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一篇文章推荐这部电影,观后不禁联想到生活中各个行业都有许多这样的人。
影片中老师利用权力便利,明示暗示学生家长们各种帮忙,为自己行方便。
并按根据家长是否对自己有价值、是否迎合自己,来区别对待孩子。
孩子们都很清楚的明白这一切,他们看不起家长这样做。
直到有个女孩子不堪忍受老师的心理暴力企图自杀,学校才重视此事。
开家长座谈会的时候,趋利避害的人性就暴露了出来。
有家长一语指出学校也是生意场。
不愿帮老师忙、孩子被老师辱骂的家长,选择声讨老师。
而一些受益学生的家长漠视这个女孩的遭遇,维护老师、粉饰太平。
另外一群家长则是静观其变,不敢公开站队,有些在家长会结束后再偷偷回来签字。
这个世界,心地纯良或有大恶的人都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墙头草,有时无形中还会助纣为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迎合这样的权力,教会孩子的只是溜须拍马和趋炎附势。
这是一部出色的讽刺喜剧,演技在线,意义在线,节奏紧凑。
事实上,看完这部片子,朋友推荐我看了 《12公民》,2部片子有相似之处,却又不完全相同。
拉回本片来讲,女老师出色的社交能力以资源运作能力,简直是商业精英的典范,让我在片子里不时佩服得五体投地,却又不耻为之。
再说回个人对本片隐喻的含义,这是我想落笔的真正原因所在。
教育,自从被国家垄断以来,你所接受的任何部分,都是GJ授予你的,你不能提出任何质疑,而这个GJ,我在这个老师身上看到。
她运用它强大的能力和手腕,控制着你的学习,评定着你的智商,决定把控着你的未来,影响着社会里每一个家庭。
我们似乎毫无还手之力,我们努力着去讨好她的一切规则,放低自己,明知有些不可为也不得不为之。
无论在任何一个社会里,总是会有异类,摔跤手爸爸,首先,他没有什么可以不能失去,他没有什么可以讨好利用的资本,天生性格里的不示弱,已经让他坐了牢,教师的威胁,自然也难不倒他,或者说,他是整部片子里,最为粗鲁,却事实上,却是最为力量坚持下来的人。
看似卑微、弱势的清流。
事件的转折在于女学生不堪老师污辱,自杀引发的投诉。
任何一种环境,摧毁人最后一根精神稻草,都将引发巨变,从而引发大的变革,这种现象不单存在于单一的个人生活里,同样适用于国家,团队。
单一的反抗,会因为毫不妥协的坚持和顽强,慢慢诱发被同化人类心里最真实的声音出现,从而最终达成反抗的一致性。
所以,最后,如众所愿。
但最后,落实到我们每个人,身处其中,我们又如何来做呢。
最终被讽刺的,竟是我们自己。
真是忧伤啊!
12怒汉式家长会即东欧诸国在老大哥阴影下的社会/政坛写照;老师还是那个盘问你父母身世的老师,只不过从教俄语变成了教英语;新同学父亲(知识分子象征?
)的形象建立最为复杂,却也让我最摸不到头脑——毕竟当年我们的理想主义者要么拷着手颔首站在台上;要么戳着手指昂着头立在台下;要么干脆投了湖——可不多见这一面扫着厕所,一面跪舔着背叛国家与家庭的女人死不肯离婚,谈起天文学/理想依然满脸憧憬的中二样;但无论怎么说,孩子们不该沦为这场游戏的道具,既说给导演听,也说给这个世界听听。
看完这部电影还是有一定的体会和感触的。
整部电影采用倒叙和插叙的手法,从事情的结果开始,逐渐展开。
一开始时,这位老师让大家介绍自己的名字和父母的职业,这便为后面老师滥用职权要求学生家长为她做事埋下伏笔。
而在最后又是一次新的介绍。
这就像是一个轮回循环,同时暗示着这样的老师不止一个,用老师来借指一个群体,唯利益至上的人。
在最初时,我以为老师的行为只是另类的教学,而当看到后面才发现这是一个不合格的老师,她的行为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她的思想观念也是错误的。
而这样的人作为老师不仅给像古丹卡一样的女孩带来了极大的心理伤害,并且也为其他学生树立了错误的观念。
电影中令我印象较为深刻的是老师对古丹卡说的话“你不是读书的料”。
此外,她还改变自己的作业而说孩子的成绩不行。
作为一个老师去否定学生,这会对学生产生多大的伤害。
与此同时,她的行为和话语给其他同学错误的引导,嘲讽古丹卡说“这里是按智商排队的”,排挤她。
她的行为最后导致古丹卡的自杀,万幸的是古丹卡最后被救了回来。
她并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或是说她不配做一个老师。
看完心里有点乱,小时起就一直听着各种赞美老师的话语,蜡烛呀春蚕呀什么的,还有一个节日专门为教师而设置,很多所谓的青春片里把老师黑化了不少,但那些都是为了衬托年轻的学生们,对这些电影里的老师并没有什么恶感,前些时候发生了三色幼儿园的事,大家也都只能骂一骂,没有健全的法律以后类似的事禁止不了,看到本片的片名时下意识的认为这是一部歌颂老师的电影,看了前半截还以为会是先抑后扬片尾反转,看完了才知道这是在揭露教师行业内部的败类,像医生这种没有节日的行业被影视剧揭露了无数次了,中日电视剧都没少干,专门揭露教师的还真是第一次看到,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去念师范的人都是怀着拥有一份稳定工作的心态去的,什么人类灵魂攻城狮之类的念头也许极少数人会有,但是太少没必要去考究到底有几个,付出劳动获取酬劳是一个教师理所应当的事,也不可耻,老百姓所极度痛恨和厌恶的是一次次突破下限的索取,主要的问题在于制度和社会贫富不均,教师们总认为自己的付出与获得不成正比,片子中的家长们能反抗成功,而现实中天朝的老百姓连反抗都不敢,根本就不是个人行为个别现象,是整体的沦陷,赶走一个再来一个也是差不多的。
有些事情连普通人都不应该做的,当老师的也别做就行了,也不指望各位老师多崇高。
电影的内容实在太熟悉了,因为我就遇到过这么一个女老师。
电影演了1/3的时候我爸跑来问我看什么,我就告诉他大致讲一个女老师利用自己职责要求家长和学生给她提供帮助的事情。
我爸表示这有什么值得拍成电影的。
我说太值得了,记得我高一的班主任(教英语)吧,就跟这女老师特别像。
我爸反驳我英语不好,所以你就是对人家有偏见。
于是我开始跟他慢慢道来。
首先,她收贿赂。
这件事也是我偶然间听一个关系比较好的小伙伴提起。
她有一天问我,我妈妈得到了一块好玉,但没有雕刻。
你说,我是应该雕刻好了送给老师,还是直接送给老师让她雕喜欢的图案?
我当时就是反问她,这么贵重的东西为什么要送老师?
她说这样才能多得到照顾啊,你看A(一个男生),老师为什么对他这么好,他家就是送过礼的啊。
知道这件事的我人生观都要崩塌了。
我所在高中是在一个不错的学校,几乎100%一本率那种,所以老师的待遇已经很不错了。
更何况在我看来,老师脾气有好有坏、业务水平存在差异,但品行肯定都是好的。
那时我才第一次意识到,我的想法多天真。
第二,她性别歧视。
她特别讨厌女生,尤其是漂亮女生。
当时我们班上有一个长的很张扬的漂亮女生。
她做事比较大大咧咧,会犯点小错,比如早自习迟到10分钟、或者宿舍收拾的不够好而给班上扣点分。
虽然放在学生时代是很重的问题,但现在想想根本不是大事。
她和男生A关系很好,但一起犯错受到的惩罚完全不同。
有一次他们一起早自习迟到,这个时候我们这个女老师简单说几句男生,让他回座位,而在门口大骂这个女生到早自习结束。
以至于我们坐在班里都能听到老师的声音。
罚站、批评不时落在这个女孩身上。
其实这个女孩子一开始成绩还可以,但慢慢的就不行了。
我原先以为因为男生A长的比较帅(没错,她对比较帅的男生会好很多,虽然当时她已经40+了),联系上一条才知道其中缘由。
想想看,一个人长期被老师责罚,只会恶性循环,怎么还有心思学习。
不仅对学生这样,对新来的漂亮女老师也是。
我们班被安排了一个年轻好看的女老师当副班主任。
你说身为老师应该互相尊重吧,她却逮着新老师的错处使劲骂,把新老师都骂哭过。
一个学期后,我们果然没有了副班主任。
也许你们会问,学校为什么不管呢?
因为没人揭露她啊。
送礼的家长因为受着庇护不会说,没送礼的像我傻乎乎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也不想惹事飞而不说,被针对的女孩家里也没势力也不敢说,新老师怕继续被针对、不利于以后事业发展也需要沉默。
而且我想知道,说了有用么?
谁知道上面有没有人庇护。
再者她带的班里学生质量都很好,学习成绩并没有明显的不好。
像我虽然不喜欢她而英语不好,但也从来不敢放松学业,毕竟高考是自己的。
所以学校也不愿意承担风险,停职了她会导致好几个班的课业耽误。
所以我们一代又一代,都是觉得既然事情没有落在自己头上,那不如忍一忍度过这三年。
电影中让人感到温暖的是很多家长还是选择了不沉默,为自己的孩子争取到了健康的学习环境。
但说实话,如果有一天我有了孩子,她遇到了这样的老师,在没有被针对的情况下,我不知道我会不会跳出来指出来。
就像影片最后,女老师又以另一种方式,再次回到了讲台。
健康长大,真的不容易。
说完这些,在我爸的吃惊中,我还是由衷的感谢了他和我妈。
阿门啊~
什么样的制度造就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教育造就什么样的老师,什么样的老师造就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学生长大成人造就什么样的社会。
有没有很亲切的感觉?
这部有着奇特的风格,奇幻又幽默,但是那些轻巧又松弛的表达背后是沉重的主题,逃不掉的压抑感。
一切都背离了那些宣教,而那些行贿者以及服从者从中获取利益。
天降大磨盘,总有些人自以为自己已经站在磨眼里。
你给了他好处,他就对你好,他没给他好处,他就对他不好,其实两种人都是受害者,只是你们的立场不一样而已。
前两年网络上有一种说法叫“成年人做事不看对错,只看利弊”,我觉得看不看是一回事,你懂不懂又是一回事,你如果不敢和错误的事叫真那也该同情一下那些被错误行为伤害的人,或者给予一些私人的帮助和关怀。
就像电影《釜山行》里的流浪汉一样,不敢和丧尸对打,但是看见有人被丧尸袭击顺手把外套扔过去盖住丧尸的头,行善的心还是要有的。
不要成天满腹人生哲理,结果尽干落井下石,损人利己的勾当。
好在现在没有这样的教师,我们那个年代似乎只有嫌贫爱富的教师时代背景下的大嘲讽特别是最后结尾的镜头女教师继续上岗 同样的操作方式 让人心寒三位不愿被压榨奴役的学生家长,展现了小人物的心酸与卑微,好在三位同学最后的宿命没被老师改写四星!
……居然字数不够!
提议改成一百字以内……提议改成一百字以内
我给这部影片四颗星的原因是引发了共鸣,我是一个八零后,经历过影片中的丑陋和不堪,虽然没有那么戏剧性,但是影片的传神处恰恰是最能触及我痛的所在,记忆中的痛,给我金色的童年点缀了别样的风景。
在大时代下,我觉得自己像一片叶子,被风吹着,被水流着,被人踩着,被淡漠着,被遗忘着。
别无选择下对选择的渴望只会加深自己的痛,夜夜不休的痛,走不出的围城,走不进去的未来。
对这样的老师我甚至不能品头论足,况且有时我必须还得感谢这样的老师,让我的写作愈发有了卡夫卡的意味,卡夫卡是断臂维纳斯,有人说美,我觉得那种美是残缺的美,被逼无奈的美,甚至根本就不是美,是纯粹的悲哀。
时代的作家应该是悲哀的,高昂吟唱的声音都来自豢养的八哥。
好看!新老师点名并问每个学生家长职业、新老师盘剥家长和学生、家长发动罢免交叉剪辑在一起的叙事方式不要太轻松搞笑,而且巨成功地调度起对新老师的仇恨,恨不能冲进屏幕里胖揍老师。以及,片中的现象还真是制度通病。
影片讲述校长想要通过一个家长会来弹劾一位以权谋私的女教师的故事,其中穿插了女教师与学生、女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各种情节,从而展现了在教育、阶级、体制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小格局大讽刺,导演叙事手法很精彩,情感上容易引起共鸣。但最后的小反转较牵强~
C/ 作为教育黑幕题材的作品,孩子的刻画竟然缺位。孩子在事前融入十分真实,但事后处理简直可笑:树倒猢狲散猢狲怎会立刻欢呼雀跃?前面脸谱化对立太足,导致结尾人性到体制的讽刺十分薄弱。四星更多是给题材的新鲜处理,剪辑、叙事上的努力和投向底层的目光。相信这种故事在我囶不存在的:)。
我们看这部电影很容易想到自己或者听说过的身边的故事,影片用一个比较轻松的手法来讲述了一个社会问题,同时对体制有着强烈的讽刺,家长会有点像《十二怒汉》,比较有趣,整体节奏尚可,就是高潮戏不够,好像期待的一直没到,然后就结束了
隐喻到这份儿上的电影真的让人觉得太功利或者目的性太强 现在我居然都会这么说话了 打这一行字看完自己都吃了一惊 有意思 早点记录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吧 要不真就忘了 这损失就大了 校园是个好地方 所谓的社会缩影不是白叫的 关乎于制度之类的都可以拉进来找喻体 夸张不是不行 只是感觉镜头语言不配套
电影借鉴了很多经典电影,不过本身对于人物的刻画得有点浅薄肤浅,家长的反击也绵软无力。只能说很有代入感而已。★★★☆
变态政权国家下的变态老师,一场干得掉与干不掉之间的博弈。女老师几乎是集成各种权力滥用的典范,夸张得厉害。小孩朝听筒打的那枪很解气啊。
这什么吊毛?
有这么简单就好咯
主题不错,不过剧情看起来没什么吸引力,坏老师啊,一辈子的阴影
中国的大部分学校敢组织幼儿园小学中学老师和学生家长看这部片吗。全文:https://www.douban.com/note/633527373/
有十二怒汉的影子;以小见大隐喻太明显,但我又不想思考政治;
虽然中国从幼儿园到高中送礼也成为不言自明的规矩,但真的没这么过份(送钱和让家长学生买东西打扫卫生不是一个概念,后者是对尊严的贬损),评论不用上纲上线,况且斯洛伐克还动不动搞出背叛党的罪名,我们老师不会理这些的。
很不错的电影,但看得让人很难受的电影故事发生在1983年的捷克,但也发生在当今,哪怕没有这么赤裸做个正派的人,在这个世界太难了PS:写完这个影评的第二天,在和同事的聊天中发现,这个世界还是这么赤裸
情节好真实,讨厌想起了学生时代被老师强权笼罩下的阴影回忆
既得利益者维护这个不公平环境,因为他们的经济能力承担得起并且结成团体。而受害的人,迫于压力一部分就范,一部分拒绝也是被孤立杯葛,无法形成有效反抗。腐败的秩序便形成了,他似乎侵犯你很小的经济代价,却是你尊严上狠狠的践踏。换一个统治者会改善吗?也许不会,只能换一个制度才能改善。当统治者需要索贿,索贿要求却不明确的,这个游戏或许进行得更残酷,更卷。
看到了很多同事的影子
必须给五星了,真是一部好电影,社会主义下的滥权压迫,小到一个老师的格局:为虎作伥者,趋炎附势者,懦弱者,反抗者,各色人物反衬这见微知著的社会,影片画面极冷静,里子里却极躁动,画面质感十足,
捷克 斯洛伐克被苏联社会主义浸染后,一个学校女教师可以把权力用到极致,不服不行!好在那段可怕岁月89年后终于划上了句号~
(2018/09/11)這學期到捷克交換,新生週的電影之夜放了這部,但我累到睡著了。聽說最後老師被換掉了,很好。護航老師的人真他媽的噁心!想到一些相關的事情:學生上課睡著是老師要檢討自己教的爛。我高中老師真是見錢眼開又雙標的爛咖。(2019/07/17)剛剛電視上播放了我也看完了,想到以前遇過一些糟糕的老師,真會給學生巨大的恐懼和陰影,因為老師是有權和威信的人,跟家長講小孩的壞話即便說謊家長也會相信老師。希望我將來能成為明智的家長。沒想到台灣的電視會播捷克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