片采用层层推进的叙事方式,没有受沉重题材的影响,刻意去煽情,而是把一个曾经遭遇过不幸的孤独老人的日常生活作为切入点,通过与政府信访办公务员小哥的忘年交,先讽刺了政府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不作为,继而烘托出热心大妈的善良品格,从而引出主角玉粉奶奶的悲惨过去,最后与电影主题关联起来,去控诉,去平权,跟片名相呼应,我能说,这个说字用得太妙了,是控诉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是温暖公务员小哥的心灵,是为民请愿的决心,更是坚强活下去的信心。
强烈推荐
在2017年还有两个月就要结束的时候,我终于等到了我今年的韩国电影最佳,没有之一。
好在,我在零剧透的情况下看完了这部电影。
前半部是「鬼怪奶奶学英语」,后半部是「罗玉粉奶奶的美国议会演讲」。
笑着笑着,就忍不住哭了。
「鬼乡」和「国际市场」的结合版。
信访室的人遇到鬼怪奶奶的时候,是这个样子的,哈哈哈 注意打电话的妹子的话筒转任奉元洞建筑综合信访室的朴民载主任,在工作第一天就和传说中的「鬼怪奶奶」正面交锋了。
鬼怪奶奶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举报全社区的违法事件的热血市民。
所谓的违法事件,大至违章建筑、小至骑摩托车不戴头盔。
经有她举报的事件,居然有8000多起。
除了放假,20多年来每天都得举报一起。
乍一看不是一个特别讨喜的角色,像是一个想要博取关注的市井老奶奶。
学英语去美国,这一处伏笔埋得不动神色鬼怪奶奶在市场经营着一家小裁缝铺。
除了上访之外,她唯一热衷的就是和自己的闺蜜聚会。
打扮时髦的闺蜜用流利的英语和别人打电话交流。
她羡慕闺蜜的英语水平,闺蜜劝诫着鬼怪奶奶和她一起去美国看一看。
鬼怪奶奶一脸倔强的看着她说:「什么旅游,你以为我不知道你的想法吗?
」当时我只当作是老年人对国外新世界的向往,没想到 这里居然是一处伏笔。
一通拨往洛杉矶的漫游电话,让她下决心要学英语。
于是,除了上访、做裁缝、闺蜜聚会之外,她又有了新的热衷之事:学习英语。
零基础学英语。
对于17岁的少年来说已经很坎坷,对于70岁来说 只能是更坎坷。
普通的英语培训班不收她,这个时候 她想到了一个人,她的新晋小冤家——朴民载。
33岁的英语老师,和73岁的学生奶奶穷追猛打学英语这段,这的是让我笑了好几次。
最终,击败这个凡事讲求「原则」的公务员的,只是一顿日常的韩国家常菜,汤饭。
他说:「奶奶你和我外婆的岁数差不多,怎么说呢,奶奶您总是让我想起了外婆。
」全世界的公务员各有不同,但是有一样一定是相同的——都是学霸。
自己会学,也懂得因材施教。
他没有像传统教学那样的「动烂笔头」,而是鼓励奶奶多把话说出来。
玩游戏的时候谁先说韩语谁就输,去外国人的酒吧找外国人说话5分钟。
最后,甚至和酒吧里的外国人打成了一片。
「我有一个弟弟,小时候分开之后 他去了美国,但是他一句韩语都不会讲。
想通个电话,但是无法沟通啊。
不知道过得好不好,不知道老没老。
身体是否健康,子女们过得如何?
想知道的事情很多,所以想学英语。
」
又是一个伏笔。
没想到会被一句I’m fine,Thank you and you?
击中泪点。
他说:「我弟弟小的时候,我因为上学的问题,没能跟家人一起生活。
能跟弟弟一起生活是从他步入青春期开始的。
我读完大学之后,刚开始在研究生院留学。
我留学没多久妈妈就去世了。
」他想说一些心里话,但从没开口告诉过任何人,他有他自己的铠甲和软肋。
于是他用英文开始说:「我急忙赶回来举行了葬礼,再次离开的时候,根本不了解家里的情况。
因为怕我担心,父亲一直瞒着我。
一年之后,父亲去世了我才知道。
本来,我的梦想是成为建筑家,梦想着又一天由我亲自来设计雄伟的建筑。
但现在,您应该也知道,现在只是一个处理有关建筑方面信访的公务员。
」奶奶叹了口气:「原来是有过如此悲伤的故事啊。
」他很惊讶:「怎么?
您都听懂了吗?
」「没有,只是听着你的声音也能了解。
」真挚的感情交流,不会收到语言的限制,只需要静静的感受。
「奶奶,我也要吃煎饼。
」中秋节那天,他带着弟弟去奶奶家吃饭。
赏着圆月、吃着奶奶的拿手菜,弟弟被硬塞了一口鲜鱼煎饼 但是却好像打开了新的宇宙,好像这是这个家本来就应该有的样子。
她再也不是从前那个怪脾气的鬼怪奶奶了,他直接称呼她「奶奶」,就好像小时候叫自己的奶奶那样。
这一幕太美好了,失去父母的两兄弟和无儿无女的老奶奶,在这个本来应该一家人整整齐齐的日子里互相弥补了缺失的那一块。
1943年,满洲国我一直希望故事能留在中秋夜的那顿晚餐上,可惜人生就和月亮一样——会有阴晴圆缺。
奶奶隐藏了半个世纪的秘密还是被发现了。
但是没有她之前所预想到的。
那样残酷和受尽歧视,相反的 她以一种极其正义的形式出现了——成为日军对慰安妇道歉的议会证人。
和其他同一主题的电影不一样,电影大概只花了十分钟的时间来描述那年慰安妇的故事。
就像奶奶在最后的发言里说的:「我们的要求并不过分,只是需要你们道歉,是要给你们得到宽恕的机会——在我们还活着的时候。
一句对不起,说出来真的很难吗?
」「对不起。
」这句话有这么难吗?
我们要妥善的保管对那个民族的仇恨,因为他们还没有认错。
看到演讲稿的时候,眼泪忍不住就流下来了。
出了议会厅,所有的人都来向奶奶表示鼓励和支持。
这时候两个对议会决定吃反对派的日本人走过来,一脸狰狞的问到:「说吧!
你到底想要多少钱!
」一开始觉得这一处的黑化有些太浮夸了,但是后来转念一想,对于这个尚未懂得认错的民族,其实也谈不上黑化。
日本至今没有谢罪。
她不停的去信访室举报,是为了帮助周边的街坊邻居。
她努力学英语是,是为了要站在全世界的面前,亲口叙述日军当年的罪行。
她一直没有站出来承认慰安妇的身份,是为了数十年前对母亲许下的承诺。
老人们的每一个执着,都是有故事的。
一开始以为是一个爱“举报”的老奶奶和信访部门公务员的故事,后来奶奶突然要学英语,别人说她是要和在美国的弟弟通话,又以为这是一个亲情故事,到后来才知道,奶奶是为了能在国际社会上用英文讲述自己曾经作为“慰安妇”的经历,不到两个小时,剧情两次反转,却没有任何不流畅的地方。
男主教奶奶学英文的第一句、奶奶在华盛顿的话筒前紧张说不出话来的时候,男主跑到会场外问出了这句“how are you”,奶奶明明受了很多苦难,却仍然笑着、特别有力量的说出,“im fine,and you”明明是一部喜剧电影,我却哭了一半的时间。
“慰安妇”话题用商业片的形式拍出来,没有任何的商业片的感觉,还得到了更多关注,李文姬奶奶的演技太棒了👏中国也拍过两次,不过都是纪录片,去电影院看的时候也没多少人。
希望有更多人能知道“慰安妇”的存在,不要太快忘记,希望日本人能早点道歉,因为奶奶们不可能会活到200岁。
没想到这是一个将老人学英语(励志)与悲痛的慰问妇历史联系在一起的故事,而本片不以说教形式控诉,却又在历史重现的片段给人强大冲击力,让我们不得不控诉这段历史。
其实影片的题目就说过:i can speakspeak history,speak who she is,speak by english.
这 020#2023年看208部电影
虽然有真实背景,但最后也太脸谱化了,日本政府的代表在听证会现场叫嚣你到底想要多少钱可还行……那个弟弟为什么不肯认姐姐我也没明白。包括为了最后互相理解的反转,前面一定要全情会社区付出但又被误解……人物都像是为了故事服务的工具。市场拆迁改造的那段让我想到了《辅佐官》,很多事其实也很难这么非黑即白。
导演用不一样的方式取材于苦难,却达到了与苦难感同身受,这是自信且有能力的表现。那句I can speak也被赋予了故事的更大意义,情感戏写得好,拍得好,演得也好,就连英语教学的部分也花样百出,我觉得这个电影是探索情感的一个历程,好笑也好哭。音乐也尤其,甚至用到了锣、鼓等传统打击乐器配乐。
一般般
向乐观坚强的李溶洙奶奶致个敬吧...
前2/3都是邻里琐事,最后部分突然展开的历史,异常冲击。对罪恶的遗忘,本身就形成了新的罪恶。「如果我忘了,那我就输了。」感谢韩国,把这样沉重的题材,拍成了这么容易入门的商业片。
看不下去
我找不到主线了。
3.5吧,前半段商业娱乐,后半段煽情,还是韩国电影中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PS:不承认历史的日本人简直厚颜无耻至极。
韩国电影就是硬气!但韩国现在跟日本好的很捏,别搞这些让大家尴尬好吗,弟弟的作用是什么?这么多戏份还以为有爆点原来只是用来让男主觉醒的…但男主觉醒好像又不完全是他弟弟的原因
悲从笑来,万万没想到原来这部电影是这么沉重的题材……韩国大妈专业户罗文姬奶奶,希望如戏中所说一般,一定要活到两百岁哦⊙∀⊙!
显然就是冲着三大奖去的,除了罗文姬奶奶的好演技,那个小卖店老板娘真太令人动容了,她鼻头一红我就飙泪,神技啊。本片弱化了所有苦难的内容,但仍然犯了过度煽情的毛病,韩影标签太过于明显,就显得逼格没那么高级了。PS李帝勋的英文简直惊艳!
前半部分没坚持看下去,很奇怪
开头的角度真的很好,后面一般般,也就2年时间,对整个事件的叙事策略有很大的长进,几乎是可以放弃再现慰安所的地步,比起我能赢或你能道歉,让“我能说”或许更有意义
第一次看韓影w/ eng. sub. 片子很簡單易懂,主題鮮明主張強烈是優點,令觀眾大笑亦能大哭。同時有明顯的漏洞和戲劇成分(個人不偏好韓式誇張演法)。綜觀是言而有物的流暢好片。
这前中后剧情有关吗………
再香的包子,皮太厚,都叫人厌烦!
原来学英语只是个幌子
男主是低配版金秀贤
镜头能不要一直旋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