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是一部多好看的电影?
于我,这委实是难以描述的,尽管之前看过了无数介绍与评论,实在还是没能想到老杜与韦家辉能玩得如许精彩。
也许真的是太久不曾见这般充满奇思妙想的港片了罢。
韦家辉带着他的异想天开回来了。
《神探》里的刘青云,有窥见他人内心阴暗面的天赋,这些阴暗面被韦家辉变成一个个具象的心魔。
林家栋的七个心魔,有男有女形象各异,林雪贪婪胆怯、张兆辉冲动凶暴、刘锦玲冷静狡诈……它们会互相配合,会单打独斗,也会相互冲突,比如餐厅里林与安志杰的对话,厕所里与刘青云的交锋。
有趣的是,人的本性也如心魔般,是一个平等的存在,林家栋的本性在丢枪事件后就迷失在树林中,身躯被心魔所控制。
这样说起来好像是大卫芬奇《七宗罪》和《搏击会》的合体,但实际上韦家辉要说的东西还有很多。
刘青云的天才神探,不仅能窥见他人的心中之鬼,还能够像斯蒂芬金小说人物般,以体验式的方法设身处地感知和预测罪人心理,可谓神乎其神。
但他又是个疯子,行事在他人眼里怪异无比,甚至梵高般切下耳朵赠人,因此不受他人接纳。
他缺乏爱、理解与保护,所以前妻的形象成为了他挥之不去的心魔。
但天才不为世人接纳与欣赏,又不只是因为疯癫。
前妻虽然嘴上说神探是疯子,实际却认同他的能力,还一语道破“全世界人心里都有鬼,只有你没有,就是你有问题!
”安志杰失枪后用女友警枪冒充,可见人心里的鬼总会出现,任何人也都有可能心生恶念。
神探这样的天才却能洞悉他人不愿被发现的真相,揭开他人不愿揭开的黑幕——非不能,实不愿。
没有人愿意把同事当贼,没有人愿意多事,人人都要心中有鬼才能心安理得趋利避害,于是形成了秘而不宣却心知肚明的共谋。
天才不愿同流合污,反而要揭开一切,结果不仅被孤立,还最终被自己的天赋害死。
影片以悲剧结尾,神探在不被信任、失去话语权的极端环境下同样心中见鬼,而安志杰更为恶念生出的心魔所控,试图瞒天过海以求自保,实在是“唯我独醒”者的悲剧,那句“我都是人,为什么要有分别”便是神探的遗言与挽歌。
老杜依然风格化,比如七个心魔穷追少年的慢镜、黑色街道上安志杰伏地的俯拍。
除此之外,用刘青云的眼神与表情做接点,在心魔与躯体间切换,实在精彩。
神探自埋一段的处理,更是极具象征意义与形式感。
最后的高潮又是老杜擅长的夜晚举枪对峙和互射,利用了镜子传达人性分裂,更添气氛。
刘青云顶着一头乱发,窄小的西装,短成七分的西裤,赤脚穿皮鞋,如此扮相加上怪异的跳动行进、僵硬的手部动作,把一个癫佬演的活灵活现;慵懒的表情配合尖锐的眼神,又有天才般的灵光突现,颇有阿尔帕西诺般的气场。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不禁想起《一个字头的诞生》,天马行空的韦家辉,分裂的刘青云,转眼十年了,江湖夜雨十年灯,十年银河,就是这部《神探》。
这实在是一部烧脑的电影。
第一遍看的云里雾里。
明明是一个人走着走着变成了七个人,这个人在吃饭一会又变成了那个人,一会男一会女,还说着同样的话。。。
绕来绕去,完全不明就里。
再看第二遍第三遍,哦。。。
终于明白了,原来神探所以神是因为他能看到别人心中的不同的“鬼”,而那些不断变来变去的一会有一会没的人其实是神探看到的那些人心中的“鬼”(并不是真实世界的人)。
高志伟的身上有七个“鬼”,贪婪、享受、胆小、暴力。。。
其实就是他性格中的不同面。
而何家安在神探的眼中只是个小孩纸,胆小、懦弱。。。
可能看多了中国式的电影结尾要表现主人公的高尚,所以对这个结尾很失望,何警察误杀了好人竟然不主动承担责任而是要伪造现场企图嫁祸他人。。。
不过仔细想想这样才更真实,这才是真正的人的本性啊
相比较在新片《神探》中刘青云与杜琪锋的再次合作,倒是韦家辉与杜琪锋的双剑合璧更加令人兴奋。
银河映像当年的“杜、韦、游”铁三角创造了香港电影的一段辉煌,只是之后却分崩离析,只剩下杜琪锋继续在银河映像掌舵。
相比较游达志从马来西亚过来香港发展,杜琪锋和韦家辉则是香港本土电视业出身,《万水千山总是情》便是杜琪锋导演的电视剧作品,而韦家辉作为编剧在电视界更是显赫,《义不容情》、《大时代》、《流氓大亨》哪一部不是耳熟能详。
杜、韦二人在创建银河之前已是颇具声名,而游达志则象一颗流星,它最闪亮的光茫全都是在银河映像时期爆发出来,奉献出唯一四部电影作品中最具代表的三部《两个只能活一个》、《暗花》、《非常突然》,而之前之后都归于平凡。
韦家辉是香港最出色的编剧,一般来说编剧通常都要上位当导演,韦家辉也不例外,导演过的作品很多,除却几部经典之外大都是些商业喜剧。
而杜琪锋是最出色的类型片导演,韦家辉离开银河后还好有游乃海顶上,甚本上也配合得相当出彩。
唯一可惜的是游达志离开银河后并没有继续自己的黑色电影风格,瞬间沦落,最终只能接拍些商业电视剧集。
当年铁三角的组合相得益彰,精品层出不穷,解散之后唯一不受其乱的就是杜琪锋,因为他最具王者的霸气,始终指导着银河映像的方向,而韦家辉对银河的依存度并不算高,只是银河往往能最大限度发挥出他的才华,只有游达志对银河的依存最甚,他的导演风格受老杜的影响颇大,但同样也受剧本的制约。
银河映像始终是杜琪锋的银河,即使编剧游乃海上位当了导演,可是作品《跟踪》依旧逃不出杜氏风格的影响。
十一年前《一个字头的诞生》代表了银河映象的诞生,当初这部电影的监制杜琪峰、导演韦家辉、主演刘青云再一次聚首,推出了新作《神探》。
片名很落俗,但当你看完影片之后你才会发现这个片名很妥当,因为这个“神探”中的神并非常规理解上的那个“神”,实际上是“神经”的“神”。
除了吴镇宇,刘青云或许是最适合出演这类颠狂神经质的角色,通常而言这类角色难度较大但也最易出彩。
一部好电影有一个好演员外更需一部好剧本,韦家辉此番在剧本上用足功夫,极尽巧妙构思,而杜琪峰在影片的表现手法更是出乎意料的全新尝试,将类型片推到一个新的境地。
银河映象十多年来能够越走越好,恐怕少不了杜琪峰不断地推陈出新,从不拘泥于任何一种固有形式,永远都在往影片中注入新鲜东西。
银河映象出品的影片种类繁多,喜剧、警匪、爱情、江湖各类题材都有涉猎,虽然警匪枪战是银河最拿手的类型片,但似乎每一部都有着独特的风格,从没有局限于前面成功作品的桎梏。
《神探》的故事很简单,甚至在影片开始不久就将罪犯告诉了观众,然后剩下便是如何去寻找依据去推断求证这个答案。
求证答案的过程虽然巧妙,但再多的峰回路转,险象环生也都未必能跳出警匪片的固有模式。
影片构思奇妙之处在于刘青云所饰的神探陈桂彬能够看透人性,他能够看到深深藏匿于人内心的东西,而如何来表现人性从来都没有办法具化,因为人性只能是虚化的通过表演来显露。
而杜琪峰与韦家辉却大胆地将人性具化出来,创新地用多个人物来表达一个人的多重性格元素。
在陈桂彬眼中那位嫌犯变成了七个人,而他们分别代表了狡滑、暴力、恐惧、贪婪等,在多重性格中占据主导的那个人左右着嫌犯的行为。
这样的表现手法恐怕是绝无仅有的创新,虽然他在表现人性上未必十全十美,但在电影手法创造上有着无可比拟的意义。
同罪犯复杂人性相对比的是,另一位由安志杰所饰的何家安警官则被隐藏的更深,在影片的前半部分何家安与陈桂彬一起寻找罪犯的线索,一直表现得还极正常,但到影片转入后半程何家安在陈桂彬眼中瞬间变成了一个无助的孩子,他慌乱胆怯,这是一个外表强健的年轻警官的内心,形成强烈反差。
而实际上在陈桂彬进入到何家安内心的过程,这只是走了一半路程而已,直到那个孩子旁边出现的那个女人,那个代表着阴暗面的女人开始控制孩子,懦弱的内心开始被人性阴暗所主导,最终引导着何家安走向另一个结局。
影片的结局是如此黑暗而又有几分出乎意料,而这正是人性丑陋面掌控的世界,这也是一个银河映像的标志性黑色结局。
最善于讲故事的编剧和最善于用画面表现故事的导演,他们的合作确实没有令人失望,惊喜往往都是额外的奉送。
从来没有用如此直观的方式来表达人性的复杂性,你永远不知道你自己的内心究竟隐藏着几个人,也许有一部分永远都不会暴露出来。
正如警官何家安如果没有去找陈桂彬,他的人生会避过那些险滩平稳得步步升迁,可以正因为遭遇了恐惧遭遇了诱惑,当面临抉择时他的内心暴露了他的阴暗面。
人只有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才有可能将内心暴露出来,在顺境中他永远也无法显露出他人性中光明或者黑暗的东西。
杜琪峰拍电影总是能将复杂的东西简化,有条有理地给你讲透讲明白,连人性内心这样虚无的东西仍然能够用画面将其表现出来,让观众能够轻易看到,如此讲故事的能力少有导演能出其右者。
在《神探》这样的影片中除了刘青云这样纯粹的角色需要他一根筋不按常理的表演外,其他角色的表演反而更易被淡化,因为连内心戏都让导演通过另一种具体形式得以表现后,他们对角色的诠释恐怕都无须他们费心了。
林家栋与安志杰在杜琪峰的手中就象两颗棋子,只要能顺着导演的思维的控制,那么他们就能顺利完成任务。
《神探》是我看过颇为古怪的一部影片,虽然依旧保留了银河映像和杜氏的许多固有痕迹,但是却又跳了出来,不似以往。
可以说这是一部奇片,太多想不到的东西充斥其中,杜琪峰仿佛借此打开了一扇窗,望出去是一片全新天地。
而该片对人性面的刻画之深,仿佛也是以往作品不曾达到的,虽然这只是一部商业类型片,无法与纯文艺片相比深度,但在同类影片中也可谓是独树一帜。
从《神探》可以看到银河映像一步步前进的脚印,用一个个超越来延续它的辉煌。
文:眉间尺
看了神探三遍,又看了无数的评论。
然后想了一个晚上。
当在森林中,何家安问陈佳彬他看到自己是什么时,彬sir笑笑没有回答。
很多评论都在说是彬sir之所以要帮何家安,是因为他看不到何家安的鬼。
那个小孩鬼,说谎鬼是后来的环境中分裂出来的。
但这样有两个细节说不通,一个是当在森林中,何家安问陈佳彬他看到自己是什么时,彬sir笑笑没有回答,彬sir没有回答,不代表没有。
而后何家安要替彬sir体验被活埋时,彬sir说:“你不是我,做我很累得。。。
”,彬sir不是无缘无故说这些。
其实彬sir一开始就看到了那个只有13,14岁小孩鬼(懦弱,犹豫)这是何家安的弱点,并且那个小孩只是藏在何家安的后面。
所以彬sir第一次见何家安时没有马上答应帮助他,后来又180度的转变为帮助,我想可能是彬sir的同情心得缘故:“才13,4岁,还有的救!
”彬sir在商店看出一个小女孩要偷东西,马上帮她把坏鬼赶走,说:“才13,4岁。
还有的救!
”从中可以看出彬sir对于“还有的救的人”尽量给与帮助,使其不致于迷失本性。
这里也还不太明显,到最后高潮段时,何家安因为懦弱,恐惧丧失了对彬sir信任的信心。
当彬sir给何家安打电话时告诉他,:“你有没有看见一个13,4岁的孩子,高志伟会杀了他。
”当时彬sir并没有看见高志伟打何家安,也就是在我们看到那个小孩之前,彬sir已经看到了。
但是彬sir见到何家安时大吃一惊,不是因为他发现了小孩鬼,而是因为他发现他看不到何家安了,何家安的心当时已经完全被小孩占据了。
与彬sir最初见到的何家安已经不一样了(当时何家安还是主体,小孩只是藏在何家安的后面)。
就是这时彬sir还觉得何家安还有的救,所以就有后来还救何家安。
但是可惜彬sir没有想到何家安到最后还不相信他,并且多了一个女鬼,彬sir在绝望中死去。
他没能救成何家安,同样也没救了自己·!
要看懂《神探》,必须先了解它的原型故事:2001年3月14日中午12点,香港荃湾警署一个仅供内部使用的座机电话惊响,电话那头一位男子举报,称石围角邨“石桃楼A座552室”有噪音,由于目标地点不归荃湾警署管辖,而后荃湾警方转告梨木树警署,当局派出梁承恩和陈子坤前往勘察情况。
由于正值午饭时间,梁成恩早就吃过午饭,也没有把这个民事举报当回事,就主动只身前往,留下陈子坤在警局吃午饭。
12点30分,警方接到民众报案,称看到一位警员倒在血泊中,惨不忍睹,而后又接连收到“听闻枪声”的举报,随着医护人员和警察的火速赶到,这才发现:眼前血肉模糊的警员,正是主动请缨的梁成恩。
鉴证专家通过血溅形态分析,发现凶手是近距离射击,很可能是被歹徒夺枪后胁迫蹲下,以45°行刑式枪击。
梁成恩身中五枪,于下午1点41分证实死亡,现场只留下了一个白色口罩,这给破案增加了极大的难度,而最要命的是:梁成恩的枪与子弹均被掠走,下落不明。
2001年12月5日,同样是中午,荃湾丽城花园恒生银行被抢劫。
劫匪身穿红色长袖,头戴墨绿色飞虎队头套,掠走49万港元及1091美元,作案途中还用枪击杀了一位巴基斯坦籍护卫。
整个作案过程劫匪目的明确,快刀乱麻,只用了1分18秒的时间,显然是有备而来。
当警方勘察现场后发现,劫匪使用的枪来福线与枪杀警员梁成恩的相同,是同一把枪。
抢劫案发生后,警方将两案并做处理,通过现场的鞋印对比,发现劫匪身穿的鞋正是警方可以通过内部购买的“美津奴牌运动鞋”,但经过地毯式的搜寻,亦是均无所获,案件再度进入僵局。
或许是打草惊蛇,抢劫案后,那把“鬼枪”就再没出现过,这一晃就是5年。
5年的时间没有让恶魔的贪欲消弭,反而愈演愈烈,2006年3月16日晚,尖沙咀巡逻队冼家强与曾国恒在行人隧道被人伏击,歹徒似乎在有预谋的等待,在冼家强转身准备登楼梯时,四目相对,拔枪便射。
这一次歹徒虽然掐准了巡逻队的时间,也留好了退路,却低估了警员的身体素质。
歹徒先是朝着冼家强头部射中两枪,再打中曾国恒一枪,没想到的是二者均没有丧失抵抗能力,冼家强混乱中抽出枪反击,由于受伤原因打偏,而身中一枪“致命子弹”的曾国恒,在身体机能尚存的弥留之际,咬牙迂回,对着歹徒连射五枪,随着一阵瘫软,歹徒应声倒地。
歹徒被当场击毙,曾国恒在反杀歹徒后不治身亡,只有冼家强活了下来,当警方看到凶手的面孔时,不禁愕然失色:竟是在职警员徐步高。
徐步高所使用的枪正是5年前梁成恩丢失的那把,通过DNA对比,徐步高也与多年前口罩上的血迹吻合。
虐杀夺枪,抢劫银行,伏击同僚,一切均由警察徐步高所为,经过媒体报道后,该案件震慑整个香江,登陆各大头版,一时“魔警”“狂魔”“恶魔警察”等话题甚嚣尘上,正愁思路枯竭的电影人自然不肯放过这个机会,于是便有了后续的命题创作。
关于“徐步高鬼枪事件”,比较知名的电影还有2014年由张家辉、吴彦祖合作的《魔警》,但比起林超贤热衷的警匪对战,《神探》则是剑走偏锋,深度剖析了徐步高这个“人”。
徐步高早年是股票经纪人,但手艺不精欠下几十万债务,后来报考警校,在体能和射击方面表现出色。
他曾报考警长,在2000多名考生中拿到最高分,然而虽然成绩优异,但徐步高人缘很差,他不善交际,形单影只,还经常和上司吵闹,与群众背离。
更奇怪的是,在2005年,也就是尖沙咀枪击案之前,徐步高曾被调到迪士尼工作,彼时,众叛亲离的徐步高,在同事的眼中却又成了一个爱说爱笑,积极乐观的人,可当魔警案大白天下后,记者问道徐步高的挚友时,又换了副模样——说他又嫖又赌,大手大脚,实则烂人一个。
一个人,身份即是警察又是暴徒,性格即是乐天派又是“烂人”。
后来,美国犯罪心理学家根据徐步高的举动作出评估,发现9项人格障碍特征中,徐步高占了7项,严重怀疑徐步高患有分裂型人格障碍。
注意:以上资料均由警方提供媒体。
于是,韦家辉便从“人格分裂”下笔,谱写了一个精彩的故事——《神探》同样讲了一个丢枪的故事。
警员高志伟(林家栋饰)和一名同事蹲守一位井盖窃贼,窃贼发现后逃匿到森林,二人随后追赶。
在追赶过程中窃贼逃跑,高志伟的同事也失踪,只有高志伟安然无恙。
事发之后,连续发生了几次抢劫案,歹徒拿的枪竟是失踪同事的那把,重案组督察何家安(安志杰饰)负责此案。
但何家安能力不济,只能寻求旧上司的帮助。
旧上司名叫陈桂彬(刘青云饰),曾被警队界尊称为“神探”。
他有一种特殊能力,能通过模仿犯罪的过程就能猜到罪犯,也能看到人心中的“鬼”,看得到人性的挣扎,看得到罪恶的驱使。
比如在便利店内,陈桂彬能看到一个女孩被红发太妹蛊惑偷东西,而事实上其他人都看不到这个红发太妹。
正如高铭在《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所说的一样“如果有一天你看到我疯了,其实就是你疯了。
”陈桂彬的特殊能力让他在普罗大众的视角中,犹如“疯子”一般,而怀揣这种特殊能力,也让陈桂彬孑然傲立,经常做一些莫名不解的举动。
比如,他之所以在警队中被辞,正是因为曾把自己的耳朵割下来送给了上司。
何家安与陈桂彬组成小队,顺藤摸瓜找到了高志伟,陈桂彬洞察到一个惊人的现象:高志伟竟然有七只“鬼”。
有的鬼好吃懒惰,有的鬼冷静狡猾,有的鬼暴烈乖张,分别在各种情形下控制高志伟的身体。
陈桂彬开始怀疑,犯下抢劫案的,是不是这些“鬼”?
为了验证自己的推论,陈桂彬分别在各类案发现场侧写过程,一步步精准对标高志伟身上每只“鬼”,最后甚至跑到同事丢枪的那个树林,挖了个坑埋了自己,从而感知失踪同事的去处。
原来,那一夜高志伟与同事追捕窃贼过程中,高志伟丢了自己的枪,为了保住仕途,高志伟不惜杀了同事,夺了他的枪掩盖此事。
犯下滔天罪行的高志伟身上开始滋生“鬼”,有的负责抢劫银行、有的负责明哲保身、还有的只会纵情享乐。
7只鬼,没有一个本体。
此时,高志伟已经找到了自己丢的那把枪,只要枪回位,一切罪孽都将被抹平。
然而,陈桂彬嗜案如命,越是寻到新线索越是跳脱,可他却忽略了跟在他身后,一直处于错愕茫然的何家安,玩到兴起,甚至任性地夺走了何家安的枪。
在陆续经历过各种精神打击后,何家安魂不守舍,也开始滋生出一个怯懦、惶恐的“小鬼”,在这种懦弱下,他甚至为了自保私下借走妻子的配枪。
夺枪、抢劫、警察的监守自盗,《神探》的剧本完全取材于“鬼枪”事件,而电影中“鬼”的意象,其实可以理解成角色的“人格”,在特殊情况下被激发、簇生,就像梦魇一样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和想法,而主角陈桂彬的能力便是能洞察到“鬼”人格,并把它具象化。
这一点已经有不少影评人做过解读,相信理解起来并不难,真正信息量最大的是结局。
电影最后,高志伟找到了捡到他枪的南亚人,连同陈桂彬、何家安在内,四个人打成一团,抽枪互射。
高志伟杀了南亚人,而滋生小鬼的何家安有了异心,被高志伟蛊惑,倒戈枪击陈桂彬,最后三人全部身亡,只有何家安活了下去。
在内地的版本中,何家安打了一个电话自首,电影在这里戛然而止。
而原版中,看着眼前的三具尸骸与错落的配枪,为了瞒天过海,何家安再度滋生一个新鬼,进行了3轮换枪,进而编写出一个对自己最合理的故事...
为什么要设计这个结局?
第一个:在于身份的变化。
这是最具逻辑性,也是最浅显的第一层,只要通过打出的子弹倒推就能很容易地看明白。
结局中四个人四把枪,枪如同身份一样,人虽然死了,但枪能代替人说话,何家安在三轮换枪中,分别为三人变换了三次身份,编写了三个故事,实乃精彩至极。
(因为篇幅有限不易解释这个复杂的过程,如有需求单开详解。
)
第二个,在于何家安的心态变化。
这是需要稍作思考的第二层。
结局中,何家安又滋生了一个新鬼,这个鬼邪魅诡诈,挑唆着何家安规避责任,在三次换枪中,逐步朝向一个更自私、更有利的故事,也表达出何家安的心魔愈发壮大,本体人格逐渐泯灭。
第三个,在于映照“现实”。
这是需要结合现实的第三层,更是整个电影的精华所在。
《神探》中,拥有7只“鬼”的高志伟原型便是“鬼枪事件”的徐步高。
当年真相大白后,而且根据警方报告,殉职警员曾国恒脸部被射中一枪后,仍能连射五枪,这太不符合常理。
而徐步高的同事很多人都不相信元凶是他,但死人不会为自己辩解。
再者,警方在回应记者时语焉不详、支支吾吾,专挑自己想说的回答,有时甚至直接拒绝,似乎有意回避。
这种超乎常理的事件和警方抵触的心态,令香港民众极为反感,甚至对警方起了疑心。
某报社就此事抽查香港市民对此事的看法,竟有50%的人认为警方有意隐瞒实情,剥夺了公众的知情权。
再让我们回到电影,结局中只有重案组督查何家安没死,为了掩盖自己背叛陈桂彬的劣迹,他在5分钟内编写了3套故事,终于找到了一个能自圆其说,还能置身事外的版本。
他编写故事的方式,是不停地在尸体手中换枪。
而徐步高被定罪的很大一个原因,便是在他尸体胸口处,翻出了当年那支“鬼枪”...活下来的人,反而是最能编故事的人,杜琪峰与韦家辉这个剧本到底在讽刺什么?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杜琪峰拍得很好的几部片子,《枪火》、《暗战》、《神探》都是两个字的片名。
我觉得,《神探》是杜琪峰自2000年之后拍过的最好的片子,仿佛渐渐平淡的杜氏魔水,在重新遇到韦家辉的催化剂之后,重新燃烧了起来。
这部片子自然有很多“影子”,当然这些影子都是港片前所未有的;这部片子从头到尾都让人拍案叫绝,对于那些鉴赏力有限的朋友而言,恐怕只是云里雾里的绕来绕去,最后不知所以然的结束了。
故事看起来很简单,警察丢枪,然后同伴失踪,之后两宗抢劫案,一切我们想知道的答案在反复被提醒中“自发实现”,最后留下一个带有问号的结局。
片尾的结局安排固然很精妙,不过可以注意到的是,中间的过程同样精彩。
所谓“神探“,并不是他有多好的洞察力或者多么缜密的推理,而是他的右脑;回归犯罪现场的推演,不惜活埋自己的自残推理,以及给人感觉颇有些神经质的推断。
所谓的”神“,大概也就是这些地方了。
刘青云在随着韦家辉回到银河之后,重新回到了自己在银河时期的造型和戏路,不过神探里面还是着实吓了人一跳。
片头割耳朵送给心中无鬼的退休警长,幻想出的贤惠妻子,办案时的不循旧例,看透人内心却看不透自己的迷局,可以说这是刘青云最没有保留的一部片子,这部片子完全演出了一个癫疯造极的刘青云,这样的角色让人印象深刻。
韦家辉的加入,与传统杜琪峰风格不同的地方在于剧本。
杜琪峰风格的剧本,构思足够精巧,但是缺乏创造力,不够新颖;韦家辉的加入让剧本更有活力,超越了老杜的过往套路。
不同于二人之前的喜剧风格,《神探》这一部片子回归了银河一贯的黑色风格,却有有所超越:把心理分析的因素加入,幻想中的世界和真实世界交替,让这部片子多了一些”迷幻“色彩,并且把人性中的丑、贪、恶形象化,尤其是结局的安排和布置,让这部片子平添了许多悲剧色彩。
两名警员追捕一名偷井盖儿的东南亚人,追至一森林,警员王国柱连人带枪一并失踪,另一名警员高志伟平安返回。
此后有多起持枪抢劫案都跟王国柱的枪有关。
负责调查这起案件的警察都没有丝毫线索,后来这起案件又交给重案组督察何家安调查,他仍然是没有任何收获。
何决定找已经退休的前神探陈桂彬协助,陈桂彬之前是神探,各种奇案均能破解,多年前因为割下自己一只耳朵送给退休的上司,又借二连三做出不正常的事被认定患有精神病。
陈桂彬和自己的妻子对话,而在别人眼里这个妻子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陈桂彬说自己能看见人心中的心鬼。
他在监视那个平安而返的警员高志伟时,他第一眼就看到了高志伟的心鬼,高志伟的内心很复杂,有七个心鬼,有胆大的、胆小的、出主意的等,而且他认定王国柱的失踪就是高志伟造成的。
在陈桂彬古怪灵异的破案方法下,他还原了当日森林里的真相:高志伟和东南亚人在搏斗中抢走了枪,而搭档王国柱执意想要通知上头负责寻枪。
高志伟怕这样会妨碍自己升官,于是杀死了王国柱,并制造了他被东南亚人杀害,东南亚人用他的枪持枪抢劫等系列案件。
而他则会暗中继续追查东南亚人,然后设法将其灭口。
何家安听从陈桂彬的话追查高志伟,但却被高志伟的聪明手段误导,开始对陈桂彬的破案天赋产生质疑,以至于到了最后关键时刻竟然开枪杀死了陈。
而高志伟此时原形毕露,而陈桂彬也在临死之前杀死了高志伟。
故事基本框架就是这样,下面来着重说一下电影里所表现的主要人物内心的心鬼,即他们多重性格中的阴暗面:这里面包括能够看破别人“鬼”的陈桂彬,他心中的“鬼”是他的老婆,我猜他老婆因为他的不正常举动而离婚,所以陈桂彬心中产生了一种和妻子还开开心心过日子的“鬼”——一个温柔贤惠,每时每刻都不想自己丈夫被伤害的鬼(何家安找陈协助破案被心中的妻子阻挠,陈想骑摩托车心中的妻子怕他受伤等等)。
当陈桂彬碰见生活中真正的妻子时,她对妻子(本该是林熙蕾扮演的角色)产生了幻觉(成了陈慧珊扮演),这实际上是他心中另一个“鬼”。
当他面对自己妻子时,妻子变成了一个陌生人,连陈桂彬自己都不认识。
而他内心中的妻子百般阻挠他和真实的妻子接触,这也是他内心的思想斗争。
这里电影里有所描写——心里的妻子说:他(陈)就是被她(真实的妻子)害的。
陈反驳:你别说了,她(真实的妻子)根本看不到你(心里的妻子)。
然后心里的妻子说了一句保重便消失了。
——这里所表现的就是陈桂彬消除了自己的心鬼,解除了多年的心理包袱。
现实中的妻子对陈桂彬已经没有了任何感情,她是新界南高级督察,他和陈桂彬见面只是为了破案,希望陈能够利用他的天赋帮助她破案。
其实多年来妻子对他的感情已经就是这样,正是如此才造成了陈虚构了内心世界的完美妻子形象。
(上面是我对陈桂彬心理的老婆做出的解释;有个网友提出了质疑,我一起贴上来吧:陈桂彬心中的鬼不是他老婆。
心鬼是什么呢?
心鬼是人心里的坏东西,这一点,影片里说的很清楚。
他老婆是他心里的坏东西吗?
当然不是。
他身边那个林熙蕾是他幻想出来的老婆,而并非心鬼。
这种幻想是出于他对他往日妻子深刻的爱。
心鬼是会支配人的行动的。
可以把心鬼理解为人性阴暗面分解后的若干个基本元素,这些元素综合作用决定了人的行为。
影片结尾,陈桂彬用枪指着高志伟的头时,他对自己说:“放下枪,你开枪就跟其他人没区别。
”然后回答自己:“我也是人,为什么要有分别?
”然后就开枪了。
这才是他的心鬼。
)我仍然觉得他说的不对,陈桂彬心里的妻子就是一个“心鬼”,它代表陈对妻子的“愧疚”,“愧疚”处处袒护陈实际上也是陈用来自己妻子没有离开她的幻想,因此以完美妻子的形象浮现在陈自欺的理想世界中去了。
它仍是“心里的坏东西”,所以当他和真正的妻子对话之后才消灭了“愧疚”这个心鬼。
这实际上也是想告诉观众的:“心鬼”是可以消灭的。
高志伟的“鬼”:一共有七个。
这七个并没有完全交待清楚,电影里只交待了三四个,说是共七个只是表现高是个心计很重的家伙。
心鬼里的女人是出谋划策做思想斗争的,怪异发型的是专出狠招的——也就是“凶残/冲动”(冲动是魔鬼),有时候必须要让“出谋划策”来制止它。
还有一个贪吃的胆小鬼“软弱”,有些坏事做起来很害怕,也是“出谋划策”来帮忙煽风点火。
这几个“鬼”经常一起出动,所以构筑了高志伟的复杂心理,也大大提高了警察对这个案件的破案难度。
其实高志伟还有一个第八个“鬼”——高志伟之前那“7鬼”都不是真正的高志伟的内心世界,那些都是他的阴暗面。
电影中陈桂彬利用自己的天赋在夜晚的森林里碰到一个在找枪的高志伟,这才是高真实的自我。
他正是在森林里开枪杀了自己的拍档王国柱,他在这里丧失了自己的灵魂。
所以高志伟以自己的面目走丢在森林里,而无法走出森林,他在良心的罪恶下迷失了自我,所以他永远无法走出那片森林。
何家安的“鬼”:何家安本来和陈桂彬的老退休上司一样,心中无鬼。
但随着案件一再的迷茫,何家安内心中产生了一个“懦弱的孩童”,他对陈桂彬的破案天赋产生了致意。
这个懦弱紧张的"鬼"让何家安一再想退出案件。
在最后那场厮杀中,他利用心中的这个动摇了的“心鬼”杀了陈桂彬。
枪战中所有的人全死了,陈桂彬在临死前看到何家安又多了一个“出谋划策的女鬼”,这个心鬼最后指引何为了不被抓不连累女友而要捏造事实。
或许以后何家安会像高志伟一样,“心鬼”将越来越多!
《神探》作为一部能被纽约大学(李安,伍迪艾伦,…的学校)电影专业编写进教材的电影,不仅代表了当时香港电影的荣耀时期,也代表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开端。
无论是吴宇森转战好莱坞,创造票房神话的《变脸》,还是杜琪峰这么多年来的作品,都是世界电影的典范。
昆汀拿下奥斯卡是就说,香港电影给了我太多的帮助,我的电影就是抄袭混杂,可见香港电影当时的伟大,更何况比《英雄本色》,《无间道》还更具特色和电影手法的《神探》。
杜琪峰拍摄过《枪火》,《神探》,《盲探》各类极具时代特色的电影,这种成功来源于他电影的工业性(《红海行动》是现当代中国电影工业化不断发展进步的典范。
)。
就这部《神探》,我单纯的说一点。
当彬sir跟踪高志伟的第一次,就是遇见他七种人格的第一次。
在街角,镜头先是跟拍,然后固定镜头,最后再个跟拍。
而如果你非常注意你会发现一个电影界里最奇妙也最难以置信的定律叫做“逢三必变”,镜头的三次转化中,都将有行驶车辆的马路放在荧幕的最右边,虽然模糊但是可以看见不同车辆三次行驶,转弯,对应的就是电影中人物之间的暗中交锋。
非常奇妙。
这是杜琪峰最爱用的“逢三必变”原理。
《枪火》中运用的更多的是空间三角关系,一个画面中6个人能同时营造出18对人物关系,更不要说两部电影都运用到的镜子,那个太复杂了,一下根本说不清楚。
我爱杜琪峰。
真的。
陈佳彬者,神探也,天赋异禀,擅奇谋断案,素有奇才异能,尝与现代精神分裂类似。
昔老长官退休,不惜割耳相赠,以昭清白正直冰魂素魄之风。
然天才终不为世人所容,遂隐矣。
何家安者,重案组督察也,敏而好学,前途莫可限量,懦弱使其善良,升职促其欲望。
日谨小慎微,然凶案悬疑,棘手无奈,遂求教于彬sir,不得不尔。
高志伟者,普通警员是也,素有城府,生性食亲财黑,深藏不露。
于执勤之际逐嫌疑人不幸被掠配枪,惶恐,慎虑升职,遂残害同行兄弟,后增造多起劫杀,均为其内重欲无厌,真真虺蜴为心,豺狼成性。
《神探》者,佳片也。
深得港之实质,银河之精髓。
以巧夺天工之想象,述风谲云诡之故事。
剧情错综复杂迷离扑朔莫可名状,主创出神入化游刃有余曲尽其妙。
赤诚相待者,疑神疑鬼者,望洋兴叹者,心机费尽者,偿其大欲无耻之尤者,无所不有。
观其整体,一支手枪引发的血案,一切为升官粉饰履历尔,呜呼!
世人不能自见其过也,是以何者独清独醒?
彬sir嗜于探案乐此不疲废寝忘食,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临终所见雏男摇身一变,性恶毕露,则九泉含笑或死不瞑目,无解矣。
———幽幽月下,夜半时分,一人独站,但地上不止脚一双,自己为中心的一定范围内,许多双脚飘忽、游离,忽远忽近,抑或站立不动……我还在滋生,不断滋生。
此刻,我还在孕育、滋养着另一个灵魂的产生。
“银河映像”常年出品黑帮片,黑帮印象,这是其标志性产物。
杜琪峰近几年的作品也有挣扎想要摆脱局限的痕迹,如《瘦身男女》《龙凤斗》,年初的《蝴蝶飞》等,但是这些片子似乎就像其片名一样平淡,不如《暗战》、《PTU》、《黑社会》这些听起来爽,听起来带劲,韦家辉的编剧也只有杜琪峰执导才能使其最大功能的发挥故事魅力。
《神探》是港片中为数不多我看完一遍会再看第二遍的片子,以往的港片就像火锅,吃时流一身汉,大呼过瘾,但是晚上回家再饿的翻箱倒柜一通。
《黑社会》影片节奏很干脆很过瘾,看的也很干脆很过瘾,就像片中任达华砸死梁家辉一样干脆;《大事件》里面有号称当时枪战片史上最长的一个长镜头,长的过瘾,但是至今在我视觉的记忆里,唤不醒丝毫对其的记忆,在那里我得到的不多。
但《神探》之后,我想洞悉的很多,想追究的很多,想再次进入,看他们如何七宗罪,如何大恶,如何在自身体内无能为力的滋生细菌,进而滋养出一个个罪恶丑陋灵魂;又是如何的无奈,如何的在不能改变的定居面前超我,选择自己已经背弃很久的路;如何残忍的撕毁自己的信仰,像割下自己的耳朵一样;黑、白、灰三种人生佛门境界的轮回……片子也是在继《大块头与大智慧》之后又一隐含宗教信仰的影片,佛家,基督教义。
疯子梵高与神探——《Mad Detective》,MAD——疯的;狂热的;愚蠢的,英文片名更加合乎刘青云的角色(陈佳彬),他是疯的,是狂热的,疯是周围人对他的定义,因为他可以看见人体内不干净的东西,也是因为如此,他是狂热的,他狂热的想要看到人体内不干净的东西,狂热的想要知道所有的真相。
他也是愚蠢的,在这个世界上,认为所有的人都不正常,只有自己是正常人,这样只能让世人认为你实在太疯癫,纵使你几秒内判定谁是凶手,你还是孤独不被人理解的另类,剩下的只有世人对你的利用,利用的你的超能力,但是不承认你超能力的存在,You are a lunatic 。
在自己上司退休之际,为了表示对上司这位纯净老人的尊敬,割下自己的右耳相赠,从此被人冠上疯子的称号。
片中探员高志伟(林家栋)是黑的代表,他身负七宗罪,是最为罪恶的代表,“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体内有这么多不干净的东西”。
片中表现了七宗之饕餮、骄傲、愤怒,七罪分别由真人饰演,一场马路上行走跟踪的戏,看第一遍的人可能一头雾水,以为在何家安身后跟了七个人,但是定睛一看里面没有何家安,在这里导演只能利用主观、客观镜头,将其分别展现,因为在那条街上,能看见七魔的只有陈佳彬(刘青云),观众能看到的应该和何家安(安志杰)眼中的世界一样——只有高志伟一个人,在这场戏中,有一点不足之处,就是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区分不明显,仔细看可以看出,大部分有七魔的镜头都是刘青云的主观镜头,但是这样明显的区分最后被一个刘青云的过肩镜头打破,,刘青云和七魔同时出现在镜头中的客观世界中,这样很容易让观众认为那七魔是真人,因为同时存在在镜头内的是客观真实的真人——刘青云。
但值得学习的是,用七个人分别饰演七宗罪,这样的表现方式直接有效。
说到刘青云能看到的世界,看完整部影片才察觉到片子开始的一场在超市的戏——刘青云大声呵斥即将偷窃的中学生,实际上在超市收银员眼中根本不存在刘青云呵斥的、由中学生滋生的贪婪之魔,教唆中学生的坏女生只有刘青云可以看的见。
片子明线破案,实线在讲黑(高志伟)白(陈佳彬)之间的对峙,以及灰(何家安)变为黑(高志伟)的过程,一个单纯向上的人在社会、工作、现实等种种至死压力下渐渐产生心魔,变的不再单纯,何家安在陈桂彬的办案方式下“被人用枪指着我的头”,此后,他害怕了迟疑了产生了懦弱之鬼,这是“灰”产生的第一个心魔,陈桂彬看到身边原本好警察模范的何家安变成一个懦弱的十五六岁的孩子,他惊讶了,痛心了,无可奈何了,反省了,也明白了,大家都只是人,不是神。
也明白了自己也不是没有脏东西的那一个,自己也是不正常的一个,自己同样也有心魔,就是自己的妻子,她一直存活在自己的体内,反省之后无奈的对体内的妻子喊出“她们是看不到你的”。
需要一提还有,对于何家安变成高志伟,何家安就是高志伟这个问题上面,有一场戏不容忽视,就是何志安被土埋,配枪和警官证被陈桂彬拿走之后,在自己办公室里向女朋友索要配枪这里,他说出了高志伟当年犯罪之时一模一样的话,有的人说这里是要表现他俩实际上是一样的人,但是我觉得不仅如此,这里应该向我们展示的是一场具有矛盾意义的戏。
首先何家安不由自主的说出和高志伟一样的话,这个是要表现在几轮蜕变之后,他们终将成为一样的人;其次,在说完这番话之后,何家安似乎获得了什么神指一样,冲去高志伟办公室暴力询问配枪之事。
可以看出来,故事表面上是要表现何家安获得破案的启示,但是实际上是想告诉我们,何家安在获得破案启示的同时,自己也成为和高志伟一样的人,一句不由自主说出的话,提示了自己,也沦陷了自己。
这点也可以帮助最后一场戏中对何家安由灰变为黑带来启示,因为他已经熟知想要破案获得真相,必然牺牲自己,所以,他选择了逃避,懦弱,谎言。
片尾,也是影片的高潮,黑白灰共同出现在镜头上。
在这场戏中,黑的结局亦如观众所想——被白(陈桂彬)被杀,白和灰的结局或许你也能猜中,但是你也只能猜中表面,看不透内心。
白的绝望,转变,超我,灰体内心魔的又一次滋生。
神探,神探,你是疯狂的,但你也是愚蠢的,纵使你让灰看到是了事实的真相亦如你所说,但是灰会产生怎样的反应你不知道,你不知道他在目睹事实的真相真如你所说时,开始更加的惧怕这个工作这个世界这个真相,他已经熟知想要破案获得真相,必然牺牲自己,所以,他选择了逃避,懦弱,所以他滋生了,他再次滋生了心魔——谎言“想想要怎样编一个故事”,所以,你绝望了,醒悟了,彻底的。
所以你从神的世界走回来了,做回了人,做回了正常人,杀了黑。
至此,你摒弃了自己的信仰,摒弃了纯净,摒弃了这个世界,也摒弃了自己……当你看见灰色加深,转为黑色,你是否同情了黑,或许他曾经也是一个本职向上的好警察?
当你看见灰色变成黑色,你是否同情世人?
因为是人就带有心魔当你只看见周围只有黑色,你是否同情自己?
因为或许只有你自己才是不正常的神探,选择了人。
我们用尽毕生去承受生命不能承受之罪,罪,它不能逃避,不停滋生。
杜琪峰不过是个被粉丝捧得过高的货,这部剧完全应该叫做《神经探案》
林熙蕾果然还是漂亮。
最后的结局没看懂哦···
报告可真难写啊!
拍得像神经病一样 还这么高分........
比起用多位演员表现「多重人格」的视觉叙事,故事本身以及刘青云扮演的「疯子神探」更像是编导们极度自恋写出的毫无逻辑,生拼硬凑且「作者至上」的胡编滥造,「人心叵测」似乎是本片的主题,但是手法如同对幼儿「看图说话」般的幼稚,是一种侮辱和弱智化观众的态度。
港版的结局是警察“栽赃嫁祸”,到了内地版变成了“投案自首”。
每个人心里都有“坏东西”
搞不懂一个并不复杂的警察内讧的故事,为啥要用如此“精神分裂”的方式呈现,形式远大于内容的烂片。居然还获得了最佳编剧奖,晕啊!
情节的最后部门在想象之外
每个人都有“坏东西”,最可怕的是这坏东西你无法看见。14分钟左右出现一个小高潮,陈桂彬(刘青云)的老婆已经死了,他有幻觉。看到44分钟,得知她老婆没死,他有精神病。
落笔很精彩,刘青云大叫我也是一个人。他的妻子也是他的一重人格,也是他的鬼。英文名取得太直白了吧
这扯淡片在豆瓣上能拿到8+的分数。文艺青年的意见越来越没有参考价值
韦编是越来越寂寞了.
充满悲剧色彩的美丽奇葩!!
看了几遍都没坚持下去 太压抑了
照这么拍 我对港片还是充满了希望的
高志伟出门开车得开七座的
结局不错,这个小警察真的不够聪明,导致最后死光了
老杜也真的只有一部《暗战》还可以,其他都是烂片。片尾刘青云打不死算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