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e在车上的两次回头,都让人心痛。
童年被带上车,回望小伙伴。
那是迷茫,心里对未知的恐惧。
后来被两兄弟带上车,凄惶又无助地向窗外望。
这次他已经预感到什么,却不愿意去面对。
他讨好地笑,说第一轮酒钱我负。
这个细节也许无关紧要,却令人闻到善良又软弱的味道。
Dave从始至终都那么无助,迷茫。
他是从始至终的弱者,善良也有正义感,却落得三个人中最惨的结局。
刚看完,也许会觉得愤慨,不公。
但这就是人生啊。
不能期望恶人一定有恶报。
只能说让恶人成为恶人,已是对自己的最大惩罚。
好人不一定就有好报,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勇气去穿透黑暗,那么可能就会被黑暗吞噬。
Dave的死,有一部分原因也是自己造成的。
他一直期期艾艾活在阴影里不肯走出来。
他把过往都藏起来,不敢谈论也不寻求帮助,只是默默在心里腐烂。
可是人生哪能没有伤害,即使强悍如Jimmy,不也一样要经历丧妻丧女的痛苦。
只是Jimmy选择去面对了,怎样的结果他都承受。
当然,有人说童年阴影更浓重,会影响人的一生轨迹。
可这就是命,出生无法选择。
童年也无法回避。
只能用李布衣那句很俗的话讲,我信命但不认命。
他埋怨那场伤害让他丢失了该有的青春。
但最终放弃青春的,也是他自己。
不能认命。
认命就输了。
你所受过的所有伤害,都不能作为人生软弱的借口。
本来喜欢的演员是Sean Penn,可是影片最打动我的还是Dave。
谁没独自经历过一段黑暗又弯曲的时光?
只是有人靠着自己独立走出来了,有人却迷了路原地打转,哭着跪着等着别人来搀扶一把。
那个人也许会出现,也许永远都不会出现,这就是无常。
临死那刻,Dave才悔悟,有好多事可以修正,有好多人可以珍惜。
对Dave来说是晚了,但对银幕外的人来说,还并不晚。
当我走在黑暗里,有一句话,一直不曾忘记。
那是《茶舞》里,吴镇宇折磨人质讲的一句台词:“死未必是最差的事,人生最差的事是……软弱。
”当你承认了自己的软弱,也就宣告了自我的死亡。
1. 曾经和男朋友大吵过一次,温柔的他第一次在我面前摔烂了一罐可乐,我从没见过这种架势,着实被吓得够呛。
事情的起因是几天前他和我表哥有过不愉快,而且我认为我表哥是正确的一方,而男朋友是错误的一方。
再次提起来我仍然坚定地站在我表哥的立场说男朋友的不是,他大发雷霆说“将来是我要和你过一辈子,你怎么总站在别人那边来反对我,咱们应该统一战线”,我就告诉他我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明辨是非,坚定地拥护正确的一方。
2.男朋友的外公欺负另一个人,两人开始拌嘴然后恶言相向马上就要打起来,男朋友拎着铁锹冲出去要打人家把人家吓跑了。
我的理解:外公本来欺负人不对,应该小辈的替他道个歉然后把外公带回来。
男朋友的理解:即便是外公欺负别人,还是要站在外公这边,一起欺负别人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小结:我特别讲理,讲公正,讲正义。
男朋友说无所谓正义和真理,只要是家人做的就是对的。
关于本剧:瑟莱丝怀疑自己的丈夫也并非没有道理,他打了架,他无时间证人,他的谎言漏洞百出。
但她的结局却很凄惨,一个人在游行的队伍里寻找,呼喊。
吉米杀人了,还是自己的好朋友,安娜贝丝依然安慰他”爸爸为了心爱的人什么都敢做,勇敢地去做,他永远不会犯错,不管爸爸做了什么,他永远不会犯错“,结果两人在看游行时露出胜利的表情。
真是残酷的电影,给我带来了巨大的震撼,我开始不断地问自己怎么会这样,我开始审视自己的三观。
也许世界就是这样的,从来都没有公平,弱肉强食是生存法则。
也许接触社会后我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这个电影是看得非常压抑的片子。
根源并非因为电影中的人物遭遇如何不幸,而是人和人之间的信任是如何得荡然无存:朋友、妻子、兄弟、父女……“你最后一次看见戴夫是什么时候?
”“最后一次看到,应该是二十年前,在汽车的后座上面。
”当西恩潘歪歪扭扭地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二十年的创伤昭然若揭。
二十年之前,所有的不幸开始于一种信任:对警徽,对成年人,对执法体制。
所以当中年男子要小男孩上车的时候,大家都觉得理所当然。
虽然有些男孩会聪明地撒谎说自己就住在这,有些男孩聪明地附和。
这时候诚实变成了懦弱,然后便是被老人,被中年男人一次次鸡奸。
小男孩哭泣着说:求你们了,不要这样。
时光飞逝,小男孩变成了父亲,有了自己的儿子。
这里如果指责男孩的玩伴见死不救有些过分了,他们可以推诿为对成年社会的尊敬:他是被大人带走的,大人怎么会错?
就连他们的父亲也觉得事情不过尔尔。
除了那个男孩受到伤害之外,但即便是他受到了,别人也会想:不就是肛门被撕裂吗,不是回来了吗,不是一切都会过去吗,我们毕竟没有落井下石。
电影中那个警探的朋友曾说:你认识这个人。
警探说:我们小时候是好朋友,现在不过就是打个招呼。
发生了那样的事情,好朋友就会顿生嫌隙,之后如果谁上那部车呢?
要知道剩下的男孩都是聪明人。
最聪明的那个男孩后来的人生并不怎么样,他开始犯罪,他开始用杀人来平息自己的愤怒,然后变成了一个超市的老板,变成了一个定期去教堂的好市民,虽然他发怒的时候手臂上的纹身依然扭曲:一个十九岁的女孩要多少社交?
这个十几岁的女孩准备和自己的男友私奔去拉斯维加斯。
那个男友有个哑弟弟,只有这个哥哥会用手语慰籍和连接他和这个世界。
当弟弟意识到要失去哥哥时候,毫不迟疑地杀了女孩:有一根棒球棍。
看看那个弟弟的好朋友:我不要他去监狱,我要他上天堂。
一个小孩开枪杀人如此毫不犹豫,世界太小了吗,杀人不过就是头点地。
戴夫长大了,儿子似乎很相信他,可是妻子哪怕给他洗沾满血迹的衣服,哪怕安慰他,心里根本不相信什么尸体,不相信什么猥亵男童的男人,她坚信他杀了好友的女儿。
为什么这么坚信呢?
因为她丝毫不相信自己的丈夫。
就像西恩潘一刀扎入戴夫的胸膛:你妻子都说是你杀的。
这个时候戴夫的混乱是想起了往昔:如果当年你替我上了那部车。
女儿死后,老丈人来看望女婿:你这个时候要负起照顾家人的责任。
(不要沉湎于自己的悲伤)。
西恩潘渐渐地狂怒起来:我知道我的责任(你只在乎你的女儿和其他的外孙们,我的女儿呢,死了的女儿就结束了吗?
我对她的责任呢?
)老丈人感到匪夷所思,他不过就是像个正常人那样说出正常的话而已。
那个警察最后如释重负地和西恩潘说:我们抓住了凶手。
可是之前他也希望通过戴夫找到缺口,或者直接说把戴夫当作替罪羊,证据不足罢了。
西恩潘不需要证据,他就像西西里人那样以血换血,虽然最后他知道他杀错了人,其实他一直觉得对戴夫不起,一个人被长期的负疚感折磨就会杀了对方,所以并不是因为对方疑似杀死了自己的女儿,是他受够了,在自己耍聪明逃脱厄运之后的负疚感把他折磨够了,他要解脱。
他连自己都不信任。
死去的戴夫再也无法去陪孩子打棒球,他后悔替那个在汽车里被蹂躏的男孩出头吗,他其实是在替自己出头,二十年隐隐作痛的屁眼提醒他:他现在是成年人了,他可以杀人了,于是他替天行道,最后自己也因此而死,他不信任自己真正摆脱了梦魇。
于是,他死了,死了也许不是什么坏事。
看着妻子惊慌地找着自己一夜未归的丈夫,臭女人,现在你高兴了,因为你的证词你的老公被他的好友捅死了。
你可以消停了。
没有人值得相信,那个警察似乎迎来了他的妻子,未来呢?
最初吸引我的,是这张只有倒影没有演员面目显露的海报。
的确很神秘,你看不清我,我也看不清你。
了解彼此只是靠着水中的倒影,看着过去的点滴,汇成一条蜿蜒流淌的河流。
是真是假,谁都分不清。
片头5分钟左右的时刻,影片便能引起观众紧张的情绪。
尤其是当戴夫上了那辆车,两个伙伴注视着他远离,从此,人生的轨道便会朝着预知不了的方向进展,就像那些掉入下水道里的球,谁都猜不到,怎么避开。
命运就是命运,像一个张着大嘴的黑洞,想吞噬谁,怎么吞噬,都是它说的算。
原本以为这是一个讲小时候心无芥蒂的兄弟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反目的状态的,尤其是看到这是三个朋友。
三人行,又是一个三角关系,不管在爱情上还是友情上,都是编剧或导演们最爱的三角结构。
原本以为这又是一个《喋血街头》似的故事,但幸好不是。
小时候受过侵犯的戴夫,他的心灵并没有变成罪恶似的扭曲。
他并没有变成人们预料中的变态。
但这种痛苦的回忆同样带有强烈的打击——这种伤害将他永远的停留在小时候的状态:依旧带着棒球帽,依旧唯唯诺诺,依旧爱打球。
这种阴影伴随着他,让他永远怀着一种怀疑的态度来对待所有人和事,所以他用不停的撒谎来保护自己。
可撒谎保护不了他,因为扭曲的是周遭人的眼光,是他们戴上了有色眼镜开始给自己下了错误的定位,包括最亲近的妻子。
这是一个最大的残酷。
他逃过了狼群的魔爪,却逃不过自己妻子的怀疑。
这部电影的重点不在于案件的侦破过程,不在于到底谁是有罪的,不在于凶手到底得没得到惩罚。
它会让人胸口不舒服,发紧发闷,完全在于——我们亲眼目睹了一个原本正常的男孩是如何被摧残、被逼迫、被杀害、被掩盖以及被遗忘的全过程。
就因为这一点,他的死亡,比起那个19岁少女的死亡,还要让人扼腕叹息。
有些球不能打偏,有些字不能随意刻下,有些车不能轻信然后登上。
可惜命运就像一条神秘河,由它选择到底流向何方,由它选择究竟是把人洗涤干净,还是淹没干净。
Clint Eastwood是我很喜欢的导演之一。
但我这一部作品的结尾真的让人难受。
Jimmy是一个毫无争议的杀人凶手,而且Sean知道了这一点,他因为两人之间的友情选择了包庇他,他这个行为证明了是一个极不负责的警察。
最后Jimmy和Annabeth之间那段对话真的是神仙逻辑,什么叫为了爱什么做任何事情都没有错?
如果瑟莱斯特的错误是应该是把她的怀疑告诉警方而不是Jimmy,Annabeth是整个三观都有问题。
大义灭亲在正义和法律面前就是正确的选择,要不然为什么要设包庇罪,这个社会的法制何在?
没有任何一个人有权利剥夺他人的生命权,除非是那个人要杀死你,你合理自卫这个可以另算。
逮捕,裁决罪犯是警察和法院的职责。
如果不相信警方自己也暗中调查也可以理解,杀人复仇的话那就是大罪了。
我认为这部作品除了怒斥恋童癖变态以外和童年创伤带给人的巨大影响外,另一个主题则是揭露了社会的一个黑暗法则。
强大的Jimmy即便犯了重罪也能沐浴在阳光下光明正大的参加游行,软弱的Dave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干了一件见义勇为的事却换来这样一个结局。
以上是通过情节的理性分析。
但是,我觉得这个结局比起那个我一开始想的那个Jimmy最后去派出所自首,坦白了所有事的结局要好得多。
我想的那个类似国内电影,乌托邦式的收尾。
正是最后Jimmy一家和Dave一家境遇的巨大差别讽刺了这个社会本身就存在的不公和肉弱强食的法则。
究其根本,还是一句话,人的经历和性格决定他的命运!
肖恩、吉米、戴夫三个好朋友,小时候在一起玩耍,一次戴夫被两个变态男掳走性虐待了4天,从此给戴夫造成了童年的阴影和心理创伤。
而吉米混迹社会,有自己一套行事逻辑,那就是对伤害自己的人渣把他消失,然后常年救济这个人渣的家人,讲义气,重情感,身边自然也聚集着很多舍命的朋友。
肖恩做事规矩认真,当上了警察,能力和人品都得到好评,但与妻子出了点矛盾。
由于吉米前妻的女儿被人杀死了,这三个儿时曾经的好友又联系在一起,来看看他们三个家庭生活逻辑:1、吉米明显是黑帮头领,但他对家庭的爱和女儿的责任至高无上,他反对女儿与自己曾经杀死的人渣的儿子交往,但还无法说出实情。
得知女儿死亡后,他发誓要找出凶手,当戴夫的妻子向他透露戴夫在他女儿失踪那天半夜回来受伤并浑身血迹时,他认定了戴夫就是凶手,在逼问心智不健全的戴夫,戴夫恐惧怕被杀死又亲口承认了自己杀死他女儿,在神秘河边吉米与手下人枪杀了戴夫。
但当得知真正的凶手找到,他杀错人了后,他懊悔和迷茫,这时,他的妻子表现出对吉米无比的信任和安抚:你还有两个女儿,你是我们家的王.... 从社会意义上讲,吉米犯了杀人罪,但从家庭意义上说,吉米的行为都是为了心爱的女儿,妻子对他的爱是自私的,至于吉米有没有犯罪那是警察的事,在他没有透露出即将对其他人做出伤害的意图时,作为妻子没有举报丈夫的责任!
2、戴夫的童年创伤,使得他的性格变得孤僻、少语,与妻子交流不能袒露心声,与朋友交流躲躲闪闪,遇到一个渣男在性侵小男孩时,应激性激起自己的暴力冲动,把人渣打死了,带伤回家了还没有向妻子说明真相,自卑的性格使得他内心不相信任何人。
而戴夫的妻子对戴夫的怀疑也是与日俱增,并没有在后来的报纸发现戴夫说的所谓抢劫,自己的丈夫不去信任,却向发誓报仇的吉米说出了自己的怀疑,为之后酿成的大祸提供了条件,估计未来她和儿子也会每月接到一笔莫名的寄款,这笔款就是吉米的救赎。
在最后的游行中,看着吉米和肖恩与各自的妻子恩爱时,只有她在盲目地找寻着自己的丈夫......3、肖恩作为按部就班成长起来的精英,有着自己的道德规范,对妻子的离家出走一直在挽救,终于在多次诚恳的道歉和真诚的通话,妻子和刚出生的孩子回来了,因为他们还有爱。
肖恩顺着线索,终于找出了凶手,同时把当年吉米杀死的人渣的事也查得水落石出,同时他也非常清楚是吉米错杀了戴夫,他向吉米说,戴夫家未来也会持续收到捐款吧。
作为警察,肖恩渎职了!
儿时他与吉米的胆怯,而让人掳走了戴夫, 现在他不想再失去这个儿时的好友,吉米有没有犯罪,让别的警察来办吧。
这个影片看似三观不正,但强调了,夫妻之间的爱情、朋友之间的友情、家人之间的亲情是至高无上的,它们甚至高于法律和道德,只要自己没有直接参与触犯法律的事,爱情、友情、亲情就是自私的。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一个伟大的导演,神秘河,一群伟大的演员,但电影远算不上伟大,情节拖沓,线索杂乱是本片的最大硬伤。
当然相比国内许多烂到骨子里的电影来说,神秘河还是保持了导演一贯的执导水平,加上众多老戏骨的互飙演技,给个四星还是不用犹豫的。
但对象不同,标准不同,像这种阵容的电影,你不拍出个肖申克的救赎出来你都对不起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人民。
电影的开头还算是不错的,三个小男孩在街边玩棒球,在未干的水泥地板上写名字,然后其中一个被莫名出现的坏人带走虐待四天,三个情节连续的镜头已然调动起了观众的兴趣,为一个有无限发展可能的心理犯罪故事埋下了很好的伏笔。
虽然电影在这最开始的十分钟里已表现出了拖沓的品质,但还是不妨碍本片有着成为伟大电影的潜质。
作为一名看电影不多且思想直白的典型性观众,本片理所应当地应该朝向三名小男孩长大后各自不同的变态心理方向前进。
再续前缘也好,重温旧梦也好或者干脆撕破脸皮,电影围绕三个男人成长与友谊的大方针应该是不变的。
于是我也很坦然地觉得导演轻轻松松地就可以把片子拍成像教父或者撞车或者两杆大烟枪那样的吊片。
但是我们伟大的导演显然不只这一点抱负。
电影在情节继续拖沓的前提下,向着不同的电影类型作着全面的尝试。
一会儿它是个犯罪片,让你心理紧张恨不得导演快快揭开你心底里早已想到的那个迷底。
一会儿它是个黑帮片,大哥和大哥的女人还有大哥的一群忠义兄弟在月黑风高的夜晚全体皮衣出动好不拉风。
一会儿它是个伦理片,虐童,性侵,人格分裂,夫妻关系,理智与感情,信任与怀疑。
在你被导演带的七荤八素,弄不清方向,并且深深为影片的前途担心的时候,是的,没关系,电影还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来讲故事呢。
拖沓的情节无可厚非,都是因为那几个老戏骨在那儿撑着。
所以我们可以看JIMMY在门廊上哭了五分钟,可以看SEAN毫无理智的一次二次三次反驳可爱的黑人同事,可以看DAVE在河边呕吐好久。
并且真心不觉得烦。
烦人的是我们的导演同学,最后了还不忘摆所有观众一道,故意整出了这么个出人意料的结局,好吧,我们的DAVE冤死了,JIMMY内疚了,SEAN纵容好友逍遥法外但意外收获出逃的妻子带着女儿归来,也算各有各的归宿。
但要是你以为我们的导演就这点追求,电影就要在这样的人性大爆发中结束,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末尾处妻子的那一段凶狠表白才是又一记响亮的耳光:活该DAVE死了,他的妻子都不信任他,而亲爱的老公,你虽然杀了人,还杀错了,但你还是最棒的,你是为了保护家人,保护你爱的人,所以我们永远支持你,永远爱你,你是我们的英雄。
这时候,电影才在缠绵的做爱镜头后,在狂欢的大游行中,缓慢落幕。
是的,我还是享受了两个多小时候的电影盛宴,但这依旧管不住我把它拖向垃圾箱的手。
这个片子时间太长,一次看完不容易,到多看几次,你会发现真的很好看。
开始沉浸在谁是凶手,到后来我已经不在乎谁是凶手,他在这部影片中已经显的不那么重要,故事中的三个主人公之间的情感关系成了吸引我的主要原因。
一直都认为戴维是个可怜的人,童年的不幸遭遇让他失去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青春,成家后也比一般人更懦弱,没有吉米的果敢,也没西恩的干练,没什么朋友,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
在吉米家的聚会上他显的那么的格格不入,像是在另一个世界中一样。
影片最后西恩的话:“在现实中,我们仍是被关在地窖里的小孩,想象着要是我们逃走会怎么样。
” 让我明白真正可怜的是我们这些人,童年的遭遇让戴维的心灵早已脱离这个浮躁,物质的社会,而我们却还深陷其中,想逃就逃不了,也不敢。
我想如果没有这件凶杀案,戴维应该是三个人中最幸福的一个,没有吉米为与黑恶势力划清界限的烦恼,也没西恩因工作而失去家人的悲惨,他每天接送儿子麦克上下学,叫麦克打棒球,与妻子聊家常,晚上去酒吧喝喝酒,很轻松,快乐的生活。
这不就是最幸福的生活吗 !!!
但他过早的脱离这个世界,也注定的他的 不幸,没有朋友,与人不能很好的沟通。
他的人生是矛盾的。
童年的遭遇成了他挥之不去的痛,成家后的简单生活,让他是幸福的。
逃脱这个浮躁的世界,简陋的地窖,需要莫大的勇气。
这张电影海报透露出来的东西很有意思,岸上的人的躯体完全隐没于黑暗之中,反而是他们的倒影才清晰可见,意味真正的真相隐匿于“神秘河”之下,且与表象恰恰颠倒。
第一次看《神秘河》,很多剧情关联和隐喻没能看懂,第二次看,才发觉这是一部被低估很多的佳作。
神秘河是此部影片中最重要的意象,你既可以把神秘河理解为个体需要被隐藏的秘密或潜意识,也可以把神秘河理解为人类社会的阴暗面,影射了人类社会和个体灵魂的复杂性,包罗万象,多少不堪、黑暗与冷酷静静留在了“神秘河”底。
绝佳的剧本,三男主的设定,伏笔众多,抽丝剥茧为观影者一步步呈现真相,在真相的呈现过程中来展现人物性格与个人命运之间的深刻关系。
是的,电影的主题,其实还是“性格决定命运”,当然导演老爷子对此作出了远超迪斯尼简单善恶励志价值观的深刻探讨。
戴夫:戴夫一开始在水泥地上未能写完的自己名字,就已经暗示了他后来生命的半途夭折。
戴夫为什么在一开始被娈童癖者选中,而不是吉米或西恩,因为他性格的软弱被娈童癖者所察觉,认为他最容易被控制。
童年的创伤不是戴夫的错,这是无因的错,但是直到成年的多年以后,即便已经娶妻生子,戴夫一直活得麻木不仁,一直难以从童年伤害的阴影中真正走出来,这就有很大的他自己的性格因素。
戴夫从一开始就走上了屈服于恐惧,被恐惧所吞噬的恶性循环,他的最后一次难得的从沉默中的爆发让他杀死了一位意外遇见的娈童者,但是这种癫狂本质只是弱者的歇斯底里,连勇气都算不上,与吉米的两次杀人有本质区别。
西恩:西恩在长大以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能干的警探,可以说是童年三人组中在社会上最成功的一人,一开始就是作为正义的化身出现。
甚至影片中还给出了西恩拒绝年轻女警的搭讪的情节,说明他也是个有内心“信仰”的人。
但在影片的最后,西恩实际是与吉米联手让戴夫的被谋杀成为了沉落于“神秘河”底的秘密,从这可以深刻表现出他们倆都从未真正同情过戴夫,三人在成长过程中成为了陌路人这一点也暗示了他们倆从未对戴夫给予过关注和抚慰。
西恩正义的化身身份,至此已经深深变得模糊,甚至是错位,这种对正义身份的模糊和错位其实极具现实代表性,毕竟人人从心底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打算。
吉米:吉米是童年三人组里面最复杂和立体的角色,也是三人中最重要的一个角色,因为他就是“自我主宰”的代表。
从某种意义上说,吉米是最难被伤害的人,除了他自身的性格对负面状况的化解能力,他的性格本身就已经构成了一层保护——比如:显然,从一开始娈童癖者最不可能选择的捕猎对象就是吉米这样的“刺头儿”。
吉米杀死了背叛自己的“正义雷”,亲自努力寻找杀死女儿的真凶,亲手解决了自己的童年玩伴戴夫,这一系列的操作,无一不显示了吉米“自我主宰”的心灵和生活风格。
他不会将他自己的命运寄托于任何人手中。
吉米强大的行动能力,甚至可以比追凶的警察先获得消息,而戴夫则活生生把自己逼成了自己老婆眼中杀死吉米女儿的凶嫌,这种性格上的对比,不可谓不尖锐。
吉米有一套完全游离于主流价值观之外的、完全属于自己的价值观,那就是:自我主宰,且为了自己和家人,他能够做任何事,牺牲掉任何人。
比如,背叛他的“正义雷”,显然本罪不至死。
在影片的尾声,导演故意让吉米露出了后背上巨大的十字架纹身,让这个角色瞬间染上了宗教色彩。
为什么要这么做?
我理解为,导演自己也认可了吉米这个角色,赋予了吉米的价值观一种宗教信仰般的神性(吉米与导演老爷子现实中的自我风格确有几分神似)。
影片的最后,吉米在街头阳光中露出放松而有控制力的笑容,这意味着他又从痛失爱女的打击中恢复过来了,这种性格上的坚韧与豁达,这种对生命荒诞的承受能力,这是戴夫所最欠缺的,所以,即使同样经历了生活的意外和打击,他俩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个人命运。
吉米的老婆:这个角色最重要的戏份,全在影片尾声对吉米的那段独白,她不但认可了吉米的所作所为,还把吉米拔高到了是“他们自己的王国的国王”的地位。
这个女人内心价值观的独立、坚韧与吉米如出一辙,她是这个家庭能面对任何打击而不动摇的重要根基之一。
戴夫的老婆:导演在最后故意给了这个女人一个帐然若失的镜头,这与吉米的老婆是一个鲜明的对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对比?
因为她不具备吉米老婆那样的独立价值观和坚韧性格,所以不能维护好自己的家庭,是导演老爷子对“性格决定命运”的再一次提醒。
毕竟,突破所谓的道德需要勇气,并不是普通人能做到,而吉米的妻子与戴夫的妻子就是鲜明的对比。
在影片的最后安排了一场国庆游行戏,这绝非偶然,这场国庆游行戏把童年三人组身上的经历上升了整个社会的层面,意味:他们的经历不过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他们的真相就是关于这个社会的真相:善恶平衡从来不存在,弱肉强食才是人类的真相。
当然,导演在这部影片中对“弱肉强食”真相的探讨已经上升到了一个对人类心灵关注的高度。
真正的强大在于,你甚至能突破所谓的道德底线,建立起只属于你自己的“自私的价值观”,并且有勇气付出代价坚持身体力行,才可能获得。
所以,在影片的最后,“没有底线”的吉米和西恩双双获得了妻子最深沉的爱,而只有“善人”戴夫则丧失了妻子的信任,永远地沉睡在了冰冷的“神秘河”底,成为了他人心中的又一个秘密。
戴夫作为家住小镇边缘的人和性格上双重的“弱”,从影片的一开始就作为受到伤害的“原罪”,到最后被成长为强者的两位儿时玩伴联手消灭,这是现实的最残酷写照,呈现了人类社会和个人命运本质上就是不公。
最神秘的河其实还是影片中主角们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所思所想,被包围在一层又一层的观念与潜意识之中,有的可以暴露于世人,有的可以与亲近之人交流,有的则只能一辈子隐匿,还有的则可能当事人自己都永远无法察觉。
波澜不惊的水面之下,往往暗流涌动。
态度和行为被这些暗流所决定,呈现在众人面前的,往往只是表象而已。
影片一开始,三个小男孩儿,两个眼看着一个上了车,上车的那个被猥亵了四天之后逃了回来。
接着的故事从三个小孩都成了老男人之后讲起,然后慢慢填补上这之间他们三个的人生轨迹(其实主要是jimmy),讲述过程中,小时候的这件事被反复提及。
第一次在jimmy知道自己女儿死后他跟sean说他觉得有时候有些小事能改变人的一生,如果他上了那辆车,他就会像dave一样浑浑噩噩,没有勇气追他的第一任妻子,也不会生下这个女儿,这个女儿也就不会死了。
之后涉及dave的情节里,dave多次提到那件事改变了他的人生。
这件事情最后一次被提及是由警察sean说出来,那时jimmy的全部人生轨迹已经在观众面前展现,sean也已经知道jimmy误杀了dave,并且jimmy再次拿出小时候那件事说dave其实已经死了,妄图逃避自己的罪恶。
这时dave说出了全片最点题的话,他说他觉得当年他们三个都应该上那辆车,那样现在的这一切就不过是一个梦,而真正的现实是,他们三个还都是11岁的小男孩,待在一个地窖里,幻想着如果我们有勇气逃出去人生会是什么样子。
这是一种很隐晦但很讽刺的说法,现实是残酷的,你想逃避现实,于是你把当年一件事拿出来去幻想或者人生会不同,就像在地窖里没有勇气逃出去的小男孩儿一样。
人生确实是一条河,人生中很多选择会很神秘的汇合起来改变人生的方向,但jimmy的河并不是在那辆车旁拐弯的。
jimmy从19岁左右就开始和同伴一起做一些抢劫之类的事,之后由于ray的告密而进监狱两年,这期间第一任妻子死于癌症,而陪他妻子走过临终最后时刻的正是ray,jimmy出狱后虽然感谢ray为他妻子做的事但还是杀了ray。
这件事女儿妻子都不知道,自己的女儿以为父亲很反感ray的儿子而不敢高诉父亲自己的感情,其实jimmy并不是反感那个小孩儿,而是那个小孩会提醒他的罪恶,这违反他自认为是一个好人的自我定义。
他其实在反感他自己。
女儿自知无法得到父亲的许可打算和ray的儿子私逃,头一天晚上和朋友告别,于是很晚回家,这是支流一;ray一家因为没有父亲而导致了兄弟之间发展出畸恋,这是支流二。
jimmy的生命之河最终流向他女儿的死亡并不是因为他没上那辆车,而是他自己罪恶的选择。
sean的话也许jimmy明白了一点,他说也许你是对的。
之后sean在电话中向妻子道歉。
其实sean一直明白妻子打来电话是为了听他道歉,而他只要道歉就能和好(墨菲斯都知道)。
和jimmy的对话似乎点醒了他,如果他现在不做的话,几年后自己的河流将会流向哪里?
自己难道不也像jimmy一样是个不敢逃出地窖的小男孩么?
人生的河是很神秘的,但最没用的就是cry over一些过去做过或者没做的事,做好现在的选择才是最重要的,我想到sean打完电话,电影的故事已经讲完,导演的意图也已经完全展示给观众。
之后导演意犹未尽的给我们展示了jimmy的毁灭。
jimmy一直是个有爱有恨的人,虽然一直在逃避自己的罪恶,但逃避至少说明了他对自己罪恶的厌恶。
影片最后,他的第二个妻子说他做的没错,虽然他杀了不该杀的人,但他是为了自己对女儿的爱,所以没错。
这个小镇如果其他人都是软弱的,则他们就会成为统治者。
这是哪门子混蛋逻辑....一场游行,两边观众,一边是自认无罪的施暴者,一边是痛苦无助的受害者。
sean是想枪毙jimmy的,但他没这个能力,jimmy两手一摊,一脸无辜,那仅存的曾经为自己的罪恶不安的人性彻底不在了。
或者他没有因为混黑帮而入狱,他的第一任妻子就不会得癌,他也不会娶到这条毒蛇?
或许吧。
反正的jimmy的河已经gone with no return了。
————————————————————————分界线一下简单说说dave:其实dave和sean都只是线索人物,始终要讲的还是jimmy的故事。
不过dave确实有暗合主题的事。
他被误杀的命运始于他对于自己妻子的不信任,到他临死时想要跟妻子交待一切已经晚了。
————————————————————————再分界线说一下夫妻忠诚度:我认为这并不是导演主要想讨论的,虽然三个人都涉及夫妻问题,但jimmy杀死ray其实是导演费劲心思娓娓道来的jimmy的原罪。
只不过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怎么处理好夫妻感情问题,大概是最能影响我们生命河流走向的issue吧 :)
【131123】★★★☆气氛真的太压抑了,很不喜欢的一个结局。同样是老婆,Dave和Jimmy的差距他妈咋就差距那么大?!吃里扒外的狗逼老子操你妈。西恩潘和蒂姆罗宾斯两个对飚演技看得我大呼过瘾啊!
这就是肉食者和素食者之间的差别。儿时被带走的戴夫是家住在远处的边缘人,而歹徒并没有或者说并不敢带走刺儿头吉米和本街的西恩,只有性格柔弱的戴夫被带上车,一切似乎就已经注定,凶杀案只是重新揭开了那层尘封已久的面纱,刺儿头还是刺儿头,本街人还是本街人,戴夫还是那个人生不由自己做主的戴夫,一切都变得更加糟糕,杰米和西恩从来没有同情过戴夫,他们只是用此事来庆幸自己的幸运,关注自己生活中的不幸,只不过一个高调,一个低调,当他们联合起来雪藏了戴夫的死因后,唯一改变的就是再也不用装腔作势回忆儿时的戴夫了,只留下戴夫的蠢老婆一遍又一遍呼喊着孩子的名字。
本片获第76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和男配角奖,并获最佳影片、导演、女配角和改编剧本提名。影片的价值观着实令人不敢恭维。一些人物的行为思维都不是能用正常人的逻辑来理解的。尤其是影片结尾那15分钟,好莱坞没有床戏会死啊?!一些情节的翻转也很生硬。比如警探凭什么开始怀疑戴夫的?
故弄玄虚的肖恩潘装b片。杀错人了可以理解,但知道杀错了还没负罪感,片子最后反而得出我命好我是强者你活该死的流氓逻辑。
老头果然还是一惯强硬的共和党作风,错就错了只能怪你命不好你性格不好你没有个好老婆你该!
所以嘛,大家可别再嘲弄陈同学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了...
【A-】“我们仍是被关在地窖里的小孩”吉米的老婆三观震碎我。。。 然后间接害死戴夫的人,是他自己的老婆,而他的老婆呢,又是吉米老婆的表妹。。。杀人的人,会觉得自己很酷吗 本来看完还没有多讨厌吉米这个角色的,但是我一旦回想,我就忍不住的心里的草泥马。最后本片的吉米和戴夫分别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配角奖。也确实说明,吉米演的好。看见警察包围住吉米不让他冲去凶杀现场的时候,我以为他是一个多好的人呀,哎。几个主要角色的塑造都特别的成功,鲜明且有特色。我也一直在猜到底谁是凶手,随着事情的发展,我越来越迷惑。
伤害是不可逆的,无论是精神伤害还是肉体伤害,受到了就回不去了。还有就是选择对人生的影响,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一念之间就是不同的世界。下水道里有多少遗失的棒球啊,神秘河里又隐藏了多少秘密。惊叹东木对悬疑氛围的营造,惊叹西恩潘和蒂姆罗宾斯的精彩演绎。四星半。
好烦啊,只有残忍的人活下来了,而他们都获得了幸福,还庆贺新生,为自己的误判与杀戮找到替罪羊长篇大论(´_ゝ`)and有原著的故事果然缜密和吸引人更多,当然前提是导演编剧也有本事。蒂姆罗宾斯真的大才,虽然都拿了奥斯卡但我感觉他比肖恩潘好多了😂说来我对导演真正不认可的不是任何技术相关,而是关于电影的寄托,这种电影就属于,如果我看电影想看的是这种电影那我干嘛不直接去看社会新闻呢🤷♀️(r`Д´)
人生的岔路口上無論選了哪一條都是酸甜苦辣,所以不要在沮喪時後悔不選另外一條路,其實總要殊途同歸。
我极其讨厌西恩·潘!!!他演的每个角色我都看不惯!!!(我日,我以为就我一个人在看完这部电影后对西恩·潘深恶痛绝,没想到看短评第一页就发现几条想法差不多的,囧)
本来打算看个悬疑侦探剧,没想到根本就不是本片的重点。每个人都在试图逃离自己的内心的阴影、罪恶、自私和恐惧,但这些都是逃脱不了的印记,碾磨在因果的命运轮回里……无法自拔……当然,最后还是替那个戴夫感到很悲哀……总觉得他是个早就被选中的善良的受害者……(不过这片真够拖沓的==)
我打四星是因为这里的演员都是实力派。
水泥地上刻下青春的印记,在罪恶河中清洗罪恶,直到更深更深的黑暗...伊斯特伍德举重若轻的镜头述说他们不同却交汇的人生轨迹。
sean penn再次震撼演出,除了sean以外性格都发展得非常充分。最后annabeth那段有点搞。
very heavy, very Eastwood.
悲剧的谢幕 我感到惋惜 我心疼他的儿子 我可怜他的老婆西恩潘这部电影给我产生的阴影太大了 当初我是山姆那个好爸爸形象 完全颠覆了
被大家的演技吓哭了。。。可惜编剧太炫技了,看似精彩的情节点一个接一个,但是人物的动机完全无法支撑故事的发展
每个人都必须回头去注视自己不为人知的过去,不管是美好,还是痛苦。
我很粗浅,我觉得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