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版才是真正的时间线吧,剧版大学后才怀的李进步的话,和李进步年龄对不上。
不应该拍一样的故事,应该作为番外拍,剧本没有打磨好,时长也不够,很多细节和逻辑直接跳过,两个男主变成工具人,陈君何前期屎尿屁负责喜剧,吴智勋直接纯纯渣男。
整体看下来,有笑点但整体淡淡的,片方应该感谢女主,刚好上节目火了,不然哪有现在的票房
中学青春对我而言已经成为一个复古的过往,它最多的时候就是在我熟睡的时候悄然入梦,有时候我都在怀疑,那些真切的少年生活,是不是其实已经是梦境中的惊鸿一瞥呢?
《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这部奇奇怪怪的电影片名成为一个短暂的停留。
它是一个祈使句,却不像其他电影作品那样跟随着标点符号。
它是一个对话的一部分,却一直让人不知是谁对谁的言谈。
它是某个生活的截面,这个截面去往了它原本不应该去的地方。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成长过程,他们往往都是互不关联的,那么我们将何以理解自己的父母呢?
一个好的办法就是回到“朋辈”时代,也就是用同龄的身形去陪伴,只有重新经历过那些正在成长的时光,共同分享欢乐、痛苦和回忆,才会真正理解彼此。。
不过正是因为父母在子女的人生旅途中出现之时,就是已经是大人模样,所以那些从未展露出的曾经的青春岁月,在孩子的视线里就是不存在的过往。
有很多类似亲子题材影视作品也都采用这种朋辈穿越的方式来达成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理解,弥补未来甚至是早已不在的亲情,其父辈或失踪或不再,于是这种需要弥补和更加深刻了解父母感情的需要就变得更加强烈了。
当然,我认为这种穿越方式其实非常二次元、这并不只是说它的模式就是二次元(毕竟就是突然一激灵回到了过去)的,而且在此类作品中很常见,如《龙珠》里特兰克斯和贝吉塔,《火影忍者》里鸣人和少年水门。
而是说这种相逢方式的二次元,自己以少年之身回到少年的父母身边,那时候必然还没有自己,这正是手冢治虫里提到的“阿童木命题”的一种变奏,“长不大的身体”。
只有在学校里的生活,才是充满青春模样仿佛具有无限可能的同时,又是日复一日学习生活的长不大的循环叙事的叠加。
在这个环境中,与自己的父母相逢显得非常自然。
在日式作品里的“终焉感”属性并不强烈,而在中式青春作品里,因为高考这一“大写的历史”存在,就导致通过高考离开高中进入大学变成一个非常重要的非日常。
而《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里,电影还叠加了很多特质:它所给出的宏大叙事就是个人的重大节点(高考前后)、人生的启程开端(出生前后)和人类的时代变化(千禧年前后)的合而为一,由此形成了一个明显的代际交错。
母亲李青桐的故事线走的就是中学青春的时光。
李青桐在电影里完成既拥有儿时玩伴共同成长的岁月,又让自己沉入学习之中,真正完成了社会时钟给她的期盼。
杨皓宇扮演的邹老师也算是豁得出去,一开始就是一个喜剧角色,还在高考前的最后一天整了一个“紫腚能赢”的旗袍(山炮样)。
这部电影正该上映的世间是6月8日,正好是高考结束的日后,也正好是端午时节,就指着这个小长假应景了。
但世间哪有能所有的好事都给你遇上呢,李青桐看似无忧无虑(甚至不用考虑未来几何)的经历同时也埋下了未来坎坷经历的伏笔。
女儿李进步的故事线走的就是人生旅途的出生。
李进步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在她少年时分从未邂逅的家人时光,在其中还穿插着已经成为母亲的李青桐和父亲老李头的对话,虽然都是喝酒对谈,但这跨越时空的对话让一个曾为子女再为父母的角色进行了二次穿梭。
而在李青桐即将生产的时候,她召了一个小摩的穿过长长的甬道,伴随着李青桐生育的阵痛,叠加蒙太奇这象征已经非常明显。
最后还是“交通”承担了所有,李进步回到过去是因为坐上了似乎漫无目的的地铁,而重新回到现在,则是因为坐上了即将与自己的起点触及的摩的。
父亲陈君何/吴智勋的故事线的对照就是千禧年的时代象征。
这两位男性是面对千禧年的两种不同态度,一种是想要一直活在可以不用长大的过去时光,哪怕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陈君何喜欢李青桐,但他依然选择不表白;而另一种则是毅然要与过去斩断,开启全新生活,不管是自己无法决定的过去,还是自己从未享受过的美好过去。
而这部电影回到的时间就是1999年,跨年前组成的“破铜烂铁乐队”成员们,用刘若英的《后来》唱出了并不热闹而是淡淡哀伤的青春告别。
而在跨年后的雪地里,李青桐正是用千禧年(世界末日)问向吴智勋表白。
电影的结尾还有一个彩蛋,是将没有挑明的李青桐与陈君何二者的关系进行了明确,用以呼应电影最开始李进步的疑问。
虽然正片里二人已经有了很多互动,但在情感上却并没有走进彼此,或者说这是一种刻意采用的青春叙事方式,将爱情滋生的部分埋进了歌曲《后来》和二次闪回的片段中。
对于看电影的观众来说,穿越其实只是一个扣子,真正扣入心中的,还得是在错位的母女关系相处过程中的点滴彼此,是原本不可能的平行时间线上的交叉相逢,是一种以平辈人做朋友的交往方式。
1️⃣价值观争议我看到被人诟病最多的就是李青桐高考完未婚先孕最后选择放弃上大学生孩子的戏码,诚然放在现在看来这非常的不合理,但是特殊的个体遭遇应该是被允许存在的,更何况是在1999年那个年代,事实上,两个成年人你情我愿“擦枪走火”发生意外,是不违背道德和法律的,只是我们并不提倡这样做,太早了一些,但是并不代表这是一种罪过。
一个很重要的点是,假使真的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事已至此,不应该把目光聚焦于批判一个女孩子的选择多么的不成熟,她希望听到的不是“你错了”“你完了”“你毁了”,可能这才会真正毁掉她对未来的期待,这时候更应该关注作为一位准母亲作出怎样的选择,其实作为局外人是没有资格对她的选择评头论足的,她做怎样的选择都是没有错的。
如果是打掉孩子奔赴前途,没有错,这个选择会是艰难的,但她有这个权利为自己活;如果保住孩子放弃前途,同样也没有错,没有一位母亲会不心疼源于自己的新生命,有人说她如果不生孩子之后就不会过得这么惨了,她是不是傻,但是反过来想那是她费尽心力半步之遥的象牙塔,她又做了怎样激烈的心理斗争才能做下牺牲前途的决定,理想可能就在眼前崩塌了,但她有对孩子的那份执念在,这个选择又何尝不是艰难的,而且如果怀有身孕去上大学,一个女孩子会因此遭受多大的非议,流言蜚语足以击垮一个年轻脆弱的母亲。
而且不知道为什么好多人都忽略了李五四在那个时候去世了,一个女孩子已经目送父亲去世了,怎么可能再忍心亲手葬送自己的女儿,未来母女可能都不好过,但这不能用来批判当下的选择,不是都可以用结果来评判过程的,而且如果选择生的话,确实就不好上大学了,怀有身孕去上大学会惹得太多非议,还是那个年代。
还有人说这会导致心智未熟的女孩子去效仿,未免有些夸大,就算是孩子也有自己独立的意识,同理难道所有免不了有些暴力桥段但不影响大局价值观的电影,都要因为可能诱导他人禁播吗,并没有,因为一个正常人天然具备过滤某些信息并识别核心价值观的能力,其实过审就是最无声的解释了,而且看过电影的人更多是会被三代的大篇幅亲情向所打动(最让我触动的就是李五四和中年李青桐对话的那一幕),油然而生对父母的多一份敬重和共情,至少当下的我是这样的,可是为什么好多人总是揪着这里无限放大而对真正的亮点避而不谈呢,对于这点我确实不敢苟同。
2️⃣换角争议有些剧粉可能不满影版不再是原班人马,说实话我自己一开始也挺介意,主要在于影版陈君何和吴智勋换人了、段霄没了。
先夸一夸剧版吧,我是两个月前才看完的新晋剧粉,关于剧版我还是挺有发言权的,记忆犹新,剧版在我心目中堪称2020年的遗珠,不知道当年激起的水花怎么样,我能肯定的是如果换个平台➕放到近两年肯定能掀起不小的波澜,只可惜影版啥啥啥都换了,无法完全抓住恰逢上升期的双女主演员的流量,但是我昨天还是去看了影版,是出于今年看完剧版刚好出影版的缘分,也为了看看陈昊宇限定版的中年李青桐和贾冰老师的李五四(剧版李五四那段发言真的吹爆),还有帮我那平行时空的段霄看看24年的李进步。
再说说影版换角的呈现效果,有一说一,校霸陈君何还得是马思超,但是我确实要承认王皓是一位合格的笑霸陈君何,他和贾冰老师一起几乎贡献了影版的所有笑点,我观影时几番四面八方的笑声便是最真实的反馈了,说到贾冰老师饰演的李五四,这位换角真的非常成功令人满意,知名度、演技和认可度都深得我心(当然剧版李五四演得也很好),他几乎奠定了影版的喜剧基调。
至于未变的李青桐李进步母女演员,庄达菲的演技相比剧版生动细腻了很多(还有果然还是长发好看),陈昊宇演的小青桐和中年青桐的反差感拿捏住了,两位的表现可圈可点。
总得来说,影版比本剧粉预期的要好,有笑有泪,所以还是想号召亲爱的剧粉们,剧版已经过去几年了,虽然影版啥啥啥都给换了,但是至少双女主还在,而且亲情线和喜剧元素有所丰富,给我带来了一些意料之外的化学反应,发掘了很多影版限定的元素和剧情。
无论如何,也算给当时的自己画上了一个句号。
作为一个青春不再的老大叔,对于青春题材的电影,我总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因为我嫉妒那些热情、嫉妒那些说走就走的毅然、嫉妒那些打不断的友情。
我就是就嫉妒这些还在青春里撒欢的孩子们。
所以对于我来说,比起轻松的喜剧,我更喜欢看到那些经过青春的痛苦和折磨后,成长为大人的故事。
看他们怅惘,看他们遗憾,看他们分离,看他们回忆。
当我看到他们经历了我所经历的一个片段,或者一切时,这种共鸣以及一种回忆的激发,是这种电影所带给我们的魅力所在。
青春在每个人眼里总不一样。
在《燃野少年的天空》里,就是一个舞台,就是一场舞蹈,就是燃烧。
在《少年的你》中,青春是仇恨、歧视、自卑、鲜血搅拌形成的一团烂泥。
在《那一场呼啸而至的青春》里,是刀光剑影,是江湖。
在《匆匆那年》里,是成人般的青春,是为了爱情敢不做最后一道大题的牺牲。
这就是那位敢少做一道13分大题的帅哥所以,它是残酷的,也是欢乐的,是单纯的,也是充满荷尔蒙的。
《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想展现给大家的,便是一个又哭又笑,又傻又成熟,满是精灵鬼,却又在某刻会成熟的青春。
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糅合的产物。
女主李进步穿越到了自己母亲李青桐的18岁那年,她陪伴着自己的母亲经历了乐队的演出、和学霸的恋爱与分手(我这算顶客气的说法了,就是个渣…..)、父亲的去世、放弃大学机会、意外怀孕、青梅竹马的接盘……
组乐队这种桥段是非常适合青春题材的,但是本片虽然有呈现这个话题,但是却只是蜻蜓点水,着墨太少是不是有很多熟悉的影子在?
《你好李焕英》的母女好闺蜜,《匆匆那年》里围绕高考产生的甜蜜和裂痕,《大约在冬季》里熟悉的接盘侠,《哥,你好》里无法拯救的父母宿命。
本片大部分时间都是用了暖色调,挺符合大家对于情怀和老时光的认知这部电影里,讲述了母女、父女、闺蜜、初恋、青梅竹马、朋友,有爱情、友情、亲情。
此刻,影片的短板展露无疑——感情线的过度分散,既让影片的各种要素无法集中表现某一个情感,也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
影片中母女之间的感情,本应该是一个很明显的变化,既从对于这个18岁的“妈妈”只有满心的抱怨,到成为无话不谈的闺蜜,真正进入了对方的心房,再到经历了波折后“妈妈”真正成为妈妈,从怨气到友情再升华到亲情,这本应是一个非常脉络清晰的路径,可惜本片的这个路径,与狗血的爱情三角恋、时隐时现的父女温情、支离破碎的死党友情,这三条路径交织在了一起,会让观众感到迷茫。
面对亲情、爱情和友情,观众所感受到的情绪波动是不一样的。
亲情是一种温暖,让人舒适;友情是一种燥热,让人蠢蠢欲动而又大汗淋漓;爱情是炙热,有让人飞蛾扑火的魔力。
三种不同的感受是无法同时在观众心中激起巨大的涟漪的,它只会相互扰动,最终呈现一个杂乱无章的结果。
在一部电影中,展现复杂的感情很困难,展现单纯的爱或恨要更容易,也更容易得到观众的反馈。
所以当我们去看《教父》时,是需要思考其中的每个人的行为,而我们在看《约翰威克》时,只需要感受愤怒带来的后果就好。
愤怒的最直接表达就是暴力,也更直接的将情感传递到观众心里而本片并非全是短板, 在演员方面,全片大部分使用了网剧的原班人马,而电影中新加入的演员,比如王皓、贾冰、杨皓宇,都成功期待了为该片增加更多喜剧要素的作用,可以说选角是成功的。
尤其是杨皓宇,一个传统到不能再传统的班主任形象,真是让人印象深刻,而且从气质上看,没有脱离杨皓宇之前角色给我们带来的感受。
大家也要注意他那双皮凉鞋,还有紫袜子,绝了所以只是单从创作者的叙事手法这点看的话,本片我认为不如《燃野少年的天空》和《匆匆那年》。
再次强调,青春电影,单纯一些要比复杂一些更好。
当李进步穿越过去之后,见到了李青桐,李进步从父母爱情的搅局者,变成了母亲的闺蜜,最后,当破铜烂铁乐队演出完毕,落幕那一刻,李进步回到了现在,对于18年前的一切,成为了她和她的秘密,最珍贵的记忆。
这样更单纯,也更美好一些,不是吗?
管不住下半身的下场,非常好地警示了应届高考生,用实际案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一年轻妇女带娃打拼的艰难。
最后的合家欢结局,怀疑是酒精中毒昏迷中的幻想。
话又说回来了,假结婚的爹天天被女儿念叨做妈的死活不肯解释,生物爹功成名就一分钱抚养费都没有还成功润美,这妈做的确实失败嗷。
顺便一提,单说剧情这结局剧情也太符合龟男的定义了,女神给别人生孩子,自己背锅上户口,孩子都不跟自己姓,要不然误会解开了还要被孩子念叨一辈子
这是国产电影中难得一见的高质量高水准青春片,对于青春校园生活的刻画细致入微、很接地气,对于学生们的家庭状态和课外活动等多方面的呈现都非常生动、有很多贴近生活的细节,几位学生之间还有孩子和家长之间的相处和互动都很有火花,既带来欢笑、也引得感动的泪水,在情绪上很打动人。
电影在对校园生活的刻画上很花功夫,几位好朋友之间的相处正如我们年轻时一样,可能会不认真学习、喜欢出去玩、希望把精力投入到感兴趣的事情上、会面对班主任的管教和责罚,这些点滴片段令人不由得怀念起学生时代的那些好友和彼此共同的美好回忆、唤起对那个时代的追忆和共鸣。
杨皓宇饰演的班主任很出彩很有记忆点,他将一个与学生斗智斗勇的角色诠释的很准确,大概也是每个人青春里都有的班主任的样子。
虽然很多时候他对主角团们很严厉,但我们都知道,这是教师的责任感和爱,他希望学生们通过高考走出小地方、用努力改变一生。
电影在服化道、布景和布光上也很努力地营造出了千禧年之前的旧感,在视觉上给出回到过去的沉浸感代入感,带人穿越时光、跟随主人公进入到平行宇宙里。
少年时的好伙伴、尚在中年的父母、充满欢乐且无需为生计忧愁的生活,所有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给成年人的浪漫又温暖的梦。
贾冰和牛莉,两位东北资深喜剧演员,为这部电影增添了不少喜剧色彩、令人捧腹大笑。
相对宽容地对待孩子、起到和稀泥和调解作用的父亲,和拥有家庭“帝位”的、更加强势和霸气的母亲,或许是每个孩子童年记忆的一部分吧。
虽然方式不同,但是满满的都是对孩子的爱。
贾冰和陈昊宇饰演的成年李进步之间的父女情特别好哭,两人穿越时空同坐在一张沙发上对话的镜头令人万分慨叹,当成年人、独自扛起生活的压力是很累人的,只有回归到父母的怀抱中时,才可以做回一个求疼爱的小孩、无需在乎外界的那些压力。
父母的爱,就是这么的无私和伟大,他们并不要求你飞黄腾达荣华富贵,只希望你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只有一家人平安在一起就好。
这样纯粹而真挚的情感怎能不令人感动呢?
母女线也同样暖心,李进步人如其名、一直希望自己的妈妈能够好好读书不断进步、高考取得好成绩考上好大学、过上不同的人生,从而给双方更好的生活,但实际上,妈妈是主动牺牲了美好的前程、选择了这个当时还未出生的孩子。
双方都是出于对彼此的爱,女儿宁愿自己不要被生下、给妈妈一个更加美好的选择;母亲则接纳并生下了这个意外的生命、竭尽所能给女儿自己的全部。
这种双向的爱,也是非常感人的。
我没看过这部电影的电视剧版本,虽然之前听说过,但是一直没来得及去看,这次电影出来,因为刷到了几个片段,看到贾冰的部分,觉得蛮好玩的,所以就抽了个空来看看,看完之后就是一种“差强人意”之感吧,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看,但是有泪点、也有笑点,相对今年几部喜剧来说,算还不错的吧。
有一个点我其实不太能理解啊,不知道是为了让演员有个爆发戏还是处于什么考虑,就是李青桐怀孕的那边,李进步以为生出来的不是自己,给李青桐打电话但是没有人接,李进步爆哭的那个场面,我是觉得蛮奇怪的,李进步难道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吗?
这应该很容易就想出来,李青桐当时肚子里的孩子是不是她吧,这个点是我想吐槽的。
王皓真的很逗,虽然偶尔吧,感觉有点油,但是陈君何他演的真的很好,虽然没和电视剧版的对比过,但是真的感觉出来这里面的陈君何喜欢李青桐,就是一种无脑的喜欢,就……又傻又真的感觉吧。
夸爆李青桐扮演者陈昊宇!!
不止演技!!
姐姐从青少年时期到成年时期,真的都好贴角色啊!
看着完全不会出戏!
赞爆了!!
这部电影可能很多人都不满意,但是说实话,看起来没那么糟糕,至少对我来说没那么糟糕,但是我这里的4星是只能有一些小瑕疵或者说是有几处特别特别好的点,这部电影虽然好,但是没有到那个点
………………………………………………………………………………………………………………………………………………………………………………………………………………………………………………………………………………………………………………………………………………………………………………………………………………………………………………找部好片子看好难啊,好赖是个端午节都不上点好片子…感觉整部电影是个巨大的彩蛋花絮集锦,人设阉割版,剧情片段不连贯版。
陈君何的性格变成了刻板印象版东北大老爷们儿,剧版校霸那种吊儿郎当但是粗中有细令人心疼的感觉没了,吴志勋那种深沉的厌世感也没了,成了青瓜蛋子。
就很一般,莫名其妙的,剧本没写好。
得知电影版《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开启点映的消息,作为剧粉,自然选择立刻去看,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影版和剧版一样,带给我许多欢乐和惊喜。
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就像去看了许久不见的朋友,他们还是我熟悉的铁原“破铜烂铁”小分队,还是那样肆意张扬地快乐,溢出屏幕的青春气息,每个人物在底色不变的情况下又多了一些成长。
相信很多观众和我的感受一样,看这部影片有重见旧友的欢喜,又有看见他们成长与变化的感慨与感动。
[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青春电影]可以很客观地评价,《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是一部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青春片。
它具有青春片常见的校园暗恋元素,但呈现的并非一味是暗恋与苦涩,也没有过分渲染显得矫情。
影片把青春年少时期美好的情愫以一种很积极阳光的方式展现出来:见到喜欢的人会害羞脸红,也会想要追求进步,变得优秀,会跟随对方的快乐而雀跃,也会因对方的遭遇而伤感。
不得不夸的是,虽然电影有是喜剧化的方式呈现,但是在表达少年少女情感时,非常细腻真实,非常小清新。
除了校园暗恋,学生时代和同学朋友上课说悄悄话,传纸条,放学后也要一起吃点好吃的,朋友之间互相分享秘密,分担忧愁,还有不得不面对的考学压力,半夜里亮着的台灯,桌面摊开解不出来的物理题……——这些看似细小的情节,是多少人的青春记忆。
在影片《做朋友》里,是对角色生活的刻画,也是对荧幕前观众的青春挥手致敬。
[又见李青桐:是“青铜”的人生,更是“王者”的心态]李青桐所过的人生并不是世俗大众所定义的“成功”,甚至“单亲妈妈”,“顾不上孩子”这样的标签让她看起来过得非常糟糕。
但我真的好爱李青桐,从剧版看到影版,我对李青桐愈发喜欢和敬佩。
跟随着李进步的视角,我们看到学生时代就粗心马虎的李青桐,她是让父母忧心的孩子,是老师见了摇头的学生,是未来孩子见了着急又无可奈何的妈妈……似乎李青桐在“正事”上都不靠谱,但我总能被她感动到。
我爱李青桐的真诚和坦荡,这是当下稀缺珍贵的品质,在权衡利弊的时代里,她可以做到遵从内心,甚至在结果不如预期时,她依然有勇气去面对和承担一切,足以说明她有稳定的精神内核,充满温柔又强大的力量。
电影落到与父母和解的议题,李进步能理解她的妈妈,和妈妈成为朋友,并非因为“妈妈”这个角色,而是李青桐自身的光芒。
你的婚礼的导演完全对他不抱期待,大概率是换演员的,高中戏大学戏社畜戏时间跨度长,想尽量还原几乎不可能,群像戏且主角团4对cp,电影时长处理不好就是狗血大合集,更不用说家庭戏(比如吴智勋压抑家庭,段霄军人有爱家庭,女主的搞笑家庭,陈君何的东北老舅,还有陈君何兄弟)这些人以电影时长压根还原不出来,全砍又会导致人物性格塑造崩坏(看看隔壁的《匆匆那年》等等校园剧)。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
没有人可以超越陈昊宇饰演的李青桐!
没有人!
2023-02-14更新,电影版开机了,女主陈昊宇和庄达菲都没变!
是好事,3年了陈昊宇的状态还是很好的!
看阵容是删掉段宵的戏份了,那李进步的人物形象塑造会有很大的削弱,处理不好就会成工具人了,到时候看看下一年情人节能不能上映吧……(为啥要有万国鹏啊!
讨厌他啊!
导演何念没听过)2024-07-17看完了,很多个镜头看得出摄影很有想法,比如跨时空的沙发旋转镜头,很多个蒙太奇镜头和相似转场。
还有用了很多有趣的谐音梗,但最终的结果就还是、剧还是狗屁不通,没有“神秘人”帮李进步那么整个剧更加魔幻,删掉大学线就是会导致18岁领结婚证,吴智勋变纯垃圾男,删掉段宵线相当于好友线全崩,及时有乐团也弥补不上,只聚焦在李青桐和老爸,李进步和李青桐的亲情上,根本比不上剧版!
有笑点还挺感人
一群年轻人妙趣横生的高中时光和他们之间的友情。三代同桌吃饭交心的一幕,青春里感受到温暖与爱,无论过去还是未来,过程中也逐渐成长,,不仅展现了母女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也探讨了亲人之间代际关系、成长与理解,这个奇妙旅途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方向,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勇敢的女性,穿越设定开篇,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与青春、亲情有关的奇妙旅程,也发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改变,这种自我成长和发现的过程,也是每个人在青春时期都会经历的,因为爱你所以她成为了无所不能的妈妈,别忘了,世间的温柔记得给妈妈留一份。
国产电影穿越上瘾了是不是?李进步有点像IU/欣小萌哦~
点映看完意外很喜欢,故事非常真实生动,尤其笑点的把控的非常到位,有好几处观众都笑翻了,包袱全都抖开了,找贾冰来演父亲是对的,还有杨皓宇的班主任,浑身都是梗。庄达菲和陈昊宇好漂亮,两个人都好有青春感,感觉在东北大家都白了一个度,庄达菲的李进步虽然年龄没变,但她在和母亲做闺蜜和做女儿时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状态,陈昊宇就更厉害了,完美驾驭18和36岁的李青桐,你真的觉得这是一位30多岁经历过很多的漂亮妈妈。陈君何主动喜当爹那里,卫衣的绿色帽子就预示了一切,笑死我了。
和贾玲那部李焕英基本一个模板,女儿回到过去,和父母做同学,知道了往事和理解了父母,但是价值观有问题,母亲高三怀孕,放弃上大学,生父转头去了美国留学,好友喜当爹,实在是不符合社会正常道德观念。
这样的爸 需要来一打
李青桐这样子蛮冷艳的,有气质。李进步可以去喜剧大赛当吐槽役。吴智勋过于无情,陈君何的屎尿屁桥段过于恶心了。
算是合格的青春片吧,但可能是上年纪了,真的get不到电影的中心陈述点。“你开心就好,过你想过的生活”,结果就是怀孕退学?然后大家欢欣鼓舞的把孩子生下来,为了养家,东奔西走,生活拮据,没有稳定的家,搞砸孩子的保送?万幸穿了裤子就跑的爹是高智商,孩子不用操心学习,感谢DNA遗传,索性还有曙光…
商业+穿越+喜剧的公式下,没有预想那么油腻,反而呈现出一股小清新的质感,度拿捏得很不错,有笑有泪,值得一张票。4星
到底是谁还在为这种烂俗穿越梗买单…
什么鬼剧情啊
剧情一般般,但是庄达菲真挺好看的
生育率不行要靠这种屎里混糖的大烂片???性教育已经够缺乏了,还来美化十九岁怀孕???可带套吧!!!!!
但凡提一嘴说是低配版的《你好,李焕英》,都是在明贬暗褒,算夸奖了。求求你们不要再消费“妈妈”了!!
感觉像是看完《年会》后点开庄达菲短视频上看她唱“我没K”那种烂梗一样,是一部用安全的短视频拼凑起来的电影,情感和情节在前后段连接不上的问题很大,以至于就真的是像在看金句摘抄或者电视剧总集篇一样。而好像穿越回去逆天改妈命的剧情就会忍不住和《李焕英》对比,但《李焕英》是看似是自己视角的妈视角:“如果我妈的孩子不是我她会过得更好”,而《做朋友》到得知意外怀孕后觉得自己不是现在母亲肚子里这个孩子之后更像是“如果我妈的孩子不是我那我就解脱了”,以至于后面强行的和解结局真的完全顺不上,有点难以信服这样。顺便庄达菲和陈昊宇真的略像欧阳娜娜和王净,时刻串戏又被烂梗惊醒。
上大学!男的全换了
……………………谁懂剧粉的崩溃?!。人物塑造扁平刻板 笑点尴尬低俗 情节生硬无聊老套 这种片子拍来干嘛。
啊?怀孕了不上大学生孩子?啊?
没看过电视剧,点开看了下电影。作为喜剧它很难笑,作为穿越剧它bug忒多,作为亲情剧它最后来了句“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中间各种情感来得毫无铺垫贼拉突兀…呃😅
回忆杀 毕竟不是科幻片 不死抠合理性了 中间一段三分钟的父女对话长镜头演绎的不错 贾冰贡献度一颗星!